CN104082215B -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2215B CN104082215B CN201410358792.XA CN201410358792A CN104082215B CN 104082215 B CN104082215 B CN 104082215B CN 201410358792 A CN201410358792 A CN 201410358792A CN 104082215 B CN104082215 B CN 1040822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ond
- days
- prelarva
- f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涉及水产养殖中鱼类水产生物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育苗池水质条件控制、受精卵入池、仔鱼培育投喂管理、仔鱼培育投饵期间水质管理、苗种分池和出苗等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人工育苗专用孵化槽、改进育苗池进排水和增氧设施,严格控制育苗池水质条件,并在斑石鲷仔鱼培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投饵和操作管理,改进配合饲料投喂方式,实现了斑石鲷人工育苗的稳定高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中鱼类水产生物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斑石鲷,属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俗称斑鲷、花金鼓、黑金鼓,英文名称Spottedparrotfish。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系温热带近海沿岸中下层鱼类。在自然海域中该鱼的自然资源稀少,常以垂钓获得,极少形成自然群体,没有明显的盛鱼期,且产量很小。斑石鲷食用与药用价值极高,肉质细腻,胶原蛋白丰富,口感独特,富含多种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治疗脾肾虚寒、产后腰痛、阴虚消渴等药效。斑石鲷体态优美,周身靓丽、鱼身光泽银纹,与黑褐色斑点结合,在蓝光之下似梦幻之鱼,且其生长较快,价格昂贵,是很有希望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斑石鲷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开展的甚少。目前,未见有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的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高产的斑石鲷人工育苗方法,提高斑石鲷的养殖产量,为开发斑石鲷的食药用经济价值提供资源。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水质条件控制:水温控制在22~25℃,盐度保持在28~32‰,pH控制在7.8~8.2,受精卵放入前添加池水10~15%培育好的小球藻,使水中透明度保持在40~60cm;
(2)受精卵入池:将斑石鲷的受精卵置于育苗池的孵化槽中孵化,受精卵入池两天内不换水,第二天开始吸污以吸走池底污物,补充新水并保持微增氧,并添加适量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
(3)仔鱼培育期间投喂管理:仔鱼孵化后取出孵化槽,收集未孵化的死卵,仔鱼3~7日龄投喂牡蛎担轮幼体,水中担轮幼体密度为20~40个/mL;5~10日龄投喂经150目筛绢网筛过的SS型轮虫,10~20日龄轮虫不经筛绢网过滤直接投喂,水中轮虫密度为10~20个/mL;15~30日龄投喂经营养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水中保持无节幼体5~10个/mL;25日龄开始投喂适口配合饲料进行诱食,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30日龄后完全替代生物饵料,每日投喂5~8次,投饵量占鱼体重6~10%;
(4)仔鱼培育投饵期间水质管理:仔鱼投饵期间以微流水形式注入新水,以中间微排水结合吸污方式及时排出水底污物,每日适当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20日龄后不再添加小球藻;加入新水速度逐渐加大,最终达到每日换水150~200%,同时水中充气也逐渐加大,最终达到40L/m3,使池中水体流速最终达到0.05m/s;
(5)苗种分池:当仔鱼大小差异悬殊时,应进行大小分苗,利用改进的蚊帐收集仔鱼,根据仔鱼大小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
(6)苗种出苗:仔鱼平均全长达到3.0cm以上可利用活水运输装置移至海上网箱养殖。
作为优选的,所述育苗池采用以下设计:圆形或近圆形,具中部锥形底,所述锥形底为排水口位置,设2~3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一致,池底放置1~2台小型水底雾化增氧机,增氧机从水底通过微孔曝气管喷出雾化微气泡方式进行均匀式增氧,所述氧气为液态纯氧,其增氧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
孵化槽采用以下设计:规格为5m×5m×1.2m,所述孵化槽底部栓有一根绳子,育苗池底部以及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的栓孔,所述绳子穿过栓孔直连至育苗池岸边的固定装置,所述孵化槽顶部20~30cm处铺设一层遮阳网。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的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方法为:将培育好的卤虫无节幼体高密度收集,使其密度为1000个/mL以上,利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剂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其添加量为每吨卤虫无节幼体水中添加200mL营养强化剂,强化0.5~1h,并保持纯氧增氧。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的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使用常见的给汽车轮胎充气的空气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加压,改进出气口使其连接装有颗粒饲料的矿泉水瓶,利用加压的空气将饲料喷洒出去。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育苗池水质条件,在斑石鲷仔鱼孵化的不同阶段改进投饵方式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投饵管理及水质控制,实现了斑石鲷的稳定高产;(2)育苗池的科学设计和增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水体的流动性以及水中氧气的溶解浓度和均匀度,促进水底污物的排出和分解,进一步提高育苗密度;(3)仔鱼培育后期不再依赖传统海水鱼育苗所必须的桡足类,克服了桡足类来源和质量的不稳定以及混杂在桡足类中的致病菌和其他敌害生物隐患,保障了饵料供应和质量,可显著提高仔鱼的成活率;(4)仔鱼孵化投饵期间的水质管理方法使鱼体能保持成群逆流游动,从而加大鱼苗运动量,增强鱼体体质;(5)利用改进后的柔软蚊帐对仔鱼进行大小分池,可避免利用竹筛或金属筛的传统分苗方法带来的应激性和机械性损伤;(6)采用的配合饲料投喂方法使饵料能够均匀喷洒到整个池面,达到投饵均匀,投喂方法简便,省时省力,效率加大;(7)孵化槽的设计能够使其在不同的水位浮在相同的高度,便于受精卵的孵化和未孵化死卵的收集,且能避免阳光直射而影响受精卵孵化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当作为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池设计:育苗池采用圆形,具中部锥形底,池子面积约为80m2,水深1.5m,所述锥形底为排水口位置,设3个进水口,其进水方向一致,池底放置2台小型水底雾化增氧机,增氧机连接液态氧气罐将氧气加压,从水底通过微孔曝气管喷出雾化微气泡方式进行均匀式增氧,其增氧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
(2)孵化槽设计:规格为5m×5m×1.2m,所述孵化槽底部栓有一根绳子,育苗池底部以及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的栓孔,所述绳子穿过栓孔直连至育苗池岸边的固定装置,所述孵化槽顶部30cm处铺设一层遮阳网;
(3)育苗池水质条件控制:水温控制在23~25℃,盐度保持在29~32‰,pH值保持8.0~8.2,受精卵入池前添加水体15%培育好的小球藻,使水中透明度保持在40~50cm;
(4)受精卵入池:将斑石鲷的受精卵约30万粒置于育苗池的孵化槽中孵化,受精卵入池两天内不换水,第二天开始吸污以吸走池底污物,保持微增氧,并添加适量新水和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
(5)仔鱼培育期间投喂管理:仔鱼孵化后取出孵化槽,收集未孵化的死卵,仔鱼3~7日龄投喂牡蛎担轮幼体,水中担轮幼体密度为20~40个/mL;5~10日龄投喂经150目筛绢网筛过的SS型轮虫,10~20日龄轮虫不经筛绢网过滤直接投喂,水中轮虫密度为10~20个/mL;15~30日龄投喂经营养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水中保持5~10个/mL;所述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方法为:将培育好的卤虫无节幼体高密度收集使其密度为1000个/mL以上,利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剂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其添加量为每吨卤虫无节幼体水中添加200mL营养强化剂,强化0.5~1h,保持纯氧增氧;25日龄开始投喂适口配合饲料进行诱食,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所述的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使用给汽车轮胎充气的空气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加压,改进出气口使其可连接装有颗粒饲料的矿泉水瓶,利用加压的空气将饲料喷洒出去;30日龄后完全替代生物饵料,每日投喂6~8次,投饵量占鱼体重8~10%;
(6)仔鱼培育投饵期间水质管理:仔鱼投饵期间以微流水形式注入新水,以中间微排水和吸污形式及时排出水底污物,每日适当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20日龄后不再添加小球藻;伴随仔鱼生长加入新水速度逐渐加大,35日龄后每日换水200%,同时水中充气也逐渐加大,最终达到40L/m3,使池中水体流速保持0.05m/s;
(7)苗种分池:40日龄后仔鱼呈现大小差异悬殊,利用改进的蚊帐收集仔鱼,根据仔鱼的大小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
(8)苗种出苗:52日龄后获得全长3.5cm以上仔鱼3.78万尾,2.0cm以上仔鱼1.95万尾,育苗成活率为19.10%,利用活水船移至海上网箱养殖。
实施例2: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池设计:育苗池采用圆形或近圆形,具中部锥形底,池子面积约为65m2,水深1.5m,所述锥形底为排水口位置,设2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一致,池底放置1台小型水底雾化增氧机,增氧机连接液态氧气罐将氧气加压,从水底通过微孔曝气管喷出雾化微气泡方式进行均匀式增氧,其增氧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
(2)孵化槽采用以下设计:规格为5m×5m×1.2m,所述孵化槽底部栓有一根绳子,育苗池底部以及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的栓孔,所述绳子穿过栓孔直连至育苗池岸边的固定装置,所述孵化槽顶部20cm处铺设一层遮阳网;
(3)育苗池水质条件控制:水温控制在22~24℃,盐度保持在28~31‰,pH值保持在7.8~8.1,受精卵入池前添加水体10%培育好的小球藻,使水中透明度保持在45~60cm;
(4)受精卵入池:将斑石鲷的受精卵30万粒置于育苗池的孵化槽中孵化,受精卵入池两天内不换水,第二天开始吸污以吸走池底污物,保持微增氧,并添加适量新水和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
(5)仔鱼培育期间投喂管理:仔鱼孵化后取出孵化槽,收集未孵化的死卵,仔鱼3~7日龄投喂牡蛎担轮幼体,水中担轮幼体密度为20~40个/mL;5~10日龄投喂经150目筛绢网筛过的SS型轮虫,10~20日龄轮虫不经筛绢网过滤直接投喂,水中轮虫密度为10~20个/mL;15~30日龄投喂经营养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水中保持5~10个/mL;所述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方法为:将培育好的卤虫无节幼体高密度收集使其密度为1000个/mL以上,利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剂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其添加量为每吨卤虫无节幼体水中添加200mL营养强化剂,强化0.5~1h,保持纯氧增氧;25日龄开始投喂适口配合饲料进行诱食,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所述的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使用给汽车轮胎充气的空气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加压,改进出气口使其可连接装有颗粒饲料的矿泉水瓶,利用加压的空气将饲料喷洒出去;30日龄后完全替代生物饵料,每日投喂5~7次,投饵量占鱼体重6~8%;
(6)仔鱼培育投饵期间水质管理:仔鱼投饵期间以微流水形式注入新水,以中间微排水和吸污形式及时排出水底污物,每日适当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20日龄后不再添加小球藻;伴随仔鱼生长加入新水速度逐渐加大,35日龄后每日换水200%,同时水中充气也逐渐加大,最终达到40L/m3,使池中水体流速保持0.05m/s;
(7)苗种分池:45日龄后仔鱼已呈现大小差异,利用改进的蚊帐收集仔鱼,根据仔鱼的大小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
(8)苗种出苗:55日龄后获得3.5cm以上仔鱼2.77万尾,1.5cm以上仔鱼4.0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22.67%,利用活水船移至海上网箱养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池水质条件控制:水温控制在22~25℃,盐度保持在28~32‰,pH控制在7.8~8.2,受精卵放入前添加池水10~15%培育好的小球藻,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60cm;
受精卵入池:将斑石鲷的受精卵置于育苗池的孵化槽中孵化,受精卵入池两天内不换水,第二天开始吸污以除去池底污物,以微流水形式补充新水并保持微增氧,并添加适量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
仔鱼培育投喂管理:仔鱼孵化后取出孵化槽,收集未孵化的死卵;仔鱼3~7日龄投喂牡蛎担轮幼体,水中牡蛎担轮幼体密度为20~40个/mL;5~10日龄投喂经150目筛绢网筛过的SS型轮虫,10~20日龄轮虫不经筛绢网过滤直接投喂,水中轮虫密度为10~20个/mL;15~30日龄投喂经营养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水中保持5~10个/mL;25日龄开始投喂适口配合饲料进行诱食,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30日龄后完全替代生物饵料,每日投喂5~8次,投饵量占鱼体重6~10%;
仔鱼培育投饵期间水质管理:仔鱼投饵期间以微流水形式注入新水,以中间微排水结合吸污方式及时排出水底污物,并适当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水体透明度,20日龄后不再添加小球藻;加入新水速度逐渐加大,最终达到每日换水200%,同时水中充气也逐渐加大,最终达到40L/m3,使池中水体流速最终达到0.05m/s;
苗种分池:当仔鱼大小差异悬殊时,应进行大小分苗,利用改进的蚊帐收集仔鱼,根据仔鱼大小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
苗种出苗:仔鱼平均全长达到3.0cm以上可利用活水运输装置移至海上网箱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采用以下设计:圆形或近圆形,具中部锥形底,所述锥形底为排水口位置,设2~3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一致;池底放置1~2台小型水底雾化增氧机,增氧机从水底通过微孔曝气管喷出雾化微气泡方式进行均匀式增氧,所述氧为液态纯氧,其增氧方向应与进水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槽采用以下设计:规格为5m×5m×1.2m,所述孵化槽底部栓有一根绳子,育苗池底部以及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的栓孔,所述绳子穿过栓孔直连至育苗池岸边的固定装置,所述孵化槽顶部20~30cm处铺设一层遮阳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方法为:将培育好的卤虫无节幼体高密度收集,使其密度为1000个/mL以上,利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剂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其添加量为每吨卤虫无节幼体水中添加200mL营养强化剂,强化0.5~1h,并保持纯氧增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使用常见的给汽车轮胎充气的空气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加压,改进出气口使其连接装有颗粒饲料的矿泉水瓶,利用加压的空气将饲料均匀喷洒出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8792.XA CN104082215B (zh) | 2014-07-27 | 2014-07-27 |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8792.XA CN104082215B (zh) | 2014-07-27 | 2014-07-27 |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2215A CN104082215A (zh) | 2014-10-08 |
CN104082215B true CN104082215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163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58792.XA Active CN104082215B (zh) | 2014-07-27 | 2014-07-27 |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822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4688A (zh) * | 2015-11-24 | 2016-02-03 | 唐雷 | 活水鱼养殖方法 |
CN108077116A (zh) * | 2017-12-08 | 2018-05-2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野生六斑刺鲀的人工育苗方法 |
CN109874706A (zh) * | 2019-03-28 | 2019-06-14 |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 | 一种斑石鲷鱼跨区域适应养殖方法 |
CN110622892B (zh) * | 2019-10-31 | 2022-02-11 |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条石鲷流水式促产方法及仔稚鱼培育方法 |
CN111183928B (zh) * | 2020-01-20 | 2022-03-18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斑石鲷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
CN111134051B (zh) * | 2020-01-22 | 2022-07-12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赤鳍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
CN111758617A (zh) * | 2020-07-08 | 2020-10-13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一种密斑刺鲀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
CN112471008B (zh) * | 2020-11-20 | 2021-12-2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耐低氧青石斑鱼杂交育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01879C (zh) * | 2004-12-30 | 2008-07-16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条石鲷亲鱼培育及繁育方法 |
CN101711509B (zh) * | 2009-10-31 | 2012-12-26 | 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 | 条石鲷的育苗方法 |
CN103651188A (zh) * | 2012-09-18 | 2014-03-26 | 郭明忠 | 海水黄金石斑鱼的淡化育苗方法 |
CN102919528A (zh) * | 2012-11-23 | 2013-02-13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条石鲷鱼饲料 |
CN103444603B (zh) * | 2013-08-21 | 2015-03-11 | 中山大学 |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
CN103493759B (zh) * | 2013-09-12 | 2015-10-07 | 宁德市南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斑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方法 |
CN104737946B (zh) * | 2013-12-31 | 2018-04-17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
-
2014
- 2014-07-27 CN CN201410358792.XA patent/CN10408221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2215A (zh) | 2014-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2215B (zh) |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2763615B (zh) |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1015284A (zh) | 二段式可控生态淡水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 |
CN104054614B (zh) | 一种河蟹、青虾和中华鳑鲏的生态混养方法 | |
CN106489801B (zh) | 一种半刺厚唇鱼全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2301973A (zh) | 一种花鳗鲡养殖方法 | |
CN105994072B (zh) | 一种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 | |
CN106135095B (zh) | 基于自然水系统的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 |
CN103371115A (zh) | 一种杂交鲫鱼的养殖方法 | |
CN209171197U (zh) | 一种高低位循环流水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 |
KR101475414B1 (ko) | 육상축제식 양식장을 활용한 어패류의 고생산성 양식을 위한 원스톱(One-stop) 복합 양식 시스템 및 양식 방법 | |
CN109699537A (zh) | 一种花刺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 |
CN105660466A (zh) | 一种控制光照培育石斑鱼苗种的方法 | |
CN101569291A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 | |
CN106234285A (zh) | 一种培育卵形鲳鲹稚鱼的气压式饵料喷投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6035176A (zh) | 一种青虾的养殖技术 | |
CN109496927A (zh) | 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高效综合养殖方法 | |
CN101711509B (zh) | 条石鲷的育苗方法 | |
CN105360032A (zh) | 一种鳜鱼、龙虾池塘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6172135A (zh) | 一种暗纹东方鲀自然繁殖的方法 | |
CN103583433B (zh) | 一种池底种草培育泥鳅苗种的方法 | |
CN103858794B (zh) | 暗纹东方鲀小型受精卵培育鱼苗的方法 | |
CN101731166B (zh) |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8029489A (zh) | 北方地区莲藕、对虾与泥鳅的套养方法 | |
CN205106046U (zh) | 一种养殖蟹苗与轮虫的培育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