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310A - 机动车锁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8310A
CN116848310A CN202280013342.XA CN202280013342A CN116848310A CN 116848310 A CN116848310 A CN 116848310A CN 202280013342 A CN202280013342 A CN 202280013342A CN 116848310 A CN116848310 A CN 116848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motor vehicle
coupling
vehicle lock
loc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33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因南
P·赛格尼
T·班德尔
M·舒尔茨
H·施弗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ekert AG
Original Assignee
Kiek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ekert AG filed Critical Kiek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16848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8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12Automatic locking or unlock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其配备有锁定机构(1、2),该锁定机构主要包括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2)。此外,设有用于锁定机构(1、2)的操纵杆链(6、7、8、9)。操纵杆链(6、7、8、9)至少具有操纵杆(6)、联接元件(7、8)和锁定机构方面的释放杆(9)。附加地还设有惯性元件(10),用于至少在碰撞事故中对联接元件(7、8)进行加载。根据本发明,联接元件(7、8)在正常运行中被分离并且仅在碰撞事故中才借助于惯性元件(10)被接合。

Description

机动车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其具有锁定机构和用于锁定机构的操纵杆链,该锁定机构主要包括转动锁叉和锁定爪,其中,操纵杆链至少具有操纵杆、联接元件和锁定机构方面的释放杆,其中,附加地设有用于至少在碰撞事故中加载联接元件的惯性元件。
背景技术
操纵杆链通常用于能够机械地打开锁定机构。为此,操纵杆被手动加载。如果联接元件被联接或接合并因此操纵杆链被机械地闭合,则操纵杆通过联接的联接元件最终用于,借助于释放杆可以将锁定爪从其与转动锁叉的接合中抬起。由此,锁定机构被打开。这同样适用于所属的机动车门。实际上,上述机动车锁或机动车门锁通常布置在这种机动车门内部并且与车身方面的锁挡块相互作用。在锁定机构的打开状态中,转动锁叉放开锁挡块,从而机动车门可以被打开。
上述操纵杆链原则上可以单独用于打开锁定机构。为了在碰撞事故中并且与在此出现的高加速度相结合的情况下避免锁定机构无意打开,惯性元件典型地确保使联接元件从其联接或接合的状态转移到脱开或分离的状态。由此,操纵杆链被中断,从而锁定机构不会被无意地打开。这也适用于配属的机动车门,从而在此通常设置的安全装置、例如侧面安全气囊、安全带拉紧器等可以在碰撞事故中发挥其全部作用,以保护相关机动车的乘员。
在按照DE 10 2017 102 549 A1的此类型的现有技术中实现了一种机动车锁,其中释放杆可以借助于联接元件与操纵杆联接。此外,还实现了一种用于控制联接杆的部件。实际上,控制杆与惯性杆共同作用并且为此在惯性杆的控制轮廓中被引导。以这种方式,能够提供联接行为的限定的控制。
在此,总体上这样设计,使得在以正常速度操纵操纵杆时,控制杆跟随操纵杆的运动。这导致,联接元件保持联接并且能够作用于释放杆以打开锁定机构。然而,如果例如在碰撞事故中操纵杆被加载过高的速度,则这导致,惯性元件在已知教导下无法跟随操纵杆的运动。结果,联接元件与释放杆脱离接合或被脱开。操纵杆链条按照期望中断。
目前,机动车越来越多地配备有电动驱动装置,用于以电动方式打开锁定机构。操纵杆链于是或者用于传递电动驱动装置的打开运动,或者主要针对如下情况实现,即,电动驱动装置失效,但仍应机械地打开所属的机动车门。这里出现的问题是,机动车经常在行驶期间被锁定。
然而,在相关机动车锁的锁定状态中不能实现机械的打开以及借助于电动驱动装置的这种打开。因为锁定状态通常对应于,联接元件占据其脱开或分离的位置。这至少适用于外操纵杆链、即例如通过车门外把手从外部被加载的操纵杆链。
如果在具有用于打开锁定机构和附加处于锁定状态中的操纵杆链的电动驱动装置的这种机动车中发生碰撞事故,则可设想机动车门不(再)能被打开的情况。这特别适用于机动车被锁定并且附加地电源断电的情况。迄今为止,在此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进一步改进这种机动车锁和特别是机动车门锁,使得即使在机动车锁定并且特别是在碰撞事故中电源断电时,机动车门仍能被解锁或打开。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在这种类型的机动车锁中提出,联接元件在正常运行中被分离并且仅在碰撞事故中才借助于惯性元件间接或直接地被接合。
因此,本发明以与现有技术相反的方式工作。因为在现有技术中,联接元件在正常运行中处于其接合或者联接的状态中,如这此外由之前已经参考的DE 10 2017 102 549A1所教导的那样。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联接元件在正常运行中被分离。
在此,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在正常运行中不需要操纵杆链,这是因为正常运行对应于,借助于附加的电动驱动装置打开锁定机构。因此,操纵杆链主要在碰撞事故中使用。因此,操纵杆链在正常运行中可以被中断,并且也推荐这样的设计方案,以便避免在一方面用于打开锁定机构的电动驱动装置与另一方面作为操纵杆链的组成部分的释放杆之间出现不期望的相互作用。
仅在碰撞事故中并且在与此相关的且相应出现的加速度下,联接元件才被接合、更确切地说借助于惯性元件被接合。在此,惯性元件可以非间接和直接地加载联接元件。然而,根据本发明,联接元件通常借助于惯性元件间接地被接合。也就是说,惯性元件允许联接元件运动到被接合的状态中。
在此,本发明从以下进一步的认识出发,即,在这种碰撞事故中,通常电源被切断,从而电动驱动装置不(再)能用于打开锁定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操纵杆链被机械地闭合。由此,特别是可以实现,可以从外部例如由抵达的救援人员打开相关的机动车门。也就是说,操纵杆链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用于碰撞事故的“备用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操纵杆链仅在这样的碰撞事故中才是完全有效的。
具体而言,为此目的,联接元件至少由联接杆和传递杆两件式地构成。在此,联接杆可以借助于传递杆被从脱开位置转移到联接位置中。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联接杆在正常运行中处于其脱开的位置中。因此只有在碰撞事故中传递杆才确保使联接杆从其在正常运行中所占据的脱开位置转移到联接位置中。在联接杆的联接位置中,操纵杆链被机械地闭合,从而通过操纵杆、联接元件或联接的联接杆以及最终通过释放杆可以将锁定爪从其与转动锁叉的接合中抬起。借助于转动锁叉事先被捕获的锁挡块被释放。这同样适用于所属的机动车门。
为此目的,联接杆有利地支承在释放杆上,更确切地说通常是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释放杆上。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证明为有利的是,释放杆与操纵杆同轴地支承。由此可以实现总体上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
此外,通常这样进行设计,即,联接杆在联接位置中使操纵杆和释放杆相互机械地连接。在脱开位置中,联接杆使操纵杆与释放杆机械地分开。与此对应的是正常运行状态。现在,可以简单地通过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释放杆上的联接杆摆动来实现和引起联接杆从主要占据的脱开位置到联接位置中的转换。联接杆从其脱开位置到联接位置中的摆动运动现在对应于,联接杆通常抵靠操纵杆上的止挡部移动。由此,操纵杆与联接杆机械连接,该联接杆又通过其在释放杆上的可转动支承经由释放杆建立最终与锁定爪的所期望的机械连接。
此外,通常这样进行设计,即,传递杆借助于弹簧以贴靠在惯性元件上的方式被预紧。因此,弹簧确保,使传递杆朝惯性元件的方向被预紧。在此,在正常运行中一方面在传递杆上并且另一方面在惯性元件上的两个贴靠面彼此贴靠。通过两个贴靠面的相互贴靠,惯性元件在正常运行中通过贴靠面的摩擦被保持在惯性元件的与此相关的未偏转的位置中。贴靠面彼此间的摩擦可以变化或者通过以下方式变化,即,利用粗糙化的或平滑的贴靠面工作。
然而,如果发生碰撞事故,那么惯性元件在这种碰撞事故中和在与此相关的偏转位置中确保,传递杆被放开。因为这时惯性元件上的贴靠面由于惯性元件偏转而远离传递杆上的对应贴靠面。因为传递杆被弹簧加载,所以传递杆通常摆动。传递杆在碰撞事故中的摆动确保,使传递杆与联接杆联接。
惯性元件有利地构造为悬摆元件/单摆元件。在此,悬摆元件通常可以围绕转动点或转动轴摆动。为此,悬摆元件通常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机动车锁的壳体中。由悬摆元件在其偏转时覆盖的摆动平面在此可以典型地与机动车的横向平面重合,即与X-Y平面重合。在此,X方向通常与机动车的纵向方向一致,而利用Y方向识别出机动车的横向方向。因此,悬摆元件或惯性元件不受在竖直轴方向或Z方向上可能的加速度的影响。当然这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同样可以考虑其他空间布置并且这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如上所述,特别设计的联接元件可以是操纵杆链的组成部分,在碰撞事故中,借助于操纵杆链本身能够打开锁定机构。通常,操纵杆链也可以与附加的锁定杆链组合。然而,一般地,操纵杆链作为冗余解决方案典型地添加到用于打开锁定机构的电动驱动装置中。
无论如何,本发明在结构上特别简单且紧凑地构造,并且实际上附加和补充于电动驱动装置,还可以实现操纵杆链或外操纵杆链。与在碰撞事故中简单且功能适当的释放相结合,在此可看到主要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示出仅一个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在此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锁,其构造为机动车门锁:
图1示出在正常运行中的机动车锁,
图2示出在碰撞后的机动车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机动车锁,其设计为机动车门锁并且简化示出其主要元件。实际上,在此设有包括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2的锁定机构1、2。在图1所示的锁定机构1、2闭锁状态中,转动锁叉1确保,借助于该转动锁叉捕获锁挡块3。由此,在内部接纳机动车锁且未示出的机动车门相对于具有安装在其上的锁挡块3的机动车车身闭锁。
为了打开锁定机构1、2,通常设有电动驱动装置4。电动驱动装置4在图1中仅通过箭头表示。在打开运动时,电动驱动装置4作用于锁定爪2,使得锁定爪2围绕其轴5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此,在图1所示的闭锁状态中,锁定爪2放开之前与锁定爪2处于锁定接合中的转动锁叉1。因此,转动锁叉1可以在弹簧辅助下沿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打开,锁挡块3可以离开转动锁叉1的进入口。由此可以打开机动车门。
除了这种用于打开锁定机构1、2的电动驱动装置4之外,还实现了操纵杆链6、7、8、9。借助于操纵杆链6、7、8、9能够实现锁定机构1、2的机械冗余的打开,更确切地说,根据该实施例特别是在碰撞事故中实现打开。
为此,操纵杆链6、7、8、9包括操纵杆6、联接元件7、8和锁定机构方面的释放杆9。附加地,还设置有惯性元件10,用于至少在碰撞事故中加载联接元件7、8。
操纵杆6不限于外操纵杆6。因此,操纵杆链6、7、8、9不限制性地构造为外操纵杆链。在图2所示的联接元件7、8的接合状态或联接状态中,借助于以箭头表明的车门外把手11对操纵杆或外操纵杆6的加载导致操纵杆6进行顺时针方向运动。操纵杆或外操纵杆6的顺时针方向运动通过接合或联接的联接元件7、8传递到释放杆9上,该释放杆同样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且由此使锁定爪2沿逆时针方向围绕其轴5转动,如通过图1和图2中的相应箭头所示。以这种方式,操纵杆链6、7、8、9能够通过车门外把手11以机械冗余的方式打开锁定机构1、2。
根据本发明,现在这样进行设计,使得联接元件7、8在正常运行中被分离或脱开。联接元件7、8在图1中的位置与此对应。仅在碰撞事故中,联接元件7、8才借助于惯性元件10被接合,更确切地说被间接地接合。这包括如图2所示的联接元件7、8和惯性元件10的位置。
联接元件7、8根据该实施例至少由联接杆7和传递杆8两件式地构造。如以上已经阐述的那样,联接杆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释放杆9上。释放杆9本身被构造成盘状,其中,联接杆7以能在盘状释放杆9的外周部上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释放杆上。传递杆8同样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更确切地说被支承在仅示意示出的用于接纳机动车锁的壳体13内。为此设置有转动轴14。
联接杆7现在可以借助于传递杆8被从脱开位置转移到联接位置中(并且必要时被从联接位置转移回到脱开位置中)。在图1中示出联接杆7的脱开位置,该脱开位置始终并且在正常运行中都被占据。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打开锁定机构1、2,则为此电动驱动装置4被加载并且确保使锁定爪2围绕其轴5沿逆时针方向如所描述的那样转动。
释放杆9和操纵杆或外操纵杆6相对于公共的轴或转动轴12同轴地支承。由此,联接杆7在其根据图2的联接位置中确保使操纵杆6和释放杆9机械地相互连接。因为联接杆7在其联接位置中抵靠操纵杆6的止挡棱边6a移动。相反,如果联接杆7占据其根据图1的脱开位置,则操纵杆6和释放杆9彼此机械地分离。
传递杆8自身借助于弹簧15以贴靠在惯性元件10上的方式被预紧。实际上,弹簧15确保使传递杆8相对于其轴或转动轴14在不贴靠在惯性元件10上的情况下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这在正常运行中由此防止传递杆8以贴靠面8a贴靠在惯性元件10的对应的贴靠面10a上。在此位置观察到的两个贴靠面8a和10a之间的摩擦确保将惯性元件10保持在其在图1中所示的未偏转的位置中。
如果现在发生碰撞事故,则惯性元件10被偏转。根据该实施例,惯性元件10是悬摆元件10。为此,惯性元件或者悬摆元件10以可围绕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13中。为此,悬摆元件10可以配备有大致居中的支承球10b,该支承球接合到秤盘形的支承套16中并且由此提供居中的支承以及轴的造型。惯性质量10c设置在惯性元件或者悬摆元件10的端侧。
如果现在发生碰撞事故,则悬摆元件10围绕其轴摆动,如这通过图1中的相应箭头所示出的那样。因此,在悬摆元件10处的头部侧的贴靠面10a离开传递杆8的对置的贴靠面8a。由此,传递杆8从在悬摆元件10上的贴靠面10a脱离。
因为传递杆8借助于弹簧15在围绕其轴14的逆时针运动的方向上被预紧,所以碰撞事故总体上导致传递杆8围绕其轴14在逆时针方向上摆动到图2中的位置中。
因为传递杆8在其联接杆方面的端部上构造为弧形,所以传递杆8的该弧形造型在所述逆时针方向摆动运动时确保使联接杆7从其在图1中的脱开位置转移到图2中的联接位置中。由此,联接杆7贴靠在操纵杆6的止挡部6a上。
在之前可能借助于车门外把手11围绕其轴12沿顺时针方向对操纵杆或外操纵杆6的加载相对于释放杆9空载,这时联接杆7在其联接状态中贴靠在操纵杆6的止挡部6a上从而确保操纵杆6通过联接杆7与释放杆9机械连接。
因此,借助于车门外把手11对操纵杆6的加载导致操纵杆6围绕其轴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运动,该转动运动同相地传递到释放杆9上。由此,释放杆9以释放棱边9a抵靠锁定爪2移动并且确保使锁定爪2围绕其轴5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这导致,锁定爪2从其与转动锁叉1的锁定接合中被抬起。转动锁叉1在弹簧辅助下打开,从而释放之前捕获的锁挡块3。这也适用于未明确示出的且将机动车锁接纳在其内部的机动车门,而且即使当机动车门锁被整体上锁定时也是如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转动锁叉
2 锁定爪
3 锁挡块
4 驱动装置
5 轴
6、7、8、9 操纵杆链
6 操纵杆
6a 止挡棱边
7、8 联接元件
7 联接杆
8 传递杆
8a 贴靠面
9 锁定机构方面的释放杆
9a 释放棱边
10 惯性元件或悬摆元件
10a 对应的贴靠面
10b 支承球
10c 质量
11 车门外把手
12 轴或转动轴
13 壳体
14 转动轴
15 弹簧
16 秤盘形的支承套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其具有锁定机构(1、2)和用于锁定机构(1、2)的操纵杆链(6、7、8、9),该锁定机构主要包括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2),其中,操纵杆链(6、7、8、9)至少具有操纵杆(6)、联接元件(7、8)和锁定机构方面的释放杆(9),其中,附加地设有惯性元件(10),用于至少在碰撞事故中对联接元件(7、8)进行加载,
其特征在于,
联接元件(7、8)在正常运行中被分离并且仅在碰撞事故中才借助于惯性元件(10)被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联接元件(7、8)至少由联接杆(7)和传递杆(8)两件式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联接杆(7)借助于传递杆(8)被从脱开位置转移到联接位置中(并且必要时被从联接位置转移回到脱开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联接杆(7)支承在释放杆(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释放杆(9)与操纵杆(6)同轴地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联接杆(7)在联接位置中使操纵杆(6)和释放杆(9)机械地相互连接并且在脱开位置中使操纵杆和释放杆彼此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传递杆(8)借助于弹簧(15)以贴靠在惯性元件(10)上的方式被预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惯性元件(10)在碰撞事故中和在偏转位置中放开传递杆(8),该传递杆本身与联接杆(7)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惯性元件(10)构造为悬摆元件(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锁,其特征在于,悬摆元件(10)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13)中。
CN202280013342.XA 2021-02-04 2022-01-13 机动车锁 Pending CN116848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02595.8A DE102021102595A1 (de) 2021-02-04 2021-02-04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21102595.8 2021-02-04
PCT/DE2022/100024 WO2022167030A1 (de) 2021-02-04 2022-01-13 Kraftfahrzeug-schlo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8310A true CN116848310A (zh) 2023-10-03

Family

ID=80113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3342.XA Pending CN116848310A (zh) 2021-02-04 2022-01-13 机动车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4624A1 (zh)
EP (1) EP4288629A1 (zh)
CN (1) CN116848310A (zh)
DE (1) DE102021102595A1 (zh)
WO (1) WO2022167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3051A1 (de) 2022-05-24 2023-11-30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16942A1 (de) * 1968-12-24 1970-07-02 Heinz Ott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Entriegeln von Fahrzeugtueren
JPS6020776Y2 (ja) * 1981-09-17 1985-06-21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H04137184U (ja) * 1991-06-13 1992-12-2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インナロツク構造
JP3627286B2 (ja) * 1995-05-01 2005-03-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解除装置
DE102011100090A1 (de) 2011-04-29 2012-10-31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7102549A1 (de) 2017-02-09 2018-08-09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KR20200101073A (ko) * 2019-02-19 2020-08-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84624A1 (en) 2024-03-14
WO2022167030A1 (de) 2022-08-11
EP4288629A1 (de) 2023-12-13
DE102021102595A1 (de)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5631B2 (ja) 自動車ドアの閉鎖装置
JP6213927B2 (ja) 自動車両ドアロック
US10337214B2 (en) Activ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US8757679B2 (en) Closing device comprising two pawls and a motor-driven actuating mechanism
JP6286709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
KR101801399B1 (ko) 자동차 문짝용 핸들
JP6236678B2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US10829963B2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JP2016503472A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JP2014505188A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CN102472058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2013527345A (ja) 車両の開閉式部分のための安全装置付きハンドル
CN109312578B (zh) 机动车门锁
US20180195315A1 (en) Freewheeling inertia mechanism fo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CN104395137B (zh) 锁定装置和车辆座椅
JP2015537132A (ja)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EP1464779B1 (en) Latch
CN116848310A (zh) 机动车锁
CN111989451A (zh) 机动车-驱动装置
WO2018138996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12724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090079206A1 (en) Power-actuated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KR20010102238A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로크
EP1275801A1 (en) Latch Mechanism
CN116065904A (zh) 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