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0419B -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40419B CN116840419B CN202310860122.7A CN202310860122A CN116840419B CN 116840419 B CN116840419 B CN 116840419B CN 202310860122 A CN202310860122 A CN 202310860122A CN 116840419 B CN116840419 B CN 1168404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detector
- preset detection
- detection point
- air data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9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5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9 air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1243 air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TXKMVPPZCYKFAC-UHFFFAOYSA-N disulfur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S TXKMVPPZCYKFA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9 lev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30 mental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sulfur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S=O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6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measuring method or the display, e.g.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or digital display
- G01N33/0063—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measuring method or the display, e.g.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or digital display using a threshold to release an alarm or displaying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室内气体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其中,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并发送周围的空气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检测仪得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以此实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室内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OECD)2007年7月17日宣布的《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仅有低于5%的时间在室外,而其余时间则处于两者之间。而一些行动不便的人、老人、婴儿等则可能有高达95%的时间在室内生活。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并且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使室内与外界的通风换气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的空气污染物的准确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室内进行空气检测,需要在每个房间中特定的位置放置空气监测仪,仅对放置位置附近的空气进行检测,导致无法检测到室内整体的空气质量,从而导致当其他范围的空气质量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预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检测室内整体的空气质量且空气质量异常无法及时预警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空气数据,其中,所述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空气数据,判断所述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若所述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导轨上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监测仪只能对放置位置附近进行空气进行检测的问题,实现了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通过接收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上设置有多个预设检测点,且,各个预设检测点沿所述导轨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成数据并发送所述空气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是否移动至预设检测点;
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每个预设检测点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是否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所述位置信息异常包括移动速度异常及移动方向异常;
当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时,确定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当前故障位置信息,并实施获取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所述房间的导轨以及所述当前故障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备用路径为沿所述房间导轨的路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且无法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所述房间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实时获取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并实时检测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阈值时,实时获取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发送;
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以及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相邻的检测点;
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
控制所述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所述第二预设目标预设检测点,确定污染源区域;
获取所述污染源区域的区域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对应的空气数据,确定污染源种类;
根据所述区域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污染源种类,判断所述污染源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源;
若所述污染源区域中存在污染源,则基于所述区域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污染源的位置;
将所述污染源的种类与所述污染源的位置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在预设检测点组合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所述预设检测点组合以及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其中,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为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预设检测点组合相邻的检测点,所述预设检测点组合为所述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组合;
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在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所述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所述第二浓度异常位置为在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
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智能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空气数据,其中,所述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空气数据,判断所述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并发送周围的空气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检测仪得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以此实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布置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轨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空气智能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备用路径图;
图4(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备用路径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智能检测装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清楚的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作用,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目前室内的空气质量问题,尤其是校园教室内的空气质量广泛受到社会关注,教室内的硫氧化物污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等空气质量问题缺乏监管,极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目前对于室内的空气检测,需要在每个教室中特定的位置放置空气监测仪,导致使用成本较高;此外空气监测仪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终端,该终端需要将数据进行整合评估,导致检测数据不稳定且延时性高,无法及时进行预警。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获取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并发送周围的空气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检测仪得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以此实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照图1,对该空气智能检测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具体地,该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1中,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其中,可移动检测仪为可以移动的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装置。
具体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可以根据GPS传感器或者雷达系统来获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在步骤S102中,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空气数据。
其中,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例如:导轨沿房间的墙体环绕设置且首尾相连。可移动检测仪位于导轨上,在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前,可移动检测仪位于导轨的出发位置上。
具体地,导轨可以为单轨道或双轨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其中,参见图2,一个导轨可以对应一个房间,也即在一间教室的墙体环绕设置一圈导轨;一个导轨还可以对应至少两个房间,该至少两个房间相接的墙体上开设有孔洞,导轨通过该孔洞绕该至少两个房间的墙面设置,并首尾相连,形成环绕设置的且贯通至少两个房间的导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当一个导轨对应至少两个房间时,在墙体的孔洞位置安装有自动门,在可移动检测仪距离自动门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自动门开启,待可移动检测仪通过自动门后,控制自动门关闭,以此有效防止两个房间空气的相互流动,提高空气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更进一步地,当一个导轨对应至少两个房间时,在墙体的孔洞位置安装有双自动门真空室,即在墙体的孔洞位置安装有两个自动门,该双自动门真空室可设置排气装置。在可移动检测仪距离自动门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第一自动门开启,可移动检测仪通过第一自动门后,控制第一自动门闭合,然后控制排气装置抽出内部空气,使其成为真空状态。然后控制第二自动门开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通过第二自动门,可移动检测仪通过第二自动门后,控制第二自动门闭合,再次控制排气装置抽出内部空气,使其成为真空状态,保证两房间的空气不混合干扰。
或者,当一个导轨对应至少两个房间时,在墙体的孔洞位置安装有双自动门换气室,该双自动门换气室安装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吸气装置,当可移动检测仪通过第三自动门后,控制第三自动门闭合。然后通过吸气装置大量吸取下一个待检测房间的空气,使双自动门换气室充满下一个待检测房间的空气,然后控制第四自动门开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通过第四自动门,以保证两个房间的空气不会混合干扰。其中,出气孔可以安装在与室外相接的墙体上,进气孔可以安装上第四自动门上,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地,可移动检测仪的移动方式可以为滚动式、磁悬浮式、驱动式等。
具体地,可移动检测仪可以为球形,在导轨上进行滚动前进,此时,导轨可以为透明的轨道;或者,可移动检测仪的底部安装有永磁铁或者电磁铁,导轨上安装有永磁铁,可移动检测仪在导轨上悬浮前进,从而可以减少可移动检测仪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以此减少可移动检测仪的电能消耗;或者,在可移动检测仪中安装一个真空陀螺储能装置,陀螺在真空环境中高速旋转,以进行动能的存储与释放,以驱动可移动检测仪在导轨上移动,从而减少了可移动检测仪的电能消耗。对于可移动检测仪的移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具体地,该空气数据可以包含空气成分及浓度。更具体地,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时,可以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至电子设备中;或者,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每隔预设时间,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至电子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在步骤S103中,接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其中,空气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空气成分,以及每种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
具体地,判断房间空气质量是否异常可以包括:获取每种空气成分对应的标准浓度,根据接收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每种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是否不低于对应的标准浓度。当存在至少一种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不低于对应的标准浓度时,表征该房间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当每种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低于对应的标准浓度时,表征该房间的空气质量正常。其中,空气成分对应的标准浓度可以从《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获取。
在步骤S104中,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预警装置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或者安装于导轨上,又或者安装在可移动检测仪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具体地,预警装置可以为警示灯或者警报器,也可以为两者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并发送周围的空气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检测仪得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以此实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导轨上设置有多个预设检测点,且,各个预设检测点沿导轨间隔设置,具体地,各个预设检测点可以沿导轨等间隔设置;各个预设检测点也可以沿导轨不等间隔设置,例如:根据教室内人口的聚集程度对各个预设检测点之间的间隔进行设置,在人口聚集程度高的地方,减小各个预设检测点之间的间隔,在人口聚集程度低的地方,增大各个预设检测点之间的间隔,其中人口聚集程度即可移动检测仪检测范围内人口的数量多少,当可移动检测仪检测范围内人口的数量多于人口预设值时,表征人口聚集程度高,当可移动检测仪检测范围内人口的数量少于人口预设值时,表征人口聚集程度低,其中,人口预设值可以根据室内人数进行设定,对此本实施例不予限定。对于上述各个预设检测点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不做限定。
在步骤S102中,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空气数据,具体可以包括:根据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判断可移动检测仪是否移动至预设检测点,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每个预设检测点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
进一步地,导轨可以对应有N个可移动检测仪,N大于等于2,当导轨对应的可移动检测仪的数量为N时,各个可移动检测仪按照预设顺序依次排列并位于导轨的起点,也即,第一可移动检测仪、第二可移动检测仪……第N可移动检测仪,依次排列在导轨的起点位置。
在电子设备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时,具体可以包括:控制第一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开始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记录第一起始出发时刻至当前时刻的出发时长,第一起始出发时刻为第一可移动检测仪开始移动的时刻;当出发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二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开始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当出发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三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开始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当出发时长到达第N-1预设时长时,控制第N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开始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当第N可移动检测仪完成移动,到达结束位置时,表征此时完成当前室内空气的检测,其中结束位置即出发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获取第一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当检测到第一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低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移动至充电单元处进行充电,并获取第二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若第二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高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获取第二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其中,充电单元设置于导轨上,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可以为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一圈所用的电量,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予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可移动检测仪电量的检测,减少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中因电量导致的故障问题,提高了空气质量检测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的过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可移动检测仪是否出现位置信息异常,当可移动检测仪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时,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当前故障位置信息,其中,当前故障位置信息为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发生故障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当前故障位置信息,获取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房间的导轨以及当前故障位置信息,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其中,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可以为在可移动检测仪发生故障后,用来检测空气数据的可移动检测仪,该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在启用前,位于出发位置,备用路径为沿房间的导轨的路径。
其中,位置信息异常可以包括移动速度异常及移动方向异常。具体地,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不符时,表征可移动检测仪出现移动速度异常;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符时,表征可移动检测仪出现移动方向异常。例如:预设时间可以为电子设备预设可移动检测仪通过相邻两个预设检测点所用的时间,此时的预设距离为上述相邻两个预设检测点间的距离,当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大于或小于预设距离时,表征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不符;预设方向可以为电子设备控制可移动检测仪以顺时针方向依次通过上述相邻两个预设检测点,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依次通过上述相邻两个预设检测点时,表征可移动检测仪移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符。对于上述预设方向、预设距离及预设时间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定。
具体地,备用路径可以包括第一备用路径、第二备用路径、第三备用路径等等,其中,第一备用路径可以为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从出发位置以目标方向沿导轨至当前故障位置的路径,其中,目标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第二备用路径可以为从当前故障位置出发,以顺时针方向沿导轨至当前故障位置的路径,第三备用路径可以为从当前故障位置出发,以逆时针方向沿导轨至当前故障位置的路径。
具体地,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可以包括:参见图3,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第一备用路径进行移动,由出发位置到达当前故障位置,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检测点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然后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第二备用路径进行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检测点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当再次到达当前故障位置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第三备用路径进行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再次到达当前故障位置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第二备用路径进行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依次循环,形成以当前故障位置为起点、终点,沿第二备用路径及第三备用路径移动的循环路径。
本实施例在可移动检测仪在检测途中发生故障后,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进行移动并检测空气数据,提高空气质量检测的不间断性,并在发现空气数据异常的第一时间,进行预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的过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且无法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房间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对获取到的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获取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至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在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故障位置后,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实时检测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实时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从故障位置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发送。根据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
其中,故障位置为可移动检测仪当前所在的位置。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为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一圈所用的电量,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予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可能存在的方式,在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故障位置后,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并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以使推动可移动检测仪继续移动,并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发送,实时检测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停止充电,根据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从故障位置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发送。
具体地,上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与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可以为同一可移动检测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具体地,当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时,无法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表征可移动检测仪出现异常,可能为电量过低而导致的异常,也可能为其他异常,当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过低时,可以对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以令其继续工作。因此,在无法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房间内的图像信息,以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更具体地,获取到的房间的图像信息可以为整个房间的图像信息,或者根据最后检测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拍摄装置拍摄上述位置信息第一范围内的房间的图像信息。
当获取到房间的图像信息后,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之后控制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故障位置,以为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具体地,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充电的方式具体可以为无线充电,也可以通过接口充电,其中,通过接口充电具体可以包括:每个可移动检测仪上安装有公头接口和母头接口,备用可移动检测仪到达故障位置后,公头接口与母头接口插接,以使得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
在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充电的过程中,实时检测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并且,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根据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以及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出发位置信息,控制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以第四备用路径沿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其中,参见图4,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由故障位置移动至出发位置的路径包含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可以为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以顺时针方向由故障位置移动至出发位置的路径,第二路径可以为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以逆时针方向由故障位置移动至出发位置的路径。第四备用路径为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中,距离较短的路径,例如,第一路径的距离为a1,第二路径的距离为a2,且a1大于a2,那么第四备用路径为第二路径。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因无电而停止的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使得可移动检测仪能够继续工作,减少了因可移动检测仪因没电导致的检测空气数据效率降低的情况,提高了空气质量的实时检测以及预警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的过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任一预设检测点以及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其中,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为空气数据中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含量最高的位置,浓度含量为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与标准浓度的比值,并将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然后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任一预设检测点相邻的检测点,浓度异常位置为在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含量最高的位置。例如,任一预设检测点为第三预设检测点,则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为第二预设检测点,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第四预设检测点。
具体地,在检测到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时,可以确定出空气异常对应的浓度最高的位置,即第一浓度异常位置,该第一浓度异常位置较大可能为污染源对应的位置,确定出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后用户即可去对应位置查看污染源。该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并不等同于该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的浓度最高,也即并不等同于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且,通常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位于该任一预设检测点附近,因此,可以根据该任一预设检测点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
更具体地,在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时,确定该任一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以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其中,该任一预设检测点位于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构成的范围内。因此,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以便于根据该任一预设检测点确定出该任一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例如:上述示例中,第三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异常,此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四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以循环检测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四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
示例性的,导轨上的最后一个预设检测点与第一个预设检测点相邻,当第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异常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最后一个预设检测点与第二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以循环检测最后一个预设检测点与第二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
当接收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将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之间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最高的位置,确定为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然后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其中,上述空气成分为会对人类身体造成伤害或影响的空气成分。
例如,当接收到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三预设检测点得到的空气数据为二氧化硫浓度为0.17毫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居民区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为0.15毫克/立方米,因此该位置的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含量异常,则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二预设检测点和第四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得到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最高为0.21毫克/立方米,则该位置为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该点的位置信息及空气数据反馈至用户终端,并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检测点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确定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并对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以及前后预设检测点之间进行实时检测,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该实施例不仅实现了第一浓度异常位置的精准定位,还降低了检测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后,还可以包括:当存在任一预设检测点异常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确定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区域为污染源所在的区域,其中,该污染源区域具体可以是以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边界构成的区域,也可以为以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为中心点,以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间的距离为半径构成的区域,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予以限定。
当确定出污染源区域时,控制拍摄装置进行拍摄,以得到污染源区域的区域图像信息。具体地,拍摄装置可以安装于可移动检测仪上,或者位于导轨上,电子设备可以控制该摄像装置进行移动及拍摄,该摄像装置可以为摄像头、照相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根据浓度异常位置对应的空气数据,确定空气成分及浓度,以确定污染源种类。其中,污染源种类可以为根据污染源的成分而划分的类别,空气数据对应的污染源种类可以根据历史空气数据确定,其中,历史空气数据包含多个空气数据以及每个空气数据对应的污染源种类,对此本实施例不予限定。
对区域图像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区域图像信息以及污染源种类,判断污染源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源。具体地,根据污染源种类,对区域图像信息进行识别,查看区域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污染源。若存在污染源,则对区域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根据识别结果,确定出污染源的位置,将污染源种类与污染源的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若不存在污染源,则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再次确定第二个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二个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然后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执行步骤S101-S104。其中,对区域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包括:当识别到污染源时,识别结果为污染源位置,当未识别到污染源时,识别结果为“未识别到污染源”。
进一步地,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时,控制第一拍摄装置进行移动及实时监控,以实现无死角监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空气数据和污染源区域的区域图像信息,直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然后将污染源的位置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以使人员根据位置信息及时去处理污染源。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的过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检测到在预设检测点组合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预设检测点组合以及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为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预设检测点组合相邻的检测点,预设检测点组合为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组合。例如,当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为在第三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预设检测点时,则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为第二预设检测点,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为第五预设检测点。
具体地,在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时,确定该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以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其中,该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位于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构成的范围内。因此,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以便于根据该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确定出该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第二浓度异常位置。例如:上述示例中,第三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预设检测点周围的空气质量异常,此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五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以循环检测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五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
当接收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将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与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之间空气成分对应的浓度最高的位置,确定为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然后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例如,当接收到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三预设检测点得到的空气数据为二氧化硫浓度为0.17毫克/立方米、在第四预设检测点得到的空气数据为二氧化硫浓度为0.19毫克/立方米,则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二预设检测点和第五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得到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最高为0.21毫克/立方米,则该位置为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该点的位置信息及空气数据反馈至用户终端,并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预设检测点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确定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并对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以及前后预设检测点之间进行实时检测,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该实施例不仅实现了第二浓度异常位置的精准定位,还降低了检测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的过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检测到存在不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均存在异常,则根据上述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的检测方式,或者相邻两个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存在空气质量异常的不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数量,控制该数量的可移动检测仪对每个不相邻的预设检测点进行实时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示例性的,当存在空气质量异常的不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数量为三个,且存在空气质量异常的预设检测点分别为第三预设检测点、第七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十三预设检测点时,控制第一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四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第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四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控制第二可移动检测仪在第八预设检测点与第十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第八预设检测点与第十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控制第三可移动检测仪在第十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十四预设检测点之间循环移动,并实时检测第十二预设检测点与第十四预设检测点之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所有数据均仅为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本实施例先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导轨上移动一圈,确定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并对空气数据存在异常的预设检测点以及前后预设检测点之间进行实时检测,确定浓度异常位置,该方法先确定一个位置范围,再进行实时检测,不仅实现了浓度异常位置的精准定位,还降低了检测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智能检测装置50,包括:获取模块510、第一控制模块520、接收模块530和第二控制模块540。
获取模块510,可以用于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520,可以用于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空气数据。
第一控制模块520,可以具体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判断可移动检测仪是否移动至预设检测点,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每个预设检测点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
第一控制模块520,还可以具体用于判断可移动检测仪是否出现位置信息异常,当可移动检测仪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时,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当前故障位置信息,并实时获取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房间的导轨以及当前故障位置信息,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移动,并控制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第一控制模块520,还可以具体用于当控制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且无法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房间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实时获取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至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并实时检测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当检测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阈值时,实时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发送。根据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
接收模块530,可以用于接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第二控制模块540,可以用于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第二控制模块540,可以具体用于若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任一预设检测点以及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第二控制模块540,还可以具体用于若检测到在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均存在异常,则根据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以及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在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接收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第二控制模块540,还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确定污染源区域。获取污染源区域的区域图像信息,根据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对应的空气数据,确定污染源种类,根据区域图像信息以及污染源种类,判断污染源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源。若污染源区域中存在污染源,则基于区域图像信息,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将污染源的种类与污染源的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到的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并发送周围的空气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检测仪得到的空气数据,判断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若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以此实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在检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6,该终端设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20中并可在至少一个处理器6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1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或者,处理器61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510至540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620中,并由处理器6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该程序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600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终端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6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20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存储器6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计算机、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空气数据,其中,所述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空气数据,判断所述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若所述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多个预设检测点,且,各个预设检测点沿所述导轨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空气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是否移动至预设检测点;
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每个预设检测点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以及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相邻的检测点;
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
控制所述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且无法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所述房间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实时获取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并实时检测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阈值时,实时获取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是否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所述位置信息异常包括移动速度异常及移动方向异常;
当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出现位置信息异常时,确定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当前故障位置信息,并实时获取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所述房间的导轨以及所述当前故障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备用路径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一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备用路径为沿所述房间导轨的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确定污染源区域;
获取所述污染源区域的区域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对应的空气数据,确定污染源种类;
根据所述区域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污染源种类,判断所述污染源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源;
若所述污染源区域中存在污染源,则基于所述区域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污染源的位置;
将所述污染源的种类与所述污染源的位置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在预设检测点组合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所述预设检测点组合以及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其中,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为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所述预设检测点组合相邻的检测点,所述预设检测点组合为所述两个相邻的预设检测点的组合;
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在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并将所述第二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所述第二浓度异常位置为在所述第三目标预设检测点与所述第四目标预设检测点间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
控制所述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5.一种空气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空气数据,其中,所述导轨环绕设置于房间的墙体上;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空气数据,判断所述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异常;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控制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多个预设检测点,且,各个预设检测点沿所述导轨间隔设置,第一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周围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空气数据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是否移动至预设检测点;
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至每个预设检测点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并发送所述每个预设检测点对应的空气数据;
其中,所述空气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若检测到在任一预设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存在异常,则根据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以及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确定出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以及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为所述多个预设检测点中与所述任一预设检测点相邻的检测点;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和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循环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并基于所述可移动检测仪实时检测得到的空气数据,确定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反馈至用户终端,所述第一浓度异常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预设检测点与所述第二目标预设检测点间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预警装置进行预警;
其中,所述空气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当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移动,且无法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时,获取所述房间的图像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故障位置;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为所述可移动检测仪进行充电,并实时检测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信息;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阈值时,实时获取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并控制所述可移动检测仪检测空气数据并发送;
第七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备用可移动检测仪沿所述导轨移动至出发位置。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60122.7A CN116840419B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60122.7A CN116840419B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40419A CN116840419A (zh) | 2023-10-03 |
CN116840419B true CN116840419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8816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60122.7A Active CN116840419B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4041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07369A (zh) * | 2018-12-07 | 2019-03-22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一种楼房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10361054A (zh) * | 2019-08-01 | 2019-10-22 | 武汉知中智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实时分析空气污染源监控预警方法和装置 |
CN111650336A (zh) * | 2020-06-09 | 2020-09-11 |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车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20210023276A (ko) * | 2019-08-22 | 2021-03-04 | 한국화학연구원 | 분산형 소규모 공기 정화 시스템 |
CN112766103A (zh) * | 2021-01-07 | 2021-05-07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 一种机房巡检方法及装置 |
CN112933494A (zh) * | 2021-03-31 | 2021-06-11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运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的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3552817A (zh) * | 2021-07-27 | 2021-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的空气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空气检测仪 |
CN115327041A (zh) * | 2022-08-09 | 2022-11-11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关联性分析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4468A (zh) * | 2020-06-12 | 2020-11-10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空气污染智能监控分析方法及装置 |
-
2023
- 2023-07-13 CN CN202310860122.7A patent/CN1168404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07369A (zh) * | 2018-12-07 | 2019-03-22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一种楼房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10361054A (zh) * | 2019-08-01 | 2019-10-22 | 武汉知中智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实时分析空气污染源监控预警方法和装置 |
KR20210023276A (ko) * | 2019-08-22 | 2021-03-04 | 한국화학연구원 | 분산형 소규모 공기 정화 시스템 |
CN111650336A (zh) * | 2020-06-09 | 2020-09-11 |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车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766103A (zh) * | 2021-01-07 | 2021-05-07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 一种机房巡检方法及装置 |
CN112933494A (zh) * | 2021-03-31 | 2021-06-11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运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的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3552817A (zh) * | 2021-07-27 | 2021-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的空气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空气检测仪 |
CN115327041A (zh) * | 2022-08-09 | 2022-11-11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关联性分析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40419A (zh) | 2023-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3974A (zh) | 存在检测系统和方法 | |
CN102673979B (zh) | 输送带跑偏判断方法及判断装置 | |
CN104424804A (zh) | 单雷达多车道智能测速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6840419B (zh) | 一种空气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4474149B (zh) |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79732B (zh) |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435479B (zh) | 目标物体违章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 |
CN106056918A (zh) |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车辆逆行和违章变道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112723068B (zh) | 电梯轿厢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216941A (zh) | 一种基于复合阵列传感器的酒醉驾预防报警系统 | |
CN113326730A (zh) | 室内老年人安全监护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5206094A (zh) | 交通运输枢纽异常事件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存储介质 | |
US10963683B2 (en) | Determining occupancy of a multi-occupancy space | |
CN113064116A (zh) | 车辆定位方法及装置、以及汽车 | |
CN116402774A (zh) | 隔离挡板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753672B (zh) | 待测目标的数量计数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4913653A (zh) | 一种用于粮仓存储安全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4532922A (zh) | 一种强光下的清洁机器人探地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12339800A (zh) | 停车精度的测量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0442127B (zh) | 智能巡检方法、设备和装置 | |
CN219337740U (zh) | 机房巡检机器人 | |
CN118072530B (zh) |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车辆异常行为监测系统 | |
CN113657210B (zh) | 矿井内风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16016B (zh) | 识别停车库卷闸门开关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6794222A (zh) | 气体检测方法和气体检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