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9113A - 加湿除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湿除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9113A
CN116839113A CN202310890552.3A CN202310890552A CN116839113A CN 116839113 A CN116839113 A CN 116839113A CN 202310890552 A CN202310890552 A CN 202310890552A CN 116839113 A CN116839113 A CN 116839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umidification
air
shell
de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05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折建利
徐豪昌
芦文杰
胡长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05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9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9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9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风机装置和加湿除湿装置,风机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风机,壳体包括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第三风口、以及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均适配的第一风口盖板;加湿除湿装置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加湿除湿组件模块,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用于对来自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湿或者除湿;风机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的外侧,且机壳的出风口可选择性的与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或第三风口连通。加湿除湿设备通用程度高,可以满足不同的送风需求,使得加湿除湿设备改造、备货方便,交付及时。

Description

加湿除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为防止数据中心产生、存在静电,损坏电子器件,数据中心对环境要求恒温恒湿,且温湿度波动要小。传统机房采用恒温恒湿一体化设备,其会导致在加湿或者除湿过程中,机房内温度波动较大,不满足环境温度波动范围,因此目前机房内环境控制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方式,温度采用空调进行控制,湿度则采用加湿除湿机进行控制,以保证机房环境的温湿度。
不同的数据中心,对于设备的出风方式要求不一样,设备送风形式要求种类较多,而现有加湿除湿设备通用化较低,导致市场响应较慢,交付压力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加湿除湿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
风机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第三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均适配的一第一风口盖板;
加湿除湿装置,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加湿除湿组件模块,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湿或者除湿;
所述风机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外侧,且所述机壳的出风口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风口、或所述第二风口、或所述第三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并且,所述机壳还设置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出风口均适配的第二风口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强电组件模块、弱电组件模块、压缩机组件模块和水管模块,所述强电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上方,所述弱电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侧边,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弱电组件模块的下方,所述水管模块部分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电组件模块包括钣金强电箱和设于所述钣金强电箱内的强电组件;所述弱电组件模块包括钣金弱电箱和设于所述钣金弱电箱内的弱电组件;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钣金强电箱与所述钣金弱电箱的钣金连接通道,所述强电组件与所述弱电组件之间相连接的导线穿设于所述钣金连接通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钣金连接通道的直径为2mm~5mm,所述钣金连接通道的长度为150mm~3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有若干用于分别隔离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与所述强电组件模块、所述弱电组件模块、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所述水管模块的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相对的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和与所述水管模块相对的水管模块维护门,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和所述水管模块维护门铰接在所述机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高度低于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扩展组件,所述扩展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周向外侧以增加所述加湿除湿设备宽度的第一扩展组件和/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壳远离所述风机模块的一侧以增加所述加湿除湿设备高度的第二扩展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组件的高度为所述风机装置与所述加湿除湿装置的高度之和或为所述风机装置、所述加湿除湿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扩展组件的高度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扩展组件的宽度为所述加湿除湿装置的宽度或为所述加湿除湿装置与所述第一扩展组件的宽度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风机装置和加湿除湿装置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因此加湿除湿设备可以实现模块化分线生产,最后再组装在一起。由于风机装置的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以及第三风口,且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以及第三风口位于壳体的不同侧,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中一个风口与机壳上的出风口连通,用风口盖板覆盖另外一个风口,最后留下一个风口与外界连通,以形成特定的出风方向,风口盖板覆盖的风口不同,出风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加湿除湿设备满足不同的送风需求。加湿除湿设备通用程度高,可以实现统一生产,在使用时,再根据客户需求将相应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将风口盖板覆盖相应风口,使得加湿除湿设备改造、备货方便,交付及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加湿除湿设备去掉扩展组件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风机装置未安装封口盖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加湿除湿设备的左视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动方向;
图5为图2中所示加湿除湿设备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风机装置安装在加湿除湿装置底部时的示意图。
图中:10、加湿除湿设备;12、加湿除湿装置;14、风机装置;16、壳体;18、风机;20、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2、第二风口;24、第三风口;28、湿膜;30、换热器;32、储液箱;34、水管模块;35、水管;36、水泵;38、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9、水管模块维护门;40、压缩机;42、强电组件模块;44、弱电组件模块;46、隔板;48、第一扩展组件;50、第二扩展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除湿设备10,可用于数据中心或机房等场所,例如可以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机柜列间,以维护环境的湿度,降低电气元件因湿度而故障或损坏的风险。该加湿除湿设备10包括加湿除湿装置12和安装在加湿除湿装置12外侧的风机装置14,风机装置14包括壳体16和位于壳体16内的风机18,壳体16上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风口。加湿除湿装置12包括机壳和位于机壳内的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机壳上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湿除湿组件用于对来自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湿或者除湿。壳体16上的一个风口与机壳上的出风口连通,风机18工作后,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壳内部,然后经过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加湿或者除湿后,再通过出风口和与之连通的风口进入风机装置14内部,最后从壳体16上的风口排到周围环境中,以调节环境的整体湿度。由于风机装置14和加湿除湿装置12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因此加湿除湿设备10可以实现模块化分线生产,最后再组装在一起,以便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风口分别为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22分别设于壳体16的顶部和底部,第三风口24设置在壳体16的侧面,即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分别位于壳体16的不同侧。风机装置14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6上的第一风口盖板,第一风口盖板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均适配,以使第一风口盖板可以选择性地覆盖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22、或第三风口24,例如,当第一风口盖板安装在壳体16顶部时,第一风口盖板覆盖第一风口,当第一风口盖板安装在壳体16底部时,第一风口盖板覆盖第二风口22,当第一风口盖板安装在壳体16设有第三风口24的一侧时,第一风口盖板覆盖第三风口24。由于第一风口盖板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均适配,因此不需要针对不同的风口设计不同的风口盖板,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风口盖板上设有安装位,壳体16上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出风口的侧面都设有第二安装位,第一风口盖板上的第一安装位可以选择性地与壳体16不同侧的第二安装位相配合,从而使第一风口盖板可以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都适配。
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的具体形式不进行限定,例如,二者可以都是安装孔,也可以其中一个为安装孔,另一个为穿过安装孔的凸柱。
风机装置14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的外侧,机壳的出风口可选择性地与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22、或第三风口24连通。由于风机装置14与加湿除湿装置12为两个独立的模块,且二者可拆卸连接,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送风方式,选择将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以及第三风口24其中一个与机壳的出风口连通,充当风机装置14的入口,第一风口盖板可以覆盖其中一个风口,最后留出一个风口充当出口与外界连通,以形成特定的出风方向,第一风口盖板覆盖的风口不同,出风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加湿除湿设备10满足不同的送风需求。加湿除湿设备10通用程度高,可以实现统一生产,在使用时再进行相应组装,使得加湿除湿设备10改造、备货方便,交付及时。
具体地,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22其中一个与机壳的出风口连通,另一个被第一风口盖板覆盖时,第三风口24与外界连通,加湿除湿设备10可以形成横向送风的效果;当第一风口盖板覆盖第三风口24,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22其中一个与机壳的出风口连通时,加湿除湿设备10可以形成竖向送风的效果。
壳体16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例如圆柱形、方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6为方形,壳体16的顶面设有第一风口,底面设有第二风口22,侧面设有第三风口24。
请参阅图4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出风口,并且,所述机壳还设置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出风口均适配的第二风口盖板,如此,风机装置14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机壳的顶部或底部,以使相应出风口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22或第三风口24连通,在选择顶部出风口与风机装置14连通时,则采用上出风方式,在选择底部出风口与风机装置14连通时,则采用下出风方式,在选择后,可以通过第二风口盖板覆盖未选择的出风口;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由于机壳的顶部和底部都设有出风口,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风机装置14安装在加湿除湿装置12的顶部或底部,将风机装置14安装在加湿除湿装置12的底部时,加湿除湿设备10可以形成下送风的效果,将风机装置14安装在加湿除湿装置12的顶部时,加湿除湿设备10可以形成上送风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加湿除湿设备10的通用性,以满足更多不同送风方式的需求。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包括湿膜28和换热器30,湿膜28靠近进风口设置,换热器30位于湿膜28远离进风口的一侧,湿膜28和换热器30的下方设有用于储存水的储液箱32,并且,湿膜28下方设有第一接水盘,换热器30下方设有第二接水盘,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均通过通孔与储液箱32连通,通过设置两个接水盘,对湿膜和换热器分别进行接水,两个接水盘的水通过通孔导入储液箱中,可以防止水飞溅,影响换热器和湿膜性能。加湿除湿装置12还包括位于机壳内的压缩机组件模块和水管模块34,压缩机组件模块与蒸发器连接并用于降低蒸发器的温度,水管模块34与储液箱32连通,并用于将储液箱32内的水输送至湿膜28上。
需要加湿空气时,将储液箱32内的水输送到湿膜28上,外界的空气进入机壳内,在经过湿膜28时会与湿膜28上的水接触,由于环境温度(即数据中心、机房等场所)较高,因此空气在于水接触时会发生蒸发现象,使湿膜28上的部分水形成水蒸气,跟随空气一同进入风机装置14,最后从风机装置14排出,从而起到加湿空气的效果,而且湿膜28上多余的水会重新流回储液箱32,以便下次进行加湿。
需要对空气进行除湿时,可以开启压缩机组件模块,降低换热器30的温度,高湿的空气在经过换热器30时,会与换热器30发生热交换,并产生冷凝现象,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在换热器30表面形成液态水,除湿后的空气再通过风机装置14进入外界环境,从而降低环境湿度。由于储液箱32位于换热器30的底部,换热器30表面的液态水会在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流入储液箱32内,以供加湿空气时使用。
水管模块34部分位于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的下方,水管模块34包括水管35和安装在水管35上的水泵36,水管35一端与储液箱3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湿膜28的上方。水泵36开启时可以提供动力,将储液箱32内的水沿水管35输送至湿膜28的上方,水从水管模块34排出后,就会流到湿膜28上,从而打湿湿膜28,多余的水则顺着湿膜28流回储液箱32内。
如图2和图4所示,机壳上还设有与压缩机组件模块相对的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和与水管模块34相对的水管模块维护门39,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和水管模块维护门39铰接安装在机壳上,从而使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和水管模块维护门39可以相对机壳旋转。当压缩机组件模块或水管模块34需要维护时,可以打开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或水管模块34维护门,以便进行维护操作,维护完成之后,再关上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或水管模块34维护门。
可以理解地,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和水管模块维护门39可以是同一个门,即二者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独立的两个门。
压缩机组件模块包括压缩机40,压缩机40的高度低于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的高度,方便将压缩机40从机壳内取出进行维护操作。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湿除湿装置12还包括位于机壳内的强电组件模块42和弱电组件模块44,强电组件模块42和弱电组件模块44电连接。强电组件模块42位于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的上方,弱电组件模块44位于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的一侧,并位于强电组件模块42的下方,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38位于弱电组件模块44的下方,即压缩机组件模块处于弱电组件模块44的下方。强电组件模块42能够给弱电模块、风机18、水泵36、压缩机40等电器件提供电能,弱电组件模块44能够控制水泵36、压缩机40等工作。强电组件模块42和弱电组件模块44为两个独立的模块,且弱电组件模块44位于强电组件模块42的外侧,可以避免强电干扰弱电,提高弱电单元模块的工作稳定性,同时将强电组件模块42与弱电组件模块44独立设置,可以将较大的电控组件分为两个较小的模块,通过分别安装,可以充分利用加湿除湿设备的空间,并且,将弱电组件模块44位于强电组件模块42的下方,而强电组件模块42位于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的上方,在减小加湿除湿设备10的整体宽度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上方空间,合理增加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后方空气流道的长度(如图4所示),使得空气流道内的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机壳内设有若干隔板46,隔板46位于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的外侧,以用于将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与强电组件模块42、弱电组件模块44、压缩机组件模块以及水管模块34隔开。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所在的区域为高湿区域,利用隔板46将其与强电组件模块42、弱电组件模块44等存在电器件的模块隔开,可以避免湿度过大而影响电器件的工作和寿命。
隔板46的具体数量和形状不进行限定,例如,若干隔板46可以围合形成一个方形的外壳,将加湿除湿组件模块20收纳在方形外壳内,从而将加湿除湿组件模与其它具有电器件的模块隔开。
强电组件模块42包括钣金强电箱和设于钣金强电箱内的强电组件,弱电组件模块44包括钣金弱电箱和设于钣金弱电箱内的弱电组件,强电组件与弱电组件电连接。将强电组件收纳在钣金强电箱内,将弱电组件收纳在钣金弱电箱内,可以在物理层面上将强电组件和弱电组件隔离开来,强电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被钣金强电箱和钣金弱电箱两层金属壳屏蔽,大幅消减电磁波的强度,降低电磁波对弱电组件产生的干扰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强电组件模块42和弱电组件模块44的防水性能。
机壳内还设有用于连通钣金强电箱与钣金弱电箱的钣金连接通道,连接强电组件和弱电组件的导线穿设于钣金连接通道中。钣金连接通道为管状,钣金强电箱和钣金弱电箱上分别设有线孔,钣金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线孔与钣金强电箱和钣金弱电箱的内部空间连通,以供连接强电组件和弱电组件的导线通过。
钣金连接通道的具体位置可以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在钣金强电箱和钣金弱电箱之间,也可以是在钣金强电箱和钣金弱电箱的外侧。
钣金连接通道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当连接强电组件和弱电组件的导线为多跟时,钣金连接通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导线都穿过一个相应的钣金连接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钣金强电箱、钣金弱电箱以及钣金连接通道通过铸造等工艺一体成型,钣金件具有较佳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使三者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和防水性能。
钣金连接通道的直径(即内径)为2mm~5mm,钣金连接通道的长度为150mm~300mm。较佳地,连接通道的直径为3mm,连接通道的长度为150mm。此种设计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阻碍电磁波通过的同时,使得钣金连接通道占用的体积最小。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湿除湿设备10还包括扩展组件,扩展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壳的周向外侧以增加加湿除湿设备10宽度的第一扩展组件48和/或可拆卸安装于机壳远离风机18模块的一侧以增加加湿除湿设备10高度的第二扩展组件50。当加湿除湿设备10的宽度小于机柜列间的间距时,可以在机壳的周向外侧设置第一扩展组件48,使加湿除湿设备10的宽度与机柜列间间距匹配,使得加湿除湿设备10的外侧与机柜贴合,当加湿除湿设备10的高度小于机柜的高度时,可以在机壳远离风机18模块的一侧设置第二扩展组件50,使加湿除湿设备10的高度与机柜的高度一致,最终使得加湿除湿设备10与机柜贴合并与机柜平齐,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安装需求。
机壳的外侧同时设有第一扩展组件48和第二扩展组件50时,当第一扩展组件48的高度为风机装置14与加湿除湿装置12的高度之和时,第二扩展组件50的宽度为加湿除湿装置12和第一扩展组件48的宽度之和;当第一扩展组件48的高度为风机装置14、加湿除湿装置12以及第二扩展组件50的高度之和时,第二扩展组件50的宽度为加湿除湿装置12的宽度。此两种设置方式,最终都能使第一扩展组件48、第二扩展组件50、风机装置14以及加湿除湿装置12处于同一侧的外表面平齐,以提升加湿除湿设备10整体结构紧凑性,减小整体体积,降低突兀感。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第三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均适配的一第一风口盖板;
加湿除湿装置,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加湿除湿组件模块,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湿或者除湿;
所述风机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外侧,且所述机壳的出风口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风口、或所述第二风口、或所述第三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并且,所述机壳还设置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出风口均适配的第二风口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除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强电组件模块、弱电组件模块、压缩机组件模块和水管模块,所述强电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上方,所述弱电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侧边,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位于所述弱电组件模块的下方,所述水管模块部分位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组件模块包括钣金强电箱和设于所述钣金强电箱内的强电组件;所述弱电组件模块包括钣金弱电箱和设于所述钣金弱电箱内的弱电组件;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钣金强电箱与所述钣金弱电箱的钣金连接通道,所述强电组件与所述弱电组件之间相连接的导线穿设于所述钣金连接通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连接通道的直径为2mm~5mm,所述钣金连接通道的长度为150mm~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若干用于分别隔离所述加湿除湿组件模块与所述强电组件模块、所述弱电组件模块、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所述水管模块的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相对的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和与所述水管模块相对的水管模块维护门,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和所述水管模块维护门铰接在所述机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高度低于所述压缩机组件模块维护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展组件,所述扩展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周向外侧以增加所述加湿除湿设备宽度的第一扩展组件和/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壳远离所述风机模块的一侧以增加所述加湿除湿设备高度的第二扩展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展组件的高度为所述风机装置与所述加湿除湿装置的高度之和或为所述风机装置、所述加湿除湿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扩展组件的高度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扩展组件的宽度为所述加湿除湿装置的宽度或为所述加湿除湿装置与所述第一扩展组件的宽度之和。
CN202310890552.3A 2023-07-19 2023-07-19 加湿除湿设备 Pending CN116839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0552.3A CN116839113A (zh) 2023-07-19 2023-07-19 加湿除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0552.3A CN116839113A (zh) 2023-07-19 2023-07-19 加湿除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9113A true CN116839113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0552.3A Pending CN116839113A (zh) 2023-07-19 2023-07-19 加湿除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91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517A (zh) 热交换换气装置
CN101578488A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US8826689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outdoor unit
CN106785229B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220269535U (zh) 加湿除湿设备
CN116839113A (zh) 加湿除湿设备
CN109974182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9371118U (zh) 一种紧凑型液冷机组及储能集装箱
CN215909255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6853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692176B (zh) 电气系统
CN102238853A (zh) 电子通信设备的气冷散热系统
CN116014283A (zh) 一种紧凑型液冷机组及储能集装箱
CN215872164U (zh) 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14127477A (zh) 空调机
CN102238854A (zh) 通信电器的排热装置
CN217427379U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系统的供电柜组件
CN221228103U (zh) 吊顶空调室内机及机房
CN219590756U (zh) 电子设备
CN220958694U (zh) 一体式空调柜机结构
CN219913284U (zh) 调湿机
CN215001992U (zh) 风墙系统及数据中心
CN216814433U (zh) 空调地暖机组
CN220653824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机箱结构
CN215772122U (zh) 电容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