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4791A -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Google Patents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34791A CN116834791A CN202310729808.2A CN202310729808A CN116834791A CN 116834791 A CN116834791 A CN 116834791A CN 202310729808 A CN202310729808 A CN 202310729808A CN 116834791 A CN116834791 A CN 1168347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fixedly connected
- traction
- sill
- inne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08—Flat wagons including posts or stand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该车体包括牵引梁和位于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侧梁;还包括枕梁,所述枕梁包括两个独立的枕梁结构,所述枕梁结构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枕梁结构的外端部与所述侧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枕梁结构的内端部与所述牵引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将枕梁模块化设计,能够降低枕梁与牵引梁、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有利于提高制造工艺性,同时,枕梁与牵引梁、侧梁通过紧固件连接,规避了焊接导致烟尘收集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铁路平车的车体采用的是焊接结构,车体的端梁与牵引梁、侧梁焊接连接,枕梁与牵引梁、侧梁也焊接连接,相关部件间的交接结构(比如枕梁与牵引梁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艺性差;另外,由于车体长度较长,焊接操作时所需空间较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等收集困难。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铁路平车的车体结构,能够提高制造工艺性,还便于车间烟尘收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通过将枕梁模块化设计,能够降低枕梁与牵引梁、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有利于提高制造工艺性,同时,枕梁与牵引梁、侧梁通过紧固件连接,规避了焊接导致烟尘收集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铁路平车的车体,包括牵引梁和位于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侧梁;还包括枕梁,所述枕梁包括两个独立的枕梁结构,所述枕梁结构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枕梁结构的外端部与所述侧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枕梁结构的内端部与所述牵引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将枕梁模块化设计,设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枕梁结构,每个枕梁结构通过紧固件与侧梁、牵引梁固定连接,这样,规避了在侧梁、牵引梁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枕梁,避免了在较大车间内焊接枕梁,从而规避因焊接枕梁导致的较大车间内烟尘收集难的问题,同时,因枕梁模块化设计,每个枕梁结构与牵引梁、侧梁的交接处的结构能够实现较为简单的设计,也就是说,枕梁结构与牵引梁、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能够降低,有利于提高制造工艺性,也有利于提高枕梁与牵引梁、侧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枕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腹板,所述腹板固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下盖板的外端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盖板的内端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上盖板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盖板外端的底面固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底盖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腹板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腹板的外端和内端均具有折弯板部,两个所述折弯板部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牵引梁的侧板和所述侧梁的侧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腹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腹板之间固接有若干隔板。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上盖板的内端相对所述下盖板的内端靠近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上盖板的外端相对所述下盖板的外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下盖板的内端相对所述腹板的内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下盖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板部与水平面倾斜;所述第一板部相对所述第三板部靠近所述上盖板;所述第三板部的底面安装有旁承磨耗板。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车体还包括端梁,所述端梁包括两个独立的端梁结构,所述端梁结构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端梁结构的外端部与所述侧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端梁结构的内端部与所述牵引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端梁结构包括端梁主体,所述端梁主体沿车宽方向延伸;
所述端梁主体包括顶板部、侧板部和底板部,所述侧板部固接在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位于所述侧板部的同一侧;
所述顶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部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部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底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端梁结构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接在所述顶板部相对远离所述侧板部的一侧,且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侧板部靠近所述枕梁结构;
所述侧梁的底板固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牵引梁的侧板固接有端梁连接板;
所述支撑梁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部的内端还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顶板部的内端相对所述底板部的内端和所述支撑梁的内端靠近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顶板部的外端相对所述底板部的外端和所述支撑梁的外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端梁结构还包括连接角件,所述连接角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侧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侧梁的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端梁主体还包括若干筋板,所述筋板固接于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至少一个所述端梁结构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端部扶手、端部脚蹬和侧部扶手中的至少一者。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车体还包括中梁,所述牵引梁为所述中梁的端部部分;所述中梁包括中梁主体和底盖板;所述中梁主体沿车长方向延伸;
所述中梁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第一顶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自所述第一顶板的侧边向下延伸,所第一底板自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向外延伸;
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中梁主体用于与所述枕梁结构连接的区域,所述底盖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沿车宽方向,所述底盖板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底板外。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中梁还包括端梁连接板,所述端梁连接板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侧梁的一侧;所述端梁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顶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端梁结构的内端固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枕梁结构,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端梁结构的内端固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侧梁包括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侧梁主体,所述侧梁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顶板、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所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边固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边固接,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侧梁还包括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座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端梁结构的外端固接。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所述第二底板在与所述枕梁结构连接的位置通过紧固件固接有顶车垫板,所述顶车垫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路平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由于上述车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车体的铁路平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如上所述的铁路平车,所述铁路平车为集装箱平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一实施例中铁路平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体的端部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枕梁结构的透视图;
图4为图3中枕梁结构的另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端梁结构的透视图;
图6为图5中端梁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有扶手和脚蹬的端梁结构的轴侧图;
图8为图7所示端梁结构的正视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中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中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例中侧梁的局部透视图;
图12为图11中侧梁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中车体的端面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例中车体在枕梁位置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具体实施例中车体在端梁位置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体100;
中梁10,牵引梁10A,中梁主体11,第一顶板111,第一侧板112,第一底板113,底盖板12,端梁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1,第二连接板132,加强板14,冲击座连接板15;
侧梁20,侧梁主体21,第二顶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底板213,第二支撑座22,牵引钩23,顶车垫板24;
枕梁30,枕梁结构30A,上盖板31,下盖板32,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第三板部323,腹板33,折弯板部331,第一支撑座34,隔板35,旁承磨耗板36;
端梁40,端梁结构40A,端梁主体41,顶板部411,侧板部412,底板部413,筋板414,支撑梁42,连接角件43;
端部扶手51,端部脚蹬52,侧部扶手53,侧部脚蹬54;
冲击座61,前从板座62,后从板座63,心盘座64,上心盘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铁路平车及其车体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铁路平车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其车体用于承载运输货物,本文重点对铁路平车的车体做了改进,该车体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铁路平车,具体的,铁路平车可以为集装箱平车。
下面着重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车体结构做详细说明。为描述方便及清楚理解,图中标记了两个方向,方向L为车长方向,方向W为车宽方向。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一实施例中铁路平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体的端部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铁路平车的车体100包括牵引梁10A和位于牵引梁10A两侧的侧梁20,牵引梁10A和两个侧梁20的长度方向均与车长方向L平行,通常,两个侧梁20相对牵引梁10A对称布置,以使车体100的结构稳定,受力均衡。
该车体100还包括枕梁30,枕梁30包括两个独立的枕梁结构30A,枕梁结构30A沿车宽方向W延伸,枕梁结构30A的外端部与侧梁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枕梁结构30A的内端部与牵引梁10A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一个枕梁结构30A固接在一个侧梁20和牵引梁10A之间,另一个枕梁结构30A固接在另一个侧梁20和牵引梁10A之间。
这里定义沿车宽方向W,相对靠近侧梁20的一端为“外”,相对靠近牵引梁10A的一端为“内”,即相对远离车体100纵向中心线的方向为“外”,相对远离车体100纵向中心线的方向为“内”。下文与此做相同理解,不再重复说明。
一般,两个枕梁结构30A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两个枕梁结构30A的安装位置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将枕梁30模块化设计,设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枕梁结构30A,每个枕梁结构30A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牵引梁10A固定连接,这样,规避了在侧梁20、牵引梁10A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枕梁30,避免了在较大车间内焊接枕梁30,从而规避因焊接枕梁30导致的较大车间内烟尘收集难的问题,同时,因枕梁30模块化设计,每个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的交接处的结构能够实现较为简单的设计,也就是说,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能够降低,有利于提高制造工艺性,也有利于提高枕梁30与牵引梁10A、侧梁2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车体100还包括端梁40,端梁40包括两个独立的端梁结构40A,端梁结构40A沿车宽方向W延伸,端梁结构40A的外端部与侧梁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端梁结构40A的内端部与牵引梁10A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一个端梁结构40A固接在一个侧梁20和牵引梁10A之间,另一个端梁结构40A固接在另一个侧梁20和牵引梁10A之间。通常,两个端梁结构40A的安装位置对应,即两个端梁结构40A处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将端梁40也模块化设计,可规避在侧梁20、牵引梁10A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端梁40,可避免在较大车间内焊接端梁40,从而规避因焊接端梁40导致的较大车间内烟尘收集难的问题,同时,因端梁40模块化设计,每个端梁结构4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容易降低,有利于提高制造工艺性,也有利于提高端梁40与牵引梁10A、侧梁2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
如上,本实施例中,将车体100的枕梁30和端梁40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并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侧梁20固定连接,可以更好地提高车体100制造的工艺性,尽量多地减少在较大车间内的焊接操作。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枕梁30或端梁40模块化设计,也能达到降低收集烟尘难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示具体说明枕梁30、端梁40、牵引梁10A以及侧梁20的结构。其中,枕梁30的两个枕梁结构30A相对牵引梁10A结构对称,端梁40的两个端梁结构40A相对牵引梁10A结构对称。
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两种视角下枕梁结构30A的透视图。
本实施例中,枕梁结构30A包括上盖板31、下盖板32和腹板33,腹板33固定在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之间。
其中,上盖板31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板结构,以方便与车地板连接,为车体100具有平整的承载货物的支撑面提供基础。
其中,下盖板32的外端与上盖板31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盖板32的内端与上盖板3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靠近侧梁20侧的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牵引梁10A侧的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之间的距离。
本方案中,下盖板3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其中,第一板部321靠近侧梁20设置,第三板部323靠近牵引梁10A设置,第一板部321和第三板部323均与水平面平行,第二板部322与水平面倾斜,以方便连接第一板部321和第三板部323。在第三板部323的底面安装有旁承磨耗板36,这样的结构设计利于保证旁承磨耗板36的水平度,方便组装,工艺较为简单。
以图3和图4所示视角来说,枕梁结构30A的左端为靠近侧梁20的外端部,右端为靠近牵引梁10A的内端部。
实际实施时,旁承磨耗板36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结构与第三板部323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下盖板32的外端的底面固接有第一支撑座34,具体来说,第一支撑座34固定在第一板部321的底面,第一支撑座34的底端可以与第三板部323平齐,以方便枕梁结构30A与侧梁20的连接。
具体的,上盖板31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固定连接,上盖板31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座34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固定连接,下盖板32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枕梁结构30A的腹板33沿着车宽方向W延伸,腹板33的外端和内端均具有折弯板部331,两个折弯板部331分别与侧梁20和牵引梁10A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实际实施时,腹板33可以设有两个,两个腹板33的主体平行布置,以提高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有利于确保车体100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为提高枕梁结构30A的强度,在两个腹板33之间还可以固接有若干隔板35。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腹板33之间设有三个隔板35的结构,其中有两个隔板35相对靠近旁承磨耗板36的安装位置,有利于提高旁承磨耗板36所在位置的结构强度。实际应用中,隔板35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这里的若干指数量不确定的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下文涉及到的若干也与此理解一致,不再重复说明。
本方案中,枕梁结构30A的上盖板31、下盖板32、腹板33、第一支撑座34以及隔板3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模块化的枕梁结构30A的体积相对较小,其大部分结构组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时可以在较小车间内进行,可方便收集烟尘。
本方案中,上盖板31的内端相对下盖板32的内端靠近牵引梁10A的纵向中心线,上盖板31的外端相对下盖板32的内端远离牵引梁10A的纵向中心线,下盖板32的内端相对腹板33的内端远离牵引梁10A的纵向中心线。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组装时枕梁结构30A以垂直下落的方式与牵引梁10A和侧梁20组装。
请一并参考图5至8,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端梁结构的透视图;图6为图5中端梁结构的侧视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有扶手和脚蹬的端梁结构的轴侧图;图8为图7所示端梁结构的正视图。
本实施例中,端梁结构40A包括端梁主体41,端梁主体41包括顶板部411、侧板部412和底板部413,侧板部412固接在顶板部411和底板部413之间,顶板部411和底板部413位于侧板部412的同一侧。具体的,端梁主体4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顶板部411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固定连接,顶板部411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固定连接;底板部413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固定懒,底板部413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固定连接。
以图5所示视角,端梁结构40A的左端为靠近牵引梁10A的内端部,右端为靠近侧梁20的外端部。
具体实施时,端梁结构40A的底板部413在车长方向L的尺寸小于顶板部411在车长方向L的尺寸,以方便留出其他与车体100安装的结构的布置空间。
本方案中,端梁结构40A还包括支撑梁42,支撑梁42固接在顶板部411相对远离侧板部412的一侧,且支撑梁42相对侧板部412靠近枕梁结构30A,可以认为,端梁结构40A的侧板部412为车体100的端面结构。
图示示例中,支撑梁42为横截面呈L形的梁结构。实际应用中,支撑梁42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梁结构。
支撑梁42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固定连接,支撑梁42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固定连接。这样,有利于提高端梁结构4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本方案中,端梁主体41还包括若干筋板414,筋板414固接在顶板部411和底板部413之间,以提高端梁主体41的结构强度。筋板414具体可以设置在端梁主体41受力较大的地方,以起到补强的作用。
具体设置时,筋板414还可与侧板部412、支撑梁42都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端梁结构40A的结构强度。在满足补强的需求下,筋板414上可以设置减重孔。
本方案中,端梁结构40A还包括连接角件43,连接角件43为L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与端梁主体41的侧板部412的外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板体与侧梁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如此,可提高端梁结构40A和侧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端梁主体41的顶板部411、侧板部412和底板部41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筋板414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顶板部411、侧板部412固定,支撑梁42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顶板部411固定。模块化的端梁结构40A的体积相对较小,其大部分结构组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时可以在较小车间内进行,方便收集烟尘。
本方案中,端梁主体41的顶板部411的内端相对底板部413的内端和支撑梁42的内端靠近牵引梁10A的纵向中心线,顶板部411的外端相对底板部413的外端和支撑梁42的外端远离牵引梁10A的纵向中心线;也就是说,在车宽方向W上,顶板部411的尺寸大于底板部413的尺寸,也大于支撑梁42的尺寸,且顶板411的两端延伸出底板413的两端,也延伸出支撑梁42的两端。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组装时端梁结构40A以垂直下落的方式与牵引梁10A和侧梁20组装。
本方案中,端梁结构40A位于车体100的端部,为方便实际应用操作,在一个端梁40的至少一个端梁结构40A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端部扶手51、端部脚蹬52以及侧部扶手53中的至少一个,图7所示的端梁结构40A上固接有端部扶手51、端部脚蹬52和侧部扶手53。
请一并参考图9和图10,图9和图10示出了两种视角下的中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铁路平车的车体100包括中梁10,沿车长方向L,中梁10的两端部形成两段牵引梁10A,也就是说,中梁10的端部部分为牵引梁10A,可以理解,牵引梁10A为中梁10的一部分结构。
图9和图10中均示出的是中梁10的牵引梁10A部分,下面统一以中梁10为主体做介绍,牵引梁10A作为中梁10的一部分,其结构与中梁10相同。
本实施例中,中梁10包括中梁主体11和底盖板12,中梁主体11沿车长方向L延伸。中梁主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第一顶板111、两个第一侧板112和两个第一底板113,其中,第一侧板112自第一顶板111的侧边向下延伸,第一底板113自第一侧板112的底边向外延伸,简单来说,中梁主体11的横截面近似呈“几”字形。
底盖板12位于中梁主体11用于与枕梁结构30A连接的区域,底盖板12中梁主体11的第一底板11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沿车宽方向W,底盖板12的两端延伸出第一底板113外。
一般,在中梁10的端部固接有冲击座连接板15,冲击座连接板15用于安装冲击座61,中梁10在牵引梁10A部位的第一侧板112上安装有前从板座62和后从板座63,以方便安装车钩缓冲装置。
通常,中梁10在底盖板12的位置侧面设有心盘座64,底部安装有上心盘65。
受限于冲击座连接板15的结构,为确保端梁结构40A与牵引梁10A连接的可靠性,中梁10还包括端梁连接板13,端梁连接板13固接在第一侧板112朝向侧梁20的一侧,端梁连接板13包括第一连接板131和第二连接板132,其中,第一连接板131与第一顶板111处于同一平面,第一连接板131用于与端梁结构40A的内端固接,第二连接板132相对第一连接板131靠近枕梁结构30A,且相对第一连接板131靠近第一底板113,第二连接板132用于与端梁结构40A的内端固接。
图示示例中,第一连接板131呈L形结构,包括水平板部和竖直板部,水平板部与第一顶板111平齐且固定连接,竖直板部与第一侧板112固定连接,竖直板部同时与第二连接板13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32与第一侧板1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31和第二连接板132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可保证结构强度。
实际应用中,根据结构需要,中梁10还可以在承载较大的部位设置加强板14。
请一并参考图11和图12,图11和图12为侧梁在两种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侧梁20包括沿车长方向L延伸的侧梁主体21,侧梁主体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顶板211、第二侧板212和第二底板213,其中,第二顶板211与第二侧板212的顶边固接,第二底板213与第二侧板212的底边固接,第二顶板211位于第二侧板212的外侧,第二底板213位于第二侧板212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顶板211和第二底板213位于第二侧板212的两侧,且第二顶板211向远离中梁10的方向延伸,第二底板213向靠近中梁10的方向延伸。
如图12所示,侧梁主体21的横截面近似呈“乙”字形或者近似呈“Z”字形。
本方案中,侧梁20还包括第二支撑座22,第二支撑座22固接在第二底板213上,且与端梁结构40A的位置对应,以用于与端梁结构40A的外端固接。
为方便检修和维护,侧梁20的底部通过紧固件固接有顶车垫板24,顶车垫板24具体设置在侧梁20与枕梁结构30A连接的位置。
一般,侧梁20的第二侧板212的外侧还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牵引钩23。
请一并参考图13至图15,图13为图1中车体的端面示意图;图14为具体实施例中车体在枕梁位置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5为具体实施例中车体在端梁位置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为清楚示意结构,图14和图15均示出了局部结构。
具体实施时,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的连接方式如下:
枕梁结构30A的上盖板31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的第一顶板111固定连接。
枕梁结构30A的下盖板32的内端(即第三板部323)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的底盖板12固定连接;实际设置时,下盖板32的第三板部323的内端面可与牵引梁10A的第一底板113抵接。
枕梁结构30A的腹板33内端的弯折板部331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的第一侧板112固定连接。
结合图2-4、图9-10可知,枕梁结构30A内端的结构,可以避开牵引梁10A上用于安装心盘座64的位置,方便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连接,避免枕梁结构30A和心盘座64两者干涉。
枕梁结构30A的上盖板31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的第二顶板211固定连接。
枕梁结构30A的下盖板32的外端固接的第一支撑座34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的第二侧板212固定连接。结合图4,第一支撑座34呈开口朝向侧梁20的“几”字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34也可以呈其他结构形式,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如果不存在干涉,第一支撑座34也可以与侧梁20的第二底板213固定连接。
枕梁结构30A的腹板33的外端的弯折板部331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的第二侧板212固定连接。
从上面枕梁结构3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的对接结构可以看出,由于枕梁结构30A的上盖板31在车宽方向W上的两端均延伸出下盖板32和腹板33,且下盖板32和腹板33与牵引梁10A的侧面区域和侧梁20的侧面区域配合,所以该枕梁结构30A在实际组装时可以以垂直下落的方式与牵引梁10A和侧梁20组装,组装工艺得以简化。
具体实施时,端梁结构4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的连接方式如下:
端梁结构40A的顶板部411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的第一顶板111固定连接,同时也通过紧固件与固接在牵引梁10A的端梁连接板13固定连接,具体的,顶板部411与端梁连接板13的第一连接板131固定连接。结合图1、图9和图13,由于冲击座安装板15等相关结构的设置,端梁结构40A需要避让空间,顶板部411与牵引梁10A的第一顶板111的配合空间有限,端梁连接板13的设置可以增强顶板部411与牵引梁10A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和强度。
端梁结构40A的底板部413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10A的第一底板113固定连接。
端梁结构40A的支撑梁42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固接在牵引梁10A的端梁连接板13固定连接,具体的,支撑梁42的内端与端梁连接板13的第二连接板132固定连接。
端梁结构40A的顶板部411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的第二顶板211固定连接。
端梁结构40A的底板部413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侧梁20的第二底板213固定连接。
端梁结构40A的支撑梁42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固接在侧梁20第二底板213的第二支撑座22固定连接。
端梁结构40A的连接角件43的第一板体与侧板部4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连接角件43的第二板体与侧梁20的第二侧板212固定连接。
从上面端梁结构40A与牵引梁10A、侧梁20的对接结构可以看出,因端梁结构40A的顶板部411在车宽方向W上的两端均延伸底板部413和支撑梁42,支撑梁42和底板部413都是与牵引梁10A的侧面和侧梁20的侧面区域配合,所以该端梁结构40A在实际组装时可以以垂直下落的方式与牵引梁10A、侧梁20组装,组装工艺得以简化。
本实施例中,前述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通过铆钉铆接的方式以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紧固件可以为铆钉或者螺栓等结构。采用螺栓连接的紧固方式时,螺栓选用能够满足结构强度的螺栓。
如图13所示,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侧梁20靠近端梁结构40A的位置固定侧面脚蹬54。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铁路平车的车体,包括牵引梁和位于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侧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枕梁,所述枕梁包括两个独立的枕梁结构,所述枕梁结构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枕梁结构的外端部与所述侧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枕梁结构的内端部与所述牵引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腹板,所述腹板固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下盖板的外端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盖板的内端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上盖板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盖板外端的底面固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底盖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腹板的外端和内端均具有折弯板部,两个所述折弯板部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牵引梁的侧板和所述侧梁的侧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腹板之间固接有若干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内端相对所述下盖板的内端靠近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上盖板的外端相对所述下盖板的外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下盖板的内端相对所述腹板的内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板部与水平面倾斜;所述第一板部相对所述第三板部靠近所述上盖板;所述第三板部的底面安装有旁承磨耗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端梁,所述端梁包括两个独立的端梁结构,所述端梁结构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端梁结构的外端部与所述侧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端梁结构的内端部与所述牵引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结构包括端梁主体,所述端梁主体沿车宽方向延伸;
所述端梁主体包括顶板部、侧板部和底板部,所述侧板部固接在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位于所述侧板部的同一侧;
所述顶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部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梁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部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的底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结构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接在所述顶板部相对远离所述侧板部的一侧,且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侧板部靠近所述枕梁结构;
所述侧梁的底板固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牵引梁的侧板固接有端梁连接板;
所述支撑梁的外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的内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部的内端还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的内端相对所述底板部的内端和所述支撑梁的内端靠近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所述顶板部的外端相对所述底板部的外端和所述支撑梁的外端远离所述牵引梁的纵向中心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结构还包括连接角件,所述连接角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侧板部的外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侧梁的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主体还包括若干筋板,所述筋板固接于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至少一个所述端梁结构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端部扶手、端部脚蹬和侧部扶手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5、7-12任一项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中梁,所述牵引梁为所述中梁的端部部分;所述中梁包括中梁主体和底盖板;所述中梁主体沿车长方向延伸;
所述中梁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第一顶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自所述第一顶板的侧边向下延伸,所第一底板自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向外延伸;
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中梁主体用于与所述枕梁结构连接的区域,所述底盖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沿车宽方向,所述底盖板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底板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还包括端梁连接板,所述端梁连接板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侧梁的一侧;所述端梁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顶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端梁结构的内端固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枕梁结构,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端梁结构的内端固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7-12任一项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包括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侧梁主体,所述侧梁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顶板、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所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边固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边固接,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还包括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座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端梁结构的外端固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铁路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在与所述枕梁结构连接的位置通过紧固件固接有顶车垫板,所述顶车垫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
19.铁路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铁路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平车为集装箱平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29808.2A CN116834791A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29808.2A CN116834791A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4791A true CN116834791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7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29808.2A Pending CN116834791A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34791A (zh) |
-
2023
- 2023-06-19 CN CN202310729808.2A patent/CN11683479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62219B (zh) | 底架边梁、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 |
US6978720B2 (en) | Gondola railcar construction | |
CN112026816B (zh) | 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1976770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底架结构 | |
JPWO2014045363A1 (ja) | 車両構体 | |
CN21028438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围板横梁及中通道结构 | |
CN213168079U (zh) | 前端底架、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1252101A (zh) | 一种铁路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底架及运输车 | |
CN213502288U (zh) | 车体底架、车体及轨道车辆 | |
WO2021114346A1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 |
CN116834791A (zh) | 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
CN210971078U (zh) | 车辆底架形成件、车辆底架和轨道车辆 | |
WO2020133934A1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 |
CN114312887B (zh) | 一种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026831B (zh) | 防爬器传力结构、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026836B (zh) | 牵引梁传力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026815B (zh) |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026809A (zh) | 端部侧墙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 |
CN112622950A (zh) | 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 |
US2646009A (en) | End underframe weldment for railway cars of the passenger train type | |
CN115009315B (zh) | 前端底架结构、车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218258351U (zh) | 内衬板、车辆底盘及作业机械 | |
CN219728349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 |
CN116552588A (zh) | 一种铁路平车及铁路平车的车体 | |
CN213168078U (zh) |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以及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