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890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8908A
CN116828908A CN202310796717.0A CN202310796717A CN116828908A CN 116828908 A CN116828908 A CN 116828908A CN 202310796717 A CN202310796717 A CN 202310796717A CN 116828908 A CN116828908 A CN 116828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ouch
power signal
display panel
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6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磊
汪锐
张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67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89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8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8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源漏金属层,设置于基板的一侧,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位于面板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和位于至少一个走线区的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源漏金属层,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的背离基板的一侧且至少部分位于面板区;触控金属走线层,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的背离基板的一侧且从面板区延伸至至少一个走线区,触控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和电源信号连接线,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从而避免影响切割效果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显示装置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触控显示面板是这些显示装置中不可或缺的人际沟通界面。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OLED)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节能降耗、可弯曲、柔韧性佳等优点,且该实现显示的显示装置,其不需要背光源,具有反应速度快和显示效果好的特点,受到用户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面板区和至少一个走线区,面板区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至少一个走线区包括弯折区和绑定区,弯折区位于面板区和绑定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源漏金属层,设置于基板的一侧,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位于面板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和位于至少一个走线区的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源漏金属层,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的背离基板的一侧且至少部分位于面板区;触控金属走线层,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的背离基板的一侧且从面板区延伸至至少一个走线区,触控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和电源信号连接线,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面板区的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绑定区的第二触控走线和设置于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触控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源漏金属层包括设置于弯折区的换线部,第二电源信号线连接于换线部的一端;电源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线部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和换线部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面板区的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绑定区的第二触控走线和位于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第二触控走线连接于换线部的一端,触控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线部的另一端和第一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和换线部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子像素;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且与多个子像素电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线被配置为向多个子像素提供电源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走线区包括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分别位于显示区的两侧;第一走线区包括与多条触控走线连接的多个第一接触垫,多个第一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一电路板连接,第二走线区包括多个第二接触垫和多个第三接触垫,多个第二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连接,多个第三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触控走线和外接第二电路板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走线区还包括第三走线区和第四走线区,第三走线区和第一走线区位于显示区的同一侧,第四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位于显示区的同一侧;第三走线区包括与多条触控走线连接的多个第四接触垫,多个第四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三电路板连接,第四走线区包括多个第五接触垫和多个第六接触垫,多个第五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和第二驱动芯片连接,多个第六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触控走线和外接第四电路板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信号连接线位于走线区内的部分的长度大于20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源信号线位于绑定区,弯折区与面板区相连接;或者,弯折区与面板区间隔设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兼容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和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从而减少掩膜版变更,降低掩膜成本,且可以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从而避免影响切割效果和显示效果。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本申请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走线区的示意图;
图3示出沿图2中B-B线的剖面图;
图4示出沿图2中C-C线的剖面图;
图5示出沿图2中D1-D1线的剖面图;
图6示出沿图2中D2-D2线的剖面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沿图7中H-H线的剖面图;
图9示出图7中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走线区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沿图9中E-E线的剖面图;
图11示出沿图9中F-F线的剖面图;
图12示出沿图9中G1-G1线的剖面图;
图13示出沿图9中G2-G2线的剖面图;
图1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走线区的示意图;
图15示出沿图14中I-I线的剖面图;
图16示出沿图14中J-J线的剖面图;
图17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走线区的示意图;
图1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图18中圈示出的K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
100:基板;110:面板区;111:显示区;112:非显示区;120:走线区;121:弯折区;122:绑定区;123:第一走线区;124:第二走线区;125:第三走线区;126:第四走线区;130:预切割线;200:第一源漏金属层;210:第一电源信号线;220:第二电源信号线;230:第一极;240:第二极;300:触控金属走线层;300a:触控走线;310:电源信号连接线;320:第一触控走线;330:第二触控走线;340:触控信号连接线;400:换线部;500:第一切割线;600:第二切割线;700:第一平坦层;800:第二平坦层;900:第二源漏金属层;1000:子像素;1100:第一缓冲层;1200:第一栅极绝缘层;1300:第二栅极绝缘层;1400:介质层;1500:钝化层;1600:阳极;1700:发光层;1800:阴极;1900:封装层;1910:第一无机封装层;1920:第二无机封装层;1930:有机封装层;2000:第二缓冲层;2100:第一触控层;2200:触控绝缘层;2300:保护层;2400:像素界定层;2500:隔垫物层;2600:第一驱动芯片;2700:柔性电路板;2800:有源层;2900:第一栅极;3000:第二电容电极;3100:数据线;3200:第一电容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图1-图19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的设计兼容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产品工艺和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产品工艺。如图1-图6所示,显示面板10具有面板区110和走线区120,面板区110和走线区120之间为预切割线130。其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基板100、第一源漏金属层200、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和触控金属走线层300。
具体地,第一源漏金属层200设置于基板100的一侧,且第一源漏金属层200包括位于面板区110的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第二电源信号线220,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间隔设置。第二源漏金属层900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2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交叠,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通过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电连接。触控金属走线层300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触控金属走线层300包括位于面板区110的第一触控走线32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第二触控走线330,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通过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电连接。
在制备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第二切割线600对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此时切割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弯折至面板区110的非出光侧。在制备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预切割线130对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此时切割后的显示面板为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的部分。预切割线130与模组线(MDL)切割道相对设置。由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交叠,MDL切割道会残留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材料,影响切割效果,容易造成切割失效。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7-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具有面板区110和至少一个走线区120,面板区110包括显示区111和围绕显示区111的非显示区112,至少一个走线区120包括弯折区121和绑定区122,弯折区121位于面板区110和绑定区122之间。其中,面板区110和走线区120之间的连接线可以为与MDL切割道相对应的预切割线130。
结合图7-图13,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第一源漏金属层200、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和触控金属走线层300。
其中,第一源漏金属层200设置于基板100的一侧,第一源漏金属层200包括位于面板区110的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位于上述至少一个走线区120的第二电源信号线220。示例性地,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可以为VSS信号线,即负电压信号线。示例性地,第一源漏金属层2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例如,在图18的示例中,第一电源信号线210设置于面板区110的非显示区112。
第二源漏金属层900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2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至少部分位于面板区110。例如,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触控金属走线层300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从面板区110延伸至上述至少一个走线区120,触控金属走线层300包括多条触控走线300a和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电连接。
示例性地,可以在基板100上预先划分出各个区域,如面板区110和走线区120。使面板区110包括显示区111和围绕显示区111的非显示区112。至少一个走线区120包括弯折区121和绑定区122,弯折区121位于绑定区122和面板区110之间。
在制备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第二切割线600对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可以通过弯折区121的弯折位于面板区110的非出光侧。例如,结合图7和图8,面板区110和走线区120均可以为矩形。第一切割线500包括面板区110的左边缘、右边缘、下边缘以及上边缘中除预切割线130以外的部分。第二切割线600包括走线区120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此时电源信号(如VSS信号)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进行换线,即电源信号在流经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后,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流入第一电源信号线210。
在制备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预切割线130对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将走线区120切割掉,此时切割后的显示面板为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的部分。由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在沿预切割线130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的情况下,可以避免MDL切割道残留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材料。对于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在制备触控层之前的多个工艺步骤与制备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多个工艺步骤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实现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与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工艺兼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使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电连接,一方面,可以兼容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和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从而降低掩膜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从而避免影响切割效果和显示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9所示,触控金属走线层300包括多个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各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交叠,各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示例性地,参照图8-图13,多个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可以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平行的方向间隔排布,各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可以均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层700和第二平坦层800,第一平坦层700可以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200和第二源漏金属层900之间,第二平坦层800可以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平坦层700和第二平坦层800上的第一过孔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线210,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平坦层700和第二平坦层800上的第二过孔连接于第二电源信号线220。
可选地,预切割线130与弯折区121的边缘重合(如图9所示);或者,预切割线130与弯折区121间隔设置(如图17所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直接连接,电源信号(如VSS信号)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进行换线,即电源信号在流经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后,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流入第一电源信号线210,走线区120可以无需设置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可以有效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的同时,使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更加简单。对于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在制备触控层之前的多个工艺步骤与制备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多个工艺步骤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实现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与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工艺兼容。
在一个示例中,在垂直于预切割线130的方向上,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长度可以大于弯折区121的长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长度”指的是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在垂直于预切割线130的方向上的尺寸;“弯折区121的长度”指的是弯折区121在垂直于预切割线130的方向上的尺寸,弯折区121的长度可以大于弯折区121在平行于切割线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小于弯折区121在平行于切割线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弯折区121的长度并非指弯折区121的长边的尺寸。
示例性地,弯折区121的平行于预切割线130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一端超出第一边缘且延伸至绑定区122,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另一端超出第二边缘且延伸至面板区110。这样,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长度较长,与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第二电源信号线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有效实现电源信号的转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9所示,触控走线300a包括设置于面板区110的第一触控走线320、设置于绑定区122的第二触控走线330和设置于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340,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电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可以均为多个。第一触控走线320可以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平行的方向间隔排布,各第一触控走线320可以均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触控走线320,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二触控走线330。在将显示面板10切割为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触控信号在流经第二触控走线330后,可以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流入第一触控走线320,实现触控信号的转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可以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直接连接,触控信号可以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进行换线,即触控信号在流经第二触控走线330后,可以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流入第一触控走线320,走线区120同样可以无需设置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有效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的同时,进一步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6所示,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包括设置于弯折区121的换线部400,第二电源信号线220连接于换线部400的一端(例如,图14中的上端);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线部400的另一端(例如,图14中的下端)和第一电源信号线210,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和换线部400电连接。
例如,在图14-图16的示例中,多个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同样可以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平行的方向间隔排布,各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可以均沿与预切割线130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层700和第二平坦层800,第一平坦层700可以设置于第一源漏金属层200和第二源漏金属层900之间,第二平坦层800可以设置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背离基板100的一侧。如图16所示,换线部400可以通过第一平坦层700上的过孔连接于第二电源信号线220。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信号线210与电源信号连接线310连接,第二电源信号线220与换线部400连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与换线部400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的连接,使电源信号可以通过换线部400和电源信号连接线310进行换线,且换线部4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在垂直于预切割线130的方向上,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长度可以小于弯折区121的长度。例如,在图14的示例中,电源信号连接线310设置于预切割线130附近,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线210,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220间隔设置。由此,电源信号连接线310的长度较短,只需设置在预切割线130附近即可,第一电源信号线210和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可以通过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和换线部400实现电连接,同样可以有效实现电源信号的转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走线300a还包括设置于面板区110的第一触控走线320、设置于绑定区122的第二触控走线330和位于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第二触控走线330连接于换线部400的一端(例如,图14中的上端),触控信号连接线3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线部400的另一端(例如,图14中的下端)和第一触控走线320,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和换线部400电连接。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第二触控走线330可以通过第二平坦层800上的通孔连接于换线部400。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20与触控信号连接线340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30与换线部400连接,通过触控信号连接线340与换线部400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触控走线320和第二触控走线330的连接,使触控信号可以通过换线部400和触控信号连接线340进行换线,换线部4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出导电层之间的连接关系,且方便说明,附图中的部分截面图(如图5、图6、图12、图13、图15和图16)中省略了显示面板中的部分绝缘层,即部分绝缘层未在截面图中示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区111设置有多个子像素1000;第一电源信号线210位于非显示区112且与多个子像素1000电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线210被配置为向多个子像素1000提供电源信号,以使子像素1000正常发光。
示例性地,子像素1000可以连接于数据线3100,数据线3100被配置为传输数据信号。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00、设置于基板100一侧的第一缓冲层1100、设置于第一缓冲层1100背离基板100一侧的有源层2800、设置于第一缓冲层1100背离基板100一侧且覆盖有源层2800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200、设置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200背离基板100一侧的第一栅极2900和第一电容电极3200、设置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200背离基板100一侧且覆盖第一栅极2900和第一电容电极3200的第二栅极绝缘层1300以及设置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300背离基板100一侧的第二电容电极3000。其中,第一栅极2900和第一电容电极3200均位于第一栅金属层,第二电容电极3000位于第二栅金属层。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300背离基板100一侧且覆盖第二电容电极3000的介质层1400、设置于介质层14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与有源层2800电连接的第一源漏金属层200、设置于介质层14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覆盖第一源漏金属层200的钝化层1500、设置于钝化层15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第一平坦层700、设置于第一平坦层7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与第一源漏金属层200连接的第二源漏金属层900、设置于第一平坦层7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覆盖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第二平坦层800、设置于第二平坦层8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阳极1600、设置于第二平坦层8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具有用于暴露阳极1600的开口的像素界定层2400、设置于像素界定层24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隔垫物层2500、设置于阳极16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发光层1700、设置于发光层17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且覆盖隔垫物层2500的阴极1800。第一源漏金属层1200可以包括第一极230和第二极240,第一极230和第二极240均与有源层2800连接。其中,第一极230和第二极240中的其中一个为源极,且第一极230和第二极240的另一个为漏极。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阴极18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封装层1900、设置于封装层19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第二缓冲层2000、设置于第二缓冲层20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第一触控层2100、设置于第一触控层21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触控绝缘层2200、设置于触控绝缘层22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触控金属走线层300以及设置于触控金属走线层3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保护层2300。其中,封装层可以包括设置于阴极18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910、设置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91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有机封装层1930以及设置于有机封装层193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9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走线区120包括第一走线区123和第二走线区124,第一走线区123和第二走线区124分别位于显示区111的两侧,第一走线区123包括与多条触控走线300a连接的多个第一接触垫,多个第一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一电路板连接,第二走线区124包括多个第二接触垫和多个第三接触垫,多个第二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3100和第一驱动芯片2600连接,多个第三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触控走线300a和外接第二电路板连接。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可以具有IC引脚,在将显示面板切割为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或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后,可以将第一驱动芯片绑定到切割后的显示面板的IC引脚上,从而给入信号。其中,外接第二电路板可以为柔性电路板2700。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垫所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三接触垫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均可以提供触控信号,从而在切割后的显示面板的尺寸较大时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的衰减,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走线区120还包括第三走线区125和第四走线区126,第三走线区125和第一走线区123位于显示区111的同一侧,第四走线区126和第二走线区124位于显示区111的同一侧;第三走线区125包括与多条触控走线300a连接的多个第四接触垫,多个第四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三电路板连接,第四走线区126包括多个第五接触垫和多个第六接触垫,多个第五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3100和第二驱动芯片连接,多个第六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触控走线300a和外接第四电路板连接。
示例性地,在将显示面板10切割为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或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后,可以将第一驱动芯片2600和第二驱动芯片分别绑定到切割后的显示面板的IC引脚上,从而给入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垫所连接的第一电路板、第三接触垫连接的第二电路板、第四接触垫所连接的第三电路板以及第六接触垫所连接的第四电路板均可以提供触控信号,从而在切割后的显示面板的尺寸较大时能够更有效地避免触控信号的衰减,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信号连接线310位于走线区120内的部分的长度可以大于20μm。这样,电源信号连接线310延伸至走线区120的部分的长度合理,在显示面板10切割为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实现与第二电源信号线220或换线部400的电连接;在显示面板10切割为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切到换线部400,从而有效避免切割道残留金属材料,保证切割效果。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由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切割而成。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中位于面板区110的部分;或者,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中位于面板区11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部分,走线区120的至少部分位于面板区110的非出光侧。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预切割线130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将走线区120切割掉。由于第二源漏金属层9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预切割线130不交叠,在沿预切割线130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的情况下,可以避免MDL切割道残留第二源漏金属层900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中位于面板区110和位于走线区120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切割线500和第二切割线600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进行切割,第二电源信号线220可以通过弯折区121的弯折位于面板区110的非出光侧。对于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在制备触控层之前的多个工艺步骤与制备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多个工艺步骤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实现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与不具有走线弯折需求的显示面板的工艺兼容。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面板区和至少一个走线区,所述面板区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至少一个走线区包括弯折区和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面板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第一源漏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面板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和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走线区的第二电源信号线;
第二源漏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面板区;
触控金属走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从所述面板区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走线区,所述触控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和电源信号连接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区的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第二触控走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弯折区的换线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连接于所述换线部的一端;
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线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线和所述换线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区的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第二触控走线和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的触控信号连接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连接于所述换线部的一端,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线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线和所述换线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子像素提供电源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走线区包括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与所述多条触控走线连接的多个第一接触垫,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区包括多个第二接触垫和多个第三接触垫,所述多个第二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连接,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被配置为与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和外接第二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走线区还包括第三走线区和第四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和所述第一走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
所述第三走线区包括与所述多条触控走线连接的多个第四接触垫,所述多个第四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外接第三电路板连接,所述第四走线区包括多个第五接触垫和多个第六接触垫,所述多个第五接触垫被配置为与多条数据线和第二驱动芯片连接,所述多个第六接触垫被配置为与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和外接第四电路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线位于所述走线区内的部分的长度大于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与所述面板区相连接;或者,所述弯折区与所述面板区间隔设置。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796717.0A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8289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6717.0A CN116828908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6717.0A CN116828908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8908A true CN116828908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6717.0A Pending CN116828908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89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9277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534399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EP3300466A1 (en) Narrow border display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8993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0685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2474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320186B2 (en) Display drive chip
CN110462567B (zh) 触控基板、触控屏和电子装置
CN11079735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7856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301150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115807A (ko) 표시 장치
CN112462975A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07120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1726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416171A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82890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85454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101883152B1 (ko) 반도체 장치
CN114784058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59487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KR102150839B1 (ko) 표시 장치
CN113345922B (zh) 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1725249B (zh) 可挠式微型组件显示面板
KR20190073919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