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7845A -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7845A
CN116817845A CN202310776244.8A CN202310776244A CN116817845A CN 116817845 A CN116817845 A CN 116817845A CN 202310776244 A CN202310776244 A CN 202310776244A CN 116817845 A CN116817845 A CN 116817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ove
stepping motor
drives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62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斌
罗国政
余从文
彭素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62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7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7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7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视距评价系统,包括:基础骨架装置,在其上装配的前罩装置、仪表台板装置、座椅装置、踏板装置和地板装置,在基础骨架装置前方布置的前视距测量小车;通过对前罩装置在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仪表台板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座椅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和/或对踏板装置在X、Y和/或Z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形成模拟车辆,可实现对不同人体坐姿和不同车型的前视距评价;通过对该系统的调整和评价,可短时间内确定满足汽车前视距设计要求的前罩高度、仪表台板高度、地板高度,提高前视距设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缩短汽车设计开发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具体涉及在人机台架上的适用于不同车型和不同人体坐姿的前视距实车评价系统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前视距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是汽车前视野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到汽车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法规要求等方面。前视距在前期造型设计阶段可实现对前罩和仪表台板的高度限制,因此前视距评价是控制整车前视距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前视距评价系统则可快速便利的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人体坐姿评价要求,缩短产品设计时间。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不同车型和不同人体坐姿的前视距评价系统,提高前视距设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缩短汽车产品开发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基于人机台架系统,对汽车的前视距进行实车评价。通过对前罩装置、仪表台板装置、座椅装置、踏板装置、地板装置的调节,可实现对不同人体坐姿和不同车型的前视距评价,并通过对上述系统的调整和评价,可短时间内确定满足汽车前视距设计要求的前罩高度、仪表台板高度、地板高度等,提高前视距设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缩短汽车设计开发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包括:
基础骨架装置,在所述基础骨架装置上装配的前罩装置、仪表台板装置、座椅装置、踏板装置和地板装置,以及在所述基础骨架装置前方布置的模拟实车环境下前车的前视距测量小车;
测试人员通过对前罩装置在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仪表台板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座椅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和/或对踏板装置在X、Y和/或Z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形成模拟待测型号车辆的模拟车辆;
测试人员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相对所述基础骨架装置做相对靠近运动或做相对远离运动,调节前视距测量小车与基础骨架装置的相对距离至前视距测量小车的尾部全部区域位于测试人员视野范围内,再根据前视距测量小车此时与基础骨架装置之间的相对距离,实现对待测型号车辆的前视距评价。
优选地,所述基础骨架装置包括:
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横向固定机构及连接板;
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用于对前罩装置和仪表台板装置进行装配;前罩装置在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上的装配位置在仪表台板装置之前;
所述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用于对座椅装置和地板装置进行装配;
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机构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横向固定机构上,所述横向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前罩装置包括:前罩、第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一丝杠、第一丝杆运动机构及第一步进电机;
所述前罩固定装配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固定板装配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并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装配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传递给所述第一丝杆,使所述第一丝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及前罩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发生上下移动,实现对前罩的高度调节。
优选地,所述前罩装置还包括:
第一平台、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筒;
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筒,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形成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平台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向筒和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上,所述第一平台还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罩装置还包括:
第一Z向刻度尺及第一刻度尺固定板,所述第一Z向刻度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刻度尺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仪表台板装置包括:
仪表台板骨架、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方向盘机构、左侧台板装饰件、中间台板装饰件和右侧台板装饰件;
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装配在仪表台板骨架上,方向盘机构装配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
左侧台板装饰件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中间台板装饰件在中间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高度Z方向平行的Z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右侧台板装饰件在右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优选地,仪表台板骨架包括:
第二平台、第三平台、第二步进电机、第二丝杆、传动机构、第三丝杆;第三平台布置在第二平台之上,且第三平台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相连;
第三丝杆的一端装配在第三平台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平台,使第三丝杆沿Z向布置;
第二步进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运动,第二丝杠通过传动机构的蜗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三丝杠运动,第三丝杠带动第三平台进行Z向上下运动,实现整个仪表台板装置的Z向上下运动。
优选地,仪表台板骨架还包括:
第二导向杆及第二导向筒;
第三导向杆的一端装配在第三平台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筒穿过第二平台,使第三导向杆沿Z向布置;
第二步进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运动,第二丝杠通过传动机构的蜗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三丝杠运动,第三丝杠带动第三平台与第二导向杆相对于第二导向筒发生Z向上下运动。
优选地,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左侧台板装饰件、第一左侧固定平台、第二左侧固定平台、第一X向步进电机、第一X向滑轨、第一Y向步进电机、第一Y向滑轨、第四丝杆和第五丝杆;
左侧台板装饰件固定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上;
第一X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四丝杆反向驱动第一X向步进电机带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发生X向移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带动第一X向滑轨相对于第二左侧固定平台发生X向移动;
第一Y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五丝杆驱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发生Y向移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带动第一X向滑轨和第一左侧固定平台发生Y向移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相对于第一Y向滑轨发生Y向移动。
优选地,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包括:
中间台板装饰件、第一中间固定平台、第一竖直面固定板、第二X向步进电机、第二X向滑轨、第六丝杠、Z向固定平台、第一Z向滑轨;
中间台板装饰件装配到第一竖直面固定板上;
第二X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六丝杠驱动第二X向滑轨发生X向移动,与第二X向滑轨相连的Z向固定平台同步发生X向移动,通过第一Z向滑轨装配到Z向固定平台上的第一竖直面固定板同步发生X向移动。
优选地,中间仪表台板机构还包括:
中间仪表台板、第一水平面固定板、第二中间固定平台、第三X向步进电机、第三X向滑轨、第七丝杠;
中间仪表台板装配到第一水平面固定板上;
第三X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七丝杠反向带动第三X向步进电机,使第三X向步进电机带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和第三X向滑轨相对于第二中间固定平台发生X向移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带动第二X向步进电机推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发生X向移动。
优选地,中间仪表台板机构还包括:
第一手柄和第八丝杠,通过旋转第一手柄,使第一丝杠带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发生Z向移动。
优选地,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
右侧台板装饰件、第二水平面固定板、第四X向步进电机、第四X向滑轨、第九丝杠、第二Y向步进电机、第二Y向滑轨、第十丝杠、第一右侧固定平台、第二右侧固定平台;
右侧台板装饰件固定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上;
第四X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九丝杠反向带动第四X向步进电机,使第四X向步进电机带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和第四X向滑轨对于第二右侧固定平台发生X向移动;
第二Y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十丝杠驱动第二右侧固定平台发生Y向移动,第二右侧固定平台带动第四X向滑轨和第一右侧固定平台发生Y向移动,使第二水平面固定板发生Y向移动,第一右侧固定平台相对于固定在第三平台上的第二Y向滑轨发生Y向移动。
优选地,座椅装置包括:
座椅机构和座椅移动机构,座椅机构装配到座椅移动机构上,座椅移动机构带动座椅机构在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上进行X、Y和/或Z向移动。
优选地,座椅移动机构包括:
座椅固定平台、平板、第五X向步进电机、第十一丝杠、第五X向滑轨、第三Y向步进电机、第十二丝杠、第五X向滑轨、第一固定平台、平台、第二固定平台、第三步进电机、第十三丝杠;
平台用于与座椅及底板固定机构相连;
第五X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十一丝杠驱动座椅固定平台和第五X向滑轨相对于平板发生X向运动;
第三Y向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十二丝杠带动平板进行Y向运动,平板带动第五X向滑轨和座椅固定平台发生Y向运动,平板带动第一固定平台相对于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三Y向滑轨发生Y向运动;
第三步进电机工作时,第十三丝杠驱动平台发生Z向移动。
优选地,踏板装置包括:
在油门踏板机构和制动踏板机构,油门踏板机构和制动踏板机构装配到横向固定机构上;
油门踏板机构上的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机构上的制动踏板分别通过电机驱动实现X、Y和/或Z向运动。
优选地,地板装置包括:
在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上进行装配的地板,以及在地板上装配的歇脚板;
地板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在X向和/或Z向的移动,歇脚板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在Y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前视距评价系统可实现不同的车型(包括轿车、SUV、MPV、跨界车型等)和不同人体坐姿评价前视距,对前视距的评价更加精准、便利,同时在车型开发过程中可及时对前罩高度、仪表台板高度、地板高度等系统进行纠正调整,调整后可进行新一轮的前视距评价,直到满足车型开发的前视距设计要求,提高前视距设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缩短汽车设计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视距评价系统的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视距评价系统的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视距测量的系统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视距测量的系统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础骨架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罩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罩装置另一视向的示意图;
图9为前罩装置在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仪表台板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仪表台板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仪表台板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仪表台板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14为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实现Y向移动的原理图;
图15为中间仪表台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16为右侧仪表台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17为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实现Y向移动的原理图;
图18为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实现X向移动的示意图;
图19为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实现X向移动的另一视向示意图;
图20为座椅机构的示意图;
图21为座椅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2为座椅装置的示意图;
图23为座椅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4为座椅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5为座椅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为踏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28为踏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0为图2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为地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32为地板装置的另一视向示意图;
图33为图3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4为方向盘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5方向盘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6为方向盘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说明中的方位词均以驾驶员位置为基准,驾驶员前方为前,即前机舱部分,驾驶员后方为后,及后排座椅、行李箱等部分;左右方向上以驾驶员左右侧为准。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位置或方位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或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非指示或暗示所述零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向,按照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不同车型及不同坐姿的前视距评价系统,通过对各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评价系统的各装置状态可调整到与目标车型一致,评价人员可针对该车型进行前视距评价。评价系统可匹配不同的车型(包括轿车、SUV、MPV、跨界车型等),实现不同车型状态覆盖;评价人员在进入到评价后,通过座椅的自身调节装置实现X/Y/Z移动,再调整方向盘的前后与上下位置,结合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的位置,不断进行调整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坐姿;该评价系统可适应于不同人群,可满足不同人体坐姿的评价要求;所有装置调节完成后,评价人员在评价系统上通过遥控器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前后移动,直到能刚好看到小车尾部全部区域时可遥控小车停止,遥控器上会显示此时的前视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车型前视距的评价。
该评价系统包括前视距测量装置1、基础骨架装置4、前罩装置2、仪表台板装置3、座椅装置5、踏板装置6和地板装置7。
如图3和图4,前视距测量装置1包括前视距测量小车11和地面标尺12:测距雷达111固定在前视距测量小车11上;地面标尺12包括刻度线121、刻度起始线122、前罩最前点投影线123和遥控器112。调整好座位后通过操作遥控器112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11的前进、后退、停止等方式来测量前视距。
使用时,评价人员在评价系统上通过遥控器112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11前后移动,直到能刚好看到前视距测量小车11尾部全部区域时可通过遥控器112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11停止,遥控器112上会显示此时的前视距离,实现对目标车型的前视距评价。
如图5,基础骨架装置4包括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横向固定机构42、第一连接板411和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一连接板411进行固定,第一连接板41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横向固定机构42上,横向固定机构4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上。
如图6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前罩装置2包括前罩21、第一Z向刻度尺22、第一导向杆23、第一连接杆25、第一步进电机24、第一丝杠26、第二连接板211、第一固定板281、第一刻度尺固定板221、第一丝杠运动机构251、第一导向筒27和第一平台28。
其中,前罩21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二连接板211的上端面进行固定;第一导向杆23、第一Z向刻度尺22和第一丝杠26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为上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二连接板211的下端面进行固定,第一Z向刻度尺22另一端(本实施例中为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一刻度尺固定板221上,第一导向杆23和第一丝杆26的另一端悬空。
第一固定板281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一平台28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板281通过螺栓连接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结构41进行固定(如图9),第一导向杆23与第一导向筒27为间隙配合,第一导向杆23可相对第一导向筒27进行上下滑动。由此,由于第一导向筒27与第一平台28固定连接,第一平台28与第一固定板281固定连接,而第一固定板281又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结构41固定,相当于实现了第一导向筒27和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结构41之间的固定,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11上的第一导向杆23能够随第二连接板211和前罩21一起相对于第一导向筒27发生上下移动。
结合图7来看,第一导向筒27为筒状结构,第一导向杆23的一端穿过导向板27后伸出在其之外,其上部向外延伸有凸台;第一平台28为板状结构,第一平台28套装在该第一导向筒27和第一丝杆26的外部,第一导向筒27上部向外延伸的凸台搭接在第一平台28上表面上,第一导向筒27利用凸台与第一平台28螺接实现固定。由此,第一步进电机24带动第一连接杆25进行旋转运动,再通过在第一丝杆26上装配的第一丝杠运动机构251将第一连接杆25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第一丝杠26的上下运动,第一丝杠26带动第二连接板211和前罩21进行上下运动,并通过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11上的第一导向杆23进行导向从而实现前罩21的Z向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前罩21两侧的同步移动,在前罩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丝杆26、第一导向杆23、第一导向筒27、第一刻度尺固定板221、第一丝杠运动机构251,其中,对称设置的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通过第一连接杆25相连,该第一连接杆25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与第一步进电机24装配,实现通过一个第一步进电机24进行驱动。
使用时,评价人员通过对第一步进电机24进行控制,可调整评价系统的前罩位置与目标车型一致。
如图10至19所示,本实施例中仪表台板装置3包括:仪表台板骨架、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方向盘机构、左侧台板装饰件、中间台板装饰件和右侧台板装饰件。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仪表台板骨架上装配,方向盘机构则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左侧台板装饰件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中间台板装饰件在中间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高度Z方向平行的Z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右侧台板装饰件在右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如图10,本实施例中,仪表台板骨架装配在前述的前罩及仪表台板机构41上。本实施例中,仪表台板骨架包括:第二平台3101、第三平台3102、第二步进电机3103、第二丝杆3104、传动机构3105、第三丝杆3106、第二导向杆3107、第二导向筒3108。
其中,第三平台3102布置在第二平台3101之上,第三丝杆3106和第二导向杆3107的一端通过螺栓装配在第三平台3102上,另一端则穿过第二平台3101,也就是说第三丝杆3106和第二导向杆3107沿着Z向布置。
第二导向杆3107通过第二导向筒3108穿过该第二平台3101,第二导向筒3108采用与第一导向筒27相似的装配方式实现与第二平台3101的固定装配,第二平台3101通过第一平台28相同的装配方式实现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固定相连,由此,第二步进电机3103带动第二丝杠3104运动,第二丝杠3104通过传动机构3105的蜗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三丝杠3106运动,第三丝杠3106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平台3102上,第三丝杠3106带动第三平台3102与第二导向杆3107相对于第二导向筒3108进行Z向上下运动,实现整个仪表台板装置3的Z向上下运动。
为了实现第三平台3102能够笔直的沿着竖直方向发生移动,在第二平台3101和第三平台3102的侧边缘上沿竖直方向上固定有条形齿3111,在第二平台3101的下边缘通过固定块3114装配有第二导向杆3112,第二导向杆3112上装配有滚轮3113,条形齿3111和滚轮3113啮合,在第三平台3102沿Z向移动时,条形齿3111相对于滚轮3113发生上下移动,由此形成为第三平台3102的Z向移动导向。
并且,如图10所示,在第三平台3102和第二平台3101的两侧布置的条形齿3111、第三丝杆3106的下端安装有安装块3115,该安装块3115用作同前罩即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发生固定。
仪表台板装置3的Z向运动位移量可通过在第二平台3101和第三平台3102上装配的第一Z向测量模块3109和第二Z向刻度尺3110进行测量,第一Z向测量模块3109和第二Z向刻度尺3110布置在第三平台3102和第二平台3101的侧边缘。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三平台310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将前述的第二丝杆3104、第三丝杆3106和第二导向杆3107以及第二导向筒3108设置为多组,利用连接杆将多根第三丝杆3106连接,实现同步移动。
参照图11至图14,本实施例中,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
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第一X向滑轨3204、第一Y向步进电机3205、第一Y向滑轨3206、第四丝杆3207、第五丝杆3208、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
其中,第一Y向滑轨3206和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沿整车Y方向平行布置,两个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设置在两个第一Y向滑轨3206之间。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32021、第二安装块32022和第三安装块32023。该第一安装块32021用作供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放置,第二安装块32022用作供第四丝杠3207穿过,第三安装块32023供第五丝杠3208穿过。
在第一Y向滑轨3206上装配有第二滑块32061,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固定装配在该的人滑块32061上,并放置在第一安装块32021上。第四丝杠3207的一端与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块32022上的安装孔。第五丝杠3208的一端与第一Y向步进电机3205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块32023上的安装孔。
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固定装配在第一X向滑轨3204上,左侧台板装饰件3214装配到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上,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放置在第三平台3102上。
第一滑块32024固定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第一X向滑轨3204通过第一滑块32024沿整车X向装配到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同时第一X向滑轨3204与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2固定连接,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与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固定连接。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驱动第四丝杠3207转动,由于第二安装块32022固定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使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发生X向移动,又因为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与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固定连接,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带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在整车X向发生移动,第一X向滑轨3204则相对于第一滑块32024滑动。X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第一X向刻度尺3212和第一X向测量模块3213进行测量,该第一X向刻度尺3212装配在前述的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上,该第一X向测量模块3213固定在前述的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
第一Y向步进电机3205驱动第五丝杠3208发生转动,第五丝杠3208的转动使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随第三安装块32023一起相对于第五丝杠3208发生Y向移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的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随着其一起发生Y向移动,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32061在第一Y向滑轨3206上发生Y向移动。同时,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上的第一滑块32024和第一X向滑轨3204发生Y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整体发生Y向移动。Y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第一Y向刻度尺3210和第一Y向测量模块3211进行测量。第一Y向测量模块3211装配在前述的第三左侧固定平台3209上,第一Y向刻度尺3210装配在前述的第三平台3102上。
如图11,本实施例中,该左侧仪表台板机构还包括:对方向盘机构进行装配的方向盘机构固定板3215。方向盘机构固定板3215通过一水平板安装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上。
如图10至图18,本实施例中,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包括: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第二X向滑轨3306、第六丝杠3307、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第三X向滑轨3310、第七丝杠3311、Z向固定平台3312、第一Z向滑轨3313、第八丝杠3314。
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用作模拟车载中控娱乐屏。
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固定在第三平台3102上,在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上装配有第三滑块33082,第三X向滑轨3310装配到该第三滑块33082中,使第三X向滑轨3310可以相对于第三滑块33082发生X向移动;在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上还固定有第四安装块33081,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相连的第七丝杠3311穿过第四安装块33081中的安装孔。此外,在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上设置有与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装配的第六安装块33091,第六安装块33091与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固定装配,并且第二X向驱动电机3305通过第七安装块33051与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5固定装配。
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布置在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之上,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相连的第六丝杠3307穿过在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上的第五安装块33021上的孔,第二X向滑轨3306固定在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上,在第二X向滑轨3306上装配有第四滑块33022,第四滑块33022可以在第二X向滑轨3306上发生滑动。
Z向固定平台3312的端部固定在第二X向滑轨3306的端部,且Z向固定平台3312沿Z向布置,Z向固定平台3312上沿Z向安装有第一Z向滑轨3313,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通过第五滑块33131安装在第一Z向滑轨3313上,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4上还固定有与旋转第一手柄3315相连的第八丝杠3314,第八丝杠3314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上的安装方式与前述的第七丝杠3311和第六丝杠3307的装配方式相似。
由此,当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工作时,第六丝杠3307相对于第五安装块33021发生旋转,第五安装块33021相对于第六丝杠3307发生X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发生X向移动,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带动第二X向滑轨3306和Z向固定平台3312发生X向移动,由此,在Z向固定平台3312上装配的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随着一起发生X向移动,使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上固定的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发生X向移动。其中,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的X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在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上装配的第二X向刻度尺3316和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装配的第二X向测量模块3317进行测量。
此外,如图19,通过旋转第一手柄3315转动,使第八丝杠3314转动,第八丝杠3314转动会使得Z向固定平台3312发生Z向移动,Z向固定平台3312经由第五滑块33131相对于第一Z向滑轨3313发生上下移动,由此,在Z向固定平台3312上装配的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随着一起发生Z向移动。Z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在Z向固定平台3312上装配的第三Z向刻度尺3318和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上装配的第二Z向测量模块3319进行测量。
当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工作时,由于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处于固定状态,第七丝杠3311相对于第四安装块33081旋转,使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发生X向移动,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带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发生X向移动,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上装配的中间仪表台板随着其一起发生X向移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带动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发生X向移动,从而实现带动前述的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的X向移动,此时,实现了中间仪表台板和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的同步X向移动。其中,中间仪表台板的X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在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上装配的第三X向刻度尺3320和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装配的第三X向测量模块3321进行测量。
如图20至26,本实施例中,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右侧台板装饰件3401、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第二竖直面固定板3403、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第四X向滑轨3405、第九丝杠3406、台板装饰件固定板3407、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第二Y向步进电机3409、第二Y向滑轨3410、第十丝杠3411、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
其中,第二Y向滑轨3410和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沿整车Y方向平行布置,两个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设置在两个第二Y向滑轨3410之间。在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上设置有第八安装块34121、第九安装块34122和第十安装块34123。该第八安装块34121用作供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安装,第九安装块34122用作供第九丝杠3406穿过,第十安装块34123供第十丝杠3411穿过。
第二Y向滑轨3410固定在前述的第三平台3102上,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放置在第三平台3102上,在第二Y向滑轨3410上装配有第六滑块34101,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固定装配在该第六滑块34101和第八安装块34121上。第九丝杠3406的一端与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九安装块34122上的安装孔。第十丝杠3411的一端与第二Y向步进电机3409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十安装块34123上的安装孔。
第二Y向步进电机3409驱动第十丝杠3411发生转动,第十丝杠3411的转动使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随第十安装块34123一起相对于第十丝杠3411发生Y向移动,与第四X向滑轨3405相连的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一起发生Y向移动,实现左侧台板装饰件3401的Y向移动。同时,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带动第一右侧台板固定平台3408通过第六滑块34101相对于第二Y向滑轨3410发生相对滑动。Y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第二Y向刻度尺3415和第二Y向测量模块3416进行测量。第二Y向测量模块3416装配在前述的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上,第二Y向刻度尺3415装配在前述的第三平台3102上。
第四X向滑轨3405通过第七滑块34124沿整车X向装配到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上。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驱动第九丝杠3406转动,由于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被第三平台3102限位不能发生X向移动,第九丝杠3406反向带动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发生X向移动,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发生X向移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四X向滑轨3405相对于第七滑块34124发生X向移动。使第九安装块34122相对于第九丝杠3406在整车X向发生移动,由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利用第七滑块34124相对于第四X向滑轨3405在X向发生相对移动。X向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第四X向刻度尺3413和第四X向测量模块3414进行测量,该第四X向刻度尺3413装配在前述的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上,该第四X向测量模块3414固定在前述的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上。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装配到前述的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上,随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一起发生X向和Y向移动。
第二竖直面固定板3403通过一水平板件固定装配到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402上,在第二竖直面固定板3403上装配有台板装饰件固定板3407,右侧台板装饰件340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上。
如图34至36,本实施例中,方向盘机构的设计参照CN114858476B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的方向盘机构包括:方向盘3501、转向锁壳3502、固定平台3503、方向盘固定模块3504、第三竖直面固定板3505;方向盘3501通过螺栓固定在方向盘固定模块3504上,方向盘固定模块3504通过螺栓固定在测量模块3506上,测量模块3506通过第六转轴3507固定在固定平台3503,手动移动方向盘3501可通过固定在固定平台3503上的第六转轴3507实现方向盘的角度调节,方向盘3501角度调节量可通过刻度尺3508和测量模块3506进行测量;打开锁止手柄3509,通过前后移动方向盘3501,可实现固定平台3503沿着滑轨3510前后移动,实现方向盘3501的前后方向移动,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可通过刻度尺3511和测量模块3512进行测量;打开锁止手柄3513,手动移动固定平台3503可通过固定在滑动模块3514上的第七转轴3515实现固定平台3503的角度调节,从而实现方向盘3501的角度调节,角度调节量可通过测量模块3516和刻度尺3517进行测量。手动旋转手柄3518可带动丝杠3519运动,丝杠3519带动第二固定板3520沿着滑轨3520进行Z向上下移动,刻度尺352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520上,刻度尺3517通过第七转轴3515安装在滑动模块3514上,滑动模块3514通过滑轨3510带动固定平台3503沿着Z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方向盘3501沿着Z向上下移动;Z向移动量可通过第五Z向刻度尺3521和第五Z向测量模块3522进行测量。手动旋转手柄3523可带动丝杠3524运动,丝杠3524带动第三竖直面固定板3505沿着滑轨3525进行Y向左右移动,第三固定板3519通过第五Y向滑轨3520固定在第三竖直面固定板3505上实现Y向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方向盘3501沿着Y向左右移动;Y向移动量可通过第六Y向刻度尺3526进行测量。
使用时,评价人员可通过调整评价系统的仪表台板、方向盘等位置与待测车型型号一致。
座椅装置5包括座椅机构和座椅移动机构。
座椅机构51包括座椅滑轨5101、坐垫5102、座椅靠背5103、座椅头枕5104,坐垫510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座椅滑轨5101上,坐垫5102通过螺杆铰接与坐垫5102进行固定,坐垫5102以螺杆为轴心进行角度调节。拉动第二手柄5105,可以实现座椅沿座椅滑轨5101进行X向前后移动,拉动第三手柄5106可实现座椅Z向上下移动,拉动第四手柄5107可实现座椅靠背5103进行角度调节。
座椅移动机构包括座椅固定平台5201、第五X向步进电机5202、第三Y向步进电机5203、第三步进电机5204、第五X向滑轨5205、第三Y向滑轨5206、第二导向杆5207、第一固定平台5208、固定柱5209、第二滑动模块52061、第五X向测量模块5219、第三Y向测量模块5220和第二Z向测量模块5222、第五X向刻度尺5218和第三Z向刻度尺5221、平板5211。
座椅滑轨510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四个固定柱5209,四个固定柱520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座椅固定平台5201上,固定平台5201与第五X向滑轨5205固定连接,固定模块52011和第五X向滑轨5205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座椅固定平台5201上,平板5211放置在平台5216上(并被平台5216在X向限位不可移动,但可在Y向移动),第五X向滑轨5205可沿着第一滑动模块52051进行X向运动,第三Y向滑轨5206固定在平台5216上。
X向运动:第五X向步进电机5202带动第十一丝杠5210进行旋转运动,第十一丝杠5210与第一固定模块52011为螺纹连接,第一固定模块52011可通过与第十一丝杠5210的螺纹传动实现X向直线移动,即第十一丝杠5210的旋转运动通过螺纹传动转化为第一固定模块52011的X向运动,第一固定模块52011带动座椅固定平台5201和第五X向滑轨5205沿着第一滑动模块52051进行X向运动,从而实现在座椅固定平台5201上装配的座椅的X向运动。座椅的X向运动量可通过第五X向刻度尺5218和第五X向测量模块5219进行定量测量。
Y向运动:第二固定模块5213、第三Y向测量模块5220和第一滑动模块52051均通过螺栓连接与平板5211进行固定,平板5211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一固定平台5208进行固定,第二滑动模块52061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固定平台5208上。第二滑动模块52061与第三Y向滑轨5206为间隙配合,第二滑动模块52061可沿第三Y向滑轨5206实现Y向直线运动。第三Y向步进电机5203带动第十二丝杠5212进行旋转运动,第十二丝杠5212与第二固定模块5213通过螺纹连接,为间隙配合,可实现螺纹传动;通过螺纹传动,第十二丝杠5212的旋转运动可转化为第二固定模块5213的Y向直线运动。第二固定模块5213带动平板5211进行Y向运动,平板5211带动第一滑动模块52051运动,第一滑动模块52051带动固定在第一滑动模块52051上的座椅固定平台5201沿着第三Y向滑轨5206进行Y向运动,从而实现座椅的Y向运动;座椅的Y向运动量可通过第三Y向刻度尺和第三Y向测量模块5220进行定量测量。
Z向运动:第二固定平台5214通过第三固定模块5215固定在座椅及地板固定结构43上,第十三丝杠5217通过旋转盘和螺栓连接固定在平台5216上。第三步进电机5204通过涡轮蜗杆传动带动第十三丝杠5217运动,第十三丝杠5217带动第二固定平台5214沿着第二导向杆5207进行Z向上下运动,第十三丝杠5217固定在平台5216上,平台5216带动座椅固定平台5201进行Z向运动,从而实现座椅的Z向运动;座椅的Z向运动位移量可通过第三Z向刻度尺5221(连接在第三固定模块5215和平台5216上)和第二Z向测量模块5222(装配到第二固定平台5214上)进行测量。
使用时,评价人员通过所述方法可调整评价系统的座椅位置与目标车型一致。
如图27到图30,踏板装置6包括油门踏板611、制动踏板621、油门踏板臂612、制动踏板臂623、第七X向步进电机641、第五步进电机646、第五Y向步进电机644、第六X向步进电机634、第四步进电机631,第一竖直面固定平台652和第二竖直面固定平台653。
制动踏板621通过第一转轴654固定在制动踏板臂623上,制动踏板臂623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626上,第一固定支架626通过第四固定模块657和第二Z向滑轨633固定在第一竖直面固定平台652上。第四步进电机631带动第十四丝杠632运动,第十四丝杠632通过第四固定模块657带动第一固定支架626沿着第二Z向滑轨633进行Z向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制动踏板621的Z向运动。
第六X向步进电机634带动第十五丝杠635运动,第十五丝杠635带动第三滑动模块636沿着第六X向滑轨638进行X向前后运动,第三滑动模块636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竖直面固定平台652上,从而实现制动踏板621的X向运动,X向运动量可通过第六X向刻度尺618和第六X向测量模块619进行测量。
第四Y向步进电机623带动第十六丝9637运动,第十六丝杠637通过第七固定模块658带动第一水平面固定平台656沿着第四Y向滑轨628进行Y向运动,第三滑动模块636通过第六X向滑轨638固定在第一水平面固定平台656上,跟随第一水平面固定平台656一起做Y向运动,从而实现制动踏板621的Y向运动。
通过旋转制动踏板621的踏板面可通过第一转轴654实现制动踏板面的角度调节,角度调节量可通过第一角度刻度尺622和第一角度测量模块651进行测量。踩踏制动踏板面可实现制动踏板臂623通过第二转轴649进行角度调节,角度调节量可通过第二角度刻度尺625和第二角度测量模块624进行测量。
油门踏板611通过第三转轴655固定在油门踏板臂612,油门踏板臂612固定在第二第三固定支架613上,第二第三固定支架613通过第五固定模块661和第三Z向滑轨648通过第四转轴629固定在第二竖直面固定平台653上。
第五步进电机646带动第十七丝杠647运动,第十七丝杠647通过第五固定模块661带动第二第三固定支架613沿着第三Z向滑轨648进行Z向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油门踏板611的Z向运动。
第七X向步进电机641带动第十八丝杠642运动,第十八丝杠642通过第六固定模块662带动第四滑动模块615沿着第七X向滑轨645进行X向前后运动,第四滑动模块615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竖直面固定平台653上,从而实现油门踏板611的X向运动。
第五Y向步进电机644带动第十九丝杠643运动,第十九丝杠643通过固定模块659带动第二水平面固定平台657沿着第四Y向滑轨628进行Y向运动,第四滑动模块615通过第七X向滑轨645固定在第二水平面固定平台657上,从而实现油门踏板611的Y向运动。
通过旋转油门踏板611的踏板面可通过第三转轴655实现制动踏板面的角度调节。踩踏制动踏板611面可实现制动踏板臂612通过第四转轴629进行角度调节。
使用时,评价人员通过上述方法可调整评价系统的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位置与目标车型一致。
如图31到33,地板装置7包括歇脚板71、地板72、第三固定平台73、第六步进电机74和第八X向步进电机79、第二十丝杠722和第二十一丝杠76、第三导向杆721。
歇脚板71通过转轴717固定在第六滑动模块713上,第六滑动模块713通过第一滑槽724固定在第五滑动模块716上,第五滑动模块716通过第二滑槽719与在地板72相连。第三固定平台73通过第三导向杆721与地板72相连,在第三导向杆721穿过第三固定平台73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该固定块用于安装在横向固定机构上。第六步进电机74通过涡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二十丝杠722运动,第二十丝杠722通过固定模块固定在地板72上,第二十丝杠722带动地板72沿着第三导向杆721进行Z向上下运动,地板的Z向运动量可通过第四Z向刻度尺75和第四Z向测量模块726进行测量。
第八X向步进电机79带动第二十一丝杠76运动,第二十一丝杠76通过固定模块725带动第三固定平台73沿着第八X向滑轨78进行X向前后运动,从而实现地板72的X向运动,地板72的X向运动量可通过第八X向刻度尺728和第八X向测量模块727进行测量。
旋转第五手柄714可带动第六滑动模块713沿着第一滑槽724进行X向运动,从而实现歇脚板71的X向运动,X向运动位移可通过第九X向刻度尺718进行测量。
旋转第六手柄715可带动第五滑动模块716沿着第二滑槽719进行Y向运动;第五滑动模块716带动第六滑动模块713进行Y向运动,从而实现歇脚板71的Y向运动,Y向运动量可通过第五Y向刻度尺723测量。
踩踏歇脚板面可实现歇脚板71通过第五转轴717沿着滑槽731进行角度调节,角度调节量可通过第三角度刻度尺711和第三角度测量模块712进行测量。
使用时,评价人员通过上述方法可调整评价系统的地板和歇脚板位置与目标车型一致。
上述七个装置共同构成前视距评价系统,可实现不同的车型(包括轿车、SUV、MPV、跨界车型等)和不同人体坐姿进行评价,对前视距的评价更加客观、便利,同时在车型开发过程中可及时对前罩高度、仪表台板高度、地板高度等系统进行纠正调整,调整后可进行新一轮的前视距评价,直到满足车型开发的前视距设计要求,前视距设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缩短汽车设计开发时间。

Claims (17)

1.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骨架装置,在所述基础骨架装置上装配的前罩装置、仪表台板装置、座椅装置、踏板装置和地板装置,以及在所述基础骨架装置前方布置的模拟实车环境下前车的前视距测量小车;
测试人员通过对前罩装置在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仪表台板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对座椅装置在X、Y和/或Z向进行位置调整、和/或对踏板装置在X、Y和/或Z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形成模拟待测型号车辆的模拟车辆;
测试人员控制前视距测量小车相对所述基础骨架装置做相对靠近运动或做相对远离运动,调节前视距测量小车与基础骨架装置的相对距离至前视距测量小车的尾部全部区域位于测试人员视野范围内,再根据前视距测量小车此时与基础骨架装置之间的相对距离,实现对待测型号车辆的前视距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骨架装置(4)包括:
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横向固定机构(42)及连接板(411);
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用于对前罩装置(2)和仪表台板装置(3)进行装配;前罩装置(2)在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上的装配位置在仪表台板装置(3)之前;
所述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用于对座椅装置(6)和地板装置(7)进行装配;
所述前罩及仪表台板机构(41)与所述连接板(411)固定,所述连接板(411)固定在所述横向固定机构(42)上,所述横向固定机构(42)固定在所述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装置(2)包括:前罩(21)、第二连接板(211)、第一固定板(281)、第一丝杠(26)、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及第一步进电机(24);
所述前罩(21)固定装配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11)上;
所述第一丝杆(2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1)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固定板(281)装配在所述第一丝杆(26)上,并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相连;
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装配在所述第一丝杆(26)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4)与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相连;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4)输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丝杆运动机构(251)传递给所述第一丝杆(26),使所述第一丝杆(26)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211)及前罩(21)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81)发生上下移动,实现对前罩(21)的高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装置(2)还包括:
第一平台(28)、第一导向杆(23)和第一导向筒(27);
所述第一导向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导向杆(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筒(27),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板(23)形成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平台(28)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向筒(27)和所述第一丝杆(26)的外周上,所述第一平台(28)还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8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装置(2)还包括:
第一Z向刻度尺(22)及第一刻度尺固定板(221),所述第一Z向刻度尺(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刻度尺固定板(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台板装置(3)包括:
仪表台板骨架(31)、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方向盘机构(35)、左侧台板装饰件(36)、中间台板装饰件(37)和右侧台板装饰件(38);
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右侧仪表台板机构装配在仪表台板骨架上,方向盘机构装配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
左侧台板装饰件在左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中间台板装饰件在中间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高度Z方向平行的Z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右侧台板装饰件在右侧仪表台板机构上装配,并可随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在与待测型号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X方向和与待测型号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Y方向上发生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仪表台板骨架(31)包括:
第二平台(3101)、第三平台(3102)、第二步进电机(3103)、第二丝杆(3104)、传动机构(3105)、第三丝杆(3106);第三平台(3102)布置在第二平台(3101)之上,且第三平台(3102)与前罩及仪表台板固定机构(41)相连;
第三丝杆(3106)的一端装配在第三平台(3102)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平台(3101),使第三丝杆(3106)沿Z向布置;
第二步进电机(3103)带动第二丝杠(3104)运动,第二丝杠(3104)通过传动机构(3105)的蜗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三丝杠(3106)运动,第三丝杠(3106)带动第三平台(3102)进行Z向上下运动,实现整个仪表台板装置(3)的Z向上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仪表台板骨架(31)还包括:
第二导向杆(3107)及第二导向筒(3108);
第三导向杆(3107)的一端装配在第三平台(310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筒(3108)穿过第二平台(3101),使第三导向杆(3107)沿Z向布置;
第二步进电机(3103)带动第二丝杠(3104)运动,第二丝杠(3104)通过传动机构(3105)的蜗轮蜗杆传动带动第三丝杠(3106)运动,第三丝杠(3106)带动第三平台(3102)与第二导向杆(3107)相对于第二导向筒(3108)发生Z向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左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左侧台板装饰件(3215)、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3202)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第一X向滑轨(3204)、第一Y向步进电机(3205)、第一Y向滑轨(3206)、第四丝杆(3207)和第五丝杆(3208);
左侧台板装饰件(3215)固定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上;
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工作时,第四丝杆(3207)反向驱动第一X向步进电机(3203)带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发生X向移动,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带动第一X向滑轨(3204)相对于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2)发生X向移动;
第一Y向步进电机(3203)工作时,第五丝杆(3208)驱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3)发生Y向移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3)带动第一X向滑轨(3204)和第一左侧固定平台(3201)发生Y向移动,第二左侧固定平台(3203)相对于第一Y向滑轨(3206)发生Y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仪表台板机构包括:
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第一中间固定平台(3302)、(3303)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第二X向滑轨(3306)、第六丝杠(3307)、Z向固定平台(3312)、第一Z向滑轨(3313);
(3303)中间台板装饰件(3301)装配到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上;
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工作时,第六丝杠(3307)驱动第二X向滑轨(3306)发生X向移动,与第二X向滑轨(3306)相连的Z向固定平台(3312)同步发生X向移动(3302),通过第一Z向滑轨(3313)装配到Z向固定平台(3312)上的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同步发生X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仪表台板机构还包括:
中间仪表台板、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第三X向滑轨(3310)、第七丝杠(3311);
中间仪表台板装配到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上;
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工作时,第七丝杠(3311)反向带动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使第三X向步进电机(3309)带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和第三X向滑轨(3310)相对于第二中间固定平台(3308)发生X向移动,第一水平面固定板(3303)带动第二X向步进电机(3305)推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发生X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仪表台板机构还包括:
第一手柄(3315)和第八丝杠(3314),通过旋转第一手柄(3314),使第一丝杠(3314)带动第一竖直面固定板(3304)发生Z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右侧仪表台板机构包括:
右侧台板装饰件(3401)、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第四X向滑轨(3405)、第九丝杠(3406)、第二Y向步进电机(3409)、第二Y向滑轨(3410)、第十丝杠(3411)、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
右侧台板装饰件(3401)固定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2)上;
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工作时,第九丝杠(3406)反向带动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使第四X向步进电机(3404)带动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3)和第四X向滑轨(3405)对于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发生X向移动;
第二Y向步进电机(3409)工作时,第十丝杠(3411)驱动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发生Y向移动,第二右侧固定平台(3412)带动第四X向滑轨(3405)和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发生Y向移动,使第二水平面固定板(3404)发生Y向移动,第一右侧固定平台(3408)相对于固定在第三平台(3102)上的第二Y向滑轨(3410)发生Y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装置(5)包括:
座椅机构和座椅移动机构,座椅机构装配到座椅移动机构上,座椅移动机构带动座椅机构在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上进行X、Y和/或Z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移动机构包括:
座椅固定平台(5201)、平板(5211)、第五X向步进电机(5202)、第十一丝杠(5210)、第五X向滑轨(5205)、第三Y向步进电机(5203)、第十二丝杠(5212)、第五X向滑轨(5205)、第一固定平台(5208)、平台(5216)、第二固定平台(5214)、第三步进电机(5204)、第十三丝杠(5217);
平台(5216)用于与座椅及底板固定机构(43)相连;
第五X向步进电机(5202)工作时,第十一丝杠(5210)驱动座椅固定平台(5201)和第五X向滑轨(5205)相对于平板(5211)发生X向运动;
第三Y向步进电机(5203)工作时,第十二丝杠(5212)带动平板(5211)进行Y向运动,平板(5211)带动第五X向滑轨(5205)和座椅固定平台(5201)发生Y向运动,平板(5211)带动第一固定平台(5208)相对于固定在平台(5216)上的第三Y向滑轨(5206)发生Y向运动;
第三步进电机(5204)工作时,第十三丝杠(5217)驱动平台(5216)发生Z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踏板装置(6)包括:
在油门踏板机构和制动踏板机构,油门踏板机构和制动踏板机构装配到横向固定机构上;
油门踏板机构上的油门踏板(611)和制动踏板机构上的制动踏板(621)分别通过电机驱动实现X、Y和/或Z向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地板装置(7)包括:
在座椅及地板固定机构(43)上进行装配的地板(72),以及在地板(72)上装配的歇脚板(71);
地板(72)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在X向和/或Z向的移动,歇脚板(71)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在Y向的移动。
CN202310776244.8A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Pending CN116817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6244.8A CN116817845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6244.8A CN116817845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7845A true CN116817845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4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6244.8A Pending CN116817845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78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3410B (zh) 车辆的人机主观评价通用平台
CN111982541A (zh) 汽车车机人机交互测试台架
CN107727412B (zh) 一种参数化可调试尾门台架
CN205300935U (zh) 车辆的人机主观评价通用平台
CN111337266B (zh) 一种用于验证车辆第三排座椅人机舒适性的装置及方法
CN21157656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调节系统耐久测试装置
CN116817845A (zh) 一种基于人机台架的前视距评价系统
US5384704A (en) Programmable vehicle model
CN114299784B (zh) 一种动态驾驶模拟系统
CN218098329U (zh) 前风挡玻璃验证台架及验证系统
CN111795811B (zh) 一种装配模拟安全带实车状态的安装装置
CN117227850A (zh) 一种不同车型的仪表台板调节装置
CN212482915U (zh) 汽车车机人机交互测试台架
CN110082125B (zh) 汽车a柱饰板的视野盲区测量方法
CN209069603U (zh) 车辆仪表板调节模拟装置
CN221078060U (zh) 车辆排挡及中控扶手的定位装置
CN114858476B (zh) 一种用于方向盘人机验证的调节装置
CN219453442U (zh) 一种hud测试结构的控制装置
CN215811644U (zh) 一种脚踏板模拟装置
CN206208495U (zh) 行车辅助照相支架
CN219736831U (zh) 汽车方向盘舒适性验证装置及人机交互验证设备
CN219738116U (zh) 汽车人机交互验证设备
CN218885438U (zh) 一种用于车辆验证的测试平台
CN110181436B (zh) 汽车用工装治具
CN221302704U (zh) 一种测试台架及ar-hud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