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2006A - 车架、底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底盘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2006A
CN116812006A CN202311088489.8A CN202311088489A CN116812006A CN 116812006 A CN116812006 A CN 116812006A CN 202311088489 A CN202311088489 A CN 202311088489A CN 116812006 A CN116812006 A CN 116812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spension
bushing
vehicl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884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12006B (zh
Inventor
吴凯
孙晓伟
杨隽祺
王小明
马财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884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2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2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2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12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2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底盘及车辆。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两根纵梁间隔设置;横梁,连接两根纵梁;多个连接结构,用于配合连接车辆的悬架;纵梁与横梁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纵梁与横梁通过对应连接结构连接于悬架。通过设置横梁连接两根纵梁,并在纵梁和横梁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以连接悬架,无需设置副车架,以减轻重量,降低车架成本,也可以减少副车架的一次衰减,提升操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架、底盘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架、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底盘一般包括车架和车轮。当前车轮多是通过悬架安装在副车架上,再将副车架安装在车架上,以将车轮安装在车架上。然而,使用副车架会大幅增加车辆的重量,增加成本,同时占用底盘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底盘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需要使用副车架,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
两根纵梁,两根纵梁间隔设置;
横梁,连接两根纵梁;
多个连接结构,用于配合连接车辆的悬架;
纵梁与横梁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纵梁上的连接结构与横梁上的连接结构间隔设置,纵梁与横梁通过对应连接结构连接于悬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横梁连接两根纵梁,并在纵梁和横梁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以连接悬架,无需设置副车架,以减轻重量,降低车架成本,也可以减少副车架的一次衰减,提升操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分别由两根纵梁向下延伸的两个延伸部和连接两个延伸部的横向部,各延伸部与对应纵梁相连。
横梁通过设置延伸部,以便与纵梁配合来设置连接结构,进而稳定支撑悬架,减轻车架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部与延伸部一体成型。
将横向部与延伸部一体成型,以使横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车架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的宽度由纵梁至横向部的方向呈逐渐缩小设置。
将延伸部的宽度设置呈逐渐缩小,可以使横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减轻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延伸部远离纵梁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
在延伸部远离纵梁的一端设置连接结构,可以将延伸部的长度设置与支撑悬架所需要长度适配一致,以减小延伸部的尺寸,进而将减轻横梁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上于横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
在纵梁上于横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可以更稳定支撑悬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的底面设有凹槽,以使横梁的横截面呈U型。
使用横截面呈U型的横梁,可以进一步减轻横梁的重量,进而减轻车架的重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中设有加强筋。
在横梁的凹槽中设置加强筋,以提升横梁的结构强度,进而使车架具有良好地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塔座,塔座安装于纵梁上。
设置塔座,以便连接减震器,从而无需副车架来支撑减震器,以提升对悬架的减震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适配支撑各连接结构的支座,支座固定于纵梁和横梁。
通过设置支座,并在支座上设置连接结构,便于连接结构的设置,而且可以更于将连接结构固定在纵梁和横梁上,还可以根据纵梁与横梁的形状,适配设置支座,以适配不同车型的车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支撑衬套的支撑轴穿过的开孔,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衬套的容置空间,衬套用于连接悬架;
和/或,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用于供衬套配合置于的容置孔,衬套用于连接悬架;
和/或,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包括支块,支块上开设有供衬套穿过的通孔,衬套安装于通孔中,衬套用于连接悬架。
使用两个支撑板来支撑衬套的支撑轴,以稳定支撑衬套,便于衬套稳定支撑悬架。
在支撑座上设置容置孔,以安装衬套,可以便于衬套的安装固定,进而将衬套的一端与悬架相连。
设置带通孔的支块套于衬套上,以支撑衬套,便于将衬套的两端与悬架相连,以使衬套稳定支撑悬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
本申请实施例的底盘,使用了上述实施例的车架,可以省去副车架,结构得到简单,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而且可以良好连接悬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悬架,悬架与连接结构相连。
设置悬架,以便连接车轮,便于底盘的装配与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包括多根连杆,连杆的一端与连接结构相连,连杆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转向节。
使用多连杆形成的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与转向节及对应连接结构相连。
连杆的两端分别使用衬套连接转向节和连接结构,不仅连接方便,而且可以起到良好地减振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减震器,多个连杆包括底杆和设于底杆两侧的侧杆,底杆连接转向节的下侧与横梁,底杆上设有支撑减震器的支撑部。
设置减震器,可以提升车架对悬架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底盘的减震效果,而在底杆上设置支撑部,以平稳支撑减震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或者,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上安装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悬架与车架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连接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悬架与车架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0-车辆;
100-车身;200-底盘;
21-车轮;22-转向节;23-衬套;24-支撑轴;
30-车架;31-纵梁;32-横梁;321-延伸部;322-横向部;323-凹槽;324-加强筋;33-塔座;34-减震器;
40-悬架;401-连杆;41-底杆;411-支撑部;42-侧杆;
50-连接结构;51-支撑板;511-开孔;510-容置空间;52-支撑座;53-支块;5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邻近”是指位置上接近。例如A1、A2和B三部件,A1与B之间的距离大于A2与B之间的距离,那么A2相比A1来说,A2更接近于B,即A2邻近B,也可以说B邻近A2。再如,当有多个C部件,多个C部件分别为C1、C2……CN,当其中一个C部件,如C2相比其他C部件更靠近B部件,那么B邻近C2,也可以说C2邻近B。
车辆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的材料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成本与重量。而车辆的重量,又与车辆的能耗直接相关,车辆的重量越大,行驶时,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大。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往往需要装配大量的电池,而电池重量一般较重,且会占用底盘上较大的空间,这使得减轻车辆的重量和减少底盘所占用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车辆一般包括底盘和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上,通过底盘来支撑车身。底盘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或电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承受发动机或电动机动力,以使车辆正常行驶。
传动系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换档等操作。变速器:是汽车中用于变速、变输出扭矩的部分装置。传动轴是指用来传导旋转动力的轴件。驱动桥是位于传动系末端能改变来自变速器的转速和转矩,并将它们传递给驱动轮的机构。
行驶系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以支持全车质量并使汽车可以良好行驶。行驶系还包括减震结构,如包括钢板弹簧、减震器等。钢板弹簧的作用是使车架和车身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保持弹性联系。减震器的作用是当汽车受到震动冲击时使震动得到缓和。当行驶系包括减震器与钢板弹簧时,减震器与钢板弹簧一般是并联使用。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也称大梁,是车辆的基体。一般包括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装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
车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机车、车辆的车体借以弹性地支承在轴箱、侧架或均衡梁上的装置,简称弹簧装置或悬挂装置。
车桥(也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接,两端安装车轮。车架所受的垂直载荷通过车桥传到车轮;车轮上的滚动阻力、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及其弯矩、转矩又通过车桥传递给悬架和车架,故车桥的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
前桥多为从动桥,又称为转向桥,一般均布在车辆的前端,故称为前桥。它利用转向节与转向系相连。能够使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以实现车辆的转向。它不但支持车辆前部的簧载质量,承受垂直载荷,还承受各种纵向力、侧向力以及相关力矩。
后桥是指车辆动力传递的后驱动轴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半桥,以实施半桥差速运动。后桥是用来支撑车轮和连接后车轮的装置。如果是前桥驱动的车辆,那么后桥是随动桥,只起到承载的作用。如果前桥不是驱动桥,那么后桥就是驱动桥,这时候后桥除了承载作用外还起到驱动和减速还有差速的作用,如果是四轮驱动的,一般在后桥前面还配有一个分动器。分动器是齿轮传动系,其输入轴直接或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变速器的第二轴相联,输出轴则有若干,分别经万向传动装置与各驱动桥连接。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使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转向系由方向盘、转向器、转向节、转向节臂、横拉杆、直拉杆等组成,作用是转向。方向盘是指操纵汽车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转向器的作用是把来自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和转向角进行适当的变换(如进行减速增矩),再输出给转向拉杆,从而使汽车转向,所以转向器本质上就是减速传动装置。转向节是车轮转向的铰链,一般呈叉形。转向节的中部与车轮相连,转向节的周边一般连接悬架。转向节臂又叫梯形臂,是转向传动装置的最后一级传力部件,转向节臂安装在左右转向节上,另一端用球销和横拉杆接连。
横拉杆是链接汽车两个后轮的连接器,连接左右转向臂,不仅可以使两个车轮同步,还可以调正前束,也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部件。直拉杆和横拉杆是汽车的转向系统的两个主要零件,直拉杆是方向机拉臂和转向节左臂连接的一个杆,把方向机动力传给转向节后就可以控制车轮了,横拉杆是连接左右转向臂。
制动系是对车辆刹车制动部分的结构。机动车的制动性能是指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制停车的效能。
在车辆的底盘加工组装过程中,往往会设置副车架,以支撑悬架。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由于副车架的使用,会导致底盘的重量大幅增加,相对的成本也会增加,而且副车架也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车辆使用副车架所造成的重量大、成本高且占用较多的空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通过在纵梁和横梁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以适配连接悬架,并且可以省去副车架,从而大幅降低制作车辆的重量,并且也可以节省出因使用副车架而占用的底盘上的空间,提升集成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架可以用于车辆的底盘,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车辆可以是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电动-燃油混合动力汽车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000包括底盘200和车身100,车身100安装在底盘200上,通过底盘200来支撑车身100。车身100是安装在底盘200上,用来提供驾驶空间和乘坐空间,并对底盘200上动力部件、电气部件等提供保护的部分结构。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底盘200的结构示意图。底盘200包括车架30、悬架40和车轮21,悬架40的两端分别连接车架30和车轮21,以使车轮21通过悬架40与车架30相连,进而通过车轮21来支撑车架30。
该底盘200结构,悬架40直接与车架30相连,可以省去副车架,结构得到简单,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而且可以良好连接悬架40。另外,由于省去副车架,可以提升底盘200的集成度,减小占用空间,特别是对于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底盘200来说,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安装电池。
请参阅图2至图6,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盘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上安装悬架4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悬架40与车架30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连接悬架4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悬架40与车架30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30上设有连接结构50,连接结构50与悬架40相连。
连接结构50是指用来与悬架40适配相连的结构。
设置连接结构50,以便连接悬架40,便于将悬架40与车架3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40包括多根连杆401,连杆401的一端与连接结构50相连,连杆40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转向节。
连杆401是指具有一定长度,其长度大于其宽度,且其长度大于其厚度的结构件。
使用多连杆401形成的悬架40,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车辆1000是具有高度方向、纵向和横向,车辆1000在正常使用时的高度方向为车辆1000的高度方向,如各图中Z方向;车辆1000的在正常使用时的前后方向为纵向,如各图中Y方向;车辆1000的在正常使用时的左右方向为横向,如各图中X方向。相应地,底盘200的高度方向与车辆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均为图中Z方向;底盘200的纵向与车辆1000的纵向一致,均为图中Y方向;底盘200的横向与车辆1000的横向一致,均为图中X方向。底盘200的高度方向与车架30的高度方向一致,均为图中Z方向;底盘200的纵向与车架30的纵向一致,均为图中Y方向;底盘200的横向与车架30的横向一致,均为图中X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401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23与转向节22及对应连接结构50相连。
衬套23是安装于结构件上,以达到磨损保护作用的配套件,是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23,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23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连杆401上连接的衬套23,可以包括内套、外套和弹性套,弹性套位于内套与外套之间,以连接内套与外套。在使用时,内套是套于轴上,而外套是插入孔中,以起到支撑与磨损保护作用,而弹性套连接外套与内套,以起到弹性减震的作用。弹性套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作。
连杆401的两端分别使用衬套23连接转向节22和连接结构50,不仅连接方便,而且可以起到良好地减振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200还包括减震器34,多个连杆401包括底杆41和设于底杆41两侧的侧杆42,底杆41连接转向节22的下侧与横梁,底杆41上设有支撑减震器34的支撑部411。
减震器34,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的结构件。汽车在行驶过,车轮与车架之间会存在相对的运动及振动,设置减震器34,减震器34可以加速车架30与车轮之间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34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底杆41是指多个连杆401中,在使用时,高度方向Z位于最低位置的一根连杆401。
侧杆42是指多个连杆401中,位于底杆41侧边的连杆401。
支撑部411是指底杆41上的一部分结构,支撑部411可以适配支撑减震器34。
设置减震器34,可以提升车架30对悬架40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底盘200的减震效果,而在底杆41上设置支撑部411,以平稳支撑减震器34。
请参阅图3至图9,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上安装悬架4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悬架40与车架30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连接悬架4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悬架40与车架30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架30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节22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30,包括两根纵梁31,两根纵梁31间隔设置;横梁32,连接两根纵梁31;多个连接结构50,用于配合连接车辆1000的悬架40;纵梁31与横梁32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的连接结构50与横梁32上的连接结构50间隔设置,纵梁31与横梁32通过对应连接结构50连接于悬架40。
梁是指具有一定长度,承受外力,如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的力,而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梁在荷载作用中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纵梁31是指沿纵向Y设置或大体上是沿纵向Y设置的梁结构。当然,纵梁31需要在整体的长度上是沿纵向Y设置,其允许部分位置倾斜于纵向Y,而非纵梁31在整个长度上是呈直线状。
横梁32是指沿横向X设置或大体上是沿横向X设置的梁结构。当然,横梁32需要在整体的长度上是沿横向X设置,其允许部分位置倾斜于横向X,而非横梁32在整个长度上是呈直线状。
通过横梁32连接两根纵梁31,可以形成车架30的主体结构,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连接结构50是指用来适配连接悬架40的部件结构。
在纵梁31和横梁32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50,在将连接结构50与悬架40相连时,可以将悬架40直接与车架30的纵梁31和横梁32相连,以省去副车架,简化结构,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小装配工序,提升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横梁32连接两根纵梁31,并在纵梁31和横梁32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50,以连接悬架40,无需设置副车架,以减轻重量,降低车架30成本,也可以减少副车架的一次衰减,提升操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分别由两根纵梁31向下延伸的两个延伸部321和连接两个延伸部321的横向部322,各延伸部321与对应纵梁31相连。
横向部322的长度方向为横向X,纵梁31的长度方向为纵向Y;而车架30在使用时,延伸部321是从对应纵梁31向下延伸。
延伸部321是横梁32的一部分,并且横梁3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延伸部321。
延伸部321是从纵梁31开始,并向下延伸设置,如在车架30使用状态看,延伸部321是从纵梁31倾斜向下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321可以是沿车架30的高度方向Z向下延伸,以便于设计制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321是从纵梁31朝向另一延伸部321的方向并且向下倾斜延伸,以缩短横向部322的长度。
横向部322是横梁32中间的一部分,其连接两个延伸部321,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横梁32。
由于车架30支撑悬架40,需要占用一定的高度空间与纵向Y空间,设置延伸部321,可以在延伸部321上设置连接结构50,以便适配支撑悬架40的高度空间需要,以更好地支撑悬架40。对于一些实施例,当设置适配的座体来支撑悬架40,该座体可以与纵梁31和延伸部321相连,以更稳定支撑座体。
横梁32通过设置延伸部321,以便与纵梁31配合来设置连接结构50,进而稳定支撑悬架40,减轻车架30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延伸部321是由纵梁31向下,并且朝向另一个纵梁31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可以将横向部322的长度制作更短,而且在承受横向X的外力时,由于延伸部321并非完全是垂直于横向X,这样可以使延伸部321可以承受更大的横向X力,以增大车架30可以承受横向X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部322与延伸部321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是指使用制作横梁32的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采用模具一体铸造成型。当然,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采用制作横梁32的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压铸成型。
横向部322与延伸部321一体成型,即将横梁32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
将横向部322与延伸部321一体成型,以使横梁32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车架3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部322和延伸部321也可以分开制作,再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相连,或者将横向部322与延伸部321焊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321的宽度由纵梁31至横向部322的方向呈逐渐缩小设置。
延伸部321的宽度为如图3、图5和图7中沿纵向Y的宽度。
将延伸部321的宽度设置呈逐渐缩小,可以使横梁32与纵梁31连接的面积更大,提升横梁32与纵梁31连接部分的结构强度,使横梁32与纵梁31连接更为稳定,另外,横梁32主要承受横向的外部作用力,将延伸部321的宽度设置呈逐渐缩小,在受外横向的作用力时,延伸部321可以将作用力集中并沿横向引导至横向部322,从而在使横梁32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而且可以减轻横梁32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延伸部321远离纵梁31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50。
延伸部321远离纵梁31的一侧是指车架30在使用时,延伸部321的下端的一侧。
在延伸部321远离纵梁31的一侧设置连接结构50,可以将延伸部321的长度设置与支撑悬架40所需要长度适配一致,以使横梁32更好的适配车架3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横梁32冗余结构,进而减小横梁32的体积与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在连接结构50连接悬架40。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是指沿纵向方向,在纵梁31上相对于横梁32的两侧的部位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悬架40对纵梁31的作用力多为向下的作用力,而在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可以使横梁32两侧受纵梁31向下的作用力更为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横梁32上设有连接结构50。
在纵梁31上和横梁32上设置连接结构50,并且纵梁31上的多个连接结构50位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可以形成至少三个间隔的支撑点来连接与支撑悬架40,以稳定支撑悬架40。
在横梁32及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可以更稳定支撑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上设有两个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设有三个连接结构50,以便支撑五连杆401的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上设有一个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设有三个连接结构50,以便支撑四连杆401的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上设有一个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设有两个连接结构50,以便支撑三连杆401的悬架40。
由上可以,横梁32上连接结构50的数量,以及纵梁31上连接结构5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适配所需要连接的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的底面设有凹槽323,并使横梁32的横截面呈U型。
横梁32的底面是指在使用状态下,横梁32上处于的底部的一面。
横梁32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横梁32长度方向的截面,该截面可以是在横梁32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
使用横截面呈U型的横梁32,可以进一步减轻横梁32的重量,进而减轻车架30的重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23中设有加强筋324。
加强筋324是指设于凹槽323中的筋、板结构。
在横梁32的凹槽323中设置加强筋324,以提升横梁32的结构强度,进而使车架3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在车体横向方向上呈U形;在使用时,可以将U形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31相连,U形横梁32的两端部可以形成上述两个延伸部321,而U形横梁32的底部可以形成上述横向部322。
使用整体上呈U形的横梁32,加工制作方便,也便于连接纵梁31,以进行组装形成车架3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30还包括用于连接减震器34的塔座33,塔座33安装于纵梁31上。
塔座33是指用来适配连接减震器34的座体结构。对于多连杆401的悬架40来说,减震器34的下端是与悬架40的连杆401相连,而减震器34的上端与塔座33相连。
塔座33安装于纵梁31上,以通过纵梁31来支撑塔座33。
设置塔座33,以便连接减震器34,从而无需副车架来支撑减震器34,以提升对悬架40的减震性能。
请参阅图6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2上也可以设置连接结构50,以便与悬架40相连。转向节22上的连接结构50可以采用与纵梁31或横梁32上相同的连接结构50。当然,转向节22上的连接结构50可以采用与纵梁31或横梁32上不相同的连接结构50,只要能将转向节22与悬架40相连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31上的连接结构50与纵梁31是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当然,连接结构50也可以单独制作,再焊接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纵梁31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32上的连接结构50与横梁32是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当然,连接结构50也可以单独制作,再焊接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横梁32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2上的连接结构50与转向节22是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当然,连接结构50也可以单独制作,再焊接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转向节22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板51,各支撑板51上开设有供支撑衬套23的支撑轴24穿过的开孔511,两个支撑板5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衬套23的容置空间510,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支撑板51是指设置在纵梁31或横梁32等介质上,起到支撑作用的板件结构。开孔511是指支撑板51上设置的孔结构。
两个支撑板51间隔设置,两个支撑板5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10。
支撑轴24是指用来配合支撑衬套23的轴件。在使用时,衬套23置于两个支撑板51之间的容置空间510,而支撑轴24的两端穿过两个支撑板51上的开孔511,以通过两个支撑板51来支撑住支撑轴24的两端,进而支撑住衬套23,而衬套23与悬架40相连,进而通过支撑板51来支撑住悬架40。如在支撑多连杆401的悬架40时,可以将连杆401的一端套在衬套23上,以将衬套23与对应连杆401相连,而衬套23支撑在两个支撑板51之间,进而支撑住连杆401。
使用两个支撑板51来支撑衬套23的支撑轴24,以稳定支撑衬套23,便于衬套23稳定支撑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结构50包括支撑座52,支撑座52上设有用于供衬套23配合置于的容置孔,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支撑座52是指设置在纵梁31或横梁32等介质上,起到支撑作用的座体结构。
容置孔是指设于支撑座52上的孔结构,该孔结构的尺寸与衬套23尺寸相适配,可以将衬套23安装在容置孔中,进而通过支撑座52来固定衬套23,而衬套23与悬架40相连,进而通过支撑座52来连接悬架40。
在支撑座52上设置容置孔,以安装衬套23,可以便于衬套23的安装固定,进而将衬套23的一端与悬架4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结构50包括用于套于衬套23中部的支块53,支块53上开设有供衬套23穿过的通孔531,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支块53是指设置在纵梁31或横梁32等介质上,起到支撑作用的构件。通孔531是指支块53上设置的孔结构。
在使用时,衬套23插入支块53的通孔531中,使支块53位于衬套23的轴向的中部位置,这样使衬套23的两端伸出支块53的两侧,这样对于端部设置叉状结构的连杆401来说,可以将连杆401的叉状端部与衬套23的两端相连,进而将连杆401与支块53相连。
叉状结构的连杆401是指连杆401的一端分叉,形成Y形的结构。
设置带通孔531的支块53套于衬套23上,以支撑衬套23,便于将衬套23的两端与悬架40相连,以使衬套23稳定支撑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2上的部分连接结构50包括支撑座52,支撑座52上设有用于供衬套23配合置于的容置孔,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2上的部分连接结构50包括支撑座52,支撑座52上设有用于供衬套23配合置于的容置孔,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2上的部分连接结构50包括用于套于衬套23中部的支块53,支块53上开设有供衬套23穿过的通孔531,衬套23用于连接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横梁32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设有两个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的两个连接结构50位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这种结构可以连接三连杆401的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30还包括适配支撑各连接结构50的支座,支座固定于纵梁31和横梁32。
支座是指用来适配设置与支撑连接结构50的座体结构。
支座固定于纵梁31和横梁32,是指支座与纵梁31和横梁32固定相连,以通过纵梁31和横梁32来支撑住支座。
通过设置支座,并在支座上设置连接结构50,便于连接结构50的设置,而且可以更于将连接结构50固定在纵梁31和横梁32上,还可以根据纵梁31与横梁32的形状,适配设置支座,以适配不同车型的车架30。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30,包括两根纵梁31,两根纵梁31间隔设置;横梁32,连接两根纵梁31;多个连接结构50,用于配合连接车辆1000的悬架40;纵梁31与横梁32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横梁32包括分别由两根纵梁31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21和连接两个延伸部321的横向部322,各延伸部321与对应纵梁31相连。延伸部321远离纵梁31的一端设有连接结构50,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通过设置横梁32连接两根纵梁31,并在纵梁31和横梁32上分别设置连接结构50,以连接悬架40,无需设置副车架,以减轻重量,降低车架30成本,也可以减少副车架的一次衰减,提升操作的稳定性。设置延伸部321,可以在延伸部321上设置连接结构50,以便适配支撑悬架40的高度空间需要,以更好地支撑悬架40。并且在横梁32及纵梁31上于横梁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结构50,可以更稳定支撑悬架40。
请参阅图3至图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底盘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30。
本申请实施例的底盘200,使用了上述实施例的车架30,可以省去副车架,结构得到简单,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而且可以良好连接悬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200还包括悬架40,悬架40与连接结构50相连。
设置悬架40,以便连接车轮21,便于底盘200的装配与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40包括多根连杆401,连杆401的一端与连接结构50相连,连杆40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转向节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401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23与转向节22及对应连接结构50相连。
连杆401的两端分别使用衬套23连接转向节22和连接结构50,不仅连接方便,而且可以起到良好地减振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200还包括减震器34,多个连杆401包括底杆41和设于底杆41两侧的侧杆42,底杆41连接转向节22的下侧与横梁32,底杆41上设有支撑减震器34的支撑部411。
设置减震器34,可以提升车架30对悬架40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底盘200的减震效果,而在底杆41上设置支撑部411,以平稳支撑减震器34。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1000,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架30;或者,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底盘2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纵梁,两根所述纵梁间隔设置;
横梁,连接两根所述纵梁;
多个连接结构,用于配合连接车辆的悬架;
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分别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纵梁上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横梁上的所述连接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通过对应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悬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分别在高度方向上由两根所述纵梁向下延伸的两个延伸部和连接两个所述延伸部的横向部,各所述延伸部与对应所述纵梁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由所述纵梁至所述横向部的方向呈逐渐缩小设置。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纵梁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结构。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于所述横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连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底面设有凹槽,以使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呈U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设有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4、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塔座,所述塔座安装于所述纵梁上。
10.如权利要求1-4、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适配支撑各所述连接结构的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
11.如权利要求1-4、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支撑衬套的支撑轴穿过的开孔,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衬套的容置空间,所述衬套用于连接所述悬架;
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供衬套配合置于的容置孔,所述衬套用于连接所述悬架;
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块,所述支块上开设有供所述衬套穿过的通孔,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衬套用于连接所述悬架。
12.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悬架,所述悬架与所述连接结构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多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转向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与所述转向节及对应所述连接结构相连。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减震器,多个所述连杆包括底杆和设于所述底杆两侧的侧杆,所述底杆连接所述转向节的下侧与所述横梁,所述底杆上设有支撑所述减震器的支撑部。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底盘。
CN202311088489.8A 2023-08-28 2023-08-28 车架、底盘及车辆 Active CN116812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489.8A CN116812006B (zh) 2023-08-28 2023-08-28 车架、底盘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489.8A CN116812006B (zh) 2023-08-28 2023-08-28 车架、底盘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2006A true CN116812006A (zh) 2023-09-29
CN116812006B CN116812006B (zh) 2023-11-21

Family

ID=8812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8489.8A Active CN116812006B (zh) 2023-08-28 2023-08-28 车架、底盘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200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646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The Boler Company Hanger-free movable subframe for tractor-trailers
CN217892422U (zh) * 2021-11-26 2022-11-25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结构
CN115593517A (zh) * 2022-10-24 2023-01-13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集成副车架功能的前纵梁结构及前机舱总成
CN115648911A (zh) * 2022-11-07 2023-01-31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模块的组装方法
CN218536244U (zh) * 2022-10-24 2023-02-2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横臂悬架结构
CN218536853U (zh) * 2022-10-24 2023-02-2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纵梁组件
CN218806105U (zh) * 2022-10-26 2023-04-07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轴通用的行驶模块及汽车
CN116039765A (zh) * 2023-03-20 2023-05-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后桥模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6061666A (zh) * 2021-11-04 2023-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CN219277616U (zh) * 2022-11-08 2023-06-3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及纯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646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The Boler Company Hanger-free movable subframe for tractor-trailers
CN116061666A (zh) * 2021-11-04 2023-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CN217892422U (zh) * 2021-11-26 2022-11-25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结构
CN115593517A (zh) * 2022-10-24 2023-01-13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集成副车架功能的前纵梁结构及前机舱总成
CN218536244U (zh) * 2022-10-24 2023-02-2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横臂悬架结构
CN218536853U (zh) * 2022-10-24 2023-02-2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纵梁组件
CN218806105U (zh) * 2022-10-26 2023-04-07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轴通用的行驶模块及汽车
CN115648911A (zh) * 2022-11-07 2023-01-31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模块的组装方法
CN219277616U (zh) * 2022-11-08 2023-06-3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及纯电动汽车
CN116039765A (zh) * 2023-03-20 2023-05-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后桥模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2006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1691B1 (en) Suspension module having a subframe assembly
CN201183440Y (zh) 一种载货汽车变刚度橡胶平衡悬架装置
CN110979359B (zh) 电机纵置式模块化动力转向架
CN111959550A (zh) 一种构架及其转向架
CN201214426Y (zh) 中心横梁式牵引装置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110979381B (zh) 基于纵置式电机和新式中心销座的构架装置
CN101565050B (zh) 中心横梁式牵引装置
CN111098639A (zh) 槽壳中空分离的平直梁结构车桥
CN111994109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1943495U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111232009B (zh) 一种侧梁、构架和转向架
CN116812006B (zh) 车架、底盘及车辆
CN112061164B (zh) 一种转向架
CN111114576B (zh) 转向架及单轨列车
CN114435052B (zh) 一种板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CN106004290B (zh) 一种车辆后桥
CN211969149U (zh) 车辆及其驱动机构
CN210555114U (zh) 一种轻型商用车底盘
JP2019206274A (ja) 車両のドディオン式懸架装置
CN111994113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2098316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免维护的橡胶悬架
CN114435103A (zh) 一种电动轻卡底盘
CN113968256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0149103U (zh) 一种超重车用板簧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