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4227A - 气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4227A
CN116794227A CN202310246739.XA CN202310246739A CN116794227A CN 116794227 A CN116794227 A CN 116794227A CN 202310246739 A CN202310246739 A CN 202310246739A CN 116794227 A CN116794227 A CN 116794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using
cavity
side wall
gas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67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霞
张加俊
张宇翔
黄隆重
吴云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4673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4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4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和检测单元,外壳具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具有通气部,通气部具有通孔,通孔贯穿第一侧壁,通孔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外壳具有内腔,外壳具有挡部,挡部与第一侧壁连接,挡部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通气部位于第一腔的外围;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检测单元具有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位于气室的外围,第二侧壁具有孔部,孔部具有配合孔,配合孔贯穿第二侧壁,孔部位于第一腔,配合孔与气室连通,配合孔与通孔连通。本申请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时间响应。

Description

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检测原理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和检测单元。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检测单元的内腔,从而外壳能够对检测单元进行保护。检测时,气体进入检测单元的气室,当气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出气体。相关技术中,由于外壳内腔容积较大,因此,气体进入内腔后浓度被稀释,影响气体检测装置对气体的时间响应。
因此,需要对气体检测装置进行改进,提高时间响应。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时间响应。
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和检测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通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
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外壳具有挡部,所述挡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挡部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通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的外围;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单元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孔部,所述孔部具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本申请中,挡部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外壳具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具有通气部,通气部位于第一腔的外围;检测单元具有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孔部,孔部具有贯穿第二侧壁的配合孔,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配合孔与通孔联通。如此,挡部能够减少气体向第二腔的扩散,挡部将气体扩散的空间缩小至第一腔,从而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时间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挡部为环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轴线和第一对角线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又一角度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的第二轴线和第二对角线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一个平直挡板的仰视图;
图14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一个弧形挡板的仰视图;
图15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一个弯折挡板的仰视图;
图16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两个平直挡板的仰视图;
图17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两个弧形挡板的仰视图;
图18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两个弯折挡板的仰视图;
图19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挡部为半环结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19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10和电路板组件20。外壳10具有内腔100,从而电路板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以收容于内腔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气态制冷剂的浓度,以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泄露时,能够及时检测反馈到空调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制冷剂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环境中用于检测其他气体,例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气体检测装置还可以用于检测电池在热失控中释放出的气体的浓度。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参见图2,电路板组件20包括检测单元21和电路板22。检测单元21的至少部分和电路板22的至少部分均位于外壳10内。外壳10具有第一侧壁10’,第一侧壁10’具有通气部30,通气部30具有通孔301,通孔301贯穿第一侧壁10’。通孔301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从而气体能够通过通孔301进入内腔100。
检测单元21与电路板22连接;检测单元21用于检测气体制冷剂的浓度。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示意的检测单元21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原理的检测单元21。具体的,检测单元21可以采用红外光检测原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根据其工作原理,还可以是半导体式、热导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超声波型等。
参见图2和图3,电路板22还包括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电路板22包括位于其厚度方向相反两侧的第三表面221和第四表面222。电路板22具有若干导电路径,导电路径中的至少部分与处理芯片23电性连接,导电路径中的至少部分和电子元件24电性连接。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安装于电路板22的第三表面221,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均安装于电路板22的第四表面222。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都可以安装在电路板22的同一侧表面。处理芯片23用于处理检测单元21检测的气体制冷剂浓度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外部的控制板或者由其自身进行处理,若干电子元件24包括电容、电阻、电感等滤波元件,从而实现对自检测单元21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作用。
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限位连接,或者,外壳10为一体件。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卡扣连接固定。第一壳体11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端,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沿着上下方向相互组装在一起。
参见图1和图3,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侧壁10’,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内腔110’。第一侧壁10’包括第一壁部111和自第一壁部111垂直延伸的第一周壁112。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内腔120’,第二内腔120’用于容纳电路板22,内腔100包括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
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壁部121和自第二壁部121垂直延伸的第二周壁122。第一壁部111和第二壁部121分别位于电路板22厚度方向的不同侧。第一壁部111位于电路板22的第三表面221所在侧,第二壁部121位于电路板22的第四表面222所在侧。第一周壁112和第二周壁122可以共同组成外壳10的第三壁部,这样,第三壁部沿第一方向H-H连接于第一壁部111和第二壁部121之间。第一周壁112与第二周壁12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连接的方式无需螺钉连接,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方便维修时候的壳体拆卸。第一方向H-H为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卡扣部113,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卡扣部123,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组装时,第一卡扣部113和第二卡扣部123相互扣合,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3自第一周壁112向下延伸,其中第一卡扣部113具有卡扣槽114。第二卡扣部123为自第二周壁122凸伸出的卡扣凸台,该第二卡扣部123向内腔100一侧凸出。这样,第二卡扣部123可以卡入卡扣槽114中,实现固定。第二卡扣部123整体呈下端厚度大,上端厚度小的三角凸台,从而方便第一卡扣部113沿着第二卡扣部123的斜面向下滑动,并最终卡合在一起。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113和第二卡扣部123可以交换位置,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类似第二卡扣部123的结构,在第二壳体12上设置类似第一卡扣部113的结构,只要能实现两个壳体的卡扣配合即可,本申请不以图示实施例为限。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塑料件。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的横截面均具有圆角矩形的外轮廓,便于二者相适配。相应的,电路板22也是与第二壳体12形状适配的规则矩形板片。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第一周壁112包括第一子壁1121、第二子壁1122、第三子壁1123和第四子壁1124,第一子壁1121和第三子壁1123平行,第二子壁1122和第四子壁1124平行。第一周壁112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子壁1121和第二子壁1122之间的第一角壁1125、连接于第二子壁1122和第三子壁1123之间的第二角壁1126、连接于第三子壁1123和第四子壁1124之间的第三角壁1127以及连接于第四子壁1124与第一子壁1121之间的第四角壁1128。第二周壁122包括第五子壁1221、第六子壁1222、第七子壁1223和第八子壁1224,第五子壁1221和第七子壁1223平行,第六子壁1222和第八子壁1224平行。第二周壁122还包括连接于第五子壁1221和第六子壁1222之间的第五角壁1225、连接于第六子壁1222和第七子壁1223之间的第六角壁1226、连接于第七子壁1223和第八子壁1224之间的第七角壁1227以及连接于第八子壁1224和第五子壁1221之间的第八角壁1228。在检测单元21的长度方向上,检测单元21位于第五角壁1225和第七角壁1227之间。如此,在受限空间内能够使检测单元21的长度增长,能够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外壳10具有挡部101,挡部101与第一侧壁10’连接,挡部101自第一侧壁10’向内腔100延伸。挡部101将内腔100分隔为第一腔1001和第二腔1002。挡部101位于第一腔1001和第二腔1002之间。通气部30位于第一腔1001的外围,通孔301与第一腔1001连通。
具体的,挡部101与第一壁部111连接,第一周壁112位于第二腔1002的外围,挡部101位于第一周壁112之内,第二腔1002的至少部分位于挡部101和第一周壁112之间。挡部10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内腔110’,第一内腔110’包括至少部分第一腔1001和至少部分第二腔1002。第一卡扣部113、第二卡扣部123位于第二腔1002。
第一侧壁10’与挡部101可以为一体件,也可以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例如,第一侧壁10’可以设置安装槽,挡部101安装在安装槽内,挡部101与第一侧壁10’可拆卸连接。挡部101至少能够阻拦部分气体快速扩散到第二腔1002中,第一内腔110’中气体能够快速达到测试浓度,提高检测单元对待测气体的时间响应。
挡部101将第一内腔110’分隔为第一子内腔和第二子内腔,第一子内腔110’包括至少部分第一腔1001,第二子内腔包括至少部分第二腔1002。
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电路板22相对于挡部101远离第一壁部111,挡部101与电路板22之间有间距200。
挡部101包括第三侧壁101’,第三侧壁101’与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平行;沿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挡部101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投影S1位于通气部30的外围。
图3至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3,挡部101具有环状结构,第一腔1001位于挡部101之内,第二腔1002位于挡部101之外。待测气体通过通孔301进入第一腔1001,能够在第一腔1001中快速达到测试浓度,提高检测单元21对待测气体的时间响应。挡部101至少能够阻拦部分待测气体快速扩散到第二腔1002中。
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0’与挡部101为一体结构,零部件少,便于组装,同时有利于气体检测装置的测试稳定性。
参见图4和图6,第一壁部111包括位于其厚度方向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1112,第一表面1111与检测单元21相对设置,挡部101设于第一壁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具体的,挡部101自第一壁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沿第一方向H-H延伸而成。或者,第一壁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设置安装槽,挡部101的至少部分固定于安装槽内。
参见图7,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H-H,挡部101在第一侧壁10’的第一投影S1具有第一轴线X1,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对角线X1’,第一轴线X1与第一对角线X1’相重合。
参见图7,挡部101包括第一板部1011、第二板部1012、第三板部1013和第四板部1014,第一板部1011与第三板部1013平行设置,第二板部1012与第四板部1014平行设置。且第一板部1011、第二板部1012、第三板部1013和第四板部1014均与第一壁部111相垂直。
通气部30具有若干通孔301,若干通孔301组成多排,每排通孔3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301间隔布置,相邻两排的通孔301错位设置,这样的多个通孔301的排布方式有利于提高进气效率。
电路板22与第二壳体12相固定,第二周壁122周向围绕电路板22,检测单元21至少部分位于电路板22与第一壁部111之间。电路板22呈矩形状,电路板22的厚度方向、第一壁部111的厚度方向、第二壁部121的厚度方向大致共向。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装情况下,如图5所示,挡部101的外端面与电路板22的第三表面221存在间距200,也就是说,挡部101不与电路板22接触,避免对电路板22造成影响。
参见图9,电路板22具有两个对角设置的第一角孔231和两个第二角孔232。第二壳体12还包括自第二壁部121垂直延伸的两个定位柱120和两个支撑柱130。定位柱120与第一角孔231配合,定位柱1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角孔231。定位柱120可以具有呈十字架形状的横截面,且其远离第二壁部121的顶部的外径小于其靠近第二壁部121的底部的外径,从而方便插入至电路板22的第一角孔231中。支撑柱130与第二角孔232配合,支撑柱130具有沿电路板22厚度方向延伸的螺纹孔131,螺纹孔131与第二角孔232同轴。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螺钉140,螺钉140穿设于第二角孔232且与螺纹孔131螺旋配合,这样可以将电路板22稳固的安装在第二壳体12对应的腔体中。定位柱120和支撑柱130相配合,可以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组装效率。支撑柱130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以为安装在电路板22的第二表面222的电子元件24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参见图10,检测单元21包括检测壳体211、光源模块212以及检测探头213。检测壳体211可以为细长型的直筒式壳体,检测壳体21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角矩形的检测壳体211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壳体211内也可以构建非对射式的反射形态的气室,即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若干处反射后到达检测探头部分。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方式中,主要以检测壳体211内构建直筒式的气室为例进行展开说明。
参见图10,光源模块212设置于检测壳体211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以发射光线,检测探头213设置在检测壳体21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以接收光线。光源模块212可以选择为红外光源,对应的,检测探头213为红外检测探头。光源模块212和检测探头213几乎上同轴设置,检测壳体211为直筒型,光源模块212发射的红外光几乎沿着直线方向入射至检测探头213。光源模块212和检测探头213分别与电路板22电性连接。参见图10和图11,检测单元21具有气室700,检测壳体211至少部分位于气室700的外围。检测单元21具有第二侧壁21’,第二侧壁21’位于气室700的外围。第二侧壁21’具有孔部2110,孔部2110具有配合孔2111,配合孔2111贯穿第二侧壁21’,孔部2110位于第一腔1001,配合孔2111与气室700连通,配合孔2111与通孔301连通,配合孔2111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另外,检测壳体211包括第二侧壁21’;沿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电路板22相对于检测壳体211远离第一壁部111。
光源模块212和检测探头213均与检测壳体211连接,光源模块212至少部分位于气室700外围,检测探头213至少部分位于气室700。光源模块2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001,检测探头2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001,电路板22相对于光源模块212和检测探头213远离第一壁部111。
孔部2110与挡部101相对设置,孔部2110与挡部101间隙配合,配合孔2111与第一腔1001连通,通孔301与第一腔1001连通;或者,孔部2110与通气部30相对设置,孔部2110与通气部30紧密配合或间隙配合。
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中,如图5所示,第二侧壁21’具有一个孔部2110,孔部2110与挡部101相对设置,配合孔2111与挡部101之间有间距,气体通过通孔301后先进入第一腔1001,然后通过配合孔2111进入气室700。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21’具有两个孔部2110,两个孔部2110在检测壳体211上相对设置,两个孔部2110均与挡部101相对设置,能够使气体形成对流。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孔部2110与通气部30相对设置,孔部2110与通气部30紧密配合,气体通过通孔301后直接通过配合孔2111进入气室700。
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孔部2110与通气部30相对设置,孔部2110与通气部30间隙配合,气体通过通孔301后先进入第一腔1001,然后通过配合孔2111进入气室700。
上述检测单元21的原理说明如下,不同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浓度和能量分布的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吸收光谱。在检测目标气体时,目标气体对特征波长的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以光源模块212为红外光源为例,当光源模块212发射一道红外光束穿过气室700到达检测探头213时,目标气体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也就是说,目标气体会透过外壳10的通孔301进入第一腔1001,进而通过检测壳体211上的配合孔2111进入气室700中,进入气室700的目标气体会吸收特点波长的红外光,这样,检测探头213部分通过检测光强的变化进而可以计算目标气体的浓度等信息。
参见图12,检测壳体211沿第一方向H-H在第二壳体12上具有第二投影S2,第二投影S2具有第二轴线X2,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对角线X2’,第二投影S2的第二轴线X2与第二壳体12的第二对角线X2’相重合,第一壳体11的第一对角线X1’与第二对角线X2’相平行。如此,在受限空间内能够使检测壳体211的长度增长,相应的,也有利于延长光源模块212和检测探头213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较长的光程,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可以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参见图4和图5,检测壳体211的外表面至少包括第五表面2112、第六表面2113、第七表面2114以及第八表面2115,第五表面2112与第七表面2114平行设置,第六表面2113、与第八表面2115平行设置。通气部30与检测壳体211的第五表面2112相对设置。第七表面2114与电路板22的第四表面222组装。挡部101的第一板部1011与检测壳体211的第六表面2113平行设置;挡部101的第三板部1013与检测壳体211的第八表面2115平行设置。第一板部1011、第三板部1013分别沿挡部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五表面2112、第六表面2113、第七表面2114以及第八表面2115均沿检测壳体211的长度方向延伸。挡部101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壳体211的长度方向一致。
参见图4,第一板部1011的内表面与检测壳体211的第六表面2113之间存在第二间隙300,第三板部1013的内表面与检测壳体211的第八表面2115之间存在第三间隙400,沿第二方向W-W,第二间隙300等于第三间隙400;间距200沿第一方向H-H的数值小于第二间隙300沿第二方向W-W的数值。第二间隙300、第三间隙400用于待测气体的收集,间距200设置为了避免挡部101的外端面与电路板22接触,间距200较小,这样只有较少气体扩散到内腔100中。
配合孔2111贯穿检测壳体211的第六表面2113,配合孔2111贯穿检测壳体211的第八表面2115。第六表面2113的配合孔2111朝向挡部101的第一板部1011的内表面;第八表面2115的配合孔2111朝向第三板部1013的内表面。配合孔2111的轴线与通孔301的轴线相垂直。
参见图10,检测单元21还包括第一转接板214和第二转接板215。第一转接板214和第二转接板215均具有插接部2141,电路板22贯穿设置有与两个插接部2141分别对应的插接孔223。插接部2141至少部分位于插接孔223。光源模块212的引脚与第一转接板214的插接部2141焊接连接,检测探头213的引脚与第二转接板215的插接部2141焊接连接。第一转接板214和第二转接板215均与电路板22焊接。
参见图11,第二板部1012的内表面与检测壳体211的第一转接板214的外表面之间存在第四间隙500,第四板部1014的内表面与检测壳体211的第二转接板215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第五间隙600,第四间隙500沿第三方向L-L的间距等于第五间隙600沿第三方向L-L的间距,第四间隙500沿第三方向L-L的间距不大于第二间隙300沿第二方向W-W的间距。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挡部101包括位于检测单元2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挡板201。检测单元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001内。挡板201为平直板,挡板201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单元21的长度方向一致。当然,挡板201也可以为弧形板、弯折板等。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挡部101包括位于检测单元2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挡板201。两个挡板201为平直板,两个挡板201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单元21的长度方向一致。当然,两个挡板201也可以为弧形板、弯折板等。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挡部包括半环结构401。检测单元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001内。
如图7所示,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水透气膜40,防水透气膜40覆盖在通气部30的至少部分区域。防水透气膜40位于外壳10内部,从而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破坏。具体的,防水透气膜40可以粘贴在第一壁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或者,防水透气膜40部分设于安装槽内,通过挡部101压紧固定,另一部分粘贴在第一壁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和检测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通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
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外壳具有挡部,所述挡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挡部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通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的外围;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单元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孔部,所述孔部具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与所述挡部相对设置,所述孔部与所述挡部间隙配合,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或者,
所述孔部与所述通气部相对设置,所述孔部与所述通气部紧密配合或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内腔延伸;
所述挡部具有环状结构,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挡部之内,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挡部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平行;
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挡部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投影位于所述通气部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壁部和自所述第一壁部垂直延伸的第一周壁,所述挡部与所述第一壁部连接,所述第一周壁位于所述第二腔的外围,所述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周壁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电路板相对于所述挡部远离所述第一壁部,所述挡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壳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包括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电路板相对于所述检测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源模块和检测探头,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检测探头均与所述检测壳体连接,所述光源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探头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室;
所述光源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检测探头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电路板相对于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检测探头远离所述第一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者,所述外壳为一体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腔;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
所述内腔包括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挡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投影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对角线相重合;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壳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包括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检测壳体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二投影的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对角线相重合,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第二对角线相平行。
CN202310246739.XA 2023-03-09 2023-03-09 气体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6794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6739.XA CN116794227A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6739.XA CN116794227A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4227A true CN116794227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6739.XA Pending CN116794227A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42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8711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漏液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8711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漏液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CN117288711B (zh) * 2023-11-24 2024-03-19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漏液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212954A (ja) 統合型煙セル
CN116794227A (zh) 气体检测装置
US10807440B2 (en) Dual-passage air quality detection device
CN213458357U (zh) 烟雾传感装置
CN116793980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217586904U (zh) 光学气体传感器
CN216926569U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679398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EP4063832A1 (en) Integrated sensor
CN116798505A (zh)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WO2023131334A1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2683833B (zh) 烟气监测装置
CN217930568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11644866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6456635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217953681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217876019U (zh) 热释组件和具有其的油烟机
US9927359B1 (en) Gas detection device
CN218067645U (zh) 一种多向检测的烟雾传感器
CN216211439U (zh) 一种空气烟雾检测探测器
CN220491405U (zh) 气体报警器
CN219810843U (zh) 气体检测装置
WO2022100317A1 (zh) 烟雾传感装置
CN116482042A (zh) 用于检测制冷剂的紫外气体检测装置
CN219417211U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