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8505A -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8505A
CN116798505A CN202211372675.XA CN202211372675A CN116798505A CN 116798505 A CN116798505 A CN 116798505A CN 202211372675 A CN202211372675 A CN 202211372675A CN 116798505 A CN116798505 A CN 116798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opening
hole
detection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2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霞
张加俊
李琳龙
张宇翔
黄隆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26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8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8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8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检测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检测壳体设有配合孔,配合孔与气室连通,并且配合孔与检测单元的外界连通,配合孔贯穿检测壳体设置,配合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外表面,第二开口位于内表面,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如此,在气体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尺寸的第一开口减少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外界液体,从而提高检测单元的防水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和上述检测单元,电路板和检测单元均容纳于外壳内腔,检测单元配合孔的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能够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光源、探测器、壳体和电路板。壳体、光源和探测器围合,形成气室。为了气体能进入气室,需要在壳体表面设置进气孔,进气孔连通气室和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进气孔面积增大可以使气体更容易进入气室,但是降低了气室的防水性能。
因此,需要对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水性能的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外表面靠近所述气室,所述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所述内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气室;
所述检测壳体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连通,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检测壳体设置,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本发明的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检测壳体具有配合孔,配合孔连通气室和检测单元的外界,配合孔具有位于检测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检测壳体内表面的第二口,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如此,在气体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尺寸的第一开口减少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外界液体,从而提高检测单元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和检测单元,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检测单元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具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内腔连通,并且所述通气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外表面靠近所述气室,所述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所述内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气室;
所述检测壳体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检测壳体设置,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本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和检测单元。外壳具有内腔和通孔部,通孔部连通内腔和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检测单元具有气室和配合孔,配合孔连通气室和内腔。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配合孔贯穿检测壳体设置。配合孔具有位于检测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检测壳体内表面的第二口,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如此,在气体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尺寸的第一开口减少通过配合孔进入气室的外界液体,从而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路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剖切图;
图8为图2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防水透气膜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剖切图;
图13为图3所示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检测单元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检测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壳体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检测壳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3所示检测壳体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检测壳体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检测壳体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1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检测壳体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C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检测壳体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5中D区域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26所示为符合本申请的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10、电路板组件20、防水透气膜30以及支撑件40。电路板组件20包括检测单元21和电路板22。气体检测装置还具有内腔200,从而电路板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以收容于内腔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气态制冷剂的浓度,以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泄露时,能够及时检测反馈到空调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制冷剂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环境中用于检测其他气体,例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如图3所示,检测单元21安装于电路板22,检测单元21用于检测气体制冷剂(例如R32、R454等环保制冷剂)的浓度。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示意的检测单元21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原理的检测单元21。具体的,检测单元21可以采用红外光检测原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根据其工作原理,还可以是半导体式、热导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超声波型等。
参考图3和图4,电路板22还包括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电路板22包括位于其厚度方向相反两侧的第五表面221和第六表面222。电路板22具有若干导电路径(未图示),导电路径中的至少部分与处理芯片23电性连接,导电路径中的至少部分和电子元件24电性连接。
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与电路板22电性连接,检测单元21安装于电路板22的第五表面221,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均安装于电路板22的第六表面222。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21、处理芯片23和若干电子元件24都可以安装在电路板22的同一侧表面。处理芯片23用于处理检测单元21检测的气体制冷剂浓度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外部的控制板或者由其自身进行处理,若干电子元件24包括电容、电阻、电感等滤波元件,从而实现对自检测单元21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端,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沿着上下方向相互组装在一起。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壁部111和自第一壁部111垂直延伸的第一周壁112。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壁部121和自第二壁部121垂直延伸的第二周壁122。第一壁部111和第二壁部121分别位于电路板22厚度方向H-H的不同侧。第一壁部111位于电路板22的第一侧壁221所在侧,第二壁部121位于电路板22的第六表面222所在侧。参见图1,第一周壁112和第二周壁122可以共同组成外壳10的第三壁部130,这样,第三壁部130是在气体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上连接于第一壁部111和第二壁部121之间。
第一周壁112与第二周壁122可以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周壁112与第二周壁12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卡扣连接的方式无需螺钉连接,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方便维修时候的壳体拆卸。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卡扣部113,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卡扣部123,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组装时,第一卡扣部113和第二卡扣部123相互扣合,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3自第一周壁112向下延伸,其中第一卡扣部113具有卡扣槽114。第二卡扣部123为自第二周壁122凸伸出的卡扣凸台,在图3中,该第二卡扣部123向内腔200一侧凸出。这样,第二卡扣部123可以卡入卡扣槽114中,实现固定。第二卡扣部123整体呈下端厚度大,上端厚度小的三角凸台,从而方便第一卡扣部113沿着第二卡扣部123的斜面向下滑动,并最终卡合在一起。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113和第二卡扣部123可以交换位置,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类似第二卡扣部123的结构,在第二壳体12上设置类似第一卡扣部113的结构,只要能实现两个壳体的卡扣配合即可,本申请不以图示实施例为限。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塑料件。第二壳体12的横截面具有圆角矩形的外轮廓。具体的,参见图6,第二周壁122包括第一子壁141、第二子壁142、第三子壁143和第四子壁144,第一子壁141和第三子壁143平行,第二子壁142和第四子壁144平行。第二周壁122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子壁141和第二子壁142之间的第一角壁151、连接于第二子壁142和第三子壁143之间的第二角壁152、连接于第三子壁143和第四子壁144之间的第三角壁153以及连接于第四子壁144与第一子壁141之间的第四角壁154。为了和第二壳体12适配,第一壳体11的横截面也具有圆角矩形的外轮廓,相应的,电路板22也是与第二壳体12形状适配的规则矩形板片。
参考图7中所示,电路板22与第二壳体12相固定,第二周壁122周向围绕电路板22,检测单元21至少部分位于电路板22与第一壁部111之间。电路板22呈矩形状,电路板22的厚度方向、第一壁部111的厚度方向,第二壁部121的厚度方向大致共向。参见图3和图5,电路板22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对角设置的第一角孔231和两个对角设置的第二角孔232。第二壳体12还包括自第二壁部121垂直延伸的两个定位柱160和两个支撑柱170。定位柱160与第一角孔231配合,定位柱16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角孔231。定位柱160可以具有呈十字架形状的横截面,且其远离第二壁部121的顶部的外径小于其靠近第二壁部121的底部的外径,从而方便插入至电路板22的第一角孔231中。支撑柱170与第二角孔232配合,支撑柱170具有沿电路板22厚度方向延伸的螺纹孔171,螺纹孔171与第二角孔232同轴。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螺钉16,螺钉16穿设于第二角孔232且与螺纹孔171螺旋配合,这样可以将电路板22稳固的安装在第二壳体12对应的腔体中。定位柱160和支撑柱170相配合,可以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组装效率。支撑柱170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以为安装在电路板22第二表面222的电子元件24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为了实现目标气体能够被检测单元21检测到,参见图1,外壳10具有通气部50、60,通气部50、60与内腔200连通,并且通气部50、60与外壳10的外界连通。
通气部50、60包括第一通气部50和第二通气部60,第一通气部50和第二通气部60分别朝向检测单元21的不同侧设置,第一通气部50和第二通气部60分别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不同位置处,两个朝向检测单元不同侧设置的通气部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气体的进出路径,保证进气量,提高气体的循环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检测单元21可以快速检测到从外壳10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进来的目标气体,提高检测单元21的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单元21的响应时间。
参考图2所示,第一通气部50位于第一壁部111,第二通气部60位于所述第三壁部130,具体的,第二通气部60位于第一周壁112。参见图8,气体检测装置的防水透气膜30包括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为两张独立的膜体,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的设置,降低了气体检测装置外部的水分和灰尘等杂质进入内腔200的可能性,从而气体检测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防水透气膜30可以包括通过特定工艺所加工出的附着于聚酯纤维布料的防水透气多孔材料,其孔径在纳米级别,从而能够起到防水、防尘且透气的作用。
如图10所示,第一膜体31覆设第一通气部50的至少部分区域,第二膜体32覆设第二通气部60的至少部分区域。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膜体31位于第一通气部50和内腔200之间,第二膜体32位于第二通气部60和内腔200之间。也即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都是位于外壳10内部,从而更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如图9所示,第一壁部111还包括第一凸出部115,第一凸出部115相对于第一通气部50向内腔200一侧凸出,第一凸出部115围设在第一通气部50外围。第一凸出部115与第一通气部50形成第一收容腔116,第一膜体31位于第一收容腔116。第一收容腔116有利于对第一膜体31进行定位,从而第一膜体31不容易移动。第三壁部130还包括第二凸出部117,第二凸出部117相对于第二通气部60向内腔200一侧凸出,第二凸出部117围设在第二通气部60的外围。第二凸出部117与第二通气部60形成第二收容腔118,第二膜体32位于第二收容腔118。第二收容腔118有利于对第二膜体32进行定位,从而第二膜体32不容易移动。
如图8和图9所示,支撑件40与壳体限位或固定连接,支撑件40包括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为一体结构。支撑件40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塑料件,其材料成本低,且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等低成本的制造方式制造。部分第一膜体31固定于第一壁部111与第一支撑部41之间,部分第二膜体32固定于第三壁部130与第二支撑部42之间。具体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均可以为封闭的环状结构,第一支撑部41的尺寸可以与第一通气部50的尺寸大致相当,第二支撑部42的尺寸可以和第二通气部60的尺寸大致相当。支撑件40也收容于内腔200。第一膜体31的周缘部分夹持定位于第一通气部50与第一支撑件40之间,第二膜体32的周缘部分夹持定位于第二通气部60与第二支撑件40之间。进一步的,第一膜体31和第二膜体32在被夹持固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胶粘贴合的设置在外壳10或者支撑件40的对应位置处,进一步加强其固定强度。
参见图8,第一支撑部41包括第一外环壁411,第一支撑部41还具有位于第一外环壁41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12。第一通槽412与第一通气部50分别位于第一膜体31厚度方向的不同侧。
参见图8和图9,第一支撑部41包括自第一外环壁411外凸的卡接凸台413。第一凸出部115包括第一内壁180,第一内壁180与第一通气部50相连。第一内壁180设有凹槽181。卡接凸台413至少部分收容在凹槽181。
参见图11,第一支撑部41还包括自第一外环壁411垂直延伸的抵接脚417,抵接脚417的末端向外凸伸,第一周壁112的内侧设有与抵接脚417相配合的抵接槽(未图示),抵接脚417至少部分位于抵接槽,且抵接脚417在抵接槽内与第一周壁112相抵接,抵接脚417和卡接凸台413分别连接于第一外环壁411的不同位置,抵接脚417和第二支撑部42可以相对设置。
参见图8、图9和图10,第二支撑部42包括第二外环壁421,第二支撑部42还具有位于第二外环壁421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通槽422。第二通槽422与第二通气部60分别位于第二膜体32厚度反向的不同侧。
由于第一通气部50比第二通气部60尺寸要大,这样第一膜体31的尺寸比第二膜体32的尺寸大,相应的第一外环壁411围拢的区域对应的截面积要比第二外环壁421围拢的区域对应的截面积大。第一外环壁411和第二外环壁421的轮廓均为圆角矩形,由于第一通气部50正对检测单元21设置,大面积的进气通道进气效率高,检测响应时间快。
如图9所示,第一通气部50包括多排第一通孔501,每排第一通孔5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通孔501间隔布置,每排第一通孔501沿着气体检测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相邻两排的第一通孔501错位设置,这样的多个第一通孔501的排布方式有利于提高进气效率。相邻的两排第一通孔501之间的通气部形成加强筋结构,可以防止在第一壁部111处开设较多的第一通孔501会使得第一壁部111变形或损坏。同理,第二通气部60包括多排第二通孔601,每排第二通孔6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通孔601间隔布置,每排第一通孔501沿着气体检测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相邻两排的第二通孔601对齐或错位设置。第一通孔50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601的横截面面积。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尺寸空间相对受限的第一周壁112处,尺寸相对较小的第二通孔601不容易使得第一周壁112变形或损坏,不影响外壳10的整体强度,且能与第一通孔501配合实现循环进气出气。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尺寸相对较大的第一支撑部41容易变形,第一支撑部41还包括若干加强壁414,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412分别位于加强壁414宽度方向的不同侧。加强壁414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支撑部4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支撑第一膜体31,使得第一膜体31不容易脱落。加强壁414贯穿设有一排间隔布置的第三通孔415。这样设置,加强壁414对气体的阻断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如图11所示,支撑件40还包括第三支撑部43,第一支撑部41、第二支撑部42以及第三支撑部43为一体结构。支撑件40可以一体的注塑成型。第三支撑部43具有第一连接端431、第二连接端432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端431和第二连接端432之间的主体部433。第一连接端431与第一外环壁411相连接。第二连接端432与第二外环壁421相连接。主体部433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凸出部115相对,主体部433呈弯曲状,主体部433的中间位置比第一连接端431以及第二连接段均更远离第一凸出部115。由于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大致呈垂直的关系,第三支撑部43上设置的弯曲的主体部433有一定的韧性和一定范围的变形量,有利于提高支撑件40整体的强度,支撑件40不容易断裂。
如图1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光学检测原理的检测单元21,检测单元21包括检测壳体70、光源模块71以及检测探头72。检测壳体70可以为细长型的直筒式壳体,检测壳体70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角矩形的检测壳体70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壳体70内也可以构建非对射式的反射形态的气室,即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若干处反射后到达检测探头部分。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方式中,主要以检测壳体70内构建直筒式的气室为例进行展开说明。
光源模块71设置于检测壳体70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以发射光线,检测探头72设置在检测壳体7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以接收光线。光源模块71可以选择为红外光源,对应的,检测探头72为红外检测探头。光源模块71和检测探头72几乎上同轴设置,检测壳体70为直筒型,光源模块71发射的红外光几乎沿着直线方向入射至检测探头72。光源模块71和检测探头72分别与电路板22电性连接。
参见图12,检测单元21还具有气室700。检测壳体70设置于气室700的外围。如图12所示,检测壳体70上设有配合孔701,配合孔701与第一通气部50连通,配合孔701与第二通气部60连通,配合孔701与气室700连通,并且配合孔701与检测单元21的外界连通,配合孔701与内腔200连通。检测壳体70具有外表面7001和内表面7002,内表面7002相对于外表面7001靠近气室700,外表面7001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检测单元21的外界,内表面7002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气室700;配合孔701贯穿检测壳体70的外表面7001和内表面7002。
配合孔701具有第一开口7003和第二开口7004,第一开口7003位于外表面7001,第二开口7004位于内表面7002,第一开口7003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7004的尺寸如此,有利于气体快速进入气室,提高检测单元21对气体的时间响应,还有利于提升防水性能。相关技术存在增加进气孔数量使检测气体更容易进入气室,容易引起红外光的泄露,到达探测器的光强减弱,检测精度受到影响。
参考图12、图13和图14所示,配合孔701包括一排第一配合孔7011和一排第二配合孔7012,第一配合孔7011和第二配合孔7012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配合孔7011与第二配合孔7012相对所述检测壳体70的中心线对称布置。这样,有利于气体的进出,提高检测单元21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从而满足高精度的气体浓度检测领域的需求。
参见19和图20,第一配合孔7011和第二配合孔7012均包括第一开口7003和第二开口7004,第一开口7003位于外表面7001,第二开口7004位于内表面7002,第一配合孔7011的第一开口7003的尺寸小于第一配合孔7011的第二开口7004的尺寸;第二配合孔7012的第一开口7003的尺寸小于第二配合孔7012的第二开口7004的尺寸。
配合孔701包括第一部分孔7005、第二部分孔7006和第三开口7007,第一部分孔7005包括第一开口7003,第二部分孔7006包括第二开口7004,第三开口7007连通第一部分孔7005和第二部分孔7006。第二部分孔7006相对第一部分孔7005靠近气室700。
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保持不变,或者,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逐渐增大;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所述第三开口7007至所述第二开口7004保持不变,或者,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第三开口7007至第二开口7004逐渐增大。
图19示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配合孔701呈喇叭状,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逐渐增大;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第三开口7007至第二开口7004逐渐增大。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大于第一开口7003的口径,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7004的口径。
图21示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1和图22所示,配合孔701的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保持不变;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第三开口7007至第二开口7004逐渐增大。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等于第一开口7003的口径,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7004的口径。
图23示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23和图24所示,配合孔701的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逐渐增大;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第三开口7007至第二开口7004保持不变。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大于第一开口7003的口径,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等于第二开口7004的口径。
图25示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25和图26所示,配合孔701的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从第一开口7003至第三开口7007保持不变;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从第三开口7007至第二开口7004保持不变。第一部分孔7005的孔径小于第二部分孔7006的孔径。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等于第一开口7003的口径,或者,第三开口7007的口径等于第二开口7004的口径。
第二通气部60朝向检测壳体70的第一配合孔7011;或者,第二通气部60朝向检测壳体70的第二配合孔7012。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气部60的第二通孔601朝向第一配合孔7011。第二通气部60的第二通孔601并非正对第一配合孔7011,具体的,第二通气部60的第二通孔601的轴线与第一配合孔7011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
如图13至图17所示,配合孔701还包括一排第三配合孔7013,第三配合孔7013的数量为多个。第一配合孔7011的轴线与第三配合孔7013的轴线相垂直,第二配合孔7012的轴线与第三配合孔7013的轴线相垂直。第三配合孔7013朝向第一壳体11的第一通气部50。第三配合孔7013的形状与第一配合孔7011的形状相同;或者,第三配合孔7013的形状与第二配合孔7012的形状相同。
本申请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3至图15,检测壳体70的内表面7002为圆柱面。检测壳体70的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壁801、第二侧壁802、第三侧壁803和第四侧壁804,第一侧壁801与第三侧壁803平行设置,第二侧壁802与第四侧壁804平行设置,第二侧壁802和第四侧壁804均与第一侧壁801相垂直,第二侧壁802和第四侧壁804也均与第三侧壁803相垂直。第一配合孔7011位于第二侧壁802,第一配合孔7011的轴线与第二侧壁803垂直;第二配合孔7012位于第四侧壁804,第二配合孔7012的轴线与第四侧壁804垂直;第三配合孔7013位于第一侧壁801,第三配合孔7013的轴线与第一侧壁801垂直。
上述检测单元21的原理说明如下,不同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浓度和能量分布的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吸收光谱。在检测目标气体时,目标气体对特征波长的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Lmert-eer)定律。以光源模块71为红外光源为例,当光源模块71发射一道红外光束穿过气室700到达检测探头72时,目标气体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也就是说,外部泄露的目标气体会透过外壳10的通气部、防水透气膜30等结构进入内腔200,进而通过检测壳体70上的配合孔701进入气室700中,进入气室700的目标气体会吸收特点波长的红外光,这样,检测探头72部分通过检测光强的变化进而可以计算目标气体的浓度等信息。
检测壳体70的材质可以为铝,在实际中,为了增强气室700内光的传输,降低光损失,检测壳体70的内表面7002可以抛光或者镀金设置。当然,检测壳体70的材质也可以是塑料,其也可以内表面7002镀金以增强光的出射和反射效果。此外,光源模块71和检测探头72为对射式的结构,为了使光源模块71的光线能够尽可能的以直线的方式入射至检测探头72,光源模块71可以在其发光位置附近增加反光杯,反光杯可呈喇叭状,即一端缩口,另一端扩口,反光杯嵌套在气室700内,反光杯的外周侧与检测壳体70的内表面7002贴靠或抵接,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反光杯的缩口端。反光杯作为反光装置的一种,其可以利用有限的光能,通过光反射来控制发光元件的主光斑的光照距离和光照面积。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壳体70的长度方向上,检测单元21位于第一角壁151和第三角壁153之间,或者检测单元21位于第二角壁152和第四角壁154之间。两个第一角孔231所在的对角线方向与检测壳体70的长度方向共向,且检测单元21位于两个第一角孔231之间。这样不容易与定位柱160产生干涉。
参见图5,检测单元21还包括第一转接板73和第二转接板74。第一转接板73和第二转接板74均具有插接部79,电路板22贯穿设置有与两个插接部79分别对应的插接孔25。插接部79至少部分位于插接孔25。第一转接板73和第二转接板74均与电路板22焊接。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外表面靠近所述气室,所述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所述内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气室;
所述检测壳体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连通,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检测壳体设置,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包括第一部分孔、第二部分孔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部分孔包括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部分孔包括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孔和所述第二部分孔;
所述第一部分孔的孔径从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保持不变,或者,所述第一部分孔的孔径从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部分孔的孔径从所述第三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保持不变,或者,所述第二部分孔的孔径从所述第三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包括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所述检测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还包括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三配合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配合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的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壳体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配合孔位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配合孔位于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三配合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所述第二配合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侧壁垂直,所述第三配合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
7.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和检测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检测单元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具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内腔连通,并且所述通气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单元具有气室,所述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外围,所述检测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外表面靠近所述气室,所述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外界,所述内表面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气室;
所述检测壳体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检测壳体设置,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包括第一通气部和第二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和所述第二通气部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不同位置处,所述配合孔包括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和第三配合孔;
所述第一通气部朝向所述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二通气部朝向所述第一配合孔或者所述第二配合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部和自所述第一壁部垂直延伸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壁部和自所述第二壁部垂直延伸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厚度方向的不同侧;
所述第一周壁与所述第二周壁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固定,所述第二周壁周向围绕所述电路板,所述检测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壁包括第一子壁、第二子壁、第三子壁和第四子壁,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三子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子壁和所述第四子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周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之间的第一角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壁和所述第三子壁之间的第二角壁、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壁和所述第四子壁之间的第三角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子壁与所述第一子壁之间的第四角壁;
在所述检测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检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角壁和所述第三角壁之间,或者,所述检测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角壁和所述第四角壁之间。
CN202211372675.XA 2022-11-03 2022-11-03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6798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75.XA CN116798505A (zh) 2022-11-03 2022-11-03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75.XA CN116798505A (zh) 2022-11-03 2022-11-03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8505A true CN116798505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5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675.XA Pending CN116798505A (zh) 2022-11-03 2022-11-03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85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7346B1 (en) Dome gas sensor
JP2007147613A (ja) ガスセンサアレー
TWI513974B (zh) 檢測器
EP3532823B1 (en) Gas detector system with ring reflector
US11417187B2 (en) Scattered light detector and suction fire detection system having a scattered light detector
JP6481764B2 (ja) ガス濃度検出装置
CN116794227A (zh) 气体检测装置
KR20080076515A (ko) 완전 타원형 반사경이 구비된 비분산 적외선 가스 센서
CN116798505A (zh) 检测单元及气体检测装置
CN105466821A (zh) 光纤尘埃粒子传感器
CN11679398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5568285B (zh) 具有长吸收路径长度的气体传感器
CN116793980A (zh) 气体检测装置
WO2023131334A1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6456635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644866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216926569U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05319176A (zh) 一种四系列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
CN217466651U (zh) 一种Herriott气体吸收池
CN116793982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06769694B (zh) 灰尘传感器
CN221485145U (zh) 气体传感器及车辆
JP2004045319A (ja) 管内液体検出装置における投光部と受光部との固定位置演算方法及び管内液体検出装置並びに液位検出装置
CN116482042A (zh) 用于检测制冷剂的紫外气体检测装置
CN219417211U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