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8006A -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8006A
CN116788006A CN202311076658.6A CN202311076658A CN116788006A CN 116788006 A CN116788006 A CN 116788006A CN 202311076658 A CN202311076658 A CN 202311076658A CN 116788006 A CN116788006 A CN 116788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track groove
assembly
gui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66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88006B (zh
Inventor
厉耿宏
颜磊
宓文龙
汶博
陈耀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66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8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88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风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密封组件、导风组件以及驱动盘,主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密封组件在主体组件内转动,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导风组件在主体组件内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通过一个驱动盘转动,实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即降低了风门驱动结构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空调出风口一般要用手动调节拨钮机构来调节通风量及风向,其缺点是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对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外观上由于手动操作的部件较多且全部外露,一是影响美观,二是部件外露还有车内凸出物问题,可能会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有电机驱动叶片来实现自动调节功能,但其传统的电机控制结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及机械耐用性差。
为此,已经处于公开状态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13085491A)公开了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其上端两侧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前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前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后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后风门机构能够用来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步进电机直接驱动完全隐藏式叶片来实现空调扫风功能,此新型机构改善了汽车内饰美观度,取消常规风口的操作部件,解决了凸出物问题,减少了乘员需要手动调节空调的动作,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但是该出风口调节装置在控制风向时使用了两个电机对风向进行调节,其制作成本较高,且占用车内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包括:至少具有关闭状态、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和第二单出风状态,所述风门驱动结构包括:
主体组件,其内部具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相对设置且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形成进风道;
密封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开启或关闭;
导风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道连通;
驱动盘,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外侧,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所述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
当所述驱动盘单向转动时,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从所述第二单出风状态依次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密封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推动段和第一避位段,所述第一避位段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圆心与所述驱动盘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避位段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时,使所述密封组件保持不动,所述第一推动段从所述第一避位段的端部向着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对侧延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柱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二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推动段和第三推动段,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处于第二推动段和所述第三推动段时,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摆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第二推动段与所述第三推动段之间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第一避位段内或者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与所述第一推动段的交汇处。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两端均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连通的第二避位段,且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二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避位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三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两个密封板,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另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活动抵靠;
第一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部;
第二连接凸部,每个所述密封板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凸部;
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凸部和第二连接凸部上。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可因穿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的侧壁抵紧时产生弹性形变,使所述弹性卡扣通过所述连接孔,并因所述弹性卡扣的端部进入所述第一卡槽时恢复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抵紧,防止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卡接。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第二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进风道内,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导风板,其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进风道的侧壁活动抵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一个驱动盘转动,实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即降低了风门驱动结构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2)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接柱的设置,用于实现密封组件与第一轨迹槽之间的连接;
(3)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柱的设置,用于实现导风组件与第二轨迹槽之间的连接;
(4)第一避位段和第一推动段的设置,用于使驱动盘在单向转动时,使密封组件能够在转动状态与静止状态之间切换;
(5)第二推动段和第三推动段的设置,用于使驱动盘在单向转动时,使导风组件能够在主体组件内正反转动;
(6)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两端均设置的的第二避位段,能够降低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的制造成本,最终降低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处于第一单出风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6是图5中C-C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D-D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处于全开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9是图8中E-E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F-F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处于第二单出风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G-G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H-H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部分结构加上电机时的立体图;
图16是第一转轴的立体图;
图17驱动盘的剖视图;
图18是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导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1、主体组件;2、第一导风通道;3、第二导风通道;4、进风道;5、密封组件;6、导风组件;7、驱动盘;8、第一轨迹槽;9、第二轨迹槽;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柱;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连接柱;14、第一推动段;15、第一避位段;16、第二推动段;17、第三推动段;18、第二避位段;19、密封板;20、第一转轴;21、第一连接凸部;22、第二连接凸部;23、连杆;24、连接孔;25、第一卡槽;26、弹性卡扣;27、第一卡接部;28、第二卡接部;29、第二卡槽;30、第二转轴;31、安装孔;32、导风板;3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方案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包括:至少具有关闭状态、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和第二单出风状态,风门驱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其内部具有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相对设置且一端连通,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连通的一端形成进风道4;密封组件5,其转动设置在主体组件1上并用于控制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的开启或关闭;导风组件6,其转动设置在主体组件1上并用于控制第一导风通道2和/或第二导风通道3与进风道4连通;驱动盘7,其转动设置在主体组件1的外侧,驱动盘7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8和第二轨迹槽9,第一轨迹槽8用于驱动密封组件5在主体组件1内转动,第二轨迹槽9用于驱动导风组件6在主体组件1内转动;当驱动盘7单向转动时,用于带动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用于带动风门驱动结构从第二单出风状态依次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19所示,其中进风道4用于与车载空调相连,并将车载空调吹出的风导入至主体组件1内,驱动盘7的转动可以是通过在主体组件1上设置电机33实现的。
工作时,如图3与图4所示,此时密封组件5将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均与进风道4隔绝,风门驱动结构处于关闭状态。
当驱动盘7按照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轨迹槽8推动密封组件5按照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轨迹槽9推动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驱动盘7转动至图7所示的第一单出风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导风组件6转动至与主体组件1内壁的上侧壁抵紧,使第一导风通道2和进风道4隔绝,并且密封组件5转动至图6所示的位置,使第二导风通道3与进风道4连通,此时,从车载空调吹出的风,依次经过进风道4和第二导风通道3后吹出。
此时,当驱动盘7反向转动至初始状态时,风门驱动结构能够再次恢复到关闭状态,而当驱动盘7继续沿着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图10所示的状态时,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至进风道4的中间位置(如图9所示),使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均与进风道4连通,密封组件5保持不动,此时,风门驱动结构处于全开状态,从车载空调吹出的风经过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后吹出。
当驱动盘7继续按照图4的顺时针方向从图10所示的状态转动至图13所示的第二单出风状态时,此时如图12所示,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主体组件1内壁的下侧壁抵靠,将第二导风通道3和进风道4隔绝,在这个过程中密封组件5保持不动,从车载空调吹出的风依次经进风道4和第一导风通道2后吹出风门驱动结构。
本方案,通过一个驱动盘7转动,实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减少了电机33的使用,即降低了风门驱动结构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密封组件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第一连接件10的中心线与密封组件5的转动中心线重合,第一连接件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第一连接柱11的中心线与第一连接件10的中心线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柱11插设在第一轨迹槽8内且第一连接柱11的外侧壁与第一轨迹槽8的内壁活动抵靠。
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一连接柱11的设置,用于实现密封组件5与第一轨迹槽8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导风组件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的中心线与导风组件6的转动中心线重合,第二连接件1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3,第二连接柱13的中心线与第二连接件12的中心线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柱13插设在第二轨迹槽9内且第二连接柱13的外侧壁与第二轨迹槽9的内壁活动抵靠。
第二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柱13的设置,用于实现导风组件6与第二轨迹槽9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轨迹槽8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推动段14和第一避位段15,第一避位段15呈圆弧状且第一避位段15的圆心与驱动盘7的圆心重合,第一避位段15用于在第一连接柱11处于第一避位段15时,使密封组件5保持不动,第一推动段14从第一避位段15的端部向着第一避位段15的对侧延伸,用于推动第一连接柱11移动。
密封组件5主要是使风门驱动结构在关闭状态与第一单出风状态之间切换时,使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均与进风道4连通或者隔绝,固本方案中在驱动盘7上设置了第一避位段15和第一推动段14。
风门驱动结构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时,第一连接柱11从被第一推动段14推动的过程移动到第一避位段15内,第一连接柱11从运动状态切换至静止状态,如此在后续驱动盘7继续单向转动时密封组件5保持不动。
风门驱动结构从第一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第一连接柱11从静止状态切换至被第一推动段14推动的状态,如此在后续驱动盘7继续单向转动时密封组件5开始动作,使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均与进风道4隔绝。
进一步的,第二轨迹槽9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推动段16和第三推动段17,第二连接柱13分别处于第二推动段16和第三推动段17时,第二连接柱13的摆动方向相反,且第二连接柱13处于第二推动段16与第三推动段17之间时,第一连接柱11处于第一避位段15内或者处于第一避位段15与第一推动段14的交汇处。
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所述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导风组件6依次经过图3、图6、图9和图12四个状态,或者依次经过图12、图9、图6和图3四个状态,在第一个切换的顺序过程中,导风组件6依次是按照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次逆时针方向转动和第二次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此导风组件6的真实的转动状态只有两个,为此,第二轨迹槽9设置了第二推动段16和第三推动段17,当第二连接柱13处于第二推动段16且驱动盘7按照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推动段16的左侧壁推动第二连接柱13从图4的左侧摆动至图4的右侧,从而带动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连接柱13处于第三推动段17且驱动盘7按照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三推动段17的右侧壁推动第二连接柱13从图4的右侧摆动至图4的左侧,从而带动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了驱动盘7单方向的转动而导风组件6按照图3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轨迹槽8和第二轨迹槽9两端均具有分别与第一轨迹槽8和第二轨迹槽9连通的第二避位段18,且当第一连接柱11处于与第一推动段14连通的第二避位段18内时,第二连接柱13处于与第二推动段16连通的第二避位段18内,当第一连接柱11处于与第一避位段15连通的第二避位段18内时,第二连接柱13处于与第三推动段17连通的第二避位段18内。
在电机33带动驱动盘7转动而带动密封组件5和导风组件6转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避位段18用于为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3提供公差距离,使第一轨迹槽8和第二轨迹槽9的精度无需做的很高,从而降低了第一轨迹槽8和第二轨迹槽9的制造成本,最终降低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密封组件5包括:两个密封板19,其中一个密封板19转动设置在第一导风通道2和进风道4之间,另一个密封板19转动设置在第二导风通道3和进风道4之间,密封板19与主体组件1的内侧壁活动抵靠;第一转轴20,其转动设置在主体组件1内,第一连接件10卡接在第一转轴20的端部,第一转轴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部21;第二连接凸部22,每个密封板19朝向第一转轴2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凸部22;连杆23,其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凸部21和第二连接凸部22上。
两个密封板19分别用于实现第一导风通道2和第二导风通道3与进风道4之间的连通或者隔绝,第一转轴20、第一连接凸部21、第二连接凸部22和连杆23用于在第一转轴20转动时,带动两个密封板19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转轴20靠近第一连接件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24,第一转轴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孔24连通的第一卡槽25,第一连接件10上设置有弹性卡扣26,弹性卡扣26可因穿入连接孔24并与连接孔24的侧壁抵紧时产生弹性形变,使弹性卡扣26通过连接孔24,并因弹性卡扣26的端部进入第一卡槽25时恢复并与第一卡槽25的侧壁抵紧,防止弹性卡扣26与第一卡槽25脱离卡接。
连接孔24、第一卡槽25和弹性卡扣26用于实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一转轴20之间的卡接,优选的,弹性卡扣26和第一连接件10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转轴20远离第一连接件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7,第一连接件1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8,主体组件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29,第一卡接部27转动卡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卡槽29内,第二卡接部28转动卡接在另一个第二卡槽29内。
第一卡接部27、第二卡接部28和两个第二卡槽29用于实现第一转轴20和第一连接件10在主体组件1上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导风组件6包括:第二转轴30,其转动设置在进风道4内,第二转轴3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31,第二连接件12与安装孔31过盈配合,用于实现第二连接件12和第二转轴30之间的连接;导风板32,其连接在第二转轴30上并与第二转轴30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导风板32与进风道4的侧壁活动抵靠,用于实现导风组件6控制第一导风通道2和/或第二导风通道3与进风道4之间的连通。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关闭状态、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和第二单出风状态,所述风门驱动结构包括:
主体组件,其内部具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相对设置且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形成进风道;
密封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开启或关闭;
导风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道连通;
驱动盘,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外侧,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所述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
当所述驱动盘单向转动时,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从所述第二单出风状态依次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密封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推动段和第一避位段,所述第一避位段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圆心与所述驱动盘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避位段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时,使所述密封组件保持不动,所述第一推动段从所述第一避位段的端部向着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对侧延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柱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推动段和第三推动段,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处于第二推动段和所述第三推动段时,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摆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第二推动段与所述第三推动段之间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第一避位段内或者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与所述第一推动段的交汇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两端均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连通的第二避位段,且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二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避位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三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两个密封板,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另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活动抵靠;
第一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部;
第二连接凸部,每个所述密封板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凸部;
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凸部和第二连接凸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可因穿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的侧壁抵紧时产生弹性形变,使所述弹性卡扣通过所述连接孔,并因所述弹性卡扣的端部进入所述第一卡槽时恢复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抵紧,防止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卡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第二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进风道内,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导风板,其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进风道的侧壁活动抵靠。
CN202311076658.6A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Active CN116788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658.6A CN116788006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658.6A CN116788006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006A true CN116788006A (zh) 2023-09-22
CN116788006B CN116788006B (zh) 2023-12-05

Family

ID=8803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6658.6A Active CN116788006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800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5498A1 (en) * 2010-05-31 2013-03-1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17396168U (zh) * 2022-05-19 2022-09-09 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
CN115923455A (zh) * 2022-12-09 2023-04-07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单电机的电动风口结构
CN218906855U (zh) * 2023-01-09 2023-04-25 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隐藏式出风口导风结构
WO2023093714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116572711A (zh) * 2023-07-14 2023-08-1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5498A1 (en) * 2010-05-31 2013-03-1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O2023093714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217396168U (zh) * 2022-05-19 2022-09-09 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
CN115923455A (zh) * 2022-12-09 2023-04-07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单电机的电动风口结构
CN218906855U (zh) * 2023-01-09 2023-04-25 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隐藏式出风口导风结构
CN116572711A (zh) * 2023-07-14 2023-08-1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006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72711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US4938122A (en) Improved outlet assembly
CN116788006B (zh)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US5009461A (en) Vehicle door pivoted side glass
CN112895850A (zh)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17087386A (zh) 一种风门控制机构、空调出风装置及汽车
CN221067724U (zh) 一种出风口调节机构及汽车
CN214564495U (zh)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212861001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模式轨迹盘及模式运动机构
CN209920994U (zh) 具有球口翻转驱动机构的空调出风口
CN109649120B (zh) 汽车空调气路控制机构
CN109955681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CN109910562B (zh) 空调出风道气流调节机构
CN114043851A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手动调节装置
CN116901665B (zh) 一种出风口上的风门运动结构
CN217994068U (zh) 一种单驱动器驱动两组叶片的调节机构及出风口调节装置
CN214874127U (zh)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220555303U (zh) 一种车载空调多变风口结构
CN109720173A (zh) 具有球型出风口的汽车空调风门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16443443U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调节装置
CN210026958U (zh) 具有球口翻转控制机构的空调出风口
CN109955678B (zh) 空调出风口气流调节机构
CN215951721U (zh) 连杆组件和用于双导风板的运动组件
CN209479356U (zh) 一种车辆空调球型风口翻转连接机构
CN109955682B (zh) 空调出风口气路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