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5398A -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5398A
CN116785398A CN202310925158.9A CN202310925158A CN116785398A CN 116785398 A CN116785398 A CN 116785398A CN 202310925158 A CN202310925158 A CN 202310925158A CN 116785398 A CN116785398 A CN 116785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eficiency
preventing
heat typ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51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85398B (zh
Inventor
温伟波
李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to CN2023109251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5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5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5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85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5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广藿香、黄芪、虎杖、马鞭草、金银花、连翘、北沙参、天花粉、白术(麸炒)、灵芝、蜘蛛香、香薷、草果、防风、蝉蜕、紫苏叶、生姜、甘草组成。所述药物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可用于制备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性感冒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黄帝内经》中指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强调培护正气与避其毒气在疫病预防中的重要性。人体正气具有护卫肌表、抵御外邪、驱邪外出的功能。正气不足,则容易感染疫戾之邪而发为疫病。病毒性感冒具有传染性,要降低其危害性,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中医认为,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湿蕴痰结化热,形成气虚湿热证。对于气虚湿热型的病毒性感冒,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药物。因此,研发一种预防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用于提高自身免疫并有效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有效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且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2-18份、黄芪15-30份、虎杖20-38份、马鞭草26-40份、金银花12-18份、连翘14-26份、北沙参15-30份、天花粉10-20份、白术(麸炒)12-20份、灵芝9-16份、蜘蛛香10-18份、香薷8-16份、草果6-12份、防风10-18份、蝉蜕8-16份、紫苏叶12-20份、生姜10-20份、甘草3-12份。
优选地,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3-17份、黄芪18-26份、虎杖24-32份、马鞭草27-35份、金银花13-17份、连翘16-24份、北沙参16-28份、天花粉12-19份、白术(麸炒)13-18份、灵芝10-16份、蜘蛛香12-17份、香薷10-14份、草果7-11份、防风11-16份、蝉蜕10-15份、紫苏叶14-19份、生姜11-18份、甘草6-10份。
更优选地,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4-16份、黄芪19-22份、虎杖28-31份、马鞭草28-31份、金银花14-16份、连翘18-23份、北沙参18-22份、天花粉14-17份、白术(麸炒)14-16份、灵芝13-15份、蜘蛛香14-15份、香薷11-13份、草果8-10份、防风12-14份、蝉蜕12-14份、紫苏叶15-17份、生姜14-16份、甘草8-9份。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明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气虚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内外相引,感受疫戾之邪时容易形成“湿热疫”。针对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预防,最根本的是要益气解表、清化湿热,使得“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中,君药:广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芳香化浊,醒脾开胃;黄芪性温,可以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用于补益正气,以利发散,与藿香配伍,既可增强芳香散邪之力,亦可助正气以防邪复入,合用为君。臣药:虎杖、马鞭草、金银花、连翘,四药均为寒凉之品,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一为清在表在里之热,二为防诸辛温之品助热伤津,再加以北沙参、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可解君臣药因发散太过而导致营阴不足,使解表燥湿而不伤阴,白术、灵芝性温,可以益气健脾,而炒白术能缓和白术之燥性,借炒入中焦,增强其健脾、消胀作用;蜘蛛香可以消食除湿,三药可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以缓气虚之症,化郁结之湿。佐药:香薷发汗解表,兼有化湿利水之功,为祛湿解表之常用药;草果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主除中焦之湿,助脾胃之运化,两药相合,增强组方解表化湿之力,防风、蝉蜕、紫苏叶均可解表散风邪,加强全方驱邪外出之力。使药: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甘草补气健脾、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全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正邪兼顾、表里兼治,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全方具有益气解表、清化湿热之功效,可增强免疫,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
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多种剂型,如汤剂、合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凝胶剂、喷雾剂药液、注射液等。
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用于制备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剂,配伍科学,用材合理,具有益气解表、清化湿热之功效,可增强免疫力,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可降低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感染率、减轻感染症状,缩短感染者的康复周期。
2、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预防效果好,颗粒剂服用简单,携带方便,保质期长,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2g、黄芪15g、虎杖20g、马鞭草26g、金银花12g、连翘14g、北沙参15g、天花粉10g、白术(麸炒)12g、灵芝9g、蜘蛛香10g、香薷8g、草果6g、防风10g、蝉蜕8g、紫苏叶12g、生姜10g、甘草3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8g、黄芪30g、虎杖38g、马鞭草40g、金银花18g、连翘26g、北沙参30g、天花粉20g、白术(麸炒)20g、灵芝16g、蜘蛛香18g、香薷16g、草果12g、防风18g、蝉蜕16g、紫苏叶20g、生姜20g、甘草12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5g、黄芪20g、虎杖30g、马鞭草30g、金银花15g、连翘20g、北沙参20g、天花粉15g、白术(麸炒)15g、灵芝15g、蜘蛛香15g、香薷12g、草果10g、防风12g、蝉蜕12g、紫苏叶15g、生姜15g、甘草9g。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6g、黄芪15g、虎杖38g、马鞭草26g、金银花12g、连翘16g、北沙参22g、天花粉19g、白术(麸炒)13g、灵芝16g、蜘蛛香12g、香薷14g、草果10g、防风12g、蝉蜕12g、紫苏叶15g、生姜18g、甘草12g。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7g、黄芪18g、虎杖20g、马鞭草27g、金银花13g、连翘18g、北沙参28g、天花粉20g、白术(麸炒)14g、灵芝9g、蜘蛛香14g、香薷16g、草果11g、防风14g、蝉蜕14g、紫苏叶17g、生姜20g、甘草3g。
实施例6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8g、黄芪19g、虎杖24g、马鞭草28g、金银花14g、连翘23g、北沙参30g、天花粉10g、白术(麸炒)16g、灵芝10g、蜘蛛香15g、香薷8g、草果12g、防风16g、蝉蜕15g、紫苏叶19g、生姜10g、甘草6g。
实施例7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2g、黄芪22g、虎杖28g、马鞭草31g、金银花16g、连翘24g、北沙参15g、天花粉12g、白术(麸炒)18g、灵芝13g、蜘蛛香17g、香薷10g、草果6g、防风18g、蝉蜕16g、紫苏叶20g、生姜11g、甘草8g。
实施例8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3g、黄芪26g、虎杖31g、马鞭草35g、金银花17g、连翘26g、北沙参16g、天花粉14g、白术(麸炒)20g、灵芝15g、蜘蛛香18g、香薷11g、草果7g、防风10g、蝉蜕8g、紫苏叶12g、生姜14g、甘草9g。
实施例9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4g、黄芪30g、虎杖32g、马鞭草40g、金银花18g、连翘14g、北沙参18g、天花粉17g、白术(麸炒)12g、灵芝9g、蜘蛛香10g、香薷13g、草果8g、防风11g、蝉蜕10g、紫苏叶14g、生姜16g、甘草10g。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汤剂,按照实施例1-9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重量称取药材,按以下步骤制备:将全部药材用清水浸泡1-2h,先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直至三碗熬成一碗,即得。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中药合剂,按照实施例1-9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重量称取药材,按以下步骤制备:将全部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至药材10倍量,常压煮沸60分钟,药液以60目滤网滤过;第二次加水至药材8倍量,常压煮沸40分钟,60目滤网滤过;第三次加水至药材6倍量,常压煮沸30分钟,60目滤网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减压浓缩,400目滤网滤过,添加适量纯化水至300mL。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分装,饱和水蒸气湿热灭菌(参数:温度110-115℃,压力>68.6KPa,灭菌时间30min,终点F0=8-10),即得。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颗粒剂,按照实施例1-9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重量称取药材,按以下步骤制备:将全部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h,滤除沉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稠膏,加入糊精适量,干燥,粉碎,与0.2%三氯蔗糖粉末混匀,以70-8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整粒,过筛,即得。
应用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对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气虚兼湿热体质群的感冒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与感冒症状类似,发明人将其列入病毒性感冒的临床研究范畴。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云南素有“瘴疠之区”、“瘴疫之乡”之说,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以及居民喜食辛辣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生,湿热的气候特点又有利于病毒的潜伏和传播。发明人对云南省近千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医病机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热、湿、气虚为核心病机,因此,属于本发明所述的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范畴。
本应用实施例以云南省某地冠状病毒的接触者为观察对象。
1.2资料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冠状病毒接触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及基础疾病,末次接触阳性感染者的时间、场景及接触指示病例情况等。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不作为受试者的限定条件。本研究通过云南省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科[2020]伦审字(016)-02)。
1.3用药方案
本应用实施例所用的药物为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汤剂,每日三次,每次100mL。因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接受必须治疗的情况下,允许合并用药。
1.4研究方法
每72小时采集冠状病毒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观察服药后的转阳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5.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频数百分数(%)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应用实施例的观察对象中,服用了本发明所述的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汤剂的冠状病毒接触者共计13487例,实验室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出现73例阳性,转阳率为0.54%。其中,冠状病毒原型株接触者696例,服药期间检出转阳者0例,转阳率为0%;变异毒株Ⅰ接触者5869例,服药期间检出转阳者10例,转阳率为0.17%;变异毒株Ⅱ接触者6922例,服药期间检出转阳者63例,转阳率为0.91%。见表1。
3结论
本应用实施例中13487例冠状病毒接触者服用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汤剂后,实验室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出现转阳病例73例,转阳率为0.54%,其余均未转阳,且未见不良反应。据报道,未服药的冠状病毒接触者5223人,检出阳性病例145例,转阳率为2.78%。提示了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可降低冠状病毒接触者的转阳率,即对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气虚兼湿热体质群的感冒有预防作用。
应用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冠状病毒接触人员的应用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居住在云南某大学住宿区Ⅰ及住宿区Ⅱ内的452名接触过冠状病毒阳性患者的学生。经中医诊断,发现热、湿、气虚为核心病机,符合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特征。根据自愿原则,住宿区Ⅰ的52名学生设为预防组,住宿区Ⅱ的400名学生为对照组。本方案获得云南省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科[2020]伦审字(016)-02)。
1.2使用药物
本应用实施例所用的药物为实施例2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合剂。
1.3用药方案
对照组给予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2项所述的药物,每天3次,早中晚各1次(饭后30min),每次100mL,温服。连服7天。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每日上午10时进行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1.4.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者因不良反应而中途停药等情况。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接触者的阳性情况
对照组出现26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6.5%;预防组未出现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安全性
无明显不良反应。
3结论
本应用实施例中,对照组400名学生中出现阳性病例26例,转阳率为6.5%;预防组52名学生中未出现阳性病例,转阳率为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亦即对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有预防作用。
应用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气虚兼湿热体质群甲型流感的应用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昆明市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或易感人员。按自愿的原则,根据其是否愿意服药预防,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95±11.53)岁;预防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1.99±12.89)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云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科[2020]伦审字(016)-02),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己知情,均取得了患者知情同意书。
1.2受试对象选择标准
根据卫发明电[2009]156号《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的标准,选择密切接触者或易感人群作为试验观察对象。气虚兼湿热体质的评判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ZYXH/T157-2009)进行判定。判定方法为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得分最高的气虚体质作为主要体质类型,其次为湿热体质,筛选出符合气虚兼夹湿热体质的甲型流感密切接触者或易感人群。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或易感人群标准;②年龄:15~70岁;③符合气虚兼夹湿热体质者。
1.2.2排除标准:①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②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③己接种“甲流”疫苗者。④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1.2.3脱落标准:①此次服用药物过敏者。②因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③受试者不再接受临床用药及检测而致失访者。
1.2.4剔除标准:①合并用药:除规定用药外,试验期间使用其它影响观察试验药物疗效的中药和西药。
1.3治疗方法
1.3.1预防组:本应用实施例所用的药物为实施例3所述的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2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颗粒剂。每次1袋(15g/袋),3次/天,连服7天。
1.3.2对照组:未服用任何相关药物。
1.4指标检测
1.4.1感染率
在随访第0、3、7、14、21、30天计算感染率。感染率=确诊甲型H1N1流感人数/观察的总人数×100%。
1.4.2实验室指标检测
在随访第0、30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
1.4.3症状积分
①发热症状:体温≤37.2℃(0分);37.3℃-37.9℃(1分);38.0℃-38.9℃(2分);≥39.0℃(3分)。
②鼻塞症状:无鼻塞症状(0分);偶尔鼻塞,不影响用鼻呼吸(1分);鼻塞,呼吸时鼻鸣,微受限(2分);鼻塞严重,需用口呼吸(3分)。
③肌肉酸痛症状:无肌肉酸痛症状(0分);轻微肌肉疼痛,时作时止(1分);持续肌肉疼痛,但可忍受(2分);肌肉疼痛严重,难以忍受(3分)。
④体倦乏力症状:无症状(0分);精神不振,但不影响日常工作(1分);四肢乏力,勉强坚持日常工作(2分);四肢乏力,并且不能坚持日常工作(3分)。
对以上症状进行量化打分。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正态分布数据用()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edian(P25, P75)表示。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性分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 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
预防组和对照组第0、3、7、21、30天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预防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内,对照组、预防组分别有25例、10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预防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实验室指标
感染后,预防组LYM计数低于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CRP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中医症状积分
预防组发热症状、鼻塞症状及肌肉酸痛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倦乏力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4不良反应
未发现不良反应。
3结论
本应用实施例结果表明,易感人群服用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的颗粒剂后,在30天内预防组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后,预防组LYM计数低于对照组;发热症状、鼻塞症状及肌肉酸痛、体倦乏力是流感的常见症状,预防组发热症状、鼻塞症状及肌肉酸痛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不仅能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率而且能够降低感染程度,表明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对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2-18份、黄芪15-30份、虎杖20-38份、马鞭草26-40份、金银花12-18份、连翘14-26份、北沙参15-30份、天花粉10-20份、麸炒白术12-20份、灵芝9-16份、蜘蛛香10-18份、香薷8-16份、草果6-12份、防风10-18份、蝉蜕8-16份、紫苏叶12-20份、生姜10-20份、甘草3-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3-17份、黄芪18-26份、虎杖24-32份、马鞭草27-35份、金银花13-17份、连翘16-24份、北沙参16-28份、天花粉12-19份、麸炒白术13-18份、灵芝10-16份、蜘蛛香12-17份、香薷10-14份、草果7-11份、防风11-16份、蝉蜕10-15份、紫苏叶14-19份、生姜11-18份、甘草6-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广藿香14-16份、黄芪19-22份、虎杖28-31份、马鞭草28-31份、金银花14-16份、连翘18-23份、北沙参18-22份、天花粉14-17份、麸炒白术14-16份、灵芝13-15份、蜘蛛香14-15份、香薷11-13份、草果8-10份、防风12-14份、蝉蜕12-14份、紫苏叶15-17份、生姜14-16份、甘草8-9份。
4.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汤剂、中药合剂、颗粒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全部药物清水浸泡1-2h,先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直至三碗熬成一碗,即得。
7.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全部药材混合,加水煎煮三次,合并药液,浓缩,滤过,加水稀释,即得。
8.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全部药物混合,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煎液,静置24h,滤除沉淀,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加入糊精适量,干燥,粉碎,与0.2wt%三氯蔗糖粉末混匀,以70-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整粒,过筛,即得。
9.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剂在用于制备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2310925158.9A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ctive CN116785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5158.9A CN116785398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5158.9A CN116785398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5398A true CN116785398A (zh) 2023-09-22
CN116785398B CN116785398B (zh) 2023-10-24

Family

ID=8804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5158.9A Active CN116785398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53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8893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云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散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3850A (zh) * 2001-12-31 2002-12-11 曹长城 肝维康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5297A (zh) * 2018-01-22 2018-06-08 孙显林 一种功能性口罩
CN113827657A (zh) * 2021-07-07 2021-12-24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时疫感冒(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3850A (zh) * 2001-12-31 2002-12-11 曹长城 肝维康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5297A (zh) * 2018-01-22 2018-06-08 孙显林 一种功能性口罩
CN113827657A (zh) * 2021-07-07 2021-12-24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时疫感冒(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温伟波: ""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vol. 38, no. 1, pages 35 - 38 *
王爱武;耿晖;吴丽敏;宿莹莹;曲宝妮;: "屏风固金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no. 02, pages 129 *
赵宪法;党炳瑞;赵章华;: "中草药扶正祛邪治疗新近HBV感染的初步观察", 中医研究, no. 01, pages 34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8893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云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散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5398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0976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29634A (zh) 一种青叶玉屏风散药物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9294B (zh) 双香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79505A1 (zh) 一种翘芪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785398B (zh) 一种用于预防气虚湿热型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1388615A (zh) 一种防治肺炎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39237B (zh) 一种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等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302758B (zh) 治疗寒热错杂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制法
CN107625828A (zh) 一种用于辅助治疗慢性咽炎的保健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861199A (zh) 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1335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86488A (zh) 一种用于普通食品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36145A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的药物组合物
CN103386081B (zh) 一种临床护理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11686176A (zh) 一种正常体质人群预防茶饮
CN105343503B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814047B (zh) 一种防治哮喘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32889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证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口服制剂
CN103301374B (zh) 一种治疗产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1425952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5211479A (zh) 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13205B (zh) 一种用于儿童特禀体质的药食配方
CN101336954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Jīngfā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CN105079580A (zh) 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