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9678B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9678B
CN116759678B CN202311070347.9A CN202311070347A CN116759678B CN 116759678 B CN116759678 B CN 116759678B CN 202311070347 A CN202311070347 A CN 202311070347A CN 116759678 B CN116759678 B CN 116759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late
discharge
battery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03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9678A (zh
Inventor
郑伟鹏
丁柏栋
李艳芹
叶利强
傅婷婷
刘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cheng Nickel Cobal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cheng Nickel Cobal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cheng Nickel Cobal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cheng Nickel Cobal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03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9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9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9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9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9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54Reclaiming serviceable parts of wast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放电机构包括放电箱体、冷却输送板及冷却吸出板。将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的放料口放置到放电腔内,冷却输送板与冷却吸出板均位于放电腔且相对间隔设置,降温时,向冷却输送板内部的冷却输送通道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气流通过冷却输送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通气孔吹向电池及放电颗粒之间。同步通过冷却吸出板由第二通气孔吸收导热导电粉,使导热导电粉在冷却输送板至冷却吸出板的方向形成流通,不仅能加快导热导电粉填充至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缝隙的速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导热导电粉的流通不断带走电池及放电颗粒的热量,直至温度低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

Description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电池进行回收前,为了防止剩余的电量导致在挤压或粉碎电池时发生爆炸的情况发生,需要先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将电池中的余电完全进行释放。传统的放电方法包括是将电池投入导电液中放电或利用放电机进行放电,而通过导电液对电池进行放电,导电液容易腐蚀电池,而通过放电机进行放电,放电效率低。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通过放电粒子进行放电,避免电池被腐蚀,同时提高放电效率。
然而,采用放电粒子进行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当电池温度过高时,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放电。传统的方式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辅助装置对放电空间进行散热降温,但是这种散热降温方式散热降温速度,散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放电过程的散热降温效果的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所述放电机构包括放电箱体、冷却输送板及冷却吸出板,所述放电箱体内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所述放电箱体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与所述放电腔连通;所述冷却输送板位于所述放电腔,所述冷却输送板内部中空形成冷却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用于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所述冷却吸出板位于所述放电腔且与所述冷却输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吸出板内部中空形成冷却吸出通道,所述冷却吸出板朝向所述冷却输送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冷却吸出板用于吸取导热导电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板为长方形板件,所述冷却输送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冷却输送板短边的一侧边上;所述冷却吸出板为长方形板件,所述冷却吸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排风孔,所述排风孔开设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短边的一侧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板开设有进气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第一通气孔在所述冷却输送板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第二通气孔在所述冷却吸出板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由开设有所述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所述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趋于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排风件,所述排风件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排风件向背对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排风口,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均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件安装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内表面上,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排风件上的第二通气孔的尺寸与密度不相同,在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多个所述排风件按照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分布密度由小到大排列设置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内表面上,每一所述排风件上的排风口均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箱体包括底板、第一活动侧板及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可移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所述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共同围成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所述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在所述底板上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箱体包括底板、第一活动侧板及第二活动侧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可移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所述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共同围成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所述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在所述底板上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板背向于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冷却吸出板背向于所述冷却输送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相连通的排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冷却输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吸出板位于两个所述冷却输送板之间,所述冷却吸出板相背对的两表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孔。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放电机构、电粉动力组件、冷却组件及加压组件,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冷却吸出通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所述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输送管及吸出管,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所述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所述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冷却输送通道,所述吸收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吸出管由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吸出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储料件内;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料件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所述加压组件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上方,所述加压组件用于由所述放电箱体的放料口向所述放电腔加压。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及其放电机构,将需要进行放电的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的放料口放置到放电腔内。由于冷却输送板与冷却吸出板均位于放电腔且相对间隔设置,进而当需要对电池及放电颗粒进行降温时,可以向冷却输送板内部的冷却输送通道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可以通过冷却输送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通气孔吹向电池及放电颗粒之间。同步可以通过冷却吸出板由第二通气孔吸收导热导电粉,以使导热导电粉能够在冷却输送板至冷却吸出板的方向形成流通,不仅能够加快导热导电粉填充至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缝隙的速率,还能提高导热导电粉的更换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导热导电粉的流通不断带走电池及放电颗粒的热量,直至温度低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
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的所述导热导电粉;
检测所述冷却吸出板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
当所述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吸出导热导电粉;
向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并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包括:
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的步骤,之后包括:
检测所述冷却吸出板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当所述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吸出导热导电粉;
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复位,并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循环执行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在使用时,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通过冷却输送板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检测冷却吸出板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当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吸出导热导电粉。向放电腔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并检测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的步骤,直至电池放电完成。利用冷却输送板及冷却吸出板以使导热导电粉能够在冷却输送板至冷却吸出板的方向形成流通,不仅能够加快导热导电粉填充至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缝隙的速率,还能提高导热导电粉的更换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导热导电粉的流通不断带走电池及放电颗粒的热量,直至温度低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放电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放电机构在泄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放电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冷却输送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的冷却吸出板的主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放电机构;100、放电箱体;110、放电腔;120、放料口;140、底板;150、第一活动侧板;160、第二活动侧板;200、冷却输送板;210、第一通气孔;220、进风件;300、冷却吸出板;310、第二通气孔;320、排风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10,放电机构10包括放电箱体100、冷却输送板200及冷却吸出板300,放电箱体100内形成有放电腔110,放电腔110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放电箱体100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120,放料口120与放电腔110连通;冷却输送板200位于放电腔110,冷却输送板200内部中空形成冷却输送通道,冷却输送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210,冷却输送通道用于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冷却吸出板300位于放电腔110且与冷却输送板200相对间隔设置,冷却吸出板300内部中空形成冷却吸出通道,冷却吸出板300朝向冷却输送板200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310,冷却吸出板300用于吸取导热导电粉。
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放电的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100的放料口120放置到放电腔110内。由于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均位于放电腔110且相对间隔设置,进而当需要对电池及放电颗粒进行降温时,可以向冷却输送板200内部的冷却输送通道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可以通过冷却输送板20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通气孔210吹向电池及放电颗粒之间。同步可以通过冷却吸出板300由第二通气孔310吸收导热导电粉,以使导热导电粉能够在冷却输送板200至冷却吸出板300的方向形成流通,不仅能够加快导热导电粉填充至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缝隙的速率,还能提高导热导电粉的更换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导热导电粉的流通不断带走电池及放电颗粒的热量,直至温度低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板200为长方形板件,冷却输送板200上形成有与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开设在冷却输送板200短边的一侧边上。当包含有导热导电粉的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冷却输送通道内后,能够沿着冷却输送板200的长度方向流通,并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各个第一通气孔210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210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冷却输送板200开设有进气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气孔210的尺寸趋于减小,第一通气孔210在冷却输送板200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由于含有导热导电粉的气流进入到冷却输送通道,沿着冷却输送板200的长度方向,从远离进气孔的第一通气孔210喷出的导热导电粉的量和压力都将较小。通过沿着冷却输送板200开设有进气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将第一通气孔210的尺寸趋于减小,第一通气孔210在冷却输送板200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能够降低通过位于靠近进气孔的第一通气孔210喷出导热导电粉的压力和密度,增大通过位于远离进气孔的第一通气孔210喷出导热导电粉的压力和密度,使得进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更加均匀。
一实施例中,放电机构10还包括进风件220,进风件220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气孔210,进风件220向背对的另一表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多个第一通气孔210均与进风口连通,进风件220安装在冷却输送板200的内表面上,进风口与冷却输送通道对接连通。这样为了保证第一通气孔210与冷却输送通道的连通,第一通气孔210的分布范围可以不受限于冷却输送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能够实现较小的冷却输送通道与分布范围较大的第一通气孔210均能够通过进风件220的进风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件220的数量为多个,各个进风件220上的第一通气孔210的尺寸与密度不相同,在沿着冷却输送板200开设有进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多个进风件220按照第一通气孔210的分布密度由小到大排列设置在冷却输送板200的内表面上,每一进风件220上的进风口均与冷却输送通道对接连通。
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冷却吸出板300为长方形板件,冷却吸出板300上形成有与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排风孔,排风孔开设在冷却吸出板300短边的一侧边上。由于冷却吸出板300与冷却输送板200相对设置,并将排风孔开设在短边上,能够形成由进气孔、冷却输送通道、第一通气孔210、放电腔110、第二通气孔310、冷却吸出通道至排风孔的导热导电粉流通通道,冷却输送板200吹风,冷却吸出板300抽风,这样便于形成负压通路,实现导热导电粉的动态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310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冷却吸出板300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310的尺寸趋于减小,第二通气孔310在所述冷却吸出板300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沿气流流动方向,远离排风孔的位置第二通气孔310的吸力更小,因此通过增加远离排风孔位置的第二通气孔310的密度并降低直径,能够增大吸力,最终实现全局域的导热导电粉均匀分布、均匀流动、浓度可控。
一实施例中,沿着冷却吸出板300由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趋于降低。例如,冷却吸出通道可以为锥形通道,或者冷却吸出通道还可以为阶梯型通道。由于在通过冷却吸出板300进行排风时,需要将第二通气孔310设置的多而繁密,这样排风时出风面积会增大,但是相应的风压损耗也大,还是会引起导热导电粉回收时,位于远离排风孔处的吸力损耗过大导致导热导电粉聚集。通过将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设置成锥形或阶梯型,能够通过降低冷却吸出通道横截面的方式增大风压,保证吸力。
一实施例中,放电机构10还包括排风件320,排风件320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通气孔310,排风件320向背对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排风口,多个第二通气孔310均与排风口连通,排风件320安装在冷却吸出板300的内表面上,排风口与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为了保证风压,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较小,不利于分布较多第二通气孔310。因此,通过设置排风件320,使得第二通气孔310分布在排风件320上,利用排风件320上的排风口与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第二通气孔310的分布范围不在不受限于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有利于保证吸收过程中的风压和吸收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件320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排风件320上的第二通气孔310的尺寸与密度不相同,在沿着冷却吸出板300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多个排风件320按照第二通气孔310的分布密度由小到大排列设置在冷却吸出板300的内表面上,每一排风件320上的排风口均与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通过设置多个排风件320能够便于形成沿着导热导电粉流通方向的不同密度和不同尺寸的第二通气孔310的分布。
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210的形状为条形孔,第一通气孔210的宽度尺寸小于放电颗粒的尺寸。由于放电颗粒为圆形,通过将第一通气孔210的形状设置为条形孔,一方面能够避免放电颗粒将第一通气孔210封堵,影响通过第一通气孔210通入导热导电粉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放电颗粒由第一通气孔210掉落至冷却输送通道内。或者,第一通气孔210还可以为条形孔、三角形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310为圆孔,第二通气孔310的直径小于所述放电颗粒的直径。或者,第二通气孔310还可以为条形孔、三角形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冷却输送板200相对间隔设置;冷却吸出板300位于两个冷却输送板200之间,冷却吸出板300相背对的两表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孔310。通过两个冷却输送板200向冷却吸出板300的方向吹入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冷却吸出板300的向背对的两侧均能够吸出导热导电粉,形成由两侧向中间流动的导热导电粉流通气流,提高流通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输送板200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输送板200相对间隔设置。
一实施例中,放电箱体100包括底板140、第一活动侧板150及第二活动侧板160,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对间隔设置在底板140上,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间隔设置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之间并位于底板140上,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相对于底板140可移动,底板140、第一活动侧板150、第二活动侧板160、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共同围成放电腔110。放电机构10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在底板140上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放电时,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位于初始位置,向放电腔11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实现对电池的放电。当放电腔110内的温度较高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相背移动,实现对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泄压。由于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相背移动,增大了放电腔110的底面积,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向外扩散,进而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的松动,便于通过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吹入或吸收导热导电粉。当完成对放电腔110的降温后,泄压驱动组件驱动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相向移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输送板200背向于冷却吸出板30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冷却输送通道相连通。冷却吸出板300背向于冷却输送板20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排风孔,排风孔与冷却吸出通道相连通。通过进气孔能够吹入导热导电粉,通过排风孔能够吸出导热导电粉。
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板200的数量为两个时,冷却吸出板300位于两个冷却输送板200之间,则泄压驱动组件可以驱动两个冷却输送板200相向或相背移动。泄压驱动组件驱动两个冷却输送板200相背移动实现泄压,泄压驱动组件驱动两个冷却输送板200相向移动实现复位。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放电箱体100包括底板140、第一活动侧板150及第二活动侧板160,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间隔设置在底板140上,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对间隔设置在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之间并位于底板140上,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对于底板140可移动,底板140、第一活动侧板150、第二活动侧板160、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共同围成放电腔110。放电机构10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在所述底板140上相向或相背移动。在放电时,如图1所示,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位于初始位置,向放电腔11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实现对电池的放电。当放电腔110内的温度较高时,如图2所示,泄压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实现对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泄压。由于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增大了放电腔110的底面积,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向外扩散,进而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的松动,便于通过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吹入或吸收导热导电粉。当完成对放电腔110的降温后,如图1所示,泄压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向移动复位。
一实施例中,泄压驱动组件包括泄压动力源及活动联动件,活动联动件包括联动齿轮、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相对间隔设置,联动齿轮位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并同时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连接于第一活动侧板150,第二齿条连接于第二活动侧板160,泄压动力源驱动联动齿轮转动。泄压动力源驱动联动齿轮正转时,可以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带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泄压动力源驱动联动齿轮反转时,可以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带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向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动联动件还可以包括丝杠、第一螺母件及第二螺母件,丝杠的一端外壁形成有第一螺纹,丝杠的另一端外壁形成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方反,第一螺母件连接于第一活动侧板150并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上,第二螺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160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上,泄压动力源用于驱动丝杆转动。泄压动力源驱动丝杠正转时,可以通过第一螺母件与第二螺母件带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泄压动力源驱动丝杠反转时,可以通过第一螺母件与第二螺母件带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向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泄压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部件。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放电机构10,冷却吸出板300的冷却吸出通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利用温度检测器能够便于判断冷却吸出通道内部的温度,进一步便于确定停止输送和吸出导热导电粉的时机。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导电粉动力组件,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输送管及吸出管,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输送管输送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冷却输送通道,吸收动力件用于通过吸出管由冷却吸出通道吸出导热导电粉至储料件内。输送动力件为导热导电粉输送至放电腔110提供动力,吸收动力件能够为将放电腔110的导热导电粉吸收至储料件提供动力。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用于对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例如冷却组件可以为液氮喷射装置,用于向储料件内喷射液氮,实现对导热导电粉的降温。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冷却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的降温冷却即可。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加压组件,加压组件位于放电箱体100的上方,加压组件用于由放电箱体100的放料口120向放电腔110加压,进而能够向电池及放电颗粒的混合物施加压力,保证电池的放电效果。电池放电完成后,将加压组件由放料口120的一侧移出即可。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分筛组件,分筛组件位于放电箱体100底部的一侧,放电箱体100的底壁可开合。当放电箱体100的底壁开启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会进入到分筛组件内,利用分筛组件进行分筛。
具体地,分筛组件包括分筛主体、振动件、第一分筛过滤件及第二分筛过滤件,第一分筛过滤件与第二分筛过滤件均设置于分筛主体上,且第二分筛过滤件位于第一分筛过滤件的下方,第一分筛过滤件容许放电颗粒与导热导电粉通过,不容许电池通过;第二分筛过滤件容许导热导电粉通过,不容许放电颗粒通过。振动件驱动分筛主体振动,进而使得电池过滤至第一分筛过滤件上,放电颗粒过滤至第一分筛过滤件与第二分筛过滤件之间,导热导电粉过滤至第二分筛过滤件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筛组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分筛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装置。
参阅图1、图2及图6,一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610: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100的放电腔110内;
步骤S620:通过冷却输送板200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300吸收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
步骤S630:检测冷却吸出板30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
步骤S640:当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200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300吸出导热导电粉;
步骤S650:向放电腔11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并检测放电腔110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步骤S660: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110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200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300吸收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利用冷却输送板200及冷却吸出板300以使导热导电粉能够在冷却输送板200至冷却吸出板300的方向形成流通,不仅能够加快导热导电粉填充至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缝隙的速率,还能提高导热导电粉的更换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导热导电粉的流通不断带走电池及放电颗粒的热量,直至温度低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一并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步骤S660,所述对放电腔110进行泄压,包括:
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由于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增大了放电腔110的底面积,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向外扩散,进而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的松动,便于通过冷却输送板200与冷却吸出板300吹入或吸收导热导电粉。
一实施例中,步骤S660:所述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110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200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300吸收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的步骤,之后包括:
检测冷却吸出板30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吸出温度,当所述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200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300吸出导热导电粉;
步骤S670: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复位,并检测放电腔110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循环执行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110进行泄压的步骤,直至电池放电完成。
一实施例中,步骤S650:向所述放电腔11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包括:
控制加压组件由放电箱体100的放料口120移动止放电腔110,以对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进行加压。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冷却降温时,加压组件可以不用移动,只需控制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相背移动进行泄压即可,能够有利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松动,进而有利于导热导电粉的循环流动。冷却降温完成后,也只需使得第一活动侧板150与第二活动侧板160复位即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机构包括:
放电箱体,所述放电箱体内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所述放电箱体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与所述放电腔连通;
冷却输送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位于所述放电腔,所述冷却输送板内部中空形成冷却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用于输送包含导热导电粉的气流;及
冷却吸出板,所述冷却吸出板位于所述放电腔且与所述冷却输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吸出板内部中空形成冷却吸出通道,所述冷却吸出板朝向所述冷却输送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冷却吸出板用于吸取导热导电粉;
所述放电箱体包括底板、第一活动侧板及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可移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所述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共同围成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所述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在所述底板上相向或相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送板为长方形板件,所述冷却输送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冷却输送板短边的一侧边上;所述冷却吸出板为长方形板件,所述冷却吸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连通的排风孔,所述排风孔开设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短边的一侧边上;
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板开设有进气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第一通气孔在所述冷却输送板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和/或
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第二通气孔在所述冷却吸出板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由开设有所述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所述冷却吸出通道的横截面尺寸趋于降低;
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排风件,所述排风件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排风件向背对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排风口,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均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件安装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内表面上,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排风件上的第二通气孔的尺寸与密度不相同,在沿着所述冷却吸出板开设有排风孔的短边至另一短边的方向,多个所述排风件按照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分布密度由小到大排列设置在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内表面上,每一所述排风件上的排风口均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对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箱体包括底板、第一活动侧板及第二活动侧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可移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活动侧板、所述第二活动侧板、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共同围成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机构还包括泄压驱动组件,所述泄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板与所述冷却吸出板在所述底板上相向或相背移动;
所述冷却输送板背向于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冷却吸出板背向于所述冷却输送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吸出通道相连通的排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冷却输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吸出板位于两个所述冷却输送板之间,所述冷却吸出板相背对的两表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孔。
7.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机构,所述冷却吸出板的冷却吸出通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
导电粉动力组件,所述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输送管及吸出管,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所述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所述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冷却输送通道,所述吸收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吸出管由所述冷却吸出通道吸出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储料件内;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料件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及
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上方,所述加压组件用于由所述放电箱体的放料口向所述放电腔加压。
8.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
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的所述导热导电粉;
检测所述冷却吸出板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
当所述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吸出导热导电粉;
向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并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包括:
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所述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循环执行通过冷却输送板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并通过冷却吸出板吸收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的步骤,之后包括:
检测所述冷却吸出板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当前吸出温度,当所述当前吸出温度小于预设冷却温度阈值时,停止通过冷却输送板输送导热导电粉,并停止通过冷却吸出板吸出导热导电粉;
控制泄压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侧板与所述第二活动侧板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复位,并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循环执行当检测到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放电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CN202311070347.9A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Active CN116759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0347.9A CN116759678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0347.9A CN116759678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9678A CN116759678A (zh) 2023-09-15
CN116759678B true CN116759678B (zh) 2023-12-29

Family

ID=8795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0347.9A Active CN116759678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9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8455B (zh) * 2024-03-13 2024-05-14 深圳市杰成镍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的放电状态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9815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harp Corp 冷却装置
CN206742338U (zh) * 2017-05-24 2017-12-12 湖南大学 风冷结构动力电池箱及电动汽车电池
DE102019106836A1 (de) * 2019-03-18 2020-09-24 Duesenfeld Gmbh Verfahren zum Wiederverwerten von Akkumulatoren und Akkumulator-Entladevorrichtung
CN112864486A (zh) * 2021-01-13 2021-05-28 陈妹妹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放电方法
CN114011739A (zh) * 2021-11-26 2022-02-08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动分选装置
CN114614135A (zh) * 2022-03-25 2022-06-10 清华大学 基于流化颗粒的废旧锂电池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CN114824543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深圳清研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废弃锂离子电池绿色环保安全放电方法
CN116344990A (zh) * 2022-12-23 2023-06-27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废旧锂电池放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55454B1 (en) * 2011-09-08 2019-06-05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Plasma generation device, cvd device and plasma treatment particle generation divice
KR101816974B1 (ko) * 2014-11-17 2018-0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냉각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9815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harp Corp 冷却装置
CN206742338U (zh) * 2017-05-24 2017-12-12 湖南大学 风冷结构动力电池箱及电动汽车电池
DE102019106836A1 (de) * 2019-03-18 2020-09-24 Duesenfeld Gmbh Verfahren zum Wiederverwerten von Akkumulatoren und Akkumulator-Entladevorrichtung
CN112864486A (zh) * 2021-01-13 2021-05-28 陈妹妹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放电方法
CN114011739A (zh) * 2021-11-26 2022-02-08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动分选装置
CN114614135A (zh) * 2022-03-25 2022-06-10 清华大学 基于流化颗粒的废旧锂电池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CN114824543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深圳清研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废弃锂离子电池绿色环保安全放电方法
CN116344990A (zh) * 2022-12-23 2023-06-27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废旧锂电池放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9678A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59678B (zh)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CN201112440Y (zh) 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电动工具
EP1791206A1 (en) Coolant composition, cooling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olant composition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CN104979602A (zh) 一种电池箱及动态调节电池箱压紧力的方法
CN207572497U (zh) 一种锂电池的冷却装置
CN10820631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散热装置
CN116885330B (zh)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CN21462589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配电箱
CN110065732B (zh) 一种脱硫剂的储运与投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79615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柜
CN214501877U (zh) 一种激光熔覆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11725585B (zh) 一种5v锂电池降温机构
CN211128795U (zh) 一种电开关控制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0336537U (zh) 一种电子交联聚乙烯泡棉生产用造粒设备
CN106785187A (zh) 一种能均匀散热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16851347U (zh) 一种电池充电箱
CN206673058U (zh) 一种风冷式蓄电池组件
CN207095379U (zh) 一种喷雾中空冷却塔收水器
JP6526822B2 (ja) 電子機器用の冷却装置
CN219291889U (zh) 一种超声波探头自动组装线高效加热冷却设备
CN220709363U (zh) 一种地震监测仪器用防护装置
CN217249496U (zh) 一种用于耳科药品研磨装置
CN221448139U (zh) 一种快拆式电源
CN210392597U (zh) 一种电子交联聚乙烯泡棉生产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