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5330B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85330B CN116885330B CN202311155413.2A CN202311155413A CN116885330B CN 116885330 B CN116885330 B CN 116885330B CN 202311155413 A CN202311155413 A CN 202311155413A CN 116885330 B CN116885330 B CN 1168853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needle tube
- discharge
- battery
- dis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54—Reclaiming serviceable parts of waste 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8—End of discharge regulating meas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e.g. for maintaining operating temperature
- H01M6/5038—Heating or cooling of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52—Reclaiming serviceable parts of waste cells or batteries, e.g. recyc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放电组件包括放电箱体及冷却输送针管。将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的放料口放置到放电腔内,冷却输送针管位于放电腔内,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连接在放电箱体的第一对接孔处,通过第一对接孔、第二对接孔向冷却输送针管的冷却通道通入包含导热导电粉的低温气流。利用冷却输送针管外壁上的通气孔,使得导热导电粉吹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由于冷却输送针管能够插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的中间,能够从内部对电池与放电颗粒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及效果。同时利用冷却输送针管将热的导热导电粉吸出,更换低温的导热导电粉以保证降温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背景技术
在对电池进行回收前,为了防止剩余的电量导致在挤压或粉碎电池时发生爆炸的情况发生,需要先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将电池中的余电完全进行释放。传统的放电方法包括是将电池投入导电液中放电、放电机放电或通过放电粒子进行放电。如通过放电粒子行的放电,使电池余能以热量形式安全释放。因而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当电池温度过高时,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放电。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辅助装置对放电空间进行散热降温。然而,上述的散热降温方式散热降温速度,散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放电过程的散热降温效果的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放电箱体及冷却输送针管,所述放电箱体内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所述放电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放电腔连通的第一对接孔,所述放电箱体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与所述放电腔连通;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内中空形成为冷却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通气孔,至少部分所述通气孔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一端开口形成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对接孔,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位于所述放电腔内,且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对接孔处,以使所述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一对接孔连通,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用于通入导热导电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的形状为非圆形,所述通气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放电颗粒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横截面的尺寸趋于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放电箱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的所述第一对接孔,每一所述第一对接孔处对接连接有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接头,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对接接头上;所述放电组件还包括搅动驱动件,所述搅动驱动件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对接接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孔内,所述搅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对接接头带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动驱动件包括搅动驱动源及联动件;所述对接接头包括内接头及外接头,所述内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对接孔与所述外接头连接,所述内接头位于所述放电腔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内接头上,所述外接头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联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搅动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外接头通过所述内接头带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直筒状管道;或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波浪形管道;或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S形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组件还包括抽吸件,所述放电箱体的底壁上形成有网孔结构,所述网孔结构用于导热导电粉的流通,所述抽吸件的进风口对准所述放电箱体底壁的网孔结构,所述抽吸件用于通过所述网孔结构抽吸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放电组件、导电粉动力组件及冷却组件,所述放电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放电腔内或设置于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上;所述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及输送管,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所述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所述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所述吸收动力件用于将导热导电粉通过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及所述输送管吸收至所述储料件内;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料件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冷却通道内设置有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导热导电粉的浓度。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及其放电组件,将需要进行放电的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的放料口放置到放电腔内。由于冷却输送针管位于放电腔内,进而使得电池与放电颗粒分布在冷却输送针管的周围。且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连接在放电箱体的第一对接孔处,可以通过第一对接孔、第二对接孔向冷却输送针管的冷却通道通入包含导热导电粉的低温气流。利用冷却输送针管外壁上的通气孔,使得导热导电粉吹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由于冷却输送针管能够插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的中间,进而能够从内部对电池与放电颗粒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及效果。当导热导电粉填充满以后,且导热导电粉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利用冷却输送针管将热的导热导电粉吸出,更换低温的导热导电粉保证降温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
通过冷却输送针管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
向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
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
通过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抽吸所述放电腔内的导热导电粉;
检测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吸出浓度;
当所述吸出浓度小于预设浓度阈值,则控制输送动力件将低温导热导电粉通过冷却输送针管输送至所述放电腔,循环执行向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在使用时,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通过冷却输送针管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向放电腔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检测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进行泄压;通过冷却输送针管抽吸放电腔内的导热导电粉,检测冷却输送针管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吸出浓度,当吸出浓度小于预设浓度阈值,则控制输送动力件将低温导热导电粉通过冷却输送针管输送至放电腔,循环执行向放电腔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的步骤,直至电池放电完成。通过冷却输送针管能够插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的中间,进而能够从内部对电池与放电颗粒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及效果。且利用冷却输送针管还能够将热的导热导电粉吸出,更换低温的导热导电粉保证降温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放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放电组件的测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放电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放电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放电组件;100、放电箱体;110、放电腔;120、放料口;130、开合件;200、冷却输送针管;210、通气孔;300、对接接头;310、内接头;320、外接头;400、温度检测器;500、输送管;20、压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放电组件10,放电组件10包括放电箱体100及冷却输送针管200,放电箱体100内形成有放电腔110,放电腔110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放电箱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放电腔110连通的第一对接孔,放电箱体100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120,放料口120与放电腔110连通。冷却输送针管200内中空形成为冷却通道,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冷却通道连通的通气孔210,至少部分通气孔210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冷却输送针管200的一端开口形成与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对接孔,冷却输送针管200位于放电腔110内,且冷却输送针管200的一端对接在第一对接孔处,以使第二对接孔与第一对接孔连通,冷却输送针管200用于通入导热导电粉。
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放电的电池及放电颗粒由放电箱体100的放料口120放置到放电腔110内。由于冷却输送针管200位于放电腔110内,进而使得电池与放电颗粒分布在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周围。且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连接在放电箱体100的第一对接孔处,可以通过第一对接孔、第二对接孔向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冷却通道通入包含导热导电粉的低温气流。利用冷却输送针管200外壁上的通气孔210,使得导热导电粉吹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由于冷却输送针管200能够插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的中间,进而能够从内部对电池与放电颗粒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及效果。
当导热导电粉填充满以后,且导热导电粉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利用冷却输送针管200将热的导热导电粉吸出,更换低温的导热导电粉保证降温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一实施例中,在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通气孔210的尺寸趋于减小,通气孔210在冷却输送针管200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其中,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为冷却输送针管200的长度方向。
由于含有导热导电粉的气流由第二对接孔进入到冷却通道,进而从远离第二对接孔的通气孔210喷出的导热导电粉的量和压力都将较小,通过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将通气孔210的尺寸趋于减小,通气孔210在冷却输送针管200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能够降低通过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一端通气孔210喷出导热导电粉的压力和密度,增大通过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另一端通气孔210喷出导热导电粉的压力和密度,使得进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更加均匀。
一实施例中,通气孔210的形状为非圆形,通气孔210的尺寸小于放电颗粒的尺寸。由于放电颗粒为圆形,通过将通气孔210的形状设置为非圆形,且通气孔210的尺寸小于放电颗粒的尺寸,一方面能够避免放电颗粒将通气孔210封堵,影响通过通气孔210通入导热导电粉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放电颗粒由通气孔210掉落至冷却通道内。例如,通气孔210可以为条形孔、三角形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
一并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通气孔210。由于冷却输送针管200的一端连接与放电箱体100的内侧壁上,进而使得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另一端位于放电腔110的内部,利用冷却探针另一端端面上的通气孔210,进一步有利于导热导电粉吹入到堆叠的电池与放电颗粒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在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冷却输送针管200横截面的尺寸趋于减小。通过将冷却输送针管200的横截面的尺寸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长度方向趋于减小,有利于降低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一端的导热导电粉的压力,增大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另一端的导热导电粉的压力。由于导热导电粉的浓度沿着冷却输送针管200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趋于减小,进而通过增大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另一端的导热导电粉的压力,提高导热导电粉进入到堆叠的电池与放电颗粒内部的均匀性,提高填充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降温效果,提高电池的放电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将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另一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以增大位于冷却输送针管200另一端的导热导电粉的压力。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针管200的数量为多个,放电箱体100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的第一对接孔,每一第一对接孔处对接连接有一冷却输送针管200。通过设置多个冷却输送针管200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导电粉吹入的均匀性,以及利用冷却输送针管200回收导电粉的效果。具体地,位于两个内侧壁上的冷却输送针管200相对间隔设置,由于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另一端上也开设有通气孔210,利用该通气孔210可以将导热导电粉吹入到两个内侧壁上的冷却输送针管20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内侧壁上的冷却输送针管200还可以交错设置,只要能够提高吹入导热导电粉的效果即可。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接头300,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对接接头300上。利用对接接头300进一步便于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安装,也便于外部导热导电粉通过对接接头300通入到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冷却通道内。
具体地,放电组件10还包括搅动驱动件(图未示),搅动驱动件位于放电箱体100的外侧壁上,对接接头300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对接孔内,搅动驱动件用于驱动对接接头300带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当需要将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的导热导电粉抽吸出去时,可以通过搅动驱动件通过对接接头300驱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进而能够搅动电池与放电颗粒,以使放电箱体10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松动,更加有利于导热导电粉被冷却输送针管200通过通气孔210吸出。
具体地,对接接头300包括内接头310及外接头320,内接头310通过第一对接孔与外接头320连接,内接头310位于放电腔110内,冷却输送针管200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内接头310上。搅动驱动件包括搅动驱动源及联动件,外接头320位于放电箱体100的外侧壁上并与联动件传动连接,搅动驱动源用于通过联动件驱动外接头320通过内接头310带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通过设置内接头310便于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安装,通过设置外接头320便于与联动件的传动连接,进而便于搅动驱动源驱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
一实施例中,联动件可以为齿轮齿条结构,齿轮套设在外接头320外并与齿条啮合,搅动驱动源驱动齿条移动即可实现外接头320的转动。或者联动件还可以为齿轮传动结构、蜗轮蜗杆结构等,只要能够实现驱动外接头320转动即可。
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对接孔内均设置有一可转动的对接接头300,每一对接接头300均与联动件传动连接,搅动驱动源用于通过联动件驱动全部对接接头300转动。通过设置联动件能够同时驱动各个与对接接头300连接的冷却输送针管200同时转动,进而同时搅动放电腔110内的物质,提高搅动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输送针管200为直筒状管道。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冷却输送针管200为波浪形管道。当搅动驱动件驱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时,利用波浪形的冷却输送针管200能够提高搅动范围,进而进一步提高搅动效果,更加有利于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吸出导热导电粉的效果。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输送针管200为S形管道。利用搅动驱动件驱动冷却输送针管200转动时,利用S形的冷却输送针管200提高搅动范围,进而提高搅动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针管20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管道。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放电组件10还包括抽吸件(图未示),放电箱体100的底壁上形成有网孔结构,网孔结构用于导热导电粉的流通,抽吸件的进风口对准放电箱体100底壁的网孔结构,抽吸件用于通过网孔结构抽吸放电腔110内的导热导电粉。当需要对放电腔110内的导热导电粉进行抽吸时,可以开启抽吸件,使得导热导电粉通过放电箱体100底壁的网孔被抽吸件抽出,进一步提高导热导电粉排出的效率,提高更换低温导热导电粉的效率。
如图2所示,具体地,放电箱体100的底壁设置有开合件130,开合件130可开合地覆盖在放电箱体100底壁的网孔结构上。在向放电箱体100内吹入导热导电粉及电池放电过程中,开合件130覆盖放电箱体100底壁的网孔结构,避免导热导电粉由网孔结构泄露,当需要清理放电箱体100内的导热导电粉时,开启开合件130,便于抽吸件通过网孔结构抽吸导热导电粉。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放电组件10,如图4所示,放电组件10还包括温度检测器400,温度检测器400设置于放电腔110内或设置于冷却输送针管200上。利用温度检测器400能够便于判断放电腔110内部的温度,进一步便于确定更换导热导电粉的时机。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400设置在冷却输送针管200远离第二对接孔的另一端上,以便于温度检测器400能够有效检测到电池与放电颗粒堆叠的内部的温度。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导电粉动力组件,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及输送管500,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输送管500输送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冷却输送针管200,吸收动力件用于将导热导电粉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及输送管500吸收至储料件内。输送动力件为导热导电粉输送至放电腔110提供动力,吸收动力件能够为将放电腔110的导热导电粉吸收至储料件提供动力。
一实施例中,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风机,当风机正转时,可以作为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输送管500输送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冷却输送针管200;当风机反转时,可以作为吸收动力件,用于将冷却输送针管200通过输送管500吸收至储料件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动力件与吸收动力件可以两个部件,输送动力件与吸收动力件可以利用三通管件连接至输送管500。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用于对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例如冷却组件可以为液氮喷射装置,用于向储料件内喷射液氮,实现对导热导电粉的降温。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冷却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的降温冷却即可。
一实施例中,冷却输送针管200的冷却通道内设置有浓度检测器,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导热导电粉的浓度。利用浓度检测器能够有效检测冷却输送针管20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浓度,进而有利于判断冷却输送针管20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吹出或吸入情况。例如,浓度检测器设置在第二对接孔处,可以检测进入到冷却通道内的导热导电粉的浓度。例如,浓度检测器可以设置在冷却输送针管200远离第二对接孔的另一端上,便于检测导热导电粉的吸入或吹出效果。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压料组件20,压料组件20位于放电组件10的上方,压料组件20能够由放电箱体100顶部的放料口120压入到放电腔110内,进而能够向电池及放电颗粒的混合物施加压力,保证电池的放电效果。需要泄压时,将压料组件20由放料口120的一侧移出即可。
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分筛组件,分筛组件位于放电箱体100底部的一侧,放电箱体100的底壁可开合。当放电箱体100的底壁开启后,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会进入到分筛组件内,利用分筛组件进行分筛。
具体地,分筛组件包括分筛主体、振动件、第一分筛过滤件及第二分筛过滤件,第一分筛过滤件与第二分筛过滤件均设置于分筛主体上,且第二分筛过滤件位于第一分筛过滤件的下方,第一分筛过滤件容许放电颗粒与导热导电粉通过,不容许电池通过;第二分筛过滤件容许导热导电粉通过,不容许放电颗粒通过。振动件驱动分筛主体振动,进而使得电池过滤至第一分筛过滤件上,放电颗粒过滤至第一分筛过滤件与第二分筛过滤件之间,导热导电粉过滤至第二分筛过滤件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筛组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分筛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装置。
参阅图1、图2及图6,一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610: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100的放电腔110内;
步骤S620: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向电池与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
步骤S630:向放电腔110内的电池、放电颗粒及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
步骤S640:检测放电腔110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步骤S650: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对放电腔110进行泄压;
步骤S660: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抽吸放电腔110内的导热导电粉;
步骤S670:检测冷却输送针管20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吸出浓度;
步骤S680:当所述吸出浓度小于预设浓度阈值,则控制输送动力件将低温导热导电粉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输送至放电腔110,循环执行步骤S630,直至电池放电完成。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能够插入到电池与放电颗粒的中间,进而能够从内部对电池与放电颗粒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降温速率及效果。且利用冷却输送针管200还能够将热的导热导电粉吸出,更换低温的导热导电粉保证降温冷却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导热导电粉填充了电池与放电颗粒的间隙,以使电池与放电颗粒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一实施例中,步骤S660通过冷却输送针管200抽吸放电腔110内的导热导电粉的步骤还包括:开启抽吸件,利用抽吸件同时抽吸放电腔110内的导热导电粉,提高抽吸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
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放电箱体、冷却输送针管及温度检测器,所述放电箱体内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放置电池及放电颗粒,所述放电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放电腔连通的第一对接孔,所述放电箱体的顶部开口形成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与所述放电腔连通;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内中空形成为冷却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通气孔,至少部分所述通气孔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一端开口形成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对接孔,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位于所述放电腔内,且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对接孔处,以使所述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一对接孔连通,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用于通入导热导电粉;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放电腔内或设置于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上;
导电粉动力组件,所述导电粉动力组件包括储料件、输送动力件、吸收动力件及输送管,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导热导电粉,所述输送动力件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所述储料件内的导热导电粉至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所述吸收动力件用于将导热导电粉通过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及所述输送管吸收至所述储料件内;及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料件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进行冷却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通气孔的尺寸趋于减小,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上的分布密度趋于增大;和/或
所述通气孔的形状为非圆形,所述通气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放电颗粒的尺寸;和/或
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通气孔;和/或
在沿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横截面的尺寸趋于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放电箱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的所述第一对接孔,每一所述第一对接孔处对接连接有一所述冷却输送针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接头,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对接接头上;所述放电组件还包括搅动驱动件,所述搅动驱动件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对接接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孔内,所述搅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对接接头带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驱动件包括搅动驱动源及联动件;所述对接接头包括内接头及外接头,所述内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对接孔与所述外接头连接,所述内接头位于所述放电腔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内接头上,所述外接头位于所述放电箱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联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搅动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外接头通过所述内接头带动所述冷却输送针管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直筒状管道;或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波浪形管道;或者所述冷却输送针管为S形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组件还包括抽吸件,所述放电箱体的底壁上形成有网孔结构,所述网孔结构用于导热导电粉的流通,所述抽吸件的进风口对准所述放电箱体底壁的网孔结构,所述抽吸件用于通过所述网孔结构抽吸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导热导电粉。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送针管的冷却通道内设置有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导热导电粉的浓度。
9.一种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池与放电颗粒填充至放电箱体的放电腔内;
通过冷却输送针管向所述电池与所述放电颗粒之间吹入导热导电粉;
向所述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
检测所述放电腔内的当前放电温度;
当检测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对所述放电腔进行泄压;
通过所述冷却输送针管抽吸所述放电腔内的导热导电粉;
检测所述冷却输送针管内的导热导电粉的吸出浓度;
当所述吸出浓度小于预设浓度阈值,则控制输送动力件将低温导热导电粉通过冷却输送针管输送至所述放电腔,循环执行向放电腔内的所述电池、所述放电颗粒及所述导热导电粉的混合物加压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池放电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55413.2A CN116885330B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55413.2A CN116885330B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85330A CN116885330A (zh) | 2023-10-13 |
CN116885330B true CN116885330B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8262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55413.2A Active CN116885330B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853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78455B (zh) * | 2024-03-13 | 2024-05-14 | 深圳市杰成镍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退役电池的放电状态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05894A (ja) * | 1999-10-14 | 2001-04-17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
CN207868336U (zh) * | 2018-01-12 | 2018-09-14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快速放电装置 |
CN217062257U (zh) * | 2022-01-27 | 2022-07-26 | 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 | 报废电池放电装置 |
CN218887298U (zh) * | 2022-12-05 | 2023-04-18 |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锂电池回收的放电装置 |
CN116613410A (zh) * | 2023-06-12 | 2023-08-18 | 安徽省赛贝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用于方形电池的放电装置和放电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122031A1 (en) * | 2020-03-16 | 2023-01-25 | Advanced Battery Concepts, LLC | Battery assembly,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control thereof |
-
2023
- 2023-09-08 CN CN202311155413.2A patent/CN1168853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05894A (ja) * | 1999-10-14 | 2001-04-17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
CN207868336U (zh) * | 2018-01-12 | 2018-09-14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快速放电装置 |
CN217062257U (zh) * | 2022-01-27 | 2022-07-26 | 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 | 报废电池放电装置 |
CN218887298U (zh) * | 2022-12-05 | 2023-04-18 |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锂电池回收的放电装置 |
CN116613410A (zh) * | 2023-06-12 | 2023-08-18 | 安徽省赛贝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用于方形电池的放电装置和放电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85330A (zh)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85330B (zh)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组件 | |
CN1305433C (zh) | 充电式吸尘器系统 | |
CN116759678B (zh) | 电池放电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放电机构 | |
CN1759277A (zh) |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设备 | |
CN114468885B (zh) | 表面清洁设备 | |
CN221464265U (zh) |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烘干装置 | |
CN215151042U (zh) |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生产用料桶 | |
CN214126716U (zh) | 一种内分泌科用体液样品保存装置 | |
CN211964842U (zh) | 锂离子电池浆料螺旋循环搅拌加工集成系统 | |
CN214810912U (zh) | 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凝胶敷料反应装置 | |
CN110762948A (zh) | 一种中药材快速清洗干燥装置 | |
CN114053935A (zh) | 一种便于清理的锂电池加工用混料装置 | |
CN215683487U (zh) | 一种大米储存用地理仓 | |
CN111203370B (zh) | 锂离子电池浆料螺旋循环搅拌加工集成系统 | |
CN216629669U (zh) | 一种气样气化装置 | |
CN215320133U (zh) | 发泡胶粒恒温发泡机 | |
CN212492727U (zh) | 一种地铁盾构施工输料装置 | |
CN210279328U (zh) | 一种用于土壤肥料的碎料装置 | |
CN209755767U (zh) | 一种塑料颗粒加热熔融装置 | |
CN220091114U (zh) | 一种氯化石蜡冷却贮存装置 | |
CN218034182U (zh) | 一种铁粉废料回收用高转速脱水装置 | |
CN216154039U (zh) | 一种无人机用物料撒播装置 | |
CN214293885U (zh) | 一种高速搅拌混料装置 | |
CN213875958U (zh) |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容量测试设备 | |
CN215319868U (zh) | 一种电缆料生产用冷却降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