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3084A -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3084A
CN116753084A CN202310843521.2A CN202310843521A CN116753084A CN 116753084 A CN116753084 A CN 116753084A CN 202310843521 A CN202310843521 A CN 202310843521A CN 116753084 A CN116753084 A CN 116753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ffle
cylinder head
wal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35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435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30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3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3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13/0405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arranged in covering members apertures, e.g.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2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combined with other devices, e.g. heaters ; for use other than engine air intake cleaning, e.g. air intake filters arranged in the fuel vapour recovery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2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Additional air admission, lubricant or fuel vapour ad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33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with a deflection device, e.g.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缸头盖和摩托车。本申请的气缸头盖包括盖体、隔挡件、通气片和挡油件。盖体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用于排出油气混合物;隔挡件凸设于盖体的内表面;通气片盖设在隔挡件上,并与隔挡件配合以形成油气分离腔和油气入口,油气入口通过油气分离腔与排气口连通;挡油件与通气片相连接,且挡油件由油气入口所在位置沿油气入口的通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形成飞檐结构,飞檐结构在隔挡件的支撑下与盖体间隔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气缸头盖具有可在不影响油气分离腔进气能力下隔挡油气混合物中大部分的机油,以提升气缸头盖分离机油和废气的能力,降低摩托车发动机的围护成本。

Description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气缸头盖上设置有通气管接头,用于将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混有机油的废气排出气缸头盖外。传统的气缸头盖上设置油气分离腔,废气在迷宫结构内绕行的过程中将废气内的机油留存在迷宫结构的内壁上,以分离废气和机油,降低机油随废气排出气缸头盖外的排出量,进而减少机油的损耗。但是,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废气内混有大量的机油,传统的气缸头盖不足以充分降低机油的排出量,依然会造成机油大量损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曲轴箱内大量机油随废气进入空滤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缸头盖,所述气缸头盖包括:
盖体,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油气混合物;
隔挡件,凸设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
通气片,盖设在所述隔挡件上,并与所述隔挡件配合以形成油气分离腔和油气入口,所述油气入口通过所述油气分离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及
挡油件,与通气片相连接,且所述挡油件由所述油气入口所在位置沿所述油气入口的通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形成飞檐结构,所述飞檐结构在所述隔挡件的支撑下与所述盖体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油件的边缘设置有倒角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挡件包括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第二挡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盖体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盖体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两侧,以将油气混合物在所述油气分离腔中分离机油后使废气经所述排气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挡件还包括第三挡壁,所述第三挡壁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壁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壁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之间,所述油气入口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之间,所述第二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挡件还包括第四挡壁,所述第四挡壁呈弧形,所述第四挡壁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入口对应,且所述第四挡壁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四挡壁的两端远离所述第一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挡件还包括凸棱,所述凸棱包括多条支棱,多条所述支棱间隔设置,并向所述隔挡件延伸,所述凸棱用于与所述隔挡件在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形成油气分离通道以附着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通气片上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所述穿孔对应,所述穿孔上盖设有目镜,所述目镜与所述观察孔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位于在所述凸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对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挡壁或第二挡壁围绕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的部分边缘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发动机、空滤器以及上述的气缸头盖,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气缸头盖盖设在所述发动机上,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空滤器连通。
上述气缸头盖,通过在通气片上设置具有飞檐结构的挡油件,可以在不大幅影响油气分离腔进气量的前提下阻挡发动机内的机油随废气进入油气分离腔内,进而在发动机高负荷运作时减少机油的窜出量,可降低发动机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缸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盖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说明:
100、盖体;101、排气口;110、第一避空部;111、穿孔;120、第二避空部;121、第一安装孔;130、第三避空部;131、第二安装孔;140、目镜;150、通气管接头;200、隔挡件;201、第一入口;202、第二入口;210、第一挡壁;220、第二挡壁;230、第三挡壁;240、第四挡壁;250、凸棱;251、直棱;252、支棱;300、通气片;310、观察孔;400、挡油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传统的气缸头盖在摩托车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机油容易随废气窜出气缸头盖,并进入空滤器中,造成机油和空滤器的快速损耗,增加了摩托车发动机的维护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所述的气缸头盖。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气缸头盖的结构示意图。气缸头盖包括盖体100、隔挡件200、通气片300以及挡油件400。盖体100设有排气口101,用于排出油气混合物。隔挡件200凸设在盖体100的内表面,通气片300盖设在隔挡件200上,并与隔挡件200配合以形成油气分离腔和油气入口,油气入口通过油气分离腔与排气口101连通。挡油件400与通气片300相连接,且挡油件400由油气入口所在位置沿油气入口的通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形成飞檐结构,飞檐结构在隔挡件200的支撑下与盖体100间隔设置。
本申请所述的气缸头盖,在通气片300上设置具有飞檐结构的挡油件400,使得油气混合物经油气入口进入油气分离腔之前,油气混合物中的大部分油滴被阻挡在油气分离腔外,进而减少排出气缸头盖外的废气中的机油含量,即使发动机高负荷运作时也不会增加机油的排出量,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飞檐结构在隔挡件200的支撑下与盖体100保持间隔设置,不会给油气混合物的通流增加阻力,保证油气混合物可正常进入油气分离腔。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3,盖体100盖合在曲轴箱上(图未示),盖体100的内壁朝向曲轴箱,在盖体100的内壁上设置有隔挡件200,隔挡件200包括多条凸纹,凸纹呈平滑弯曲的长条形,通气片300的形状与隔挡件200的最外围凸纹形成的形状对应,通气片300固定地盖设在凸纹上,通气片300便与凸纹以及盖体100的内表面形成一个油气分离腔,油气分离腔内的腔壁和凸纹外壁都可以粘结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以分离机油和废气。可以理解,最外围的凸纹为间断式的设计,在最外围的凸纹的断开处形成油气入口。排气口101设置在盖体100上,排气口101连通油气分离腔,因此,混合着机油和废气的油气混合物从油气入口进入油气分离腔内,分离机油和废气,并经凸纹的导向作用流向排气口101。排气口101内设置有通气管接头150,以方便在盖体100外侧接合气管(图未示),通过气管引导废气流向别处。
特别地,挡油件400与通气片300连接并与油气入口对应,结合图1和图2,可以理解地,在盖体100下方的油气入口处,油气混合物近似沿左右方向进入油气分离腔内,在该油气入口的左侧,油气混合物从左向右通流,在该油气入口的右侧,油气混合物从右向左通流。与此对应地,挡油件400的飞檐结构在油气入口两侧分别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远离油气入口地延伸,,因而能提高对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的隔挡能力,将油滴阻挡在油气分离腔外,减少油气分离腔内油气混合物的机油含量。可以理解地,在盖体100右侧的油气入口处,油气混合物从下向上通流,与此对应的挡油件400的飞檐结构则是沿向下的方向远离油气入口地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飞檐结构的延伸距离为1-3cm,在此长度区间内,挡油件400既能阻挡大部分的油滴,又不过度地给油气混合物进入油气入口增加阻力,效果最佳。
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油件400的边缘设置有倒角位。示例性地,挡油件400与通气片300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挡油件400从通气片300的边缘向盖体100的内壁方向伸出,可以完全覆盖油气入口。挡油件400伸出于通气片300的飞檐结构的外侧边缘形成两个直角,两个直角均进行倒角处理,可以防止安装或拆卸挡油件400时划伤盖体100内部或安装人的手部,更为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油件400与通气片300一体成型,即,通气片300和挡油件400为一个结构件。参阅图1所示,通气片300和挡油件400为一体板件,其中,为了便于理解挡油件400所形成的飞檐结构,图1中采取了虚线将通气片300和挡油件400划分开来,实际上,对于一体成型的挡油件400与通气片300而言,在外观上,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在通气片300和挡油件400安装至盖体100后,由油气入口所在位置沿油气入口的通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构界定飞檐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油件40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通气片300上的片体。可以理解地,当挡油件400是可以拆卸地安装在通气片300上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安装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具有飞檐结构的片体,来达到最好的挡油效果。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200包括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第一挡壁210的一端与盖体100的侧壁连接,第二挡壁220的一端也与盖体100的侧壁连接,且第一挡壁210与盖体100侧壁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挡壁220与盖体100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排气口101的两侧,以将油气混合物在油气分离腔中分离机油后使废气经排气口101排出。以图2为例,示例性地,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为平滑弯曲的凸纹,在盖体100内表面的中部,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互相远离以形成油气分离腔,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的上端收敛于排气口101的上下两侧,以便将油气混合物从油气分离腔内导向排气口101的过程中,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粘结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实现将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与废气分离,使得分离后的废气从排气口101排出,并降低油从排气口101排出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200还包括第三挡壁230,第三挡壁230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挡壁210远离排气口的一端与第二挡壁220远离排气口的一端之间,油气入口包括第一入口201和第二入口202,第一入口201形成于第一挡壁210和第三挡壁230之间,第二入口202形成于第二挡壁220和第三挡壁230之间。继续参考图2,示例性地,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的下端之间的距离较大,并足以设置第三挡壁230。第三挡壁230的下端与第一挡壁210的下端留设有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一入口201。第三挡壁230的上端则与第二挡壁230的下端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入口202。通过第三挡壁230,在盖体100上与第一挡壁210和第二挡壁220配合可形成两个油气入口,供油气混合物分流地进入油气分离腔中,使得油气分离腔对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的分离效果更好。
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200还包括第四挡壁240,第四挡壁240呈弧形,第四挡壁240设置在盖体100上,并与第一入口201对应,第四挡壁240的中部靠近第一入口201,第四挡壁240的两端远离第一入口201。具体地,第四挡壁240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入口201的长度,第四挡壁240的中部靠近于第一入口201,第四挡壁240的两端则向远离第一入口201的一侧弯曲。按如上方式设置第四挡壁240,可以将从第一入口201的两侧将油气混合物导入第一入口201中,增加进气量,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腔对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的分离效果。可以理解地,挡油件400也完全覆盖整个第四挡壁240,以减少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从第一入口201两侧进入第一入口201中。
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200还包括凸棱250,凸棱包括多条支棱252,多条支棱252间隔设置,并向隔挡件200延伸,凸棱250用于与隔挡件200在油气分离腔内形成油气分离通道以附着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凸棱250包括一条直棱251以及四条从直棱251向两侧延伸的支棱252,其中两条支棱252向第一挡壁210的方向延伸,另外两条支棱252向第三挡壁230的方向延伸。设置具有直棱251和多条支棱252的凸棱250,可以在油气分离腔内形成油气分离通道,该油气分离通道具有类似迷宫的机构,以增加油气混合物在油气分离腔内的移动路程的长度,有助于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粘接在凸棱250和三道挡壁上,以分离机油和废气。
同时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上设置有穿孔111,通气片300上设置有观察孔310,观察孔310与穿孔111对应,穿孔111上盖设有目镜140,目镜140与观察孔310相对。具体地,盖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避空部110,第一避空部110设置在盖体100的中部,第一避空部110呈圆形,并从盖体100背离曲轴箱的一侧向靠近通气片300的方向凹陷。通气片300上与穿孔11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观察孔310,第一避空部110上盖设有目镜140,目镜140可用于透过穿孔111和观察孔310观察盖体100内的工作情况,同时也阻挡盖体100内的油气混合物经观察孔310从穿孔111喷出。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111设置在凸棱250上。示例性地,第一避空部110与直棱251对应,并将直棱251从中部截断,穿孔111位于直棱251上,因此可避免将穿孔111开设在油气分离腔内的油气分离通道上,防止粘接在油气分离腔内的油滴影响观察,观察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对角设置。示例性地,两个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31,盖体100还设置有第二避空部120和第三避空部130,第一避空部110和第二避空部120均是从盖体100向通气片300所在一侧的方向凹陷,第一安装孔121设置在第二避空部120上,第二安装孔131设置在第三避空部130上。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31均用于安装螺栓(图未示),将第一避空部110和第二避空部120在盖体100上对角设置,可将盖体100更牢固地安装在曲轴箱上。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第一挡壁210或第二挡壁220围绕至少一个安装孔的部分边缘设置。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挡壁220一部分贴合地设置在盖体100的内壁上,在盖体100内表面上并且在第二安装孔131的上方处,第二挡壁220垂直于盖体100的内壁向下延伸后,与第三穿孔131的左下约四分之一的边缘部分贴合设置。由于部分第二挡壁220围绕第二安装孔131的部分边缘设置,在使用螺栓将盖体100固定在曲轴箱上时,隔挡件200也会受到螺栓的挤压力,从而使得隔挡件200与通气片300的固定效果更好,油气分离腔对机油和废气的分离作用更好。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身(图未示)、发动机(图未示)、空滤器(图未示)以及以上所述的气缸头盖。发动机设置在车身上,为车身提供动力。气缸头盖盖设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上,以将发动机排出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分离出来,减少废气中的机油含量。排气口101设置有通气管接头150,通气管接头150通过气管(图未示)与空滤器连通,废气经排气口101进入空滤器,由空滤器过滤后排放至空气中。通过在通气片300上设置挡油件400,大幅减少了进入空滤器中的机油量,降低了摩托车的维护成本,提升了摩托车的商品竞争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头盖包括:
盖体,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油气混合物;
隔挡件,凸设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
通气片,盖设在所述隔挡件上,并与所述隔挡件配合以形成油气分离腔和油气入口,所述油气入口通过所述油气分离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及
挡油件,与通气片相连接,且所述挡油件由所述油气入口所在位置沿所述油气入口的通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形成飞檐结构,所述飞檐结构在所述隔挡件的支撑下与所述盖体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件的边缘设置有倒角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包括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第二挡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盖体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盖体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两侧,以将油气混合物在所述油气分离腔中分离机油后使废气经所述排气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还包括第三挡壁,所述第三挡壁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壁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壁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之间,所述油气入口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之间,所述第二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还包括第四挡壁,所述第四挡壁呈弧形,所述第四挡壁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入口对应,且所述第四挡壁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四挡壁的两端远离所述第一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还包括凸棱,所述凸棱包括多条支棱,多条所述支棱间隔设置,并向所述隔挡件延伸,所述凸棱用于与所述隔挡件在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形成油气分离通道以附着油气混合物中的机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通气片上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所述穿孔对应,所述穿孔上盖设有目镜,所述目镜与所述观察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位于在所述凸棱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对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挡壁或第二挡壁围绕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的部分边缘设置。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发动机、空滤器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缸头盖,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气缸头盖盖设在所述发动机上,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空滤器连通。
CN202310843521.2A 2023-07-10 2023-07-10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Pending CN1167530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3521.2A CN116753084A (zh) 2023-07-10 2023-07-10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3521.2A CN116753084A (zh) 2023-07-10 2023-07-10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3084A true CN116753084A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5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3521.2A Pending CN116753084A (zh) 2023-07-10 2023-07-10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30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29968A (en) Oil separating system for blowby gas
US8201651B2 (en)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US7234555B2 (en) Secondary path automobile air intake system
US7237635B2 (en)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JP4960763B2 (ja) 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
US7475681B2 (en) Breather apparatus in combustion engine
EP0868595B1 (en) A liquid from gas separator an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ing same
EP1686245A2 (en) Blowby gas passage construction
US11719201B2 (en) Air intake device for a vehicle
JP4432899B2 (ja) V型エンジンのpcvシステム
US7524223B2 (en) Outboard motor
CN220319692U (zh)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CN116753084A (zh) 气缸头盖和摩托车
JP3669470B2 (ja) エアクリーナ
JP2007247552A (ja) ベンチレータ装置
JP3160356U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4423243B2 (ja) 内燃機関
JP3614653B2 (ja) エアクリーナの水抜き構造
CN219176458U (zh) 一种气缸外壳的头盖结构
CN111379616A (zh) 集成式高位进气管及车辆
JP2006205967A (ja) カウルダクトの水切り構造
JP2002295323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構造
ITRM970632A1 (it) Dispositivo di ventilazione per il basamento di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CN216841873U (zh) 一种两级式油气分离系统
CN219452249U (zh) 一种曲轴箱盖结构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