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4373A - 新风调湿多联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调湿多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4373A
CN116734373A CN202310556950.1A CN202310556950A CN116734373A CN 116734373 A CN116734373 A CN 116734373A CN 202310556950 A CN202310556950 A CN 202310556950A CN 116734373 A CN116734373 A CN 116734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air
fan
fresh ai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69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孟建军
颜鲁华
祖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69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34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34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4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风调湿多联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m个调湿单元;调湿单元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上均涂覆有吸附材料,第一换热器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一状态,回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外;新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内;第二状态,第一风机改变转向,新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内;第二风机改变转向,回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外;调湿单元还包括:具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m个调湿单元的制冷剂回路上共用一个压缩机。本新风调湿多联机通过风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连续除湿和加湿,无需风阀切换装置。

Description

新风调湿多联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调湿多联机。
背景技术
新风调湿机主要用于向室内引入调湿后的新风,以调节室内空气。夏季除湿时,新风通过蒸发器降温,其携带的水分被吸附在吸附材料上,以对新风除湿;在一定条件下切换风道,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室内回风通过冷凝器升温,而后将吸附材料内部的水分烘出来并带走;冬季保湿时原理相反,室内回风通过蒸发器降温,其携带的水分被吸附到吸附材料上存储;在一定条件下切换风道,蒸发器变成冷凝器,新风经过冷凝器升温,将吸附材料上的水分烘出来并送向室内,以对新风加湿;
在以上新风调湿机内需要两个风阀切换装置来切换风道,而风阀切换装置通常结构比较复杂且体积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调湿多联机,通过风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连续除湿和加湿,无需风阀切换装置。
一种新风调湿多联机,包括:m个调湿单元,m≥2;调湿单元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连通室内外;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上均涂覆有吸附材料,第一换热器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风道内;调湿单元可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变换;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风机用作排风机,使得回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外;第二风机用作送风机,使得新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内;
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第一风机改变转向,用作送风机,使得新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内;第二风机改变转向,用作排风机,使得回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外;
调湿单元还包括:具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m个调湿单元的制冷剂回路上共用一个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压缩机和m个四通阀位于室外机,其余部件位于室内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模式下,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i={1、2、......、m};
Tsshi表示目标电子膨胀阀所在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AVERAGE表示所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的平均值;
V0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模式下,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i={1、2、......、m};
Tsshi表示目标电子膨胀阀所在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AVERAGE表示所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的平均值;
V1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
D为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Toa和湿度Hoa;控制器,用于:根据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并根据doa与室内设定绝对湿度ds的差值控制压缩机的频率Fx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除湿模式下,
其中,A、B、C、n为常数;
Q为设定风量,M为最大风量;或者,Q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湿模式下,
其中,Toa表示室外新风的温度;
A1、B1、C1、n1为常数;
Q为设定风量,M为最大风量;或者,Q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Toa和湿度Hoa;控制器,用于:在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后,根据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以及计算新风绝对湿度doa与室内设定湿度dsi的差值Δdi;并按照以下公式得到第i台调湿单元的四通阀的换向时间Ti:
Ti=Δdi×(x/y);
其中,x为标准换向时间;y为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在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后,控制该调湿单元按照第一状态运行;当该调湿单元运行Ti时间后,四通阀换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改变转向,该调湿单元按照第二状态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换时,四通阀换向,同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降速,第一风机在降速持续t1时间后改变转向,第二风机在降速持续t2时间后改变转向;
在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变换时,四通阀换向,同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降速,第一风机在降速持续t2时间后改变转向,第二风机在降速持续t1时间后改变转向;其中,t1≤t2。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中调湿单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中调湿单元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中调湿单元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中在除湿模式下的时序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中在加湿模式下的时序图;
以上各图中:100、调湿单元;101、第一调湿单元;102、第二调湿单元;103、第三调湿单元;1、壳体;11、第一室外风口;12、第二室外风口;13、第一室内风口;14、第二室内风口;21、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3、第一滤网;4、第二滤网;5、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7、压缩机;8、四通阀;9、电子膨胀阀;10、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包括m个调湿单元,m≥2的正整数。
以下先对调湿单元进行介绍:
参照图1至图3,调湿单元包括壳体1。壳体1构成调湿单元的大体外观,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四个风口,分别为第一室外风口11、第二室外风口12、第一室内风口13和第二室内风口14。
其中第一室外风口11和第二室外风口12分别通过风管连通室外,作为新风的入口或回风的出口,第一室内风口13和第二室内风口14分别通过风管连通室内,作为新风的出口或回风的入口。
壳体1内通过隔板分隔出风道,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室外风口11和第一室内风口13连通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室外风口12和第二室内风口14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调湿单元还包括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第一风机21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风机22设于第二风道内。
第一状态时,在第一风道内,第一风机21反转,室内回风从第一室内风口13进入第一风道,并由第一室外风口11排向室外;
在第二风道内,第二风机22正转,室外新风从第二室外风口12进入第二风道,并由第二室内风口14送向室内。
这时,第一风机21用作排风机,第一风道用作回风风道;第二风机22用作送风机,第二风道用作新风风道。
第二状态时,在第一风道内,第一风机21正转,室外新风从第一室外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并由第一室内风口13送向室内;在第二风道内,第二风机22反转,室内回风从第二室内风口14进入第二风道,并由第二室外风口12排向室外。
这时,第一风机21用作新风机,第一风道用作新风风道;第二风机22用作排风机,第二风道用作回风风道。
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风机的正转和反转仅是对转向相反的说明,不特指实际工况中风机的正反转。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风阀切换装置来变换风道所带来的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问题,本申请的调湿单元利用风机的正反转实现了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变换,省略了风阀切换装置,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成本,还使得产品体积更加小巧,节省了占用空间。
另外,省略了风阀切换装置,也就减少了机组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机组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调湿单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6,其中,第一换热器5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器6设于第二风道内。在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6上均涂覆有吸附材料。第一换热器5用作蒸发器时第二换热器6用作冷凝器,第一换热器5用作冷凝器时第二换热器6用作蒸发器。
作为蒸发器的换热器将空气冷却,并且通过吸附材料的吸附动作来吸收水,由此,使空气干燥。作为冷凝器的换热器通过将吸附材料加热,并通过吸附材料的再生动作使水从吸附材料中蒸发,由此,对空气进行加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对壳体1的横向中心对称,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完全相同。
由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需要周期性地在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两者中变换,如果两者不同,会造成两者之间明显的风压不等,从而会带来串风的风险,进而会降低调湿机的工作效率,以及增加能耗。
调湿单元内还设有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其中,第一滤网3位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滤网4位于第二风道内,用于对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
下面以m=3为例对新风调湿多联机进行介绍: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包括第一调湿单元101、第二调湿单元102和第三调湿单元103。
新风调湿多联机的制冷剂回路上具有三个四通阀8、三个电子膨胀阀9和一个压缩机7。
三个四通阀8分别为四通阀(8-1)、四通阀(8-2)、四通阀(8-3),一一对应到三个调湿单元。
三个电子膨胀阀9分别为电子膨胀阀(9-1)、电子膨胀阀(9-2)、电子膨胀阀(9-3),一一对应到三个调湿单元。
其中在制冷剂回路上,压缩机7的输出端分别连向四通阀(8-1)、(8-2)、(8-3)的D管,压缩机7的输入端分别连向四通阀(8-1)、(8-2)、(8-3)的S管;
四通阀(8-1)的C管顺次串联第一调湿单元101的第一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9-1)、第一调湿单元101的第二换热器6、四通阀(8-1)的E管;
四通阀(8-2)的C管顺次串联第二调湿单元102的第一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9-2)、第二调湿单元102的第二换热器6、四通阀(8-2)的E管;
四通阀(8-3)的C管顺次串联第三调湿单元103的第一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9-3)、第三调湿单元103的第二换热器6、四通阀(8-3)的E管。
本申请中,对应于多个调湿单元设置多个四通阀,从而可使得多个调湿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换向时刻,而不必同步换向,更加智能化。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将压缩机7和三个四通阀8设于室外机上,壳体2部分为室内机,这样,可以将室外机安装在设备间,避免了四通阀8换向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压缩机7的输出端和四通阀的D管之间可串联止回阀10。
<夏季除湿模式>
参照图2、图4,第一状态:第一换热器5用作冷凝器,第二换热器6用作蒸发器;第一风机21反转,用作排风机,第二风机22正转,用作送风机。
第二风道(新风风道):新风由第二室外风口12进入,在第二风机22的驱动下,先经过第二滤网4净化,再经过第二换热器6(蒸发器),新风被冷却降温除湿,新风中的水分被第二换热器6表面的吸附材料吸附(吸附过程),然后到达第二室内风口14,送入房间,完成一次新风的除湿过程;
第一风道(排风风道):室内空气由第一室内风口13进入,先经过第一换热器5(冷凝器),带走第一换热器5的热量和吸附材料中的水分(再生过程),再经过第一滤网3净化,然后在第一风机的驱动下,最后到达第一室外风口11,排向室外,完成一次排风过程。
制冷剂回路:压缩机7的排气口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出来,先经过止回阀10,然后分流到三个四通阀8(此时均处于OFF状态,也可以状态不一致),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每个调湿单元的流量由9-1、9-2、9-3决定),制冷剂到达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一换热器5,将热量传递给排风,制冷剂变成低温高压的两相态制冷剂,然后流向电子膨胀阀9,被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二换热器6,吸收管外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合流一起流向四通阀8的E管,再由四通阀8的S管回到压缩机7,从而完成一次制冷剂的循环。
当满足换向条件时,参照图3和图5,四通阀8换向,第一换热器5用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6用作冷凝器;第一风机21正转,用作送风机,第二风机22反转,用作排风机。
第一风道(新风风道):新风由第一室外风口11进入,在第一风机21的驱动下,先经过第一滤网3净化,再经过第一换热器5(蒸发器),新风被冷却降温除湿,新风中的水分被第一换热器5表面的吸附材料吸附(吸附过程),然后到达第一室内风口13,送入房间,完成一次新风的除湿过程;
第二风道(排风风道):室内空气由第二室内风口14进入,先经过第二换热器6(冷凝器),带走第二换热器6的热量和吸附材料中的水分(再生过程),再经过第二滤网4净化,然后在第二风机22的驱动下,最后到达第二室外风口12,排向室外,完成一次排风过程。
制冷剂回路:压缩机7的排气口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出来,先经过止回阀10,然后分流到三个四通阀8(此时处于ON状态,也可以状态不一致),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每个调湿单元的流量由9-1、9-2、9-3决定),制冷剂到达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二换热器6,将热量传递给排风,制冷剂变成低温高压的两相态制冷剂,然后流向电子膨胀阀9,被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一换热器5,吸收管外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合流一起流向四通阀8的C管,再由四通阀8的S管回到压缩机7,从而完成一次制冷剂的循环。
如此,除湿过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循环。
<冬季加湿模式>
参照图2和图4,第一状态:第一换热器5用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6用作冷凝器;
第一风机21反转,用作排风机,第二风机22正转,用作送风机。
第二风道(新风风道):新风由第二室外风口12进入,在第二风机22的驱动下,先经过第二滤网4净化,再经过第二换热器6(冷凝器),新风被加热升温,同时第二换热器6表面的吸附材料中的水分被再生出来,混入新风中,新风湿度增加,然后达到第二室内风口14,送入房间,完成一次新风的加湿过程;
第一风道(排风风道):室内回风由第一室内风口13进入,先经过第一换热器5(蒸发器),回风被降温,同时携带的水分被第一换热器5表面的吸附材料吸附在内部,从而回风被降温除湿,再经过第一滤网3净化,然后在第一风机21的驱动下,到达第一室外风口11,排向室外,完成一次排风过程;
制冷剂回路:压缩机7的排气口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出来,先经过止回阀10,然后分流到三个四通阀8(此时处于O N状态,,也可以状态不一致),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每个调湿单元的流量由9-1、9-2、9-3决定),制冷剂到达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二换热器6,将热量传递给新风,制冷剂变成低温高压的两相态制冷剂,然后流向电子膨胀阀9,被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一换热器5,吸收管外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合流一起流向四通阀8的C管,再由四通阀8的S管回到压缩机7,从而完成一次制冷剂的循环。
当满足换向条件时,参照图3和图5,四通阀8换向,第一换热器5用作冷凝器,第二换热器6用作蒸发器;第一风机21正转,用作送风机;第二风机22反转,用作排风机。
第二状态:
第一风道(新风风道):新风由第一室外风口11进入,在第一风机21的驱动下,先经过第一滤网3净化,再经过第一换热器5(冷凝器),新风被加热升温,同时第一换热器5表面的吸附材料中的水分被再生出来,混入新风中,新风湿度增加,然后达到第一室内风口13,送入房间,完成一次新风的加湿过程;
第二风道(排风风道):室内回风由第二室内风口14进入,先经过第二换热器6(蒸发器),回风被降温,同时携带的水分被第二换热器6表面的吸附材料吸附在内部,从而回风被降温除湿,再经过第二滤网4净化,然后在第二风机22的驱动下,到达第二室外风口12,排向室外,完成一次排风过程;
制冷系统:压缩机7的排气口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出来,先经过止回阀10,然后分流到三个四通阀8(此时处于OFF状态,也可以状态不一致),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每个调湿单元的流量由9-1、9-2、9-3决定),制冷剂到达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一换热器5,将热量传递给新风,制冷剂变成低温高压的两相态制冷剂,然后流向电子膨胀阀9,被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向每个调湿单元的第二换热器6,吸收管外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再合流一起流向四通阀8的E管,再由四通阀8的S管回到压缩机7,从而完成一次制冷剂的循环。
如此,加湿过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循环。
<电子膨胀阀开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除湿模式下,电子膨胀阀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控制:
其中,i={1、2、......m};Tsshi表示电子膨胀阀所在调湿单元的过热度;AVERAGE表示所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的平均值;V0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
即,第一调湿单元对应的电子膨胀阀(9-1)的开度为:
Tssh1表示第一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第二调湿单元对应的电子膨胀阀(9-2)的开度为:
Tssh2表示第二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第三调湿单元对应的电子膨胀阀(9-3)的开度为:
Tssh3表示第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在加湿模式下,电子膨胀阀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控制:
其中,V1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D为常数。
在本申请,根据每个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确定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使得多联机可靠稳定运行。
<压缩机频率计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调湿多联机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新风温度Toa和湿度Hoa的温湿度传感器。
控制器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并根据doa和室内设定目标的绝对湿度ds控制压缩机的频率Fx1。
具体地,在除湿模式下,压缩机的频率按照下面公式实施计算:
其中,A、B、C、n为常数;
Q表示设定风量,M表示最大风量,或者,Q表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表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示例性地,A=10,B=1,n=2,C=10Q=M
当室外干湿球35/28(21.1g),室内设定目标27/19(10.4g)时,所需频率为
Fx1=0.1*(21.1-10.4)2+1*(21.1-10.4)+10=32hz
实验验证,在此工况下,压缩机的频率32Hz刚好满足除湿量要求且能保证可靠性运行。
在加湿模式下,压缩机的频率按照下面公式实施计算:
其中,A1、B1、C1、n1为常数;
Q表示设定风量,M表示最大风量,或者,Q表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表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以上的压缩机频率公式由不同工况下的除湿量拟合而来,再根据多次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压缩机的运行在满足不同除湿量要求的同时更加稳定可靠,且不会造成能源浪费。
在公式中引入Q、M风量参数,当风量减小时,可以实现压缩机的自动降频。
另外,在加湿模式下的公式中,引入新风温度Toa,当Toa≤O℃时,可以使得压缩机的频率下降,从而防止蒸发温度过低而造成结霜,如果结霜可能会引起换热器表面的吸附材料开裂。
<换向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后,根据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以及计算新风绝对湿度doa与室内设定湿度dsi的差值Δdi;并按照以下公式得到第i台调湿单元的四通阀的换向时间Ti:
Ti=Δdi×(x/y);
其中,x为标准换向时间;y为常数。
本申请中根据室内外湿度差计算换向时间,相较于固定周期的换向时间,本申请的换向时间与湿度相关联,更加合理。
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接收到除湿模式的指令后,控制四通阀8-i处于OFF状态,第i台调湿单元的第二风机22正转,第一风机21反转;当运行时间达到换向时间Ti时,四通阀8-i换向,呈ON状态,同时第i台调湿单元的第一风机21降速并在持续t1时正转至目标转速,第二风机22降速并在持续t2(t1≤t2)时反转至目标转速。
同理,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接收到加湿模式的指令后,控制四通阀8-i处于ON状态,第i台调湿单元的第二风机22正转,第一风机21反转;当运行时间达到换向时间Ti时,四通阀8-i换向,呈OFF状态,同时第i台调湿单元的第一风机21降速并在持续t1时正转至目标转速,第二风机22降速并在持续t2时反转至目标转速。
参照图6和图7,在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换时,四通阀8换向,同时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降速,第一风机21在四通阀换向后t1时间改变转向(变为送风机),第二风机22在四通阀8换向后t2(t1≤t2)时间改变转向(变为排风机);
在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变换时,四通阀8换向,同时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降速,第一风机21在四通阀8换向后t2时间改变转向(变为排风机),第二风机22在所述四通阀换向后t1时间改变转向(变为送风机)。
对于t1<t2的情形,在换向后t1时间送风机启动,在换向后t2时间排风机启动,也就是说,换向后送风机比排风机先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新风量大于排风量,通过对风量的控制保证新风风道一直处于正压状态,回风风道一直处于负压状态,这样就可以避免排风向新风串风,保证了新风的纯净。
本申请的第一构思,通过风机的正反转实现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切换,无需风阀切换装置,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成本,还使得产品体积更加小巧,节省了占用空间。
本申请的第二构思,通过风机的正反转实现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切换,无需风阀切换装置,部件的减少使得机组内部阻力小,提高机组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
本申请的第三构思,通过风机的正反转实现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切换,通过在换热器上涂覆吸附材料实现加湿或除湿,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紧凑。
本申请的第四构思,多个调湿单元组成多联机,并分别对应设置多个四通阀,共用一个压缩机,实现了对每个调湿单元的独立控制,使得调湿单元之间不需要同步,更加灵活智能。
本申请的第五构思,将压缩机的频率和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室内设定目标的绝对湿度ds建立联系,从而使得压缩机的运行在满足不同除湿量要求的同时更加稳定可靠,且不会造成能源浪费。
本申请的第六构思,将压缩机的频率公式与风量建立联系,在风量减小时压缩机可实现自动降频。
本申请的第七构思,在加湿模式下的压缩机频率公式中引入Toa变量,当Toa≤0℃时,压缩机的频率自动下降,可以有效防止蒸发温度过低而造成结霜,避免了结霜可能使得换热器表面的吸附材料开裂的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调湿单元,m≥2;
所述调湿单元包括:
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连通室内外;
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上均涂覆有吸附材料,第一换热器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风道内;
所述调湿单元可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变换;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风机用作排风机,使得回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外;第二风机用作送风机,使得新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内;
由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第一风机改变转向,用作送风机,使得新风经第一风道流向室内;第二风机改变转向,用作排风机,使得回风经第二风道流向室外;
所述调湿单元还包括:具有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
m个所述调湿单元的制冷剂回路上共用一个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压缩机和m个所述四通阀位于室外机,其余部件位于室内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除湿模式下,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i={1、2、……、m};
Tsshi表示电子膨胀阀所在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AVERAGE表示所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的平均值;
V0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加湿模式下,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i={1、2、……、m};
Tsshi表示电子膨胀阀所在调湿单元的过热度;
AVERAGE表示所有调湿单元的过热度的平均值;
V1表示调湿单元容量的标准开度;
D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Toa和湿度Hoa;
控制器,用于:根据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并根据doa与室内设定绝对湿度ds的差值控制压缩机的频率Fx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在除湿模式下,
其中,A、B、C、n为常数;
Q为设定风量,M为最大风量;或者,Q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在加湿模式下,
其中,Toa表示室外新风的温度;
A1、B1、C1、n1为常数;
Q为设定风量,M为最大风量;或者,Q为开启的调湿单元的台数,M为调湿单元的总台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Toa和湿度Hoa;
控制器,用于:在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后,根据Toa和Hoa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doa,以及计算新风绝对湿度doa与室内设定湿度dsi的差值Δdi;并按照以下公式得到第i台调湿单元的四通阀的换向时间Ti:
Ti=Δdi×(x/y);
其中,x为标准换向时间;y为常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第i台调湿单元开机后,控制该调湿单元按照第一状态运行;
当该调湿单元运行Ti时间后,四通阀换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改变转向,该调湿单元按照第二状态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换时,所述四通阀换向,同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降速,所述第一风机在降速持续t1时间后改变转向,所述第二风机在降速持续t2时间后改变转向;
在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变换时,所述四通阀换向,同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降速,所述第一风机在降速持续t2时间后改变转向,所述第二风机在降速持续t1时间后改变转向;其中,t1≤t2。
CN202310556950.1A 2023-05-17 2023-05-17 新风调湿多联机 Pending CN116734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6950.1A CN116734373A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风调湿多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6950.1A CN116734373A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风调湿多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4373A true CN116734373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1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6950.1A Pending CN116734373A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风调湿多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343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510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JP2004353887A (ja) 調湿装置
CN113432210A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13048584B (zh) 转轮调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3649646A (zh) 调湿装置
CN11356630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24628A (zh) 结合热泵驱动的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溶液除湿的空调机组
CN112923459A (zh) 新风系统
CN215723801U (zh) 空调器
CN116734373A (zh) 新风调湿多联机
JP36147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0688529U (zh) 一种一体化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机组
CN210425366U (zh) 一种空调机
CN116734372A (zh) 新风调湿多联机
CN219868314U (zh) 新风调湿机
CN217785385U (zh) 空气处理装置
JP4179052B2 (ja) 調湿装置
CN116734374A (zh) 新风调湿多联机
CN218936572U (zh) 新风调湿机组
JP361477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778530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8296049U (zh) 空气调湿装置
CN218936573U (zh) 新风调湿机
CN21544666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