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8030B -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8030B
CN116718030B CN202310987678.2A CN202310987678A CN116718030B CN 116718030 B CN116718030 B CN 116718030B CN 202310987678 A CN202310987678 A CN 202310987678A CN 116718030 B CN116718030 B CN 116718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absorption
medium
pipeline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76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18030A (zh
Inventor
阮茂光
代红坤
杨美彦
闫华龙
舒达勇
夏跃彪
王帅
赵崇山
郝鑫
虎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pper Southeast Co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pper Southeast Co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pper Southeast Co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pper Southeast Co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876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18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18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8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18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8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4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铜冶炼熔渣热回收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系统包括吸热阵列装置、释热换热器、换热介质储罐、介质循环泵以及循环管路;吸热阵列装置、释热换热器、换热介质储罐和介质循环泵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还包括用于安装吸热升降柱的安装架装置。吸热阵列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吸热排列装置,吸热排列装置包括若干可串、并联的吸热升降柱,吸热升降柱可伸入渣包与铜冶炼熔渣进行接触热交换吸热。本发明能够对渣包场地中的各个渣包中的铜熔渣释热进行统一收集、整合,避免有效热能损耗,提升热能回收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铜冶炼熔渣热回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渣余热回收是冶金行业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通常情况下,熔渣的温度在1300℃以上,蕴含的热量巨大。熔渣余热回收技术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对环保意义重大。随着新材料和新冶炼技术的不断涌现,熔渣余热回收技术也将发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铜冶炼熔渣在渣包中冷却阶段的热能回收是冶铜生产链中二次能源回收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中国专利CN216898429U一种铜冶炼缓冷渣余热回收装置;CN216717032U一种铜冶炼炉渣废热回收装置所公开技术现状;现有技术中关于渣包中铜熔渣热回收主要是回收铜熔渣逸散到周围空气中的热能,此类熔渣热能回收装置主要收集的热能形式一般是渣包浇水冷却后产生的水蒸气,未对熔浆状态下的铜熔渣进行直接换热,经过一系列导热换热后,最终有效回收热量较低;并且实际生产场景中,渣包在露天场地呈阵列分布,每个渣包的冷却进度不一,需要能够批量对场地中的各个渣包中的铜熔渣释热进行直接换热并进一步收集、整合优化,也是目前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包括:
吸热阵列装置、释热换热器、换热介质储罐、介质循环泵以及循环管路;所述吸热阵列装置、释热换热器、换热介质储罐和介质循环泵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吸热阵列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吸热排列装置,所述吸热排列装置包括若干与循环管路连接的吸热升降柱,所述吸热升降柱可伸入渣包与铜冶炼熔渣进行接触热交换吸热;
所述吸热升降柱包括敞口圆底的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腔通过设置隔板形成U形介质通道,所述空心柱体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法兰;
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吸热升降柱的安装架装置;
所述安装架装置包括由支撑架和挑高架构成的、呈底部开口的“凸”字形的安装架架体,所述挑高架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升降导轨,两侧所述升降导轨之间设置有连通座,所述连通座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滑块与所述升降导轨滑动安装,所述连通座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封盖所述渣包的隔热罩,所述连通座的内腔设置有左右分隔的介质通道,所述吸热升降柱可安装于所述连通座底部、且吸热升降柱的介质输入端和介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通座内部的左右两侧介质通道密接连通,所述连通座的顶部两侧对应其左右两侧介质通道连接有耐压金属软管,所述耐压金属软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挑高架顶部并分别连接有介质输入接管和介质输出接管,所述连通座的顶部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安装有升降减速电机,所述升降减速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上端贯穿所述挑高架的顶部,且所述挑高架的顶部嵌设安装有与所述升降螺杆螺纹配合的螺母座。
其中,所述空心柱体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空心柱体内壁环列间隔分布设置有导热鳍片。
其中,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去流主管路和回流主管路,所述去流主管路分流形成若干去流支管路,所述回流主管路由若干回流支管路汇流形成,所述去流支管路的流向末端以及回流支管路的流向首端为盲端,每个所述吸热排列装置对应配套一组所述去流支管路和回流支管路;所述介质输入接管和介质输出接管分别接入所述去流支管路,且所述介质输入接管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所述去流支管路上介于所述介质输入接管和介质输出接管之间设置有电控节流阀,所述介质输出接管分别外接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升降导轨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滑块逼近的接近传感器;
所述介质输出接管与所述回流支管路之间连通设置有汇流管路;所述介质输出接管连接至所述去流支管路一端设置有电控截止阀A,所述汇流管路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B。
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电控截止阀、电控节流阀、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电控截止阀A和电控截止阀B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去流主管路和回流主管路的管径大于去流支管路和回流支管路的管径。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换热介质在通过每个去流支管路上的吸热升降柱时,具有以下三种流通方式:
a.换热介质沿去流支管路越过当前吸热升降柱直接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
b.换热介质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并回流汇入去流支管路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
c.换热介质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并回流汇入回流支管路流向释热换热器。
其中,所述三种流通方式可相互切换,切换触发条件为:
流通方式a:当吸热升降柱处于抬升状态、接近传感器未被触发时,电控截止阀关闭、电控节流阀无阻导通、电控截止阀A关闭、电控截止阀B关闭;
流通方式b:当吸热升降柱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小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开启、电控节流阀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开启、电控截止阀B关闭;
流通方式c:当吸热升降柱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开启、电控节流阀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关闭、电控截止阀B开启。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低温换热介质在进入吸热阵列装置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之前,通过缩径分流变为多股数、低流速、小截面的流体介质,高温换热介质在退出吸热阵列装置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之后,通过扩径汇流变为单股、高流速、大截面的流体介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适用于实际生产场景中铜熔渣以渣包方式缓冷、呈阵列分布的应用情境;能够对渣包场地中的各个渣包中的铜熔渣释热进行统一收集、整合,避免有效热能损耗,提升热能回收效益。
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管路布局设计优异性,除了能够适应现有的渣包场地工位布局,还包括能够将回收热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充足稳定且持续的供能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吸热升降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安装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吸热阵列装置、2-释热换热器、3-换热介质储罐、4-介质循环泵、5-循环管路、51-去流主管路、511-去流支管路、52-回流主管路、521-回流支管路、6-吸热排列装置、7-吸热升降柱、71-空心柱体、72-隔板、73-U形介质通道、74-安装法兰、75-导热鳍片、8-安装架装置、81-支撑架、82-挑高架、83-隔热罩、84-升降导轨、85-连通座、86-滑块、87-耐压金属软管、88-介质输入接管、89-介质输出接管、810-升降减速电机、811-升降螺杆、812-螺母座、9-电控节流阀、10-电控截止阀、11-压力变送器、12-温度传感器、13-接近传感器、14-电控截止阀B、15-汇流管路、16-电控截止阀A、100-渣包、2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吸热阵列装置1、释热换热器2、换热介质储罐3、介质循环泵4以及循环管路5;吸热阵列装置1、释热换热器2、换热介质储罐3和介质循环泵4通过循环管路5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工作时,由吸热阵列装置1与渣包中的铜熔渣接触进行热交换吸热,吸收的热量以换热介质升温的形式承载,并在介质循环泵4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如图1为逆时针方向流通至释热换热器2,与释热换热器2进行换热释放热量,以用于例如生产用水加热、生产设备预热以及热能发电等用途。本实施例中采用氮气作为换热介质,物化属性稳定且比热容较高。
其中,由于实际渣包冷却场地中,渣包在露天场地呈阵列分布,包括若干行和若干列,且每个渣包的冷却进度不一,因此,为适应该分布场景,在吸热阵列装置1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吸热排列装置6,吸热排列装置6包括若干与循环管路5连接的吸热升降柱7,吸热升降柱7可伸入渣包100与铜冶炼熔渣进行接触热交换吸热。每个渣包工位对应设置一个吸热升降柱7,各个吸热升降柱7的介质流通管路连通用于收集规整介质及其携带热量,吸热升降柱7可升降活动,当前工位上放置渣包并且需要释热时,吸热升降柱7下降并插入渣包中与熔渣接触换热,从而快速吸收熔渣热量。实际工作时,每组吸热排列装置6中的吸热升降柱7工作次序不一,每组吸热排列装置6中的吸热升降柱7具体数量视渣包100的释热周期以及支路管路的介质载送流量而定,但至少保证介质参与每组吸热排列装置6后,均能够达到持续供热和足够携热量要求。
循环管路5包括去流主管路51和回流主管路52,去流主管路51分流形成若干去流支管路511,回流主管路52由若干回流支管路521汇流形成,去流支管路511的流向末端以及回流支管路521的流向首端为盲端,每个吸热排列装置6对应配套一组去流支管路511和回流支管路521。吸热升降柱7的输入端与去流支管路511连接,吸热升降柱7的输出端可根据温度判断选择与去流支管路511或回流支管路521导通。
换热介质在吸热排列装置6中流通,当吸热升降柱7下降时介质流经该吸热升降柱7,并且根据换热后介质的温度高度可自动判定进入下一吸热升降柱7,或者直接汇入回流主管路52而越过后续吸热升降柱7。
低温换热介质在进入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前,通过缩径分流变为多股数、低流速、小截面的流体介质,高温换热介质在退出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后,通过扩径汇流变为单股、高流速、大截面的流体介质。
该管路布局设计优异性,除了能够适应现有的渣包场地工位布局,还包括能够将回收热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充足稳定且持续的供能系统;
第一;一个渣包的释热热量有限,且释热状态是间隔的,这就导致如果针对每个渣包单独设置一个热量回收装置,那么一方面如果释热端需求较大,可能导致回收的热量不能满足释热端的热量需求;另一方面无法满足能够持续供热的需求。因此,本实施例方案中将若干个吸热升降柱7的热回收管路进行可串、并连接形成吸热排列装置6,吸热排列装置6再并联形成吸热阵列装置1,从而至少保证每个时刻都有渣包在冷却释热,从而保证热量充足且能持续供热。
第二;前述基础上,低温介质在当前吸热升降柱7流经换后至蓄热饱和状态、且无继续吸热能力后,如若在继续参与流经后续的吸热升降柱7,则造成循环程序浪费,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于从吸热升降柱7折返的介质进行测温并通过控制器内设程序判断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从而选择继续参与吸热或直接由回流主管路52快速输送至释热换热器2,从而起到节省循环程序、提升换热效率的目的。
第三;每个吸热升降柱7的流通截面大小有限,且吸热排列装置6内各个吸热升降柱7串接连通,进入吸热阵列装置1的气路如果不进行多个吸热排列装置6分流的话,介质流速将严重变慢,换热效率随之骤降;因此,本实施例方案中将若干个吸热排列装置6采用并联的方式连通,介质由去流主管路51进入各个去流支管路511时进行分流提升流速,形成多个流经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路径同时工作,介质由各个回流支管路521进入回流主管路52时则汇流减少热量减损,兼顾正而过系统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吸热升降柱7包括敞口圆底的空心柱体71,顶部敞口用于介质流通、底部圆底便于插入熔渣,空心柱体71的内腔通过设置隔板72形成U形介质通道73,工作时,介质从U形介质通道73一端进入,U形通道轨迹折返后从另一端排出,空心柱体7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法兰74,可方便与外部安装结构进行密闭安装,也方便后期维修养护是装卸操作;由于吸热升降柱7工作时需要插入高温熔渣中,因此,整个吸热升降柱7采用耐超高温导热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换热效率,空心柱体71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空心柱体71内壁环列间隔分布设置有导热鳍片75,增加换热介质与空心柱体71避免直接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导热。
如图3所示,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并支持吸热升降柱7升降活动的安装架装置8;具体的,安装架装置8包括由支撑架81和挑高架82构成的、呈底部开口的“凸”字形的安装架架体,挑高架82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升降导轨84,两侧升降导轨84之间设置有连通座85,连通座85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滑块86与升降导轨84滑动安装,连通座85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封盖渣包100的隔离罩83,连通座85下降时能够盖住渣包100,连通座85的内腔设置有左右分隔的介质通道,吸热升降柱7可安装于连通座85底部、且吸热升降柱7的介质输入端和介质输出端分别与连通座85内部的左右两侧介质通道密接连通,连通座85的顶部两侧对应其左右两侧介质通道连接有耐压金属软管87,耐压金属软管87的上端固定于挑高架82顶部并分别连接有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用于与吸热排列装置6的串接管路连通,连通座85的顶部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安装有升降减速电机810,升降减速电机810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升降螺杆811,升降螺杆811的上端贯穿挑高架82的顶部,且挑高架82的顶部嵌设安装有与升降螺杆811螺纹配合的螺母座812。
装置工作时,当渣包100放置在场地上后,通过控制升降减速电机810带动升降螺杆811转动,使得升降螺杆811与螺母座812之间相对移动,即使得连通座85及吸热升降柱7沿升降导轨84下降,使得吸热升降柱7插入渣包的熔渣内;当渣包降温后,同样再控制升降减速电机810反向旋转,从而将连通座85及吸热升降柱7吊起抬升,退出渣包的熔渣。进一步的,由于每个渣包的冷却进度不一,为保证介质仅在有热量回收时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7;结合图4,本实施例在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分别接入去流支管路511,且介质输入接管88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10;去流支管路511上介于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之间设置有电控节流阀9,介质输出接管89分别外接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1和温度传感器12;升降导轨84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滑块86逼近的接近传感器13;
介质输出接管89与回流支管路521之间连通设置有汇流管路15;介质输出接管89连接至去流支管路511一端设置有电控截止阀A16,汇流管路15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B14。
还包括控制器200,电控截止阀10、电控节流阀9、压力变送器11、温度传感器12、接近传感器13、电控截止阀A16和电控截止阀B14分别与控制器200电性连接;
工作时,当渣包放在场地上后,由运行管理人员手动操作将吸热升降柱7下降至连通座85侧壁上的滑块86逼近的接近传感器13并触发,此时,接近传感器13被触发,电控截止阀10开启、电控节流阀9生效节流,换热介质在当前电控节流阀9受阻,改为由介质输入接管88流经吸热升降柱7内腔进行吸热,吸热后的换热介质由介质输出接管89导出,而在介质输出接管89分别外接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1和温度传感器12,由温度传感器12可实时监测流经换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当换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小于控制器内设程序的设定阈值时,说明换热介质吸热未饱和,电控截止阀A16开启、电控截止阀B14关闭,导出的换热介质回流至去流支管路511,参与下一吸热环节;反之,当换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大于等于控制器内设程序的设定阈值时,说明换热介质吸热已饱和,电控截止阀A16关闭、电控截止阀B14开启,导出的换热介质直接由回流主管路52快速输送至释热换热器2,从而起到节省循环程序、提升换热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3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4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5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1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3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换热介质在通过每个去流支管路511上的吸热升降柱7时,具有以下三种流通方式,并且三种流通方式在控制器和各个传感器的协同最用下能够实现相互切换:
流通方式a.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抬升状态、接近传感器13未被触发时,电控截止阀10关闭、电控节流阀9无阻导通、电控截止阀A16关闭、电控截止阀B14关闭;换热介质沿去流支管路511越过当前吸热升降柱7直接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7;
流通方式b.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13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12小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10开启、电控节流阀9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16开启、电控截止阀B14关闭;换热介质部分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7并回流汇入去流支管路511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7;
流通方式c.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13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12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10开启、电控节流阀9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16关闭、电控截止阀B14开启;换热介质部分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7并回流汇入回流主管路52流向释热换热器2。
该工作方法的控制流程中,当铜熔渣无释热介质时,需要控制吸热升降柱7的抬升、电控截止阀10关断以及电控节流阀9回复无阻导通,该复位触发条件可以是通过控制器内设程序实现,例如在换热介质在吸热未达到饱和温度情况下,选定任意时长间隔,当换热介质前后温度变化小于一定数值时,说明介质流经不再吸收热量,则系统进行复位即可。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3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4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5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1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3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低温换热介质在进入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前,通过缩径分流变为多股数、低流速、小截面的流体介质,高温换热介质在退出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后,通过扩径汇流变为单股、高流速、大截面的流体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热阵列装置(1)、释热换热器(2)、换热介质储罐(3)、介质循环泵(4)以及循环管路(5);所述吸热阵列装置(1)、释热换热器(2)、换热介质储罐(3)和介质循环泵(4)通过循环管路(5)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吸热阵列装置(1)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吸热排列装置(6),所述吸热排列装置(6)包括若干与循环管路(5)连接的吸热升降柱(7),所述吸热升降柱(7)可伸入渣包(100)与铜冶炼熔渣进行接触热交换吸热;
所述吸热升降柱(7)包括敞口圆底的空心柱体(71),所述空心柱体(71)的内腔通过设置隔板(72)形成U形介质通道(73),所述空心柱体(7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法兰(74);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吸热升降柱(7)的安装架装置(8);
所述安装架装置(8)包括由支撑架(81)和挑高架(82)构成的、呈底部开口的“凸”字形的安装架架体,所述挑高架(82)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升降导轨(84),两侧所述升降导轨(84)之间设置有连通座(85),所述连通座(85)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滑块(86)与所述升降导轨(84)滑动安装,所述连通座(85)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封盖所述渣包(100)的隔热罩(83),所述连通座(85)的内腔设置有左右分隔的介质通道,所述吸热升降柱(7)可安装于所述连通座(85)底部、且吸热升降柱(7)的介质输入端和介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通座(85)内部的左右两侧介质通道密接连通,所述连通座(85)的顶部两侧对应其左右两侧介质通道连接有耐压金属软管(87),所述耐压金属软管(87)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挑高架(82)顶部并分别连接有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所述连通座(85)的顶部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安装有升降减速电机(810),所述升降减速电机(810)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升降螺杆(811),所述升降螺杆(811)的上端贯穿所述挑高架(82)的顶部,且所述挑高架(82)的顶部嵌设安装有与所述升降螺杆(811)螺纹配合的螺母座(8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体(71)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空心柱体(71)内壁环列间隔分布设置有导热鳍片(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5)包括去流主管路(51)和回流主管路(52),所述去流主管路(51)分流形成若干去流支管路(511),所述回流主管路(52)由若干回流支管路(521)汇流形成,所述去流支管路(511)的流向末端以及回流支管路(521)的流向首端为盲端,每个所述吸热排列装置(6)对应配套一组所述去流支管路(511)和回流支管路(521);
所述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分别接入所述去流支管路(511),且所述介质输入接管(88)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10);所述去流支管路(511)上介于所述介质输入接管(88)和介质输出接管(89)之间设置有电控节流阀(9),所述介质输出接管(89)分别外接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1)和温度传感器(12);所述升降导轨(84)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滑块(86)逼近的接近传感器(13);
所述介质输出接管(89)与所述回流支管路(521)之间连通设置有汇流管路(15);所述介质输出接管(89)连接至所述去流支管路(511)一端设置有电控截止阀A(16),所述汇流管路(15)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B(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00),所述电控截止阀(10)、电控节流阀(9)、压力变送器(11)、温度传感器(12)、接近传感器(13)、电控截止阀A(16)和电控截止阀B(14)分别与控制器(200)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流主管路(51)和回流主管路(52)的管径大于去流支管路(511)和回流支管路(521)的管径。
6.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3)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4)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5)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1)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3)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换热介质在通过每个去流支管路(511)上的吸热升降柱(7)时,具有以下三种流通方式:
a.换热介质沿去流支管路(511)越过当前吸热升降柱(7)直接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7);
b.换热介质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7)并回流汇入去流支管路(511)流向下一吸热升降柱(7);
c.换热介质流经当前吸热升降柱(7)并回流汇入回流支管路(521)流向释热换热器(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种流通方式可相互切换,切换触发条件为:
流通方式a: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抬升状态、接近传感器(13)未被触发时,电控截止阀(10)关闭、电控节流阀(9)无阻导通、电控截止阀A(16)关闭、电控截止阀B(14)关闭;
流通方式b: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13)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12)小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10)开启、电控节流阀(9)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16)开启、电控截止阀B(14)关闭;
流通方式c:当吸热升降柱(7)处于下降状态、接近传感器(13)被触发、且温度传感器(12)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电控截止阀(10)开启、电控节流阀(9)生效节流、电控截止阀A(16)关闭、电控截止阀B(14)开启。
8.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换热介质储罐(3)中的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泵(4)的驱动作用下,沿循环管路(5)先经过吸热阵列装置(1)中吸收铜冶炼熔渣热量,再经过释热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释热,释热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换热介质储罐(3)中,形成循环流动系统;
其中,低温换热介质在进入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前,通过缩径分流变为多股数、低流速、小截面的流体介质,高温换热介质在退出吸热阵列装置(1)的各个吸热排列装置(6)之后,通过扩径汇流变为单股、高流速、大截面的流体介质。
CN202310987678.2A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6718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7678.2A CN116718030B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7678.2A CN116718030B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8030A CN116718030A (zh) 2023-09-08
CN116718030B true CN116718030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86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7678.2A Active CN116718030B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1803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8933A (ja) * 2008-03-20 2009-10-08 Jfe Steel Corp 溶融スラグの冷却処理方法
CN105779672A (zh) * 2016-03-11 2016-07-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液态熔渣流量的塞棒
CN208907633U (zh) * 2018-09-17 2019-05-28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脱白冷却塔系统
CN208917224U (zh) * 2018-10-09 2019-05-31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JP2019184121A (ja) * 2018-04-06 2019-10-2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温凝固物の熱回収装置
CN110777225A (zh) * 2019-10-28 2020-02-11 中科润航(北京)工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高炉熔渣热能回收系统
CN111041137A (zh) * 2019-12-24 2020-04-21 孙厚才 高炉熔渣热能回收系统
EP3825633A1 (en) * 2019-11-25 2021-05-26 SFTec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recovery
CN112899416A (zh) * 2021-03-17 2021-06-04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钢渣余热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8933A (ja) * 2008-03-20 2009-10-08 Jfe Steel Corp 溶融スラグの冷却処理方法
CN105779672A (zh) * 2016-03-11 2016-07-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液态熔渣流量的塞棒
JP2019184121A (ja) * 2018-04-06 2019-10-2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温凝固物の熱回収装置
CN208907633U (zh) * 2018-09-17 2019-05-28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脱白冷却塔系统
CN208917224U (zh) * 2018-10-09 2019-05-31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CN110777225A (zh) * 2019-10-28 2020-02-11 中科润航(北京)工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高炉熔渣热能回收系统
EP3825633A1 (en) * 2019-11-25 2021-05-26 SFTec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recovery
CN111041137A (zh) * 2019-12-24 2020-04-21 孙厚才 高炉熔渣热能回收系统
CN112899416A (zh) * 2021-03-17 2021-06-04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钢渣余热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8030A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18030B (zh) 一种铜冶炼熔渣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1302325Y (zh) 生产设备水冷却系统
CN207489479U (zh) 一种适用于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第一壁的冷却结构
CN205937988U (zh)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CN218620924U (zh) 模具钢等温退火用移动式节能冷却装置
CN210006573U (zh) 一种智能温控超导热管风冷换热器
CN201065413Y (zh) 带水冷壁的高炉水冲渣沟
CN113789533A (zh) 一体集成式智能水电解氢氧发生器系统站
CN115013988B (zh) 一种吸热管及太阳能吸热器
CN217648892U (zh) 波纹管喷淋冷却机
CN217095348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冲压模具用冷却装置
CN204923987U (zh) 一种螺旋板换热器
KR20080001466U (ko) 위치별 차등냉각이 가능한 소화겸용 전력구/터널냉각시스템
CN113028644B (zh) 一种多级相变蓄热温度分层水箱
CN116892045B (zh) 一种内置式预焙槽余热回收系统及预焙式电解槽
CN205509767U (zh) 电机用空空冷却装置
CN213623980U (zh) 焦炉设备的喷吹装置、除尘系统及焦炉设备
CN210396791U (zh) 隧道降温系统
CN213872988U (zh)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CN216192509U (zh) 一种气体淬火过程中氮基气氛循环利用装置
CN218993811U (zh) 脱附系统
CN219632595U (zh) 一种渣包缓冷箱以及缓冷箱组
CN220554244U (zh) 一种电缆接头主动冷却装置
CN216409366U (zh) 一种蒸发器
CN210688821U (zh) 一种碾压混凝土制冷系统的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