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2988U -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2988U
CN213872988U CN202022955238.3U CN202022955238U CN213872988U CN 213872988 U CN213872988 U CN 213872988U CN 202022955238 U CN202022955238 U CN 202022955238U CN 213872988 U CN213872988 U CN 213872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line
cooling mechanism
water supply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552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兵
张正红
杨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i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i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i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i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552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2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2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2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多个降温机构,各个所述降温机构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有供水池;各个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背景技术
漆包线生产车间,因为蒸汽以及设备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温度较高,夏季时较高的厂房温度容易造成人员中暑,不利于生产人员工作。
传统对漆包线生产车间降温方式是采用排气扇,把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热空气抽离,从而实现车间温度下降,或者采用空调或者制冷设备向车间内输送冷空气,从而实现车间内温度的降低。
上述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温度的降低,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并且调温不明显。
基于以上问题,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车间使用的降温设备或者系统是现在所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并且降温效果良好的降温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侧墙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水帘壁;所述水帘壁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
所述横向管道下端连接有汇流板,所述汇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汇流横槽;所述板体上还设有排流孔。
所述排流孔下端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卡接在降温片上端。
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内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内径最大处大于横向管道的内径;所述缓冲管上端与横向管道相连接;所述缓冲管下端延伸至汇流横槽内部。
所述缓冲通道依次分为过渡区、崩散区以及流动区,所述过渡区靠近喷水孔设置;所述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大于流动区缓冲通道内径,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小于崩散区缓冲通道内径。
所述过渡区与流动区错位分布。
所述流动区设有用于分割水液的分割棉线。
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包覆有隔热层;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都连接有供水泵。
所述支撑框架边缘处设有限位侧挡;所述限位侧挡上设有多个横向侧挡;所述横向侧挡与限位侧挡通过卡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各个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管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供水池,2、支撑框架,23、水帘壁,3、回水管道,4、供水管道,5、供水泵,6、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生产车间包括车间侧墙,所述车间侧墙上开设有放置开口;放置开口内设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通过供水管道4连接有供水池1;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回水管道3与供水池1相连通;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上设有与供水管道4相连接的横向管道21,所述横向管道21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2下端设有接水槽22,所述供水池1通过供水管道4与横向管道21相连通;所述接水槽22通过回水管道3与供水池1相连通;在车间侧墙上设置放置开口,这里放置开口上可以使用原有的窗台结构;减少了再墙壁上开设放置开口对侧墙承重能力的影响;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漆包线生产时,因为设备的应用,一些设备需要把漆包线生产产生的废气外排,从而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内整体来看是在向室外排放空气的,这样就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室内是相当于处于负压状态的,所以外部空气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侧墙或者墙体上孔洞进入生产车间内部,本实用新型基于这样的空气流动基础,设置了降温系统,降温系统主要是通过水液对空气进行降温,使得室外热空气经过水冷后,再进入室内,起到一个很好的降温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为供水池1,供水池1连接有各个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可以喷洒水液,从而对从降温机构穿过的空气进行冷却操作;相邻降温机构是相互连通的,同时为了控制管道是否通断,在本实用新型中供水管道4以及各个横向管道21上设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各个管道是否通断;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横向管道21主要起到一个喷洒水液的作用,方便后续把水液喷洒到水帘壁23上;接水槽22的设置,方便水液的回收,有利于水液的重复利用;综上,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各个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框架2内设有水帘壁23;水帘壁23为一个现有结构,但是水帘壁23应用与整个漆包线生产车间上,来实现对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空气冷却是现在所不具备的;另外,所述水帘壁23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水帘壁23充分吸收水液,从而使得水帘壁23更好的对穿过水帘壁23的热空气进行冷却。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管道21下端连接有汇流板24,所述汇流板24包括板体241,所述板体241上设有汇流横槽242;所述板体241上还设有排流孔245;汇流板24的设置,方便了横向管道21出来的水液汇集,起到一个减缓水流的作用,因为横向管道21是与供水管道4相连接,横向管道21与供水管道4因为管径的区别,不可避免的存在压差,如果使用横向管道21直接喷射水液,水液撞击到水帘壁23上端,会不可避免出现水液的崩散,使得车间侧壁上具有较大水液,不利于保证车间的干燥性;另外汇流横槽242使得汇流板24具有一定的深度,从而使得从横向管道21流出的水液具有一个初步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水液具有较大的动能,减少了后续水液喷洒在水帘壁23上崩散的范围;排流孔245的设置;可以使得汇流横槽242内汇集的水液外排,排放到水帘壁23上,使得水帘壁23的浸湿。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流孔245下端设有导流管243,导流管243的设置,相当于延长了排流孔245的尺寸,使得排流孔245的端部下移,更好的避免了水液的崩散,另外,作为更大的优化,在所述导流管243下端设有V型开口244;所述V型开口244卡接在降温片上端;这样的设置,使得导流管243下端得到限制,避免了导流管243的摆动,同时导流管243端部与水帘壁23上端相贴合,从而使得水液排出后直接接触水帘壁23,从根本上规避了水液崩散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26;所述缓冲管26内设有缓冲通道261,所述缓冲通道261内径最大处大于横向管道21的内径;所述缓冲管26上端与横向管道21相连接;所述缓冲管26下端延伸至汇流横槽242内部;缓冲管26的设置,减少了喷水孔到达汇流板24的尺寸,并且通过对缓冲通道261内径的限制,可以减缓从横向管道21进入缓冲管26内水液的脉冲,也就是减少水液的动能;从而在后续,减少水液排出后崩散的能力。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通道261依次分为过渡区2611、崩散区2612以及流动区2613,所述过渡区2611靠近喷水孔设置;所述过渡区2611缓冲通道261内径大于流动区2613缓冲通道261内径,过渡区2611缓冲通道261内径小于崩散区2612缓冲通道261内径;缓冲通道261的设置,可以保证水液的正常流通,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通道261依次分为过渡区2611、崩散区2612以及流动区2613,过渡区2611靠近喷水孔一侧,这里缓冲管26的设置是减少喷水孔出水到水帘壁23上时,水液的崩散范围;喷水孔喷出的水液穿过缓冲管26进入汇流板24;水液从横向管道21喷洒出来后,当进入缓冲通道261后,最先进入缓冲通道261的过渡区2611,过渡区2611设置的目的是把水液引入到缓冲通道261中,同时后期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效果,当水液超过过渡区2611后,进入了崩散区2612,崩散区2612是用于水液崩散的,用来降低水液的运动速度,因为崩散区2612缓冲通道261内径较大,流动区2613缓冲通道261内径是最小的,水液有很大的几率是会撞击到崩散区2612缓冲通道261和流动区2613缓冲通道261所形成的平台上,进而造成水液的崩散,这时水液的崩散是在放置块内部,基本能够避免水液的较大范围的崩散,同时崩散后的水液再汇集,再从流动区2613流出放置块,从而经过放置块的水液速度降低,即使流动到汇流板24上,水液的崩散的范围也是很小的,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避免水液滴落的崩散到较大范围。
作为更大的优选,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过渡区2611、崩散区2612以及流动区2613错位分布,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通道261是一个弯折的缓冲通道261,例如,流动区2613缓冲通道261和过渡区2611缓冲通道261错位分布,也就是两者缓冲通道261轴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水液在放置块内部的崩散。
作为更大的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流动区2613设有用于分割水液的分割棉线2614;分割棉线2614的设置进一步的把刚在流动区2613汇集的水液进行了再次分隔,降低了水液的流速,从而减少了水液崩散的范围。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供水管道4和回水管道3上包覆有隔热层6;隔热层6的设置,可以避免夏季太阳对水管的直接照射使得管道内水液温度升高;另外,所述供水管道4和回水管道3上都连接有供水泵5;供水泵5的设置,为供水管道4和回水管道3内的水液提供了外部动力,方便了水液的流动。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框架2边缘处设有限位侧挡25;限位侧挡25的设置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护作用,避免了水帘壁23在支撑框架2内的移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位侧挡25上设有多个横向侧挡251;所述横向侧挡251与限位侧挡25通过卡扣相连接;限位侧挡25的设置,可以对限位侧挡25进行固定;保证了各个限位侧挡25的整体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侧墙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水帘壁;所述水帘壁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下端连接有汇流板,所述汇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汇流横槽;所述板体上还设有排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孔下端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卡接在降温片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内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内径最大处大于横向管道的内径;所述缓冲管上端与横向管道相连接;所述缓冲管下端延伸至汇流横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通道依次分为过渡区、崩散区以及流动区,所述过渡区靠近喷水孔设置;所述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大于流动区缓冲通道内径,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小于崩散区缓冲通道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与流动区错位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区设有用于分割水液的分割棉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包覆有隔热层;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都连接有供水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边缘处设有限位侧挡;所述限位侧挡上设有多个横向侧挡;所述横向侧挡与限位侧挡通过卡扣相连接。
CN202022955238.3U 2020-12-08 2020-12-08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Active CN213872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5238.3U CN21387298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5238.3U CN21387298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2988U true CN213872988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6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55238.3U Active CN21387298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2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3351A (zh) 散热系统和通信系统
CN105698352A (zh) 利用太阳能实现溶液再生的冬夏双高效热源塔及换热方法
CN213872988U (zh)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CN203893341U (zh) 一种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
CN112556045B (zh) 一种漆包线生产车间用的降温系统
CN203907860U (zh) 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
CN104596005A (zh) 节水型填料裹管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12566086U (zh) 一种低温热超导强化蒸发冷却器
CN210568882U (zh) 一种冷凝水再利用的节能环保空调
CN104297288A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单吹瞬变对流实验台及其方法
CN104028002A (zh) 外循环空气冷却结晶工艺设备
CN207487189U (zh) 一种空调分液器
CN209960999U (zh) 冷却塔
CN208858616U (zh) 房屋降温系统
CN203177354U (zh) 一种风冷机房空调室外机的水冷系统
CN209131474U (zh) 综合管廊电缆降温及热回收系统
CN208238308U (zh) 间接蒸发冷却器
CN107796238B (zh) 底部鼓风式冷却塔布风结构
CN201066180Y (zh) 空调外机表面蒸发制冷装置
CN217574008U (zh) 一种塑料管材快速冷却装置
CN113250489B (zh)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节能性临时板房
CN20548187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
CN216558381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炉体冷却塔
CN217636875U (zh) 集成冷站一体化高效机房专用横流开式冷却塔
CN109798782A (zh) 蒸发冷机组及其使用的换热结构、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