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948A -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 Google Patents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6948A
CN116696948A CN202310712625.XA CN202310712625A CN116696948A CN 116696948 A CN116696948 A CN 116696948A CN 202310712625 A CN202310712625 A CN 202310712625A CN 116696948 A CN116696948 A CN 116696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ring channel
bearing
outer ring
angula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26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林
柳洁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ichuang Axle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ichuang Axle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ichuang Axle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ichuang Axle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26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69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6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583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r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16C19/18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4Retaining the liquid in or near the b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属于轴承领域。轴承外圈,内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轴承内圈,外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第一滚动体,位于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一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第二滚动体,位于第二外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第一保持架,设置在第一滚动体上;第二保持架,设置在第二滚动体上;第一外圈沟道、第二外圈沟道、第一内圈沟道、第二内圈沟道均为角接触球沟道;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尺寸相同,第一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和第二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与一致。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Description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列串联整体式角接触球轴承一般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保持架及双列滚子,由于结构限制,其内部的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承载要求。
产品的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 212225784 U中所公开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上述结构中由于两列滚动体大小和数量不一致,其中一列滚动体承载能力相对较低,承载能力较低的一列滚动体将决定轴承寿命。且两列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间距不一致,并不在一个中心径上,同时钢球数量和直径不同,因此制造需要特制金刚滚轮和不同的模具,不适合小批量生产,同时导致材料浪费相对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内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轴承内圈,外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第一滚动体,位于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一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第二滚动体,位于第二外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第一保持架,设置在第一滚动体上;第二保持架,设置在第二滚动体上;第一外圈沟道、第二外圈沟道、第一内圈沟道、第二内圈沟道均为角接触球沟道;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尺寸相同,第一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和第二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与一致;
本申请通过平行式分布,使得滚道之间的相对径向和轴向跳动较小,从而提高了轴承精度和高速性能及载荷的分配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一油槽,第一油槽包含第一弯折部、第一斜坡部、第一凸部;第一弯折部一端连接于第一外圈沟道,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斜坡部,第一凸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斜坡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圈沟道。
进一步地,第一油槽整体为环形槽,第一油槽的槽壁与轴承外圈内壁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轴承内圈包含有内圈大端面和内圈小端面,内圈大端面与轴承内圈的外周面连接有第三角部,内圈小端面与轴承内圈的外周面连接有第四角部,第三角部与第二内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及第二连接部均采用平滑面。
进一步地,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二油槽,第二油槽包含第二弯折部、第二斜坡部、第二凸部;第二弯折部一端连接于第二内圈沟道、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斜坡部,第二凸部一端连接于第二斜坡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内圈沟道。
进一步地,第二油槽整体为环形槽,第一油槽的槽壁与轴承内圈内壁圆滑过渡。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提高轴承刚性和承载能力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结构。
附图标记:
1、轴承外圈;11、第一外圈沟道;12、第二外圈沟道;13、外圈大端面;14、外圈小端面;15、第一角部;16、第二角部;17、第一连接部;2、轴承内圈;21、第一内圈沟道;22、第二内圈沟道;23、内圈大端面;24、内圈小端面;25、第三角部;26、第四角部;27、第二连接部;3、第一滚动体;4、第二滚动体;5、第一保持架;6、第二保持架;7、第一油槽;71、第一弯折部;72、第一斜坡部;73、第一凸部;8、第二油槽;81、第二弯折部;82、第二斜坡部;83、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照图1-3,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双列滚子、第一保持架5、第二保持架6;轴承外圈1内壁具有第一外圈沟道11和第二外圈沟道12,第一外圈沟道11和第二外圈沟道12为角接触球沟道,平行式分布。轴承内圈2外壁具有第一内圈沟道21和第二内圈沟道22,第一内圈沟道21和第二内圈沟道22为角接触球沟道,平行式分布。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外圈沟道12与第一、第二内圈沟道22之间形成双列滚子滚道。双列滚子包括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第一滚动体3和第一保持架5位于第一外圈沟道11和第一内圈沟道21的构成的滚道中;第二滚动体4和第二保持架6位于第二外圈沟道12和第二内圈沟道22的构成的滚道中。
具体的,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的尺寸大小相同,且中心径一致。从而在同等外型尺寸下,由于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中心径一样大,可更节约材料,使得钢球数量更多,钢球直径更大,承载能力更强。避免钢球承载能力不同的问题,使得两钢球轴向均匀受载,寿命更长。
具体的,第一保持架5和第二保持架6的材料均采用尼龙46、尼龙66或酚醛压布管,尼龙46、尼龙66加25%或30%的玻璃纤维,酚醛压布管不需要添加玻璃纤维。
具体的,轴承外圈1包含有外圈大端面13和外圈小端面14,外圈大端面13与轴承外圈1的内周面连接有一第一角部15,外圈小端面14与轴承外圈1的内周面连接有一第二角部16,第二角部16与第二外圈沟道12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部17;第一角部15、第二角部16、及第一连接部17均采用平滑面。从而使得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的转动面不会受到构成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而损伤,保证其耐久性,同时也保证轴向空间,提高了轴承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的,轴承内圈2包含有内圈大端面23和内圈小端面24,内圈大端面23与轴承内圈2的外周面连接有一第三角部25,内圈小端面24与轴承内圈2的外周面连接有一第四角部26,第三角部25与第二内圈沟道22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部27;第三角部25、第四角部26、及第二连接部27均采用平滑面。
具体的,第一外圈沟道11和第二外圈沟道12之间的轴承外圈1上设有第一油槽7,第一油槽7整体为环形槽,与轴承外圈1内壁圆滑过渡;第一油槽7包含第一弯折部71、第一斜坡部72、第一凸部73;第一弯折部71一端与第一外圈沟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斜坡部72连接,该第一斜坡部72的设置使得轴承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润滑脂,使轴承内部润滑更为充分。第一凸部73一端连接与第一斜坡部72,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圈沟道12,该第一凸部73的设置使得滚道之间的相对径向和轴向之间间隙变小,从而提高其精度,保证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的耐久性,进而提高轴承精度和高速性能及载荷的分配更为均匀。
具体的,第一内圈沟道21和第二内圈沟道22之间的轴承内圈2上设有第二油槽8,第二油槽8整体为环形槽,与轴承内圈2内壁圆滑过渡。第二油槽8包含第二弯折部81、第二斜坡部82、第二凸部83;第二弯折部81一端与第二内圈沟道2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坡部82连接,该第二斜坡部82的设置使得轴承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润滑脂,使轴承内部润滑更为充分。第二凸部83一端连接与第二斜坡部82,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内圈沟道22,该第二凸部83的设置使得滚道之间的相对径向和轴向之间间隙变小,从而提高其精度,保证第一滚动体3和第二滚动体4的耐久性,进而提高轴承精度和高速性能及载荷的分配更为均匀。从而使得精度由原来的修配或者增加隔套选配变更为制造沟心距a保证,降低精度差,可以很好的解决了生产加工过程中沟位保证的离散问题,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选配成本和提供安装方便。同时可相对原结构减小密封圈结构的空间,使得结构更紧凑,为重载化设计提供了轴向空间,提高了轴承刚性和承载能力。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包括:
轴承外圈,内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
轴承内圈,外壁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
第一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外圈沟道和所述第一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
第二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二外圈沟道和所述第二内圈沟道构成的滚道中;
第一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体上;
第二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滚动体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圈沟道、第二外圈沟道、第一内圈沟道、第二内圈沟道均为角接触球沟道;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尺寸相同,第一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和第二滚动体的中心与轴承内圈轴心线的间距与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沟道和所述第二外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包含第一弯折部、第一斜坡部、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沟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坡部,所述第一凸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坡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圈沟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整体为环形槽,所述第一油槽的槽壁与所述轴承外圈内壁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包含有内圈大端面和内圈小端面,所述内圈大端面与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连接有第三角部,所述内圈小端面与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连接有第四角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第二内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及第二连接部均采用平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之间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包含第二弯折部、第二斜坡部、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沟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斜坡部,所述第二凸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斜坡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沟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整体为环形槽,所述第二油槽整的槽壁与所述轴承内圈内壁圆滑过渡。
CN202310712625.XA 2023-06-15 2023-06-15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Pending CN1166969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2625.XA CN116696948A (zh) 2023-06-15 2023-06-15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2625.XA CN116696948A (zh) 2023-06-15 2023-06-15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948A true CN116696948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2625.XA Pending CN116696948A (zh) 2023-06-15 2023-06-15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69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13028B2 (ja) 自動調心転がり軸受及び自動調心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
CN107830052B (zh) 一种复合轴承
KR20110003348A (ko) 경사 롤링 베어링, 특히 2열의 텐덤-볼 롤러 베어링
JP2009524788A (ja) アンギュラコンタクト転がり軸受特に多列球面ころ軸受
US8939651B2 (en) Multi-row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nd transmission having such a bearing
CN220101803U (zh) 双列串联一体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
CN211117124U (zh) 一种大接触角纯滚动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CN116696948A (zh) 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CN209705087U (zh) 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16691865U (zh) 一种掘进机主轴承
EP0926369A2 (en) Roller bearing
CN114321168A (zh) 一种掘进机主轴承
CN214698789U (zh)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
CN212643317U (zh) 一种多圈复合式滚子轴承
CN113294431A (zh) 一种串联组配的推力轴承组
CN110657157A (zh) 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组配角接触球轴承
RU2010127030A (ru)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подшипников чистого качения на базе стандартных тел качения
CN215720253U (zh) 一种滚针轴承装置
CN220791800U (zh) 一种高转速高刚性的转台轴承
CN214998830U (zh) 一种自调心滚动轴承
CN220204390U (zh)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CN219013180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
CN218598650U (zh) 一种采用单列角接触结构的轴连轴承
CN110439923A (zh) 一种三列组合轴承
RU212861U1 (ru) Подшипник кач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