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4104A -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4104A
CN116694104A CN202310661817.2A CN202310661817A CN116694104A CN 116694104 A CN116694104 A CN 116694104A CN 202310661817 A CN202310661817 A CN 202310661817A CN 116694104 A CN116694104 A CN 116694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ye
solution
compoun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18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红
刘儒初
陶玉洪
王章平
王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me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eme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eme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eme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18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4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4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4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2/00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 C09B62/44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 C09B62/503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the reactive group being an esterified or non-esterified hydroxyalkyl sulfonyl or mercaptoalkyl sulfonyl group, a quaternised or non-quaternised aminoalkyl sulfonyl group, a heterylmercapto alkyl sulfonyl group, a vinyl sulfonyl or a substituted vinyl sulfonyl group, or a thiophene-dioxide group
    • C09B62/507Azo dyes
    • C09B62/513Disazo or polyazo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72Preparations with anionic dyes or reactiv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79Azoic dyestuff prepar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38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reactive dyes
    • D06P1/38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reactive dyes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cyclic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58Material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D06P3/60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 D06P3/66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using reactive dyes
    • D06P3/666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using reactive dyes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cyclic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该活性红色染料为结构通式(Ⅰ)所示化合物:本发明中的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位置在以H酸为偶合组分的红色发色体中,此位置中H酸的π共轭体系、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和形成偶氮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由于该共轭体系的电子离域降低了乙烯砜硫酸酯基团中砜基的吸电子作用,又因为砜基的吸电子性越强导致硫酸酯基水解越容易,所以使得乙烯砜硫酸酯的耐水解稳定性得到提高,反应到实际应用中水解副反应得到了降低,而副反应越少,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则越多,从而增加了活性基与纤维之间的反应概率,最终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固色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红色染料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背景技术
仿蜡防印花是通过纹样设计的表现手法与印花、雕刻工艺的结合,使用铜辊印花机生产的、在外现上具有蜡染效果的花布。仿蜡防印花布的特点,就其纹样设计来说,主要的有: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设计出风格多样的蜡纹,并在布边上留出1~2公分宽的蜡纹边;其次是纹样造型古朴粗犷,平涂块面处理,配色浓艳,要求具有双面印花效应,使产品的外观总体效果具有真蜡染花布的风格。
仿蜡防印花风格粗犷,色泽鲜艳,具有蜡纹精细自然,图案逼真、正反面一致的风格,深受非洲人民喜爱。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辊筒印花机劳动强度大、花回小、套色少等弊端日益明显,很多厂家都成功开发了圆网印花机生产的纯棉仿蜡产品,但是在圆网印花机中活性染料仍占主导地位。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品种丰富,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着色。活性染料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可反应基团,可以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而共价键结合到纤维上,因此,经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纤维湿摩擦牢度性能优越。活性染料虽然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是在色泽浓艳、给色量方面与不溶性偶氮染料相比还有不足。仿蜡防印花总体要求就是正反面一致,颜色浓、深、艳,尤其在大红、枣红、紫酱、深蓝色不溶性偶氮染料更为突出。目前,活性染料用于仿腊纯棉纤维主要存在固色率低、尿素使用量大以及大红、枣红白地沾色牢度差的问题,因此,开发新型高品质仿腊专用活性染料,解决固色率低以及大红、枣红白地沾色牢度差的问题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大红、枣红白地沾色牢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红色染料为结构通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Ⅰ)中
R1为–H或–SO3M;
R2和R3选自–H或–SO3M,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H;
R4为–H、–SO3M或–OCH3
R5为–H、–CH3或–OCH3
R6为–SO2CH2CH2OSO3M、–SO2CHCH2或-CONHCH2CH2SO2CH2CH2OSO3M;
M为–H或碱金属。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R6为–SO2CH2CH2OSO3M或–SO2CHCH2
M为Na、K或Li。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R1为–H;
R4为–H;
R5为–H或–OCH3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或K。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R1为–H;
R4为–H;
R5为–H;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或K。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R1为–H;
R2为–H;
R3为–SO3M;
R4为–H;
R5为–H;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商品化染料包括质量百分数为:75%~85%的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5%~15%扩散剂、0.1%~0.5%防尘剂和5%~15%元明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剂为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所述防尘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商品化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印花,且所述纤维素纤维为含羟基和/或氮的纤维素纤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素纤维为棉或粘胶纤维织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三聚氯氰的第一次缩合反应:
将三聚氯氰打浆、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烧杯中,冰磨并搅拌,将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溶于水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后加入到三聚氯氰的打浆液中,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消失为终点,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的一缩产物b的反应液;
步骤(2)重氮化反应:
向步骤(1)制得的一缩产物b的反应液,再立即加入浓盐酸与反应体系中并搅拌,向反应体系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并反应,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一次缩合产物的重氮盐c溶液;
步骤(3)第一次偶合反应:
将含羟基和氨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d加入到步骤(2)中获得的重氮盐c的溶液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为2~6,并相互反应,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以重氮盐c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溶液;
步骤(4)第二次缩合反应:
将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一次性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溶液中,通过小苏打调节pH值,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溶液;
步骤(5)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化反应:将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烧杯中,进行冰磨后加入盐酸溶液并搅拌,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后继续反应,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最后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的重氮盐h的溶液;
步骤(6)第二次偶合反应:
将步骤(5)制备的重氮盐h的溶液加入到步骤(4)中制备的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溶液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并反应,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终点,以重氮盐h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烘干再研磨,最终制得活性染料固体粉末。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1)中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在2~2.5之间,将溶于水后的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和三聚氯氰的打浆液在反应温度为0℃~5℃的条件下反应1小时~2小时;
步骤(2)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7,搅拌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后反应1小时~1.5小时;
步骤(3)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5~6,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2小时~4小时;
步骤(4)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5.8~6.5,反应温度为40℃~55℃,反应时间为4小时~8小时;
步骤(5)中冰磨的时间为2小时,加入盐酸溶液后搅拌反应1小时,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后搅拌反应30分钟~60分钟,埃利希试剂包括1g N,N-二甲基苯甲醛、5ml浓盐酸、95mL无水乙醇配制成溶液;
步骤(6)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5.8~6.5,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2小时~4小时,反应结束后进行75℃的烘干。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3)中三聚氯氰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01:1~1.03:1;一缩产物b与亚硝酸钠的摩尔比为1:1~1:1.02,一缩产物b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2.2~1:3.0,重氮盐c与含羟基和氨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1:0.98~1:1;
步骤(6)中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与H酸的摩尔比为0.98:1~1.01:1;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0.5~1:1.8;亚硝酸钠与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的摩尔比为1:1.0~1:1.01;重氮盐h与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摩尔比为1:0.98~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活性红色染料含有均三嗪活性基和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此两个活性基团与传统的“三聚氯氰与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反应得到的M型活性染料不同,本发明中的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位置在以H酸为偶合组分的红色发色体中,此位置中H酸的π共轭体系、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和形成偶氮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由于该共轭体系的电子离域降低了乙烯砜硫酸酯基团中砜基的吸电子作用,又因为砜基的吸电子性越强导致硫酸酯基水解越容易,所以使得乙烯砜硫酸酯的耐水解稳定性得到提高,反应到实际应用中水解副反应得到了降低,而副反应越少,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则越多,从而增加了活性基与纤维之间的反应概率,最终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固色率。
2.由于偶合组分不同,传统的三聚氯氰与乙烯砜硫酸酯活性基反应得到的M型活性染料虽然都是红色发色体,但是发色体的直接性和渗透性能等物理性能差异很大,通过不同发色体的复配并结合分子结构中水溶性基团个数和位置的调控,实现降低整个染料分子结构的直接性和提高染料分子的渗透性,因为,整个染料分子结构中水溶性基团的个数会严重影响最终染料分子在水中的溶解性能,水溶性基团越多,染料越亲水,染料越易在水相中存在,不易分配到纤维相,此时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就越低,且水溶性基团个数越多,染料的分子量也越大,空间结构也大,反而会降低染料的扩散速率,从而使其渗透性降低,因此需要适当控制整个染料分子结构中的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比例,使其直接性和渗透性都能够满足要求,以达到最终染料具有好的沾色牢度的同时还能具备更好的渗透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除含有一个以H酸为偶合组分的红色发色体外,通过选择含有一个磺酸基的γ酸或含有两个磺酸基的2R酸为偶合组分,与H酸不同,2R酸中的一个磺酸基在氨基的邻位,与氨基有弱的氢键作用,使该磺酸基的活动受限,最终降低了整个染料分子的空间结构;此外,再对染料分子结构中的重氮组分上的磺酸基个数进行调控,保持整个染料分子结构中磺酸基个数在五个左右,这样可实现最终整个染料分子结构中亲/疏水性结构比例适中,具有良好亲水性的同时还具有好的渗透性保障了印花时染料在纤维上能有效渗入纤维素类纤维的内部,降低助剂尿素的助溶和渗透的辅助作用。
3.未固色染料为水解染料,其分子结构中的乙烯砜硫酸酯基水解成羟乙基砜基,减少了一个水溶性基团,与未水解染料相比,未水解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仍含有多个水溶性基团,在水相中仍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可以通过简单水洗使其从吸附的纤维相中脱离进入到水相中,并更易在水相中停留,从而提高染料的白地沾色牢度,最终克服了现有商品化活性红色染料用于纤维素类纤维仿蜡染时存在固色率低、尿素使用量大以及白地沾色牢度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流程延长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齿轮;3、齿条;4、侧板;5、第一密封油框;6、第一连接杆;7、连油管;8、旋转框;9、延长杆;10、第二密封油框;11、第二连接杆;12、搅拌棒;13、齿环;14、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将活性红色染料I-1与扩散剂(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缩合度为4,磺化度为2)、水性高分子防尘剂和元明粉按照质量百分数为85%、5%、0.1%、和9.9%的比例混合制得商品化活性红色染料。
所述活性红色染料I-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三聚氯氰的第一次缩合反应:将这100%的19.2g三聚氯氰、200g冰和20mL水加入1000mL烧杯中,搅拌下打浆30分钟,将这100%的18.8g的2,4-二氨基苯磺酸加入到400mL水中,加入小苏打调节pH值至2~2.5,搅拌溶解,将该溶液慢慢加入到三聚氯氰的打浆液中,控制反应条件在0℃~5℃和pH值为2~2.5,加完后继续在该条件下反应60分钟,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以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的一缩合产物溶液,
步骤(2)重氮化反应:步骤(1)中制得的一缩合产物溶液,立刻加入30%的34.1g工业盐酸,快速搅拌10分钟,将这100%的7.1g亚硝酸钠固体溶于30mL水后,慢慢滴加到体系中,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溶液是刚果红试纸呈微蓝色,KI试纸呈微蓝色,滴加完毕后,保持反应体系温度0℃~5℃,继续反应1小时,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反应结束后,过量的亚硝酸用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一次缩合产物的重氮盐溶液。
步骤(3)第一次偶合反应:将这100%的23.9g 4-羟基-6-氨基-2-萘磺酸溶液加入到步骤(2)获得的重氮盐溶液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至5~6之间,控制温度0℃~5℃,控制反应时间为3小时,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溶液;
所述化合物三聚氯氰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01:1~1.03:1;一缩产物b与亚硝酸钠的摩尔比为1:1~1:1.02;一缩产物b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2.2~1:3.0;重氮盐c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1:0.98~1:1。
步骤(4)第二次缩合反应:将这100%的31.9g的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溶液中,将温度升温至40℃~45℃,用小苏打调控反应体系的pH值在5.8~6.5之间,保持在该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含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偶合组分的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的溶液。
步骤(5)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化反应:将100%的28.1g的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对位酯)、200g冰和20mL水加入到1000mL烧杯中,冰磨2小时,加入30%的12.2g的工业盐酸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将这100%的7.1g亚硝酸钠固体溶于30mL水后,慢慢滴加到体系中,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溶液是刚果红试纸呈微蓝色,KI试纸呈微蓝色,滴加完毕后,保持反应体系温度0℃~5℃,继续反应1小时,埃利希试剂检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过量的亚硝酸用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盐溶液。
步骤(6)第二次偶合反应:将步骤(5)中制得的重氮盐溶液加入到步骤(4)中制得的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的溶液,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至5.8~6.5之间,温度0℃~5℃,反应3小时,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以对位酯的重氮盐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75℃烘干,研磨,即制得最终红色染料I-1固体粉末。
所述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与H酸的摩尔比为0.98:1~1.01:1;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0.5~1:1.8;亚硝酸钠与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的摩尔比为1:1.0~1:1.01;重氮盐h与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摩尔比为1:0.98~1:1。
实施例2
将活性红色染料I-2与扩散剂(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缩合度为4,磺化度为2)、水性高分子防尘剂和元明粉分别按照质量百分数为85%、5%、0.1%、和9.9%的比例混合制得商品化活性红色染料。
本实施例中,活性染料I-2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用将步骤(4)中的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溶液替换为4,6-二氨基-1,3-苯二磺酸,并最终制得活性红色染料。
实施例3
将活性红色染料I-3与扩散剂(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缩合度为4,磺化度为2)、水性高分子防尘剂和元明粉按照质量百分数为85%、5%、0.1%、和9.9%的比例混合制得商品化活性红色染料。
本实施例中,活性染料I-3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步骤(4)中的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溶液替换为3-氨基-5-羟基-2,7-萘二磺酸,其中与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一次缩合产物的重氮盐反应的pH值在2~3之间,并最终制得活性红色染料。
实施例4
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内侧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外侧啮合连接有两个齿条3,两个所述齿条3关于第一齿轮2圆心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齿条3顶面固定连接有侧板4,所述底板1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油框5,所述第一密封油框5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与齿条3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油框5一侧连接有连油管7,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旋转框8,所述旋转框8底部连接有延长杆9,所述延长杆9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环13,所述延长杆9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油框10,所述第二密封油框10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前端通过开孔连接有搅拌棒12,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第二齿轮14;
首先将搅拌棒12向上拉动,将烧杯放到底板1的圆台中心位置,此时用手拉动侧板4,让齿条3相对于第一齿轮2相对运动,第一齿轮2底部的扭簧不断拧紧,当烧杯放到中心位置时,自然松手,在扭簧的作用下两个齿条3不断向中心靠拢,夹住烧杯,齿条3向两侧运动会同步挤压到第一连接杆6,并且挤压到第一密封油框5内部的油料,让油料顺着连油管7直接输送到第二密封油框10的内部,将第二连接杆11向外顶压,让搅拌棒12从烧杯接近圆心的位置向外运动,如果烧杯的体积较大,横截面积较大,挤压到第二密封油框10内部的油料则更多,搅拌棒12向外运动的距离也更长,会无限接近烧杯的侧壁但是不会接触到烧杯,当需要搅拌棒12转动时,只需要驱动第二齿轮14带动齿环13进行旋转即可;
此处旋转框8分为上框和下框两个结构,两者可以相互卡合连接,并且上框和下框之间可以进行相对滑动的旋转,而油料在旋转框8的内部,并且边缘需要采用橡胶处理,保证密封性;
第一密封油框5的整体体积要小于第二密封油框10的整体体积。
测试例
采用活性染料印花工艺,测试活性染料I-1、I-2和I-3的应用性能,并与市售商品化染料C.I.活性红195进行了对比,产品性能测试结果见下方表格。
印花浆处方:染料5g,尿素x g,小苏打y g,海藻酸钠糊60g,防染盐1g,其余为水,共计100g。
工艺流程:半制品→活性浆印花→烘干→蒸化(102℃×7min,相对湿度75%)→水洗→皂洗→水洗→熨干。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活性红色染料在棉上的白地沾色牢度为4~5级,比传统C.I.活性红195高1~2级。湿摩擦牢度为3~4级,比C.I.活性红195高1级。印花固色率超过88%,比C.I.活性红195高6%以上。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活性红色染料印花时尿素的使用量低于2%,小苏打用量为1.5%,比C.I.活性红195降低50%以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红色染料为结构通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Ⅰ)中
R1为–H或–SO3M;
R2和R3选自–H或–SO3M,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H;
R4为–H、–SO3M或–OCH3
R5为–H、–CH3或–OCH3
R6为–SO2CH2CH2OSO3M、–SO2CHCH2或-CONHCH2CH2SO2CH2CH2OSO3M;
M为–H或碱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结构式(Ⅰ)中:
R6为–SO2CH2CH2OSO3M或–SO2CHCH2
M为Na、K或L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结构式(Ⅰ)中:
R1为–H;
R4为–H;
R5为–H或–OCH3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或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结构式(Ⅰ)中:
R1为–H;
R4为–H;
R5为–H;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或K。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结构式(Ⅰ)中:
R1为–H;
R2为–H;
R3为–SO3M;
R4为–H;
R5为–H;
R6为–SO2CH2CH2OSO3M;
M为Na。
6.一种商品化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品化染料包括质量百分数为:75%~85%的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5%~15%扩散剂、0.1%~0.5%防尘剂和5%~15%元明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商品化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剂为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所述防尘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商品化染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品化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印花,且所述纤维素纤维为含羟基和/或氮的纤维素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商品化染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纤维为棉或粘胶纤维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三聚氯氰的第一次缩合反应:
将三聚氯氰打浆、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烧杯中,冰磨并搅拌,将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溶于水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后加入到三聚氯氰的打浆液中,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消失为终点,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的一缩产物b的反应液;
步骤(2)重氮化反应:
向步骤(1)制得的一缩产物b的反应液,再立即加入浓盐酸与反应体系中并搅拌,向反应体系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并反应,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三聚氯氰与2,4-二氨基苯磺酸一次缩合产物的重氮盐c溶液;
步骤(3)第一次偶合反应:
将含羟基和氨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d加入到步骤(2)中获得的重氮盐c的溶液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为2~6,并相互反应,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以重氮盐c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溶液;
步骤(4)第二次缩合反应:
将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一次性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溶液中,通过小苏打调节pH值,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溶液;
步骤(5)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化反应:将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烧杯中,进行冰磨后加入盐酸溶液并搅拌,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后继续反应,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最后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的重氮盐h的溶液;
步骤(6)第二次偶合反应:
将步骤(5)制备的重氮盐h的溶液加入到步骤(4)中制备的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溶液中,用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并反应,通过渗圈法检测反应终点,以重氮盐h的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烘干再研磨,最终制得活性染料固体粉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小苏打调控反应的pH值在2~2.5之间,将溶于水后的2,4-二氨基苯磺酸类化合物a和三聚氯氰的打浆液在反应温度为0℃~5℃的条件下反应1小时~2小时;
步骤(2)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7,搅拌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后反应1小时~1.5小时;
步骤(3)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5~6,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2小时~4小时;
步骤(4)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为5.8~6.5,反应温度为40℃~55℃,反应时间为4小时~8小时;
步骤(5)中冰磨的时间为2小时,加入盐酸溶液后搅拌反应1小时,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后搅拌反应30分钟~60分钟,埃利希试剂包括1g N,N-二甲基苯甲醛、5ml浓盐酸、95mL无水乙醇配制成溶液;
步骤(6)中小苏打调控后的pH值5.8~6.5,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2小时~4小时,反应结束后进行75℃的烘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三聚氯氰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01:1~1.03:1;一缩产物b与亚硝酸钠的摩尔比为1:1~1:1.02,一缩产物b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2.2~1:3.0,重氮盐c与含羟基和氨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1:0.98~1:1;
步骤(6)中二氯均三嗪型红色活性染料e与H酸的摩尔比为0.98:1~1.01:1;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0.5~1:1.8;亚硝酸钠与含乙烯砜硫酸酯的苯胺类化合物g的摩尔比为1:1.0~1:1.01;重氮盐h与一氯均三嗪型化合物f的摩尔比为1:0.98~1: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内侧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外侧啮合连接有两个齿条(3),两个所述齿条(3)关于第一齿轮(2)圆心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齿条(3)顶面固定连接有侧板(4),所述底板(1)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油框(5),所述第一密封油框(5)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与齿条(3)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油框(5)一侧连接有连油管(7),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旋转框(8),所述旋转框(8)底部连接有延长杆(9),所述延长杆(9)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环(13),所述延长杆(9)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油框(10),所述第二密封油框(10)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前端通过开孔连接有搅拌棒(12),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第二齿轮(14)。
CN202310661817.2A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Pending CN116694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1817.2A CN116694104A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1817.2A CN116694104A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4104A true CN11669410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1817.2A Pending CN116694104A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410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78A (zh) * 1993-05-17 1995-09-13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纤维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1214087A (ja) * 2000-02-04 2001-08-07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応染料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染色法
CN1671800A (zh) * 2002-07-24 2005-09-21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纤维反应性偶氮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679983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耐碱性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78A (zh) * 1993-05-17 1995-09-13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纤维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1214087A (ja) * 2000-02-04 2001-08-07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応染料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染色法
CN1671800A (zh) * 2002-07-24 2005-09-21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纤维反应性偶氮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679983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耐碱性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1827B (zh) 具有硫烷基-s-三氮嗪反应基的反应性染料
CN112679983B (zh) 一种高性能耐碱性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7319B (zh) 转移染色活性染料墨水及其应用
CN116144195B (zh) 一种高性能耐碱性黄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94104A (zh) 一种高性能仿腊染用活性红色染料
CN104927396B (zh) 一种复合活性深红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96786B (zh) 一种复合型鲜艳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92874B (zh) 单偶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504582B (zh) 一种活性深蓝双偶氮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4289C (zh) 藏青色季铵盐双偶氮反应性染料
CN112679981A (zh) 一种高温用高耐氯棉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8984B (zh) 一种嫩黄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8254B (zh) 一种艳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3679A (zh) 一种基于单h酸三偶氮结构的绿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JPH0222107B2 (zh)
CN110128846B (zh)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1409B (zh) 一种活性深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540B (zh)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6893361B (zh) 一种染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9390B (zh) 一种复合活性大红染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04137B (zh) 一类基于间脲基苯胺系绿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118190B2 (zh)
CN116144194A (zh) 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02506A (zh) 一种黄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90152C (zh) 季铵盐双偶氮红色反应性染料化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