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2071A - 一种智能机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机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2071A
CN116692071A CN202310991915.2A CN202310991915A CN116692071A CN 116692071 A CN116692071 A CN 116692071A CN 202310991915 A CN202310991915 A CN 202310991915A CN 116692071 A CN116692071 A CN 116692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ing platform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ush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19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志东
李禹濛
卢佳祁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filed Critical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109919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2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2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70/00Launching, take-off or landing arrangements
    • B64U70/90Launching from or landing on platforms
    • B64U70/92Portable platforms
    • B64U70/93Portable platforms for use on a land or nautical vehic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2Phase substances, e.g. smokes, aerosols or sprayed or atomised sub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80/00Transport or storage specially adapted for UAVs
    • B64U80/70Transport or storage specially adapted for UAVs in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80/00Transport or storage specially adapted for UAVs
    • B64U80/80Transport or storage specially adapted for UAVs by vehicles
    • B64U80/86Lan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库,其包括降落平台、壳体、消毒罐和泵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降落平台上方,用于遮盖无人机;所述消毒罐用于存储消毒液;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毒罐连接;所述泵体设置在管路上,用于将所述消毒罐中的消毒液泵出,并通过雾化喷嘴喷洒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上。本发明可在壳体内形成消毒液的雾化环境,较为密闭的消毒环境,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气中消毒液浓度,且可对无人机所有裸露区域以及可渗透进入的内部空间进行消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效果优良,同时降低了人工感染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机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库等构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库。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智能机库即无人机智能机巢,它是无人机远程精准起降平台,是无人机稳固的“家”,机巢与智慧巡检机群作业控制中心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储存无人机、智能自动充电、状态实时监控、自动传输数据等功能。
而在一些特定环境或特殊时期,无人机在每次作业回归机巢时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处理,进而避免给用户带来危害。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采用人工方式通过雾化喷嘴喷洒方式对无人机身进行消毒灭菌,效率较低、成本高,同时给进行消毒灭菌的工人带来一定被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库,包括:降落平台、壳体、消毒罐和泵体;
所述降落平台用于无人机的降落;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用于遮盖无人机;
所述消毒罐用于存储消毒液;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毒罐连接;所述泵体设置在管路上,用于将所述消毒罐中的消毒液泵出,并通过雾化喷嘴喷洒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上。
无人机降落在所述降落平台上后,壳体闭合,开启泵体,消毒液通过雾化喷嘴喷入壳体内,在壳体内形成消毒液的雾化环境,较为密闭的消毒环境,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气中消毒液浓度,且可对无人机所有裸露区域以及可渗透进入的内部空间进行消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效果优良,同时降低了人工感染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部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降落平台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
优选地,所述雾化喷嘴倾斜且面对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通常无人机停放位为降落平台中心)布设。
进一步地,还包括盘体和摆转机构;
多个所述雾化喷嘴布设在所述盘体上;
所述摆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盘体转动,进而将所述盘体移动到所述降落平台的无人机停放位的上方,或者将所述盘体自所述降落平台无人机停放位的上方移开。
所述盘体自所述降落平台无人机停放位的上方移开后,便于无人机的降落或起飞。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整体呈倒扣的矩形盒体状;壳体包括左半壳和右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可左右对开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降落平台上。
左半壳和右半壳左右对开后,从而方便无人机起飞或降落。
进一步地,所述摆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支架;
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并与支架连接;
所述盘体设置在支架上,旋转电机依次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支架带动所述盘体水平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L形状支撑架。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顶推定位机构和第二顶推定位机构;
所述降落平台中心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和/或检修的操作工位;
所述第一顶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顶推板;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迫使所述第一顶推板沿X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顶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顶推板;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迫使所述第二顶推板沿Y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顶推板和所述第二顶推板分别布设在所述降落平台上方,用于迫使降落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移动到所述操作工位上。
本申请中,为了叙述方便,将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定义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汇点称为原点。
进一步地,所述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汇点称为原点,原点布设在所述操作工位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对称布设在所述操作工位的两侧;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操作工位方向移动。
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相向移动时,两个第一顶推板可使得无人机在X轴方向上移动到操作工位的设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对称布设在所述操作工位的两侧;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操作工位方向移动。
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相向移动时,两个第二顶推板可使得无人机在Y轴方向上移动到操作工位的设定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库,在无人机降落在所述降落平台上后,壳体闭合,开启泵体,消毒液通过雾化喷嘴喷入壳体内,在壳体内形成消毒液的雾化环境,较为密闭的消毒环境,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气中消毒液浓度,且可对无人机所有裸露区域以及可渗透进入的内部空间进行消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效果优良,同时降低了人工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智能机库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喷洒灭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喷洒灭菌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喷洒灭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摆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降落平台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3中降落平台底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图;
图9为图6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下错开布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5中圆柱齿轮与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5中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下错开布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智能机库设置在车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6中缓冲安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6中弹性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6中可变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6中可变阻尼结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无人机;2-无人车;100-机库;110-降落平台;111-操作工位;113-第一滑槽;114-第二滑槽;115-第一导向槽;120-第一顶推定位机构;121-第一顶推板;122-第一驱动机构;123-第一连接翼板;124-第一导向块;125-中间连接件;130-第二顶推定位机构;131-第二顶推板;132-第二驱动机构;133-第二连接翼板;140-顶推步进电机;141-圆柱齿轮;142-第一齿条;143-第二齿条;144-第三齿条;145-第四齿条;150-壳体;151-左半壳;152-右半壳;200-缓冲安装台;201-上座板;202-下座板;210-弹性支撑组件;211-支撑杆;212-滑座;213-第一弹簧;214-导向柱;220-第二弹簧;230-可变阻尼结构;231-第一板条;232-第二板条;233-卡头;234-卡条;301-消毒罐;302-泵体;303-控制阀;310-雾化喷嘴;320-盘体;330-摆转机构;331-旋转电机;332-主动齿轮;333-从动齿轮;33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库100,包括:降落平台110、壳体150、消毒罐301和泵体302;
降落平台110用于无人机1的降落;壳体150设置在降落平台110上,用于遮盖无人机1;消毒罐301用于存储消毒液;壳体150内设置有雾化喷嘴310,雾化喷嘴310通过管路与消毒罐301连接;泵体302设置在管路上,用于将消毒罐301中的消毒液泵出,并通过雾化喷嘴310喷洒在降落平台110上的无人机1上。以及,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303,用于控制管路的通断。
无人机1降落在降落平台110上后,壳体150闭合,开启泵体302,消毒液通过雾化喷嘴310喷入壳体150内,在壳体150内形成消毒液的雾化环境,较为密闭的消毒环境,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气中消毒液浓度,且可对无人机1所有裸露区域以及可渗透进入的内部空间进行消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效果优良,同时降低了人工感染的概率。
优选地,壳体150顶部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雾化喷嘴310。降落平台1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雾化喷嘴310。雾化喷嘴310倾斜且面对降落平台110上的无人机1(通常无人机1停放位为降落平台110中心)布设。由此,在无人机1停靠在停机位上,多个雾化喷嘴310分别布设在无人机1的上方四周以及下方的四周。喷出的雾化消毒液可以快速将无人机1包裹住,便于快速进行消毒处理。
本实施例中,壳体150整体呈倒扣的矩形盒体状;壳体150包括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可左右对开滑动地设置在降落平台110上。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左右对开后,从而方便无人机1起飞或降落。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内的顶部分别布设多个雾化喷嘴310,用于输送消毒液的管路包括埋设在降落平台110上的伸缩管(未示出),伸缩管的伸缩端左半壳151或右半壳152连接,并随着左半壳151或右半壳152的滑动而伸缩,从而顺利地完成消毒液的输送。
本发明在无人机1降落在降落平台110上后,壳体150闭合,开启泵体302,消毒液通过雾化喷嘴310喷入壳体150内,在壳体150内形成消毒液的雾化环境,较为密闭的消毒环境,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气中消毒液浓度,且可对无人机1所有裸露区域以及可渗透进入的内部空间进行消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效果优良,同时降低了人工感染的概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3、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无人机1上方的雾化喷嘴310设置在盘体320上,以及还包括摆转机构330,摆转机构330用于带动盘体320转动,进而将盘体320移动到降落平台110的无人机1停放位的上方,或者将盘体320自降落平台110无人机1停放位的上方移开。盘体320自降落平台110无人机1停放位的上方移开后,便于无人机1的降落或起飞。
摆转机构330包括:旋转电机331、主动齿轮332、从动齿轮333以及支架334;旋转电机331输出轴与主动齿轮332连接;从动齿轮333和主动齿轮332啮合并与支架334连接;盘体320设置在支架334上,旋转电机331依次通过主动齿轮332、从动齿轮333和支架334带动盘体320水平转动。本实施例中,支架334为L形状支撑架。
相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布设结构更简单,便于推广和应用。
实施例3
如图1、图6-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库100包括:降落平台110、第一顶推定位机构120和第二顶推定位机构130;
降落平台110中心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1进行充电和/或检修的操作工位111;第一顶推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22和第一顶推板121;第一驱动机构122用于迫使第一顶推板121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顶推定位机构13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32和第二顶推板131;第二驱动机构132用于迫使第二顶推板131沿Y轴方向移动;第一顶推板121和第二顶推板131分别布设在降落平台110上方,用于迫使降落在降落平台110上的无人机1移动到操作工位111上。
本申请中,为了叙述方便,将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定义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汇点称为原点。
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汇点称为原点,原点可以布设在操作工位111中心位置,也可以偏离操作工位111中心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推板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对称布设在操作工位111的两侧;第一驱动机构122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顶推板121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一驱动机构122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向靠近或远离操作工位111方向移动。
当第一驱动机构122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顶推板121相向移动时,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可使得无人机1在X轴方向上移动到操作工位111的设定位置。
同理,第二顶推板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对称布设在操作工位111的两侧;第二驱动机构132同步带动两个第二顶推板131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二驱动机构132同步带动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向靠近或远离操作工位111方向移动。
当第二驱动机构132同步带动两个第二顶推板131相向移动时,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可使得无人机1在Y轴方向上移动到操作工位111的设定位置。
参照图8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22设置在降落平台110的下方,降落平台110上设置有与X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滑槽113;以及还包第一连接翼板123,第一连接翼板123的下端与第一驱动机构122连接,第一连接翼板123的上端穿过第一滑槽113与第一顶推板121连接。
参照图9所示,第二驱动机构132设置在降落平台110的下方,降落平台110上设置有与X轴方向平行的第二滑槽114;还包第二连接翼板133,第二连接翼板133的下端与第二驱动机构132连接,第二连接翼板133的上端穿过第二滑槽114与第二顶推板131连接。
参照图8所示,可选择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第一顶推板121移动时定位和导向的第一导向定位结构,第一导向定位结构优选地包括设置在降落平台110上的第一导向槽115,第一导向槽115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导向块124,第一导向块124通过中间连接件125与第一顶推板121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导向定位结构布设在第一连接翼板123的两侧。第一驱动机构122可以为电动伸缩机构,每个第一顶推板121配置一个电动伸缩机构,电动伸缩机构通常包括电动马达和电动导轨,电动马达带动电动导轨上的滑块移动,而滑块通过第一连接翼板123与第一顶推板121固定连接。
同理,第二驱动机构132为电动伸缩机构,每个第二顶推板131配置一个电动伸缩机构,电动马达带动电动导轨上的滑块移动,而滑块通过第二连接翼板133与第二顶推板131固定连接。
以及,降落平台110底部四周设置有侧板112,侧板112将第一驱动机构122和第二驱动机构132等遮盖住。以及,操作工位111处或附近设置有用于无人机1充电的充电装置(未示出)。
本发明在无人机1停靠在操作工位111附近后,可以快速地将无人机1移动到操作工位111上,进而快速地对无人机1进行充电或其他维护,快捷而便利,无需使用外置机械手归中,缩小了机库100体积和成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22包括:顶推步进电机140、以及啮合配合的圆柱齿轮141和第一齿条142;顶推步进电机140的动力输出轴与圆柱齿轮141固定连接,第一齿条142通过第一连接翼板123与第一顶推板121连接。第二驱动机构132包括顶推步进电机140、以及啮合配合的圆柱齿轮141和第二齿条143;第二齿条143通过第二连接翼板133与第二顶推板131连接。
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对应连接的两个第一齿条142与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对应连接的两个第二齿条143在周向上依次交错地与圆柱齿轮141啮合,进而使得顶推步进电机140带动圆柱齿轮141转动时,迫使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和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同步靠近或远离中间的操作工位111。
参见图11所示,在高度方向上,第一齿条142、第二齿条143分别布设在不同高度上,且彼此保持间隔,避免两两发生干涉。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更加简便,仅仅设置一个动力机构顶推步进电机140即可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和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共4个顶推板同步移动,实现对无人机1的自动归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图12和13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遮盖无人机1的壳体150,壳体150整体呈倒扣的矩形盒体状;壳体150包括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可左右对开滑动地设置在降落平台110上。以及,还包括与圆柱齿轮141啮合配合的第三齿条144和第四齿条145;第三齿条144和第四齿条145分别与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固定连接;顶推步进电机140带动圆柱齿轮141转动时,迫使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和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同步靠近或远离中间的操作工位111的同时,圆柱齿轮141通过第三齿条144和第四齿条145带动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相向移动闭合机库100或反向移动开启机库100。
在高度方向上,第一齿条142、第二齿条143与第三齿条144和第四齿条145分别布设在不同高度上,且彼此保持间隔,避免两两发生干涉。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更加紧凑,仅仅设置一个动力机构顶推步进电机140就可以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顶推板121和两个第二顶推板131、左半壳151和右半壳152同步移动,将无人机1的自动归位的同时实现机库100外壳150的合拢闭合。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4和15所示,本实施例智能机库100设置在无人车2(或有人车)上,从而提高机库100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优选地,降落平台110通过缓冲安装台200设置在无人车2(或有人车)的车体上。
参照图15和16所示,缓冲安装台200包括:上座板201和下座板202;上座板201通过至少三组以上的弹性支撑组件210可上下浮动地设置在下座板202上;弹性支撑组件210包括:支撑杆211、滑座212和第一弹簧213;滑座212通过导向柱214可滑动地设置下座板202上,支撑杆211的两端分别与上座板201和滑座212铰连接;第一弹簧213两端分别与滑座212和下座板202连接,第一弹簧213被压缩趋向于迫使滑座212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杆211迫使上座板201向上移动。
在水平投影平面上,三组以上的弹性支撑组件210在以上座板201中心为中心的周向上均匀布设。以及,还包括第二弹簧220,第二弹簧220的两端分别与上座板201和下座板202连接,第二弹簧220处于被拉伸状态,趋向于迫使上座板201靠近下座板202。第一弹簧213处于被压缩状态,迫使第二弹簧220保持被拉伸状态,反之,第二弹簧220也迫使第一弹簧213处于被压缩状态;两者协调共同作用维持着上座板201可浮动地设置在下座板202的上方。
其中,降落平台110固定设置在上座板201上;降落平台110通过侧板112固定在上座板201上。而下座板202连接在车体上。
参照图15和17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更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可变阻尼结构230,可变阻尼结构230包括竖直布设在上座板201和下座板202之间的第一板条231和第二板条232;第一板条231的上端与上座板201固定连接;第二板条232的下端与下座板202固定连接;第一板条231在靠近第二板条232一侧设置有卡头233;第二板条232在靠近第一板条231一侧设置有卡条234;多个卡条234水平且间隔或紧邻布设。
卡头233由硬质材料(如金属、陶瓷等)制成,卡条234由弹性材料(如橡胶、硅胶或者塑料等)制成,上座板201被外力压迫向下移动时,第一板条231随着向下移动,卡头233抵靠并滑过一个或依次滑过若干个卡条234,卡条234弹性变形进而产生阻尼作用。
在缓冲安装台200未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板条231的下端和第二板条232上端脱离,或者,第一板条231最下端的卡头233抵靠在第二板条232最上端的卡条234上。第一板条231和第二板条232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进而满足在第一板条231向下移动时,卡头233与卡条234相互摩擦,卡头233在移动中迫使卡条234变形。
更为优选地,卡头233横截面形状为刀头形状,包括下方的弧形面和上方垂直面,卡条234横截面为半圆形;第一板条231向上移动时的阻尼力大于第一板条231向下移动时的阻尼力。即,上座板201上升时可变阻尼结构230的摩擦力较大,从而上座板201缓慢上升,从而避免第一弹簧213和第二弹簧220导致的上下晃动的缺陷,可实现上座板201在冲击向下移动、阻尼减震后一次性缓慢恢复到平衡状态。
参照图18所示,更为优选地,第一板条231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3以上的多个卡头233,在上座板201向下移动时,与卡条234抵触的卡头233数量依次递增,阻尼力逐渐增大;在上座板201向上移动时,与卡条234抵触的卡头233数量依次递减,阻尼力逐渐增小。
由此,阻尼力大小与第一弹簧213和第二弹簧220的积蓄的势能同步同趋势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阻止或避免上座板201在收到冲击后发生上下晃动,从而使得上座板201更加平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降落平台、壳体、消毒罐和泵体;
所述降落平台用于无人机的降落;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用于遮盖无人机;
所述消毒罐用于存储消毒液;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毒罐连接;所述泵体设置在管路上,用于将所述消毒罐中的消毒液泵出,并通过雾化喷嘴喷洒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平台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倾斜且面对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体和摆转机构;
多个所述雾化喷嘴布设在所述盘体上;
所述摆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盘体转动,进而将所述盘体移动到所述降落平台的无人机停放位的上方,或者将所述盘体自所述降落平台无人机停放位的上方移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整体呈倒扣的矩形盒体状;壳体包括左半壳和右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可左右对开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降落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支架;
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并与支架连接;
所述盘体设置在支架上,旋转电机依次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支架带动所述盘体水平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L形状支撑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推定位机构和第二顶推定位机构;
所述降落平台中心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和/或检修的操作工位;
所述第一顶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顶推板;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迫使所述第一顶推板沿X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顶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顶推板;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迫使所述第二顶推板沿Y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顶推板和所述第二顶推板分别布设在所述降落平台上方,用于迫使降落在所述降落平台上的无人机移动到所述操作工位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对称布设在所述操作工位的两侧;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顶推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操作工位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顶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对称布设在所述操作工位的两侧;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相向或反向移动,即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顶推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操作工位方向移动。
CN202310991915.2A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智能机库 Pending CN116692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1915.2A CN116692071A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智能机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1915.2A CN116692071A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智能机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2071A true CN116692071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1915.2A Pending CN116692071A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智能机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207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84671U (zh) * 2017-11-23 2018-10-19 秦皇岛七维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运输车底板保护装置
US20190002128A1 (en) * 2016-07-21 2019-01-03 Vision Cortex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nchoring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n a ground station
CN210971583U (zh) * 2019-11-27 2020-07-10 北京启航凯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充电桩
RU2019138274A3 (zh) * 2019-11-26 2021-05-26
CN113375262A (zh) * 2021-07-15 2021-09-10 李风椿 医院环境用大面积灭菌净化系统
KR20210149923A (ko) * 2020-06-02 2021-12-10 전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동 이·착륙 및 무선자동충전 기능을 포함한 드론 스테이션 장치
CN215972175U (zh) * 2021-11-11 2022-03-08 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巢减震装置
CN216834334U (zh) * 2022-04-07 2022-06-28 大理州无人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维护无人机机巢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02128A1 (en) * 2016-07-21 2019-01-03 Vision Cortex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nchoring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n a ground station
CN207984671U (zh) * 2017-11-23 2018-10-19 秦皇岛七维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运输车底板保护装置
RU2019138274A3 (zh) * 2019-11-26 2021-05-26
CN210971583U (zh) * 2019-11-27 2020-07-10 北京启航凯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充电桩
KR20210149923A (ko) * 2020-06-02 2021-12-10 전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동 이·착륙 및 무선자동충전 기능을 포함한 드론 스테이션 장치
CN113375262A (zh) * 2021-07-15 2021-09-10 李风椿 医院环境用大面积灭菌净化系统
CN215972175U (zh) * 2021-11-11 2022-03-08 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巢减震装置
CN216834334U (zh) * 2022-04-07 2022-06-28 大理州无人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维护无人机机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4338B (zh) 一种图书整理机器人结构及操作方法
US6905300B1 (en) Slide feeder with air bearing conveyor
WO2011083841A1 (ja) 塗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14188A (zh) 对象物的移动装置
CN116692071A (zh) 一种智能机库
CN111532651B (zh) 一种挑管工作站
US20200239230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associated platform feeder
CN116692070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归中智能机库
CN212095179U (zh) 一种硅胶密封圈装配装置
CN114129274B (zh) 一种用于整形美容用的手术器具保护储存装置
CN211385604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侧板涂胶设备
CN214493501U (zh) 一种电池自动装配装置
US5712894A (en) Sterilization cell
CN113665464A (zh) 一种智能活畜专用运输车
CN210049798U (zh) 全自动开闭门设备
CN217045024U (zh) 一种用于行星架焊接的全自动激光焊接工作站
CN110920107A (zh) 一种镜片生产装置及镜片生产方法
CN216128479U (zh) 一种摆盘装箱装置
CN213941337U (zh) 壁画式设备带
CN219891796U (zh) 一种航空器材运行轨迹模拟装置
CN117797991B (zh) 一种cof封装用涂胶针头回收清洗装置
CN213194986U (zh) 一种通风柜系统
CN111329289A (zh) 一种自动上料物品存放架
CN208983741U (zh) 一种活动翻板驱动结构
CN216612662U (zh) 用于载玻片的自动存储和传送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