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4674A - 一种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4674A
CN116674674A CN202210167519.3A CN202210167519A CN116674674A CN 116674674 A CN116674674 A CN 116674674A CN 202210167519 A CN202210167519 A CN 202210167519A CN 116674674 A CN116674674 A CN 116674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axle
terrain vehicl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7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
蒙金力
杨超
邓张俊
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75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46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4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1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more than fou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tandem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发动机;行走组件;驱动桥,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驱动桥驱动所述行走组件转动,所述驱动桥包括前桥、中桥和后桥,所述中桥位于所述前桥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中桥之间通过第一轴连接,所述中桥与所述后桥之间通过第二轴连接,所述前桥与所述发动机之间通过第三轴连接,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三轴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所述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该种全地形车,能够降低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共振、晃动的风险,提高了全地形车在地面上的行驶稳定性;而且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的转动方向相同,降低了后桥的结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其能够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为了保证全地形车在野外山坡、滩涂、泥地等特殊环境下能够正常行驶,通常将全地形车设置为六驱、八驱等。六驱或六驱以上的全地形车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驱动桥,其中,位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之间的中驱动桥不仅能够将动力传递至对应的行走组件,还能够将动力传递至下一个驱动桥。
现有技术中,六驱或六驱以上的全地形车,由于中驱动桥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不同,导致后驱动桥的结构复杂,增加了全地形车的设计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能够降低后桥的结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六驱或六驱以上的全地形车的设计难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
发动机,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
行走组件;
驱动桥,发动机通过驱动桥驱动行走组件转动,驱动桥包括前桥、中桥和后桥,中桥位于前桥与后桥之间;发动机与中桥之间通过第一轴连接,中桥与后桥之间通过第二轴连接,前桥与发动机之间通过第三轴连接,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全地形车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安装于中桥,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四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安装于第四轴的相对两端,
当驱动桥包括一个中桥时,第一齿轮与第一轴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二轴连接;
当驱动桥包括多个中桥时,相邻中桥通过第五轴连接,第一轴与相邻的第一齿轮连接,第五轴的一端与相邻的第四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齿轮连接,第二轴与相邻的第四齿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1,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2,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3,第四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4,D1=D2,D3=D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桥包括第六轴、第七轴、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为锥齿轮,第五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5,第六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6,D5<D6,第五齿轮和第一齿轮均安装于第六轴,第四齿轮安装于第七轴;
当驱动桥包括一个中桥时,第六轴与第一轴连接,第七轴与第二轴连接;
当驱动桥包括多个中桥时,第一轴与相邻的第六轴连接,第五轴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七轴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第六轴连接,第二轴与相邻的第七轴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桥还包括差速器,差速器与第六齿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桥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传动结构、差速器、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轴的部分为中空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齿轮设置有第一内花键,第三齿轮设置有第二内花键,第四轴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花键和第二外花键,第一内花键与第一外花键配合,以使第二齿轮与第四轴的一端连接,第二内花键与第二外花键配合,以使第三齿轮与第四轴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为斜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桥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安装于中桥,传动结构包括第七齿轮、第九齿轮和第八轴,中桥包括第八齿轮和第十齿轮,第八轴与第一轴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均为锥齿轮,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啮合,第七齿轮和第九齿轮分别安装于第八轴的相对两端,
当驱动桥包括一个中桥时,第八轴的一端与第一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连接;
当驱动桥包括多个中桥时,相邻中桥通过第五轴连接,第八轴的一端与第一轴或第五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或第五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地形车,发动机与中桥之间通过第一轴连接,中桥与后桥之间通过第二轴连接,前桥与发动机之间通过第三轴连接,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降低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共振、晃动的风险,使得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能够平稳传递发动机的转矩,提高了全地形车在地面上的行驶稳定性;而且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进而使得后桥或下一个中桥无需设置换向部件,降低了后桥或下一个中桥的结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驱动桥包括一个中桥;
图3为图2中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驱动桥包括两个中桥;
图5为图4中I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中桥的部分结构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中桥去掉第一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剖视图;
图9为图6的爆炸图;
图10为第六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差速器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II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驱动桥包括一个中桥。
附图标记:
100-全地形车;
10-发动机;
20-行走组件;
30-驱动桥;
31-前桥;
32-中桥;
321-第六轴;
322-第七轴;
323-第五齿轮;
324-第六齿轮;
324a-本体;
324b-轮齿;
325-差速器;
326-第一壳体;
326a-左端盖;
326b-右端盖;
326c-后端盖;
327-第八齿轮;
328-第十齿轮;
329-轴承;
3210-第一联轴器;
3211-第二联轴器;
3212-第一中桥;
3213-第二中桥;
33-后桥;
40-第一轴;
50-第二轴;
60-第三轴;
70-第五轴;
80-传动结构;
81-第一齿轮;
82-第二齿轮;
821-第一内花键;
83-第三齿轮;
84-第四齿轮;
85-第四轴;
851-第一外花键;
86-第七齿轮;
87-第九齿轮;
88-第八轴;
90-第二壳体。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100,其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其能够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该种全地形车100包括发动机10、行走组件20、车架、车身覆盖件、传动系统、行驶和控制系统、电气设备。发动机10是全地形车100的动力装置。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10输出的动力传给行走组件20,其包括连接轴、驱动桥30等部件。行驶和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全地形车100各总成及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支撑全车并保证全地形车100正常行驶,其包括制动器、转向器、悬架和行走组件20等部件。车身覆盖件是形成乘坐空间的装置,也是存放行李物品的装置。电气设备由电源、发动机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等组成。行走组件具体可以是车轮或履带等行进结构。
其中,驱动桥30的作用是增大由发动机10或连接轴传来的转矩,并将动力传递至行走组件20,即发动机10通过驱动桥30驱动行走组件20转动。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全地形车100的驱动桥30包括前桥31、中桥32和后桥33,并分别沿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地形车100为六驱或六驱以上的车辆,以满足更高的驱动力需求,使得全地形车100能够在野外山坡、滩涂、泥地等环境下正常行驶。其中,前桥31用于和前排车轮连接,后桥33用于和后排车轮连接,中桥32位于前桥31和后桥33之间,中桥32用于和位于前排车轮与后排车轮之间的车轮连接,例如八驱全地形车中,包括前桥31、后桥33和两个中桥32,前桥31和第一排车轮连接,其中一个中桥32与第二排车轮连接,另一个中桥32与第三排车轮连接,后桥33与第四排车轮连接。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100,发动机10与中桥32之间通过第一轴40连接,中桥32与后桥33之间通过第二轴50连接,前桥31与发动机10之间通过第三轴60连接,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三轴6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
由于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会存在误差,全地形车100的各部件在安装完成后,难以保证第一轴40的轴线、第二轴50的轴线和第三轴60的轴线完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例如以第一轴40和第二轴50为例对误差允许范围进行说明,在安装完成后,如图3所示,第一轴40的轴线与第二轴50的轴线可以存在夹角α时,夹角α的误差允许范围是0°~5°;第一轴40的轴线与第二轴50的轴线可以存在预设距离L时,预设距离L的误差允许范围是0~3mm。同理,第一轴40与第三轴60的误差允许范围,第二轴50与第三轴60的误差允许范围均与上述第一轴40和第二轴50的误差允许范围相同。即在上述误差允许范围内,能够实现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三轴6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
当发动机10工作时,发动机10驱动第三轴60转动,第三轴60将驱动力传递至前桥31,前桥31将驱动力继续传递至前排车轮,以使前排车轮转动;发动机10驱动第一轴40转动,第一轴40将驱动力传递至中桥32,中桥32将驱动力继续传递至中间车轮,以使中间车轮转动;而且由于中桥32与后桥33通过第二轴50连接,以使发动机10传递至中桥32的驱动力,继续传递至后桥33,后桥33将驱动力继续传递至后排车轮,以使后排车轮转动,此时,全地形车100能够在地面上行驶。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三轴6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降低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三轴60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共振、晃动的风险,使得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三轴60能够平稳传递发动机10的转矩,提高了全地形车100在地面上的行驶稳定性;而且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进而使得后桥33或下一个中桥32无需设置换向部件,降低了后桥33或下一个中桥32的结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全地形车100设置有传动结构80,传动结构80安装在第一轴40与第二轴50之间,并围绕中桥32分布。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传动结构80可以安装在中桥32上。传动结构80包括传动轴和安装在传动轴相对两端的传动齿轮,传动轴与第一轴40沿相同方向延伸,在发动机10的作用下,第一轴40能够带动传动轴一端的传动齿轮转动,以使传动轴另一端的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轴50转动。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10的驱动力能够通过第一轴40传递至位于中桥32的传动结构80,传动结构80继续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轴50,进而通过第二轴50将驱动力传递至后桥33,由于传动结构80包括传动轴和安装在传动轴相对两端的传动齿轮,当第一轴40带动传动轴一端的传动齿轮转动时,能够使传动轴另一端的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轴50转动,使得第一轴40与第二轴50能够沿相同方向转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如图2、图4-5所示,传动结构80安装于中桥32,传动轴为第四轴85,传动齿轮为分别安装在第四轴85相对两端的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传动结构80还包括第一齿轮81和第四齿轮84,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啮合,第三齿轮83与第四齿轮84啮合,第四轴85的轴线与第一轴40的轴线平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全地形车100的传动系统可以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可以是与发动机10连接的连接轴,以直接传递发动机10的驱动力,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可以设置传动部件,以使主动轴带动从动轴转动。为清楚地描述第一种实施例中传动结构80的工作原理,以第一齿轮81与主动轴连接,第四齿轮84与从动轴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齿轮81和第四齿轮84同轴设置,主动轴的轴线与第四轴85的轴线平行。当主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81转动,第一齿轮81带动第二齿轮82转动,以使第四轴85转动,进而使得第三齿轮83转动,第三齿轮83带动第四齿轮84转动,第四齿轮84带动从动轴转动,此时,完成了主动轴向从动轴的传动。而且,主动轴与第四轴85之间、第四轴85与从动轴之间通过两对齿轮副进行连接,且第一齿轮81和第四齿轮84同轴设置主动轴的轴线和第四轴85的轴线平行设置,使得主动轴的转动方向与从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而且使得主动轴与从动轴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
当驱动桥30包括一个中桥32时,传动结构80安装于该中桥32,第一轴40的一端与发动机10连接,另一端与传动结构80的第一齿轮81连接,第二轴50的一端与传动结构80的第四齿轮84连接,另一端与后桥33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发动机10驱动第一轴40转动,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齿轮81,第一齿轮81带动第二齿轮82转动,以使第四轴85转动,进而使得第三齿轮83带动第四齿轮84转动,以使第二轴50转动,进而将动力传递至后桥33。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40与第四轴85之间、第四轴85与第二轴50之间通过两对齿轮副进行连接,且第一齿轮81和第四齿轮84同轴设置,第一轴40的轴线和第四轴85的轴线平行设置,使得第一轴40与第二轴5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降低第一轴40和第二轴50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共振、晃动的风险,使得第一轴40和第二轴50能够平稳传递发动机10的转矩,提高了全地形车100在地面上的行驶稳定性;而且使得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进而使得后桥33无需设置换向部件,降低了后桥33的结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当由原有的四驱全地形车升级为本实施例中的六驱或八驱全地形车时,由于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保留原有四驱全地形车的后桥,降低设计开发难度。
另外,如图4-5所示,当驱动桥30包括多个中桥32时,相邻中桥32通过第五轴70连接,第一轴40与相邻的第一齿轮81连接,第五轴70的一端与相邻的第四齿轮84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齿轮81连接,第二轴50与相邻的第四齿轮84连接。
例如,以驱动桥30包括两个中桥32为例进行说明,将这两个中桥32分别命名为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发动机10、第一中桥3212、第二中桥3213和后桥33分别沿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通过第五轴70连接,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分别安装有传动结构80,第一轴40位于发动机10和第一中桥3212之间,第一轴40的一端与发动机10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的第一齿轮81连接,第五轴70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的第四齿轮84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的第一齿轮81连接,第二轴50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的第四齿轮84连接,另一端与后桥33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发动机10通过第一轴40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五轴70,第五轴7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轴50,最后通过第二轴50将动力传递至后桥33。
本实施例中,当驱动桥30包括多个中桥32时,各个中桥32均设置有传动结构80,传动结构80具体以两对齿轮副作为传动分支,能够使得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五轴70的转动方向均相同,且使得第一轴40、第二轴50和第五轴7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81的分度圆直径为D1,第二齿轮82的分度圆直径为D2,第三齿轮83的分度圆直径为D3,第四齿轮84的分度圆直径为D4,D1=D2,D3=D4。
以驱动桥30包括一个中桥32为例进行说明,当D1=D2,D3=D4时,使得第一轴40向第四轴85传动时形成等速传动,第四轴85向第二轴50传动时形成等速传动,降低齿轮断裂风险,提高齿轮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全地形车100中传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7-8,并同时参照图5、图9,中桥32包括第六轴321、第七轴322、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323和第六齿轮324,第五齿轮323和第六齿轮324均为锥齿轮,第五齿轮323的轴线与第六齿轮324的轴线垂直,第五齿轮323的分度圆直径为D5,第六齿轮324的分度圆直径为D6,D5<D6,第五齿轮323和第一齿轮81均安装于第六轴321,第四齿轮84安装于第七轴322,第六轴321和第七轴322均与第一轴40同轴设置。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六齿轮32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且第一输出轴还通过第一万向节与左车轮连接,第二输出轴还通过第二万向节与右车轮连接。当第六轴321转动时,带动第五齿轮323转动,进而使得第六齿轮324转动,第六齿轮324带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均转动,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万向节将动力传递至左车轮,以使左车轮转动,第二输出轴通过第二万向节将动力传递至右车轮,以使右车轮转动。
其中,当驱动桥30包括一个中桥32时,第一轴40的一端与第六轴321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10连接,第二轴50的一端与第七轴322连接,另一端与后桥33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驱动第一轴40转动,第一轴40带动第六轴321转动,第六轴321带动第五齿轮323和第一齿轮81同时转动,其中,第一齿轮81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齿轮82,以使第二齿轮82转动,通过第四轴85使第三齿轮83转动,以使第四齿轮84转动,第四齿轮84带动第七轴322转动,第七轴322带动第二轴50转动,进而将动力传递至后桥33;第五齿轮323将动力传递至第六齿轮324,以使第六齿轮324转动,第六齿轮324将动力传输至对应的车轮,以使对应的车轮转动,而且由于D5<D6,使得第五齿轮323向第六齿轮324传动时形成减速。
另外,当驱动桥30包括多个中桥32时,第一轴40与相邻的第六轴321连接,第五轴70的一端与相邻的第六轴321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七轴322连接,第二轴50与相邻的第七轴322连接。
例如,以驱动桥30包括两个中桥32为例进行说明,发动机10、第一中桥3212、第二中桥3213和后桥33分别沿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通过第五轴70连接,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分别安装有传动结构80,第一轴40位于发动机10和第一中桥3212之间,第一轴40的一端与发动机10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的第六轴321连接,第五轴70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的第七轴322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的第六轴321连接,第二轴50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的第七轴322连接,另一端与后桥33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发动机10通过第一轴40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五轴70,第五轴7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轴50,最后通过第二轴50将动力传递至后桥33。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81可以套接于第六轴321,并与第六轴321过盈配合;第四齿轮84可以套接于第七轴322,并与第七轴322过盈配合;第五齿轮323与第六轴321一体成型。而且,如图8、图10所示,第四轴85、第六轴321和第七轴322均套接有轴承329,通过各个轴对应套接有轴承329,使得各个轴均能够平稳转动。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图7-9所示,第六轴321可以通过第一联轴器3210与第一轴40连接,第七轴322可以通过第二联轴器3211与第二轴50或第五轴70连接,通过联轴器的设置,能够补偿两轴之间由于制造安装不精确、工作时的变形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发生的偏移,以及缓和冲击、吸振。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图7-9所示,中桥32还包括差速器325,差速器325与第六齿轮324连接,以使第六齿轮324带动差速器325同步转动,而且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与差速器325中相对的两个齿轮连接,以使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能够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进而使得与第一输出轴连接的左车轮和与第二输出轴连接的右车轮能够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能够降低转向阻力,提高本实施例中全地形车100在转弯时的平稳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六齿轮324包括本体324a和轮齿324b,轮齿324b沿本体324a的周向设置,差速器325设置有外壳,差速器325的外壳可以与本体324a螺纹连接或焊接等。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中桥32还包括第一壳体326,第一壳体326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第五齿轮323、第六齿轮324、差速器325和第五轴70均位于第一容纳腔内,以使安装有传动结构80的中桥32的各个部件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对安装有传动结构80的中桥32进行存储、运输等操作,而且第一壳体326能够为各个传动部件提供保护,降低各个传动部件由于磕碰等造成损伤的风险。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326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开口,而且第一壳体326还包括左端盖326a、右端盖326b和后端盖326c,分别盖合于第一壳体326的左侧、右侧和后侧的开口。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轴85的部分为中空结构,降低了第四轴85的重量,进而降低了安装有该种传动结构80的中桥32的整体重量。
为便于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与第四轴85之间的装配,如图11所示,第二齿轮82设置有第一内花键821,第三齿轮83设置有第二内花键,第四轴85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花键851和第二外花键,第一内花键821与第一外花键851配合,以使第二齿轮82与第四轴85的一端连接,第二内花键与第二外花键配合,以使第三齿轮83与第四轴85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82与第四轴85之间、第三齿轮83与第四轴85之间均通过花键连接,有利于提高第二齿轮82与第四轴85之间的对中性、第三齿轮83与第四轴85之间的对中性,便于将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安装至第四轴85的两端。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均为斜齿轮,使得传动平稳、传动噪音较小。
根据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传动轴为第八轴88,传动齿轮为分别安装在第八轴88相对两端的第七齿轮86和第九齿轮87,传动结构80还包括第八齿轮327和第十齿轮328,第八轴88与第一轴4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第七齿轮86、第八齿轮327、第九齿轮87和第十齿轮328均为锥齿轮,第七齿轮86的轴线与第八齿轮327的轴线垂直,第九齿轮87的轴线和第十齿轮328的轴线垂直,第七齿轮86与第八齿轮327啮合,第九齿轮87和第十齿轮328啮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八齿轮327连接有第一输出轴,第十齿轮328连接有第二输出轴,且第一输出轴还通过第一万向节与左车轮连接,第二输出轴还通过第二万向节与右车轮连接。当第八轴88转动时,带动第七齿轮86和第九齿轮87均转动,进而使得第八齿轮327和第十齿轮328转动,第八齿轮327带动第一输出轴转动,第十齿轮328带动第二输出轴转动,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万向节将动力传递至左车轮,以使左车轮转动,第二输出轴通过第二万向节将动力传递至右车轮,以使右车轮转动。
其中,当驱动桥30包括一个中桥32时,如图12所示,第八轴88的一端与第一轴4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50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将驱动力通过第一轴40传递至第八轴88,第八轴88再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轴50,进而通过第二轴50将驱动力传递至后桥33,其中,第八轴88转动能够使得第七齿轮86和第九齿轮87同时转动,第七齿轮86将动力传递至第八齿轮327,第九齿轮87将动力传递至第十齿轮328,以使第八齿轮327和第九齿轮87将动力传输至对应的车轮,以使对应的车轮转动,即通过第八轴88直接将动力传递至中桥32和后桥33,无需设置其他传动部件,提高了中桥32与后桥33之间的传动效率;而且第一轴40通过第八轴88与第二轴50连接,使得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进而使得后桥33无需设置换向部件,降低了后桥33的结构复杂程度,可以保留原有四驱全地形车的后桥,降低设计开发难度,还使得第一轴40、第八轴88和第二轴5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降低第一轴40、第八轴88和第二轴50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共振、晃动的风险,使得第一轴40、第八轴88和第二轴50能够平稳传递发动机10的转矩,提高了全地形车100在地面上的行驶稳定性。
或者,当驱动桥30包括多个中桥32时,相邻中桥32通过第五轴70连接,第八轴88的一端与第一轴40或第五轴7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50或第五轴70连接。
例如,以驱动桥30包括两个中桥32为例进行说明,发动机10、第一中桥3212、第二中桥3213和后桥33分别沿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通过第五轴70连接,第一中桥3212和第二中桥3213分别安装有传动结构80,第一轴40位于发动机10和第一中桥3212之间;安装在第一中桥3212的传动结构80的第八轴88,其一端与第一轴40连接,另一端与第五轴70连接;安装在第二中桥3213的传动结构80的第八轴88,其一端与第五轴7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50连接;当发动机10工作时,发动机10通过第一轴40将动力传递至位于第一中桥3212的第八轴88,位于第一中桥3212的第八轴88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五轴70,第五轴70将动力传递至位于第二中桥3213的第八轴88,位于第二中桥3213的第八轴88继续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轴50,最后通过第二轴50将动力传递至后桥33。
更具体地,第七齿轮86的分度圆直径为D7,第八齿轮327的分度圆直径为D8,D7<D8,第九齿轮87的分度圆直径为D9,第十齿轮328的分度圆直径为D10,D9<D10。由于D7<D8,使得第七齿轮86向第八齿轮327传动时形成减速;D9<D10,使得第九齿轮87向第十齿轮328传动时形成减速。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传动结构80的中桥32的部分结构与后桥33的部分结构安装于第二壳体90内,为安装有传动结构80的中桥32和后桥33提供保护,提高耐久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发动机(1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行走组件(20);
驱动桥(30),所述发动机(10)通过所述驱动桥(30)驱动所述行走组件(20)转动,所述驱动桥(30)包括前桥(31)、中桥(32)和后桥(33),所述中桥(32)位于所述前桥(31)与所述后桥(33)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0)与所述中桥(32)之间通过第一轴(40)连接,所述中桥(32)与所述后桥(33)之间通过第二轴(50)连接,所述前桥(31)与所述发动机(10)之间通过第三轴(60)连接,所述第一轴(40)、所述第二轴(50)和所述第三轴(6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所述第一轴(40)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轴(50)的转动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设置有传动结构(80),所述传动结构(80)安装于所述中桥(32),所述传动结构(80)包括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和第四轴(85),所述第一齿轮(81)和所述第二齿轮(82)啮合,所述第三齿轮(83)与所述第四齿轮(8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82)和所述第三齿轮(8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四轴(85)的相对两端,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一个所述中桥(32)时,所述第一齿轮(81)与所述第一轴(40)连接,所述第四齿轮(84)与所述第二轴(50)连接;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多个所述中桥(32)时,相邻所述中桥(32)通过第五轴(70)连接,所述第一轴(40)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齿轮(81)连接,所述第五轴(70)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四齿轮(84)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齿轮(81)连接,所述第二轴(50)与相邻的所述第四齿轮(8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81)的分度圆直径为D1,所述第二齿轮(82)的分度圆直径为D2,所述第三齿轮(83)的分度圆直径为D3,所述第四齿轮(84)的分度圆直径为D4,D1=D2,D3=D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32)包括第六轴(321)、第七轴(322)、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323)和第六齿轮(324),所述第五齿轮(323)和所述第六齿轮(324)均为锥齿轮,所述第五齿轮(323)的分度圆直径为D5,所述第六齿轮(324)的分度圆直径为D6,D5<D6,所述第五齿轮(323)和所述第一齿轮(81)均安装于所述第六轴(321),所述第四齿轮(84)安装于所述第七轴(322);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一个所述中桥(32)时,所述第六轴(321)与所述第一轴(40)连接,所述第七轴(322)与所述第二轴(50)连接;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多个所述中桥(32)时,所述第一轴(40)与相邻的所述第六轴(321)连接,所述第五轴(70)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七轴(322)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六轴(321)连接,所述第二轴(50)与相邻的所述第七轴(3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32)还包括差速器(325),所述差速器(325)与所述第六齿轮(3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32)还包括第一壳体(326),所述第一壳体(326)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传动结构(80)、所述差速器(325)、所述第五齿轮(323)和所述第六齿轮(324)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轴(85)的部分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82)设置有第一内花键(821),所述第三齿轮(83)设置有第二内花键,所述第四轴(85)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花键(851)和第二外花键,所述第一内花键(821)与所述第一外花键(851)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齿轮(82)与所述第四轴(8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花键与所述第二外花键配合,以使所述第三齿轮(83)与所述第四轴(85)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81)、所述第二齿轮(82)、所述第三齿轮(83)和所述第四齿轮(84)均为斜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32)设置有传动结构(80),所述传动结构(80)安装于所述中桥(32),所述传动结构(80)包括第七齿轮(86)、第九齿轮(87)和第八轴(88),所述中桥(32)包括第八齿轮(327)和第十齿轮(328),所述第八轴(88)与所述第一轴(40)基本沿一条直线延伸,所述第七齿轮(86)、所述第八齿轮(327)、所述第九齿轮(87)和所述第十齿轮(328)均为锥齿轮,所述第七齿轮(86)与所述第八齿轮(327)啮合,所述第九齿轮(87)和所述第十齿轮(328)啮合,所述第七齿轮(86)和所述第九齿轮(87)分别安装于所述第八轴(88)的相对两端;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一个所述中桥(32)时,所述第八轴(8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50)连接;
当所述驱动桥(30)包括多个所述中桥(32)时,相邻所述中桥(32)通过第五轴(70)连接,所述第八轴(8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40)或所述第五轴(7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50)或所述第五轴(70)连接。
CN202210167519.3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全地形车 Pending CN1166746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519.3A CN116674674A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519.3A CN116674674A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4674A true CN116674674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7519.3A Pending CN116674674A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46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185B2 (en) Vehicle with live twist beam axle assembly
CN111301161A (zh) 车辆电气驱动系统
US5078229A (en) Four-wheel-drive motor vehicle of transversely-disposed engine type
US1201199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commercial vehicle having electric axle
CN215435962U (zh) 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汽车
CN112498103A (zh) 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
CN219505834U (zh) 电动全地形车
CN210000022U (zh) 电驱动桥和车辆
US9421862B2 (en) Rear axle differential device of vehicle
CN116674674A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215370838U (zh) 一种中间车轮轴双出齿轮箱
US6557439B2 (en)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ng structure for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
US6849019B2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driving four wheels
CN1225374C (zh) 常互锁万能差速传动装置
CN218986349U (zh) 双电机减速箱、传动总成及汽车
CN211335442U (zh) 车辆及其电驱动桥总成
US7578762B2 (en)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transmission
CN219888639U (zh) 一种纵置动力输入驱动箱总成及电动车
CN103742621A (zh) 蜗轮蜗杆万向节差速器
CN219198041U (zh) 一种轮式装甲车辆中央差速器
CN21097108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9172187U (zh) 车辆的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6306645U (zh) 一种车用传动系统及车辆
EP4257389A1 (en) Improved torque distribution system among axles of a heavy vehicle
CN218000321U (zh) 双轮差速传动装置、双轮差速动力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