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4324A -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74324A CN116674324A CN202310735112.0A CN202310735112A CN116674324A CN 116674324 A CN116674324 A CN 116674324A CN 202310735112 A CN202310735112 A CN 202310735112A CN 116674324 A CN116674324 A CN 1166743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motor
- planet carrier
- electric drive
-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 B60B35/121—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 B60B35/122—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using gearings
- B60B35/125—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using gearings of the planetary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 B60B35/16—Axle hou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60K17/16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provided between independent half ax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驱动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包括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差速器和换挡装置,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二行星排和差速器沿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电机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一转轴,第二电机包括第二机壳和第二转轴,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一太阳轮共轴固定于第一转轴上,换挡装置能相对第一齿圈移动而具有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空档位;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二行星排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结构简单紧凑,纵向尺寸占用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新能源电驱动技术日趋成熟,对于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桥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设计要求。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桥大多结构复杂、整体体积及重量大。例如公开号为CN115610219A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多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具有两侧半轴、两个驱动电机、一个差速器和六组行星齿轮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中部体积占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结构简单紧凑,进一步减小纵向尺寸占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包括桥壳和设于所述桥壳内的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差速器和换挡装置,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行星排和所述差速器沿所述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机壳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均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半轴上;
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共轴地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换挡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齿圈上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齿圈移动而具有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空档位,当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机壳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分离,当位于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机壳分离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固定,当位于所述空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一行星架均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均共轴地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圈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差速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换挡装置包括接合套,所述接合套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半轴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齿圈滑动至所述第一档位或所述第二档位或所述空档位,所述第一机壳或所述桥壳上设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行星架上设有第二啮合齿,所述接合套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结合齿和第二结合齿;
当所述接合套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分离;当所述接合套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分离,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啮合;当所述接合套位于所述空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分离,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分离。
作为优选地,所述接合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三结合齿,所述第一齿圈外部对应设有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结合齿适于在所述接合套套设于所述第一齿圈外部时与所述第三啮合齿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半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半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一侧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轮边减速机构,所述第一轮边减速机构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共轴固定于所述第一半轴上,所述第三齿圈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轮毂。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轮边减速机构,所述第二轮边减速机构包括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齿圈,所述第四太阳轮共轴固定于所述第二半轴上,所述第四齿圈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四行星架连接第二轮毂。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机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二机壳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上凸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太阳轮开设有能够与第一转轴相插接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相对应的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二转轴上凸设有第二花键,所述第二太阳轮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转轴相插接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相对应的第二花键槽。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半轴上凸设有第三花键,所述第一锥齿轮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半轴相插接的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花键对相应的第三花键槽;所述第二半轴上凸设有第四花键,所述第二锥齿轮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半轴相插接的第四插接孔,所述第四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四花键相对应的第四花键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进一步减轻底盘整体的体积和重量,使底盘结构简单紧凑。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底盘,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所述桥壳固定设置于所述底盘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两个电机以及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两套行星排,其中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二行星排和差速器沿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使得电驱动桥的结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更加充分的利用电驱动桥结构的横向空间,有效减小了电驱动桥整体的纵向尺寸占用。此外,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可以根据整车使用工况,合理设计速比,实现仅第一电机工作或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工作,实用性和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的结构简图。
图中:
11、第一半轴;12、第二半轴;
2、第一电机;21、第一机壳;22、第一转轴;221、第一穿设孔;
3、第二电机;31、第二机壳;32、第二转轴;321、第二穿设孔;
4、第一行星排;41、第一太阳轮;42、第一行星轮;43、第一行星架;44、第一齿圈;
5、第二行星排;51、第二太阳轮;52、第二行星轮;53、第二行星架;54、第二齿圈;
6、差速器;61、差速器壳体;62、第一锥齿轮;63、第二锥齿轮;64、第三锥齿轮;
7、换挡装置;71、接合套;72、第一啮合齿;73、第二啮合齿;
8、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1、第三太阳轮;82、第三行星轮;83、第三行星架;84、第三齿圈;
9、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1、第四太阳轮;92、第四行星轮;93、第四行星架;94、第四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包括底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设置于电动汽车底盘上。参照图1所示,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包括桥壳(未示出)和设于桥壳内的第一半轴11、第二半轴12、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行星排4、第二行星排5、差速器6和换挡装置7。其中桥壳固定设置于底盘上,第一电机2、第一行星排4、第二电机3、第二行星排5和差速器6沿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电机2包括第一机壳21和第一转轴22,第二电机3包括第二机壳31和第二转轴32,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31均固定于桥壳上,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32均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半轴11上;第一行星排4包括第一太阳轮41、第一行星轮42、第一行星架43和第一齿圈44,第一太阳轮41共轴地固定于第一转轴22上,换挡装置7设于第一齿圈44上并能够相对第一齿圈44移动而具有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空档位,当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固定且与第一行星架43分离,当位于第二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分离且与第一行星架43固定,当位于空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及第一行星架43均分离;第一行星架43通过第二行星排5连接差速器6;差速器6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半轴11和第二半轴12。
于本实施例中,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两个电机以及第一行星排4和第二行星排5两套行星排,其中第一电机2、第一行星排4、第二电机3、第二行星排5和差速器6沿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使得电驱动桥的结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更加充分的利用电驱动桥结构的横向空间,有效减小了电驱动桥整体的纵向尺寸占用。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均设置为穿轴电机。具体地,第一转轴22开设有第一穿设孔221,第一转轴22通过第一穿设孔221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半轴11上;第二转轴32开设有第二穿设孔321,第二转轴32通过第二穿设孔321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半轴12上。
进一步具体地,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具体设置有两个速度档位,其中第一档位为低速档位,第二档位为高速档位。示例性地,当换挡装置7相对第一齿圈44移动至第一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固定,同时与第一行星架43分离,使得第一齿圈44通过第一机壳21与桥壳实现了固定,此时第一电机2工作,第一转轴22相对第一机壳21转动带动第一太阳轮41转动,并依次通过第一行星轮42、第一行星架43、第二电机3、第二行星排5、差速器6最终带动第一半轴11和第二半轴12转动,进而实现低速转矩的输出。当换挡装置7相对第一齿圈44移动至第二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分离,同时与第一行星架43固定,使得第一太阳轮41、第一行星轮42、第一行星架43及第一齿圈44四者保持相对固定,此时第一电机2工作,能够带动第一行星排4整体转动,并依次通过第二电机3、第二行星排5、差速器6最终带动第一半轴11和第二半轴12转动,进而实现高速转矩的输出。当换挡装置7相对第一齿圈44移动至空档位时,第一齿圈44与第一机壳21及第一行星架43均分离。
进一步地,在第一电机2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电机3,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同时工作时,能够实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动力耦合,进一步增强输出的转矩,提升电驱动桥的输出动力。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耦合后的转矩通过第二行星排5、差速器6最终传递至第一半轴11和第二半轴12。
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进行动力耦合的原理及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展开。
具体地,第二行星排5包括第二太阳轮51、第二行星轮52、第二行星架53和第二齿圈54,第一行星架43和第二太阳轮51均共轴地固定于第二转轴32上,第二齿圈54固定于桥壳上,第二行星架53连接差速器6。于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转轴32传递转矩时,第二转轴32转动能够依次带动第二太阳轮51、第二行星轮52、第二行星架53转动,从而带动差速器6进行转动。此外,第一行星排4和第二行星排5的设置,也相当于设置了两级的行星减速机构,能够增大传递的转矩,进一步增强电驱动桥整体的动力性。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31沿垂直于桥壳轴向的方向对称布置于桥壳的中部,如此设置,能够使电驱动桥中部的位置尽可能受力平衡,进一步保证电驱动桥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2与第一太阳轮41之间,以及第二转轴32与第二太阳轮51之间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形式。具体地,第一转轴22上凸设有第一花键,第一太阳轮41开设有能够与第一转轴22相插接的第一插接孔,第一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花键相对应的第一花键槽(图中未示出第一插接孔、第一花键和第一花键槽);第二转轴32上凸设有第二花键,第二太阳轮51开设有能够与第二转轴32相插接的第二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二花键相对应的第二花键槽(图中未示出第二插接孔、第二花键和第二花键槽)。以第一太阳轮41与第一转轴22之间的安装配合为例,第一花键槽开设于第一插接孔的内孔壁并与第一花键配合设置,当第一太阳轮41与第一转轴22进行安装时,第一转轴22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同时第一花键对应地与第一花键槽配合连接,从而在第一太阳轮41安装于第一转轴22上的同时,避免第一太阳轮41相对第一转轴22出现轴向转动。第二太阳轮51与第二转轴32之间同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可选地,第一转轴22与第一太阳轮41之间除了设置为可拆卸的形式外,第一太阳轮41还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一体地固定于第一转轴22上。
进一步具体地,第一行星架43与第一机壳2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一轴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星架43的一端与第二转轴32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架43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机壳21转动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在不影响第一行星架43转动性能的前提下,增强第一行星架43的稳定性,使第一行星架43相对的两端都能够受到支撑。
具体地,换挡装置7包括接合套71,接合套71啮合套设于第一齿圈44的外部,并能够沿第一半轴11的轴向方向相对第一齿圈44滑动至第一档位或第二档位或空档位,第一机壳21或桥壳上设有第一啮合齿72,第一行星架43上设有第二啮合齿73,接合套7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结合齿和第二结合齿;当接合套71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结合齿与第一啮合齿72啮合,且第二结合齿与第二啮合齿73分离;当接合套71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结合齿与第一啮合齿72分离,且第二结合齿与第二啮合齿73啮合;当接合套71位于空档位时,第一结合齿与第一啮合齿72分离,且第二结合齿与第二啮合齿73分离。进一步具体地,接合套71的内周壁设有第三结合齿,第一齿圈44外部对应设有第三啮合齿,第三结合齿适于在接合套71套设于第一齿圈44外部时与第三啮合齿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差速器6包括差速器壳体61、第一锥齿轮62、第二锥齿轮63和第三锥齿轮64,第一锥齿轮62与第一半轴11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63与第二半轴12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架53与差速器壳体61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64与差速器壳体61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4一侧与第一锥齿轮62啮合连接,另一侧与第二锥齿轮63啮合连接。
具体地,第一锥齿轮62和第二锥齿轮63轮沿桥壳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第三锥齿轮6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锥齿轮64沿垂直于桥壳轴向的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一锥齿轮62于第二锥齿轮63之间。差速器6具体的使用原理及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具体地,第二行星架53与第二机壳31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二轴承)。第二行星架53的一端与差速器壳体61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架53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机壳31转动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在不影响第二行星架53转动性能的前提下,也能够增强第二行星架53的稳定性,使第二行星架53相对的两端都能够受到支撑。
进一步地,第一半轴11上凸设有第三花键,第一锥齿轮62开设有能够与第一半轴11相插接的第三插接孔,第三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三花键对相应的第三花键槽(图中未示出第三插接孔、第三花键和第三花键槽);第二半轴12上凸设有第四花键,第二锥齿轮63开设有能够与第二半轴12相插接的第四插接孔,第四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第四花键相对应的第四花键槽(图中未示出第四插接孔、第四花键和第四花键槽)。以第一锥齿轮62与第一半轴11之间的安装配合为例,第三花键槽开设于第三插接孔的内孔壁并与第三花键配合设置,当第一锥齿轮62与第一半轴11进行安装时,第一半轴11插接于第三插接孔内,同时第三花键对应地与第三花键槽配合连接,从而在第一锥齿轮62安装于第一半轴11上的同时,避免第一锥齿轮62相对第一半轴11出现轴向转动。第二锥齿轮63与第二半轴12之间同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和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其中,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包括第三太阳轮81、第三行星轮82、第三行星架83和第三齿圈84,第三太阳轮81共轴固定于第一半轴11上,第三齿圈84固定于桥壳上,第三行星架83连接第一轮毂(图中未示出第一轮毂)。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包括第四太阳轮91、第四行星轮92、第四行星架93和第四齿圈(94),第四太阳轮91共轴固定于第二半轴12上,第四齿圈94固定于桥壳上,第四行星架93连接第二轮毂(图中未示出第二轮毂)。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和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能够进一步降低传递至第一轮毂及第二轮毂的转速,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轮毂及第二轮毂的转矩。转矩传递以第一轮边减速机构为例,当转矩传递至第一半轴11后,第一半轴11转动并带动第三太阳轮81转动,第三太阳轮81转动能够依次通过第三行星轮82、第三行星架83最终带动与第三行星架83连接的第一轮毂转动,从而实现动力传输。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动力传输原理与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结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更加充分的利用电驱动桥结构的横向空间,有效减小了电驱动桥整体的纵向尺寸占用。使用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的电动汽车能够进一步减轻底盘整体的体积和重量,使底盘结构简单紧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和设于所述桥壳内的第一半轴(11)、第二半轴(12)、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行星排(4)、第二行星排(5)、差速器(6)和换挡装置(7),所述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行星排(4)、所述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行星排(5)和所述差速器(6)沿所述桥壳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机(2)包括第一机壳(21)和第一转轴(22),所述第二电机(3)包括第二机壳(31)和第二转轴(32),所述第一机壳(21)和所述第二机壳(31)均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一转轴(22)和所述第二转轴(32)均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半轴(11)上;
所述第一行星排(4)包括第一太阳轮(41)、第一行星轮(42)、第一行星架(43)和第一齿圈(44),所述第一太阳轮(41)共轴地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22)上,所述换挡装置(7)设于所述第一齿圈(44)上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齿圈(44)移动而具有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空档位,当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44)与所述第一机壳(21)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43)分离,当位于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44)与所述第一机壳(21)分离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43)固定,当位于所述空档位时,所述第一齿圈(44)与所述第一机壳(21)及所述第一行星架(43)均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43)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排(5)连接所述差速器(6);所述差速器(6)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半轴(11)和所述第二半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5)包括第二太阳轮(51)、第二行星轮(52)、第二行星架(53)和第二齿圈(54),所述第一行星架(43)和所述第二太阳轮(51)均共轴地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32)上,所述第二齿圈(54)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二行星架(53)连接所述差速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装置(7)包括接合套(71),所述接合套(71)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一齿圈(44)的外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半轴(11)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齿圈(44)滑动至所述第一档位或所述第二档位或所述空档位,所述第一机壳(21)或所述桥壳上设有第一啮合齿(72),所述第一行星架(43)上设有第二啮合齿(73),所述接合套(7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结合齿和第二结合齿;
当所述接合套(71)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72)啮合,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73)分离;当所述接合套(71)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72)分离,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73)啮合;当所述接合套(71)位于所述空档位时,所述第一结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72)分离,且所述第二结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73)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6)包括差速器壳体(61)、第一锥齿轮(62)、第二锥齿轮(63)和第三锥齿轮(64),所述第一锥齿轮(62)与所述第一半轴(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63)与所述第二半轴(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53)与所述差速器壳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64)与所述差速器壳体(6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64)一侧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2)啮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锥齿轮(63)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所述第一轮边减速机构(8)包括第三太阳轮(81)、第三行星轮(82)、第三行星架(83)和第三齿圈(84),所述第三太阳轮(81)共轴固定于所述第一半轴(11)上,所述第三齿圈(84)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三行星架(83)连接第一轮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所述第二轮边减速机构(9)包括第四太阳轮(91)、第四行星轮(92)、第四行星架(93)和第四齿圈(94),所述第四太阳轮(91)共轴固定于所述第二半轴(12)上,所述第四齿圈(94)固定于所述桥壳上,所述第四行星架(93)连接第二轮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43)与所述第一机壳(2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53)与所述第二机壳(31)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2)上凸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太阳轮(41)开设有能够与第一转轴(22)相插接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相对应的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二转轴(32)上凸设有第二花键,所述第二太阳轮(51)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转轴(32)相插接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相对应的第二花键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11)上凸设有第三花键,所述第一锥齿轮(62)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半轴(11)相插接的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花键对相应的第三花键槽;所述第二半轴(12)上凸设有第四花键,所述第二锥齿轮(63)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半轴(12)相插接的第四插接孔,所述第四插接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四花键相对应的第四花键槽。
10.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所述桥壳固定设置于所述底盘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5112.0A CN1166743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5112.0A CN1166743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74324A true CN116674324A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8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35112.0A Pending CN1166743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74324A (zh)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10735112.0A patent/CN11667432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02326A (zh) | 一种差速减速器 | |
CN104477029B (zh) | 一种两档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 | |
CN10832753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后桥驱动系统 | |
CN213199452U (zh) | 一种商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桥 | |
CN213839427U (zh) | 一种双中间轴减速器 | |
CN213291965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桥总成 | |
CN211918383U (zh) | 一种电机后纵置两挡集成式电驱桥 | |
CN108454393A (zh) | 一种两挡行星变速电驱动桥总成 | |
CN219295175U (zh) | 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 |
CN218287331U (zh) | 一种双电机单档电驱动桥 | |
CN116674324A (zh) |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及电动汽车 | |
CN216382422U (zh) | 一种集成分动器的减速器 | |
CN116101054A (zh) | 设置有三挡变速机构的电驱桥 | |
CN114435106A (zh) |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 |
CN112895808A (zh) | 一种同轴电驱系统及车辆 | |
CN220180549U (zh) | 双电机电驱桥系统及车辆 | |
CN220884050U (zh) | 一种新型三速比电驱动桥 | |
CN217074010U (zh) | 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 |
CN221162226U (zh) | 电驱桥总成和车辆 | |
CN216833179U (zh) | 一种电驱桥总成及汽车 | |
CN220199063U (zh) | 一种电驱传动系统及汽车 | |
CN221698463U (zh) | 一种对称式集成电驱动桥 | |
CN218777402U (zh) | 两电机驱动桥结构 | |
CN218702673U (zh) | 换挡机构外置的双电机两挡电驱动桥 | |
CN22094753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