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0909A -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0909A
CN116670909A CN202180085535.1A CN202180085535A CN116670909A CN 116670909 A CN116670909 A CN 116670909A CN 202180085535 A CN202180085535 A CN 202180085535A CN 116670909 A CN116670909 A CN 116670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rotective cover
spring
open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5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奇
孙阳阳
吴博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70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0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保护盖包括:第一盖,用于固定在电池的框架上,第一盖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容置腔具有开口,开口用于暴露高压引出件;第二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上,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盖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开口;和合盖机构,与第一盖和第二盖连接,并在第二盖打开且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使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基于此,可以防止因忘关第二盖而引发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池的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电池化学体系导致的热失控方面,还涉及电池高压电气的相关方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保护盖包括:
第一盖,用于固定在电池的框架上,第一盖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容置腔具有开口,开口用于暴露高压引出件;
第二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上,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盖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开口;和
合盖机构,与第一盖和第二盖连接,并在第二盖打开且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使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基于上述设置,第二盖也可以在合盖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朝关闭位置转动,这样,可以降低第二盖的忘关风险,防止因忘关第二盖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盖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与第一盖和第二盖连接,且在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驱动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所设置的弹性件,可以驱动第二盖自动回弹,防止因工作人员忘关第二盖而引发安全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盖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盖连接,使得在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第二盖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驱动下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通过设置弹簧,可以基于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合盖过程,以及合盖完成后关闭状态的自动保持,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盖卡接;和/或,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盖卡接。采用卡接方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上设有第一限位腔,弹簧设置于第一限位腔中。由于第一限位腔可以对弹簧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弹簧在第一盖上的设置可靠性,这有利于弹簧充分且可靠地实现自动回弹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包括基座和第一罩盖,基座上设有第一槽,第一罩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并罩设于第一槽,形成第一限位腔。第一限位腔由基座和第一罩盖扣合形成,可以对弹簧进行有效限位。并且,第一罩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方便对弹簧等位于第一限位腔内的部件进行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罩盖与基座卡接。采用卡接方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有凹槽,第一罩盖上设有连接筋,连接筋上设有凸筋,连接筋卡入凹槽中,并通过凸筋与凹槽过盈配合,以防止连接筋从凹槽滑出。这样,第一罩盖与基座连接可靠,不宜滑脱,有利于实现第一罩盖在基座上的牢固安装,方便第一罩盖对弹簧等进行可靠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包括转轴和盖体,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上,盖体连接于转轴,并打开或关闭开口,弹簧的第二端连接于转轴。基于此,方便弹簧的第二端随第二盖一起转动,以顺利实现自动回弹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连接片,第二盖通过连接片与第一盖转动连接,使得在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连接片的弹性恢复力驱动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这样,连接片构成薄壁铰链结构,其不仅用于实 现第一盖和第二盖的转动连接,还用于驱动第二盖自动回弹,以免因工作人员忘关第二盖,而造成误碰触电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连接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7mm;
连接片的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50MPa;
连接片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小于或等于15%;
连接片的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80MPa;
连接片的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小于或等于35KJ/m 2
连接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m。
满足上述条件至少之一的连接片,具有较好的韧性,可以产生较好的可恢复形变,有利于可靠地驱动第二盖自动回弹,且软硬适宜,方便折弯,不易脆断,有利于实现多次反复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由尼龙材料制成。由此可获得性能良好的连接片,以顺利实现自动回弹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由PA6材料制成。由此可获得性能优良的连接片,以顺利实现自动回弹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盖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片,至少两个连接片沿着第二盖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包括减速件,减速件与第一盖和第二盖连接,并在合盖机构使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对第二盖施加朝第一转动方向的作用力,以减缓第二盖的关闭速度。这样,可以为拆装高压引出件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件与第一盖卡接;和/或,减速件与第二盖卡接。采用卡接方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件与合盖机构的弹簧布置于第二盖的相对两侧。这样,更方便减速件和弹簧在第二盖转动时,对第二盖施加方向相反的转动作用力,且布局更加合理,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上设有第二限位腔,减速件设置于第二限位腔中。由于第二限位腔可以对减速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减速件在第一盖上的设置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包括基座和第二罩盖,基座上设有第一槽,第二罩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并罩设于第一槽,形成第二限位腔。在该设置方式中,第二限位腔由基座和第二罩盖扣合形成,可以对减速件进行有效限位。并且,第二罩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方便对减速件等位于第二限位腔内的部件进行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件包括阻尼器。这样,可以可靠地减缓第二盖的自动闭合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的自由端与第一盖通过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连接。这样,第二盖的自由端与第一盖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第二盖在合盖机构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后,第二盖可以更加稳定地保持于关闭位置,对高压引出件进行充分遮盖,有效降低触电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具有限位部,限位部通过与第二盖接触,来限制第二盖的最大打开角度。基于此,方便通过调整限位部的位置和/或结构,来调整第二盖的最大打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限制第二盖的最大打开角度大于或等于180°。这样,可以充分暴露高压引出件,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宽敞的操作空间,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拆装维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上设有抓握部,以方便工作人员旋转第二盖。
本申请另外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单体、框架和高压引出件,电池单体设置于框架中,高压引出件设置于框架上,并与电池单体电连接,并且,该电池还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盖。由于保护盖可自动闭合,因此,电池的安全性能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括外箱,外箱包括箱盖,框架设置于外箱内,箱盖的内壁设有避让槽,避让槽对第二盖进行避让,以防止第二盖在转动过程中与箱盖发生干涉。这样,有利于实现第二盖更顺畅的开合。
本申请另外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由于保护盖可自动闭合,因此,用电装置的安全性能更好。
本申请另外还提供一种各实施例保护盖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种第一盖,第一盖用于固定在电池的框架上,第一盖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容置腔具有开口,开口用于暴露高压 引出件;
提供一种第二盖,第二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上,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盖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开口;和
提供一种合盖机构,合盖机构与第一盖和第二盖连接,并在第二盖打开且打开第二盖的外力消失后,使第二盖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基于上述方法所制造的保护盖,具有自动闭合功能,可以提高电池和用电装置的安全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省略外箱后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I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护盖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的保护盖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保护盖在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保护盖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护盖省略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省略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的保护盖打开到最大角度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II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弹簧和阻尼器在基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弹簧和阻尼器与第一罩盖、第二罩盖和第二盖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盖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盖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罩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罩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III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罩盖的侧视图。
图24为图23的IV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弹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阻尼的立体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的保护盖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保护盖在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保护盖在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保护盖在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保护盖在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在第一盖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在第二盖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其中:
100、用电装置;200、车辆;201、控制器;202、动力设备;203、马达;
10、电池;101、电池单体;102、框架;103、底座;104、保护盖;105、高压引出件;106、紧固件;107、外箱;108、箱盖;109、避让槽;10a、端盖;10b、侧板;10c、端板;
1、第一盖;11、基座;111、容置部;112、支撑部;113、第一支撑体;114、第二支撑体;115、基台;116、凸块;117、连接轴;118、凸棱;119、弧形棱;12、第一罩盖;13、第二罩盖;14、容置腔;15、开口;16、限位部;11a、插口;11b、第一限位腔;11c、第二限位腔;11d、卡口;11e、凹槽;11f、连接筋;11g、第一槽;11h、凸筋;11k、第二槽;11m、第三槽;11n、安装槽;
2、第二盖;21、转轴;211、第一轴体;212、第二轴体;213、第三轴体;214、第一卡槽;215、第二卡槽;22、盖体;221、第一盖体;222、第二盖体;223、第三盖体;224、插槽;
3、合盖机构;3a、弹性件;31、弹簧;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2、连接片;
4、减速件;41、阻尼器;411、内阻尼;412、外阻尼;413、卡块;414、凸台;
5、抓握部;
6、卡扣结构;61、限位块;62、限位槽;
7、磁吸结构;71、第一磁吸件;711、沉槽;72、第二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 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动力电池的应用日益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安全性是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防止漏电或意外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电池中,电池单体设于框架内,框架上设有高压引出件,高压引出件与电池单体电连接,以实现电压输出。作为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一种手段,电池通常包括保护盖,保护盖罩设于电池的高压引出件的外部,以遮盖和保护高压引出件,防止高压引出件暴露而导致触电问题。高压引出件用于实现电能引出,电压较高,若人手直接碰触高压引出件,则可能因触电,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作为保护盖的一种结构形式,保护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第二盖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盖,以实现保护盖的开合,进而暴露或遮蔽高压引出件。常态下,保护盖处于关闭状态,以遮蔽高压引出件,防止误碰触电。而当需要对高压引出件进行拆装时,则转动第二盖,使保护盖打开,露出高压引出件,以方便对高压引出件进行拆装。
虽然通过设置上述保护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实践中发现,工作人员在对高压引出件拆装完毕后,可能会忘记将第二盖旋转闭合,这就导致,保护盖的保护作用失效,高压引出件大面积露出,仍然存在误碰触电风险。
基于上述发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通过对保护盖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在打开保护盖的外力撤销后,保护盖可以自动闭合,以降低保护盖忘关风险,以免因保护盖忘关而引发安全事故。
图1-37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电池和保护盖的结构以及保护盖的制造方法的过程。
为了方便描述,首先利用图3中的坐标系对各个方向进行定义。其中,Z轴表示电池的高度方向,也称为第一方向Z。X轴与Z轴垂直,表示电池的长度方向,也称为第二方向X。Y轴与X轴和Y轴均垂直,表示电池 的宽度方向,也称为第三方向Y。如此,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彼此垂直。基于此种方位定义,以第一方向Z所对应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并定义“上”、“下”、“顶”和“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其中,以保护盖相对于底座的方位为上,以底座相对于保护盖的方位为下。
接下来结合图1-37对本申请予以说明。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用电装置的结构。参照图1,用电装置100是一种使用电池10作为电源的装置,其包括电池10,电池10用于提供电能。
其中,用电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各种用电设备。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用电装置100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包括电池10,电池10为用电装置100提供驱动力。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00的驱动力全部为电能,此时,动力源仅包括电池10。另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00的驱动力包括电能和其他能源(例如机械能),此时动力源包括电池10和发动机等其他设备。
以用电装置100为车辆200的情况为例。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00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新能源车,其包括电池10、控制器201以及马达203等动力设备202,电池10通过控制器201与马达203等动力设备202电连接,使得电池10能在控制器201的控制下,为马达203等动力设备202供电。
可见,电池10是用电装置100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电池10的结构。
参见图2-8,电池10包括框架102、电池单体101、高压引出件105和保护盖104。
框架102用于存放电池单体101,并为高压引出件105和保护盖104等电池10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参见图3,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02 包括两个端盖10a、两个端板10c和两个侧板10b。两个端盖10a沿着第一方向Z相对布置。两个端板10c沿着第二方向X相对布置,并与两个端盖10a连接。两个侧板10b沿着第三方向Y相对布置,并与两个端盖10a和两个端板10c均连接。如此,两个端盖10a、两个端板10c和两个端盖10a共同围成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框架102,以存放电池单体101,并方便高压引出件105和保护盖104等电池10的其他部件的安装。
电池单体101是用于提供电能的最小电池单元,其设置于框架102中,属于电池10的核心组成部分。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电池单体101的结构。在图4中,电池单体101为呈立方体形状的二次电池,但作为变型,电池单体101也可以为呈圆柱体或扁平体等其他形状的二次电池,或者,电池单体101可以为一次电池。
虽然未图示,但应当理解,电池单体101在框架102中的设置方式可以多样。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02中设有多个电池单体101。这些电池单体101并排布置于框架102中,并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的方式电连接,以实现较大的容量或功率。
高压引出件105设置于框架102上,并与电池单体101电连接,用于实现框架102内电池单体101的电能输出。框架102中的电池单体101通过高压引出件105实现电能输出。参见图3和图5,一些实施例中,高压引出件105设置于框架102的端板10c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端板10c上设有底座103,高压引出件105与底座103连接,从而实现高压引出件105在端板10c上的安装。更具体地,一些实施例中,高压引出件105通过紧固件106(例如螺栓)与底座103连接。
保护盖104罩设于高压引出件105外部,以遮盖并保护高压引出件105,防止人手误碰高压引出件105,以免发生意外触电事故。参见图5,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104设置于底座103上。图6-8示例性地示出了保护盖104在底座103上的安装示意图。如图6-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104通过连接轴117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103,此时,保护盖104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座103上,方便对保护盖104进行拆装。当然,为了实现保护盖104在底座103上的可拆卸连接,保护盖104与底座103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卡扣配合、孔销配合、以及卡扣配合与转轴配 合和孔销配合的组合配合。
将框架102、位于框架102内部的电池单体101、以及位于框架102上的底座103、高压引出件105和保护盖104等部件合称为单体组件,以方便描述。
另外,回到图2,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不仅包括单体组件,同时还包括外箱107。外箱107通常包括箱体(图中未示出)和箱盖108,箱盖108盖合于箱体的端部开口,以形成封闭空间,容纳单体组件。单体组件设置于外箱107内。一些实施例中,外箱107内设有至少两个单体组件,不同单体组件之间通过高压引出件105和连接汇流件(图中未示出)实现电连接,具体来说,一个单体组件的高压引出件105通过连接汇流件与另一个单体组件的高压引出件105电连接,如此,实现外箱107内不同单体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方便将电能引出。其中,作为示例,高压引出件105与连接汇流件通过紧固件106连接,紧固件106一方面将高压引出件105、连接汇流件和底座103锁附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实现高压引出件105和连接汇流件之间的电连接。
接下来对保护盖104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9-36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保护盖104的结构。
参见图9-36,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护盖104包括第一盖1、第二盖2和合盖机构3。第一盖1用于固定在电池10的框架102上。第一盖1上设有容置腔14,容置腔14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105。容置腔14具有开口15,开口15用于暴露高压引出件105。第二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1上,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开口15。合盖机构3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并在第二盖2打开且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使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第一转动方向为第二盖2的打开方向,第二盖2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逐渐打开开口15,使高压引出件105露出,方便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拆装。在图9中,第一转动方向具体为逆时针方向。第二转动方向为第二盖2的关闭方向,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逐渐关闭开口15,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遮盖,降低因误碰高压引出件105而造成触电事故的风险。在图9中,第二转动方向具体为顺时针方向。
基于上述设置,保护盖104具有自动合盖功能。当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撤销后,第二盖2可以在合盖机构3的作用下,自动朝关闭开口15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使得即使工作人员在打开第二盖2,完成高压引出件105的拆装后,忘记将第二盖2重新转动至关闭位置,第二盖2也可以在合盖机构3的作用下自动朝关闭位置转动。这样,可以降低第二盖2的忘关风险,防止因忘关第二盖2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作为合盖机构3的示例,参见图11和图29,合盖机构3包括弹性件3a,弹性件3a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且在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弹性件3a的弹性恢复力驱动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弹性件3a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因此,当工作人员施加外力,将第二盖2相对于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弹性件3a发生弹性变形,积蓄弹性力。而在工作人员在将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撤销后,弹性件3a所积蓄的弹性力得以释放,所释放的弹性力能够驱动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使第二盖2自动回弹。
可见,所设置的弹性件3a,可以驱动第二盖2自动回弹,防止因工作人员忘关第二盖2而引发安全风险。
并且,利用弹性件3a来实现合盖机构3的自动合盖功能,无需像其他用于实现自动合盖功能的机械结构一样,设置较为复杂的传动机构,因此,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由于保护盖104自身的尺寸较小,且保护盖104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利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弹性件3a来驱动第二盖2自动闭合,尤其合适。
弹性件3a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其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多样。作为示例,弹性件3a包括弹簧31或连接片32。图9-27和图28-36分别示例性地示出了弹性件3a包括弹簧31和弹性件3a包括连接片32时,保护盖104的结构。接下来将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结合图9-27对弹性件3a包括弹簧31时的保护盖104予以介绍。
参见图9-27,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a包括弹簧31,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盖1连接,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第二盖2连接,使得在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第二盖2在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的驱动下朝 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基于上述设置,弹簧31包括两个端部,弹簧31的第一端311可以相对于第一盖1固定不动,弹簧31的第二端可以随着第二盖2一起相对于第一盖1转动。在第二盖2相对于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弹簧31可以发生扭转,产生蓄力并具有弹性恢复力。后续一旦将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撤销,则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释放,可以驱动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使得第二盖2能够自动回弹,实现自动合盖功能。并且,可以根据所需要驱动第二盖2转动的驱动力,来设置弹簧31的弹性系数、长度等。
由于弹簧31只需两端分别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即可实现相应的自动合盖功能,因此,结构较为简单。
并且,由于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较强,可以驱动第二盖2完全回复至关闭位置,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充分遮盖和保护。因此,采用弹簧31作为合盖机构3时,可以实现第二盖2的完全自动关闭过程,整个关闭过程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所以,更加省时省力。
同时,在利用弹簧31来实现自动合盖功能的情况下,当第二盖2在弹簧31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时,弹簧31仍可以提供一定的回弹力,使第二盖2可以稳定保持于关闭位置,而无需另外设置专门的连接结构,对第二盖2的自由端和第一盖1进行固定。也就是说,所设置的弹簧31,可以基于较简单的结构将第二盖2稳定保持在关闭位置,降低意外打开风险。可以理解,第二盖2的自由端是指第二盖2在打开状态下不与第一盖1连接的一端。
可见,通过设置弹簧31,可以基于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合盖过程,以及合盖完成后关闭状态的自动保持,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其中,弹簧31两端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的连接方式可以多样。
作为示例,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盖1卡接。例如,参见图1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上设有插口11a,弹簧31的第一端311插入插口11a中,实现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盖1的卡接。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盖1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连接时,结构较为简单,组装较为方便,且使得弹簧31的第一端311可以与第一盖1保持相对静止,不会随着第二 盖2转动,从而方便产生与弹簧31的第二端31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弹簧31在第二盖2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能够扭转变形,积蓄弹性力。
作为示例,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第二盖2卡接。例如,参见图11,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2上设有第一卡槽214,弹簧31的第二端312卡入第一卡槽214中,实现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第二盖2的卡接。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第二盖2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连接时,结构较为简单,组装较为方便,且使得弹簧31的第二端312可以随着第二盖2一起转动,从而方便弹簧31的第二端312产生与弹簧31的第一端311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弹簧31在第二盖2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能够扭转变形,积蓄弹性力。
另外,为了实现弹簧31的更可靠安装,参见图10,并结合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上设有第一限位腔11b,弹簧31设置于第一限位腔11b中。基于此,由于第一限位腔11b可以对弹簧3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弹簧31在第一盖1上的设置可靠性,这有利于弹簧31充分且可靠地实现自动回弹功能。
作为第一限位腔11b的一种实现方式,参见图10,并结合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包括基座11和第一罩盖12,基座11上设有第一槽11g,第一罩盖12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11,并罩设于第一槽11g,形成第一限位腔11b。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第一限位腔11b由基座11和第一罩盖12扣合形成,可以对弹簧31进行有效限位。并且,第一罩盖12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11,方便对弹簧31等位于第一限位腔11b内的部件进行拆装。当需要拆装弹簧31等位于第一限位腔11b内的部件时,可以将第一罩盖12从基座11上拆下,使第一槽11g上方的空间敞开,不受遮挡,此时,可以方便地安装或拆下弹簧31等位于第一限位腔11b内的部件,效率更高。而当拆装完毕后,又可以将第一罩盖12安装至基座11上,重新进行限位。
为了实现第一罩盖12在基座11上的可拆卸连接,参见图16-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罩盖12与基座11卡接。具体地,如图16-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上设有凹槽11e,第一罩盖12上设有连接筋11f,连接筋11f上设有凸筋11h,连接筋11f卡入凹槽11e中,并通过凸筋11h 与凹槽11e过盈配合,以防止连接筋11f从凹槽11e滑出。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基于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与凹槽11e的配合,一方面,第一罩盖12与基座11卡接,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罩盖12与基座11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弹簧31等位于第一限位腔11b内的部件进行拆装,另一方面,连接筋11f和凸筋11h卡入凹槽11e中后,由于凸筋11h与凹槽11e过盈配合,因此,连接可靠,不宜滑脱,有利于实现第一罩盖12在基座11上的牢固安装,方便第一罩盖12对弹簧31等进行可靠限位。
作为第二盖2的一种结构形式,参见图25,并结合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2包括转轴21和盖体22,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1上,盖体22连接于转轴21,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5,弹簧31的第二端312可以连接于转轴21。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弹簧31第二端312与第二盖2的连接,方便弹簧31的第二端312在第二盖2转动时,随着第二盖2一起转动。
作为示例,参见图25,并结合图11,转轴21包括第一轴体211和第二轴体212。第一轴体211与盖体22连接,第二轴体212连接于第一轴体211的轴向第一端,弹簧31套设于第二轴体212上,且弹簧31的第二端312连接于第一轴体211。这种情况下,弹簧31的第二端312通过与第一轴体211连接,来实现与转轴21的连接,进而实现与第二盖2的连接,使得弹簧31的第二端312可以随着第二盖2一起转动。同时,由于第二轴体212支撑弹簧31,因此,弹簧31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可以更可靠地随着第二盖2一起转动,有利于弹簧31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第二盖2的自动回弹功能。
接下来介绍图28-36对弹性件3a包括连接片32时的保护盖104予以介绍。
参见图28-36,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a包括连接片32,第二盖2通过连接片32与第一盖1转动连接,使得在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连接片32的弹性恢复力驱动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连接片32构成薄壁铰链结构。连接片32可以与第一盖1和/或第二盖2一体成型,具体可以是将第一盖1和第二盖2之间 的连接部位切掉部分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将连接处的厚度减薄,形成相互间隔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片32结构。连接片32也可以是固定于第一盖1和第二盖2之间的连接件结构,其材料可以与第一盖1和/或第二盖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连接片32不仅用于实现第一盖1和第二盖2的转动连接,还用于驱动第二盖2自动回弹,以免因工作人员忘关第二盖2,而造成误碰触电风险。
其中,作为示例,连接片32为实现连接、回弹等功能,其性能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连接片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7mm;
连接片32的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50MPa;
连接片32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小于或等于15%;
连接片32的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80MPa;
连接片32的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小于或等于35KJ/m 2
连接片3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m。
满足上述条件至少之一的连接片32,具有较好的韧性,可以产生较好的可恢复形变,有利于可靠地驱动第二盖2自动回弹,且软硬适宜,方便折弯,不易脆断,有利于实现多次反复开合。其中,连接片32的厚度是指连接片32的朝向和背离开口15的两个表面(即连接片32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尺寸。连接片32的宽度是指连接片32的沿着第三方向Z的尺寸。
为了使连接片32的材料满足上述对材料的所有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32由PA6等尼龙材料制成。PA6(Polyamide 6)又称尼龙6,是尼龙材料的一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PA6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45MPa,并小于或等于50MPa,断裂伸长率大于或等于3%,并小于或等于15%,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65MPa,并小于或等于80MPa,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大于或等于5KJ/m 2,并小于或等于35KJ/m 2。选用PA6制成的连接片3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延伸率和冲击强度均较为适宜,不会过软或过硬,使得连接片32可反复翻折,不易脆断。
在合盖机构3中,连接片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参见图28-33,在一些实施例中,合盖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片32,这至少两 个连接片32沿着第二盖2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这样,一方面,第二盖2与第一盖1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另一方面,各连接片32均可以对第二盖2施加回弹力,有利于更加可靠地驱动第二盖2自动闭合。
作为对前述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104包括减速件4,减速件4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并在合盖机构3使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对第二盖2施加朝第一转动方向的作用力,以减缓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
由于所设置的减速件4,可以减缓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因此,在合盖机构3和减速件4的配合下,当工作人员将第二盖2旋转打开,并撤销外力后,第二盖2可以较为缓慢地旋转闭合。这样可以为拆装高压引出件105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在拆装高压引出件105的同时,即撤销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使第二盖2在拆装高压引出件105的同时,即自动以一定速度缓慢地旋转闭合。由于这种情况下,第二盖2的自动合盖过程,与高压引出件105的拆装过程,可以同步进行,不需要额外占用时间,因此,有利于提高拆装维护效率。同时,由于第二盖2不会过快关闭,不容易夹伤正在拆装维护的工作人员,因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工作人员打开第二盖2后,即可撤销对第二盖2的作用力,无需再扶着第二盖2。因此,工作人员的用于旋转第二盖2的手得以解放,可以直接投入高压引出件105的拆装工作,所以,有利于减少整个拆装维护过程所需的人员数量,方便单人完成整个拆装维护过程。
可见,通过在合盖机构3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减速件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能,并提高电池10的拆装维护效率。
由于与连接片32相比,弹簧31通常更容易导致第二盖2快速闭合,因此,减速件4尤其适用于合盖机构3包括弹簧31的实施例。参见图11,在合盖机构3包括弹簧31,且保护盖104包括减速件4的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减速件4与合盖机构3的弹簧31布置于第二盖2的相对两侧,这样,更方便减速件4和弹簧31在第二盖2转动时,对第二盖2施加方向相反的转动作用力,且布局更加合理,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作为减速件4的一种实现方式,参见图11,并结合图27,减速件4包括阻尼器41。具体来说,如图27所示,阻尼器41为旋转阻尼器,其包 括内阻尼411和外阻尼412,外阻尼412套设在内阻尼411外部,二者之间设有粘性流体,以实现阻尼效果,减缓旋转速度。这种情况下,阻尼器41可以通过内阻尼411与第二盖2连接,使得当第二盖2在合盖机构3的驱动下自动旋转关闭时,内阻尼411可以随之转动,产生相对于外阻尼412的转动,由于在内阻尼411相对于外阻尼412转动时,位于内阻尼411和外阻尼412之间的粘性流体,可以对内阻尼411施加阻力,因此,可以减缓第二盖2的转动速度,控制第二盖2缓慢闭合。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减速件4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的连接方式可以多样。
作为示例,减速件4与第一盖1卡接,以使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为方便。例如,参见图14,并结合19和图27,一些实施例中,减速件4上设有凸台414,第一盖1上设有卡口11d,凸台414与卡口11d卡合,实现减速件4与第一盖1的卡接。具体来说,当减速件4包括阻尼器41时,凸台414设置于阻尼器41的外阻尼412上,这样,外阻尼412与第一盖1卡接,进而实现阻尼器41与第一盖1的卡接,使得当第二盖2相对于第一盖1转动时,外阻尼412与第一盖1相对固定,不随第二盖2转动,从而产生与内阻尼411的相对转动,方便阻尼器41实现阻尼效果,减缓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
作为示例,减速件4与第二盖2卡接,以使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为方便。例如,参见图11,并结合图25和图27,一些实施例中,减速件4上设有卡块413,第二盖2上设有第二卡槽215,卡块413与第二卡槽215卡合,实现减速件4与第二盖2的卡接。具体来说,当减速件4包括阻尼器41时,卡块413设置于阻尼器41的内阻尼411上,这样,内阻尼411与第二盖2的卡接,进而实现阻尼器41与第二盖2的卡接,使得当第二盖2相对于第一盖1转动时,内阻尼411可以随着第二盖2一起转动,从而产生相对于外阻尼412的转动,方便阻尼器41实现阻尼效果,减缓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
另外,为了实现减速件4的更可靠安装,参见图10,并结合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上设有第二限位腔11c,减速件4设置于第二限位腔11c中。基于此,由于第二限位腔11c可以对减速件4起到一定的限 位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减速件4在第一盖1上的设置可靠性,这有利于减速件4充分且可靠地实现减速功能。
作为第二限位腔11c的一种实现方式,参见图10,并结合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包括基座11和第二罩盖13,基座11上设有第二槽11k,第二罩盖13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11,并罩设于第二槽11k,形成第二限位腔11c。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第二限位腔11c由基座11和第二罩盖13扣合形成,可以对减速件4进行有效限位。并且,第二罩盖13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11,方便对减速件4等位于第二限位腔11c内的部件进行拆装。当需要拆装减速件4等位于第二限位腔11c内的部件时,可以将第二罩盖13从基座11上拆下,使第二槽11k上方空间敞开,不受遮挡,此时,可以方便地安装或拆下减速件4等位于第二限位腔11c内的部件,效率更高。而当拆装完毕后,又可以将第二罩盖13安装至基座11上,重新进行限位。
为了实现第二罩盖13在基座11上的可拆卸连接,参见图16-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罩盖13与基座11卡接。具体地,如图16-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上设有凹槽11e,第二罩盖13上设有连接筋11f,连接筋11f上设有凸筋11h,连接筋11f卡入凹槽11e中,并通过凸筋11h与凹槽11e过盈配合,以防止连接筋11f从凹槽11e滑出。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基于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与凹槽11e的配合,一方面,第二罩盖13与基座11卡接,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二罩盖13与基座11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减速件4等位于第二限位腔11c内的部件进行拆装,另一方面,连接筋11f和凸筋11h卡入凹槽11e中后,由于凸筋11h与凹槽11e过盈配合,因此,连接可靠,不宜滑脱,有利于实现第二罩盖13在基座11上的牢固安装,方便第二罩盖13对减速件4等进行可靠限位。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二盖2的自由端可以与第一盖1通过卡扣结构6或磁吸结构7连接。这样,第二盖2的自由端与第一盖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第二盖2在合盖机构3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后,第二盖2可以更加稳定地保持于关闭位置,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充分遮盖,有效降低触电风险。
上述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合盖机构3包括前述连接片32的情况。因为,与弹簧31相比,连接片32所能施加的回弹力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依靠连接片32自身,无法使第二盖2完全自动关闭到位,或无法使第二盖2稳定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问题,相应问题随着第二盖2的多次开合,更容易出现。因此,在合盖机构3包括前述连接片32的情况下,进一步设置卡扣结构6或磁吸结构7,来对第二盖2的自由端进行进一步约束,则可以有效解决相应问题,使得第二盖2能够完全闭合,并稳定保持于关闭位置。虽然与第二盖2完全敞开的情况相比,即使第二盖2部分关闭,也能对高压引出件105起到一定的遮盖作用,从而也能降低触电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但设置卡扣结构6或磁吸结构7来进一步约束第二盖2的自由端,则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触电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另外,参见图12和图13,在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盖1可以具有限位部16,限位部16通过与第二盖2接触,来限制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二盖2打开角度过大,以免第二盖2打开角度过大,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打开操作,工作人员只需一直朝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二盖2,直至第二盖2与限位部16相抵,第二盖2无法转动即可。再一方面,方便通过调整限位部16的位置和/或结构,来调整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实现第二盖2最大打开角度的可定制调整,以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作为示例,参见图12,限位部16限制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大于或等于180°,此时,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较大,可以充分暴露高压引出件105,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宽敞的操作空间,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拆装维护效率。
回到图2,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的箱盖108的内壁设有避让槽109,避让槽109对第二盖2进行避让,以防止第二盖2在转动过程中与箱盖108发生干涉,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盖2的开合顺畅性。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避让槽109呈弧形,其朝上凹陷。第二盖2转动至90°时,第二盖2的最高点低于避让槽109,不与箱盖108发生干涉。
作为前述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30,第二盖2上设有抓握部5。这样,工作人员在开合第二盖2时,可以抓握抓握部5,对第二盖2进 行旋转,方便工作人员施力。
接下来对图2-36的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首先进一步介绍图2-2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2-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保护盖104为绝缘件,其罩设于高压引出件105外部,并与底座103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如图5所示,底座103设置于框架102的端板10c上,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106与高压引出件105连接。并且,如图6所示,保护盖104通过连接轴117与底座103可转动地连接,需要时,将连接轴117插入底座103的轴孔中,实现保护盖104在底座103上的安装,不需要时,将连接轴117从底座103的轴孔中取出,实现保护盖104的拆卸。如图8所示,高压引出件105大致呈Z字型。高压引出件105的一部分位于保护盖104的容置腔14中,被紧固件106锁附于底座103上,并通过紧固件106锁附于连接汇流件(图中未示出),以通过连接汇流件与另一单体组件的高压引出件105电连接。同时,高压引出件105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X从容置腔14伸出,与自身所对应的单体组件的电池单体101(在图4中示出)电连接。
保护盖104的结构在图9-27中进一步地示出。
如图9-1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保护盖104包括第一盖1、第二盖2、用作合盖机构3的弹簧31和用作减速件4的阻尼器41。
其中,第一盖1与底座103连接,并为第二盖2、合盖机构3和减速件4提供安装基础。图16-24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一盖1的结构。
如图16-2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盖1包括基座11、第一盖12和第二盖13。其中,第一罩盖12和第二罩盖13均连接于基座11上,并分别与基座11一起围合形成第一限位腔11b和第二限位腔11c,以分别用于容置弹簧31和阻尼器41。
具体地,如图16-19所示,基座11包括容置部111和支撑部112。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105的容置腔14位于容置部111与支撑部112之间。结合图16和图7可知,容置部111通过支撑部112与底座103连接。第一罩盖12和第二罩盖13连接于容置部111,并分别与容置部111围合形成第一限位腔11b和第二限位腔11c。
其中,由图16-19可知,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支撑体113和第二支撑 体114,第一支撑体113和第二支撑体114沿着第三方向Y间隔布置。前述连接轴117设置于第一支撑体113上,使得第一盖1通过第一支撑体113与底座103可转动地连接。连接轴117与第一支撑体113构成一体结构,这样,拆装保护盖104时,无需单独拆装连接轴117,因此,操作较为简单。
如图16-19所示,容置部111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3和第二支撑体114上,并具体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3和第二支撑体114的沿第三方向X的一端的顶部。这样,第一支撑体113、第二支撑体114和容置部111之间的空间,形成容置腔14。容置腔14的顶部敞开,形成开口15。开口15大致呈Z字型。同时,由图18-19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容置部111大致呈半圆柱形,其轴线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且其内部设有沿第三方向Y依次连通的第一槽11g、第三槽11m和第二槽11k。并且,容置部111的与第一槽11g和第二槽11m相应的外壁上均设有凹槽11e。该凹槽11e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三方向Y。该凹槽11e的沿第二方向X朝外的一端敞开,且沿第三方向Y的靠近第三槽11m的一端也敞开。
如图16-17以及图20所示,第一罩盖12大致呈半圆柱形,其扣合于第一槽11g上方,形成第一限位腔11b,用于容置弹簧31。其中,由图20可知,第一罩盖12上设有连接筋11f,且连接筋11f上设有凸筋11h。并且,结合图22-24可知,连接筋11f大致呈L型;凸筋11h大致呈三棱锥形。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与前述第一槽11g外壁上的凹槽11e配合,以实现第一罩盖12与容置部111的卡接。在将第一罩盖12组装至容置部111上时,参见图17-19,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从凹槽11e的朝向第三槽11m敞开的一端滑入凹槽11e中,使得连接筋11f的L形表面与凹槽11e的侧壁卡合,且凸筋11h与凹槽11e的槽壁过盈配合,这样,可以有效限制第一罩盖12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实现第一罩盖12在第一盖1上的牢固安装,同时,第一罩盖12可以方便地从第一盖1上拆下,方便对第一限位腔11b中的弹簧31进行拆装更换。另外,如图18-2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罩盖12的内壁上以及第一槽11g的内壁上均设有弧形棱119。具体来说,第一槽11g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弧形棱119,这至少两个弧形棱119沿着第三方向Y(也是第二盖2的转动轴线方向和弹簧31的中心轴线方向) 间隔布置,使得第一限位腔11b的内壁上设有沿弹簧31中心轴线间隔布置的弧形棱119。弧形棱119的内径与弹簧31的外径相适配。设置弧形棱119的好处在于,便于对弹簧31进行限位。参见图14-15,安装至第一限位腔11b中后,弹簧31位于弧形棱119上,从而弹簧31可以被弧形棱119支撑限位,防止弹簧31偏移,这有利于使弹簧31在第二盖2转动过程中更好地扭转变形。同时,与直接将第一限位腔11b的壁厚整体加厚至内径与弹簧31外径相匹配的方式相比,设置弧形棱119,对整体重量的增加较少,也就是说,设置弧形棱119,可以在不过分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实现对弹簧31的有效限位。
如图16-17以及图21-24所示,第二罩盖13大致呈半圆柱形,其扣合于第二槽11k上方,形成第二限位腔11c,用于容置阻尼器41。其中,由图21-24可知,第二罩盖13上设有连接筋11f,且连接筋11f上设有凸筋11h。并且,连接筋11f大致呈L型;凸筋11h大致呈三棱锥形。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与前述第二槽11k外壁上的凹槽11e配合,以实现第二罩盖13与容置部111的卡接。在将第二罩盖13组装至容置部111上时,参见图17,连接筋11f和凸筋11h从凹槽11e的朝向第三槽11m敞开的一端滑入凹槽11e中,使得连接筋11f的L形表面与凹槽11e的侧壁卡合,且凸筋11h与凹槽11e的槽壁过盈配合,这样,可以有效限制第二罩盖13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实现第二罩盖13在第一盖1上的牢固安装,同时,第二罩盖13可以方便地从第一盖1上拆下,方便对第二限位腔11c中的阻尼器41进行拆装更换。
第二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1上,用于关闭和打开开口15,以控制高压引出件105是否露出。图2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的结构。如图2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包括转轴21和盖体22。盖体22通过转轴21与第一盖1可转动地连接,并用于对开口15进行打开和关闭。其中,转轴21包括第一轴体211、第二轴体212和第三轴体213。第二轴体212和第三轴体213分别连接于第一轴体211的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且第二轴体212和第三轴体213的直径均小于第一轴体211的直径。盖体22固定连接于第一轴体211,并包括第一盖体221、第二盖体222和第三盖体223。第一盖体221与第一轴体211连接。第二盖体222连接于 第一盖体221和第三盖体223之间,并相对于第一盖体221和第三盖体223均折弯,使得盖体22整体大致呈Z字型,与开口15的形状一致。
结合图11和图10可知,当第二盖2安装至第一盖1上时,第一轴体211可转动地位于第三槽11m中,第二轴体212伸至第一限位腔11b中,并插入弹簧31中,第三轴体213伸至第二限位腔11c中,并插入阻尼器41中,同时,盖体22与开口15相适配,在分别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实现对开口15的打开和关闭。
并且,如图12-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槽11m的远离开口15的顶部边线构成限位部16,用于对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进行限位。当第二盖2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限位部16与盖体22抵接,以阻止第二盖2继续转动。由图1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大于180°,大约为190°。
弹簧31用于驱动第二盖2在外力撤销后自动回弹。如图26所示,弹簧31具有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如图10-15所示,并结合图25可知,弹簧31位于第一限位腔11b中,并套设于第二轴体212上,使得弹簧31可以受到第一限位腔11b和第二轴体212的共同限位作用。并且,弹簧31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分别与第一限位腔11b的侧壁和第一轴体211卡接。其中,结合图11和图25可知,第一轴体211的轴向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槽214,弹簧31的第二端312卡入第一卡槽214中,实现弹簧31第二端312与转轴21的卡接。同时,如图15所示,第一罩盖12的内壁上设有插口11a,弹簧31的第一端311插入插口11a中,实现弹簧31第一端311与第一限位腔11b侧壁的卡接。基于此,弹簧31的第二端312可以随着第二盖2一起相对于第一盖1转动,同时,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盖1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当第二盖2转动时,弹簧31的第二端312可以相对于弹簧31的第一端311转动,这样,在工作人员朝第一转动方向旋转第二盖2,使第二盖2打开的过程中,弹簧31发生扭转,积蓄弹性力,而当工作人员撤掉对第二盖2所施加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旋转作用力后,弹簧31又可以释放所积蓄的弹性力,驱动第二盖2自动回弹,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直至回到初始关闭位置,将开口15关闭。由于第二盖2可以在弹簧31的作用下自动回弹,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遮盖,因此,可以避免 忘关第二盖2所引发的安全风险,能够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其中,弹簧31的单圈横截面直径大约为7mm,圈数为2~5圈,这样有利于防止自动回弹速度过快,可以为高压引出件105的拆装提供一定的时间。
阻尼器41用于控制第二盖2的自动回弹速度。图27示出了阻尼器41的结构。如图2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阻尼器41包括内外嵌套的内阻尼411和外阻尼412。外阻尼412的内圈与内阻尼411的外圈之间设有粘性流体,在内阻尼411相对于外阻尼412转动时,通过阻碍内阻尼411的转动,来实现阻尼效果,达到减速目的。内阻尼411上设有两个卡块413,两个卡块413关于内阻尼411的中心对称布置。外阻尼412的外壁上设有凸台414。图10-15示出了阻尼器41在第一盖1和第二盖2上的安装方式。参见图10-15,并结合图25可知,阻尼器41设置于第二限位腔11c中,并套设于第三轴体213上,使得阻尼器41与弹簧31位于第一轴体211的相对两侧,且阻尼器41可以受到第二限位腔11c和第三轴体213的共同限位。同时,阻尼器41的内阻尼411和外阻尼412分别与第二盖2和第一盖1卡接。具体来说,结合图11和图25可知,第一轴体211的轴向第二端设有两个第二卡槽215,这两个第二卡槽215关于转轴21的中心轴线对阵布置,并与内阻尼411上的两个卡块413一一对应,两个卡块413分别卡入两个第二卡槽215中,实现内阻尼411与转轴21的卡接,进而实现内阻尼411与第二盖2的卡接。同时,结合图11、图19和图25可知,第二凹槽11k的槽壁上设有卡口11d,卡口11d与外阻尼412上的凸台414相适配,凸台414卡入卡口11d中,实现外阻尼412与基座11的卡接,进而实现外阻尼412与第一盖1的卡接。基于此,外阻尼412与第一盖1保持相对静止,内阻尼411可随第二盖2一起转动,因此,当第二盖2在弹簧31的驱动下自动回弹时,内阻尼411可产生相对于外阻尼412的相对转动,从而位于内外阻尼之间的粘性流体可以通过阻碍内阻尼411的转动,来减缓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以为高压引出件105和紧固件106的拆装提供足够的时间。
基于上述设置,工作人员可以在打开该实施例的保护盖104之后撤销外力,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拆装,在拆装高压引出件105的同时,第二盖2可以在弹簧31和阻尼器41的综合作用下,以恒定的速度缓慢闭合, 从而可以避免因工作人员忘关保护盖104而引发安全问题。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可以实现至少50次的开合,开合次数较多,使用寿命较长。
接下来进一步介绍图28-36所示的各实施例。
首先进一步介绍图28-3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28-3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保护盖104的合盖机构3不再包括弹簧31,而是包括多个连接片32。这多个连接片32沿着第三方向Y依次间隔布置,并均连接保护盖104的第一盖1和第二盖2,使得第二盖2可以相对于第一盖1转动。并且,每个连接片32均由PA6材料制成,且每个连接片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7mm(例如为0.4mm),宽度大于或等于3mm。这样,连接片32构成性能优良的薄壁铰链,可以在第二盖2转动过程中,反复翻折,并且在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可以驱动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实现第二盖2的自动回弹,以免因工作人员忘关保护盖104而引发安全问题。其中,连接片32的外表面为平面,且连接片32连接于第一盖1的沿第二方向X的一端。连接片32的外表面为连接片32的背离开口15的表面。
并且,如图3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的自由端与第一盖1之间通过卡扣结构6连接。具体地,卡扣结构6包括限位块61和限位槽62,限位块61设置于第二盖2的自由端,限位槽62设置于第一盖1,限位块61与限位槽62卡接。其中,第一盖1上设有基台115和凸块116,基台115和凸块116在第一方向Z上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隔形成限位槽62,也就是说,限位槽62位于基台115和凸块116之间。基台115和凸块116具体设置于第一盖1的支撑部112上。
另外,如图3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2上设有抓握部5,以便于工作人员利用此处打开或关闭第二盖2。
基于上述设置,工作人员可以在打开该实施例的保护盖104之后撤销外力,对高压引出件105进行拆装,在拆装高压引出件105的同时,第二盖2即可在连接片32的作用下,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之后,工作人员手动将限位块61卡入限位槽62中,使得第二盖2完全关闭,从而避免因工作人员忘关保护盖104而引发安全问题。
图31-图36为图28-30所示实施例的几个变型例。因此,接下来仅重点介绍这些变型例与图28-30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以简化描述。
其中,图31为图28-30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在该第一变型例中,连接片32的外表面不再为平面,而是曲面。
图32为图28-30所示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在该第二变型例中,连接片32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化,连接片32不再连接于第一盖1的沿第二方向X的一端,而是连接于第一盖1的沿第三方向Y的一端。
图33-36为图28-30所示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在该第三变型例中,第二盖2的自由端与第一盖1之间不再通过卡扣结构6连接,而是通过磁吸结构7连接。如图33所示,磁吸结构7包括第一磁吸件71和第二磁吸件72,第一磁吸件71设置于第一盖1,第二磁吸件72设置于第二盖2的自由端,第一磁吸件71与第二磁吸件72磁力吸合。其中,第一磁吸件71为磁铁,其与第一盖1卡接。如图34-35所示,第一盖1的基台115上设有安装槽11n,第一磁吸件71位于安装槽11n中,且安装槽11n的内壁上设有凸棱118,相应地,第一磁吸件71上设有沉槽711,凸棱118嵌入沉槽711中,实现第一磁吸件71与第一盖1的卡接。第二磁吸件72为金属件(例如为不锈钢件),其与第二盖2卡接。如图36所示,第二盖2上设有插槽224,第二磁吸件72卡于插槽224中,实现第二磁吸件72与第二盖2的卡接。这样,当第二盖2在连接片32的作用下,自动回弹到一定角度时,第二盖2上的第二磁吸件72会受到第一盖1上的第一磁吸件71的吸引,使得第二盖2能够在磁吸结构7的作用下,继续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直至回到关闭位置,完全闭合,达到自动扣合的效果,从而使得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第二盖2即可自动闭合。
可见,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盖104,具有自动闭合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因工作人员忘关保护盖104,而造成高压引出件105大面积露出,引发误碰触电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电池10及用电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基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保护盖10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保护盖104的制造方法。参见图37,该制造方法包括:
S100、提供一种第一盖1,第一盖1用于固定在电池10的框架102上,第一盖1上设有容置腔14,容置腔14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105,容置 腔14具有开口15,开口15用于暴露高压引出件105;
S200、提供一种第二盖2,第二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1上,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开口15;和
S300、提供一种合盖机构3,合盖机构3与第一盖1和第二盖2连接,并在第二盖2打开且打开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使第二盖2朝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基于上述方法所制造的保护盖104,具有自动闭合功能,可以提高电池10和用电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其中,步骤S100、S200和S300的顺序不限,可以灵活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8)

  1. 一种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1),用于固定在电池(10)的框架(102)上,所述第一盖(1)上设有容置腔(14),所述容置腔(14)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105),所述容置腔(14)具有开口(15),所述开口(15)用于暴露所述高压引出件(105);
    第二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1)上,并分别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15);和
    合盖机构(3),与所述第一盖(1)和所述第二盖(2)连接,并在所述第二盖(2)打开且打开所述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使所述第二盖(2)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机构(3)包括弹性件(3a),所述弹性件(3a)与所述第一盖(1)和所述第二盖(2)连接,且在打开所述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所述弹性件(3a)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第二盖(2)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a)包括弹簧(31),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所述第一盖(1)连接,所述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所述第二盖(2)连接,使得在打开所述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二盖(2)在所述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的驱动下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311)与所述第一盖(1)卡接;和/或,所述弹簧(31)的第二端(312)与所述第二盖(2)卡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1)上设有第一限位腔(11b),所述弹簧(31)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腔(11b)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1)包括基座(11)和第一罩盖(12),所述基座(11)上设有第一槽(11g),所述第一罩盖(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基座(11),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槽 (11g),形成所述第一限位腔(11b)。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盖(12)与所述基座(11)卡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上设有凹槽(11e),所述第一罩盖(12)上设有连接筋(11f),所述连接筋(11f)上设有凸筋(11h),所述连接筋(11f)卡入所述凹槽(11e)中,并通过所述凸筋(11h)与所述凹槽(11e)过盈配合,以防止所述连接筋(11f)从所述凹槽(11e)滑出。
  9. 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2)包括转轴(21)和盖体(22),所述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1)上,所述盖体(22)连接于所述转轴(21),并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5),所述弹簧(31)的第二端(312)连接于所述转轴(21)。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a)包括连接片(32),所述第二盖(2)通过所述连接片(32)与所述第一盖(1)转动连接,使得在打开所述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所述连接片(32)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第二盖(2)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盖(104),所述连接片(32)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连接片(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7mm;
    所述连接片(32)的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50MPa;
    所述连接片(32)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小于或等于15%;
    所述连接片(32)的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80MPa;
    所述连接片(32)的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小于或等于35KJ/m 2
    所述连接片(3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m。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2)由尼龙材料制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2)由PA6材料制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片(32),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片(32) 沿着所述第二盖(2)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104)包括减速件(4),所述减速件(4)与所述第一盖(1)和所述第二盖(2)连接,并在所述合盖机构(3)使所述第二盖(2)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对所述第二盖(2)施加朝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作用力,以减缓所述第二盖(2)的关闭速度。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件(4)与所述第一盖(1)卡接;和/或,所述减速件(4)与所述第二盖(2)卡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件(4)与所述合盖机构(3)的弹簧(31)布置于所述第二盖(2)的相对两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1)上设有第二限位腔(11c),所述减速件(4)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腔(11c)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1)包括基座(11)和第二罩盖(13),所述基座(11)上设有第一槽(11k),所述第二罩盖(1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基座(11),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槽(11k),形成所述第二限位腔(11c)。
  20. 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件(4)包括阻尼器(41)。
  21. 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盖(1)通过卡扣结构(6)或磁吸结构(7)连接。
  22. 根据权利要求1-21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1)具有限位部(16),所述限位部(16)通过与所述第二盖(2)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6)限制所述第二盖(2)的最大打开角度大于或等于180°。
  24. 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盖(2)上设有抓握部(5)。
  25. 一种电池(10),包括电池单体(101)、框架(102)和高压引出件(105),所述电池单体(101)设置于所述框架(102)中,所述高压引出件(105)设置于所述框架(102)上,并与所述电池单体(101)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包括外箱(107),所述外箱(107)包括箱盖(108),所述框架(102)设置于所述外箱(107)内,所述箱盖(108)的内壁设有避让槽(109),所述避让槽(109)对所述第二盖(2)进行避让,以防止所述第二盖(2)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箱盖(108)发生干涉。
  27. 一种用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电池(10),所述电池(10)用于提供电能。
  28. 一种如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保护盖(104)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种第一盖(1),所述第一盖(1)用于固定在电池(10)的框架(102)上,所述第一盖(1)上设有容置腔(14),所述容置腔(14)用于容置高压引出件(105),所述容置腔(14)具有开口(15),所述开口(15)用于暴露所述高压引出件(105);
    提供一种第二盖(2),所述第二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1)上,并分别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盖(1)朝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15);和
    提供一种合盖机构(3),所述合盖机构(3)与所述第一盖(1)和所述第二盖(2)连接,并在所述第二盖(2)打开且打开所述第二盖(2)的外力消失后,使所述第二盖(2)朝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CN202180085535.1A 2021-08-27 2021-08-27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670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5079 WO2023024088A1 (zh) 2021-08-27 2021-08-27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0909A true CN116670909A (zh) 2023-08-29

Family

ID=8532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5535.1A Pending CN116670909A (zh) 2021-08-27 2021-08-27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8075A1 (zh)
EP (1) EP4170799A4 (zh)
JP (1) JP2023542773A (zh)
KR (1) KR20230031294A (zh)
CN (1) CN116670909A (zh)
WO (1) WO20230240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6291A (en) * 1990-12-21 1992-10-20 Arthur Mielke Hinged cover with auxiliary door
CN101932216A (zh) * 2009-06-18 2010-12-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门盖装置
CN104389146A (zh) * 2014-10-30 2015-03-0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阻尼器的波轮洗衣机顶盖
CN205303561U (zh) * 2016-01-26 2016-06-08 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端子电池
JP6602348B2 (ja) * 2017-07-21 2019-11-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配索構造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211557457U (zh) * 2020-04-15 2020-09-22 王绥军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合页
CN213026377U (zh) * 2020-08-17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盖、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0799A4 (en) 2024-02-28
EP4170799A1 (en) 2023-04-26
WO2023024088A1 (zh) 2023-03-02
KR20230031294A (ko) 2023-03-07
US20230198075A1 (en) 2023-06-22
JP2023542773A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8496B1 (en) Electromotive motorcycle arranged with power system using fuel cell
EP2086063B1 (en) Service plug
EP3226322A1 (en) Battery pack
WO2023193628A1 (zh) 换电站
CN116118451A (zh) 快换总成、换电车辆
CN110459710A (zh) 电池包
CN103786672A (zh) 用于车辆的主动风门片装置
CN116670909A (zh) 保护盖、电池、用电装置和保护盖的制造方法
CN21425463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组保护壳
CN217227339U (zh) 锁止机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05960058U (zh) 一种防爆的电芯支架
CN221517876U (zh) 一种保护罩
CN208101664U (zh) 一种电动汽车防震电池箱底板
CN208690450U (zh) 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保护板
CN219286563U (zh) 一种电动轮椅电池盒抗震防摔装置
CN106058113B (zh) 一种防爆的电芯支架
CN217114723U (zh) 输出极保护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672791U (zh) 泄压装置、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431207B (zh) 一种空间在轨舱外维修用电动工具
CN212950246U (zh) 用于换电站的滚筒结构及换电站
CN218274851U (zh) 保护组件以及用电设备
CN219406160U (zh) 防护装置及汽车
CN221805739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车辆
CN217589537U (zh) 对接装置及充电桩
CN216250996U (zh) 箱体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