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0897A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0897A
CN116670897A CN202180087229.1A CN202180087229A CN116670897A CN 116670897 A CN116670897 A CN 116670897A CN 202180087229 A CN202180087229 A CN 202180087229A CN 116670897 A CN116670897 A CN 116670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urrent collecting
wall
electrode terminal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7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堃
郭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7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0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外壳包括壁部,壁部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以及集流构件,位于壁部和第一极耳之间并用于连接电极端子和第一极耳。电极端子通过在面向第一极耳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壁部,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本申请可以降低电极端子的案子难度,改善改善电池单体的装配工艺。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改善电池单体的装配工艺,一致是业内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和组装装置、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能改善电池单体的装配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外壳包括壁部,壁部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以及集流构件,位于壁部和第一极耳之间并用于连接电极端子和第一极耳。电极端子通过在面向第一极耳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壁部,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电极端子的面向第一极耳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外壳的壁部。电极端子受压的部分为第一凹部的侧壁,而第一凹部的侧壁为壁状结构且易于翻折,这样可以减小电极端子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降低应力集中,减小电极端子的安装难度。在将电极端子固定到壁部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受到外部设备的挤压,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凹部的底面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翻折的过程中变形的风险,从而保证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的紧密贴合,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包括:限位部,位于壁部背离第一极耳的一侧;本体部,连接于限位部的面向壁部的表面并穿过电极引出孔,本体部面向第一极耳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和翻边结构,翻边结构通过将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翻折而形成。限位部和翻边结构用于夹持壁部的一部分,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壁部。
上述方案中,在装配外壳和电极端子时,可以从外壳的外侧将本体部插入外壳 的内部,而限位部可以从外侧对电极端子进行限位。在本体部插入外壳内之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形成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与限位部分别从两侧夹持壁部,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限位部的尺寸大于翻边结构的尺寸。
上述方案中,限位部在径向上可具有较大的尺寸,这样可便于实现限位部和外部的汇流部件的装配,增大限位部与汇流部件的连接面积,提高过流能力。翻边结构在径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样可以减小翻折成型所需的压力,降低翻边结构翻折成型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翻边结构从外端面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
上述方案中,在翻边结构的成型过程中,翻边结构的靠近外端面的部分最先受压;而翻边结构的靠近外端面的部分的厚度相对较小,更容易翻折,这样可以降低翻边结构成型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边结构的面向第一极耳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斜面,斜面连接于外端面并朝向电极组件倾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斜面,可以使翻边结构从外端面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在翻边结构成型前,斜面为第一凹部的侧壁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其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外部设备伸入第一凹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凹部的底面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第一极耳。
在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的靠近第一凹部的底面的部分会发生变形;如果第一凹部的底面与壁部的内表面齐平,或者第一凹部的底面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远离第一极耳,那么第一凹部的侧壁在翻折时可能会挤压电极引出孔的孔壁面,引发壁部变形的风险。上述方案中,使第一凹部的底面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第一极耳,以降低第一凹部的侧壁在翻折过程中对壁部施加的压力,降低壁部被压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密封构件,设置于壁部和电极端子之间并用于密封电极引出孔。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构件来密封电极引出孔,这样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密封性,降低电解液泄漏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部,环绕在本体部的外侧并位于壁部和限位部之间。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凸起,凸设于限位部的面向第一密封部的表面并环绕本体部设置,第一凸起用于抵压第一密封部以密封电极引出孔;和/或,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凸起,凸设于第一密封部的面向限位部的表面并环绕本体部设置,第二凸起用于抵压限位部以密封电极引出孔。
上述方案中,第一凸部凸设于限位部,当限位部和壁部夹持第一密封部时,第一凸部可以嵌入到第一密封部内,从而增大第一密封部的局部压缩量,提高密封性。第二凸起凸设于第一密封部,当限位部和壁部夹持第一密封部时,限位部会同时压缩 第二凸起和第一密封部,从而增大密封构件在第二凸起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投影内,和/或,第二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投影内。
上述方案中,第一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投影内,这样可以使第一凸起和翻边结构从两侧夹持第一密封部,以增大第一密封部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第二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投影内,这样可以是限位部和翻边结构从两侧夹持第二凸起和第一密封部,以增大密封构件在第二凸起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一凸起与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一凸起与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和/或,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二凸起与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与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
上述方案中,第一凸起与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一凸起与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减小限位部受到的力矩,降低限位部翘起变形的风险。第二凸起与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与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减小限位部受到的力矩,降低限位部翘起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部,套设于本体部并连接于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的一部分在翻边结构的挤压下向外翻折并夹持于壁部和翻边结构之间。
上述方案中,第二密封部既可以提高密封性,还能够将本体部和壁部隔开,以避免本体部和壁部直接接触、摩擦,降低产生颗粒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反的第二极耳,第二极耳电连接于壁部。密封构件将壁部和电极端子绝缘隔开。
上述方案中,密封构件将壁部和电极端子绝缘隔开,所以壁部和电极端子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壁部和电极端子可以作为电池单体的两个输出极,这样可以简化电池单体的结构,并保证电池单体的过流能力。壁部和电极端子位于电池单体的同一端,这样,汇流部件可以装配到电池单体的同一侧,这样可以简化装配工艺,提高多个电池单体装配成组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和连接于第一集流部的第二集流部,第一集流部用于连接第一极耳以使集流构件和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集流部用于连接电极端子以使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电连接。第二集流部凸设于第一集流部的面向电极端子的表面,以伸入第一凹部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
上述方案中,第一集流部可以与第一极耳连接,以保证集流构件与第一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第二集流部凸设于第一集流部,其能够伸入第一凹部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从而保证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紧密贴合,保证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之间的过流能力和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与第二集流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第一集流部的面向第一极耳的表面沿背离第一极耳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凹部可以降低第二集流部的强度,提高第二集流部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将第二集流部和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的过程中,第二集流部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释放应力,减小传递到第一极耳的应力,降低第一极耳被压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为一体形成结构。
上述方案可以省去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之间的连接工序,并减小两者之间的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集流部为实心结构。
上述方案中,将第二集流部设置为实心结构,可以提高第二集流部的过流能力。第二集流部可通过电阻焊的方式焊接到电极端子,在电阻焊的过程中,实心结构的第二集流部产热更多,这样有助于实现第二集流部与电极端子的焊接,降低第二集流部与电极端子的焊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为分体结构且通过焊接相连。
上述方案中,焊接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的工艺简单,有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集流部与电极端子间隔设置。
在装配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时,第二集流部需要抵压在第一凹部的底面;如果第一集流部也与电极端子接触,那么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之间会出现过定位,难以保证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紧密贴合。上述方案将第一集流部与电极端子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一集流部干涉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的抵接,保证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与第一极耳相抵并焊接,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焊接。
上述方案中,焊接可以减小第一集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第二集流部与电极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卷绕中心孔被配置与第二集流部的位置对应,并供外部的焊接部件穿过以将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上述方案中,卷绕中心孔可以为外部的焊接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外部的焊接部件能够穿过电极组件并将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内设置有导电胶,导电胶连接第二集流部和电极端子,以实现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导电胶连接第二集流部和电极端子,以替代焊接第二集流部和电极端子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第二集流部和电极端子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片,绝缘片环绕在第二集流部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夹持于第一集流部和电极端子之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夹持于第一集流部和电极端子之间的绝缘片,可以实现第一凹部的密封,降低第一凹部内的物质泄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具有弹性,且被配置为在受到第一集流部和电极端子的挤压时弹性变形。
在将第二集流部抵压到第一凹部的底面的过程中,电极端子会挤压绝缘片。上述方案中,绝缘片可以弹性变形,以避免绝缘片干涉第二集流部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的抵接,保证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的背离第一极耳的表面为平面。
上述方案中,电极端子的背离第一极耳的表面可用于与外部的汇流部件连接,而平面可以保证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的紧密接触,简化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的装配工艺,提高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的底面为平面。
上述方案中,集流构件用于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而将第一凹部的底面设置为平面,可以使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紧密接触,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盖板和壳体,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盖板覆盖开口。壁部为壳体底壁或盖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多个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单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提供电极端子,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将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并使电极端子的设有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壳体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并撑开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利用第二压块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壳体底壁翻折。
上述方案中,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内之后,逐渐将第一凹部的侧壁撑开,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后,第二压块可以更容易的抵压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内壁面,使第一凹部的侧壁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弯折。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装置,包括:
第一提供装置,用于提供壳体,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第二提供装置,用于提供电极端子,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第一组装部件,用于将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并使电极端子的设有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壳体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壳 体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件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第一压块用于伸入第一凹部并撑开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二压块用于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壳体底壁翻折。
上述方案中,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内之后,逐渐将第一凹部的侧壁撑开,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后,第二压块可以更容易的抵压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内壁面,使第一凹部的侧壁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弯折。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壳体底壁;
提供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提供集流构件,并将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
将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安装于壳体内,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集流构件位于壳体底壁和第一极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的步骤包括:通过将焊接部件从开口进入壳体内并穿过卷绕中心孔,以焊接集流构件和第一凹部的底面。
上述方案中,卷绕中心孔可以为外部的焊接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外部的焊接部件能够穿过电极组件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系统,包括:
第三提供装置,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壳体底壁;
第四提供装置,用于提供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第五提供装置,用于提供集流构件,并将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
第二组装部件,用于将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安装于壳体内,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集流构件位于壳体底壁和第一极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第二组装部件包括焊接部件,焊接部件用于从开口进入壳体内并穿过卷绕中心孔,以焊接集流构件和第一凹部的底面。
上述方案中,卷绕中心孔可以为外部的焊接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外部的焊接部件能够穿过电极组件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单体在圆框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在方框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壳体和电极端子在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在圆框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件。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集流部和连接于正极集流部的正极极耳,正极集流部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极耳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集流部和连接于负极集流部的负极极耳,负极集流部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耳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件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电池单体还包括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外壳、安装于外壳的电极端子以及用于电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的极片的集流构件。
在相关技术中,在装配外壳和电极端子时,通常先将电极端子从外壳的内侧插入外壳的电极引出孔,以使电极端子的外端伸出到外壳的外部,然后再通过挤压电极端子的外端来形成限位结构,以将电极端子固定到外壳上。然而,发明人发现,在挤压电极端子时,会造成电极端子的外表面不平整,当多个电池单体通过汇流部件装配成组时,容易引发电极端子和汇流部件接触不良,影响过流能力。另外,电极端子的 外端需要从电极引出孔中穿过,这造成电极端子的外端的尺寸受限,导致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的连接面积偏小,影响过流能力。
发明人尝试将电极端子从外壳的外侧插入电极引出孔,并挤压电极端子的内端来形成限位结构,以将电极端子固定到外壳。这样,电极端子的外端无需挤压成型,其可以保证平整性,从而保证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电极端子的外端无需穿过电极引出孔,其可以具有较大的尺寸,这样可以增大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的连接面积,保证过流能力。
然而,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电极端子的内端需要与集流构件连接,如果电极端子的内端挤压成型,会影响电极端子与集流构件的连接。另外,如果直接挤压电极端子的内端来形成限位结构,那么这样对压力的要求偏大,而压力过大时容易引发外壳或外壳内的其它构件被压伤的风险。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极端子的内端开设凹部并翻折凹部的侧壁,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外壳,这样可以降低电极端子的安装难度,减小电极端子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压力。电极端子受压的是凹部的侧壁,这样可以避免凹部的底面受力,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可以保证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的紧密贴合,提高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装置。
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2,电池2可以设置在车辆1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2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2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
车辆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和马达4,控制器3用来控制电池2为马达4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2包括箱体5和电池单体(图2未示出),电池单体容纳于箱体5内。
箱体5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箱体5可以是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5可以包括第一箱体部5a和第二箱体部5b,第一箱体部5a与第二箱体部5b相互盖合, 第一箱体部5a和第二箱体部5b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5c。第二箱体部5b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5a为板状结构,第一箱体部5a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b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5c的箱体5;第一箱体部5a和第二箱体部5b也均可以是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5a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b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5c的箱体5。当然,第一箱体部5a和第二箱体部5b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为提高第一箱体部5a与第二箱体部5b连接后的密封性,第一箱体部5a与第二箱体部5b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件,比如,密封胶、密封圈等。
假设第一箱体部5a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b的顶部,第一箱体部5a亦可称之为上箱盖,第二箱体部5b亦可称之为下箱体。
在电池2中,电池单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5内;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6,多个电池模块6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5内。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单体7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7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6。多个电池模块6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
电池模块6中的多个电池单体7之间可通过汇流部件实现电连接,以实现电池模块6中的多个电池单体7的并联或串联或混联。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单体在圆框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在方框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的壳体和电极端子在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在圆框C处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4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7包括:电极组件10,包括第一极耳11;外壳20,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外壳20包括壁部,壁部设有电极引出孔21;电极端子30,安装于电极引出孔21;以及集流构件40,位于壁部和第一极耳11之间并用于连接电极端子30和第一极耳11。电极端子30通过在面向第一极耳11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31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固定于壁部,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并连接。
电极组件10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件,隔离件用于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换言之,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一者为正极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另一者为负极极片。
可选地,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件均为带状结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件卷绕为一体并形成卷绕结构。卷绕结构可以为圆柱状结构、扁平状结构或其它形状的结构。
从电极组件10的外形看,电极组件10包括主体部12、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凸出于主体部12。第一极耳11为第一极片的未涂覆 活性物质层的部分,第二极耳13为第二极片的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对应地,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中的一者为正极性的极耳,另一者为负极性的极耳。
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可以从主体部12的同一侧伸出,也可以分别从相反的两侧延伸出。示例性地,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分别设于主体部12的两侧,换言之,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分别设于电极组件10的两端。
外壳20为空心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液的容纳腔。外壳2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外壳20的形状可根据电极组件10的具体形状来确定。比如,若电极组件10为圆柱体结构,则可选用为圆柱体外壳;若电极组件10为长方体结构,则可选用长方体外壳。
外壳20可以带正电、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当外壳20需要带电时,外壳20可以直接与电极组件10的极耳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导电构件与极耳电连接。
外壳20包括壳体22和盖板23,壳体22具有开口,盖板23盖合于壳体22的开口处并形成密封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液的容纳腔。
壳体22可为一侧开口的结构,盖板23设置为一个并盖合于壳体22的开口。可替代地,壳体22也可为两侧开口的结构,盖板23设置为两个,两个盖板23分别盖合于壳体22的两个开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壁部为外壳20的一部分。例如,壁部可以为盖板23,也可以为壳体22的一部分。
电极引出孔21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贯通壁部,以便于电极端子30伸入到外壳20的内部,并将电极组件10中的电能引出到外壳20的外部。
示例性地,壁部可为板状结构;例如,壁部可为平板结构。
电极端子30可以绝缘地设置于壁部,也可以电连接于壁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避免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3导通即可。
当多个电池单体7装配成组时,电极端子30可用于与汇流部件连接,以实现电池单体7之间的电连接。
集流构件40可以通过焊接、抵接或粘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极耳11,通过焊接、抵接、粘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到电极端子30,从而实现第一极耳11和电极端子30之间的电连接。集流构件40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集流构件40由导电金属制成。
在制备电极端子30时,可在电极端子30的用于伸入外壳20内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31。第一凹部31可通过冲压、铣削或其它工艺形成。
在装配外壳20和电极端子30时,电极端子30可从外壳20的外侧伸入壳体22。电极端子30的伸入外壳20内的一端用于与第一极耳11相对。在电极端子30伸入壳体22之后,外部的设备可伸入外壳20内并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在翻折之后卡接在壁部上,以将电极端子30固定于壁部。示例性地,在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翻折成型后,电极端子30铆接于壁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整体向外翻折,也可以仅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一部分。
在将电极端子30固定到壁部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受到外部设备的挤 压,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凹部的底面312在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翻折的过程中变形的风险。
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第一凹部的底面312在电极端子30的成型过程中不易变形,这样可以保证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紧密贴合,提高集流构件40和电极端子30的连接强度。
集流构件40可通过抵压、粘接、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到第一凹部的底面3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极端子30的面向第一极耳11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31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将电极端子30固定于外壳20的壁部。电极端子30受压的部分为第一凹部的侧壁311,而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为壁状结构且易于翻折,这样可以减小电极端子30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降低应力集中,减小电极端子30的安装难度。在将电极端子30固定到壁部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受到外部设备的挤压,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凹部的底面312在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翻折的过程中变形的风险,从而保证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紧密贴合,提高集流构件40和电极端子3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包括盖板23和壳体22,壳体22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221和壳体底壁222,壳体侧壁221围设在壳体底壁222的周围,壳体侧壁221的一端与壳体底壁222连接,壳体侧壁221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222相对的开口223,盖板23覆盖开口223。壁部为壳体底壁222或盖板23。
壳体22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盖板23盖合于壳体22的开口处并形成密封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液的容纳腔。壳体2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壳体22的形状可根据电极组件10的具体形状来确定。比如,若电极组件10为圆柱体结构,则可选用为圆柱体壳体;若电极组件10为长方体结构,则可选用长方体壳体。
壳体侧壁221为筒状结构,其环绕在电极组件10的外侧。根据电极组件10的具体形状,壳体侧壁221可为圆筒、方筒或其它形状。壳体底壁222为板状结构,其形状与壳体侧壁221的形状相对应。
壳体侧壁221和壳体底壁222为一体形成结构,可以省去壳体底壁222和壳体侧壁221的连接工序,并减小两者之间的电阻。例如,壳体22可通过拉伸工艺成型。
壁部可为壳体底壁222,也可以为盖板23,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壳体侧壁221。可选地,盖板23和壳体22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以保证盖板23和壳体侧壁221之间的焊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30的背离第一极耳11的表面为平面。
电极端子30的背离第一极耳11的表面即为电极端子30的背离第一极耳11的一端的端面,该端面露出到外壳20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端子30的背离第一极耳11的表面可用于与外部的汇流部件连接,而平面可以保证电极端子30与汇流部件的紧密接触,简化电极端子30与汇流部件的装配工艺,提高电极端子30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的底面312为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集流构件40用于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而将第一凹部的底面312设置为平面,可以使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紧密接触,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1环绕电极组件10的中心轴线卷绕为多圈,换言之,第一极耳11包括多圈极耳层。在卷绕完成后,第一极耳11大体为柱体状,相邻的两圈极耳层之间留有缝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第一极耳11进行处理,以减小极耳层间的缝隙,便于第一极耳11与集流构件40连接。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对第一极耳11进行揉平处理,以使第一极耳11的远离主体部12的端部区域收拢、集合在一起;揉平处理在第一极耳11远离主体部12的一端形成致密的端面,减小极耳层间的缝隙,便于第一极耳11与集流构件40连接。可替代地,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相邻的两圈极耳层之间填充导电材料,以减小极耳层间的缝隙。
可选地,第二极耳13环绕电极组件10的中心轴线卷绕为多圈,第二极耳13包括多圈极耳层。示例性地,且第二极耳13也经过了揉平处理,以减小第二极耳13的极耳层间的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7为圆柱电池单体。对应地,电极组件10为圆柱结构,壳体侧壁221为圆筒结构。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的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以壳体底壁222为外壳20的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30包括:限位部32,位于壁部背离第一极耳11的一侧;本体部33,连接于限位部32的面向壁部的表面并穿过电极引出孔21,本体部33面向第一极耳11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31和翻边结构34,翻边结构34通过将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向外翻折而形成。限位部32和翻边结构34用于夹持壁部的一部分,以将电极端子30固定于壁部。
在壁部的厚度方向Z上,限位部32的至少部分与壁部重叠,翻边结构34的至少部分与壁部重叠。限位部32和翻边结构34可以直接夹持壁部,也可以通过其它构件间接地夹持壁部。
限位部32可为板状结构,示例性地,限位部32可为平板结构,其背离本体部33的表面可为平面。在形成翻边结构34之前,本体部33可为设有第一凹部31的柱状结构,例如,本体部33可为圆柱结构。
在装配外壳20和电极端子30时,可以从外壳20的外侧将本体部33插入外壳20的内部,而限位部32可以从外侧对电极端子30进行限位。在本体部33插入外壳20内之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形成翻边结构34。翻边结构34与限位部32分别从两侧夹持壁部,以将电极端子30固定于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下述的步骤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将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31并撑开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向外倾斜;利用第二压块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311朝向壁部翻折。
示例性地,第一压块可为锥形的压块,其伸入第一凹部31内之后,逐渐将第一凹部的侧壁311撑开,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向外倾斜。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向外 倾斜后,第二压块可以更容易的抵压在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内壁面,使第一凹部的侧壁311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31为锥形的凹部,其横截面积沿背离限位部32的方向逐渐增大。锥形的凹部可以使第一压块更容易地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限位部32的尺寸大于翻边结构34的尺寸。
壁部为板状结构,其具有中心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壁部的径向为垂直于壁部的厚度方向Z且通过中心轴的方向。
本申请描述的径向适用于圆形的壁部,对于圆形的壁部,壁部的径向可为壁部的半径方向。当然,本申请描述的径向也可适用于方形的壁部或其它形状的壁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32在径向上可具有较大的尺寸,这样可便于实现限位部32和外部的汇流部件的装配,增大限位部32与汇流部件的连接面积,提高过流能力。翻边结构34在径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样可以减小翻折成型所需的压力,降低翻边结构34翻折成型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翻边结构34从外端面341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
在翻边结构34成型后,外端面341为沿着翻边结构34边界设置的外周面。翻边结构34包括变厚度区,变厚度区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换言之,在壁部的径向上,变厚度区从内到外的厚度逐渐减小。外端面341为变厚度区沿径向的端面。
翻边结构34可以整体为变厚度区,即翻边结构34的厚度整体呈从外到内逐渐增大的趋势。当然,翻边结构34也可以仅部分为变厚度区,但变厚度区环绕在翻边结构34的其它区域的外侧。
在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之前,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端部具有围绕第一凹部31的开口的端面;在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并形成翻边结构34之后,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围绕第一凹部31的开口的端面向外移动并形成翻边结构34的外端面341。
在本实施例中,在翻边结构34的成型过程中,翻边结构34的靠近外端面341的部分最先受压;而翻边结构34的靠近外端面341的部分的厚度相对较小,更容易翻折,这样可以降低翻边结构34成型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边结构34的面向第一极耳11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斜面342,斜面342连接于外端面341并朝向电极组件10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斜面342,可以使翻边结构34从外端面341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在翻边结构34成型前,斜面342为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其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外部设备(例如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第一极耳11。
壁部的内表面和壁部的外表面沿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且壁部的内表面面向第一极耳11。电极引出孔21贯通壁部,且电极引出孔21的孔壁面连接壁部的内表面和壁部的外表面。在厚度方向Z上,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第一 极耳11,也就是说,第一凹部的底面312位于电极引出孔21外。
在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311的靠近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部分会发生变形;如果第一凹部的底面312与壁部的内表面齐平,或者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远离第一极耳11(即第一凹部的底面312位于电极引出孔21内),那么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在翻折时可能会挤压电极引出孔21的孔壁面,引发壁部变形的风险。
本实施例使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较于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第一极耳11,以降低第一凹部的侧壁311在翻折过程中对壁部施加的压力,降低壁部被压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7还包括密封构件50,设置于壁部和电极端子30之间并用于密封电极引出孔21。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密封构件50来密封电极引出孔21,这样可以提高电池单体7的密封性,降低电解液泄漏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7的安全性。
示例性地,密封构件50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密封构件50可由橡胶、聚氯乙烯(pvc)或其它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50包括第一密封部51,环绕在本体部33的外侧并位于壁部和限位部32之间。电极端子30还包括第一凸起35,凸设于限位部32的面向第一密封部51的表面并环绕本体部33设置,第一凸起35用于抵压第一密封部51以密封电极引出孔21;和/或,密封构件50还包括第二凸起(未示出),凸设于第一密封部51的面向限位部32的表面并环绕本体部33设置,第二凸起用于抵压限位部32以密封电极引出孔2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第一凸起35,也可以仅设置第二凸起,还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凸起35和第二凸起。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凸起35可以是360°环形凸起。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凸起35也可以不为360°围合的环形凸起;例如,第一凸起35也可以是270°的环形凸起。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一凸起35还可包括多个围绕环绕本体部33间隔设置的点状凸起或线状凸起。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凸起可以是360°环形凸起。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凸起也可以不为360°围合的环形凸起;例如,第二凸起也可以是270°的环形凸起。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二凸起还可包括多个围绕环绕本体部33间隔设置的点状凸起或线状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凸设于限位部32,当限位部32和壁部夹持第一密封部51时,第一凸部可以嵌入到第一密封部51内,从而增大第一密封部51的局部压缩量,提高密封性。第二凸起凸设于第一密封部51,当限位部32和壁部夹持第一密封部51时,限位部32会同时压缩第二凸起和第一密封部51,从而增大密封构件50在第二凸起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5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和/或,第二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
上述的投影是以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例如,第一凸起35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是指第一凸起35在垂直于厚度方向Z的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是指翻边结构34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
在限位部32压缩第一密封部51之后,翻边结构34用于从内侧对电极端子30进行限位,以避免限位部32在第一密封部5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被撑开。对于第一密封部51,第一密封部51的与翻边结构34在厚度方向Z上对应的部分所受的压力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5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这样可以使第一凸起35和翻边结构34从两侧夹持第一密封部51,以增大第一密封部51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这样可以是限位部32和翻边结构34从两侧夹持第二凸起和第一密封部51,以增大密封构件50在第二凸起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一凸起35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和/或,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
第一凸起35与限位部3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内交界线和第一外交界线,第一内交界线位于第一凸起35面向本体部33的一端。本体部33与限位部32的连接处具有第二外交界线。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第二外交界线和第一内交界线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示例性地,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第一凸起35的内半径与本体部33的连接于限位部32的端部的外半径的差值。第一凸起35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限位部32的外边缘与第一外交界线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示例性地,第一凸起35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限位部32的外半径与第一凸起35的外半径的差值。
第二凸起与第一密封部51的连接处具有第二内交界线和第三外交界线,第二内交界线位于第二凸起面向本体部33的一端。本体部33与限位部32的连接处具有第二外交界线。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第二外交界线和第二内交界线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示例性地,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第二凸起的内半径与本体部33的连接于限位部32的端部的外半径的差值。第二凸起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限位部32的外边缘与第三外交界线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示例性地,第二凸起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在径向上的最小间距为:限位部32的外半径与第二凸起的外半径的差值。
第一凸起35抵压在第一密封部51上,其会对限位部32施加支撑力。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的间距越小,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越小,限位部32的外边缘越不容易翘起变形;反之,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的间距越大,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越大,限位部32的外边缘越容易翘起变形。
如果限位部32的外边缘翘起变形,那么在限位部32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容易造成限位部32与汇流部件接触不良,导致限位部32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5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一凸起35与限位部 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减小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降低限位部32翘起变形的风险。
在限位部32和翻边结构34夹持第一密封部51和第二凸起时,第二凸起会对限位部32施加支撑力。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的间距越小,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越小,限位部32的外边缘越不容易翘起变形;反之,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的间距越大,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越大,限位部32的外边缘越容易翘起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减小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降低限位部32翘起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50还包括第二密封部52,套设于本体部33并连接于第一密封部51。第二密封部52的一部分在翻边结构34的挤压下向外翻折并夹持于壁部和翻边结构34之间。
在翻边结构34成型之前,第二密封部52为套设在本体部33上的筒状结构,其可以随着本体部33一同伸入电极引出孔21。在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311以形成翻边结构34的过程中,第二密封部52的一部分在翻边结构34的挤压下向外翻折并夹持于壁部和翻边结构3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52既可以提高密封性,还能够将本体部33和壁部隔开,以避免本体部33和壁部直接接触、摩擦,降低产生颗粒的风险。另外,第二密封部52可以直接伸入电极引出孔21,并随着翻边结构34的形成而翻折,无需提前将密封构件50集成在壁部上,这样可以简化装配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还包括与第一极耳11的极性相反的第二极耳13,第二极耳13电连接于壁部。密封构件50将壁部和电极端子30绝缘隔开。
壁部和电极端子30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即电极端子30和壁部可以分别作为电池单体7的两个输出极。外壳20本身可以作为电池单体7的输出极,从而省去一个传统的电极端子30,简化电池单体7的结构。
在第一极耳11为正极极耳、第二极耳13为负极极耳时,壁部为电池单体7的负输出极,而电极端子30为电池单体7的正输出极。在第一极耳11为负极极耳、第二极耳13为正极极耳时,壁部为电池单体7的正输出极,而电极端子30为电池单体7的负输出极。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构件50将壁部和电极端子30绝缘隔开,所以壁部和电极端子30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壁部和电极端子30可以作为电池单体7的两个输出极,这样可以简化电池单体7的结构,并保证电池单体7的过流能力。壁部和电极端子30位于电池单体7的同一端,这样,汇流部件可以装配到电池单体7的同一侧,这样可以简化装配工艺,提高多个电池单体7装配成组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壁部为壳体底壁222。
第一极耳11位于电极组件10的面向壳体底壁222的一端,第二极耳13位于电极组件10的面向盖板23的一端。
可选地,盖板23分别连接于第二极耳13和壳体侧壁221,以将第二极耳13与 壳体底壁22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3为负极极耳,盖板23的基体材质和壳体22的基体材质均为钢。壳体22与负极极耳电连接,所以壳体22处于低电位状态,钢制的壳体22在低电位状态下不易被电解液腐蚀,以降低安全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40包括第一集流部41和连接于第一集流部41的第二集流部42,第一集流部41用于连接第一极耳11以使集流构件40和第一极耳11电连接,第二集流部42用于连接电极端子30以使集流构件40和电极端子30电连接。第二集流部42凸设于第一集流部41的面向电极端子30的表面,以伸入第一凹部31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
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可为一体形成结构。当然,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也可为分体结构,即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为分开提供的两个构件,且通过粘接、焊接、卡接或其它方式连为一体。
第一集流部41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于第一极耳11。第一集流部41位于壁部和第一极耳11之间,第一集流部41可具有较大的尺寸,以保证第一极耳11和集流构件4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过流能力。
第二集流部42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
第二集流部42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可以与第一极耳11连接,以保证集流构件40与第一极耳1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过流能力。第二集流部42凸设于第一集流部41,其能够伸入第一凹部31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从而保证集流构件40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紧密贴合,保证电极端子30和集流构件40之间的过流能力和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环绕在第二集流部42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40与第二集流部42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第一集流部41的面向第一极耳11的表面沿背离第一极耳11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部4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凹部43可以降低第二集流部42的强度,提高第二集流部42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将第二集流部42和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的过程中,第二集流部42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释放应力,减小传递到第一极耳11的应力,降低第一极耳11被压伤的风险。
在电池单体7震动时,第二集流部42还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第一极耳11被压伤的风险。
本实施例通过开设第二凹部43,还能够减小集流构件40的重量,提高电池单体7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为一体形成结构,这样可以省去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之间的连接工序,并减小两者之间的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40通过冲压金属板制成。金属板在受压的位置形成第二凹部43和第二集流部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集流部41与电极端子30间隔设置。
在装配电极端子30和集流构件40时,第二集流部42需要抵压在第一凹部的底面312;如果第一集流部41也与电极端子30接触,那么电极端子30和集流构件40之间会出现过定位,难以保证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紧密贴合。本实施例将第一集流部41与电极端子30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一集流部41干涉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抵接,保证集流构件40与电极端子3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与第一极耳11相抵并焊接,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相抵并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可以减小第一集流部41与第一极耳11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第二集流部42与电极端子30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与第一极耳11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相连,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可通过电阻焊的方式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具有卷绕中心孔14,卷绕中心孔14被配置与第二集流部42的位置对应,并供外部的焊接部件穿过以将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焊接。
电极组件10通过将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件卷绕在卷绕工具上制成,卷绕成型后,再将卷绕工具从电极组件10中抽出。抽出卷绕工具后,电极组件10的中部形成卷绕中心孔14。
卷绕中心孔14沿电极组件10的轴向贯通第一极耳11、主体部12和第二极耳13。
在本实施例中,卷绕中心孔14可以为外部的焊接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外部的焊接部件能够穿过电极组件10并将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31内设置有导电胶,导电胶连接第二集流部42和电极端子30,以实现集流构件40和电极端子30的电连接。
在装配电极端子30和集流构件40时,可以预先在第一凹部31内填充导电胶,在第二集流部42伸入第一凹部31后,第二集流部42挤压导电胶,导电胶将第二集流部42和电极端子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电胶连接第二集流部42和电极端子30,以替代焊接第二集流部42和电极端子30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第二集流部42和电极端子30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7还包括绝缘片60,绝缘片60环绕在第二集流部42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夹持于第一集流部41和电极端子30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夹持于第一集流部41和电极端子30之间的绝缘片60,可以实现第一凹部31的密封,降低第一凹部31内的物质泄漏的风险。例如,在第二集流部42与电极端子30焊接时,绝缘片60可以将焊接产生的颗粒的至少部分密封在第一凹部31内,以降低颗粒掉落到电极组件10内的风险,减少安全隐患。在第二集流部42与电极端子30通过导电胶相连时,绝缘片60可以将导电胶密封在第一凹部31内,以降低导电胶泄漏到电极组件10内的风险,减少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60具有弹性,且被配置为在受到第一集流部41和电 极端子30的挤压时弹性变形。
在将第二集流部42抵压到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过程中,电极端子30会挤压绝缘片60,绝缘片60可以弹性变形,以避免绝缘片60干涉第二集流部42与第一凹部的底面312的抵接,保证集流构件40与电极端子30之间的连接强度。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集流部42为实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集流部42设置为实心结构,可以提高第二集流部42的过流能力。第二集流部42可通过电阻焊的方式焊接到电极端子30,在电阻焊的过程中,实心结构的第二集流部42产热更多,这样有助于实现第二集流部42与电极端子30的焊接,降低第二集流部42与电极端子30的焊接难度。
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可以一体形成结构,例如,可以在金属板上铣削出实心的第二集流部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为分体结构且通过焊接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第一集流部41和第二集流部42的工艺简单,有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例如,铣削成型方式需要铣区金属板的部分材料,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焊接成型方式无需去除材料,直接焊接一个较大的金属板和一个较小的金属块即可,这样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50还包括第二凸起53,凸设于第一密封部51的面向限位部32的表面并环绕本体部33设置,第二凸起53用于抵压限位部32以密封电极引出孔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3凸设于第一密封部51,当限位部32和壁部夹持第一密封部51时,限位部32会同时压缩第二凸起53和第一密封部51,从而增大密封构件50在第二凸起53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3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34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3沿壁部的厚度方向Z的投影位于翻边结构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内,这样可以是限位部32和翻边结构从两侧夹持第二凸起53和第一密封部51,以增大密封构件50在第二凸起53处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壁部的径向上,第二凸起53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53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3与本体部33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二凸起53与限位部32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减小限位部32受到的力矩,降低限位部32翘起变形的风险。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包括:
S110、提供壳体,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 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S120、提供电极端子,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S130、将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并使电极端子的设有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壳体底壁。
在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中,通过在电极端子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壳体底壁。电极端子受压的部分为第一凹部的侧壁,而第一凹部的侧壁为壁状结构且易于翻折,这样可以减小电极端子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降低应力集中,减小电极端子的安装难度。在将电极端子固定到壳体底壁的过程中,第一凹部的侧壁受到外部设备的挤压,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凹部的底面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翻折的过程中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0中的“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包括:将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并撑开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利用第二压块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壳体底壁翻折。
如果直接利用第二压块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那么第一凹部的侧壁弯折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其存在向第一凹部内弯折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块伸入第一凹部内之后,逐渐将第一凹部的侧壁撑开,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后,第二压块可以更容易的抵压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内壁面,使第一凹部的侧壁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的组装方法组装出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壳体和电极端子。
在基于上述的组装方法组装壳体与电极端子时,不必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例如,步骤S110、S120的执行不分先后,也可以同时进行。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装置80包括:
第一提供装置81,用于提供壳体,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第二提供装置82,用于提供电极端子,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第一组装部件83,用于将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并使电极端子的设有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壳体侧壁,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壳体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件83包括第一压块831和第二压块832,第一压块831用于伸入第一凹部并撑开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二压块832用于挤压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壳体底壁翻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块831伸入第一凹部内之后,逐渐将第一凹部的侧壁撑开,以使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后,第二压块832可以 更容易的抵压在第一凹部的侧壁的内壁面,使第一凹部的侧壁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弯折。
通过上述的组装装置组装出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壳体和电极端子。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S210、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壳体底壁;
S220、提供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S230、提供集流构件,并将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
S240、将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安装于壳体内,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集流构件位于壳体底壁和第一极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步骤S240中的“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包括:通过将焊接部件从开口进入壳体内并穿过卷绕中心孔,以焊接集流构件和第一凹部的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卷绕中心孔可以为外部的焊接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外部的焊接部件能够穿过电极组件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电池单体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在基于上述的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电池单体时,不必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例如,步骤S210、S220的执行不分先后,也可以同时进行。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制造系统90包括:
第三提供装置91,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壳体侧壁围设在壳体底壁的周围,壳体侧壁的一端与壳体底壁连接,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安装于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壳体底壁;
第四提供装置92,用于提供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第五提供装置93,用于提供集流构件,并将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
第二组装部件94,用于将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安装于壳体内,并使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集流构件位于壳体底壁和第一极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第二组装部件94包括焊接部件 941,焊接部件941用于从开口进入壳体内并穿过卷绕中心孔,以焊接集流构件和第一凹部的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卷绕中心孔可以为焊接部件941提供避让空间,以使焊接部件941能够穿过电极组件并将集流构件与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通过上述制造系统制造出的电池单体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6)

  1. 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壁部,所述壁部设有电极引出孔;
    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电极引出孔;以及
    集流构件,位于所述壁部和所述第一极耳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一极耳;
    其中,所述电极端子通过在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所述壁部,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包括:
    限位部,位于所述壁部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
    本体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的面向所述壁部的表面并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所述本体部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凹部和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翻折而形成;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翻边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壁部的一部分,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壁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在所述壁部的径向上,所述限位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翻边结构的尺寸。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在所述壁部的径向上,所述翻边结构从外端面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从外到内逐渐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翻边结构的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斜面,所述斜面连接于所述外端面并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
  6.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在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较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极耳。
  7. 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还包括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壁部和所述电极端子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电极引出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部,环绕在所述本体部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壁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凸起,凸设于所述限位部的面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表面并环绕所述本体部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用于抵压所述第一密封部以密封所述电极引出孔;和/或,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面向所述限位部的表面并环绕所述本体部设置,所述第二凸起用于抵压所述限位部以密封所述电极引出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翻边结构沿所述厚度方向的 投影内;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翻边结构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投影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
    在所述壁部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和/或,在所述壁部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本体部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限位部的外边缘的最小间距。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部,套设于所述本体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部分在所述翻边结构的挤压下向外翻折并夹持于所述壁部和所述翻边结构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反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壁部;
    所述密封构件将所述壁部和所述电极端子绝缘隔开。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部的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极耳以使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集流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端子以使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二集流部凸设于所述第一集流部的面向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以伸入所述第一凹部并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集流部的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为一体形成结构。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二集流部为实心结构。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第二集流部为分体结构且通过焊接相连。
  18. 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在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电极端子间隔设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相抵并焊接,所述第二集流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焊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所述卷绕中心孔被配置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的位置对应,并供外部的焊接部件穿过以将所述第二集流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焊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内设置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连接所述第二集流部和所述电极端子,以实现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22. 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环绕在所述第二集流部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电极端子之间。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绝缘片具有弹性,且被配置为在受到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电极端子的挤压时弹性变形。
  24. 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极端子的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表面为平面。
  25. 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为平面。
  26. 根据权利要求1-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盖板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所述壳体侧壁围设在所述壳体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壁连接,所述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所述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壁部为所述壳体底壁或所述盖板。
  27. 一种电池,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28. 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29. 一种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所述壳体侧壁围设在所述壳体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壁连接,所述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所述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所述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提供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将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电极引出孔,并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设有所述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壁。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压块伸入所述第一凹部并撑开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
    利用第二压块挤压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所述壳体底壁翻折。
  31. 一种壳体与电极端子的组装装置,包括:
    第一提供装置,用于提供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所述壳体侧壁围设在所述壳体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壁连接,所述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所述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所述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
    第二提供装置,用于提供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
    第一组装部件,用于将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电极引出孔,并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设有所述第一凹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然后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壳体侧壁,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壁。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中,第一组装部件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第一压块用于伸入所述第一凹部并撑开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向外倾斜,第二压块用于挤压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朝向所述壳体底壁翻折。
  33. 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所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所述壳体侧壁围设在所述壳体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壁连接,所述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所述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所述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电极引出孔,所述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壁;
    提供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提供集流构件,并将所述集流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集流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所述集流构件位于所述壳体底壁和所述第一极耳之间。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
    所述将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的步骤包括:通过将焊接部件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卷绕中心孔,以焊接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
  35. 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系统,包括:
    第三提供装置,提供壳体和电极端子,所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所述壳体侧壁围设在所述壳体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底壁连接,所述壳体侧壁的另一端围成与所述壳体底壁相对的开口,所述壳体底壁设有电极引出孔,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电极引出孔,所述电极端子通过在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第一凹部并向外翻折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以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壁;
    第四提供装置,用于提供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
    第五提供装置,用于提供集流构件,并将所述集流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第二组装部件,用于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集流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相抵并连接,且所述集流构件位于所述壳体底壁和所述第一极耳之间。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卷绕中心孔;所述第二组装部件包括焊接部件,所述焊接部件用于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卷绕中心孔,以焊接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
CN202180087229.1A 2021-10-20 2021-10-20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ending CN1166708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5077 WO2023065173A1 (zh) 2021-10-20 2021-10-20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0897A true CN116670897A (zh) 2023-08-29

Family

ID=8598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7229.1A Pending CN116670897A (zh) 2021-10-20 2021-10-20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8437A1 (zh)
EP (1) EP4199207A1 (zh)
CN (1) CN116670897A (zh)
WO (1) WO20230651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2935A (zh) * 2023-08-04 2023-09-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3489B2 (en) * 2001-12-28 2004-01-06 Quallion Llc Electric battery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R2905525B1 (fr) * 2006-09-05 2008-10-31 Accumulateurs Fixes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pour borne de sortie d'un accumulateur de courant
WO2012169055A1 (ja) * 2011-06-10 2012-12-13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871871B2 (ja) * 2013-09-12 2016-03-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6731176B2 (ja) * 2016-01-21 2020-07-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8139190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リチウム エナジー アンド パワ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ッ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トゲゼルシャフト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蓄電素子
CN108428921A (zh) * 2018-02-01 2018-08-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7800665U (zh) * 2018-02-01 2018-08-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10006769U (zh) * 2019-07-09 2020-01-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9207A4 (en) 2023-06-21
EP4199207A1 (en) 2023-06-21
US20230118437A1 (en) 2023-04-20
WO2023065173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8974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085065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25102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48558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5000641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266481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KR20220160548A (ko) 전지 셀, 전지 및 전력 소비 장치
CN216389548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KR20120113556A (ko) 이차 전지
KR100696666B1 (ko) 이차 전지
US2024005570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116670897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552702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53479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163543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60268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425346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858615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18242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686161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71694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71705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93436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349195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6018718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