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0401A - 风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0401A
CN116670401A CN202180079075.1A CN202180079075A CN116670401A CN 116670401 A CN116670401 A CN 116670401A CN 202180079075 A CN202180079075 A CN 202180079075A CN 116670401 A CN116670401 A CN 116670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region
fan
edge
specific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90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场知美
宇佐见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065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8582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1/03978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13631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670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0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风扇装置(10)具备:风扇(20),该风扇具有多个叶片(200)。各个所述叶片形成为:在所述叶片的形状特定缘(210)中的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最外周侧的第三区域中,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分别随着沿着所述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在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中,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所述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

Description

风扇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20年11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196736号和2021年6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106503号并主张其优先权利益,并且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组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出空气的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设置有用于送出空气而使空气通过散热器等热交换器的风扇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风扇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叶片的风扇;用于使风扇旋转的电机。
作为叶片的形状,迄今为止提出了各种形状。叶片大致分为后掠翼和前掠翼中的任一种。“后掠翼”是具有叶片随着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与其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形状的叶片。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具有这样的后掠翼的叶片的风扇装置的一例。
“前掠翼”是具有叶片随着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其旋转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形状的叶片。下述专利文献2记载了具有这样的前掠翼的叶片的风扇装置的一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0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78083号公报
已知在叶片为后掠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从风扇装置送出的风量,但是一般而言,与叶片为前掠翼的情况相比,有容易产生伴随着风扇装置的动作的噪声的倾向。另外,已知在叶片为前掠翼的情况下,一般而言,与叶片为后掠翼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伴随着风扇的动作的噪声,但是有从风扇装置送出的风量减小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风量的同时,抑制噪声的产生的风扇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风扇装置是送出空气的风扇装置,其具备:风扇,该风扇具有多个叶片;以及电机,该电机使风扇旋转。在沿着风扇的旋转中心轴观察风扇的情况下,在将叶片中的沿着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或者后方侧中的任一方的缘设为形状特定缘,并且对于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将连接对应于该位置的点与旋转中心轴的直线的倾斜角度设为该位置处的偏斜角度时,各个叶片形成为:在形状特定缘中的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最外周侧的第三区域中,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分别随着沿着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在形状特定缘中的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中,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
这样的结构的风扇装置的叶片成为在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外周侧的第三区域中,偏斜角度分别随着朝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的形状。也可以说,这样的叶片的形状整体上是后掠翼。因此,在上述风扇装置中,能够充分地确保送出的风量。
在上述风扇装置的叶片中的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中,成为偏斜角度随着朝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的形状。也可以说,第二区域是具有作为以往的前掠翼的特性的部分。因此,在第二区域附近,与以往的前掠翼同样,抑制沿着叶片的表面向外周侧送出的空气流,另一方面,增加沿着风扇的旋转中心轴送出的空气流。其结果是,由于减少了作为噪声的原因的空气流的紊流,因此能够与以往相比抑制噪声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风量的同时,抑制噪声的产生的风扇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和搭载了该风扇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风扇装置所具备的风扇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风扇装置所具备的护罩部件的图。
图4是用于对设置于风扇的叶片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设置于风扇的叶片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风扇装置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附近的的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风扇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叶片的形状与性能指标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叶片的形状与噪声指标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各位置处的叶片的宽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附的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理解说明,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尽量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是如图1所示的那样搭载于车辆MV的装置,并且构成为用于送出空气以使其通过热交换器HT的装置。
首先,对车辆MV的结构进行说明。车辆MV除了具备风扇装置10以外,还具备发动机EG、热交换器HT。发动机EG是用于产生车辆MV的驱动力的内燃机。风扇装置10和热交换器HT配置于车辆MV的内部空间中的与发动机EG相比位于前方侧的位置。
热交换器HT是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在热交换器HT与发动机EG之间循环的冷却水的热交换器,即散热器。热交换器HT中的用于热交换的空气是从设置于车辆MV的前方侧的前格栅FG导入车辆MV的内侧的空气。在图1中,通过箭头表示从前格栅FG朝向热交换器HT的空气的流动。
此外,热交换器HT也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热交换器。例如,热交换器HT也可以是形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冷凝器等。另外,热交换器HT也可以是组合了多个热交换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配置于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热交换器HT相比位于下游侧的位置且与发动机EG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位置。风扇装置10通过从车辆MV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送出空气来产生通过热交换器HT的空气流。
参照图1至图3对风扇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风扇装置10具备风扇20、电机30以及护罩部件40。
风扇20是用于通过旋转来产生空气流的部件。图2表示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从下游侧(即,车辆MV的后方侧)观察风扇20的状态。风扇20的旋转方向是图2中箭头AR1所示的那样的逆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风扇20具有轮毂21、叶片200以及环部22。
轮毂21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轮毂21以其中心轴沿着车辆MV的前后方向的状态配置。该中心轴为风扇20的旋转中心轴AX。
叶片200是作为用于送出空气的翼而发挥功能的部分。叶片200在风扇20中设置有多片。各个叶片200的根部与轮毂21的侧面连接,并且形成为沿着风扇20的旋转方向等间隔或者不等间隔地排列。各个叶片200从轮毂21的侧面朝向外周侧延伸。各个叶片200的形状彼此相同。在下文,对叶片200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
环部22是以与各个叶片200的顶端(即,外周侧的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的圆环状的部件。各个叶片200形成为从轮毂21延伸至环部22。通过设置这样的环部22,风扇20的整体的刚性提高。
电机30是用于使风扇20绕旋转中心轴AX旋转的旋转电机。如图1所示,电机30从车辆MV的前方侧相对于风扇20连接,并且由后述的支柱43支承。
护罩部件40是设置为用于引导热交换器HT与风扇20之间的空气流并支承电机30的部件。图3表示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从车辆MV的前方侧观察护罩部件40的状态。护罩部件40具有导风板41和支柱43。
导风板41是设置为覆盖风扇20的板状的部件。导风板41的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形形成为大致长方形。风扇装置10在导风板41的长边沿着车辆MV的左右方向且导风板41的短边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下搭载于车辆MV。
在导风板41形成有用于供空气通过的圆形的开口42。在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开口42形成于与风扇20重叠的位置。此时,开口42的中心与风扇20的旋转中心轴AX一致。此外,虽然开口42的直径与风扇20所具有的环部22的直径大致相同,但也可以是它们的直径彼此不同的结构。
在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导风板41的外形与位于前方侧的热交换器HT的外形大致一致。在导风板41形成有突出壁45。突出壁45是设置为从导风板41的外周侧端部朝向前方侧的热交换器HT突出的环状的壁。风扇装置10在突出壁45的顶端遍及整周地与热交换器HT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因此,导风板41与热交换器HT之间的空间成为通过突出壁45从外部被分隔的状态。
支柱43是形成为从开口42的缘朝向位于内侧的电机保持部44延伸的棒状的部件。支柱43设置有多个,这些支柱43配置成沿着开口42的缘排列。电机保持部44是用于在其内侧收容并保持电机30的部分。电机保持部44是大致圆筒状的容器,并且图3中的纸面里侧的部分开放。电机30从这样开放的部分被插入电机保持部44的内侧并被保持。各个支柱43的端部与电机保持部44的侧面连接。
这样,电机30在被保持于电机保持部44的内侧的状态下,被各个支柱43支承。如图1所示,支柱43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配置于与风扇20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位置。
对于风扇20所具备的叶片200的具体形状,参照图4来进行说明。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风扇20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4所示,以下,将在沿着旋转中心轴AX观察风扇20的情况下叶片200中的沿着风扇20的旋转方向处于后方侧的缘(即,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缘)也称为“缘210”。另外,以下,将叶片200中的沿着风扇20的旋转方向处于前方侧的缘(即,旋转方向侧的缘)也称为“缘220”。
以下,对叶片200所具有的一对缘210、220中的缘210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由此来特定叶片200的具体形状。缘210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形状特定缘”。
图4所示的点P0是表示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位于最内周侧的位置(即,旋转中心轴AX侧的端部)的点。另外,同图所示的点P10是表示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位于最外周侧的位置的点。缘210在从点P0至P10为止的范围内曲线状地延伸。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将在图4中连接旋转中心轴AX与点P0的直线也称为“基准线L0”。另外,对于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上的各位置,将对应于该位置的点与旋转中心轴AZ连接的直线相对于基准线L0的偏斜角度定义为该位置处的“偏斜角度”。基准线L0也可以作为偏斜角度为0度的线。
例如,在图4中,将连接缘210上的点P1与旋转中心轴AX的直线表示为线L1。作为线L1相对于基准线L0的倾斜角度的θ1成为点P1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同样,在图4中,将连接缘210上的点P2与旋转中心轴AX的直线表示为线L2。作为线L2相对于基准线L0的倾斜角度的θ2成为点P2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偏斜角度定义为线L1等相对于基准线L0的倾斜角度。然而,偏斜角度的基准也可以是与上述那样的基准线L0不同的线。例如,也可以将连接对应于缘210上的位置的点与旋转中心轴AX的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定义为偏斜角度。无论在使用怎样的线作为基准定义了偏斜角度的情况下,以下说明的缘210的形状都同样地表示。
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点P1、点P2的位置,能够对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上的各位置获得偏斜角度。图5将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的分布描绘为曲线图。该曲线图的横轴所示的“x”是表示缘210上的各位置的坐标。具体而言,从轮毂21的侧面到缘210上的各位置的距离(沿着径向的直线距离)表示为该各位置的坐标x。图5中的x=0的位置是与图4的点P0对应的位置。图5中的x=x3的位置是与图4的点P10对应的位置。
在图5的纵轴中,与缘210上的各位置对应的偏斜角度相对于基准线L0朝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方向为正。在这样定义偏斜角度的方向的情况下,例如图4的θ1和θ2均为正值。
如图5所示,在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x坐标为0至x1的范围内,缘210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缘21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该范围是缘210中的处于最内周侧的区域,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区域”。
另外,在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x坐标为x2至x3的范围内,与上述同样地,缘210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缘21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该范围是缘210中的处于最外周侧的区域,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区域”。
在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x坐标为x1至x2的范围内,缘210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缘21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该范围是缘210中的处于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区域,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区域”。
这样,分别在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中的处于最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处于最外周侧的第三区域中,各个叶片200形成为缘210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缘21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另外,在缘210中的处于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中,各个叶片200形成为缘210上的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度随着沿着缘21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
这样的叶片200的形状能够表现为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具有作为后掠翼的特性且在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具有作为前掠翼的特性的形状。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在x坐标为x2的部分附近,偏斜角度成为负值。即,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的一部分向旋转方向侧延伸至超过图4的基准线L0。代替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是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的整体与基准线L0相比收纳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形状。
对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叶片200的优点进行说明。图6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A中的动作中的空气的流动。在该比较例中,仅设置于风扇20A的叶片200A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图8以与图2相同的视点描绘风扇20A的形状。如图8所示,叶片200A中的沿着旋转方向作为后方侧的缘210A和沿着旋转方向作为前方侧的缘220A均随着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即,在该比较例中,各个叶片200A形成为与以往相同的后掠翼。换而言之,在该比较例的叶片200A中并未设置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
图6所示的面S1和面S2均是用于图示风扇装置10A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的假想的平面。面S1和面S2均是包含旋转中心轴AX的平面,并且在旋转中心轴AX彼此垂直地交叉。图6的箭头AR21和箭头AR22示意性地表示面S1和面S2处的空气的流动。
图6所示的箭头AR10表示从旋转的叶片200A向沿着旋转中心轴AX的方向送出的空气流。以下,也将该空气流称为“主流”。众所周知,在叶片200A形成为后掠翼的情况下,由于箭头AR10所示的那样的主流的流量增大,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从风扇装置10A送出的风量。
图6所示的箭头AR11表示沿着叶片200A的表面向外周侧送出的空气流。以下,也将该空气流称为“斜流”。在叶片200A形成为后掠翼的情况下,箭头AR11所示的那样的斜流的流量也增大。
在旋转的叶片200A的附近,如箭头AR21所示,产生沿着旋转中心轴AX朝向轮毂21的空气的逆流。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如果产生箭头AR11所示的上述的斜流,则会产生箭头AR22所示的涡流,或者产生一部分的空气的滞留,从而在空气流中容易产生紊流。其结果是,伴随着风扇装置10A的动作,有从形成为后掠翼的叶片200A产生较大的噪声的倾向。
如该比较例那样,使叶片200A形成为与以往相同的后掠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风量,但在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噪声增大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中,为了降低这样的噪声,使叶片200的形状成为具有上述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的形状。
图7通过与图6相同的方法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中的动作中的空气的流动。
如上所述,风扇装置10所具有的叶片200的形状在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外周侧的第三区域均具有作为后掠翼的特性。因此,也可以说叶片200整体为大致后掠翼。因此,在风扇装置10的动作过程中,如图7的箭头AR10所示,主流与比较例的情况下相同程度地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从风扇装置10送出的风量。
在图7中由虚线DL1包围的部分是叶片200中的与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如上所述,该部分的形状是具有作为前掠翼的特性的形状。因此,在该部分中,难以产生图6的箭头AR11所示的那样的斜流,而容易产生图7的箭头AR12所示的那样的主流。
在图7的例子中,也产生如箭头AR31所示的那样,沿着旋转中心轴AX朝向轮毂21的空气的逆流。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设置第二区域来抑制斜流,因此难以产生因斜流引起的涡流、空气的滞留。如箭头AR31所示的那样进行逆流的空气一边与箭头AR12所示的主流合流,一边如箭头AR32所示的那样顺畅地变化其流动方向。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装置10中,能够在与以往的前掠翼的情况下同样地确保风量,并能抑制噪声的产生。
此外,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因斜流引起的涡流、空气的滞留尤其容易在本实施方式这样,支柱43配置在与风扇20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位置的结构中产生。因此,在支柱43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配置在与风扇20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位置的结构的风扇装置10中,采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叶片200的形状的效果尤其大。但是,即使在支柱43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配置在与风扇20相比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结构的风扇装置中,也能够采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叶片200的形状,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叶片200所具有的一对缘210、220中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缘210设为形状特定缘,并且将该形状特定缘的形状设定为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的形状。
叶片200中的沿着旋转方向与形状特定缘位于相反侧的缘220的形状如图4等所示的那样,与缘210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但是,在缘220中的外周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形成有由多个凹凸构成的锯齿221。由此,进一步抑制风扇20的旋转中的噪声。假设在缘220没有形成锯齿221的情况下,缘220的形状也是与缘210同样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像这样,缘210和缘220双方成为形状特定缘的叶片200的形状。
也可以是锯齿没有形成于缘220而形成于缘21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缘220成为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的形状特定缘。这样,形状特定缘是沿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缘210和前方侧的缘220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缘即可。
对叶片200的更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对于沿着旋转中心轴AX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将形状特定缘中的从旋转中心轴AX侧的端部到该位置的沿着径向的距离除以从形状特定缘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沿着径向的距离而得到的值定义为该位置的“跨距值(日语:スパン値)”。
上述的“形状特定缘中的旋转中心轴AX侧的端部”在图4的例子中是指点P0。“从形状特定缘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沿着径向的距离”在图4的例子中是指从点P0至点P10的沿着径向的距离。即,为从旋转中心轴AX至点P10的距离减去从旋转中心轴AX至点P0的距离而得到的距离。
上述的跨距值也可以是将从轮毂21的侧面到缘210上的各位置的沿着径向的距离无量纲化地表示为0至1的范围的值的坐标。在图4的例子中,点P0的跨距值为0,点P10的跨距值为1。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一边分别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1)的跨距值、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2)的跨距值以及各位置处的偏斜角单独地进行变化,一边对于各种形状的叶片200进行其性能的验证。其结果是,得出为了相比以往进一步抑制风扇装置10的噪声并相比以往进一步确保更多的风扇装置10的风量,优选将各参数抑制在以下的范围。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偏斜角度”的数值是偏斜角度为相对于图4的基准线L0的角度的情况下的数值。
(1)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1)的跨距值:0.1至0.4的范围内。
(2)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2)的跨距值:0.4至0.6的范围内。
(3)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1)的偏斜角:4度至12度的范围内。
(4)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2)的偏斜角:2度至7度的范围内。
(5)形状特定缘中的远离旋转中心轴AX的一方的端部处的位置(图5的x3)的偏斜角度:16度至20度的范围内。
以下,也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1)”表示为“位置X1”,也将“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图5的x2)”表示为“位置X2”,也将“形状特定缘中的远离旋转中心轴AX的一方的端部处的位置(图5的x3)”表示为“位置X3”。
图9表示位置X2的跨距值(横轴)与风扇装置10的性能指标(纵轴)的关系。“性能指标”是表示从风扇装置10送出的风量的指标,风量越大,性能指标也越大。
图9的线L1表示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为4度的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图9的线L2表示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为12度的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如图9所示,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越大,风扇装置10的性能指标越大。
图9的“Th1”表示图8的比较例那样的现有产品的性能指标。可知即使在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为4度的情况下(线L1),只要位置X2的跨距值为0.4至0.6的范围,则性能指标也能比以往提高。因此,如上述的(2)所示的那样,位置X2的跨距值优选为0.4至0.6的范围内,并且如上述的(3)所示的那样,位置X1的偏斜角度优选为4度以上。
图10表示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横轴)与风扇装置10的噪声指标(纵轴)的关系。“噪声指标”是表示风扇装置10的静音性能的指标,风扇装置10的动作中的声音越小,噪声指标越大。
图10的线L3表示位置X1的跨距值为0.4的情况下的噪声指标。图10的线L4表示位置X1的跨距值为0.1的情况下的噪声指标。如图10所示,位置X1的跨距值越小,风扇装置10的噪声指标越大。
图10的“Th2”表示图8的比较例那样的现有产品的噪声指标。可知即使在位置X1处的跨距值为0.4的情况下(线L3),只要位置X1的偏斜角度为12度以下的范围,则噪声指标也能比以往提高。因此,如上述的(1)所示的那样,位置X1的跨距值优选为0.4以下,并且如上述的(3)所示的那样,位置X1的偏斜角度优选为12度以下。
以上,仅对上述的(1)至(5)所示的各参数的数值范围中的一部分值的根据进行了说明。此外,上述各参数错综复杂,一部分的参数的数据影响其他参数的适当范围。例如,在图9的例子中,在位置X1处的偏斜角度比4度小的情况下,由于表示性能指标的曲线相比线L1位于下方侧,因此位置X2的跨距值的适当范围比上述的(2)所示的范围窄。
如果试图显示上述的(1)至(5)所示的各参数的全部根据,则需要将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行的所有形状的组合的所有数据一一列举,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对除了上述说明的以外的参数省略数据的说明。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确认,只要在上述的(1)至(5)所示的数值范围内,无论如何选择各参数的值,性能指标和噪声指标这双方均比以往更好。
此外,在将位置X1的跨距值和位置X2的跨距值中的一方设为0.4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将另一方设为不同于0.4的值来确保第二区域。
图11表示作为形状特定缘的缘210的各位置(横轴)与该位置处的叶片200的沿着周向的宽度(纵轴)的关系。但是,图11所示的是在缘210未形成锯齿221的情况下的叶片200的形状。
在图11所示的叶片200的形状中,随着上述位置的跨距值增大,叶片200的沿着周向的宽度也增大。即,叶片200的沿着周向的宽度越朝向外周侧越大。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风扇装置10的性能指标。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也可以是,在叶片200形成有锯齿的结构中,在除去形成有锯齿221的部分以外的范围(与锯齿221相比位于内周侧的范围)内,叶片200的沿着周向的宽度越朝向外周侧越大的结构。
以上,参照具体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具体例进行适当设计变更的结构,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上述的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条件、形状等不限定于例示的内容而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上述的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就能够进行适当组合变更。

Claims (9)

1.一种风扇装置(10),送出空气,其特征在于,具备:
风扇(20),该风扇具有多个叶片(200);以及
电机(30),该电机使所述风扇旋转,
在沿着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轴(AX)观察所述风扇的情况下,
在将所述叶片中的沿着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或者后方侧中的任一方的缘设为形状特定缘(210),并且对于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将连接对应于该位置的点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的直线的倾斜角度设为该位置处的偏斜角度时,
各个所述叶片形成为:
在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最外周侧的第三区域中,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所述偏斜角度分别随着沿着所述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化,
在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中,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处的所述偏斜角度随着沿着所述形状特定缘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侧逐渐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于所述形状特定缘上的各位置,将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从所述旋转中心轴侧的端部至该位置的沿着径向的距离除以从所述形状特定缘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沿着径向的距离所得到的值设为该位置的跨距值时,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的所述跨距值在0.1至0.4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的所述跨距值在0.4至0.6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轴观察的情况下,
在将连接所述旋转中心轴与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所述旋转中心轴侧的端部的直线设为所述偏斜角度为0度的基准线时,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的所述偏斜角度在4度至12度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边界处的位置的所述偏斜角度在2度至7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特定缘中的远离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一方的端部处的位置的所述偏斜角度在16度至20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支承所述电机的多个支柱(43),
所述支柱沿着空气的送出方向配置在与所述风扇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环部(22),该环部形成为连接各个所述叶片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中的沿着所述旋转方向与所述形状特定缘位于相反侧的缘(220)形成有由多个凹凸构成的锯齿(22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沿着周向的宽度越朝向外周侧越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中的未形成所述锯齿的部分中,所述叶片的沿着周向的宽度越朝向外周侧越大。
CN202180079075.1A 2020-11-27 2021-10-28 风扇装置 Pending CN116670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6736 2020-11-27
JP2021-106503 2021-06-28
JP2021106503A JP2022085825A (ja) 2020-11-27 2021-06-28 ファン装置
PCT/JP2021/039783 WO2022113631A1 (ja) 2020-11-27 2021-10-28 ファ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0401A true CN116670401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9075.1A Pending CN116670401A (zh) 2020-11-27 2021-10-28 风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04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492B1 (en) Airflow guide stator vane for axial flow fan and shrouded axial flow fan assembly having such airflow guide stator vanes
CN107923410B (zh) 螺旋桨式风扇、螺旋桨式风扇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用室外机
US9850914B2 (en) Ventil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with a ventilation device
US9909485B2 (en) Cooling fan module and system
EP2570677B1 (en) Axial flow blower
US10465700B2 (en) Blowing device
JP5689538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冷却ユニット
EP0445804B1 (en) Fan apparatus
JP2011513616A (ja) ハイブリッド流ファン装置
EP2530331B1 (en) Axial fa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ooling system
JP2018141371A (ja) 軸流送風機の羽根車、及び軸流送風機
CN116670401A (zh) 风扇装置
JP2022523037A (ja) 自動車のファンホイール
CN109072943B (zh) 送风装置
WO2022113631A1 (ja) ファン装置
JP2016166558A (ja) 送風機
CN112050296B (zh) 空气调节机
JP6929453B2 (ja)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US11448231B2 (en) Cooling fan module
JPH07238832A (ja)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付き熱交換器
JP2022085825A (ja) ファン装置
WO2022097504A1 (ja) ファン装置
JP2016148300A (ja) 送風装置
CN216642262U (zh) 车辆、发动机总成及风冷装置
JP5879203B2 (ja) 車両用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