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8758A -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8758A
CN116648758A CN202180085566.7A CN202180085566A CN116648758A CN 116648758 A CN116648758 A CN 116648758A CN 202180085566 A CN202180085566 A CN 202180085566A CN 116648758 A CN116648758 A CN 116648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ray
conveying mechanism
por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55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立石芳和
角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ak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ak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ake Corp filed Critical Satak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48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8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1/00Shi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 G21F1/02Selection of uniform shielding materials
    • G21F1/10Organic substances; Dispersions in organic carrier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7/00Shielded cells or rooms
    • G21F7/02Observation devices permitting vision but shielding the observer
    • G21F7/03Windows, e.g. shielded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7/00Shielded cells or rooms
    • G21F7/04Shielded glove-boxes
    • G21F7/047Shielded passages; Closing or transferring means between glove-bo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屏蔽结构。在包围输送单元(3)和X射线照射单元(41)的屏蔽罩(8)上形成有送入口(82d)和送出口(84g)。送料滑块(21)的引导通路部(25)引导粒状体(G1)送入输送单元(3)。排料槽(71)的不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2a)和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3a)引导粒状体(G1)从输送单元(3)送出。送料滑块(21)的引导通路部(25)相对于送入口(82d)倾斜。排料槽(71)相对于送出口(84g)倾斜。

Description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例如X射线透射图像判定被检物的优劣并进行分选的光学式分选机等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常规X射线检查装置根据X射线透射被检物所获得的透射图像来检查被检物的内部状态。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X射线检查装置,该装置具有在屏蔽X射线的同时进行检查的结构。上述X射线检查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带式输送机、以及配置在该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部上方的X射线照射单元,该X射线照射单元朝向位于其正下方的带式输送机上的检查区域发射X射线,以对由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动作而通过检查区域的被检物照射X射线。带式输送机上的检查区域和X射线照射单元被屏蔽罩覆盖,在该屏蔽罩的带式输送机上游侧部分和下游侧部分,分别形成有将被检物送入屏蔽罩内部的送入口、以及将被检物从屏蔽罩内部送出的送出口。在屏蔽罩内部的分别与送入口和送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呈暖帘状下垂的X射线屏蔽片,该X射线屏蔽片具有与该送入口和送出口相对应的形状,该X射线屏蔽片以沿着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心为中心转动。而且,X射线屏蔽片被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动作推压而转动,从而使由带式输送机依次输送的各被检物分别进入检查区域或从检查区域退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1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每当在带式输送机的检查区域中对被检物进行检查时,被检物会推压各X射线屏蔽片而使其转动,因此如果反复使用装置,则各X射线屏蔽片的转动部分会由于经年劣化而无法顺畅地进行转动动作,由此有可能导致X射线屏蔽片进行转动动作时不会下垂至正下方,导致装置在X射线屏蔽片与送入口或送出口之间产生较大间隙的状态下继续工作。另外,专利文献1所述的X射线屏蔽片由于具有转动部位,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加,并且组装耗时,成本增加的问题。进而,例如,在被检物为食品等的情况下,从食品卫生的角度出发,希望避免损伤和变形的发生、以及细菌附着的发生,因此要求被检物进入检查区域或从检查区域退出时不与X射线屏蔽片接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能够安心地反复使用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而且能够在不让被检物接触屏蔽X射线的屏蔽机构的情况下将被检物送入送出检查区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悉心研究了利用将被检物送入输送机构或者将被检物从输送机构送出时使用的引导体来屏蔽装置内部产生的X射线。
具体而言,以具备对由输送机构输送的被检物照射X射线的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为对象,采用了以下方案。
即,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罩,包围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X射线照射单元,并且分别形成有送入口和送出口,所述送入口将所述被检物送入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游部分,所述送出口将所述被检物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部分送出;以及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内部具有引导通路部,所述引导通路部分别引导所述被检物送入所述输送机构以及引导所述被检物从所述输送机构送出,所述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的各引导通路部与所述送入口和所述送出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相对于该送入口和送出口倾斜。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筒体,该屏蔽筒体配设在所述屏蔽罩的内部,一端开口对应于所述X射线照射单元的X射线发射部,而另一端开口接近所述输送机构中设定的所述被检物的检查区域。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罩上形成有观察窗,该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能够观察所述屏蔽罩的内部。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带式输送机,所述观察窗具有沿着所述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四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入口向侧方开口,所述第一引导体具有从所述送入口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引导体的下方配设有将该第一引导体的下端缘部和所述送入口的下端缘部覆盖的屏蔽部件。
-发明的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将被检物引导至输送机构的第一引导体处于将屏蔽罩的送入口遮盖的姿势,而将被检物从输送机构引导至该输送机构外侧的第二引导体处于将屏蔽罩的送出口遮盖的姿势,因此当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运转时,操作者能够在该装置周围安全地进行操作。另外,由于在将被检物送入送出输送机构的检查区域的部分的遮盖结构中没有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动部分,因此即使反复使用装置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故障或变形而使设备在送入口、送出口敞开开口的状态下运转,并且构成该部位的部件数量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从而能够使装置的成本降低。进而,由于在将被检物送入送出输送机构的检查区域的时刻,被检物不会与屏蔽X射线的屏蔽物接触,因此在例如被检物为食品等的情况下,能够卫生地检查被检物。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X射线照射屏蔽筒体的内部,并且X射线几乎不会照射到除了输送机构的检查区域以外的区域,因此操作者能够更安全地在装置外侧进行操作。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操作者无需将屏蔽罩从装置上拆下即可从观察窗目视观察屏蔽罩内部以获知输送机构等的状态。因此,无需在每次维护时不必要地进行将屏蔽罩从装置上拆下的繁琐操作,操作者能够在位于屏蔽罩外侧的状态下高效地进行确认操作和维护操作。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屏蔽罩内部的操作者可视区域在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上扩宽,因此便于操作者从屏蔽罩的外侧了解环状带的蛇行状态的程度,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地拆下屏蔽罩以进行维护操作。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由于输送机构与第一引导体之间产生的间隙被屏蔽部件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装置上游侧的X射线向屏蔽罩外侧泄漏,从而得到具有高安全性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X射线屏蔽结构的光学式分选机的主视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X射线屏蔽结构的光学式分选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III-III线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送料滑块的立体图。
图5是排料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
图1和图2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X射线屏蔽结构1的光学式分选机10。该光学式分选机10构成为:在分别依次输送例如杏仁、豆子等食品类、或者塑料片等大量粒状体G1(被检物)的同时检查该粒状体G1的状态并判定优劣,然后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选并取出,该光学式分选机10包括由多个金属制框架构成的机架11。
在该机架11上,从装置上游侧依次安装有送入单元2、输送单元3、第一检查单元4、第二检查单元5、分选单元6、以及送出单元7,输送单元3、第一和第二检查单元4、5、以及分选单元6被屏蔽罩8覆盖。而且,送入单元2、输送单元3、第一和第二检查单元4、5、分选单元6、以及送出单元7与控制部9连接。
送入单元2包括送料滑块21(第一引导体),该送料滑块21将由振动送料器(未图示)导入的大量粒状体G1引导至输送单元3。
如图3和图4所示,该送料滑块21包括大致板状的底面部22,该底面部22朝向输送单元3向斜下方延伸,并且底面部22的引导面22a朝向输送单元3侧的斜上方,在该底面部22的两侧缘部,沿着该底面部22的延长方向立设有侧面部23。
在两个侧面部2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并设有沿着两个该侧面部23向斜下方延伸的多个呈细长板状的引导板部24,在各引导板部24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通路部25,各粒状体G1经由引导通路部25滑落。
在底面部22的上侧部分设置有呈矩形板状的通路罩26,该通路罩26覆盖各引导通路部25的除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以外的部分。
在通路罩26的下端缘部的一侧安装有接近传感器27,该接近传感器27能够检测出送料滑块21是否安装在输送单元3上。
而且,送料滑块21使各粒状体G1通过各引导通路部25,以将各粒状体G1依次引导至输送单元3的宽度方向上的等间隔位置处。
如图3所示,输送单元3包括从送料滑块21的下端向装置下游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带式输送机31(输送机构)。
该带式输送机31包括位于送料滑块21下端的下侧的驱动辊32、以及位于装置下游侧并且辊径小于驱动辊32的从动辊33,在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上缠绕有橡胶制的环状带34。
该环状带34随着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的旋转动作而环绕移动,依次输送载置于环状带34外周面的各粒状体G1。然后,被输送的各粒状体G1通过设定于环状带34中间部的第一检查区域R1之后,从输送方向下游端依次向斜下方落下,通过第二检查区域R2。
第一检查单元4检查粒状体G1的外形或内部状态,包括隔开规定间隔位于第一检查区域R1上方的X射线照射单元41、以及设置在第一检查区域R1下方的X射线检测器42。
X射线照射单元41包括向正下方发射X射线的X射线发射部41a,从该X射线发射部41a发射的X射线照射由环状带34输送并通过第一检查区域R1的粒状体G1。
X射线检测器42包括在带式输送机31的宽度方向上配设成一列的线传感器42a,该线传感器42a能够检测穿过粒状体G1的X射线。
在X射线发射部41a与第一检查区域R1之间,配设有筒中心线垂直延伸的屏蔽筒体43。
该屏蔽筒体43与X射线发射部41a连续地配置,包括:上端开口对应于X射线发射部41a的第一筒体43a;以及与该第一筒体43a的下部连续地配置,下端开口接近第一检查区域R1的第二筒体43b。
第二检查单元5包括:配置在带式输送机31的下游端上方位置处的可见光用第一CCD相机51a、配置在带式输送机31的下游端附近的下方位置处的可见光用第二CCD相机52a、以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第一CCD相机51a的装置下游侧的近红外光用NIR相机53a。
在第一CCD相机51a的装置下游侧的斜下方配设有相对于该第一CCD相机51a的拍摄方向倾斜的姿势的第一反射镜51b,而在第二CCD相机52a的装置下游侧斜上方的位置处配设有第一背景板51c,第二检查区域R2位于第一反射镜51b与第一背景板51c之间。
在第一背景板51c的上方配设有一对第一可见光源51d,第一CCD相机51a拍摄在通过第二检查区域R2时反射于第一反射镜51b中的粒状体G1的上表面。
在第二CCD相机52a的装置下游侧配设有相对于该第二CCD相机52a的拍摄方向倾斜的姿势的第二反射镜52b,而在第一反射镜51b的装置上游侧斜下方的位置处配设有第二背景板52c,第二检查区域R2位于第二反射镜52b与第二背景板52c之间。
在第二背景板52c的下方配设有一对第二可见光源52d,第二CCD相机52a拍摄在通过第二检查区域R2时反射于第二反射镜52b中的粒状体G1的下表面。
在NIR相机53a的装置上游侧的斜上方配设有相对于该NIR相机53a的拍摄方向倾斜的姿势的第三反射镜53b,而在第二反射镜52b的装置下游侧的位置处配设有第三背景板53c,第二检查区域R2位于第三反射镜53b与第三背景板53c之间。
在一对第二可见光源52d之间配设有一对近红外光源53d,NIR相机53a拍摄在通过第二检查区域R2时反射于第三反射镜53b中的粒状体G1。
分选单元6包括位于NIR相机53a下方的喷射器61。
该喷射器61包括喷射喷嘴61a,该喷射喷嘴61a的压缩空气喷射口朝向装置上游侧的斜下方,该喷射喷嘴61a能够向第二检查区域R2的装置下游侧的位置喷射压缩空气。
如图3和图5所示,送出单元7包括排料槽71(第二引导体),该排料槽71从正面看呈开放侧朝向装置下游侧的斜下方的大致V字形状,并且具有在带式输送机31的宽度方向上较宽的形状。
该排料槽71包括不合格品排出部72和合格品排出部73,该不合格品排出部72呈上下开口的大致方筒状,内部形成有引导粒状体G1的不合格品排出的不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2a,该合格品排出部73呈筒中心线向装置下游侧的斜下方延伸的大致方筒状,内部形成有引导粒状体G1的合格品排出的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3a,该合格品排出部73与不合格品排出部72的装置下游侧上部连续地设置。
如图5所示,合格品排出部73的装置下游侧的上表面部73c通过铰链部73b而使大致上半部分成为门结构,该铰链部73b设置在上表面部73c的中间部,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宽度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3所示,在排料槽71内部的不合格品排出部72与合格品排出部73的连续部分设置有分选口调节板74,该分选口调节板74能够以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心为中心转动,如图5所示,该分选口调节板74通过操作设置在排料槽71侧面部分的调节销75而改变转动位置,以使不合格品排出部72和合格品排出部73在第二检查区域R2侧的开口比例改变。
屏蔽罩8包括:包围第一检查单元4的第一罩部81、包围输送单元3的上游侧区域的第二罩部82、包围输送单元3的下游侧区域的第三罩部83、包围第二检查单元5和分选单元6的第四罩部84、以及位于第一罩部81的下方的屏蔽部件85,由送料滑块21、排料槽71和屏蔽罩8构成本发明的X射线屏蔽结构1。
如图1所示,第一罩部81具有比第二和第三罩部82、83更向上方突出的长方体形状。
在第二罩部82的装置上游侧壁面,朝向侧方开口形成有将粒状体G1送入带式输送机31的上游部分的送入口82d,将送料滑块21安装在机架11上时,送料滑块21的下游侧与送入口82d无间隙地连接,并且引导通路部25处于相对于送入口82d倾斜的姿势,第二罩部82与引导通路部25连通。
即,送料滑块21具有从送入口82d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
如图2所示,第二罩部82的从装置正面侧到靠近中间部背面侧的位置的区域是上游侧开闭罩部82a,该上游侧开闭罩部82a能够以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心为中心上下转动,在该上游侧开闭罩部82a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观察第二罩部82的内部的第一观察窗82b。
该第一观察窗82b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
在第二罩部82的除上游侧开闭罩部82a以外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观察第二罩部82的内部的第二观察窗82c。
该第二观察窗82c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与第一观察窗82b平行地延伸,并且具有比该第一观察窗82b宽的形状。
屏蔽部件85具有截面呈大致C字形并且沿带式输送机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覆盖送料滑块21的下端缘部和送入口82d的下端缘部。
第三罩部83的从装置正面侧到靠近中间部背面侧的位置的区域是下游侧开闭罩部83a,该下游侧开闭罩部83a能够以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心为中心上下转动,在该下游侧开闭罩部83a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观察第三罩部83的内部的第三观察窗83b。
该第三观察窗83b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沿着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
在第三罩部83的除下游侧开闭罩部83a以外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观察第三罩部83的内部的第四观察窗83c。
该第四观察窗83c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与第三观察窗83b平行地延伸并且比该第三观察窗83b宽的形状。
如图1所示,第四罩部84包括:包围第二检查区域R2上方的区域的上部罩部84a、包围第二检查区域R2的中部罩部84b、以及包围第二检查区域R2下方的区域的下部罩部84c,上部罩部84a具有比第三罩部83更向上方突出的长方体形状。
在中部罩部84b的装置正面侧设置有具有透明树脂制观察窗84e的开闭门84d,在该开闭门84d上安装有能够检测该开闭门84d是否处于打开状态的开闭检测传感器84f。
在第四罩部84的装置下游侧,朝向斜下方开口形成有将粒状体G1从带式输送机31的下游部分送出的送出口84g,将排料槽71安装在机架11上时,排料槽71的上游侧与送出口84g无间歇地连接,并且不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2a和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3a处于相对于送出口84g倾斜的姿势,第四罩部84与不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2a及合格品引导通路部73a连通。
即,排料槽71具有从送出口84g向斜下方延伸的形状。
控制部9控制带式输送机31的驱动辊32的驱动动作等。
控制部9根据线由传感器42a得到的检测值是否偏离基准值来判定粒状体G1是否为合格品,并且对由第一CCD相机51a、第二CCD相机52a和NIR相机53a得到的拍摄图像进行运算处理,根据是否偏离基准值来判定粒状体G1是否为合格品,当判定粒状体G1为不合格品时,向喷射器61输出压缩空气喷射信号,从喷射喷嘴61a向从带式输送机31的下游端落下的判定为不合格品的粒状体G1喷射压缩空气,并将该粒状体G1的落下方向变更为不合格品排出部72侧。
另外,当控制部9基于来自接近传感器27的检测信号判定送料滑块21从装置脱离时,使X射线照射单元41停止。
进而,当控制部9基于来自开闭检测传感器84f的检测信号判定开闭门84d打开时,使X射线照射单元41停止。
应予说明,虽未图式,但上游侧开闭罩部82a、下游侧开闭罩部83a等上也安装有开闭检测传感器,当控制部9基于来自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定罩部分打开时,使X射线照射单元41停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将粒状体G1引导至输送单元3的送料滑块21处于将屏蔽罩8的送入口82d遮盖的姿势,而将粒状体G1从输送单元3引导至该输送单元3外侧的排料槽71处于将屏蔽罩8的送出口84g遮盖的姿势,因此当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41的光学式分选机10运转时,操作者能够在该光学式分选机10周围安全地进行操作。
另外,由于在将粒状体G1送入送出输送单元3的第一和第二检查区域R1、R2的部分的遮盖结构中没有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动部分,因此即使反复使用光学式分选机10,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故障或变形而使设备在送入口82d、送出口84g敞开开口的状态下运转,并且构成该部位的部件数量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从而能够使光学式分选机10的成本降低。
进而,由于在将粒状体G1送入送出输送单元3的第一和第二检查区域R1、R2的时刻,粒状体G1不会与屏蔽X射线的屏蔽物接触,因此在例如粒状体G1为食品等的情况下,能够卫生地检查粒状体G1。
另外,由于在X射线照射单元41与X射线检测器42之间设置有屏蔽筒体43,因此X射线照射屏蔽筒体43的内部,并且X射线几乎不会照射到除了输送单元3的第一和第二检查区域R1、R2以外的区域。因此,操作者能够更安全地在光学式分选机10外侧进行操作。
另外,由于屏蔽罩8上设置有能够观察内部的第一观察窗82b、第二观察窗82c、第三观察窗83b和第四观察窗83c,因此操作者无需将屏蔽罩8从光学式分选机10上拆下即可从第一观察窗82b、第二观察窗82c、第三观察窗83b和第四观察窗83c目视观察屏蔽罩8的内部以获知输送单元3等的状态。因此,无需在每次维护时不必要地进行将屏蔽罩8从光学式分选机10上拆下的繁琐操作,操作者能够在位于屏蔽罩8外侧的状态下高效地进行确认操作和维护操作。
另外,由于第一观察窗82b、第二观察窗82c、第三观察窗83b和第四观察窗83c具有在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因此屏蔽罩8内部的操作者可视区域在带式输送机31的输送方向上扩宽。因此,便于操作者从屏蔽罩8的外侧了解环状带34的蛇行状态的程度,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地拆下屏蔽罩8以进行维护操作。
另外,由于输送单元3与送料滑块21之间产生的间隙被屏蔽部件85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装置上游侧的X射线向屏蔽罩8外侧泄漏,从而得到具有高安全性的光学式分选机10。
应予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利用送料滑块21将各粒状体G1经由送入口82d送入输送单元3中,并且利用排料槽71将各粒状体G1经由送出口84g从输送单元3送出,但是送料滑块21、排料槽71只要能够将粒状体G1送入输送单元3,并且将粒状体G1从输送单元3送出,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观察窗82b、第二观察窗82c、第三观察窗83b和第四观察窗83c、以及观察窗84e由透明树脂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半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只要能够观到屏蔽罩8的内部,则也可以由其他材料(例如玻璃等)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X射线屏蔽结构1应用于分选粒状体G1的光学式分选机10,但是本发明的X射线屏蔽结构1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例如根据X射线的透射图像判定被检物的优劣并进行分选的光学式分选机等装置中的X射线屏蔽结构。
-符号说明-
1:X射线屏蔽结构
3:输送单元(输送机构)
8:屏蔽罩
10:光学式分选机(装置)
21:送料滑块(第一引导体)
25:引导通路部
31:带式输送机
41:X射线照射单元
41a:X射线发射部
43:屏蔽筒体
71:排料槽(第二引导体)
72a:不合格品引导通路部
73a:合格品引导通路部
82a:送入口
82b:第一观察窗
82c:第二观察窗
83b:第三观察窗
83c:第四观察窗
84g:送出口
85:屏蔽部件
G1:粒状体(被检物)
R1:第一检查区域
R2:第二检查区域

Claims (5)

1.一种X射线屏蔽结构,其是具备对由输送机构输送的被检物照射X射线的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X射线屏蔽结构包括:
屏蔽罩,包围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X射线照射单元,并且分别形成有送入口和送出口,所述送入口将所述被检物送入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游部分,所述送出口将所述被检物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部分送出;以及
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内部具有引导通路部,所述引导通路部分别引导所述被检物送入所述输送机构以及引导所述被检物从所述输送机构送出;
所述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的各引导通路部与所述送入口和所述送出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引导体和第二引导体相对于该送入口和送出口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X射线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筒体,所述屏蔽筒体配设在所述屏蔽罩的内部,一端开口对应于所述X射线照射单元的X射线发射部,而另一端开口接近所述输送机构中设定的所述被检物的检查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罩上形成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能够观察所述屏蔽罩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带式输送机,
所述观察窗具有沿着所述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入口向侧方开口,
所述第一引导体具有从所述送入口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引导体的下方配设有将该第一引导体的下端缘部和所述送入口的下端缘部覆盖的屏蔽部件。
CN202180085566.7A 2020-12-22 2021-12-13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Pending CN1166487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2069A JP7099513B2 (ja) 2020-12-22 2020-12-22 X線照射ユニットを備えた装置のx線遮蔽構造
JP2020-212069 2020-12-22
PCT/JP2021/045764 WO2022138268A1 (ja) 2020-12-22 2021-12-13 X線照射ユニットを備えた装置のx線遮蔽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8758A true CN116648758A (zh) 2023-08-25

Family

ID=82157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5566.7A Pending CN116648758A (zh) 2020-12-22 2021-12-13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99513B2 (zh)
CN (1) CN116648758A (zh)
WO (1) WO20221382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439Y2 (ja) * 1990-11-30 1995-02-08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覗窓取付構造
JPH0949883A (ja) * 1995-08-07 1997-02-18 Toshiba Corp 異物検査装置
JPH11304726A (ja) * 1998-04-24 1999-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X線による検査方法及びx線検査装置
JP4438991B2 (ja) * 2004-02-26 2010-03-24 株式会社イシダ X線検査装置
JP2006047032A (ja) * 2004-08-03 2006-02-16 Ishida Co Ltd X線検査装置
JP2012078303A (ja) * 2010-10-06 2012-04-19 Yamato Scale Co Ltd X線検査装置
JP6214029B2 (ja) * 2013-05-08 2017-10-18 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スクエア X線検査装置
JP6317632B2 (ja) * 2014-06-17 2018-04-25 アンリツインフィビス株式会社 X線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8268A1 (ja) 2022-06-30
JP2022098598A (ja) 2022-07-04
JP7099513B2 (ja)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3346B2 (ja) バルク材料仕分け装置およびバルク材料仕分け方法
US20070009085A1 (en) Enclosure insp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10537090B (zh) 检查装置、ptp包装机和ptp片的制造方法
US7477726B2 (en) X-ray inspection apparatus
JP6040197B2 (ja) 検査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KR102150629B1 (ko) 비전검사 장치
CN111033242A (zh) 外观检查装置和泡罩包装机
US20190066288A1 (en) Automated visual inspection for 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empty flexible containers
EP3745119A1 (en) Inspection line
CN112639446A (zh) 检查装置、ptp包装机和ptp片的制造方法
JP2018077091A (ja) X線検査装置
CN116648758A (zh) 具备x射线照射单元的装置的x射线屏蔽结构
KR20150134033A (ko) 소형 제품의 연속 검사를 위한 엑스레이 검사 장치
KR20020081074A (ko) 방사선 검사장치 및 방사선 검사방법
US11940393B2 (en) X-ray inspection apparatus
JP6595662B1 (ja) 検査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JP2004003899A (ja) 包装食品等の外観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38991B2 (ja) X線検査装置
JP6448697B2 (ja) 検査装置、ptp包装機及びptp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717440B (zh) 检查装置、ptp包装机和ptp片的制造方法
KR20160105753A (ko) 소형 제품의 연속 검사를 위한 엑스레이 검사 장치
JP6830243B2 (ja) X線検査装置
JP4149307B2 (ja) X線検査装置
JP2021148666A (ja) X線検査装置
US20240027370A1 (en) Inspec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X-ray and Weigh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