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6657A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6657A
CN116646657A CN202310929381.0A CN202310929381A CN116646657A CN 116646657 A CN116646657 A CN 116646657A CN 202310929381 A CN202310929381 A CN 202310929381A CN 116646657 A CN116646657 A CN 11664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rib
end cover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9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46657B (zh
Inventor
李永强
钟德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93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6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46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及盖设于壳体的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包括绝缘件、端盖、耐热件、转接件及电极柱。绝缘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端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端盖连接于绝缘件,端盖与绝缘件中的任一者设有支撑凸筋,端盖与绝缘件中的另一者设有支撑凹槽,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位于端盖与绝缘件之间,支撑凸筋伸入支撑凹槽并延伸至支撑凹槽的槽底,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耐热件设于支撑凹槽与支撑凸筋之间;转接件设于绝缘件背向端盖的一侧;电极柱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穿设端盖和绝缘件以与转接件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其集流盘与顶盖之间的绝缘件为非金属材质,故绝缘件受热容易融化,进而导致集流盘和顶盖间连接不稳定,使得集流盘发生转动进而堵塞防爆阀。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壳体及盖设于所述壳体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中的任一者设有支撑凸筋,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中的另一者设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凸筋与所述支撑凹槽位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之间,所述支撑凸筋伸入所述支撑凹槽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凹槽的槽底,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
耐热件,所述耐热件设于所述支撑凹槽与所述支撑凸筋之间;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绝缘件背向所述端盖的一侧;及
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设所述端盖和所述绝缘件以与所述转接件电性连接。
上述储能装置,其端盖组件可用于盖设至储能装置壳体的端部,在工作过程中,储能装置壳体的部分热量可以经壳体传导至端盖,储能装置内的部分热量可以经转接件、电极柱传导至端盖。端盖连接于绝缘件,端盖和绝缘件之间设有支撑凸筋和支撑凹槽,支撑凸筋伸入支撑凹槽并延伸至支撑凹槽的槽底,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则可以认为是绝缘件与端盖的一者能够将另一者顶起,使得端盖的下表面与绝缘件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即端盖与绝缘件不会完全贴合,因此储能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进入该空间,使得气压不会积聚在防爆阀附近,造成防爆阀堵塞,造成热失控时大量气体突然喷出。其中,耐热件设于支撑凹槽与支撑凸筋之间,可以避免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热量在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处的传导,即仅少量热量可以从端盖通过耐热件间接传导至绝缘件上,进一步降低了热量往绝缘件传导的速度和集中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耐热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热件于所述支撑凹槽内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凹槽相适配。这可以认为是耐热件覆盖了整个支撑凹槽的槽壁,彻底避免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的直接接触,对热量的传导起到更好的减缓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凹槽,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支撑凸筋,所述支撑凸筋的顶部与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支撑凹槽,所述端盖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凸筋,所述支撑凸筋的顶部与所述端盖的下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小于0.5mm。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确保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确保绝缘件可以将端盖顶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热件的厚度小于0.1mm。其中,mm表示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为0.5~1mm。尺寸较小,可以确保端盖和绝缘件的结构较为轻薄,即有利于端盖组件整体的轻薄化设计,留出更多的空间安装电极组件,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沿所述电极柱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支撑凹槽沿所述电极柱的周向延伸呈环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及的环状可以是开环或闭环。环状支撑凸筋与环状支撑凹槽可以让绝缘件对端盖全方位各个角度均有支撑,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确保绝缘件与端盖支架之间的间隙均匀有效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沿所述电极柱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凹槽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沿所述电极柱的径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凸筋与所述支撑凹槽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让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的分部较为均匀,让绝缘件对端盖均匀支撑,确保绝缘件与端盖支架之间的间隙均匀有效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包括第一支撑子凸筋,所述支撑凹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对应的第一支撑子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轮廓。第一支撑子凸筋的内轮廓大于第一通孔的轮廓,可以让电极柱在穿过第一通孔时不会被第一支撑子凸筋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筋包括第二支撑子凸筋,所述支撑凹槽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对应的第二支撑子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沿所述电极柱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与所述绝缘件的外侧周面的距离为0~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中的任一者设有限位凸部,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凹部,所述限位凸部伸入所述限位凹部以限制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件之间的相对转动。限位凸部和限位凹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端盖和绝缘件的相对转动,防止绝缘件转动后堵住防爆阀等。因此,防止绝缘件的变形融化很重要,确保限位凸部和限位凹部能维持其对端盖和绝缘件的限位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防爆阀,所述绝缘件上开设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之间。若绝缘件受热过多而变形融化,会影响其对周围其他结构部件的支撑效果,如转接件可能会出现位置偏移,还可能会堵塞防爆阀而使得储能装置出现热失控的情况。而本申请由于合理设置了支撑凸部和支撑凹部,使得绝缘件和端盖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避免端盖的热量直接大量传导至绝缘件上,避免绝缘件因热量快速累积而变形融化,防止因绝缘件变形融化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造成影响,避免防爆阀被堵塞,进而防止储能装置出现热失控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绝缘件的外侧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间隔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绝缘件的外侧周面与壳体的内侧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壳体直接与下塑胶接触而将热量传导至下塑胶,如在端盖与壳体进行焊接时,可以避免热量大量传导至下塑胶而导致下塑胶变形融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的外侧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的间距约为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凸筋的壁厚小于0.8m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上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故所述用电设备亦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在工作过程中,储能装置壳体的部分热量可以经壳体传导至端盖,储能装置内的部分热量可以经转接件、电极柱传导至端盖。端盖连接于绝缘件,端盖和绝缘件之间设有支撑凸筋和支撑凹槽,支撑凸筋伸入支撑凹槽并延伸至支撑凹槽的槽底,支撑凸筋的高度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认为是绝缘件与端盖的一者将另一者顶起,使得端盖的下表面与绝缘件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即端盖与绝缘件不会完全贴合,因此储能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进入该空间,使得气压不会积聚在防爆阀附近,造成防爆阀堵塞,造成热失控时大量气体突然喷出。其中,耐热件设于支撑凹槽与支撑凸筋之间,可以避免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热量在支撑凸筋与支撑凹槽处的传导,即仅少量热量可以从端盖通过耐热件间接传导至绝缘件上,进一步降低了热量往绝缘件传导的速度和集中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与绝缘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与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与耐热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耐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端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储能装置;11、壳体;12、电极组件;13、端盖组件;100、绝缘件;110、支撑凸筋;111、第一支撑子凸筋;112、第二支撑子凸筋;121、第一通孔;131、第一排气通道;140、限位凸部;200、端盖;210、支撑凹槽;211、第一支撑子凹槽;212、第二支撑子凹槽;222、第二通孔;232、第二排气通道;240、限位凹部;300、转接件;400、电极柱;500、耐热件;510、第一耐热件;520、第二耐热件;600、防爆阀;700、压块;800、上塑胶;D1、支撑凸筋的高度;D2、支撑凹槽的深度;D3、支撑凸筋的宽度;D4、支撑凹槽的宽度;20、用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0,其可以是但不限于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等。所述储能装置10包括壳体11、设于所述壳体11内的电极组件12及端盖组件13,端盖组件13用于盖设至储能装置10壳体11的端部。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端盖组件13包括绝缘件100、端盖200、转接件300、电极柱400及耐热件500。所述端盖200连接于所述绝缘件100,所述转接件300设于所述绝缘件100背向所述端盖200的一侧。所述绝缘件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端盖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2,所述电极柱400经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222穿设于所述绝缘件100和所述端盖200以与所述转接件300电性连接。其中,绝缘件100可以是由非金属材料等制成,如绝缘件100为塑胶件时,其温度过高则可能会熔化。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任一者设有支撑凸筋110,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另一者设有支撑凹槽210。所述支撑凸筋110与所述支撑凹槽210位于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之间,所述支撑凸筋110伸入所述支撑凹槽210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凹槽210的槽底,且所述耐热件500设于所述支撑凹槽210与所述支撑凸筋110之间;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D2。
例如,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即所述端盖200朝向所述绝缘件100的一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支撑凸筋110,即所述绝缘件100朝向所述端盖200的一面设有所述支撑凸筋110。所述支撑凸筋110的顶部与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设有所述支撑凸筋110,即所述端盖200朝向所述绝缘件100的一面设有所述支撑凸筋110;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即所述绝缘件100朝向所述端盖200的一面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所述支撑凸筋110的顶部与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
上述端盖组件13,其可用于盖设至储能装置10壳体11的端部,在工作过程中,储能装置10壳体11的部分热量可以经壳体11传导至端盖200,储能装置10内的部分热量可以经转接件300、电极柱400传导至端盖200。如图5和图6所示,端盖200连接于绝缘件100,端盖200和绝缘件100之间设有支撑凸筋110和支撑凹槽210,支撑凸筋110伸入支撑凹槽210并延伸至支撑凹槽210的槽底,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D2,这样的结构设置认为是绝缘件100将端盖200顶起,使得端盖200的下表面与绝缘件100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即端盖200与绝缘件100不会完全贴合,可减少端盖200与绝缘件100的直接接触,减少从端盖200传导至绝缘件100的热量,避免绝缘件100因热量快速累积而变形融化,防止因绝缘件100变形融化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维持储能装置1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13还包括防爆阀600,所述绝缘件100上开设有第一排气通道131,所述端盖200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232,所述防爆阀600设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31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32之间。若绝缘件100受热过多而变形融化,会影响其对周围其他结构部件的支撑效果,如转接件300可能会出现位置偏移,还可能会堵塞防爆阀600而使得储能装置10出现热失控的情况。而本申请由于合理设置了支撑凸部和支撑凹部,使得绝缘件100和端盖200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避免端盖200的热量直接大量传导至绝缘件100上,避免绝缘件100因热量快速累积而变形融化,防止因绝缘件100变形融化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造成影响,避免防爆阀600被堵塞,进而防止储能装置10出现热失控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D2小于0.5mm。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确保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支撑凹槽的深度D2,确保绝缘件100可以将端盖200顶起。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可以为0.5~1mm,支撑凸筋的宽度D3可以小于0.8mm,则支撑凹槽的宽度D4可以大于0.8mm,支撑凹槽的宽度D4可以优选为1mm左右。尺寸较小,可以确保端盖200和绝缘件100的结构较为轻薄,即有利于端盖组件13整体的轻薄化设计,留出更多的空间安装电极组件12,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10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支撑凹槽2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及的环状可以是开环或闭环。环状支撑凸筋110与环状支撑凹槽210可以让绝缘件100对端盖200全方位各个角度均有支撑,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确保绝缘件100与端盖200支架之间的间隙均匀有效分布。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110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凹槽210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凸筋110与所述支撑凹槽210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让支撑凸筋110与支撑凹槽210的分部较为均匀,让绝缘件100对端盖200均匀支撑,确保绝缘件100与端盖200支架之间的间隙均匀有效分布。
请参阅图7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13还包括耐热件500,所述耐热件500设于所述支撑凹槽210与所述支撑凸筋110之间。耐热件500的设置,可以避免支撑凸筋110与支撑凹槽210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热量在支撑凸筋110与支撑凹槽210处的传导,即仅少量热量可以从端盖200通过耐热件500间接传导至绝缘件100上,进一步降低了热量往绝缘件100传导的速度和集中度。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热件500于所述支撑凹槽210内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凹槽210相适配。这可以认为是耐热件500覆盖了整个支撑凹槽210的槽壁,彻底避免支撑凸筋110与支撑凹槽210的直接接触,对热量的传导起到更好的减缓效果。更具体地,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热件500的厚度小于0.1mm。
更具体地,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热件500还可以延伸至所述支撑凹槽210外。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所述耐热件500延伸至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又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支撑凹槽210,所述耐热件500延伸至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
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110包括第一支撑子凸筋111,所述支撑凹槽210包括与第一支撑子凸筋111,对应的第一支撑子凹槽211,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111沿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111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轮廓。第一支撑子凸筋111的内轮廓大于第一通孔121的轮廓,可以让电极柱400在穿过第一通孔121时不会被第一支撑子凸筋111干涉。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凸筋110包括第二支撑子凸筋112,所述支撑凹槽210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对应的第二支撑子凹槽212,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与所述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的距离D5为0~0.5mm。更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热件500包括第一耐热件510和第二耐热件520,所述第一耐热件510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子凹槽211内,所述第二耐热件520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子凹槽212内。
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任一者设有限位凸部140,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凹部240,所述限位凸部140伸入所述限位凹部240以限制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之间的相对转动。其中,限位凹部240和限位凸部140的数量均可为多个。限位凸部140和限位凹部240的设置可以防止端盖200和绝缘件100的相对转动,防止绝缘件100转动后堵住防爆阀600等。因此,防止绝缘件100的变形融化很重要,确保限位凸部140和限位凹部240能维持其对端盖200和绝缘件100的限位效果。
例如,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设有所述限位凹部240,即所述端盖200朝向所述绝缘件100的一面设有所述限位凹部240;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设有所述限位凸部140,即所述绝缘件100朝向所述端盖200的一面设有所述限位凸部140。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端盖200的下表面设有所述限位凸部140,即所述端盖200朝向所述绝缘件100的一面设有所述限位凸部140;所述绝缘件100的上表面设有所述限位凹部240,即所述绝缘件100朝向所述端盖200的一面设有所述限位凹部240。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端盖组件13还包括压块700与上塑胶800,所述电极柱400穿设于所述压块700和所述上塑胶800,所述压块700设于所述上塑胶800背向所述端盖200的一侧,所述压块700用于将所述上塑胶800压紧在所述端盖200上。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13的绝缘件100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周面间隔设置。例如,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周面的间距D6约为1mm。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与壳体11的内侧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壳体11直接与下塑胶接触而将热量传导至下塑胶,如在端盖200与壳体11进行焊接时,可以避免热量大量传导至下塑胶而导致下塑胶变形融化。
此外,如图10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20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10,所述储能装置10为所述用电装置20提供电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及盖设于所述壳体(11)的端盖组件(13),所述端盖组件(13)包括:
绝缘件(100),所述绝缘件(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1);
端盖(200),所述端盖(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2),所述端盖(200)连接于所述绝缘件(100),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任一者设有支撑凸筋(110),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另一者设有支撑凹槽(210),所述支撑凸筋(110)与所述支撑凹槽(210)位于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之间,所述支撑凸筋(110)伸入所述支撑凹槽(210)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凹槽(210)的槽底,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D2);
耐热件(500),所述耐热件(500)设于所述支撑凹槽(210)与所述支撑凸筋(110)之间;
转接件(300),所述转接件(300)与所述绝缘件(100)分别设于所述端盖(200)的相背两侧;及
电极柱(400),所述电极柱(400)经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222)穿设所述端盖(200)和所述绝缘件(100)以与所述转接件(30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筋的高度(D1)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D2)小于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件(500)的厚度小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支撑凹槽(2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筋(110)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凹槽(210)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筋(110)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凸筋(110)与所述支撑凹槽(210)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筋(110)包括第一支撑子凸筋(111),所述支撑凹槽(210)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111)对应的第一支撑子凹槽(211),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111)沿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一支撑子凸筋(111)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轮廓;
和/或,所述支撑凸筋(110)包括第二支撑子凸筋(112),所述支撑凹槽(210)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对应的第二支撑子凹槽(212),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沿所述电极柱(4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且所述第二支撑子凸筋(112)与所述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的距离为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13)还包括防爆阀(600),所述绝缘件(100)上开设有第一排气通道(131),所述端盖(200)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232),所述防爆阀(600)设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31)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3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任一者设有限位凸部(140),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凹部(240),所述限位凸部(140)伸入所述限位凹部(240)以限制所述端盖(200)与所述绝缘件(100)之间的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100)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绝缘件(100)的外侧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周面间隔设置。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20)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所述储能装置(10)为所述用电装置(20)提供电能。
CN202310929381.0A 2023-07-27 2023-07-27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646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9381.0A CN116646657B (zh) 2023-07-27 2023-07-27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9381.0A CN116646657B (zh) 2023-07-27 2023-07-27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657A true CN116646657A (zh) 2023-08-25
CN116646657B CN116646657B (zh) 2024-01-02

Family

ID=8762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9381.0A Active CN116646657B (zh) 2023-07-27 2023-07-27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66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7318A1 (en) * 2014-09-22 2016-03-24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heat-resistant insulating layer
JP2021150082A (ja) * 2020-03-17 2021-09-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13675510A (zh) * 2021-08-17 2021-11-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的端部连接结构、电芯、动力电池
US20220359962A1 (en) * 2021-05-06 2022-11-10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219040598U (zh) * 2022-12-21 2023-05-16 苏州创能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106343U (zh) * 2022-11-18 2023-05-30 安徽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耳电池结构
CN219163543U (zh) * 2023-02-28 2023-06-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7318A1 (en) * 2014-09-22 2016-03-24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heat-resistant insulating layer
JP2021150082A (ja) * 2020-03-17 2021-09-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20220359962A1 (en) * 2021-05-06 2022-11-10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13675510A (zh) * 2021-08-17 2021-11-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的端部连接结构、电芯、动力电池
CN219106343U (zh) * 2022-11-18 2023-05-30 安徽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耳电池结构
CN219040598U (zh) * 2022-12-21 2023-05-16 苏州创能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163543U (zh) * 2023-02-28 2023-06-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657B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5868A1 (en) Circular lithium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8075074B (zh) 电池模块
JP2009530767A (ja) 高い充放電率の円筒型二次電池
US20180241014A1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N116646657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0224083U (zh) 一种连接牢固且可提高电池容量的锂电池盖板
US20110052948A1 (en) Cell Cap Assembly with Desirable Safety Performance
CN209843757U (zh) 一种防外部短路圆柱锂离子电池盖帽
CN207558841U (zh) 一种锂电池盖帽
CN211789228U (zh) 具有安全阀的盖帽及使用该盖帽的电池
CN215342741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盖板装置
CN210224084U (zh) 一种自带安全保护结构的锂电池盖板结构
CN211017180U (zh) 多防护安全锂电池
CN201156556Y (zh) 新型圆柱锂离子电池防爆盖
CN208352135U (zh) 一种电容密封胶塞
CN218602570U (zh) 电池顶盖结构及电池
CN221080166U (zh) 盖板组件及电芯
CN220774546U (zh) 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20491929U (zh) 一种固体燃料电池堆密封结构
CN220984660U (zh) 电池盖板结构及单体电池
CN218039575U (zh) 一种电芯承载件及电芯模组
CN220527050U (zh)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及电池
CN218300061U (zh) 电池
CN217158395U (zh) 盖帽组件及锂电池
CN220510126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