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0342A -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20342A CN116620342A CN202310608705.0A CN202310608705A CN116620342A CN 116620342 A CN116620342 A CN 116620342A CN 202310608705 A CN202310608705 A CN 202310608705A CN 116620342 A CN116620342 A CN 1166203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support
- bearing
- assembly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8 anti-freez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5/00—Means or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supporting the cargo, inclu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hocks
- B61D45/007—Fixing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20—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所述车架组件用于空中轨道车,所述车架组件包括:顶架;和,承托组成,与所述顶架连接,承托在运载单元的底部。上述车架组件,通过承托组成承托在运载单元的底部,提高了车架组件与运载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能够避免悬挂式吊运运载单元由于转锁装置的锁头或运载单元的角件断裂导致运载单元脱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中轨道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中轨道车采用转锁装置将集装箱悬挂吊接,转锁装置的锁头和集装箱的角件存在断裂风险,尤其是在大运量、高频次、长距离、大坡道等应用场景下,存在集装箱脱落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复杂运输环境下,空中轨道车存在集装箱脱落风险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用于空中轨道车,所述车架组件包括:
顶架;和,
承托组成,与所述顶架连接,承托在运载单元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组成包括:
第一承托臂架,设置在所述顶架上,所述第一承托臂架包括第一立臂和与所述第一立臂连接的第一托臂,所述第一立臂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第一托臂用于承托在所述运载单元的底部;
第二承托臂架,与所述第一承托臂架相对地设在所述顶架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包括第二立臂和与所述第二立臂连接的第二托臂,所述第一立臂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第二托臂用于承托在所述运载单元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和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的至少两个横梁;
所述第一承托臂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立臂,所述第一立臂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梁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立臂,所述第二立臂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斜撑臂,所述第一斜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臂连接,所述第一斜撑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梁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斜撑臂,所述第二斜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臂连接,所述第二斜撑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臂和所述第一斜撑臂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二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立臂和所述第二斜撑臂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托臂和/或所述第二托臂上设有底门开闭触碰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架上设有对位传感装置,所述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和第二对位传感件,所述第一对位传感件和所述第二对位传感件交错地设置在所述顶架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转锁装置,所述转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托臂和所述第二托臂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活动顶盖,所述活动顶盖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顶架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中轨道车,所述空中轨道车包括如上述的车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车架组件,通过承托组成承托在运载单元的底部,提高了车架组件与运载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能够避免悬挂式吊运运载单元由于转锁装置的锁头或运载单元的角件断裂导致运载单元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与运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空中轨道车的车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底门开闭触碰装置的关门过程中;
图5示出了图3中的底门开闭触碰装置的关门过程中;
图6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与转接装置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通过转接装置进行运载单元装卸的过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进行散货卸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空中轨道车;1100、车架组件;1111、侧梁;1112、横梁;1113、止挡块;1114、止挡支座;1115、起吊防脱落止挡;1116、端梁;1121、第一立臂;1122、第一托臂;1123、第一斜撑臂;1124、第一加强柱;1125、第一纵向导板;1131、第二立臂;1132第二托臂;1133、第二斜撑臂;1134、第二加强柱;1135、第二纵向导板;1131、活动顶盖;1132、顶盖驱动件;1133、顶盖驱动支座;1140、转锁装置;1150、转锁驱动装置;1160、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1、底门开闭触碰驱动支座;1162、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3、关门拨杆;1164、开门拨杆;1165、旋转铰点;1166、收缩位限位挡;1167、伸出位限位挡;1170、防护罩;1181、第一对位传感件;1182、第二对位传感件;1200、吊装组件;1300、转向架组件;1310、动子;1320、直线电机;1330、稳定支腿;1400、牵引和运控设备;1500、制动组件;1600、供电组件;1700、磁轨制动组件;1800、车钩缓冲组件;1900、运载单元;2000、转接装置;2100、承托平台;2110、第一承托位;2120、第二承托位;2200、基座组成;2300、平移组成;2400、升降组成;3000、空中轨道梁;3100、钢轨;4000、散货装载定量仓;5000、卸载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在本领域中,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与铁路、水路运输协同衔接不顺畅、市场环境不完善、法规标准不适应、先进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集装箱在港口、物流、煤炭等货运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实际运输中,往往受制于铁路场站较远,部分区域周边环境复杂,只能通过大量集卡转运,拥堵、污染、效率、安全等问题突出。采用空中轨道运输的货运系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在货物运输中,空中轨道车1000采用转锁装置1140将集装箱悬挂吊接,转锁装置1140的锁头和集装箱的角件存在断裂风险,尤其是在大运量、高频次、长距离、大坡道等应用场景下,存在集装箱脱落的风险。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架组件1100,如图1和图3所示,车架组件1100用于空中轨道车1000,车架组件1100包括顶架和承托组成,其中,承托组成与顶架连接,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车架组件1100,通过承托组成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提高了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能够避免悬挂式吊运运载单元1900由于转锁装置1140的锁头或运载单元1900的角件断裂导致运载单元1900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车架组件1100采用托底式连接方式与运载单元1900连接,即使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通过车架组件1100的承托组成托举,相比于转锁装置1140,承托组成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均有所提高,且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承托组成的受力更为均衡和稳定,可以有效避免运载单元1900脱落的风险。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承托组成包括: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相对地设置在顶架上。第一承托臂架包括第一立臂1121和与第一立臂1121连接的第一托臂1122,第一立臂1121与顶架连接,第一托臂1122用于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第二承托臂架,与第一承托臂架相对地设在顶架上,第二承托臂架包括第二立臂1131和与第二立臂1131连接的第二托臂,第一立臂1121与顶架连接,第二托臂用于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形成的承托组成,既能够使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托臂托举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还能够使第一立臂1121和第二立臂1131位于运载单元1900的侧面,从多方向对运载单元1900进行连接固定,可以有效防止运载单元1900从承托组成上脱落,保障运载单元1900在运输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排列。即在空中轨道车1000的行驶过程中,第一立臂1121和第二立臂1131分别位于运载单元1900的行驶方向前后两侧,从行驶方向前后两侧对运载单元1900进行限位固定,可以减轻由于急驶、急停等惯性原因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之间的应力,避免运载单元1900从承托组件上脱离,确保运输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车架组件1100还包括转锁装置1140,转锁装置1140分别设置在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托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承托臂的顶部可以分别设有转锁装置1140。转锁装置1140包括锁头和设置在锁头周边的顶销装置,锁头和顶销装置通过转锁驱动装置1150驱动,仅当各托臂上的所有顶销装置全部被压下时,才能触发顶销装置信号,允许锁头的转销转动90°,使锁头与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锁定。可选地,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运载单元1900采用底部承托方式,故而顶销装置和锁头的转柄之间可以不设置机械卡位,可以依靠电机等转锁驱动装置1150实现自动转锁锁定,可以降低机械卡滞事故率,提高运载单元1900的换装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顶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1111和连接在两个侧梁1111之间的至少两个横梁1112;第一承托臂架包括两个第一立臂1121,第一立臂1121相对地设置在两个侧梁1111上;第二承托臂架包括两个第二立臂1131,第二立臂1131相对地设置在两个侧梁11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使顶架设有两个相对的侧梁1111,同时使每个第一承托臂架包括两个第一立臂1121,第一立臂1121相对地设置在两个侧梁1111上;每个第二承托臂架包括两个第二立臂1131,第二立臂1131相对地设置在两个侧梁1111上。可以在顶架的底部形成矩形的承托组成,承托组成与顶架的两个侧梁1111连接可以有效避免顶架偏载,确保行驶过程中运载单元1900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两个侧梁1111的端部之间,设有端梁1116,以确保顶架的结构稳定。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斜撑臂1123,第一斜撑臂1123的一端与第一立臂1121连接,第一斜撑臂1123的另一端设置在侧梁1111上;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斜撑臂1132第二托臂;1133,第二斜撑臂1132第二托臂;1133的一端与第二立臂1131连接,第二斜撑臂1132第二托臂;1133的另一端设置在侧梁1111上。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柱1124,第一加强柱11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立臂1121和第一斜撑臂1123上;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柱1134,第二加强柱113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立臂1131和第二斜撑臂1132第二托臂;113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承托臂架中设置第一斜撑臂1123和第一加强柱1124,在第二承托臂架中设置第二斜撑臂1132第二托臂;1133和第二加强柱1134,可以增强承托组成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提高承托组成在空中轨道车1000在行驶方向前后的结构强度,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的抗应力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托臂1122和/或第二托臂上设有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在第一托臂1122和/或第二托臂上设有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可以在空中轨道车1000采用的运载单元1900为底开门集装箱时,可以通过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打开和关闭底开门集装箱的底门,可以在不换装运载单元1900的情况下实现卸货,可以提高卸货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底开门集装箱采用纵向(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同)布置底门,底开门集装箱的底门采用中部转轴设计,两端设有夹角约90°的转柄,中轴转柄末端设有滚轮。相应地,在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托臂上可以分别用于开门的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和关门的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托臂上分别固定有底门开闭触碰驱动支座1161固定在,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2通过底门开闭触碰驱动支座1161设置在第一托臂1122和/或第二托臂上,关门拨杆1163通过旋转铰点1165设置在第一托臂1122上,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2与关门拨杆1163铰接,驱动关门拨杆1163绕旋转铰点1165旋转,同时关门拨杆1163受到收缩位限位挡1166和伸出位限位挡1167的限位,可以使关门拨杆1163在开门位和关门位之间摆动;同理,开门拨杆1164通过旋转铰点1165设置在第二托臂上,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2与开门拨杆1164铰接,驱动开门拨杆1164绕旋转铰点1165旋转,同时开门拨杆1164受到收缩位限位挡1166和伸出位限位挡1167的限位,可以使开门拨杆1164在开门位和关门位之间摆动。如图4所示,需要关闭低门时,关门拨杆1163在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2的作用下,绕旋转铰点1165向上转动,碰撞底门中轴转柄的滚轮,带动中轴转柄继续转动,直至底门关闭,底门连杆绕过死点,关门拨杆1163到达关门位后缩回,即完成对底开门集装箱底门的关门动作。如图5所示,底门开门原理与关门原理类似,开门拨杆1164在底门开闭触碰驱动件1162的作用下,绕旋转铰点1165向上转动,碰撞底门中轴转柄的滚轮,带动中轴转柄继续转动,底门连杆绕过死点后,底门在自重、散货下坠重量等因素下,自动完成开启卸货,开门拨杆1164到达开门位置后缩回,即完成对底开门集装箱底门的开门动作。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顶架上设有对位传感装置,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2000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空中轨道车1000一般采用无线信号传输及大功率的牵引系统,且载重一般较大,较难实现车辆的绝对精准位置停车,使停车误差满足小于等于300mm的停车标准。本申请通过在顶架上设置对位传感装置,并使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2000信号连接。相应地,可在转接装置2000设有与对位传感装置相匹配的感应装置,从而使地面的转接装置2000通过对位传感装置追踪空中轨道车1000的实际停车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更易实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交错地设置在顶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交错地设置在顶架上。相应地,可以在转接装置2000上设置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排布,且第一感应装置位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的前方,第二感应装置位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的后方。当空中轨道车1000停车时,若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为感应信号,意味着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无法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未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人工介入判断;当仅有第一感应装置产生感应信号时,意味着第一感应装置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但是没有能与转接装置2000实现精准对位,此时可以调整转接装置2000在地面上的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向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前方移动,直至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能产生感应信号;当仅有第二感应装置产生感应信号时,意味着第二感应装置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但是没有能与转接装置2000实现精准对位,此时可以调整转接装置2000在地面上的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向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后方移动,直至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能产生感应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与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之间不同距离产生的感应信号不同对转接装置2000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位传感装置与感应装置的配合,可以提高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效率和精准性,并且相比于视觉或雷达识别系统,成本能够大幅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装置2000可以通过地面轨道行进,即转接装置2000在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预先通过地面轨道实现对位,在换装过程中,只需要对行驶方向上进行定位。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沿行驶方向交错或错开地排布在顶架上,同时使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沿行驶方向交错或错开地排布在转接装置2000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车架组件1100还包括:活动顶盖1131,活动顶盖1131可升降地设置在顶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侧梁1111上可以设有顶盖驱动支座1133,顶盖驱动件1132通过顶盖驱动支座1133固定在侧梁1111上并与活动顶盖1131连接,从而通过顶盖驱动件1132驱动活动顶盖1131相对于顶盖升降,使活动顶盖1131在盖设在运载单元1900顶部和位于顶架上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使空中轨道车1000在行驶过程中,活动顶盖1131能够盖设在运载单元1900顶部;在空中轨道车1000换装运载单元1900时,使活动顶盖1131能够脱离运载单元1900顶部以避让运载单元1900,使运载单元1900能够顺利进行换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活动顶盖1131可以为平顶盖结构,平顶盖的边缘设有雨沿结构,防止灰尘飞出或雨水渗入,平顶盖的四角设有液压推杆作为顶盖驱动件1132,液压缸采用缸口固定安装结构,保障活动顶盖1131垂向升降动作稳定。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中轨道车1000,空中轨道车1000包括上述的车架组件1100。
因本发明提供的空中轨道车1000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车架组件1100,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空中轨道车1000具备上述车架组件1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中轨道车1000包括装箱架组件、车架组件1100以及连接在转向架组件1300和支架组件之间的吊装组件1200。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1000还包括至少两个稳定支腿1330。至少两个稳定支腿1330相对地设置在转向架组件1300或车架组件1100上,且稳定支腿1330可相对于车架组件1100伸缩以使稳定支腿1330抵接在转向架组件1300与车架组件1100之间。通过在转向架组件1300与车架组件1100之间设置稳定支腿1330,从而可以在不换箱的情况下进行在线货物的装卸,在货物装卸过程中通过稳定支腿1330伸出抵接在转向架组件1300与车架组件1100之间,提高车架组件1100和运载单元1900的姿态平稳,使空中轨道运输车实现不落箱在线货物装卸,简化了诸如散装货物集装箱换箱过程的繁琐过程,提高了货物的装卸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组件1300是空中轨道车1000在空中轨道梁3000上的行走机构,通过钢轮组成相对于钢轨3100旋转,实现空中轨道车1000在钢轨3100上的行走。转向架组件1300作为空中轨道车1000在空中轨道梁3000上行走的承托机构,用于承托空中轨道车1000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中,构架组成作为转向架组件1300中各部件的支撑骨架,构架组成主要包括钢结构构架本体,在构架本体上可以设有用于设置转向架组件1300中各部件的安装座、孔、槽等相应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钢轮组成作为行走机构,钢轮组成通过第一弹簧组成与构架组成的底部连接,将实心橡胶轮或充气轮胎替换为钢轮,更适用于大运量、高频次、长距离的运输需求,耐用性高,同时避免使用实心橡胶轮或充气轮胎维护成本过高的缺陷,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组成,缓冲钢轮组成与构架组成之间的振动,确保了轴向架组件运行过程中的减震和舒适性能,满足空中轨道车1000的减震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钢轮组成通过第一弹簧组成与构架组成连接,钢轮组成的耐用性高、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的需求;尤其是在货运领域,对噪音、舒适性等指标往往没有更高的要求,大坡道需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无强制要求。因此,对于部分空中轨道货运的应用场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转向架组成的空中轨道车1000,更能够契合市场对运营成本的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转向架组件1300的底部设有向车架组件1100垂向延伸的垂向止挡,车架组件1100设有与垂向止挡相对应的止挡块1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向架组件1300的底部设有向车架组件1100垂向延伸的垂向止挡,同时在车架组件1100设有与垂向止挡相对应的止挡块1113。可以防止转向架组件1300与车架组件1100之间产生碰撞,例如,举升机构将车架组件1100略微顶起时,不至于使车架组件1100破坏到转向架组件1300;此外,通过垂向止挡和相对应的止挡块1113,可以作为在极端侧风下,车架组件1100侧滚摆动时的限位挡,防止集装箱摆动过大,与支撑轨道梁的墩柱产生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架组件1100上设有止挡支座1114和起吊防脱落止挡1115,用于确保与吊装组件1200的连接安全。
在本领域中,智能空轨轨道运输集疏运系统是一种跨界融合的交通制式,以立体交通思维构建未来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网络,开创了立体智能、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港口集疏运新模式,具有延展性强、兼容性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且经济的立体运输方式。但是在相关技术中,空轨运输的装卸效率低,影响了空轨运输的效率,制约了空轨运输的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空中轨道运输车为直线电机1320驱动,转向架组件1300还包括动子1310和动子1310安装架,其中,动子1310与设于空中轨道梁3000上的直线电机1320的定子磁耦合;动子1310安装架设置在构架组成邻近空中轨道梁3000底部的一侧;动子1310安装架邻近空中轨道梁3000底部的一侧设有动子13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子1310可以采用永磁体,也可以采用感应板,感应板一般可以采用铜板或铝板。
技术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如图6至图8所示,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包括:
空中轨道车1000,空中轨道车1000与运载单元1900连接;
转接装置2000,转接装置2000包括用于放置运载单元1900的承托平台2100,承托平台210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
其中,承托平台210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在第一水平位置与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承托平台2100可沿垂直方向升降,以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转接装置2000的承托平台2100并列设置的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通过其中一个承托满箱状态的运载单元1900,另一个空置用于承托将从空中轨道车1000上卸载的运载单元1900,转接装置2000可以将运载单元1900托举至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应位置,并使承托平台2100在第一水平位置和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第一承托位2110和/或第二承托位2120先后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位置相对应,通过空置的承托位从空中轨道车1000上承托卸载的运载单元1900后,使承托平台2100在第一水平位置和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将满箱状态的运载单元1900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更快速地实现运载单元1900在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装载,提高运载单元1900的装卸效率和空轨运输的效率。
上述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可以用于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的顶部连接的方案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的顶部连接时,运载单元1900为吊挂式固定方式,例如运载单元1900采用顶部敞口设置的集装箱,则车架组件1100设置有转锁组件,转锁组件与集装箱的顶部角件配合,以锁定集装箱。采用转锁组件与集装箱的顶部角件配合的锁定方式,集装箱便于装卸,通过转接装置2000升起托举集装箱即可完成集装箱的装卸,但是在长距离运输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空中轨道运输装载系统可以依靠转接装置2000和龙门吊(或正面吊、重叉等),实现集装箱的换箱运输,可运载各类标准接口的集装箱。以图6为例,仅需在集装箱左、右装载位增加纵向承托的固定托架即可;为方便对空重箱作缓存区域划分,横移小车举升平台收回后横向空移一个台位距离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与7所示,空中轨道车1000设有车架组件1100,车架组件1100用于承托在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上述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可以用于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连接的方案中。当车架组件1100与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连接时,运载单元1900为托底式固定方式,车架组件1100通过承托组成与运载单元1900的底部连接,承托组成具有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第一承托臂架中的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承托臂架中的第二托臂上分别设有转锁装置1140,使转锁装置1140与运载单元1900底部的角件配合。由于运载单元1900整体搁置在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上,相当于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包裹运载单元1900,相比于吊挂式固定方式,采用托底式固定方式固定运载单元1900,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于长距离运输,并且能够承受大风量、大风沙的恶劣环境。采用托底式固定方式固定运载单元1900,需要借助外界的转接装置2000装卸运载单元1900。如图7所示,卸载运载单元1900时,转接装置2000首先沿垂直方向上升,将将运载单元1900顶升至与第一托臂1122和第二托臂上的转锁装置1140脱离,随后转接装置2000托举运载单元1900沿第一方向横移(垂直于空中轨道梁3000的延伸方向),将运载单元1900移出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所限定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承托平台2100上并列设置的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可以使第一承托位2110用于顶升空中轨道车1000中的待卸载运载单元1900,使第二承托位2120预先放置待装载运载单元1900,在转接装置2000沿第一方向横移时,随着待卸载运载单元1900从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所限定的区域中移出,待装载运载单元1900进入第一承托臂架和第二承托臂架所限定的区域,同时实现运载单元1900的卸载和装载,可以较大地提高远在单元的转接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转接装置2000还包括:基座组成2200,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基座移动组件,基座组件可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移动;平移组成2300,设置在基座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垂直;升降组成2400,设置在平移组成2300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垂直方向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平移组成2300使承托平台210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也就是说使承托平台2100以在第一水平位置与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第一承托工位和第二承托工位先后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连接位置相对应,可以实现对运载单元1900的卸载或装载,或同时实现对运载单元1900的卸载和装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空中轨道车1000上设有对位传感装置,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2000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空中轨道车1000一般采用无线信号传输及大功率的牵引系统,且载重一般较大,较难实现车辆的绝对精准位置停车,使停车误差满足小于等于300mm的停车标准。本申请通过在空中轨道车1000上设置对位传感装置,并使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2000信号连接。相应地,可在转接装置2000设有与对位传感装置相匹配的感应装置,从而使地面的转接装置2000通过对位传感装置追踪空中轨道车1000的实际停车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更易实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交错地设置在顶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交错地设置在顶架上。相应地,可以在转接装置2000上设置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排布,且第一感应装置位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的前方,第二感应装置位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的后方。当空中轨道车1000停车时,若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为感应信号,意味着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无法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未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人工介入判断;当仅有第一感应装置产生感应信号时,意味着第一感应装置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但是没有能与转接装置2000实现精准对位,此时可以调整转接装置2000在地面上的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向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前方移动,直至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能产生感应信号;当仅有第二感应装置产生感应信号时,意味着第二感应装置与对位传感装置建立信号连接,则说明空中轨道车1000停靠至指定停车区域,但是没有能与转接装置2000实现精准对位,此时可以调整转接装置2000在地面上的位置,使转接装置2000向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后方移动,直至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能产生感应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与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之间不同距离产生的感应信号不同对转接装置2000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位传感装置与感应装置的配合,可以提高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对位效率和精准性,并且相比于视觉或雷达识别系统,成本能够大幅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装置2000可以通过地面轨道行进,即转接装置2000在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预先通过地面轨道实现对位,在换装过程中,只需要对行驶方向上进行定位。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对位传感件1181和第二对位传感件1182沿行驶方向交错或错开地排布在顶架上,同时使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沿行驶方向交错或错开地排布在转接装置2000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基座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第二工位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位置相对;
承托平台2100在第一水平位置与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时,使第一承托位2110或第二承托位2120与第二工位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在基座上依次排列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当承托平台2100在第一水平位置与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时,可以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限定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相对于基座的位置,确保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中的任意一个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位置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文所示,转接装置2000通过感应装置与对位传感装置配合,实现在空中轨道梁3000的延伸方向上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运载单元1900连接位置相对应;转接装置2000可以通过地面轨道的限位,实现在第一方向(与空中轨道梁30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运载单元1900连接位置相对。进一步地,通过在基座上设置依次排列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对承托平台2100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准确地对承托平台2100上的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的移动位置和范围进行限定,从而可以使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在转接过程中可以分别地与空中轨道车1000的运载单元1900连接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空中轨道车1000还包括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可以作用于底开门运载单元1900,当空中轨道车1000行驶至卸载仓5000的上方时,可以通过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开启或关闭底开门运载单元1900的底门,便于实现在线卸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还包括:
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设置在空中轨道车1000装载区的一侧或两侧,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可与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在空中轨道车1000装载区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在通过转接装置2000装载或卸载运载单元1900的同时或之后,可以使其中的一个承托位与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位置相对应,此时该承托位上的空载箱运载单元1900可以通过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进行散货的装载,无需进行多步骤的移动转移和吊装,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空中轨道车1000的装卸效率,提高空中运输的经济效益。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上述的空中轨道运输装卸方法,如图7所示,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中择一地承托有满载状态的运载单元1900,装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停车步骤,使空中轨道车1000在装载区停车;
对位步骤,使转接装置2000与空中轨道车1000对位;以及,
换装步骤,使承托平台2100在在垂直方向上升,使第一承托位2110或第二承托位2120从空中轨道车1000的下方承接与空中轨道车1000脱离的运载单元1900;
使承托平台210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第二承托位2120或第一承托位2110上的满载状态的运载单元1900托举至空中轨道车1000的下方与空中轨道车10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中择一地承托有满载状态的运载单元1900,在运载单元1900的转接过程中,可以在卸载运载单元1900的同时进行运载单元1900的装载,相比于传统的地面转接设备,可以较大地提高转接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转接装置2000还包括:
基座组成2200,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基座移动组件,基座组成2200可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移动;
平移组成2300,设置在基座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垂直;
升降组成2400,设置在平移组成2300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垂直方向升降;
在对位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使基座组成2200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移动,直至承托平台2100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设置位置在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对位;
在换装步骤中,通过平移组成2300使承托平台2100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在第一水平位置与第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升降组成2400使承托平台2100沿垂直方向升降,以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7所示,转接装置2000还包括基座组成2200、平移组成2300以及升降组成2400,基座组成2200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基座移动组件,基座组成2200可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移动;平移组成2300设置在基座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与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相垂直;升降组成2400设置在平移组成2300上,使承托平台2100沿垂直方向升降。进而在装卸步骤中,可以通过基座组成2200可沿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移动调整转接装置2000在空中轨道梁3000延伸方向上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运载单元1900的相对位置;通过平移组成2300和升降组成2400调整第一承托位2110和第二承托位2120相对于空中轨道车1000上运载单元1900的的位置,以便完成运载单元1900的装载和卸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在换装步骤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工作液喷洒步骤,对第一承托位2110上的运载单元1900和/或第二承托位2120上的运载单元1900喷洒工作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运载单元1900的转接过程中,进行工作液喷洒,即不会对运载单元1900的转接过程产生干扰,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运载单元1900用于装载散货,装载区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第一承托位2110与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位置相对应,第二承托位2120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设置位置相对应;或,第二承托位2120与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位置相对应,第一承托位2110与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运载单元1900设置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装载区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可以在进行运载单元1900的装卸过程中或之后,直接衔接向运载单元1900中装载散货,无需进行运载单元1900的吊装转运等步骤,可以比较大地提高空中轨道运输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运载单元1900为底开门集装箱,空中轨道车1000还包括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装卸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卸货步骤,使空中轨道车1000在卸货区停车;
开门步骤,使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打开底开门集装箱的底门,使底开门集装箱中的货物卸载至卸货区;
关门步骤,货物卸载完成后,使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关闭底开门集装箱的底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中轨道车1000用于散货的运输,在达到卸货区时,可以通过底门开闭触碰装置1160自动进行底开门集装箱的底门的开门和关门,可以实现在线散货的运输,在散货卸载后可以直接返程,提高了散货的卸载效率,进而提高了空中轨道运输的整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以散煤运输为例,转接装置2000进行散货装载的工作流程如下:
1)空中轨道车1000携带空载箱,停至散货装载区;转接装置2000上的感应装置检测空中轨道车1000停车位置,转接装置2000的基座沿空中轨道车1000行驶方向微动(一般≤300mm),直至空中轨道车1000与转接装置2000的中心线齐平,如图7A所示;
2)转接装置2000的升降组成2400举升承托平台2100整体升高,此时承托平台2100的第二承托位2120上已有完成煤炭装载的满载箱,带动空中轨道车1000上的空载箱和的满载箱一同升高,图7B;
3)转接装置2000的平移组成2300带动承托平台2100和2个运载单元1900整体沿第一方向横移,直至满载箱(第二承托位2120)进入空中轨道车1000原空载箱位置,原空载箱(第一承托位2110)到达左侧煤炭装载位置,转接装置2000的平移组成2300移动过程中,完成对空载箱内表面防冻液的喷洒(低温时),完成对满载箱上顶面防尘液的喷洒,如图7C所示;
4)转接装置2000的升降组成2400举升承托平台2100整体下降,完成满载箱落车,空载箱落入煤炭装载位,如图7D所示;
5)空中轨道车1000携带满载箱驶离;左侧煤炭装卸设备中部的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纵向微动适合位置(该步骤也可在第1步时同步完成),散货装载定量仓4000底部的伸缩漏斗口伸出至运载单元1900顶面下,开始一边漏煤一边纵向移动,直至煤炭装满箱后缩回漏斗,如图7E所示;
6)下一辆空中轨道车1000携带空载箱,停至散货装载区,装卸区进入下一循环,如图7F所示。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用于空中轨道车,所述车架组件包括:
顶架;和,
承托组成,与所述顶架连接,承托在运载单元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成包括:
第一承托臂架,设置在所述顶架上,所述第一承托臂架包括第一立臂和与所述第一立臂连接的第一托臂,所述第一立臂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第一托臂用于承托在所述运载单元的底部;
第二承托臂架,与所述第一承托臂架相对地设在所述顶架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包括第二立臂和与所述第二立臂连接的第二托臂,所述第一立臂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第二托臂用于承托在所述运载单元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和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的至少两个横梁;
所述第一承托臂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立臂,所述第一立臂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梁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立臂,所述第二立臂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斜撑臂,所述第一斜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臂连接,所述第一斜撑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梁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斜撑臂,所述第二斜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臂连接,所述第二斜撑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臂和所述第一斜撑臂上;所述第二承托臂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二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立臂和所述第二斜撑臂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臂和/或所述第二托臂上设有底门开闭触碰装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上设有对位传感装置,所述对位传感装置与转接装置信号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对位传感件和第二对位传感件,所述第一对位传感件和所述第二对位传感件交错地设置在所述顶架上。
9.如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转锁装置,所述转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托臂和所述第二托臂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活动顶盖,所述活动顶盖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顶架上。
11.一种空中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08705.0A CN116620342A (zh) | 2023-05-28 | 2023-05-28 |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08705.0A CN116620342A (zh) | 2023-05-28 | 2023-05-28 |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20342A true CN116620342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1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08705.0A Pending CN116620342A (zh) | 2023-05-28 | 2023-05-28 |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20342A (zh) |
-
2023
- 2023-05-28 CN CN202310608705.0A patent/CN11662034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28093B1 (en) | Aerial railway-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
CN1326733C (zh) | 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US20120068664A1 (en) | System for replacing a battery of a groun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particularly of an unmanned heavy-duty transportation vehicle for iso containers | |
CN110525459B (zh) | 一种铁路多功能运输用特种车 | |
CN110884513B (zh) | 驮背运输车 | |
CN111762687B (zh) |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系统及方法 | |
WO2023087768A1 (zh) |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 | |
US20090238669A1 (en) |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cargo containers | |
CN111532690B (zh) | 一种基于龙门架的双层预存集装箱整列同步装卸系统 | |
CN1185771A (zh) | 车皮 | |
CN109775616B (zh) | 一种基于空轨城市值机的垂直装卸系统与方法 | |
JP2021535863A (ja) | 積載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輪付き鉄道運搬車 | |
CN106629414A (zh) | 一种公铁联运货运火车场站装卸龙门悬臂吊及装卸方法 | |
CN116620342A (zh) | 一种车架组件和空中轨道车 | |
CN116495420A (zh) | 一种空中轨道运输装卸系统和装卸方法 | |
EP3733573B1 (en) | Intermodal container highway and railway transfer system | |
CN213231418U (zh) | 一种集装箱装卸转运车 | |
CN212267466U (zh) | 一种横移式站台车 | |
CN211280769U (zh) | 一种货运汽车的自装自卸装置 | |
CN111348371B (zh) | 一种适用于高铁物流的固定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 |
CN209797331U (zh) | 一种物流节点站的集装器快速转运系统 | |
EP3428092B1 (en) | Straddle-type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
CN206359145U (zh) | 一种公铁联运货运火车场站装卸龙门悬臂吊 | |
CN110127400B (zh) | 一种多式联运装卸设备及其装卸方法 | |
CN113879350B (zh) | 一种公铁联运系统以及铁路运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