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8743A -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8743A
CN116608743A CN202310891950.7A CN202310891950A CN116608743A CN 116608743 A CN116608743 A CN 116608743A CN 202310891950 A CN202310891950 A CN 202310891950A CN 116608743 A CN116608743 A CN 116608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frame
recovery
recovery device
bu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19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思宇
浦利
姜鲲
王亚楠
赵越
刘霜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nba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nba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nba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anba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19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8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8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8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5/00Testing or checking of ammunition
    • F42B35/02Gauging, sorting, trimming or shortening cartridges or miss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JTARGETS; TARGET RANGES; BULLET CATCHERS
    • F41J13/00Bullet catc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回收装置包括:由框架、观察窗、入射板、回收板和底板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箱体,容置空间内用于装填液体;观察窗设置于框架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紧固件与框架连接固定,用于对液体中试验弹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入射板设置于框架的第三侧壁上,具有入射口,入射口与待发射的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用于供试验弹进入容置空间内;回收板设置于框架的第四侧壁上,与入射板相对设置,具有回收口,用于对容置空间内的试验弹进行回收;底板设置于框架的第五侧壁上,用于承载所述液体。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空投入水弹药入在侵水阶段的高过载则会引发整体结构的破坏和内部器件的松动和电气故障,最终使弹药丧失功能。为了研究空投入水弹药发射水入瞬间的过载以及侵水阶段的抗过载能力,需要设计一种试验弹的入水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由框架、观察窗、入射板、回收板和底板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箱体,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装填液体;
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框架连接固定,用于对所述液体中试验弹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
所述入射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三侧壁上,具有入射口,所述入射口与待发射的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用于供所述试验弹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回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四侧壁上,与所述入射板相对设置,具有回收口,用于对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五侧壁上,用于承载所述液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箱体的至少一侧壁上,用于加固所述箱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观察窗包括:
窗框,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框架螺纹连接固定;
第一隔膜,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第一隔膜的性能满足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水溶性参数、耐热度参数、耐腐蚀性参数、透光率参数、形变度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膜由厚度为12mm至15mm的聚碳酸酯材料形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回收板还包括:
第二隔膜,通过密封件与所述回收口的密封区域连接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隔膜由厚度为0.1mm至0.2mm的亚克力材料形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件为3mm至5mm的铝材质形成,沿所述密封件的外边缘方向具有通孔,所述第二隔膜通过所述密封件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回收口的密封区域螺纹连接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隔膜与所述密封件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对所述回收口进行密封。
上述方案中,所述框架采用4.5mm至5.5mm厚的不锈钢焊接而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试验弹的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发射的试验弹的入水姿态数据调整所述回收装置的当前姿态,以使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入射口与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
控制所述试验弹向所述入射口方向发射;
基于所述试验弹的发射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与示波器在所述试验弹的发射过程中采集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示波器与所述试验弹中的传感器连接;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试验弹射向所述回收装置在所述回收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产生的入水测试数据;
确定所述试验弹测试结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回收口对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本申请提供的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不仅可以观察到试验弹发射过程中在水中的运动情况,而且可以满足试验弹以不同入水角度的试验需求,提高试验弹的回收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回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中回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中试验弹的回收方法流程实现图
图4为本申请中试验弹的测试方法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图1为本申请中回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该回收装置用于对入水测试的试验弹进行回收,如图1所示,该回收装置包括:框架10、观察窗20、入射板30、回收板40和底板50,该观察窗20、入射板30、回收板40和底板50均安装于框架10上、相互配合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箱体,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装填液体;该液体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比如,该液体是水。该容置空间内的液体的装入深度小于或等于入射口和回收口到底板之间的高度。防止液体过满溢出箱体外。
所述观察窗20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紧固件60与所述框架10连接固定,用于对所述液体中试验弹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这里,该紧固件60具体可以是压紧片,通过该压紧片可以将观察窗压紧在框架10上。
所述入射板30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第三侧壁上,具有入射口301,所述入射口301与待发射的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用于供所述试验弹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这里,该入射口301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所述回收板40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第四侧壁上,与所述入射板30相对设置,具有回收口401,用于对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所述底板50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第五侧壁上,用于承载所述液体。
这里,该框架10可以是采用4.5mm至5.5mm厚的不锈钢焊接而成。其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正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或其他形状的框架。
本申请中,该装置还包括支撑件70,设置于箱体的至少一侧壁上,用于加固所述箱体不易变形。例如,该支撑件70可以设置于框架10的第六侧壁上,与底板50相对设置。
这里,由于该箱体在强冲击力下容易发生形成,而通过在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支撑件70,可以提升箱体的刚度。例如,该支撑件70可以是横截面为50mm乘以5mm的支撑辐条,该支撑辐条的根数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提升箱体的刚度即可。并且,可以在每个侧面上均增加支撑件70,也可以只在第六侧壁上增加支撑件70。这里,支撑件70上形成的镂空区域可以保持镂空状态,以对箱体内的气压进行泄压,防止冲击力过大导致箱体变形或扣坏;也可以在部分镂空区域上覆盖上一层隔膜,以增加箱体的密水性。
本申请中,该观察窗20包括:窗框201和第一隔膜202,其中,窗框201由不锈钢材质形成,通过紧固件60与所述框架10螺纹连接固定;第一隔膜202通过密封件203与所述窗框201连接;所述第一隔膜202的性能满足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水溶性参数、耐热度参数、耐腐蚀性参数、透光率参数、形变度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比如,该第一隔膜202由厚度为12mm至15mm的聚碳酸酯材料形成。这是因为聚碳酸酯是非晶态聚合物,在熔化和冷却后变成透明的玻璃状物,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熔点较高,也能耐低温,吸水性小,其耐冲击性、绝缘性和抗老化性均较好,还能耐受无机及有机稀酸等。其透光性有利于高速摄影机记录试验弹在水中的运动情况;耐冲击性可以满足强度要求;抗老化性可以保证水箱的耐用度。
这里,该紧固件60可以是钢制的压紧片,其厚度可以是4mm,在压紧片的一端可以有四个通孔,观察窗20通过该通孔可以与钢制的框架10螺纹连接固定。该密封件203可以是硅胶垫片,其厚度可以是1.5至2mm,其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本申请中,回收板40还包括有第二隔膜402,覆盖于回收口401上,通过密封件403与回收口401的密封区域连接固定。这里,该第二隔膜402由厚度为0.1mm至0.2mm的亚克力材料形成。该密封件403为3mm至5mm的铝材质形成,沿所述密封件403的外边缘方向具有通孔,所述第二隔膜402通过所述密封件403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回收口401的密封区域螺纹连接固定。第二隔膜402与所述密封件403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404,用于对所述回收口401进行密封。
这里,该密封圈404具体可以是硅胶密封圈。
如图2所示,自左向右依次是:钢制框架10、回收板40、第二隔膜402、密封圈404、密封件403,密封件403上的通孔配合螺钉将密封圈404、第二隔膜压合在框架10上,进行压紧固定。
本申请中,回收板40上的第二隔膜402通过配合密封件上的螺孔与框架10连接固定,可以方便第二隔膜的更换。
这里,回收装置的底部可以有滑轮或滑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回收装置滑轮或滑轨移动带动回收装置移动。
这里,该回收装置的底部可以具有支块或支杆(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支块或支杆移动可以调整回收装置的入水角度。
本申请提供的回收装置,不仅方便移动,而且可以观察到试验弹发射过程中在水中的运动情况,还可以根据试验弹的不同入水姿态对入射口进行角度调整,满足试验弹以不同入水角度的试验需求,提高试验弹的试验效率和回收速度。
图3为本申请中试验弹的回收方法流程实现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01,基于待发射的试验弹的入水姿态数据调整所述回收装置的当前姿态,以使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入射口与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
这里,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试验弹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可以为上述图1至图2所示的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可以基于预设布局参数调整自身与试验弹、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位置参数。比如该试验弹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m至2.5m,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回收装置的一侧,距离大约3m处。此时,该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机)前可以具有玻璃防护罩,且调整好图像采集参数。比如,每秒采集帧数为5000FPS。如此,可以使试验弹、图像采集装置和回收装置之间的位置参数,满足所述试验弹的入水测试条件。
这里,回收装置的底部可以有滑轮或滑轨,通过控制回收装置滑轮或滑轨移动带动回收装置移动。
这里,该回收装置可以基于预设的该试验弹的入水姿态数据调整回收装置的入口高度,使该入口中心与弹炮道的高度一致。从而可以满足试验弹不同角度的入射姿态。
这里,该回收装置的底部可以具有支块或支杆,通过控制支块或支杆移动可以调整回收装置的入水角度。
本申请中,该测试设备在控制试验弹发射之前,还可以控制回收装置向该回收装置的容置空间内注入水,当检测到回收装置内注入的水的深度达到限位高度时,控制回收装置停止水的注入。
步骤3002,控制所述试验弹向所述入射口发射;
这里,该回收装置可以向试验弹发射信号,以控制试验弹从弹炮道上向回收装置的入射口发射,并能够检测到该试验弹的发射信号。
步骤3003,基于所述试验弹的发射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与示波器在所述试验弹的发射过程中采集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示波器与所述试验弹中的传感器连接;
这里,该回收装置基于该发射信号可以触发图像采集装置和示波器,以使能该图像采集装置在试验弹的发射过程中采集试验弹的图像信息,使能与试验弹上传感器连接的示波器在试验弹的发射过程中采集电信号,以将该电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基于该图像信号可以得到该试验弹在发射过程中的过载变化。这里,该示波器与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该示波器独立于该试验弹,其位置不作限定。
步骤3004,根据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试验弹射向所述回收装置,在所述回收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产生的入水测试数据;
这里,该入水测试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试验弹在与回收装置接触时形成的过载峰值、进入回收装置容置空间内后在侵水阶段的过载峰值。
步骤3005,确定所述试验弹测试结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回收口对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这里,该回收装置还可以通过回收装置的观察窗获取试验弹在水中的运动数据,基于该运动数据确定试验弹是否测试结束。当确定试验弹测试结束的情况下,还可以控制回收装置上的回收口进行开合,以便对水中的试验弹进行回收。
具体可以控制回收板上的第二隔膜的开合,来对水中的试验弹进行回收。
本申请中,该试回收装置在检测所述试验弹的发射信号之前,还用于确定所述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如果所述总质量参数满足调整条件,通过所述试验弹的调试部调整所述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以使所述试验弹的发射速度满足目标要求。
这里,可以将该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与历史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表征所述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与所述历史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不同,确定所述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满足调整条件。则可以通过该试验弹上的试试部件对该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进行调整,以使所述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与历史试验弹的总质量参数相同,满足发射速度相同的条件。
这里该试验弹的缓冲部的材料不作限定,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泡沫铝。其中,该试验弹的入水测试数据根据该试验弹的缓冲部的材料不同而不同。
这里,该回收装置的入口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角度调整,可以满足试验弹垂直入水为轴向的过载测试以及其他任意入水角度的过载测试。
图4为本申请中试验弹的测试方法示意图,图4所示,假如试验弹以水平姿态入水,测试该试验弹以入水角A进入回收装置场景下的测试数据,则可以基于该入水角A控制回收装置调整其入射口的角度,以使该入射口的角度满足入水角A,以试验弹以入水角A进入回收装置进行测试的要求。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试验弹测试方法,可以满足试验弹以不同角度的入水姿态进行入水测试,而且可以得到该试验弹入水测试时各阶段的过载峰值,基于该过载峰值可以对该试验弹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分析,以提高试验弹的入水测试成功率。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试验弹回收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对试验弹的测试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对试验弹的回收效度,降低人工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由框架、观察窗、入射板、回收板和底板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箱体,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装填液体;
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框架连接固定,用于对所述液体中试验弹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
所述入射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三侧壁上,具有入射口,所述入射口与待发射的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用于供所述试验弹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回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四侧壁上,与所述入射板相对设置,具有回收口,用于对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五侧壁上,用于承载所述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箱体的至少一侧壁上,用于加固所述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包括:
窗框,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框架螺纹连接固定;
第一隔膜,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第一隔膜的性能满足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水溶性参数、耐热度参数、耐腐蚀性参数、透光率参数、形变度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由厚度为12mm至15mm的聚碳酸酯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板还包括:
第二隔膜,通过密封件与所述回收口的密封区域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膜由厚度为0.1mm至0.2mm的亚克力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3mm至5mm的铝材质形成,沿所述密封件的外边缘方向具有通孔,所述第二隔膜通过所述密封件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回收口的密封区域螺纹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膜与所述密封件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对所述回收口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4.5mm至5.5mm厚的不锈钢焊接而成。
10.一种试验弹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发射的试验弹的入水姿态数据调整所述回收装置的当前姿态,以使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入射口与所述试验弹的入水角度相对应;
控制所述试验弹向所述入射口方向发射;
基于所述试验弹的发射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与示波器在所述试验弹的发射过程中采集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示波器与所述试验弹中的传感器连接;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试验弹射向所述回收装置,在所述回收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产生的入水测试数据;
确定所述试验弹测试结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回收口对所述试验弹进行回收。
CN202310891950.7A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Pending CN116608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1950.7A CN116608743A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1950.7A CN116608743A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8743A true CN116608743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1950.7A Pending CN116608743A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8743A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22390D0 (en) * 1984-09-10 1985-10-16 Honeywell Gmbh Measuring & search systems
CH688388A5 (de) * 1993-05-13 1997-08-29 Karl Sutterlin Mechanische Wer Einrichtung zum Pruefen und Richten von Gewehrpatronen.
JP2001356068A (ja) * 2000-06-13 2001-12-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水中発射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US20070214949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James Barton 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non-destructive ordnance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KR100840995B1 (ko) * 2007-02-22 2008-06-24 국방과학연구소 입수 충격 시험장치
WO2012123405A2 (de) * 2011-03-11 2012-09-20 Rheinmetall Air Defence Ag Messeinrichtung für eine maritime beobachtungs- und verteidigungsplattform und plattform
CN203705143U (zh) * 2014-01-09 2014-07-0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潜射航行体的可变角度发射的超空泡实验发生装置
CN107976126A (zh) * 2017-12-01 2018-05-01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炮弹测速的炮弹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07735176U (zh) * 2017-12-27 2018-08-17 迪史洁(上海)清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冰喷射机余料回收装置
WO2019090956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曹伟华 海上自航式火箭发射和火箭回收平台
CN109974966A (zh) * 2019-03-15 2019-07-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高压气控制的物体多角度高速入水实验装置
CN110220429A (zh) * 2019-07-17 2019-09-10 南京嘉恒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弹体发射入水试验加速度/压力测量装置
CN209589420U (zh) * 2019-03-15 2019-11-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高压气控制的物体多角度高速入水实验装置
US20210356227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Rampart International Weapon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chamber
CN113916494A (zh) * 2021-09-23 2022-01-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
CN114112294A (zh) * 2021-11-07 2022-03-0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速入水模型试验拦截回收装置
CN217818385U (zh) * 2022-03-04 2022-11-15 河南北方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弹地面发射装置
KR102477169B1 (ko) * 2022-06-10 2022-12-14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해수 유동을 고려한 소화포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RU2021124996A3 (zh) * 2023-02-27
CN115753763A (zh) * 2022-11-07 2023-03-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无发射气体干扰的变角度自由出水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105556A (zh) * 2023-03-14 2023-05-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组合式弹体水下穿甲威力试验装置
CN219348131U (zh) * 2023-01-13 2023-07-14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一种侵彻试验用回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21124996A3 (zh) * 2023-02-27
GB8522390D0 (en) * 1984-09-10 1985-10-16 Honeywell Gmbh Measuring & search systems
CH688388A5 (de) * 1993-05-13 1997-08-29 Karl Sutterlin Mechanische Wer Einrichtung zum Pruefen und Richten von Gewehrpatronen.
JP2001356068A (ja) * 2000-06-13 2001-12-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水中発射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US20070214949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James Barton 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non-destructive ordnance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KR100840995B1 (ko) * 2007-02-22 2008-06-24 국방과학연구소 입수 충격 시험장치
WO2012123405A2 (de) * 2011-03-11 2012-09-20 Rheinmetall Air Defence Ag Messeinrichtung für eine maritime beobachtungs- und verteidigungsplattform und plattform
CN203705143U (zh) * 2014-01-09 2014-07-0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潜射航行体的可变角度发射的超空泡实验发生装置
WO2019090956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曹伟华 海上自航式火箭发射和火箭回收平台
CN107976126A (zh) * 2017-12-01 2018-05-01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炮弹测速的炮弹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07735176U (zh) * 2017-12-27 2018-08-17 迪史洁(上海)清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冰喷射机余料回收装置
CN109974966A (zh) * 2019-03-15 2019-07-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高压气控制的物体多角度高速入水实验装置
CN209589420U (zh) * 2019-03-15 2019-11-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高压气控制的物体多角度高速入水实验装置
CN110220429A (zh) * 2019-07-17 2019-09-10 南京嘉恒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弹体发射入水试验加速度/压力测量装置
US20210356227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Rampart International Weapon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chamber
CN113916494A (zh) * 2021-09-23 2022-01-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
CN114112294A (zh) * 2021-11-07 2022-03-0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速入水模型试验拦截回收装置
CN217818385U (zh) * 2022-03-04 2022-11-15 河南北方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弹地面发射装置
KR102477169B1 (ko) * 2022-06-10 2022-12-14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해수 유동을 고려한 소화포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15753763A (zh) * 2022-11-07 2023-03-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无发射气体干扰的变角度自由出水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9348131U (zh) * 2023-01-13 2023-07-14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一种侵彻试验用回收系统
CN116105556A (zh) * 2023-03-14 2023-05-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组合式弹体水下穿甲威力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7792B1 (ko) 고속 비상체의 충돌에 의한 내충격 성능 시험장치
CN116608743A (zh) 一种回收装置及试验弹的回收方法
Mayer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ballistic laminates on the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matrix
CN110568017B (zh) 一种燃烧转爆轰过程参数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KR100852945B1 (ko) 원격 구동되는 셔터장치를 구비한 대면적 초고진공용영상감시장치
CN208635645U (zh) 一种基于高精度双波长强激光的要地防御系统
CN114894422A (zh) 一种可回收的活性破片水锤效应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2265017A (zh) 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
CN116055689B (zh) 一种水下大型潜航器水面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
CN113376035B (zh) 一种不同气氛下活性材料释能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09141466B (zh) 一种舰船装备测试数据的综合显示处理装置
CN113049733A (zh) 可用于测试含能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装置
CN216142069U (zh) 一种主动式智能式海上风机基础防撞系统
CN210180609U (zh) 一种电池组件的气密检测装置
CN106885498B (zh) 一种用于水雷反猎的光探测装置
CN112697376B (zh) 一种水下侵彻试验系统
CN220711583U (zh) 一种安全系数高的安防监控
CN115289920B (zh) 活性复合药型罩聚能装药毁伤效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10090330U (zh) 一种方形锂电池封钢珠自动检测装置
CN220153747U (zh) 一种新型制冷机红外探测器
CN220254589U (zh) 一种船用轮机员的巡检报警装置
CN219775364U (zh) 一种安防监控设备支架
CN114993613B (zh) 结构物入水试验的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CN211041933U (zh) 减少打击盲区的反无人机车
CN115656175B (zh) 一种背光成像的浮游生物监测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