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361A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361A
CN116601361A CN202180085221.1A CN202180085221A CN116601361A CN 116601361 A CN116601361 A CN 116601361A CN 202180085221 A CN202180085221 A CN 202180085221A CN 116601361 A CN116601361 A CN 116601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unit
support
vibration
electric moto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5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原训
寺岛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01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02F3/325Backhoes of the miniature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91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y or capaci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62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E02F9/207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type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16Arrangement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22Arrangement under the front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2Excav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结构中,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的振动。本发明具备:电动马达(12);电池单元(47),用于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下侧防振支承部(81),将电池单元(47)的下侧防振支承于供电池单元(47)设置的上部回转体(20B);以及上侧防振支承部(82),将电池单元(47)的上侧防振支承于上部回转体(20B),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后方向的一侧,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和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用的电池单元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挖掘作业机等工程机械中,有具备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作为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例如有如下挖掘作业机:具备下部行驶体、和能够相对于下部行驶体回转地搭载的上部回转体,在上部回转体搭载有电动马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中,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电动式的挖掘作业机:在上部回转体中,在设置于驾驶部下方的电池单元的侧方,配置有连结了液压泵的电动马达。
由于挖掘作业机的作业时的振动比较大,所以希望在机体中防振支承电池单元、电动马达。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上部回转体的后部,搭载将多个电池以规定排列收纳于架状部件而成的电池单元,通过构成为包含防振橡胶的防振部件,将电池单元的上下防振支承于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45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9675号公报
由于挖掘作业机的作业时的振动包含各种方向的成分的振动,所以对于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结构那样仅在电池单元的上下配置防振部件而言,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振动的问题。另外,通过增加防振部件的支承部位的数量能够提高振动的抑制效果,但增加防振部件的支承部位的数量导致成本的增加、结构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工程机械:能够在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结构中,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的振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具备:电动马达;电池单元,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下侧防振支承部,将上述电池单元的下侧防振支承于供上述电池单元设置的机体;以及上侧防振支承部,将上述电池单元的上侧防振支承于上述机体,上述下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一侧,上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下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上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构成上述机体的框架包括:基板部;一对撑条部,竖立设置于上述基板部;以及横架框架部,架设于上述一对撑条部之间,上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上述横架框架部。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下侧防振支承部及上述上侧防振支承部的各防振支承部具有: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构成上述机体的框架侧;第二安装部,设置于上述电池单元侧;连结轴部,将上述第一安装部和上述第二安装部连结为能够相对转动;以及弹性部件,经由上述连结轴部介于上述第一安装部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电动马达配置于上述机体中的上述电池单元的下方。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在上述机体具备设置有驾驶座椅的驾驶部,上述电动马达及上述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驾驶座椅的下方,上述一对撑条部竖立设置于上述基板部的后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结构中,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从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设置形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设置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左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支承结构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支承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支承结构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支承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防振支承部的结构的立体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防振支承部的结构的正面纵剖视图。
图14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回转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结构中,通过对电池单元的防振支承的结构进行研究,欲利用低成本且简易的结构来高效地抑制电池单元的振动。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将回转作业车型的挖掘作业机(挖掘机)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局限于挖掘作业机,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推土机、起重作业机、紧凑型履带式装载机、滑移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等其他工程机械。
使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挖掘作业机1具备:作为能够自行的行驶车体的行驶装置2;和作为安装于行驶装置2的作业部的挖掘装置3。
行驶装置2是构成挖掘作业机1的主机的部分,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部5、5;作为支承左右行驶部5、5的基座的履带架6;以及设置于履带架6上的回转框架7。
行驶部5具有在支承于构成履带架6的规定的框架部分的多个链轮等旋转体卷绕履带而成的结构。行驶部5在其后端部具有驱动轮亦即驱动链轮5a作为旋转体。履带架6具有:中央框架部6a,位于左右行驶部5、5间的中央部;和侧框架部6b,设置于中央框架部6a的左右两侧。
回转框架7构成为俯视呈大致圆形状,通过设置于履带架6上侧的回转支承部6c,设置为绕上下方向的轴线向左右任意方向都能够相对于履带架6回转。另外,回转框架7构成为能够在左右行驶部5、5的左右宽度内、即左侧行驶部5的左外侧缘端与右侧行驶部5的右侧缘端之间的宽度内回转。由此,能够进行挖掘作业机1的小回转作业。
在回转框架7上设置有具有平面状的地板部8的驾驶部10。地板部8在回转框架7上设置于前半部的左侧部分。在驾驶部10的右侧设置有箱部9。对于驾驶部10,地板部8的左侧是操作人员的乘降口。另外,在回转框架7上的后部,设置有原动机亦即电动马达12作为驱动源。
驾驶部10用于驾驶/操作行驶装置2及挖掘装置3。在回转框架7上,为驾驶部10设置有顶棚13。顶棚13具有:左右一对后支柱部13a、13a,竖立设置于原动机部的上方;左右一对前支柱部13b、13b,竖立设置于地板部8的前端部;以及顶棚顶部13c,设置于前后支柱部间。顶棚顶部13c从上方覆盖驾驶部10。
在驾驶部10中,在地板部8的后侧设置有座椅安装座亦即驾驶座椅支承台14,在驾驶座椅支承台14上设置有驾驶座椅15。在驾驶座椅15的前方,以从地板部8朝向上方延伸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杆16。在地板部8上的行驶杆16的左右两侧,配设有作业用的多个操作踏板17。另外,在驾驶部10中,在驾驶座椅15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操作挖掘装置3等的作业部的作业操作杆、具有开关等各种操作部的操作面板部等。
挖掘作业机1具备包括履带架6及支承于其左右两侧的行驶部5、5在内的结构作为下部行驶体20A,并且具备上部回转体20B作为搭载为能够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回转的机体。上部回转体20B构成为包括:回转框架7,是构成机体的框架;和驾驶部10,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
另外,在设置于驾驶部10右侧的箱部9,设置有收容工作油的工作油箱30(参照图4)。工作油箱30设置于回转框架7的右侧前部。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向构成挖掘装置3的液压缸等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液压缸等供给。
工作油箱30由右盖部31覆盖。右盖部31是覆盖工作油箱30及设置于其后侧的散热器61的盖部,形成构成上部回转体20B的外装的外装盖部的右侧部分。上部回转体20B的外装盖部包括:后盖部32,形成外装盖部的后侧部分;左盖部33,形成外装盖部的左侧部分;前下盖部34,覆盖上部回转体20B的前下侧部分;以及左前盖部35,设置于地板部8的左端下侧。后盖部32的左右中的一侧由铰链部支承为能够转动。左盖部33覆盖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左侧。
挖掘装置3是设置于行驶装置2前侧的前作业装置。在回转框架7前端的左右中央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支承挖掘装置3的支承托架18。在支承托架18,将构成挖掘装置3的基端部的动臂支承托架19支承为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转动轴方向转动。挖掘装置3设置为通过在动臂支承托架19右侧设置于动臂支承托架19与回转框架7之间的摆动用液压缸(未图示)而相对于回转框架7左右摆动。
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21,具有侧面观察时弯曲为回旋镖状的形状,构成挖掘装置3的基部侧的部分;斗杆22,与动臂21的前端侧连结;以及铲斗23,安装于斗杆22的前端部。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缸26,使动臂21转动动作;斗杆缸27,使斗杆22转动动作;以及作业工具缸28,使铲斗23转动动作。这些缸均是液压缸。
铲斗23作为作业用的配件,经由配件装卸装置29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斗杆22的前端部。在挖掘装置3中,根据作业内容安装抓斗、破碎机等其他装置来替代铲斗23。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挖掘作业机1中,通过就座于驾驶座椅15的操作人员适当操作行驶杆16、作业操作杆等,来进行所希望的动作及作业。具体而言,例如通过行驶杆16的操作,来进行行驶装置2的前后直行行驶、左右转弯行驶。另外,通过作业操作杆的操作,来进行借助挖掘装置3的挖掘作业等。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是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2的电动式的工程机械。如图3所示,电动马达12是用于驱动液压泵41的泵驱动用马达。电动马达12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接受交流电的供给而驱动。液压泵41用于由电动马达12驱动而将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经由控制阀42向致动器43供给。
致动器43是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各种液压致动器的通称。致动器43例如是动臂缸26、斗杆缸27、作业工具缸28、摆动用液压缸、回转用的液压缸等。
控制阀42控制压力油向作为致动器43的各液压致动器的流动。控制阀42构成为包括与各液压致动器对应的多个方向切换阀,通过方向切换阀的动作控制等,来控制通过液压泵41的驱动而从工作油箱30内供给的压力油的量和供给目的地。通过压力油向致动器43的供给控制,来进行挖掘装置3的动作、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动作等。
如图4所示,电动马达12在回转框架7的后下部,以驱动轴的轴向成为左右方向横向设置。在电动马达12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泵41。液压泵41使其旋转轴经由联接器而与电动马达12的驱动轴连结,随着电动马达12的驱动轴的旋转而驱动,送出工作油。控制阀42在上部回转体20B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的规定位置(例如回转框架7的前部左侧的位置)。
另外,挖掘作业机1具有左右一对行驶用液压马达44、44(参照图1、图2)。行驶用液压马达44通过接受来自控制阀42的压力油的供给而驱动,在各行驶部5中设置为在安装于履带架6的侧框架部6b等规定部位的状态下使驱动链轮5a旋转驱动。左右行驶用液压马达44、44通过分别驱动行驶部5,而进行行驶装置2的前后直行行驶、左右转弯行驶。
如图3所示,作为直接或间接地与电动马达12电连接的结构,挖掘作业机1具备:供电器46,用于从外部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电池单元47,是用于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的电池;以及逆变器装置48,控制电动马达12。
如图3所示,供电器46通过外部电力供给用的电力供给线51,与外部电源亦即商用电源49电连接。即,供电器46通过电力供给线51获取来自外部电源亦即商用电源49的电力。电力供给线51由电缆等构成。另外,供电器46与电池单元47及逆变器装置48分别电连接。
供电器46具有:将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直流电压)向逆变器装置48输出的功能;将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向电池单元47输出的功能;以及使来自电池单元47的直流电向逆变器装置48输出的功能。供电器46构成为通过模式切换来切换所发挥的功能。供电器46控制已供给的电的电流和电压的值。
例如作为通过设置于驾驶部10的模式切换开关的操作而切换的模式,挖掘作业机1具有以下三个供电模式。即,挖掘作业机1具有:电池供电模式,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仅由电池单元47进行;外部供电模式,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由供电器46从外部的商用电源49进行;以及蓄电模式,来自外部的商用电源49的电力通过供电器46存储于电池单元47。
外部供电模式包括进行经由供电器46的来自商用电源49的供电对电池单元47的充电、以及从电池单元47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这两者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情况。即,电动马达12在电池供电模式下通过来自电池单元47的供电而驱动,在外部供电模式下通过来自商用电源49的供电而驱动,并且根据情况从电池单元47接受驱动用的电力的供给。此外,从商用电源49或电池单元47供给的电力通过DC/DC转换器降压电压,然后向电动马达12、后述的电动风扇62等供给。
如图4所示,供电器46在回转框架7配置于工作油箱30的下方,以由规定的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设置。
电池单元47是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电源。电池单元47是将多个电池模块单元化而成的结构。电池模块由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电池单元47向逆变器装置48供给直流电流。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电池单元47在回转框架7的后部设置于电动马达12上方的位置。此外,为了方便,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电池单元47。
逆变器装置48通过控制对电动马达12输出的电力,来控制电动马达12的输出。具体而言,逆变器装置48将从电池单元47供给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另外,逆变器装置48使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成为规定电压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
具体而言,逆变器装置48具有:逆变电路,从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运算控制部,控制该逆变电路;整流电路,将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向逆变电路输出。运算控制部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逆变器装置48在外部供电模式中,通过整流电路将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向逆变电路输出,用逆变电路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另一方面,逆变器装置48在电池供电模式中,用逆变电路接受从电池单元47供给的直流电的输入,用逆变电路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
如图4所示,逆变器装置48设置于在回转框架7的右侧前部设置的工作油箱30的左右内侧(左侧)、即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中心侧。逆变器装置48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以沿着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的状态,并以由规定的支承部件55支承于左侧面部30a的状态设置。
另外,如图4所示,挖掘作业机1具备散热器61,该散热器61作为冷却系统对向电动马达12、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等供给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61是用于冷却各种装置设备的热交换器,冷却在规定的冷却流路循环的冷却水。针对散热器61设置有电动风扇62。在散热器61形成有供空气通过的连通部,通过来自电动风扇62的送风而空气通过连通部,从而冷却冷却水。
如图4所示,散热器61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竖立设置于回转框架7的后部右侧。散热器61以沿着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的回转框架7的外形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后侧位于左右内侧的朝向呈倾斜状地设置。电动风扇62在散热器61内侧的侧面部61a以覆盖侧面部61a的大部分的方式与散热器61一体地设置。电动风扇62通过从商用电源49或电池单元47供给的电力驱动。
使用图5至图13对电池单元47及其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10所示,电池单元47具有长方体状的电池主体部70,在回转框架7的后部设置为电池主体部70位于电动马达12的上方。
电池单元47设置为将电池主体部70的前后左右的面朝向上部回转体20B的前后左右。电池主体部70具有均是平坦的面部的上表面部71、下表面部72、前表面部73、后表面部74、左侧面部75以及右侧面部76。电池单元47在上部回转体20B设置为:电池主体部70的前表面部73及后表面部74成为沿着左右方向的铅垂状的面部,并且电池主体部70的左侧面部75及右侧面部76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铅垂状的面部。
电池单元47经由规定的支承部件支承在构成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上。基板部80是形成回转框架7的底面部的部分,由水平状地配置的板状的框架部件等构成。基板部80具有平坦的上表面80a。在基板部80上设置有左右一对纵板88,该左右一对纵板88以从在回转框架7的前侧的左右中央部设置的支承托架18的后侧沿着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纵板88固定设置于基板部80,构成回转框架7的一部分。
关于后侧,右侧纵板88延伸配置到回转框架7的后端部,划分出电动马达12和散热器61的设置位置。关于后侧,左侧纵板88延伸配置到电动马达12的前侧附近,在左侧纵板88的左侧配置有控制阀42。左右纵板88使前侧的部分从前下盖部34向前方延伸突出,形成支承托架18的左右侧面部。
电池单元47防振支承于供电池单元47设置的上部回转体20B。电池单元47由防振支承电池单元47下侧的下侧防振支承部81、和防振支承电池单元47上侧的上侧防振支承部82支承于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侧,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后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防振支承部81及上侧防振支承部82分别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左右两端。另外,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端部,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后端部。
因此,作为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有位于电池主体部70的前下侧的左侧及右侧各自的顶部的下侧的左下侧防振支承部81L以及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R。另外,作为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有位于电池主体部70的后上侧的左侧及右侧各自的顶部的上侧的左上侧防振支承部82L以及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R。
这样,电池单元47在左下侧防振支承部81L、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R、左上侧防振支承部82L以及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R这四处,防振支承(弹性支承)于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彼此以及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彼此分别构成为左右对称或左右大致对称。
电池单元47由四处的防振支承部以使电池主体部70相对于基板部80位于规定高度的状态支承。具体而言,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与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之间的间隔D1是与电池主体部7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D2大致相同的尺寸(参照图10)。
对下侧防振支承部81进行说明。下侧防振支承部81相对于基板部80设置于上表面80a上所设置的支承腿部85上。即,电池主体部70的前侧由下侧防振支承部81经由上表面80a上所设置的支承腿部85支承于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
支承腿部85具有相互对置的左右一对侧壁部85a、和设置于左右侧壁部85a的上端部间的支承面部85b,由这些面部构成为门状。侧壁部85a是相对于上表面80a垂直状地设置的板状的部分,支承面部85b是与基板部80平行状地设置的板状的部分。支承面部85b与左右内侧的侧壁部85a一起由直角状地弯曲形成的一体的大致“L”字状的板状部件形成。
支承腿部85将支承面部85b的水平状的上表面85c作为下侧防振支承部81的支承面。支承腿部85通过利用焊接等使左右侧壁部85a的下端相对于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固定,而固定设置于基板部80侧。此外,在左右支承腿部85中的左侧支承腿部85,在左右侧壁部85a的上部间架设有与支承面部85b平行状的板状部件85d。
如图11所示,下侧防振支承部81具有:下侧突起部91,是设置于回转框架7侧的第一安装部;下侧托架部92,是设置于电池单元47侧的第二安装部;连结轴部93,将下侧突起部91和下侧托架部92连结为能够相对转动;以及弹性部件94,经由连结轴部93介于下侧突起部91与下侧托架部92之间。
下侧突起部91设置于构成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上所设置的支承腿部85上。即,下侧突起部91通过经由支承腿部85设置于基板部80,而设置于回转框架7侧。下侧突起部91固定设置于支承腿部85的上表面85c,设置为从上表面85c向上方的突出部分。
如图11所示,下侧突起部91具有平坦面的左右侧面91a,并且上部具有沿着在侧面观察时上侧成为凸侧的圆弧形状的形状。下侧突起部91具有用于经由弹性部件94支承连结轴部93的支承孔部91b。支承孔部91b是由圆筒状的内周面形成的、左右贯通下侧突起部91的开口部,形成为沿着下侧突起部91的侧面观察时的上部的圆弧形状。
下侧托架部92是设置为从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具有:左右一对侧面部92a,相互对置;和固定面部92b,设置于左右侧面部92a的上端部间。侧面部92a是以左右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分,固定面部92b是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分。这样,下侧托架部92是由左右侧面部92a及固定面部92b在正面观察时呈大致倒“U”字状的弯曲板状的部分。
下侧托架部92以使固定面部92b沿着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的状态,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固定螺栓95紧固固定于电池主体部70。固定螺栓95从下侧贯通固定面部92b,螺插于在电池主体部70侧设置为面向下表面部72开口的内螺纹部分。在固定面部92b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95贯通的孔部92c。
下侧托架部92使下侧突起部91位于左右侧面部92a间。换言之,下侧托架部92使左右侧面部92a的内侧面92d与下侧突起部91的左右侧面91a对置。侧面部92a与下侧突起部91之间隔有间隙。
下侧托架部92使左右侧面部92a的下端位于比下侧突起部91的支承孔部91b靠下侧的位置。即,下侧托架部92通过其下侧的部分从左右外侧覆盖下侧突起部91中的支承孔部91a的形成部位。这样,下侧托架部92通过左右侧面部92a以及固定面部92b从上侧及左右两侧覆盖下侧突起部91的上侧的大部分。
连结轴部93包括:螺栓杆96,贯通下侧托架部92的左右侧面部92a以及它们之间的下侧突起部91的支承孔部91b;和螺母97,与螺栓杆96的前端部螺合。螺栓杆96使轴向为左右方向,从左右外侧贯通下侧托架部92及下侧突起部91,使前端部从左右内侧的侧面部92a突出。在左右侧面部92a形成有用于使螺栓杆96贯通的孔部92e。侧面部92a通过孔部92e使螺栓杆96能够相对旋转地贯通。
螺栓杆96在前端部具有螺纹部,在该螺纹部螺合有螺母97。在螺母97与左右内侧的侧面部92a之间夹装有使螺栓杆96贯通的平垫圈98及弹簧垫圈99。
如图12所示,弹性部件94是具有圆筒状的外形的防振支承用的衬套。弹性部件94以如下状态设置,即:使中心轴方向(筒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地通过压入等嵌入并固定于下侧突起部91的支承孔部91b,供螺栓杆96贯通。弹性部件94具有:内管101及外管102,相互同心配置;和弹性部103,设置于这些管之间。
内管101及外管102例如是由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制的管。内管101及外管102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相互大致相同,内管101使其两端侧比外管102的端面稍微向外侧突出。
弹性部103是以通过天然橡胶、丁晴橡胶这样的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填充内管101与外管102之间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即,弹性部103介于内管101的外周侧与外管102的内周侧之间,使内周侧与内管101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体紧贴,并且使外周侧与外管102的内周面的大致整体紧贴。弹性部103作为圆筒状的橡胶部分使内管101和外管102一体化。
弹性部件94通过内管101的内周面101a形成有使螺栓杆96贯通的支承孔94a。支承孔94a具有与螺栓杆96的中间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使螺栓杆96能够相对旋转地插嵌。另外,弹性部件94将由外管102形成的外周面94b作为与下侧突起部91的支承孔部91b接触的接触面。这样,弹性部件94经由连结轴部93的螺栓杆96而介于下侧突起部91与下侧托架部92之间。
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下侧防振支承部81通过贯通了在下侧突起部91设置的弹性部件94的螺栓杆96,将下侧托架部92经由弹性部件94而能够相对于下侧突起部91相对旋转地弹性支承于下侧突起部91。下侧防振支承部81经由下侧托架部92及螺栓杆96在弹性部件94接受来自电池主体部70的载荷,从而相对于下侧突起部91得到伴随弹性部件94的弹性部103的径向压缩的弹性作用。
对上侧防振支承部82进行说明。上侧防振支承部82相对于基板部80、相对于构成为大致门状的门型框架部110设置。门型框架部110构成为包括:左右一对撑条部111,竖立设置于基板部80上;和横架框架部112,架设于左右撑条部111之间。
撑条部111是沿着上下方向的直线状的支柱部分。左右撑条部111以使电池主体部70位于相互之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设置于空开比电池主体部7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长的间隔的位置。电池主体部70的后部位于左右撑条部111间(参照图10)。关于左右撑条部111,左侧撑条部111L设置于接近电池主体部70的左侧面部75的左侧的位置,右侧撑条部111R设置于接近电池主体部70的右侧面部76的右侧的位置。
左右撑条部111使上侧部分比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向上方延伸突出,使下侧部分比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向下方延伸突出。即,电池主体部70在上下方向位于撑条部111的中间部。
左侧撑条部111L经由竖立设置于上表面80a上的两根支承柱113支承于基板部80。一个支承柱113相对于撑条部111L位于左前侧,另一支承柱113相对于撑条部111L位于右后侧。支承柱113通过螺栓115固定,该螺栓115从上侧贯通撑条部111L的下端部所设有的板状的凸缘部114并螺插于支承柱113。支承柱113通过焊接等相对于基板部80固定。
右侧撑条部111R以固定于支承台部116上的状态设置,该支承台部116设置为沿着基板部80的后缘部。支承台部116在上部回转体20B中用作在后盖部32的下侧设置的配重142(参照图1)的安装部。
支承台部116是以相对于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构成台阶部的方式设置的中空状的突出部分,具有平坦的上表面116a。在支承台部116的右侧端部上竖立设置撑条部111R。撑条部111R在下端部具有板状的凸缘部117,以将凸缘部117重叠于支承台部116的上表面116a的右侧端部的状态,通过从上侧贯通凸缘部117并螺插于支承台部116的螺栓118固定。
在左右撑条部111的上端部间架设有横架框架部112。横架框架部112由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条状的板状的部件形成,以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横架框架部112具有均是水平状的平坦的面的上表面112a及下表面112b。
在左右撑条部111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具有用于支承横架框架部112的规定形状的板支承部111a。横架框架部112通过利用焊接等使左右两端部相对于撑条部111的板支承部111a固定,而固定于各撑条部111。由此,横架框架部112以水平状地支承于左右撑条部111的上侧的状态设置,与左右撑条部111一起构成门型框架部110。
这样,关于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支承结构,回转框架7包括:基板部80;一对撑条部111,竖立设置于基板部80;以及横架框架部112,悬架于一对撑条部111之间。而且,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横架框架部112。
上侧防振支承部82相对于横架框架部112设置于横架框架部112的下表面112b所设有的支承突部120。即,电池主体部70的后侧由上侧防振支承部82经由在上表面80a上设置的门型框架部110及支承突部120而支承于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
支承突部120具有:左右一对侧壁部120a,相互对置;和支承面部120b,设置于左右侧壁部120a的下端部间,通过这些面部构成为大致“U”字状。侧壁部120a是相对于横架框架部112的下表面112b垂直状地设置的板状的部分,支承面部112b是与基板部80平行状地设置的板状的部分。侧壁部120a及支承面部120b由直角状地弯曲形成的一体的大致“U”字状的板状部件形成。
支承突部120将支承面部120b的水平状的下表面120c作为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支承面。支承突部120通过利用焊接等使左右侧壁部120a的上端相对于横架框架部112的下表面112b固定,而固定设置于横架框架部112侧。此外,左右支承突部120中的右侧支承突部120利用焊接等使外侧的侧壁部120a的上端相对于在撑条部111R的上端部中弯曲形成为板支承部111a沿着横架框架部112的板状的部分固定。
上侧防振支承部82构成为和下侧防振支承部81上下对称,具有与下侧防振支承部81同样的结构。即,如图13所示,上侧防振支承部82具有:上侧突起部131,是设置于回转框架7侧的第一安装部;上侧托架部132,是设置于电池单元47侧的第二安装部;连结轴部133,将上侧突起部131和上侧托架部132连结为能够相对转动;以及弹性部件94,经由连结轴部133而介于上侧突起部131与上侧托架部132之间。
上侧突起部131设置于支承突部120,该支承突部120固定设置于构成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的上表面80a上所竖立设置的门型框架部110。即,上侧突起部131经由门型框架部110及支承突部120而设置于基板部80,从而设置于回转框架7侧。上侧突起部131固定设置于支承突部120的下表面120c,设置为从下表面120c向下方的突出部分。
如图13所示,上侧突起部131具有平坦面的左右侧面131a,并且下部具有沿着在侧面观察时下侧成为凸侧的圆弧形状的形状。上侧突起部131具有用于经由弹性部件134支承连结轴部133的支承孔部131b。支承孔部131b是由圆筒状的内周面形成的、左右贯通上侧突起部131的开口部,形成为沿着上侧突起部131的侧面视时的上部的圆弧形状。
上侧托架部132是设置为从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具有:左右一对侧面部132a,在左右方向对置;和固定面部132b,设置于左右侧面部132a的下端部间。侧面部132a是以左右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分,固定面部132b是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分。这样,上侧托架部132是通过左右侧面部132a及固定面部132b在正面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的弯曲板状的部分。
上侧托架部132以使固定面部132b沿着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的状态,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固定螺栓135紧固固定于电池主体部70。固定螺栓135从上侧贯通固定面部132b,螺插于在电池主体部70侧设置为面向上表面部71开口的内螺纹部分。在固定面部132b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135贯通的孔部132c。
上侧托架部132使上侧突起部131位于左右侧面部132a间。换言之,上侧托架部132使左右侧面部132a的内侧面132d与上侧突起部131的左右侧面131a对置。侧面部132a与上侧突起部131之间隔有间隙。
上侧托架部132使左右侧面部132a的上端位于比上侧突起部131的支承孔部131b靠上侧的位置。即,上侧托架部132通过其上侧的部分从左右外侧覆盖上侧突起部131中的支承孔部131a的形成部位。这样,上侧托架部132通过左右侧面部132a以及固定面部132b从下侧及左右两侧覆盖上侧突起部131的上侧的大部分。
连结轴部133包括:螺栓杆136,贯通上侧托架部132的左右侧面部132a及它们之间的上侧突起部131的支承孔部131b;和螺母137,与螺栓杆136的前端部螺合。螺栓杆136使轴向为左右方向,从左右内侧贯通上侧托架部132及上侧突起部131,使前端部从左右外侧的侧面部132a突出。在左右侧面部132a形成有用于使螺栓杆136贯通的孔部132e。侧面部132a通过孔部132e使螺栓杆136能够相对旋转地贯通。
螺栓杆136在前端部具有螺纹部,在该螺纹部螺合有螺母137。在螺母137与左右内侧的侧面部132a之间夹装有使螺栓杆136贯通的平垫圈138及弹簧垫圈139。
在上侧防振支承部82中,弹性部件94使中心轴方向(筒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地通过压入等嵌入并固定于上侧突起部131的支承孔部131b,并且以使螺栓杆136贯通的状态设置。
在弹性部件94中,支承孔94a具有与螺栓杆136的中间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使螺栓杆136能够相对旋转地插嵌。另外,弹性部件94将外周面94b作为与上侧突起部131的支承孔部131b接触的接触面。这样,弹性部件94经由连结轴部133的螺栓杆136介于上侧突起部131与上侧托架部132之间。
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上侧防振支承部82通过贯通了在上侧突起部131设置的弹性部件94的螺栓杆136,将上侧托架部132经由弹性部件94而能够相对于上侧突起部131相对旋转地弹性支承于上侧突起部131。上侧防振支承部82经由上侧托架部132及螺栓杆136在弹性部件94接受来自电池主体部70的载荷,从而相对于上侧突起部131得到伴随连结轴部93的弹性部103的径向压缩的弹性作用。
如以上那样对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后部的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进行支承的门型框架部110设置于基板部80的后部。即,构成门型框架部110的一对撑条部111竖立设置于基板部80的后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撑条部111L设置于以沿着基板部80的后缘部的方式设置的支承台部116的左端部附近的位置。另外,右侧撑条部111R设置于支承台部116的右端部上。
而且,由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及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支承的电池单元47、以及设置于其下方的电动马达12配置于驾驶座椅15的下方。即,如图6所示,挖掘作业机1在上部回转体20B具备设置有驾驶座椅15的驾驶部10,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配置于驾驶座椅15的下方。
如图6所示,在驾驶座椅15的下方,电池单元47使电池主体部70的大致整体位于驾驶座椅支承台14内。驾驶座椅支承台14与上部回转体20B的外装盖部等一起形成装置设备的收容空间,具有支承驾驶座椅15的水平状的上表面部14a、和从地板部8的后缘部垂直状地立上的前表面部14b作为构成该收容空间的面部。
而且,电池单元47设置为:使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位于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上表面部14a的正下方,并且使电池主体部70的前表面部14b位置于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前表面部14b的紧后方。另外,电池单元47使电池主体部70的下表面部72位于与地板部8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电池单元47及门型框架部110的后侧由后盖部32覆盖。
对电动马达12的配置及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电池单元47在基板部80上以在电池主体部70的下方隔开与电池主体部7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D2大致相同尺寸的间隔D1的状态设置。在该基板部80上的电池主体部70下侧的空间横置地配置电动马达12及液压泵41。
这样,电动马达12配置于上部回转体20B中的电池单元47的下方。特别是,电动马达12设置为在俯视时整体或大致整体由电池主体部70从上方覆盖。
经由联接器相互连结的电动马达12及液压泵41(以下称为“马达/泵单元”)由多个防振支承部140相对于回转框架7防振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防振支承部140设置于马达/泵单元的前侧左右两处和马达/泵单元的后侧左右两处共四处。
具体而言,四处防振支承部140中位于左前侧的防振支承部140A经由从收容了联接器的联接器壳体141向前侧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弹性支承马达/泵单元。另外,位于右前侧的防振支承部140B经由从电动马达12的外壳向前侧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弹性支承马达/泵单元。另外,位于左后侧的防振支承部140C经由从联接器壳体141向后侧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弹性支承马达/泵单元。而且,位于右后侧的防振支承部140D经由从电动马达12的外壳向后侧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弹性支承马达/泵单元。
在防振支承部140中,从马达/泵单元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支承于回转框架7的基板部80上所设置的规定的支承部。防振支承部140构成为包括:弹性部,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和固定部,用于将从马达/泵单元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固定于回转框架7侧的规定的支承部。
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可以说具备如下结构。即,挖掘作业机1具备驾驶座椅15,该驾驶座椅15配置于在上部回转体20B的后部设置的电动马达12的上方。另外,挖掘作业机1具备配置于电动马达12与驾驶座椅15之间的电池单元47。电池单元47使电池主体部70位于电动马达12与驾驶座椅15之间。
另外,挖掘作业机1具备竖立设置于电动马达12后方的一对撑条部111,通过设置于一对撑条部111间的横架框架部112悬架电池单元47。即,电池单元47的后部由设置于横架框架部112的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以悬吊的形态支承。另外,挖掘作业机1在电动马达12的前方,具备左右支承腿部85、以及设置于各支承腿部85的下侧防振支承部81作为支承电池单元47的支承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构成为:在以规定位置为回转中心的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的回转动作中,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部位于左右履带式的行驶部5、5的宽度内。即,挖掘作业机1构成为:将上部回转体20B在其回转动作中始终收纳于左右行驶部5、5的宽度内。
具体而言,如图14A所示,在俯视时,上部回转体20B具有沿着大致圆周形状的外形,在后部具有沿着圆弧状的外形。在俯视时沿着上部回转体20B的后部所构成的圆弧状的圆周的中心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是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的回转中心O1。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中心O1在俯视时位于左右行驶部5、5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在上部回转体20B中,使距回转中心O1的距离、即以回转中心O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最大的部位是在俯视时沿着圆弧状的后端部。此外,在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部设置有配重142(参照图1)。
而且,关于上部回转体20B,以回转中心O1为中心的最大直径的圆周的直径比左右行驶部5、5的左右最大幅度W1小。由此,如图14A、图14B以及图14C所示,挖掘作业机1构成为:在俯视时在上部回转体20B回转动作的范围内,不使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从左右行驶部5、5的外侧的缘端向外侧伸出。换言之,挖掘作业机1构成为:无论借助上部回转体20B的转动动作的朝向如何,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都位于构成下部行驶体20A的左右行驶部5、5的最大幅度W1内。
图14A示出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朝向正面的状态,图14B示出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朝向右方的状态,图14C示出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朝向左方的状态。此外,上部回转体20B由于相对于行驶部5、5位于前后中央部,所以在上部回转体20B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朝向后方的状态下,也与上部回转体20B朝向正面的状态同样地,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位于左右行驶部5、5的最大幅度W1内。
根据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能够在具备用于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47的结构中,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47的振动。
挖掘作业机1具备支承电池单元47下侧的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和支承电池单元47上侧的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作为电池单元47的支承部,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侧,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后侧。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与在下侧四点支承电池单元47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减少振动的作用提升。
例如,假设在电池主体部70的下侧四角四点支承电池单元47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支承结构中,电池主体部70的重心位于比四处支承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在挖掘作业机1行驶中、作业中,电池单元47从回转框架7受到的振动影响大,由电池单元47的振动导致的位移量大。例如,当在上部回转体20B朝向正面的状态下挖掘作业机1进行了急起步、急停车的情况下,作为电池单元47的振动,前后方向的摇晃(图10,参照箭头A1)变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47的支承结构,在侧面观察时,下侧防振支承部81和上侧防振支承部82在长方体状的电池主体部70中呈对角状地配置。因此,如图10所示,在侧面观察时,电池主体部70的重心G1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都位于下侧防振支承部81与上侧防振支承部82之间。
由此,能够使电池单元47伴随着回转框架7的振动而欲位移的力更加直接地作用于弹性部件94的弹性部103,所以能够减少在上部回转体20B中电池单元47从回转框架7受到的振动的影响。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47的支承结构,除能够有效地吸收上下方向的振动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吸收电池单元47的前后方向的摇晃(图10,参照箭头A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47的支承结构,例如与在下侧四点支承电池单元47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电池单元47抑制振动的效果提高,而不会增加防振支承部(81、82)的支承部位的数量。由此,能够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得到能够有效地吸收电池单元47的振动的结构,而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结构的复杂化。
另外,通过抑制电池单元47的振动,能够有效地利用电池单元47的收容空间。即,因为作为电池单元47的振动的位移量变少,所以能够减小为了避免与构成电池单元47的收容空间的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上表面部14a、前表面部14b等干涉而在与这些面部之间确保的间隙的大小,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由此,能够有助于上部回转体20B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相对于电池单元47,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前端部,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主体部70的后端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在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中比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配设部位靠前侧的部位成为平坦部,所以能够高效地使用电池单元47的设置空间。
具体而言,例如,电池主体部70的上表面部71的前侧大部分确保平坦的形状,所以能够将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上表面部14a尽可能地靠近电池主体部70,能够有效地使用驾驶座椅支承台14内的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配重142的支承部亦即支承台部116作为用于设置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门型框架部110的支承部,所以能够有效利用电池单元47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由横架框架部112悬架于在基板部80竖立设置的左右撑条部111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经由撑条部111及横架框架部112固定于基板部80侧,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47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下侧防振支承部81及上侧防振支承部82各防振支承部具有如下结构:使设置于回转框架7侧的安装部(下侧突起部91、上侧突起部131)和设置于电池单元47侧的安装部(下侧托架部92、上侧托架部132)经由弹性部件94连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利用弹性部件94的弹性作用有效地吸收电池单元47的振动。
特别是,弹性部件94通过包括圆筒形状的弹性部103而构成为圆筒状,以使其中心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地使连结轴部93贯通的状态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电池单元47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振动。
另外,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与其他装置设备相比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因此,例如在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通过横向排列的配置等平面地配置的情况下,在驾驶座椅15的下方所需要的空间变大。这一情况导致伴随上部回转体20B的大型化的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半径的增大,成为损害借助挖掘作业机1的作业性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电动马达12配置于电池单元47的下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需要比较大的设置空间的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上下配置,因此容易确保用于设置其他装置设备的空间。因此,能够在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中高效地配置装置设备,能够得到适合于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比较狭小的小型的工程机械的结构。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12作为包括液压泵41在内的马达/泵单元配置于电池单元47的下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高效地利用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驾驶座椅15配置于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的上方,用于设置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一对撑条部111竖立设置于基板部80的后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需要比较大的设置空间的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上下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上部回转体20B向后方的伸出。由此,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动作能够减小回转半径,能够得到适合于小型的工程机械的结构。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部80上,设置于前部的右侧部的工作油箱30与在设置于后部的电动马达12的右侧方同电动风扇62一起设置的散热器61邻接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中高效地配置各种装置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在配置于回转框架7的后方的电动马达12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座椅15。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需要比较大的设置空间的电动马达12设置于空间容易确保的场所,因此容易确保设置其他装置设备的空间。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空间,能够得到适合于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比较狭小的小型的工程机械的结构。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47配置于电动马达12与驾驶座椅15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需要比较大的设置空间的电动马达12及电池单元47设置于空间容易确保的场所,因此进一步容易确保设置其他装置设备的空间。由此,能够高效地配置装置设备,能够得到适合于小型的工程机械的结构。
另外,作为电池单元47的支承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具备在竖立设置于电动马达12后方的一对撑条部111之间通过上侧防振支承部82悬架电池单元47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紧凑地构成电池单元47的支承装置,能够得到适合于驾驶部10下方的空间比较狭小的小型的工程机械,而不会压迫驾驶部10的空间。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动马达12的前方设置有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紧凑且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电池单元47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中,构成为在俯视时上部回转体20B位于左右履带式的行驶部5、5的宽度内。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电池单元47等装置设备的配置结构成为紧凑的结构,能够消除或减小上部回转体20B的后端部从左右行驶部5、5的宽度范围伸出,所以对于借助挖掘作业机1的作业,能够得到良好的作业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即使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当然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公开中记载的效果仅是例示,并不是限定性的,另外也可以有其他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侧,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后侧,但下侧防振支承部81及上侧防振支承部82的前后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称地,相对于电池单元47,将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后侧,将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前侧。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将左右一方的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前侧,将另一方的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后侧,并且将左右一方的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后侧,将另一方的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前侧。
附图标记说明
1...挖掘作业机(工程机械);2...行驶装置;5...行驶部;7...回转框架(框架);10...驾驶部;12...电动马达;15...驾驶座椅;20A...下部行驶体;20B...上部回转体(机体);41...液压泵;47...电池单元;70...电池主体部;80...基板部;81...下侧防振支承部;82...上侧防振支承部;91...下侧突起部(第一安装部);92...下侧托架部(第二安装部);93...连结轴部;94...弹性部件;96...螺栓杆;110...门型框架部;111...撑条部;112...横架框架部;131...上侧突起部(第一安装部);132...上侧托架部(第二安装部);133...连结轴部;136...螺栓杆。

Claims (6)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马达;
电池单元,用于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
下侧防振支承部,将所述电池单元的下侧防振支承于供所述电池单元设置的机体;以及
上侧防振支承部,将所述电池单元的上侧防振支承于所述机体,
所述下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所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所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机体的框架包括:基板部;一对撑条部,竖立设置于所述基板部;以及横架框架部,架设于所述一对撑条部之间,
所述上侧防振支承部设置于所述横架框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防振支承部及所述上侧防振支承部的各防振支承部具有:
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构成所述机体的框架侧;
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侧;
连结轴部,将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连结为能够相对转动;以及
弹性部件,经由所述连结轴部介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配置于所述机体中的所述电池单元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体具备设置有驾驶座椅的驾驶部,
所述电动马达及所述电池单元配置于所述驾驶座椅的下方,
所述一对撑条部竖立设置于所述基板部的后部。
CN202180085221.1A 2020-12-18 2021-11-30 工程机械 Pending CN116601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0453A JP7393323B2 (ja) 2020-12-18 2020-12-18 建設機械
JP2020-210453 2020-12-18
PCT/JP2021/043732 WO2022130957A1 (ja) 2020-12-18 2021-11-30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361A true CN116601361A (zh) 2023-08-15

Family

ID=82059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5221.1A Pending CN116601361A (zh) 2020-12-18 2021-11-30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7015A1 (zh)
EP (1) EP4265853A1 (zh)
JP (2) JP7393323B2 (zh)
KR (1) KR20230118831A (zh)
CN (1) CN116601361A (zh)
WO (1) WO2022130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60766A (ja) 2022-10-20 2024-05-07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式作業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9887B2 (ja) 1999-08-19 2006-07-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バッテリストッパ装置及び該バッテリストッパ装置を備えた産業用車両
US6230834B1 (en) * 1999-09-16 2001-05-15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Battery mounting system
JP2001329567A (ja) 2000-05-19 2001-11-3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バッテリの固定装置
JP2006069357A (ja) 2004-09-01 2006-03-16 Yanmar Co Ltd バッテリ駆動電動作業車
JP2008265360A (ja) 2007-04-16 2008-11-06 Caterpillar Japan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バッテリ台座の固定構造
JP5781920B2 (ja) 2011-12-28 2015-09-2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電動作業車両
JP2013139676A (ja) 2011-12-28 2013-07-18 Yanmar Co Ltd 電動作業車両
JP5811113B2 (ja) 2013-02-20 2015-11-1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6482424B2 (ja) 2015-07-17 2019-03-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6829635B2 (ja) 2017-03-27 2021-02-10 株式会社竹内製作所 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JP7137412B2 (ja) 2018-09-14 2022-09-1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電動式建設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9110A (ja) 2024-01-19
US20230417015A1 (en) 2023-12-28
JP7393323B2 (ja) 2023-12-06
EP4265853A1 (en) 2023-10-25
WO2022130957A1 (ja) 2022-06-23
KR20230118831A (ko) 2023-08-14
JP2022097079A (ja)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7055B2 (en) Electric work vehicle and base thereof
JP5814577B2 (ja) 電動式作業車両及びそのバッテリ保持構造
JP4230199B2 (ja) 運転室のフロア構造
JP2024009110A (ja) 建設機械
WO2020054092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2012201187A (ja) バッテリ駆動のホイールローダ
CN110312835A (zh)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JP2024032825A (ja) 建設機械
JP6444038B2 (ja) ショベル
WO2021193300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595747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建設機械
JP610683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小型油圧ショベル
WO2023145246A1 (ja) バッテリ装置及び作業機械
WO2023189008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0683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小型油圧ショベル
WO2023189704A1 (ja) 旋回作業機
JP2023012660A (ja) 建設機械
JP2023150759A (ja) 旋回作業機
JP670738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2023150760A (ja) 旋回作業機
JP2023005518A (ja) 電動作業車
JP2020061825A (ja) 車両
JP2002205900A (ja) コンタクタ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