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084A - 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包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084A
CN116601084A CN202180084651.1A CN202180084651A CN116601084A CN 116601084 A CN116601084 A CN 116601084A CN 202180084651 A CN202180084651 A CN 202180084651A CN 116601084 A CN116601084 A CN 116601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urface portion
package
weakness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4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武美佳
川端训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0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compressible or flexibl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的包装体。包装体(1)具备:多个吸收性物品(2);以及包装袋(3),其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2),包括上下方向(T),具有上表面部(10)、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包装袋(3)在上表面部(10)的握持预定区域(6)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2)在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7)具有撕裂强度为4N以下的第1弱化线(21)。第1弱化线的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为3.5N/25mm/kg以上。

Description

包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将吸尿垫这样的多个吸收性物品收纳于包装袋内的包装体。包装袋在外表面具备易撕线这样的弱化线。使用者以弱化线为起点将包装袋撕裂,从包装袋取出内部的吸收性物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纸尿布等收纳于包装袋内的包装体。包装袋具备将筒状的塑料片的两侧分别谷折并在折叠的状态下密封的密封线。在密封线设有把手部。在该包装袋中,在比上开口部的密封线靠下方且到达填充收纳的被包装物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区间附设有与包装袋的底面大致平行的断裂线(弱化线)。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遍及包装袋的整周连续地设置断裂线;在包装袋的角部分别独立地在同一高度设置断裂线且在比上述断裂线稍低的位置还在正面部、两侧面部和背面部分别设置断裂线。在以下的说明中,专利文献1的断裂线也称为弱化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18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包装袋在开封时以弱化线为起点被撕裂,因此在提高开封性方面优选的是,能够容易地将形成有弱化线的部分撕裂。
另一方面,包装体需要具备在搬运时能够保持内部的吸收性物品的耐久性。上述专利文献1的包装袋的弱化线位于收纳于包装袋的吸收性物品对把手部产生的力的作用线上。因此,在搬运时,即,在握持着把手部将包装体提起时作用于把手部的力也作用于形成有弱化线的部分。在作用于把手部的力超过了形成有弱化线的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包装袋以弱化线为起点而意外地被撕裂,从而难以携带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的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包装体如下所述。
一种包装体,其具备:多个吸收性物品;以及包装袋,其收纳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包括上下方向,具有上表面部、前表面部、后表面部、右表面部和左表面部,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上表面部的握持预定区域的外缘与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具有撕裂强度为4N以下的第1弱化线,所述第1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为3.5N/25mm/kg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的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结构例的主视图和右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包装袋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图,是表示撕裂试验的试样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图,是表示撕裂试验机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图,是表示拉伸试验机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第1弱化线的结构例和第2弱化线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包装体完全或局部地开封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包装体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图,是表示下落试验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以下的方案。
[方案1]
一种包装体,其具备:多个吸收性物品;以及包装袋,其收纳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包括上下方向,具有上表面部、前表面部、后表面部、右表面部和左表面部,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上表面部的握持预定区域的外缘与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具有撕裂强度为4N以下的第1弱化线,所述第1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为3.5N/25mm/kg以上。
包装体在握持预定区域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在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具有撕裂强度为4N以下的第1弱化线。通过第1弱化线的撕裂强度为4N以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撕裂,因此能够成为进行开封时的起点。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包装体开封。
由于第1弱化线设于握持预定区域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在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因此该第1弱化线位于在握持着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的情况下由收纳于包装袋的吸收性物品对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产生的力的作用线上。于是,在搬运时,即在握持着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而将包装体提起的情况下,作用于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的力也作用于第1弱化线。第1弱化线的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A和多个吸收性物品的总重量B具有A/B≥3.5(N/25mm/kg)的关系,由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由于作用于包装袋的力而导致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被撕裂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包装体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由以上可知,包装体在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
[方案2]
对于方案1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具有所述第1弱化线,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央区域还具有第2弱化线,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分别包括在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缺孔,对于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所述多个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
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作用于包装袋的力根据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位置而不同,另外还根据握持预定区域内的实际被握持的位置而不同。根据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位置,对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的多个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适当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对包装体调整搬运时的耐久性和开封的容易性。
[方案3]
对于方案2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多个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以下。
在第1弱化线中,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为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即相邻的缺孔彼此的间隔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由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引起的缺孔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由于缺孔的变形而使相邻的缺孔连结也就是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将包装袋撕裂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能够防止搬运时包装袋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4]
对于方案2或3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中,相邻的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相互分离。
通过相邻的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相互分离,使得握持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时作用的力分别向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分散。于是能够抑制相邻的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相互影响的情况,即能够抑制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连锁地被撕裂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能够防止搬运时包装袋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5]
对于方案2~4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具有角部,所述角部分别为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第1弱化线以跨越所述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的顶部的方式设置,在设有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角部,从所述角部的所述顶部到所述第1弱化线的端部的距离比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短。
在包装体中,由于第1弱化线以跨越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的顶部的方式设置,因此通过用手指夹着该角部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将包装袋撕裂,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再者,在该角部,由于从顶部到第1弱化线的端部的距离比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即相邻的缺孔彼此的间隔短,因此能够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更容易地将包装袋撕裂。
[方案6]
对于方案2~5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具有角部,所述角部分别为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角部通过将所述右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分别向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之间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包装袋的内侧谷折地折叠而形成,所述第1弱化线以跨越所述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的顶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设有所述第2弱化线,所述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长,或者所述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比所述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大。
由于角部通过将右表面部和左表面部分别向前表面部和前表面部之间的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内侧谷折地折叠而形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用手指夹着角部。因此,通过用手指夹着该角部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将包装袋撕裂,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封。再者,在前表面部和后表面部的较大的范围内设有第2弱化线,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比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长,或者所述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比所述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大,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第2弱化线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7]
对于方案5或6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在设有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角部,所述第1弱化线在隔着所述顶部的两侧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重叠。
在设有第1弱化线的角部,第1弱化线在隔着顶部的两侧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包装体中,用手指夹着角部进行撕裂时的力未被分散,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包装袋撕裂,作为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
[方案8]
对于方案2~7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第1弱化线形成于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
由于第1弱化线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因此从包装袋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的部分向第1弱化线作用的力通过包装袋的位于开封预定区域的部分而分散。因此作用于第1弱化线的力减小,因此能够防止第1弱化线在搬运时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9]
对于方案2~7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第1弱化线形成于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
由于第1弱化线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因此与收纳于包装袋的吸收性物品的位置不重叠。因此,即使是包装体因吸收性物品而膨胀的状态,也能够通过用手指夹着包装袋的位于开封预定区域内的部分以第1弱化线为起点将包装袋撕裂,而容易地进行开封。
[方案10]
对于方案2~9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比所述包装袋的刺穿强度小。
由于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比包装袋的刺穿强度小,因此在开封时,在包装体的表面被按压的手指开孔之前,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优先被按压的手指撕裂。因此,对于包装体,能够沿着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适当地将包装袋撕裂,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封。
[方案11]
对于方案2~10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由厚度为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膜形成。
通过包装袋由厚度为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膜形成,从而具有预定的强度。于是对于包装体,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包装体的表面被按压的手指意外地撕破的情况。因此能够对包装体进一步提高搬运时的耐久性。
[方案12]
对于方案2~11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总重量为800g以上且3500g以下。
通过包装袋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由此能够制成多个吸收性物品的总重量为800g以上且3500g以下的包装体。
[方案13]
对于方案2~12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被对折,折痕配置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
通常来说,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包含吸收体。吸收体包含吸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密度较高。因此,对于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被对折的情况,重心处于靠近折痕的位置。因此,通过将吸收性物品对折,并且折痕在包装袋内配置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使得包装体的重心位置成为上下方向上的靠上方的位置。于是,以上表面部为旋转中心的包装体的力矩以重心位置处于靠上方的位置的量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搬运时在甩动包装体的情况下作用于第1弱化线的力,另外在包装体碰撞到障碍物等的情况下,能够使施加于第1弱化线的冲击进一步减小。因此,对于包装体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14]
对于方案2~13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所述握持预定区域内具有把手部。
通过包装袋在握持预定区域内具有把手部,由此确定握持的位置,因此作用于第1弱化线的力稳定。即,能够防止过大的力意外地作用于第1弱化线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15]
对于方案14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具有高刚度部,所述高刚度部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所述高刚度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把手部与所述第1弱化线之间,所述高刚度部在所述上表面部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
由于包装袋具有高刚度部,因此作用于把手部的力通过高刚度部向上表面部的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分散。即,由上表面部的更大的范围来吸收作用于把手部的力,由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弱化线的力减小,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被撕裂的情况。
[方案16]
对于方案14或15中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袋还具有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的上侧的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设有所述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具有通过沿厚度方向将所述结合部切断而形成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弯曲状的手提部。
由于手提部的开口为弯曲状,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收纳于包装袋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使应力集中于手提部的局部的情况。即,能够抑制把手部从集中有应力的手提部的局部撕破、破损的情况。于是,即使在从提高开封性的观点出发而使用强度较低的片材构件来形成包装袋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把手部的耐久性。因此,包装体能够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方案17]
对于方案14~16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包装体,其中,所述把手部设有加强膜。
通过把手部设有加强膜,能够提高强度。于是,即使在从提高开封性的观点出发而使用强度较低的片材构件来形成包装袋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把手部的耐久性。因此,包装体能够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包装体进行说明。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沿着”某方向为包括沿着相对于该方向处于±30°的范围的方向的情况。另外,所谓的某构件等的某方向上的端部是指从该构件的该方向上的端缘起的该构件等的该方向上的整体长度的1/5(优选为1/10)以下的长度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装体1具备多个吸收性物品2以及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包装袋3。吸收性物品2例如为内裤型尿布和带型尿布等一次性尿布,虽未图示,但包括透液性顶片、不透液性底片、以及配置于顶片与底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2具有长度方向,在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以及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这三个区域。吸收体遍及上述三个区域地配置。此外,上述内容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将多个吸收性物品2收纳于包装袋3的收纳方法没有特别限制,是任意的。可以将吸收性物品2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对折。也可以是,吸收性物品2在以将折痕5作为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地纵向放置的状态沿宽度方向W堆叠地排列成一列的同时在上下方向T上堆叠三层地收纳于包装袋3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2以使折痕5处于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且沿宽度方向W堆叠13个并在上下方向T上堆叠三层的状态配置于包装袋3内。吸收性物品2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能举出在展开的状态下为5cm~30cm×5cm~40cm×1cm~10cm。
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则也可以是其他吸收性物品。作为其他吸收性物品,能举出吸尿垫、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
包装袋3由片材构件构成,该片材构件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样的合成树脂形成。片材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厚度为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膜。通过由厚度为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膜形成,从而具有预定的强度。这样,对于包装体1,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包装体1的表面被按压的手指意外地撕破的情况。
包装袋3具有上下方向T以及与上下方向T交叉的宽度方向W和进深方向D。包装袋3具有上表面部10、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包装袋3还具有将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各自的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端部相互热熔接而成的底面部16。包装袋3利用上表面部10、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左表面部14和底面部16包围多个吸收性物品2。关于收纳于包装袋3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例如总重量为800g以上且3500g以下,优选为1100g以上且2300g以下。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统称为侧面部。侧面部包括底面部16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2在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端缘2TE之间的区域、以及后述的开封预定区域7。
上表面部10是配置于包装体1的上表面的部分,是比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各自的开封预定区域7靠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部分。将上表面部10的在宽度方向W和进深方向D上具有长度的一定区域称为握持预定区域6。握持预定区域6可以包括上表面部10的宽度方向W以及进深方向D上的端部彼此之间的中央、上表面部1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以及进深方向D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局部。具体而言,握持预定区域6是从上表面部10的宽度方向W以及进深方向D上的中央至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端部连续的带状区域。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是构成包装体1(包装袋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部分,从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中的一者朝向另一者的方向为进深方向D。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是构成包装体1(包装袋3)的右表面和左表面的部分,从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中的一者朝向另一者的方向为宽度方向W。由彼此相邻的前表面部11、右表面部13、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构成的筒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T。
在上表面部10的握持预定区域6中包括将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各自的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端部相互热熔接而成的结合部17。结合部17包括把手部18。把手部18具有通过沿厚度方向将结合部17切断而形成的开口24。开口24具有弯曲状的内缘。把手部18具有面对开口24的弯曲状的手提部25。开口24的内缘是以宽度方向W为长径的大致椭圆形,且在下端中断。即,把手部18具有把手片26,该把手片26被描边为椭圆形且在下端与结合部17相连。把手部18是由结合部17的上端的边和手提部25划分而成的部分。此外,把手部18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只要能发挥握持的功能,则能够适当变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片26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对于把手部18,其开口24在下端没有中断而为大致椭圆形状,不具有把手片26。
包装体1(包装袋3)在彼此相邻的侧面部彼此相交的部分具有角部19。即,在前表面部11和右表面部13相交的部分、前表面部11和左表面部14相交的部分、后表面部12和右表面部13相交的部分以及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相交的部分分别具有角部19。在此,若将彼此相邻的侧面部彼此的分界线CL上的部分设为顶部20,则在前表面部11和右表面部13的分界、前表面部11和左表面部14的分界、后表面部12和右表面部13的分界以及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的分界存在顶部20。因此,角部19是包括顶部20的区域。此外,图3是将包装袋3在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的分界线CL处切断并展开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袋3具有长方体的形状,前表面部11、后表面部12、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分别具有矩形的形状。其中,包装体1主要由容易变形的片材构件以及吸收性物品构成,因此也可以不具有严格的长方体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像吸收性物品2被压缩地收纳于包装袋3且之后吸收性物品2膨胀而使包装袋3从内侧伸长的状态那样,侧面部的局部或全部、角部19的局部或全部具有曲面,或带有圆度,或具有凹凸。此外,包装体1(包装袋3)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不过例如能举出: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10cm~80cm,进深方向D上的长度为10cm~80cm,上下方向T上的长度为10cm~100cm。
包装袋3在开封预定区域7内具有第1弱化线21。开封预定区域7是上表面部10的握持预定区域6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2在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端缘2TE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结合部17在上下方向T上的上端到比形成有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的部分靠上侧的位置的区域为握持预定区域6,从上下方向T上的形成有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1的部分到端缘2TE的区域为开封预定区域7。开封预定区域7在彼此相邻的侧面部彼此相交的部分包括角部19。第1弱化线21包括在包装袋3的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缺孔。多个缺孔沿厚度方向贯通包装袋3的片材构件。第1弱化线21例如为易撕线,通过将隔着第1弱化线21的两侧的部分向相互撕裂的方向拉拽,从而将包装袋3在缺孔之间的部分切断,将包装袋3沿着第1弱化线21撕裂。第1弱化线21的撕裂强度为4N以下。
第1弱化线21的撕裂强度表示:在由拉伸试验机分别拉拽在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1弱化线21的片材构件的隔着第1弱化线21的两侧端部而撕裂时所测量的最大载荷(撕裂强度)(N)。测量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a)准备由从短边的中央起与长边平行地包括弱化线121的宽度50mm×长度75mm的片材构件构成的试样100(图4)。(b)如图5所示,在拉伸试验机(英斯特朗公司制)102上将卡盘间距离H设为10mm地保持试样100,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来测量抗拉强度。(c)将测量到的最大强度作为试样(弱化线)的撕裂强度(N)。此外,试样100不一定需要为宽度50mm×长度75mm,例如也可以是宽度50mm×长度50mm。另外,弱化线121不限于与试样100的长边平行的情况,只要沿着长边即可。
优选的是,第1弱化线21的撕裂强度比形成包装袋3的片材构件的刺穿强度小。刺穿强度是将预定的夹具刺穿于片材构件时的片材构件的断裂强度。刺穿强度的测量试验为以下试验:将片材构件作为试样,虽未图示,但在试样台的上表面载置试样并利用固定件等进行固定,使配置为能够相对于从试样台的上表面向内部延伸的孔部贯穿的夹具从试样的上方下降并贯穿孔部地贯通试样时,对施加于夹具的载荷进行测量。刺穿试验具体而言如下所述地进行。
(a)将片材构件分别切成70mm×70mm,作为试样。(b)将试样载置于试样台的上表面并利用固定件等进行固定。其中,在试样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向试样台的内部延伸的孔部(直径60mm×深度110mm),试样以将该孔部覆盖的方式被固定。(c)准备连结有圆柱状的夹具(直径11mm×长度100mm)的数字测力仪FGP-5(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制),该圆柱状的夹具具有长度10mm的线状的顶端。(d)使夹具以500mm/min的速度从试样的上方下降,对在直至试样断裂且夹具贯通试样之前施加于夹具的载荷进行测量。将此时的最大载荷设为片材构件(包装袋3)的断裂强度(N)。对于夹具,在将夹具的顶端的长度方向配置为与片材构件的纤维方向平行的情况、以及将夹具的顶端的长度方向配置为与片材构件的纤维方向正交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进行测量。
对于包装体1,在第1弱化线21的抗拉强度与收纳于包装袋3内的多个吸收性物品之间具有预定的关系。即,若将长度25mm的第1弱化线21的相对于上下方向T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设为A(N/25mm)且将收纳于包装袋3内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设为B(kg),则A和B具有下式的关系。
A/B≥3.5(N/25mm/kg)…(式)
通过使抗拉强度A(N/25mm)除以收纳于包装袋3内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B(kg),而获得包装体1中的第1弱化线21的每单位重量的抗拉强度(N/25mm/kg)。
第1弱化线21的抗拉强度A(N)表示在利用拉伸试验机对在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第1弱化线21的片材构件的隔着第1弱化线21的两侧的片材构件的端部沿拉伸方向进行拉拽而撕裂时所测量的最大载荷(撕裂强度)(N/25mm)。“N/25mm”表示每25mm宽度的撕裂强度(N)。
测量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a)准备由包括从长边上的中央起与短边平行的弱化线121的宽度25mm×长度100mm的片材构件构成的试样103。(b)如图6所示,在拉伸试验机(英斯特朗公司制)102上将卡盘间距离H设为60mm地保持包括弱化线的试样103,且以拉伸速度500mm/分钟来测量抗拉强度。(c)将测量得到的最大强度设为试样的抗拉强度(N/25mm)。此外,试样103不一定需要为宽度25mm×长度100mm,例如也可以是宽度25mm×长度30mm。另外,弱化线121不限于与试样103的短边平行的情况,只要沿着短边即可。
第1弱化线21形成为跨越作为端部区域的各角部19中的至少一个角部1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弱化线21形成于各角部19。第1弱化线21跨越前表面部11和右表面部13的角部19地形成于从前表面部11的宽度方向W上的靠右表面部13侧的端部至右表面部13的进深方向D上的靠前表面部11侧的端部的范围。同样地,第1弱化线21跨越前表面部11和左表面部14的角部19地形成于从前表面部11的宽度方向W上的靠左表面部14侧的端部至左表面部14的进深方向D上的靠前表面部11侧的端部的范围。第1弱化线21跨越后表面部12和右表面部13的角部19地形成于从后表面部12的宽度方向W上的右表面部13侧的端部至右表面部13的进深方向D上的靠后表面部12侧的端部的范围。第1弱化线21跨越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的角部19地形成于从后表面部12的宽度方向W上的靠左表面部14侧的端部至左表面部14的进深方向D上的靠后表面部12侧的端部的范围。
也可以是,包装袋3在开封预定区域7内还具有第2弱化线22。第2弱化线22包括在包装袋3的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缺孔。多个缺孔沿厚度方向贯通包装袋3的片材构件。第2弱化线22例如为易撕线,通过将隔着第2弱化线22的两侧的部分向相互拉开的方向拉拽,将包装袋3的处于缺孔之间的部分切断从而沿着第2弱化线22断离。
第2弱化线22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比形成有第1弱化线21的范围大的范围。第2弱化线22分别形成于作为中央区域的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各自的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区域、以及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各自的沿着进深方向D延伸的区域。在前表面部11的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有第2弱化线22,该第2弱化线22从前表面部11和右表面部13的角部19附近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至前表面部11和左表面部14的角部19附近。同样地,在后表面部12的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有第2弱化线22,该第2弱化线22从后表面部12和右表面部13的角部19附近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至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的角部19附近。在右表面部13的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有第2弱化线22,该第2弱化线22从右表面部13和前表面部11的角部19附近沿着进深方向D延伸至右表面部13和后表面部12的角部19附近。在左表面部14的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有第2弱化线22,该第2弱化线22从左表面部14和前表面部11的角部19附近沿着进深方向D延伸至左表面部14和后表面部12的角部19附近。
也可以是,结合部17具有由压花加工热熔接而成的高刚度部28。高刚度部28位于结合部17的上下方向T上的下端,即高刚度部28的上下方向T上的位置处于把手部18与第1弱化线21之间,高刚度部28在上表面部10的宽度方向W上的整个区域延伸。高刚度部28具有多个压花部30。压花部30分别在结合部17的宽度方向W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成一列。高刚度部28隔着把手部18的开口24设于上下方向T上的两侧。高刚度部28也可以还设于结合部17的上端。
把手部18也可以具有加强膜31。加强膜31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膜。加强膜31具有比开口24大的面积,且在与开口24重叠的位置具有相同大小的开口36。加强膜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高刚度部28被热熔接而接合于结合部17。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的第1弱化线21的结构例和第2弱化线22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7是沿着包装体1(包装袋3)的表面表示角部19及其附近的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第1弱化线21也可以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比上下方向T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即,第1弱化线21也可以形成于比第2弱化线22靠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的位置。第1弱化线21也可以设为与宽度方向交叉。如图7所示,第1弱化线21也可以是具有以顶部20为顶点并向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第1弱化线21也可以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在设有第1弱化线21的角部19,对于第1弱化线21在顶部20山折的情况,第1弱化线21在隔着顶部20的两侧在上下方向T上重叠。
将第1弱化线21的缺孔32的列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1,将第1弱化线21的间隔33的列方向上的长度设为D1。长度L1是从缺孔32的列方向上的一端到相反侧的另一端的最小长度。长度D1是在列方向上相邻的缺孔32彼此的端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第1弱化线21的缺孔32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1也可以是第1弱化线21的间隔33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D1以下。即,缺孔32的长度L1也可以与间隔33的长度D1相同或比长度D1短。缺孔32的长度L1和间隔33的长度D1优选具有L1:D1=1:2的关系。从顶部20到第1弱化线21的端部即从顶部20到最近的第1弱化线21的缺孔32的端部的距离D3比上述长度D1短。
将第2弱化线22的缺孔34的列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2,将第2弱化线22的间隔35的列方向上的长度设为D2。长度L2是从缺孔34的列方向上的一端到相反侧的另一端的最小长度。长度D2是在列方向上相邻的缺孔34彼此的端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第1弱化线21的缺孔32的长度L1和第2弱化线22的缺孔34的长度L2、以及第1弱化线21的间隔33的长度D1和第2弱化线22的间隔35的长度D2中的至少一者不同。即,也可以对长度L1、L2、D1、D2进行调整,以使第2弱化线22的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比第1弱化线21高。
例如在第1弱化线21的长度L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L2相同的情况下,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D2不同。在该情况下,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1可以比第2弱化线22的长度D2短。或者在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D2相同的情况下,第1弱化线21的长度L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L2不同。在该情况下,第1弱化线21的长度L1可以比第2弱化线22的长度L2长。即,第1弱化线21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1可以比第2弱化线22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2长。第1弱化线的长度L1相对于长度D1的比率(L1/D1)可以比第2弱化线的长度L2相对于长度D2的比率(L2/D2)大。例如可以是,将比率(L1/D1)设为0.4~0.6,将比率(L2/D2)设为0.1~0.3。
相邻的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相互分离。若将相邻的第1弱化线21与第2弱化线22之间的距离设为D4,则距离D4比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2长。相邻的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以比第1弱化线21的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D1长的距离分离。此外,距离D4是沿包装袋3的表面测量得到的最短距离。距离D4优选设定为:能相对于搬运时的上下方向T上的拉拽力维持充分的强度,并且在开封时能够从第1弱化线21向第2弱化线22顺畅地撕裂。
距离D4的大小虽然也依赖于包装体1的大小,但能举出0.1cm~4cm,优选为0.5cm~3cm。若距离D4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使对包装袋3的处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部分作用的拉拽力分别向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分散,并且能够抑制撕裂方向上的力难以传递的情况。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在该制造方法中,作为例子,对插边类型的包装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各工序中的材料的输送等中,具有相互正交的输送方向MD、横穿方向CD和厚度方向TD(未图示)。
首先,形成能够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包装袋3。包装袋3的形成方法包括侧面形成工序和弱化线形成工序。
在侧面形成工序中,将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的筒状的树脂制的片材构件50(图8的(a))中的横穿方向CD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横穿方向CD上的内侧以谷折来折叠。由此,在侧面形成工序中形成分别位于厚度方向TD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以及在前表面部11与后表面部12之间被折叠且分别位于横穿方向CD上的右侧和左侧的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图8的(b))。此时,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在厚度方向TD上重叠,且前表面部11以及后表面部12的右侧的部分和右表面部13在厚度方向TD上重叠,并且前表面部11以及后表面部12的左侧的部分和左表面部14在厚度方向TD上重叠。
在弱化线形成工序中,从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中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沿厚度方向TD)按压弱化线形成刀片(未图示)。例如,使折叠后的片材构件50夹持于具有弱化线形成刀片的辊和砧辊。由此,在弱化线形成工序中,在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形成沿着横穿方向CD延伸的第1弱化线21以及第2弱化线22。随之同时在位于前表面部11与后表面部12之间且在厚度方向TD上重叠的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形成沿着横穿方向CD延伸的第1弱化线21以及第2弱化线22。此时,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形成为距离D4比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1长。此外,第2弱化线22也可以形成于如下位置:当在进行了相邻的至少一个第1弱化线21的断离之后握持着上表面部10将包装体1提起时,第1弱化线21的断离即使由于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重量而传递到角部19也无法到达该第2弱化线22。同时也可以形成把手部18。如以上所述地形成包装袋3(图8的(c))。
此时,若将图8的(c)的包装袋3在后表面部12和左表面部14的分界线CL切断并展开,则成为图3那样。在此考虑包括右表面部13和前表面部11的分界线CL的区域STA。其中,区域STA是这样的区域:沿着包装袋3的表面的与底面部16平行的方向(宽度方向W和进深方向D)上的宽度与右表面部13的宽度相同,沿着包装袋3的表面的与底面部16平行的方向(宽度方向W和进深方向D)上的中心是右表面部13和前表面部11的分界线CL。此时,在区域STA中,跨越分界线CL的第1弱化线21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再者,在分界线CL的两侧相邻的前表面部11的第2弱化线22和右表面部13的第2弱化线22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在包括其他分界线CL的区域STA(未图示)中也是同样的。例如在包括右表面部13和后表面部12的分界线CL的区域STA中,其宽度与右表面部13的宽度相同,跨越分界线CL的第1弱化线21、相邻的后表面部12以及右表面部13的第2弱化线22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另外,在包括左表面部14和前表面部11的分界线CL的区域STA中,其宽度与左表面部14的宽度相同,跨越分界线CL的第1弱化线21、相邻的前表面部11以及左表面部14的第2弱化线22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另外,在包括左表面部14和后表面部12的分界线CL的区域STA中,其宽度与左表面部14的宽度相同,跨越分界线CL的第1弱化线21、相邻的后表面部12以及左表面部14的第2弱化线22相对于分界线CL呈轴对称。
然后,将所形成的包装袋3的底面侧的部分利用热熔接密封从而形成底面部16。接下来,从包装袋3的上表面侧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2。最后,将包装袋3的上表面侧的部分利用热熔接密封从而形成结合部17。如以上所述地形成插边类型的包装体1。角部19是前表面部11与后表面部12之间的分别向宽度方向W上的右侧和左侧以谷折折叠而成的部分。
图9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完全或局部地开封的形态的示意图。如图9的(a)所示,在将包装体1完全地开封的形态中,在多个侧面部全部进行第1弱化线21的断离和第2弱化线22的断离。即,使用者用手指夹着角部19并沿着第1弱化线21将角部19撕裂。由此在包装袋3形成第1切断线21a。接下来,使用者沿着与第1弱化线21相邻的第2弱化线22将包装袋3撕裂。由此在包装袋3形成第2切断线22a。这样在多个侧面部全部形成第1切断线21a和第2切断线22a,将上表面部10去除,形成开口部OP。使用者能从开口部OP取出吸收性物品2。另一方面,如图9的(b)所示,在将包装体1局部地开封的形态中,在多个侧面部中的部分侧面部(例示:前表面部11、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进行第1弱化线21的断离和第2弱化线22的断离。由此在多个侧面部中的部分侧面部(例示:前表面部11、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形成第1切断线21a和第2切断线22a,形成开口部OP。使用者能从开口部OP取出吸收性物品2。此外,使用者能在上表面部10结合于多个侧面部中的其余部分侧面部(例示:后表面部12)的状态下用手H握持结合部17的把手部18来携带包装体1。
第1弱化线21的撕裂强度为4N以下,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角部19撕裂,因此第1弱化线21能够成为开封时的起点。因此能够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地容易地将包装体1开封。即,第1弱化线21能成为作为开封时的起点的开封开始部。
第1弱化线21设于握持预定区域6的外缘与多个吸收性物品2在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端缘2TE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7。即,第1弱化线21位于在握持着握持预定区域6的把手部18的情况下由收纳于包装袋3的吸收性物品2对把手部18产生的力的作用线上。于是,在搬运时,即,在握持着把手部18将包装体1提起的情况下,作用于把手部18的力也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第1弱化线21的相对于上下方向T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A和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B具有A/B≥3.5(N/25mm/kg)的关系,由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由于作用于把手部18的力而导致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撕裂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包装体1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优选的是,包装袋3能够兼顾耐久性和开封容易性。包装袋3内所收纳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根据用途、个数而不同。例如在对所收纳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总重量不同的包装体应用了相同的包装袋的情况下,存在包装袋的耐久性过剩的情况。即,在将面向总重量较大的包装体地形成的包装袋应用于总重量较小的包装体的情况下,可以说包装袋的耐久性过剩。通过对总重量较小的包装体应用使用了强度较低的片材构件的包装袋,能够避免片材构件的浪费,同时能够更适当地获得耐久性和开封性。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中,第1弱化线21的撕裂强度为4N以下,第1弱化线21的抗拉强度A(N/25mm)和包装袋3内所收纳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B(kg)具有上述式的关系,由此能够获得包括具有与总重量相匹配的适当的撕裂强度以及抗拉强度的第1弱化线21的包装体。即,通过与总重量相匹配地形成片材构件和第1弱化线21,能够获得更可靠地兼顾耐久性和开封的容易性的包装体1。
对包装袋3的位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部分作用的力根据把手部18的有无、把手部18的位置以及把手部18的形状而不同。第1弱化线21的长度L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L2、以及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1和第2弱化线22的长度D2中的至少一者不同。即,根据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位置,来适当变更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的多个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以及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调整包装体1的搬运时的耐久性以及开封的容易性。
在该情况下,对长度L1、L2、D1、D2进行调整,以使第2弱化线22的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比第1弱化线21高,由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第2弱化线22被撕裂的情况,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形成第2弱化线22,由此能够形成更大的开口部。即,第2弱化线22能成为在第1弱化线21成为了起点之后形成更大的开口部的开封扩张部。
第1弱化线21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1为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D1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由上下方向T上的拉拽力引起的缺孔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由于缺孔的变形而使相邻的缺孔连结也就是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将包装袋3撕裂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1能够防止搬运时包装袋3被撕裂的情况。
若将相邻的第1弱化线21与第2弱化线22之间的距离设为D4,则距离D4比第1弱化线21的长度D2长。由此,在包装袋3中,握持把手部18时所作用的力向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分别分散。于是,能够抑制相邻的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相互影响的情况,即能够抑制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连锁地被撕裂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1能够防止搬运时包装袋3被撕裂的情况。
在包装体1中,由于以跨越角部19中的至少一个角部19的顶部20的方式设有第1弱化线21,因此通过用手指夹着该角部19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将包装袋3撕裂,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再者,在该角部19,从顶部20到第1弱化线21的端部的距离比间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即相邻的缺孔彼此的间隔短,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将包装袋3撕裂。
由于角部19通过将右表面部13和左表面部14分别向前表面部11和前表面部11之间的与上下方向T交叉的方向上的内侧谷折地折叠而形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用手指夹着角部19。因此,通过用手指夹着该角部19以第1弱化线21为起点将包装袋3撕裂,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封。再者,在前表面部11和后表面部12的较大的范围内设有第2弱化线22,第1弱化线21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1比第2弱化线22的缺孔的列方向上的长度L2长,或者第1弱化线21的长度L1相对于长度D1的比率(L1/D1)比第2弱化线22的长度L2相对于长度D2的比率(L2/D2)大。因此,第2弱化线22的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比第1弱化线21的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高,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第2弱化线22被撕裂的情况。
在设有第1弱化线21的角部19,第1弱化线21在隔着顶部20的两侧在上下方向T上重叠。对于包装体1,由于用手指夹着角部19进行撕裂时的力未被分散,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包装袋3撕裂,作为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
由于第1弱化线21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比上下方向T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因此从包装袋3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6的部分向第1弱化线21作用的力通过包装袋3的位于开封预定区域7的部分而分散。因此,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减小,因此能够防止第1弱化线21在搬运时被撕裂的情况。
第1弱化线21设为与宽度方向交叉,由此使从包装袋3的位于握持预定区域6的部分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分散。因此能够防止第1弱化线21在搬运时被撕裂的情况。通过第1弱化线21具有以顶部20为顶点向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凸出的弯曲形状,能够更可靠地将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分散。通过第1弱化线21在比第2弱化线22靠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的位置具有向上下方向T上的下侧凸出的弯曲形状,从而与将结合部17和吸收性物品2的上侧的端缘2TE沿上下方向拉拽的力的朝向正交。因此,在开封时,通过将结合部17向上方提起,并且将吸收性物品2的上侧的端缘2TE向下方压下,能够容易地将第1弱化线21撕裂。
由于第1弱化线21的抗拉强度和第2弱化线22的抗拉强度比包装袋3的刺穿强度小,因此在开封时,在包装体1的表面被按压的手指开孔之前,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优先被按压的手指撕裂。因此,对于包装体1,能够沿着第1弱化线21和第2弱化线22适当地将包装袋3撕裂,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封。
吸收性物品2由于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包含密度较高的吸收体,因此重心处于靠近折痕5的位置。因此,通过将吸收性物品2对折并以折痕5成为所述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方式配置于包装袋3内,使包装体1的重心位置成为上下方向T上的靠上方的位置。于是,以上表面部10为旋转中心的包装体1的力矩以重心位置处于靠上方的位置的量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搬运时在甩动包装体1的情况下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另外在包装体1碰撞到障碍物等的情况下,能够使施加于第1弱化线21的冲击进一步减小。因此,对于包装体1,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21被撕裂的情况。
通过包装袋3在握持预定区域6内具有把手部18,从而确定握持的位置,因此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稳定。即,能够防止过大的力意外地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情况。因此,对于包装体1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21被撕裂的情况。
高刚度部28将作用于把手部18的力向宽度方向W上的整个区域分散。即,在包装体1中,由上表面部10的更大的范围来吸收作用于把手部18的力,由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弱化线21的力减小,因此能够防止搬运时第1弱化线21被撕裂的情况。
手提部25的开口24为弯曲状,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收纳于包装袋3的多个吸收性物品2的重量而使应力集中于手提部25的局部的情况。即,能够抑制把手部18从集中有应力的手提部25的局部撕破、破损的情况。于是,即使在从提高开封性的观点出发而使用强度较低的片材构件来形成包装袋3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把手部18的耐久性。因此,包装体1能够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通过把手部18设有加强膜31,能够提高强度。于是,即使在从提高开封性的观点出发而使用强度较低的片材构件来形成包装袋3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把手部18的耐久性。因此,包装体1能够具备搬运时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包装体1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制,只要不产生技术性矛盾,就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其他技术的追加替换等来进行应用。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说明了第1弱化线21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比上下方向T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如图10所示,第1弱化线21也可以形成于开封预定区域7内的比上下方向T上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即,第1弱化线21也可以形成于比第2弱化线22靠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的位置。图10所示的第1弱化线21具有以顶部20为顶点向上下方向T上的上侧凸出的形状。因此,包装体1中的第1弱化线21的位置不会与所收纳的吸收性物品2的位置重叠。因此,即使在包装体1因所收纳的吸收性物品2而膨胀的状态下,使用者也不会受到该膨胀的部分的影响,例如能够容易地捏住第1弱化线21附近,从而容易地将第1弱化线21撕裂。即,能够容易地将包装体1开封。另外,例如把手部可以是带状的一条片材构件,也可以两端分别接合于握持预定区域6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再者,把手部也可以是带状的两条片材构件,可以分别配置于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且两端均等地沿握持预定区域6的宽度方向接合。
实施例
(试样)
<片材构件>
分别准备了厚度为50μm、60μm、70μm的聚乙烯的片材构件。在各片材构件形成有切孔的长度和间隔的长度各不相同的弱化线。
<包装体>
使用厚度为50μm的片材构件形成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240mm、进深方向上的长度为190mm且高度为340mm的包装袋。在包装袋的内部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并以0.5kg的差量形成2kg~3.5kg的不同重量的四种包装体。包装体的上表面部通过热熔接进行接合,并且如图1所示形成有把手部、第1弱化线和第2弱化线。
(评价方法)
使用所获得的试样,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了撕裂试验和拉伸试验。另外,使用图11所示的下落试验机104进行了下落试验。下落试验机104具备支柱105以及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支柱105上下移动的臂部106。对将包装体1悬挂在设于臂部106的钩107并使其从预定的高度下落的情况下的第1弱化线的状态进行了确认。下落的包装体1的高度设成从地面到包装体1的底面部16的距离为60cm的高度。将各试样的明细和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和表2。在表2中,对于下落试验的结果,将在第1弱化线未看到撕破的情况标记为“〇”,将第1弱化线的切孔变大的情况标记为“△”,将第1弱化线的相邻的切孔彼此相连而看到撕破的情况标记为“×”。
[表1]
[表2]
表1的结果确认了实施例1~7的撕裂强度均为4N以下。在感应评价中也获得了能够全部以较轻的力撕裂的评价。此外,实施例8和实施例9虽未进行测量,但与实施例4~6相比,也能推测出撕裂强度为小于4N。
从表2的结果来看,实施例1、4、7的抗拉强度均为12(N/25mm)以上,即使在收纳有3.5(kg)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在下落试验中也未在包装袋的第1弱化线看到撕破。与此相对,对于参考例1,在收纳有2.5(kg)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在第1弱化线看到撕破。
从该结果来看,可以说在相对于3.5(kg)的重量具有充分的耐久性方面,12.3(N/25mm)可以说是必要的。因此,若将抗拉强度设为A(N/25mm)且将吸收性物品2的总重量设为B(kg),则从A/B≥3.5(N/25mm/kg)的关系式来看,根据(12.3[N/25mm]/3.5[kg])=3.5(N/25mm/kg),可以说,通过第1弱化线具有3.5(N/25mm/kg)的抗拉强度,使包装体具备在输送总重量为3.5(kg)的吸收性物品时所需的耐久性。
对厚度为50μm、60μm、70μm的聚乙烯的片材构件进行了刺穿试验,结果均确认了超过撕裂强度的刺穿强度。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装体;2、吸收性物品;3、包装袋;6、握持预定区域;10、上表面部;11、前表面部;12、后表面部;13、右表面部;14、左表面部;21、第1弱化线。

Claims (17)

1.一种包装体,其具备:多个吸收性物品;以及包装袋,其收纳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包括上下方向,具有上表面部、前表面部、后表面部、右表面部和左表面部,其中,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上表面部的握持预定区域的外缘与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端缘之间的开封预定区域具有撕裂强度为4N以下的第1弱化线,
所述第1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为3.5N/25mm/kg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具有所述第1弱化线,
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央区域还具有第2弱化线,
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分别包括在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缺孔,
对于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所述多个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多个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中,相邻的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具有角部,
所述角部分别为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
所述第1弱化线以跨越所述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的顶部的方式设置,
在设有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角部,从所述角部的所述顶部到所述第1弱化线的端部的距离比所述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具有角部,
所述角部分别为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右表面部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后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相交的部分,
所述角部通过将所述右表面部和所述左表面部分别向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之间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包装袋的内侧谷折地折叠而形成,
所述第1弱化线以跨越所述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的顶部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设有所述第2弱化线,
所述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长,或者所述第1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比所述第2弱化线的缺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弱化线的间隔的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在设有所述第1弱化线的所述角部,所述第1弱化线在隔着所述顶部的两侧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第1弱化线形成于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第1弱化线形成于所述开封预定区域内的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第1弱化线和所述第2弱化线的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拉拽力而言的抗拉强度比所述包装袋的刺穿强度小。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由厚度为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膜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总重量为800g以上且3500g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被对折,折痕配置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在所述握持预定区域内具有把手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具有高刚度部,
所述高刚度部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所述高刚度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把手部与所述第1弱化线之间,所述高刚度部在所述上表面部的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袋还具有将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的上侧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
在所述结合部设有所述把手部,
所述把手部具有通过沿厚度方向将所述结合部切断而形成的开口,
所述开口具有弯曲状的手提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中,
所述把手部设有加强膜。
CN202180084651.1A 2020-12-24 2021-11-17 包装体 Pending CN1166010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5334 2020-12-24
JP2020215334A JP2022101007A (ja) 2020-12-24 2020-12-24 包装体
PCT/JP2021/042303 WO2022137909A1 (ja) 2020-12-24 2021-11-17 包装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084A true CN116601084A (zh) 2023-08-15

Family

ID=8215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4651.1A Pending CN116601084A (zh) 2020-12-24 2021-11-17 包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1007A (zh)
CN (1) CN116601084A (zh)
WO (1) WO20221379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072U (zh) * 1979-07-09 1981-02-02
JP2001301859A (ja) * 2000-04-24 2001-10-31 Crecia Corp 紙おむつ等の包装袋
JP5693347B2 (ja) * 2011-04-18 2015-04-01 コスモテック株式会社 トイレットペーパーロールの包装袋
JP5977330B2 (ja) * 2012-02-17 2016-08-24 和志 栗原 易裂性多層インフレーションフィルム
JP6195289B2 (ja) * 2013-03-29 2017-09-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袋
EP3532404B1 (en) * 2016-10-28 2022-03-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package with enhanced opening and recloseability
JP7058118B2 (ja) * 2017-12-26 2022-04-2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1007A (ja) 2022-07-06
WO2022137909A1 (ja)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1033C (en) Flexible package with opening means
RU2608279C2 (ru) Открывающаяся деталь для упаковки, содержащей внутри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е изделия
KR100203645B1 (ko) 측판에 고정된 세로방향의 운반 손잡이를 갖는 측면이 용이하게 개봉되는 가요성 백_
KR100204555B1 (ko) 압축된 가요성 제품이 수납된 개봉이 용이한 가요성 용기와 그것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EP2110338B1 (en) Flexible Package with Tearing Means
KR20080080673A (ko) 개구 형상부를 갖는 가요성 패키지
EP0787102B1 (en) A method for providing bag-like packages of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bags for the temporary keeping of used articles
EP3012207B1 (en) Flexible package
MX2014000398A (es) Modulo de paquete que comprende articulos absorbentes y al menos una banda que funciona como dispositivo de sujecion.
CN116601084A (zh) 包装体
JP6195289B2 (ja) 包装袋
WO2013187366A1 (ja) 複数の吸収性物品を収納する包装体
CN115667090B (zh) 包装体
JP7106602B2 (ja) 包装体
CN115844638A (zh) 包装体和封装产品
CN112584807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1187468A (ja) 包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17203792B2 (en) An opening feature for packaging having absorbent articles contained therein
KR20210075097A (ko) 흡수성 물품 포장체
AU2012274991A1 (en) An opening feature for packaging having absorbent articles contained ther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