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7737A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7737A
CN116597737A CN202310420677.XA CN202310420677A CN116597737A CN 116597737 A CN116597737 A CN 116597737A CN 202310420677 A CN202310420677 A CN 202310420677A CN 116597737 A CN116597737 A CN 116597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adhesive layer
display panel
layer
modu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06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栋
都阿娟
黄小霞
孙浩
李非凡
杨恩建
曾乙伦
王永乐
吴易谦
黄允晖
杨虎飞
陈伟
姚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06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7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7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7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粘贴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粘接胶层;及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柔性支撑层,所述柔性支撑层设有开槽区,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的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和/或所述开槽区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其中,所述开槽区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时,所述贴合胶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支撑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整机厚度,减少组装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模组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尺寸产品。在相关技术中,大尺寸柔性显示产品的显示模组与散热膜之间通过胶带贴合组装。如何降低整机厚度一直是客户端的诉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整机厚度,减少组装工艺。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粘贴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粘接胶层;及
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柔性支撑层,所述柔性支撑层设有开槽区,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的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和/或所述开槽区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其中,
所述开槽区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时,所述贴合胶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支撑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示例性的,所述柔性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贯通槽,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且所述贴合胶层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被暴露的部分上;
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所述粘接胶层粘贴至所述沉台槽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沉台面上;
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一部分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另一部分具有沉台;所述贴合胶层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被暴露的部分上,所述第二区粘贴至所述沉台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沉台面上。
示例性的,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一部分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另一部分具有沉台时,所述第一区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区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具有第二厚度,所述沉台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第三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一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示例性的,所述贴合胶层与所述开槽区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示例性的,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0.2mm。
示例性的,所述贴合胶层包括拉伸型粘胶带。
示例性的,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支撑本体层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本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一保护膜;所述贴合胶层包括胶带本体层及贴附在所述胶带本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二保护膜。
示例性的,所述柔性支撑层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一撕手部,所述第一撕手部用于便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及所述支撑本体层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和/或
所述贴合胶层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二撕手部,所述第二撕手部用于便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及所述支撑本体层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
示例性的,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外围的周边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且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边、及除所述第一侧边之外的其他侧边,其中所述开槽区沿着所述其他侧边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
示例性的,在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的所述开槽区内,所述贴合胶层与所述粘接胶层的外侧面齐平。
示例性的,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时,所述柔性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所述开槽区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
示例性的,所述沉台槽在垂直所述显示基板方向上的横截面呈梯形状,在平行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所述沉台槽的槽口端尺寸小于该沉台槽的内底面尺寸。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上述方案中,显示模组中的柔性支撑层上设有开槽区,即,对柔性支撑层进行开槽和/或开窗设计,并在开槽区内粘贴贴合胶层或者后续填充固化胶水,并保证贴合胶层与柔性支撑层之间在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使得贴合胶层与柔性支撑层之间的断差满足贴合工艺需求,从而在后续贴合工艺中将显示模组与散热膜等部件进行贴合时,可无需在柔性支撑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再单独设置粘贴胶带或泡棉胶等,直接利用所述贴合胶层即可完成散热膜等部件的贴合组装,从而可以降低整机厚度,且由于取消了单独再粘贴胶带或泡棉胶等,减少了客户端胶带贴合工艺;同时,由于贴合胶层与柔性支撑层之间的断差满足贴合工艺需求,可以保证整机产品贴合良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主视图;
图3表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在图2的E-E’向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在图2的E-E’向的剖视图;
图5表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在图2的E-E’向的剖视图;
图6表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7表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在图2的E-E’向的剖视图;
图8表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于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大尺寸柔性显示产品,显示模组结构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可包括显示面板1、粘接胶层2和柔性支撑层3,其中粘接胶层2可包括缓冲层(EMBO)和泡棉胶层(Foam),缓冲层和泡棉胶层在模切厂与柔性支撑层3完成贴合后,再与显示面板1贴合。
为了匹配客户整机,客户端通过粘胶带实现上述显示模组的散热膜(SCF)、中框等部件与整机的贴合。并且,客户端为了减小组装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膜印,在整机端柔性支撑层3与散热膜等部件之间的贴合处还需补充泡棉以降低模印。然而,如何降低整机厚度一直是客户端的诉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整机厚度,减少组装工艺。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0、粘接胶层200和柔性支撑层3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出光侧和背光侧,所述粘接胶层200可粘贴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所述柔性支撑层300通过所述粘接胶层200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200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上设有开槽区310,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310的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400(如图2至图5所示)、和/或所述开槽区310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500(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开槽区310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400时,所述贴合胶层400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显示模组中的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上设有开槽区310,即,对柔性支撑层300进行开槽和/或开窗设计,并在所述开槽区310内粘贴所述贴合胶层400或者后续填充固化胶水500,针对所述开槽区310内粘贴有贴合胶层400的情况,可保证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之间在背离显示面板100一侧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以使得贴合胶层400与柔性支撑层300之间的断差满足贴合工艺需求,从而在后续贴合工艺中将显示模组与散热膜等部件进行贴合时,可无需在柔性支撑层300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再单独设置粘贴胶带或泡棉胶等,直接利用所述贴合胶层400即可完成散热膜等部件的贴合组装,从而可以降低整机厚度,且由于取消了单独再粘贴胶带或泡棉胶等,减少了客户端胶带贴合工艺;同时,由于贴合胶层400与柔性支撑层300之间的断差满足贴合工艺需求,可以保证整机产品贴合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在客户端完成柔性支撑层300与散热膜的整机贴合工艺,而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由于在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中设开槽区310并在所述开槽区310内粘贴有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取消客户端单独的胶带贴合工艺,可提升显示模组产品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具体而言可以是指,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两者之间无厚度差,在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表面可大致齐平,以保证贴合过程中不会由于贴合胶层400与柔性支撑层300之间存在厚度差而导致产生贴合模印不良。例如,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是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厚度的10%以下。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是根据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柔性支撑层300所在一侧待贴合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适配。
此外,如图6所示,针对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500的情况,所述固化胶水500可以选用热熔胶等任意合适的材料,客户端可使用固化胶水500连接整机和显示模组。具体地,客户端可通过将固化胶水500流入开槽区310内部后与整机贴合,在降低整机厚度的同时,可增大整机和显示模组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可以选用薄不锈钢板(SUS)等任意合适的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开槽区310可以通过对该柔性支撑层300进行图案化处理实现,例如,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为SUS时,可以采用切割等方式对SUS开槽或开窗处理,以得到所述开槽区310。
当所述开槽区310内设有所述贴合胶层400时,所述开槽区310与所述贴合胶层400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可以有多种,以下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胶层200可以包括缓冲层(EMBO)和泡棉胶层(Foam),用于将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贴合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依次堆叠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的偏光片500、光学胶层700及保护盖板800等。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贯通槽,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200,且所述贴合胶层400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200被暴露的部分上。也就是说,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可以为贯通槽,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位于所述开槽区310内,并贴合至所述粘接胶层200被暴露出的部分上,这种结构简单,工艺易于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所述粘接胶层200粘贴至所述沉台槽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沉台面311上。也就是说,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未贯穿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而保留有一沉台面311,该沉台面311即沉台槽的内底面,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位于所述开槽区310内,并与所述沉台面311贴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一部分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200,另一部分具有沉台;所述贴合胶层400包括第一区410和第二区420,所述第一区410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200被暴露的部分上,所述第二区420粘贴至所述沉台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沉台面311上。也就是说,如图所示,所述沉台面311可形成所述开槽区310的一台阶结构,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一部分贴合在所述粘接胶层200上,另一部分贴合在该沉台面31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槽区310可以有多个,每个所述开槽区310可以结构相同,均如图3所示的贯通槽、如图4所示的沉台槽或者如图5所示的部分贯通、部分保留沉台的槽体结构,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开槽区310采用上述贯通槽、沉台槽或者部分贯通、部分保留沉台的槽体结构中任意两者的组合。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是粘胶带。进一步的,可以是拉伸型粘胶带。这样,一方面,所述贴合胶层400方便粘贴至所述开槽区310,操作方便,另一方面,采用拉伸型粘胶带可以在客户端完成整机组装之后,当需要拆卸整机时,拉伸型粘胶带由于其易于撕除的特点,便于拆卸操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贴合胶层400并不限于拉伸型粘胶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贴合公差,以图2至图5所示为例,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开槽区31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a,以使得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开槽区310不接触,保证贴合良率。示例性的,所述间隙a大于或等于0.2mm。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图5所示的开槽区310结构,所述第一区410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h1,所述第二区420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具有第二厚度h2,所述沉台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0上具有第三厚度h3,所述第二厚度h2与所述第三厚度h3之和与所述第一厚度h1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厚度h2与所述第三厚度h3之和与所述第一厚度h1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具体而言可以是指,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410与所述第二区420在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表面可大致齐平,以保证贴合过程中不会由于所述第一区410与所述第二区420之间存在厚度差而导致产生贴合模印不良。例如,所述第二阈值可以是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厚度的1/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区410与所述第二区420在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表面可大致齐平,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选用两种不同厚度的粘胶带,如图所示,所述贴合胶层400可以包括第一粘胶带410a和第二粘胶带420a,所述第一粘胶带具有第一厚度h1,所述第二粘胶带具有第二厚度h2,所述第一粘胶带410a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200被暴露的部分上,以形成所述第一区410;所述第二粘胶带420a粘贴至所述沉台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沉台面311上,以形成所述第二区420。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贴合胶层400也可以选用一种厚度的粘胶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台的所述第三厚度h3可以在所述第二阈值内,即,所述沉台的所述第三厚度h3小于或等于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厚度的1/3,以保证所述第一区410和所述第二区420的断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包括支撑本体层300a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本体层300a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一侧的第一保护膜300b;所述贴合胶层400包括胶带本体层400a及贴附在所述胶带本体层400a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一侧的第二保护膜400b。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贴合胶层400和所述柔性支撑层300上分别设置有保护膜,在客户端贴合组装时,只需撕拉下保护膜即可完成所述显示模组与待贴合的散热膜之间的贴合组装。其中所述支撑本体层300a和所述第一保护膜300b的厚度之和、与所述胶带本体层400a和所述第二保护膜400b的厚度之和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阈值内,以保证在贴合过程中不因厚度差产生贴合模印不良。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一撕手部300c,所述第一撕手部300c用于便于所述第一保护膜300b及所述支撑本体层300a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和/或所述贴合胶层400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二撕手部400c,所述第二撕手部400c用于便于所述第二保护膜400b及所述支撑本体层300a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
此外,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外围的周边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310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且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在所述周边区域且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这样,可以保证整机贴合效果,避免边沿贴合不紧密。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的绑定侧绑定有柔性电路板(PCB),所述柔性支撑层300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边A、及除所述第一侧边A之外的其他侧边,其中所述开槽区310沿着所述其他侧边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在所述周边区域设置所述开槽区310,也可以在所述中间区域设置所述开槽区310。
此外,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当所述贴合胶层400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200被暴露出的部分上时,在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的所述开槽区310内,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粘接胶层200的外侧面齐平。
上述方案中,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粘接胶层200可通过刀具一体切割确保边缘齐平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区310为沉台槽且所述开槽区310位于所述周边区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边沿延伸时,所述粘接胶层200未被暴露出,所述贴合胶层400全部粘贴至所述沉台上,因此,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粘接胶层200则无法一体化切割,考虑到贴合公差,所述开槽区310的沉台的外侧边沿应超出所述粘接胶层200的外侧边缘,即,所述粘接胶层200较所述开槽区310的外形内缩设计,示例性的,内缩尺寸a’≥0.2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槽区310设计为沉台槽的方案相较于所述开槽区310设计为贯通槽的方案来说,所述开槽区310设计为沉台槽可承受更大的贴合压力。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310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500时,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所述开槽区310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
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所述开槽区310被配置为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500的情况,所述固化胶水500可以选用热熔胶等任意合适的材料,客户端可使用固化胶水500连接整机和显示模组。具体地,客户端可通过将固化胶水500流入开槽区310内部后与整机贴合,在降低整机厚度的同时,可增大整机和显示模组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贴合可靠性,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沉台槽在垂直所述显示基板方向上的横截面呈梯形状,在平行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所述沉台槽的槽口端尺寸小于该沉台槽的内底面尺寸,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固化胶水500可充分流入所述开槽区3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周边区域设置开槽区并粘贴所述贴合胶层400,在所述柔性支撑层300的中间区域则设置开槽区用于填入固化胶水500。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100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100,但是并不限于OLED显示面板100。
此外,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如图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贴合至所述柔性支撑层300300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的散热膜600,其中所述散热膜600通过所述贴合胶层400与所述柔性支撑层300贴合。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粘贴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粘接胶层;及
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柔性支撑层,所述柔性支撑层设有开槽区,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的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和/或所述开槽区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其中,
所述开槽区内部粘贴有贴合胶层时,所述贴合胶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支撑层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断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贯通槽,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且所述贴合胶层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被暴露的部分上;
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所述粘接胶层粘贴至所述沉台槽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沉台面上;
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一部分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另一部分具有沉台;所述贴合胶层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粘贴至所述粘接胶层被暴露的部分上,所述第二区粘贴至所述沉台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沉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一部分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以暴露出部分所述粘接胶层,另一部分具有沉台时,所述第一区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区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具有第二厚度,所述沉台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第三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一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合胶层与所述开槽区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0.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合胶层包括拉伸型粘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支撑本体层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本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一保护膜;所述贴合胶层包括胶带本体层及贴附在所述胶带本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二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层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一撕手部,所述第一撕手部用于便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及所述支撑本体层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和/或
所述贴合胶层至少在其一侧边沿处设有凸出的第二撕手部,所述第二撕手部用于便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及所述支撑本体层在外力下的撕除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外围的周边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开槽区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且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层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边、及除所述第一侧边之外的其他侧边,其中所述开槽区沿着所述其他侧边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柔性支撑层的部分边沿延伸设置的所述开槽区内,所述贴合胶层与所述粘接胶层的外侧面齐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槽区被配置为所述开槽区的内部可填充入固化胶水时,所述柔性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所述开槽区为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沉台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槽在垂直所述显示基板方向上的横截面呈梯形状,在平行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所述沉台槽的槽口端尺寸小于该沉台槽的内底面尺寸。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10420677.X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597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677.XA CN11659773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677.XA CN11659773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7737A true CN116597737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8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0677.XA Pending CN11659773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77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89185B (zh) 显示模组
CN112234152B (zh)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CN111976249B (zh) 复合泡棉层以及显示模组
CN113764356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22610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6844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203050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211339379U (zh) 一种用于amoled屏幕的散热膜组件
WO2022179182A1 (zh) 拼接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及拼接显示屏
CN113990200B (zh) 支撑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0572958A (zh) 刚挠结合板压合结构和制作方法
CN214705246U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散热组件
CN116597737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94187B (zh) 支撑膜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5473356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5087314A (zh) 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03048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143678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偏光片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35546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10575975U (zh) 光伏组件
CN114582223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散热组件
CN114245572A (zh) 复合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83282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37489A (zh) 光伏组件
CN214337958U (zh) 一种背光源保护件和带保护件的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