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7724A - 金属网纱 - Google Patents

金属网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7724A
CN116587724A CN202310793149.9A CN202310793149A CN116587724A CN 116587724 A CN116587724 A CN 116587724A CN 202310793149 A CN202310793149 A CN 202310793149A CN 116587724 A CN116587724 A CN 116587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gauze
metal
weft
warp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31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剑雄
杨礼林
王阿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z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31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7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7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34Screens, Frames; Holders therefor
    • B41F15/36Screens, Frames; Holders therefor fla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5/0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 B41P2215/1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41P2215/12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网纱,包括:一体结构的至少两条用于印刷的细栅区,隔开相邻两条细栅区的非印刷区,所述细栅区和非印刷区均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经线和纬线构成,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大于非印刷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存在至少一个区域的宽度大于等于相邻区域的宽度。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进口金属网纱有经线和纬线搭接突起的问题,从而造成太阳能电池片印刷银栅线形貌质量不稳定,进而造成电池转化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金属网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网版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网纱。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吸收太阳光的照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光伏发电技术中,电池是其核心部件之一,电池中的电极在生产时,是利用金属网版进行印刷,将导电金属透过金属网版,形成于基板表面,最终导电线路的过程。
目前的金属网纱是编织成型的,在使用形成电极时,存在一些瑕疵,如电极栅线的厚度不均匀、经纬线交叉处存在网结等问题,影响导电浆料的下落,使得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导电性能不稳定,最终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金属网纱采用编织网,在使用过程中,经纬线容易错位,使得印刷的导电线路宽度不可控,直接影响导电线路的导电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网纱,解决了现有的进口金属网纱有经线和纬线搭接突起的问题,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片印刷银栅线形貌质量不稳定,进而造成电池转化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金属网纱,包括:一体结构的至少两条用于印刷的细栅区,隔开相邻两条细栅区的非印刷区,所述细栅区和非印刷区均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经线和纬线构成。
优选地,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大于非印刷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
优选地,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存在至少一个区域的宽度大于等于相邻区域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细栅区内至少存在两组相邻两根纬线之间的距离不等。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纱为单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纱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纱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u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纱至少包括两层结构。
优选地,其中表面层的材料为Ni、Cu、Ni-Cu、Ni-Co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
优选地,相邻两层金属网纱之间还设置有增粘层。
优选地,其中增粘层的材料为Ni、Cu、Ni-Cu、Ni-Co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经线和/或纬线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一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两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三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四个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一体结构的金属网纱,细栅区不存在网结,使得印刷出的导电线路性能更加优越,细栅区纬线间的距离采用不等的设计,印刷出来的导电线路形貌更好,电性能更高;
2、整个细栅与主栅相交处,采用更宽的设计,有利于与主栅的搭接,最终印刷出来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更稳定;
3、经线和/或纬线的外表面设置了保护层,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网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金属网纱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金属网纱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金属网纱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金属网纱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A截面示意图;
图7为两层金属网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两层金属网纱中带有增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经线和纬线4个表面设置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经线为纬线3个表面设置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经线为纬线2个表面设置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金属网框,2、聚酯网布,3、热熔胶,4、金属网纱,41、细栅区,42、非印刷区,43、主栅区,44、纬线,45、经线,401、第一层金属网纱,402、第二层金属网纱,403、增粘层,40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如图1为一种金属网版结构,其包括最边缘部的金属网框1,中部的金属网纱4,紧贴金属网纱4的外侧设置有热熔胶3,所述热熔胶3与金属网框1之间设置有聚酯网布2。所述聚酯网布2经绷网设置于金属网框1内,所述金属网纱4居中设置于聚酯网布2上,且通过热熔胶3与聚酯网布2粘结固定,在经过顶框操作,将聚酯网布2、金属网纱4、热熔胶3和金属网框1连接为一体,形成太阳能电池片的丝印网版。
其中金属网纱4由若干条经线45和纬线44围成的若干网格组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金属网纱,包括:一体结构的至少两条用于印刷的细栅区41,隔开相邻两条细栅区41的非印刷区42,所述细栅区41和非印刷区42均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经线45和纬线44构成。其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细栅区41只有两边存在经线45,两边的经线45之间不存在其它经线,当然,可以根据印刷线路的需求,在所述细栅区41之间在增设经线。从图2中可看出,至少存在一细栅区41沿纬线44方向的网格宽度L1大于非印刷区42沿纬线44方向的网格宽度L2,在使用时,导电浆料透过细栅区41,印刷下落至待印刷基板表面处,形成导电线路。
具体的,如图2中,W10、W11、W12、W13的宽度范围为1μm~30μm,尤其是7μm~12μm效果最佳,W10、W11、W12、W13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W20、W21、W22、W23、W24的宽度范围为5μm~100μm,尤其是7μm~12μm效果最佳,W20、W21、W22、W23、W24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细栅区41的宽度L1的范围为100μm~500μm;非印刷区42宽度L2的范围为25μm~75μm。
进一步的,所述细栅区41内至少存在两组相邻两根纬线之间的距离不等,由图2中可看出,细栅区41部分纬线之间距离较远,部分纬线之间距离较近;即至少存在两组纬线之间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当然,所述细栅区41的纬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渐变设置,也可以是疏密的间隔设置。当纬线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导电浆料流淌更顺畅,印刷出来的导电线路形貌更好。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细栅区41沿纬线44方向存在至少一个区域的宽度大于等于相邻区域的宽度。如图3中,L3的宽度大于L4的宽度。此时,较宽的细栅区(L3部分),能够使得印刷出的导电线路中,细栅区41与主栅区43相交,增大细栅区41与主栅区43的结点,增强细栅和主栅相交处的导电性能。
所述细栅区41中宽度较宽的区域(L3部分),形状可以是菱形、矩形、圆弧形等;L3区域中的纬线密度大于其它区域,或者与其它区域相等,或者小于其它区域。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细栅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2中细栅的设置方式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在同一层金属网纱中,既设置了细栅区41,又设置了主栅区43,细栅区41和主栅区43相交处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更大,从而使得印刷出来的导电线路中,结点增大,进而增强导电性能。
如图4所示,所述主栅区43只有两边存在纬线44,两边纬线44之间不存在其它纬线,当然,可以根据印刷线路的需求,在所述主栅区43之间在增设纬线。从图4中可看出,至少存在一主栅区43沿经线45方向的网格宽度大于非印刷区沿经线45方向的网格宽度,在使用时,导电浆料透过主栅区43,印刷滑落至待印刷基板表面处,形成主栅的导电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主栅区43内至少存在两组相邻两根经线之间的距离不等,由图4中可看出,主栅区部分经线之间距离较远,部分经线之间距离较近;即至少存在两组经线之间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当然,所述主栅区43的经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渐变设置,也可以是疏密的间隔设置。当经线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导电浆料流淌更顺畅,印刷出来的导电线路形貌更好。
同样,与实施例3相似,主栅区43沿经线45方向存在至少一个区域的宽度大于等于相邻区域的宽度。此时,较宽的主栅区,能够使得印刷出的导电线路中,细栅区41与主栅区43相交,增大细栅区41与主栅区43的结点,增强细栅和主栅相交处的导电性能。
所述主栅区43中宽度较宽的区域,形状可以是菱形、矩形、圆弧形等;较宽区域中的经线密度大于其它区域,或者与其它区域相等,或者小于其它区域。
当然,所述主栅区与细栅区相交处,细栅区与主栅区的宽度均变宽,这样更加有利于增加印刷形成的导电线路的性能。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细栅区41和主栅区43相交处的经线45和纬线44围设成圆弧状,方便进一步增大结点,更加有利于增加印刷形成的导电线路的性能。
从实施例4与实施例5中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主细栅相交处的宽度,该相交处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菱形等其它几何形状。在金属网纱同时采用主细栅的设计,可以更节省工艺流程,只需一个印刷流程,即可形成主栅与细栅,减少了两次印刷对准的步骤,从而减少了对位误差,节约了工艺成本,提高了良率。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为图2中A-A截面示意图,所述金属网纱4为一体化的单层金属结构。所述金属网纱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其中,金属网纱4的厚度h1为1μm~25μm,优选地为,7μm~16μm。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邻的经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存在部分相等的设置,也可以存在距离不等的设置。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导电浆料的下落区即细栅区。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所述金属网纱4为两层结构,第一层金属网纱401的厚度与第二层金属网纱402的厚度可相等或不等,其范围均为1μm~25μm,优选地为,7μm~16μm。
所述第一层金属网纱401的材料和第二层金属网纱402的材料均可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当然两层材料的选取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搭配。
本实施例中,两层金属网纱结构的设计,可以更换的增加金属网纱的绷网强度,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网纱的印刷寿命。最外层金属网纱的材料为含铜或者铜材质时,可以提高金属网纱的延展性以及柔韧性。有利于后续的绷网及印刷操作。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所述金属网纱4为两层结构:第一层金属网纱401和第二层金属网纱402,两层金属网纱之间还设置有增粘层403。增粘层403的作用是增加两层金属网纱4之间的粘合性。
所述增粘层403的材料采用Ni、Cu、Ni-Cu、Ni-Co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增粘层403的目的可以加强层与层之间的附着力,可以有效防止在绷网过程中层与层之间的脱离、翘曲。可以有效增加金属网纱的寿命。
实施例6-实施例8中,给出了一层、两层、三层结构,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更多的层次,例如四层、五层、六层。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金属网纱4被保护层404包覆,即经线和/或纬线的四个表面设有保护层404,其中保护层404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
所述保护层404可以通过喷涂、涂覆、蒸镀等方式形成,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金属网纱,增加金属网纱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表面设置有保护层404,可以增加导电浆料滑落的顺畅性。有利于导电线路的形貌更加优越。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金属网纱4被保护层404半包覆,即经线和/或纬线的三个表面设有保护层404,其中保护层404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
其中有一面未设保护层404,该面朝向待印刷基板,该种设置并不影响金属网纱的整体使用寿命。
所述保护层404可以通过喷涂、涂覆、蒸镀等方式形成,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金属网纱,增加金属网纱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表面设置有保护层404,可以增加导电浆料滑落的顺畅性。有利于导电线路的形貌更加优越。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金属网纱4被保护层404半包覆,即经线和/或纬线的二个侧壁设有保护层404,其中保护层404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
所述保护层404可以通过喷涂、涂覆、蒸镀等方式形成,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金属网纱,增加金属网纱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表面设置有保护层404,可以增加导电浆料滑落的顺畅性。有利于导电线路的形貌更加优越。
图11中,保护层设置于两个侧壁,当然,也可以设置于上下表面,还可以设置于上下任一表面中的一面和任一侧壁中的一个侧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结构的至少两条用于印刷的细栅区,隔开相邻两条细栅区的非印刷区,所述细栅区和非印刷区均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经线和纬线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大于非印刷区沿纬线方向的网格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区沿纬线方向存在至少一个区域的宽度大于等于相邻区域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区内至少存在两组相邻两根纬线之间的距离不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纱为单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纱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叠加。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纱至少包括两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其中表面层的材料采用Ni、Cu、Ni-Cu、Ni-Co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
9.据权利要求7所述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金属网纱之间还设置有增粘层。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层的材料采用Ni、Cu、Ni-Co、Ni-Cr、Ni-Zn、Ni-P、Ni-Fe、Ni-Co-Cu、Ni-Cr、Cr、Cr-Cu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
11.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和/或纬线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12.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金属网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一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两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三个表面;或者设置于经线和/或纬线的四个表面。
CN202310793149.9A 2023-06-29 2023-06-29 金属网纱 Pending CN1165877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3149.9A CN116587724A (zh) 2023-06-29 2023-06-29 金属网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3149.9A CN116587724A (zh) 2023-06-29 2023-06-29 金属网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7724A true CN116587724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0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3149.9A Pending CN116587724A (zh) 2023-06-29 2023-06-29 金属网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77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0710B2 (en) Solar cell interconnection method using a flat metallic mesh
KR20140027127A (ko) 광전지 셀로 프린팅하기 위한 실크-스크린 스텐실
JPWO2015104793A1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マスク
CN220390658U (zh) 一种金属网版
CN116587724A (zh) 金属网纱
JP2006165149A (ja) 光起電力素子、光起電力素子集合体、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219686826U (zh) 金属网版
CN115972748A (zh) 网版
US20150096451A1 (en) Flat screen material and printing screen
JP5814023B2 (ja) サスペンドメタル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104290433B (zh) 印刷用丝网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18862B (zh) 用于印刷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无网结网版及其制备方法
CN214111889U (zh) 一种具有一体金属网布的太阳能网版
CN103358667B (zh) 开孔可调的平面丝网及其组成的印刷网版
CN219115014U (zh) 无结复合金属网版
CN220491895U (zh) 一种用于叠栅电池的金属种子层结构及种子层印刷网版
CN217671676U (zh) 一种全开口金属版
CN219115015U (zh) 无结金属网版
CN220409968U (zh) 一种无结金属网纱及其网版
CN111640818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导电电极线的分布和制造方法
CN220465000U (zh) 一种便于导电浆料落料的金属网版
CN218975462U (zh) 一种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220763825U (zh) 一种金属网纱以及精密网版
CN220409966U (zh) 一种无结金属网纱及网版
CN212708497U (zh) 一种全开口太阳能印刷版及其复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