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1979A -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1979A
CN116531979A CN202310057683.3A CN202310057683A CN116531979A CN 116531979 A CN116531979 A CN 116531979A CN 202310057683 A CN202310057683 A CN 202310057683A CN 116531979 A CN116531979 A CN 116531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peration control
water
liqui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76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悠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3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1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4Meas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meas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7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or vapours introduced in the liquid media
    • B01F23/237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or vapours introduced in the liquid media for obtaining fine bubbles, i.e. bubbles with a size below 100 µ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05Electrical circui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2Bathing devices for use with gas-containing liquid, or liquid in which gas is led or generated, e.g. carbon dioxide ba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60Compon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therapeutic baths of groups A61H33/00
    • A61H33/601Inlet to the bath
    • A61H33/6021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6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 B01F23/231265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being tubes, tubular elements, cylindrical elements or set of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2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flow-mix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the gases, e.g. baff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66Part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66Parts; Accessories
    • B01F23/2368Mixing receptacles, e.g. tanks, vessels or reactors, being completely closed, e.g. hermetically cl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9Mixing systems, i.e. flow charts or dia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1Measuring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 B01F35/2112Level of material in a container or the 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2Control or re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1Feed mechanisms for feeding a mixture of components, i.e. solids in liquid, solids in a gas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7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 B01F35/7176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5Discharge mechanisms
    • B01F35/754Discharge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components from the mixer
    • B01F35/7543Discharge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components from the mixer using pneumatic pressure, overpressure or gas pressure in a closed receptacle or circuit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05Electrical circuits therefor
    • A61H2033/0054Electrical circuits therefor with liquid level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30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的技术。本说明书公开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具有储罐、混合壳体、供给路径、导入路径、排出路径、微小气泡发生喷嘴、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和电极罩,储罐具有供给口和排出口;混合壳体使液体加压溶解气体;排出路径将液体向液槽排出;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能够检测储罐内的液位;电极罩以覆盖其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混合壳体具有流出部。被供给到供给口的液体通过导入路径被导入混合壳体的内部,且从流出部向混合壳体的外部流出,据此储存在储罐内。当沿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延伸方向观察电极罩时,电极罩覆盖液位电极的整周。

Description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fine bubble generat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具有:储罐,其具有供给口和排出口;目标部件(target member),其被收装于所述储罐,且具有通孔;供给路径,其向所述供给口供给所述液体;排出路径,其将储存在所述储罐内的所述液体从所述排出口向液槽排出;微小气泡发生喷嘴,其被设置于所述排出路径,通过对加压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所述液体减压来产生微小气泡;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其在所述储罐的内部且在所述目标部件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规定的液位以上;电极罩,其以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构成为:从所述供给路径供给到所述供给口的所述液体与所述目标部件相碰撞,通过所述通孔或者所述目标部件的外侧被储存在所述储罐内。当沿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电极罩时,所述电极罩未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整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11504号
发明内容
在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通过使储罐内的液体所含有的气体在液中上升,在液面产生泡沫。因此,由于泡沫的破裂等,有时液滴向液面的上方飞散。当从液面飞散的液滴附着于液位电极时,液位电极可能产生粘液。当液位电极产生粘液时,可能误检测储罐的液位。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为了抑制从液面飞散的液滴附着于液位电极,设置覆盖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电极罩。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电极罩中,在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整周中的没有被电极罩覆盖的部分,无法抑制从液面飞散的液滴附着于液位电极。因此,无法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具有储罐、混合壳体、供给路径、导入路径、排出路径、微小气泡发生喷嘴、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和电极罩,其中,所述储罐具有供给口和排出口;所述混合壳体被收装于所述储罐,用于使所述储罐内的气体加压溶解在流入内部的液体中;所述供给路径将所述液体供给到所述供给口;所述导入路径将被供给到所述供给口的所述液体导入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所述排出路径将储存在所述储罐内的所述液体从所述排出口向液槽排出;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喷嘴被设置于所述排出路径,用于通过使加压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所述液体减压来产生微小气泡;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在所述储罐的内部且在所述混合壳体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规定的液位以上;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在所述混合壳体设置有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部。构成为:从所述供给路径供给到所述供给口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导入路径被导入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且从所述流出部向所述混合壳体的外部流出,据此储存在所述储罐内,当沿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电极罩时,所述电极罩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整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能够在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整周抑制从液面飞散的液滴附着于液位电极。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具有加压泵、气体导入机构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加压泵被设置于所述供给路径;所述气体导入机构能够向所述储罐导入气体。可以为,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执行包括加压供液操作控制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其中,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是指:驱动所述加压泵从所述供给路径向所述供给口加压供给所述液体,并且通过所述排出路径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液槽供给加压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所述液体;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是指:通过使所述气体导入机构工作来向所述储罐导入所述气体。可以为,当设由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检测的所述规定的液位中的最低的液位为下限液位时,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比所述下限液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仅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据此使所述储罐内的液位上升。可以为,所述电极罩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下限液位低的位置。
在电极罩的下端位于比储罐内的液位低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电极罩来抑制储罐内的液体所含有的气体在液体中上升而进入电极罩的内侧。在该情况下,在电极罩的内侧抑制液面中的泡沫的产生,由此抑制液滴向液面的上方飞散。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过程中,电极罩的下端始终位于比储罐内的液位低的位置。因此,在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过程中,在电极罩的内侧始终抑制液面的泡沫的产生,由此始终抑制液滴向液面的上方飞散。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更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电极罩的内侧”是指电极罩的覆盖液位电极的一侧。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具有第1液位电极和第2液位电极,其中,所述第1液位电极是指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第1液位以上的液位电极;所述第2液位电极是指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比所述第1液位高的第2液位以上的液位电极。可以为,所述下限液位是所述第1液位。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在所述第2液位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开始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据此使所述储罐内的液位下降。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使用第1液位电极和第2液位电极,以储罐的液位在第1液位与第2液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控制气体导入机构的动作。并且,覆盖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电极罩的下端位于比第1液位低的位置。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2个液位电极来控制储罐的液位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始终抑制电极罩的内侧的液滴的飞散。因此,在使用2个液位电极来控制储罐的液位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第2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
在控制装置以储罐的液位在第1液位与第2液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控制气体导入机构的动作的情况下,第1液位电极被频繁地浸入液体,因此,第1液位电极比较不易产生粘液。另一方面,第2液位电极几乎不被浸入液体,因此第2液位电极比较易于产生粘液。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以覆盖第2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比较易于产生粘液的第2液位电极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仅具有第3液位电极,所述第3液位电极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第3液位以上。可以为,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第3液位电极的方式来设置。可以为,所述下限液位是所述第3液位。可以为,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比所述下限液位低而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情况下,在从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起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保持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在经过所述规定时间之后开始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使用第3液位电极,以储罐的液位保持在第3液位以上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的动作。并且,覆盖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电极罩的下端位于比第3液位低的位置。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1个液位电极来控制储罐的液位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始终抑制电极罩的内侧的液滴的飞散。因此,在使用1个液位电极来控制储罐的液位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第3液位位于比所述混合壳体的下端靠高的位置。可以为,所述电极罩的所述下端位于比所述混合壳体的下端低的位置。
被供给到储罐的液体顺着混合壳体的外侧面的形状和储罐的内侧面的形状来储存。因此,储存在储罐内的液体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在比混合壳体的下端低的位置比较大,在比混合壳体的下端高的位置比较小。因此,在液体中上升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量在比混合壳体的下端低的位置比较少,在比混合壳体的下端高的位置比较多。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延伸到在液体中上升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量比较少的位置。因此,通过电极罩,能够进一步抑制储罐内的液体所含有的气体在液体中上升而进入电极罩的内侧。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当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开始时中断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在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时重新开始所中断的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
在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时没有中断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情况下,需要以在气体导入操作控制中被供给到储罐的气体的量超过在加压供液操作控制中由储罐消耗的气体的量的方式进行调整,处理可能变得复杂。根据上述的结构,当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时中断加压供液操作控制,因此,无需调整在气体导入操作控制中被供给到储罐的气体的量和在加压供液操作控制中由储罐消耗的气体的量,能够简化处理。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不中断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而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在为了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而中断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在加压供液操作控制中使液槽的液体产生的微小气泡会在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消失,可能无法使液槽的液体持续稳定地产生微小气泡。根据上述的结构,无需为了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而中断加压供液操作控制,能够持续执行加压供液操作控制。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液槽的液体持续稳定地产生微小气泡。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电极罩与所述混合壳体的一部分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
在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有时想要减少零部件数。根据上述的结构,与将电极罩和混合壳体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零部件数。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所述液体是水。可以为,所述液槽是用户洗澡用的浴缸。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户洗澡用的浴缸的水产生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能够抑制液滴向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的结构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所具有的储罐52的分解图。
图3是沿轴线A从上方观察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储罐下部522的图。
图4是沿轴线A从上方观察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储罐下部522和壳体主体40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储罐52内的水的流动的例子的图。
图6是从后方观察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3的电极单元54和混合壳体4的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3的电极单元54和壳体盖44的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第1流出部404a流出的水的流动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浴缸适配器132中的水的流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浴缸适配器132中的水的流动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中的水的流动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中的水的流动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在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控制装置15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中的水的流动的另一例的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2的热水装置2A的结构的图。
图16是实施例2的热水装置2A具有的储罐72的分解图。
图17是从后方观察实施例2的电极单元754和混合壳体4的图。
图18是从下方观察实施例2的电极单元754和壳体盖44的图。
图19是在实施例2的热水装置2A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控制装置15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3的热水装置2B的结构的图。
图21是在实施例3的热水装置2B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控制装置15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3的热水装置2B中的水的流动的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2A、2B:热水装置;4:混合壳体;10:热源单元;12:第1热源机;14:第2热源机;16:给水路径;18:热水路径;18a:热水温度热敏电阻;20:旁通路径;22:旁通伺服机构;24:热水注入路径;26:阀;28:水量传感器;30:循环去路;30a:循环去路热敏电阻;32:循环回路;32a:循环回路热敏电阻;34:浴缸循环泵;36:水流开关;40:壳体主体;42:搅拌部;44:壳体盖;46:导入管;50: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2、72、352:储罐;54、754:电极单元;54a:高水位电极;54b:低水位电极;54c、754b:接地电极;60:热源回路;62:第1浴缸水路;64:储罐去路;64a:排水口;66:连通路;68:热源去路;70:第2浴缸水路;74:储罐回路;74a:第1给水口;74b:第2给水口;80:第1三通阀;82:第2三通阀;84:单向阀;86:储罐给水阀;88:第1加压泵;90:第2加压泵;92:储罐循环路径;92a:循环用开口;94:储罐循环泵;96:气体导入机构;98:入水管;100:出水管;102:文氏管;104:气体导入路径;104a:气体导入口;106:气体导入阀;130:浴缸;130a:壁部;132:浴缸适配器;132a:前表面;132b:下表面;134a:第1排出口;134b:第1吸入口;134c:第2吸入口;134d:第2排出口;136:第1水路;136a:第1排出路径;136b:第1吸入路径;138:第2水路;138a:第2排出路径;138b:第2吸入路径;140a、140b、140c、140d:止逆部;142: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50:控制装置;152:存储器;154:遥控器;200:供水源;250:水龙头;300:气体导入路径;300a:气体导入口;302:气泵;374:第3给水口;400:第1底板部;402:第1侧壁部;404:多个流出部;404a:第1流出部;404b:第2流出部;404c:第3流出部;404d:第4流出部;406:板状部件;408:多个载置部件;408a:第1载置部件;408b:第2载置部件;408c:第3载置部件;420:第2底板部;422:第2侧壁部;424:插入管;425:喷出口;426:嵌合部件;428:凸缘部;440:上板部;442:扩径部;444:侧板部;446:电极罩;520、720:储罐上部;522:储罐下部;540、740:电极设置部;550:壳体设置部;754a:单一的水位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具有热源单元10、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浴缸适配器132和控制装置150。热水装置2能够对从自来水等供水源200供给的水进行加热,且将被加热到所期望的温度的水向设置于厨房等的水龙头250、设置在浴室的浴缸130供给。另外,热水装置2能够使用户洗澡用的浴缸130的水产生微小气泡。
(热源单元10的结构)
热源单元10具有第1热源机12、第2热源机14、给水路径16、热水路径18、旁通路径20、旁通伺服机构22、热水注入路径24、热水注入阀26、水量传感器28、循环去路30、循环回路32、浴缸循环泵34和水流开关36。
给水路径16的上游端连接于供水源200,给水路径16的下游端连接于第1热源机12。另外,热水路径18的上游端连接于第1热源机12,热水路径18的下游端连接于水龙头250。第1热源机12是例如通过气体的燃烧来对水进行加热的燃烧热源机。第1热源机12对从给水路径16流入的水进行加热,且将被加热后的水向热水路径18送出。
旁通路径20的上游端连接于给水路径16,旁通路径20的下游端连接于热水路径18。旁通伺服机构22被设置于旁通路径20连接于给水路径16的部位。旁通伺服机构22能够通过调整内置的阀体的开度来调整从给水路径16经由第1热源机12向热水路径18流动的水的流量、和从给水路径16经由旁通路径20向热水路径18流动的水的流量的比例。通过调整旁通伺服机构22的开度,向比旁通路径20连接的部位靠下游侧的热水路径18,供给从第1热源机12流入的高温的水和从旁通路径20流入的低温的水按所期望的比例混合而被调节为所期望的温度的水。在比旁通路径20连接的部位靠下游侧的热水路径18设置有热水温度热敏电阻18a,该热水温度热敏电阻18a检测热水路径18的水的温度。
热水注入路径24的上游端连接于比旁通路径20所连接的部位靠下游侧的热水路径18,热水注入路径24的下游端连接于循环回路32。热水注入阀26被设置于热水注入路径24,开闭热水注入路径24。热水注入阀26通常时处于闭合状态。水量传感器28被设置于热水注入路径24,检测流经热水注入路径24的水的水量。
循环回路32的上游端连接于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的热源回路60(细节后述),循环回路32的下游端连接于第2热源机14。另外,循环去路30的上游端连接于第2热源机14,循环去路30的下游端连接于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的热源去路68(细节后述)。第2热源机14是例如通过气体的燃烧对水进行加热的燃烧热源机。第2热源机14对从循环回路32流入的水进行加热,且将被加热的水向循环去路30送出。在循环回路32的上游端附近设置有检测循环回路32的水的温度的循环回路热敏电阻32a。在循环去路30的下游端附近设置有检测循环去路30的水的温度的循环去路热敏电阻30a。
浴缸循环泵34设置于比热水注入路径24的连接部位靠下游侧的循环回路32,将循环回路32的水向第2热源机14送出。水流开关36在循环回路32中被设置于浴缸循环泵34与第2热源机14之间,检测水是否流经循环回路32。
(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的结构)
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具有储罐52、热源回路60、热源去路68、储罐回路74、储罐去路64、连通路66、第1三通阀80、第2三通阀82、单向阀84、储罐给水阀86、第1加压泵88、第2加压泵90、储罐循环路径92、储罐循环泵94和气体导入机构96。
(储罐52的结构)
储罐52能够在内部储存水。另外,储罐52被用于在水中加压溶解空气来生成空气溶解水。
如图2所示,储罐52具有储罐上部520和储罐下部522。储罐上部520具有电极设置部540、第1给水口74a和第2给水口74b。储罐下部522具有壳体设置部550、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参照图3)。储罐上部520和储罐下部522通过螺钉(省略图示)彼此固定。储罐上部520和储罐下部522具有以沿上下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内侧面。并且,在储罐52的内部收装混合壳体4。混合壳体4具有壳体主体40、搅拌部42、壳体盖44和导入管46。另外,在电极设置部540设置有电极单元54。
如图3所示,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设置在储罐下部522的下表面,在下方开口。因此,构成为:储存在储罐52内的水被沿着储罐52的内侧面向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引导。在本实施例中,在沿着轴线A从上方观察储罐下部522时,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分别配置在不与轴线A重叠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沿着轴线A从上方观察储罐下部522和壳体主体40时,排水口64a(参照图3)被配置于被壳体主体40遮挡的位置。另外,在沿着轴线A从上方观察储罐下部522和壳体主体40时,循环用开口92a的一部分被配置于储罐下部522的内侧面与后述的第1侧壁部402的外侧面之间。
(壳体主体4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40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的第1底板部400,其向水平方向展开;第1侧壁部402,其从第1底板部400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多个流出部404,其通过在第1侧壁部402的上端部形成缺口而形成;和板状部件406和多个载置部件408,二者被设置于第1侧壁部402。在本实施例中,第1底板部400、第1侧壁部402、板状部件406和多个载置部件408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另外,第1侧壁部402形成为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
如图4所示,板状部件406和多个载置部件408从上方抵接于储罐下部522的壳体设置部550。因此,壳体主体40通过板状部件406和多个载置部件408被支承于储罐下部52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流出部404设置有4个。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有时将多个流出部404区别为第1流出部404a、第2流出部404b、第3流出部404c和第4流出部404d。
多个载置部件408沿轴线A的周向按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载置部件408设置有3个。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有时将多个载置部件408区别为第1载置部件408a、第2载置部件408b和第3载置部件408c。第1载置部件408a、第2载置部件408b和第3载置部件408c沿着轴线A的周向间隔90°设置。
板状部件406是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扇形形状的平板。板状部件406沿水平方向设置。板状部件406沿轴线A的周向设置在第1侧壁部402的全周中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例如,70°的角度范围内)。板状部件406从第1侧壁部402的外侧面向轴线A的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在沿着轴线A从上方观察壳体主体40时,第1侧壁部402中的设置有板状部件406的部分与第1侧壁部402中的设置有第1流出部404a的部分的全部重叠。另外,在沿着轴线A从上方观察壳体主体40时,从板状部件406的重心到第1流出部404a的重心在轴线A的周向上的距离比从板状部件406的重心到排水口64a的重心在轴线A的周向上的距离小,并且比从板状部件406的重心到循环用开口92a的重心在轴线A的周向上的距离小。
如图5所示,板状部件406被配置于比第1流出部404a靠下方、且比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从板状部件406到第1流出部404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从板状部件406到排水口64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小,并且比从板状部件406到循环用开口92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小。
(搅拌部42的结构)
如图2所示,搅拌部42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的第2底板部420,其向水平方向展开;第2侧壁部422,其从第2底板部420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插入管424及嵌合部件426,二者沿第2侧壁部422的切线方向设置;和凸缘部428,其在第2侧壁部422的上部向第2侧壁部422的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2底板部420、第2侧壁部422、插入管424、嵌合部件426、凸缘部428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另外,第2侧壁部422形成为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
如图5所示,凸缘部428从上方抵接于壳体主体40的第1侧壁部402的上端部。因此,搅拌部42通过凸缘部428被支承于壳体主体40。在搅拌部42被支承于壳体主体40的状态下,插入管424与壳体主体40的第4流出部404d的一部分嵌合,并且嵌合部件426与第1流出部404a的一部分嵌合。
搅拌部42还具有形成在第2底板部420的喷出口425。第2底板部42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远离壳体主体40的第1底板部400的位置。另外,第2侧壁部422的外径比壳体主体40的第1侧壁部402的内径小。据此,在搅拌部42与壳体主体40之间设置有连通喷出口425和多个流出部404的间隙。
(壳体盖44的结构)
如图2所示,壳体盖44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的上板部440,其向水平方向展开;扩径部442,其连接于上板部440的周缘部,随着靠向下方而向轴线A的径向外侧扩大;侧板部444,其从扩径部44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和电极罩446,其被设置在侧板部444,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上板部440、扩径部442、侧板部444和电极罩446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电极罩446形成为沿着储罐上部520和储罐下部522的内侧面的形状。另外,在上板部440设置有连通空气孔(未图示)。
如图5所示,壳体盖44以覆盖壳体主体40和搅拌部42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壳体盖44与搅拌部42之间被密封部件(省略图示)密封。因此,壳体盖44抑制被导入搅拌部42的内部的水在壳体盖44与搅拌部42之间通过且向混合壳体4的外部流出。另外,壳体盖44抑制当水从壳体主体40的多个流出部404流出时水向储罐52的上方飞散。
(导入管46的结构)
导入管46通过插入搅拌部42的插入管424而被安装于搅拌部42。导入管46以连通储罐上部520的第1给水口74a及第2给水口74b和搅拌部42的内部的方式来设置。因此,导入管46能够将被供给到储罐上部520的第1给水口74a和第2给水口74b的水导入搅拌部42的内部。
(电极单元54的结构)
如图2所示,电极单元54具有高水位电极54a、低水位电极54b和接地电极54c。高水位电极54a、低水位电极54b和接地电极54c在储罐52的内部且在混合壳体4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在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与储存在储罐52内的水的水面接触时,在高水位电极54a、低水位电极54b与接地电极54c之间有电流流动,因此向控制装置150输出ON信号。即,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分别构成为:能够检测储罐52内的水位是否在规定水位以上。下面,有时将由低水位电极54b检测到的储罐52内的水位称为“第1水位”。有时将由高水位电极54a检测到的储罐52内的水位称为“第2水位”。高水位电极54a的下端位于比低水位电极54b的下端高的位置。因此,第2水位比第1水位高。
如图6所示,高水位电极54a被电极罩446覆盖。另一方面,低水位电极54b和接地电极54c没有被电极罩446覆盖。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高水位电极54a的下端、低水位电极54b的下端、和接地电极54c的下端低的位置。另外,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低的位置。
如图7所示,当从下方观察电极罩446时,电极罩446覆盖高水位电极54a的全周(整周)。
(储罐52内的水的流动)
如图5所示,由第1给水口74a和第2给水口74b供给的水经由导入管46被导入搅拌部42的内部。被导入搅拌部42的内部的水在搅拌部42的内部一边呈螺旋状旋回一边向下方流动。当水在搅拌部42的内部旋回时,在搅拌部42的中心附近产生大的负压。因此,滞留在储罐52的上部的空气通过壳体盖44的连通空气孔(未图示)吸入搅拌部42的内部。被吸入搅拌部42的内部的空气被卷入在搅拌部42的内部旋回的水。据此,空气被溶解于水,生成空气溶解水。在搅拌部42的内部生成的空气溶解水从喷出口425向壳体主体40的第1底板部400喷出。从喷出口425喷出的空气溶解水与第1底板部400相碰撞之后发生方向转换,在形成于第2侧壁部422与第1侧壁部402之间的间隙向上方流动,从壳体主体40的多个流出部404向混合壳体4的外部流出。从多个流出部404流出的空气溶解水在形成于储罐52的内侧面与第1侧壁部402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流动,储存在储罐52内。另外,图5的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
如图8所示,从多个流出部404流出的空气溶解水中的从第1流出部404a流出的空气溶解水在形成于储罐52的内侧面与第1侧壁部402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流动时,与板状部件406相碰撞。与板状部件406相碰撞的空气溶解水沿着板状部件406,以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方式发生方向转换。由板状部件406使空气溶解水发生方向转换时,空气溶解水被减速。因此,在空气溶解水中混入有未溶解空气的情况下,通过空气溶解水的减速,未溶解空气从空气溶解水分离。然后,从空气溶解水分离的空气返回储罐52的上部。据此,在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中,能够减少被导入排水口64a(参照图3)和循环用开口92a(参照图3)的空气溶解水所含有的未溶解空气的量。另外,图8的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
(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中的各水路的结构)
如图1所示,热源回路60的一端连接于连通路66,热源回路60的另一端连接于热源单元10的循环回路32。连通路66连接第1三通阀80和第2三通阀82。在第1三通阀80上连接有连通路66、第1浴缸水路62和储罐去路64。第1三通阀80能够切换第1连通状态(参照图14)、第2连通状态(参照图1)和第3连通状态(参照图11、图12),其中,所述第1连通状态为储罐去路64和第1浴缸水路62连通的状态;所述第2连通状态为储罐去路64和连通路66连通的状态;所述第3连通状态为第1浴缸水路62、储罐去路64和连通路66连通的状态。储罐去路64的上游端通过排水口64a连接于储罐52,储罐去路64的下游端连接于第1三通阀80。在储罐去路64上设置有单向阀84,该单向阀84允许水从储罐52向第1三通阀80流动,禁止水从第1三通阀80向储罐52流动。第1浴缸水路62的一端连接于第1三通阀80,第1浴缸水路62的另一端连接于浴缸适配器132。
热源去路68的一端连接于热源单元10的循环去路30,热源去路68的另一端连接于第2三通阀82。在第2三通阀82上连接有连通路66、热源去路68和第2浴缸水路70。第2三通阀82能够切换第4连通状态(参照图14)和第5连通状态(参照图1、图11、图12),其中,所述第4连通状态为第2浴缸水路70和连通路66连通的状态;所述第5连通状态为热源去路68和第2浴缸水路70连通的状态。第2浴缸水路70的一端连接于第2三通阀82,第2浴缸水路70的另一端连接于浴缸适配器132。
储罐回路74的上游端连接于热源去路68,储罐回路74的下游端通过第1给水口74a连接于储罐52。储罐给水阀86被设置于储罐回路74,对储罐回路74进行开闭。储罐给水阀86通常时处于闭合状态。第1加压泵88和第2加压泵90在储罐回路74中被设置于储罐给水阀86与储罐52之间。第1加压泵88和第2加压泵90对储罐回路74的水进行加压且将其向储罐52送出。在储罐回路74中,第1加压泵88被配置在比第2加压泵90靠上游侧的位置。
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上游端通过循环用开口92a连接于储罐52,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下游端通过第2给水口74b连接于储罐52。储罐循环泵94被设置于储罐循环路径92。储罐循环泵94通过循环用开口92a将储罐52内的水吸入储罐循环路径92,并且通过第2给水口74b将储罐循环路径92的水向储罐52内排出。
(气体导入机构96的结构)
气体导入机构96被设置于比储罐循环泵94靠上游侧的储罐循环路径92。气体导入机构96具有入水管98、出水管100、文氏管102、气体导入路径104和气体导入阀106。水从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上游侧流入入水管98。出水管100使水向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下游侧流出。文氏管102连通入水管98和出水管100。文氏管102的直径比入水管98和出水管100的直径小。流经气体导入机构96的水在从入水管98向文氏管102流动时被减压到低于大气压的压力,在从文氏管102向出水管100流动时被增压到原来的压力。气体导入路径104的上游端(下面,还称为气体导入口104a)向大气敞开,下游端连接于文氏管102。气体导入阀106被设置于气体导入路径104,对气体导入路径104进行开闭。在水流经气体导入机构96时,在气体导入阀106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空气被从气体导入口104a吸入气体导入路径104,空气与流经文氏管102的水混合。由气体导入路径104导入的空气与流经储罐循环路径92的水一起流入储罐52。气体导入阀106在通常时处于闭合状态。
(浴缸适配器132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9、图10对设置于浴缸130的壁部130a的浴缸适配器132进行说明。图9表示处于水从第1浴缸水路62向浴缸130流动,且水从浴缸130向第2浴缸水路70流动的状态(例如,图14的状态)的情况下的浴缸适配器132中的水的流动。图10表示处于水从浴缸130向第1浴缸水路62流动,且水从第2浴缸水路70向浴缸130流动的状态(例如,图12的状态)的情况下的浴缸适配器132中的水的流动。
浴缸适配器132具有第1水路136和第2水路138。第1水路136与第1浴缸水路62相连通,第2水路138与第2浴缸水路70相连通。第1水路136分支为第1排出路径136a和第1吸入路径136b。第1排出路径136a与设置于浴缸适配器132的前表面132a的第1排出口134a相连通。从第1排出口134a向浴缸130排出的水被向浴缸130的壁部130a的前方、即与浴缸130的壁部130a垂直的方向排出。在第1排出路径136a上设置有:止逆部140a,其防止水从浴缸130向第1浴缸水路62流动;和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其被配置在比止逆部140a靠上游侧(第1浴缸水路62侧)的位置。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对通过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的水进行减压。第1吸入路径136b与设置于浴缸适配器132的前表面132a的第1吸入口134b相连通。在第1吸入路径136b上设置有止逆部140b,该止逆部140b防止水从第1浴缸水路62向浴缸130流动。
第2水路138分支为第2排出路径138a和第2吸入路径138b。第2吸入路径138b与设置于浴缸适配器132的前表面132a的第2吸入口134c相连通。在第2吸入路径138b上设置有止逆部140c,该止逆部140c防止水从第2浴缸水路70向浴缸130流动。第2排出路径138a与设置于浴缸适配器132的下表面132b的第2排出口134d相连通。从第2排出口134d排出的水被向下方、即与浴缸130的壁部130a平行的方向排出。在第2排出路径138a上设置有止逆部140d,该止逆部140d防止水从浴缸130向第2浴缸水路70流动。
(控制装置150的结构)
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150控制热源单元10、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的各结构要素的动作。控制装置150构成为:能够与能够由用户操作的遥控器154进行通信。控制装置150具有存储器152,能够存储用户输入的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中的设定温度或设定水量、再加热操作控制中的设定温度等各种设定。用户能够通过遥控器154指示后述的热水注入操作控制、再加热操作控制、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开始或结束。
(热水注入操作控制)
热水注入操作控制在用户通过遥控器154指示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开始的情况下开始。或者,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也可以在用户通过遥控器154预先设定了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开始时刻,且控制装置150判断为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开始时刻到来的情况下开始。当开始热水注入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使第1三通阀80、第2三通阀82分别成为第3连通状态、第5连通状态(参照图11、图12)。当开始热水注入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打开热水注入阀26,并且开始由第1热源机12进行加热。据此,如图11所示,被调节为设定温度的水从热水路径18经由热水注入路径24流入循环回路32。流入循环回路32的水分流为向上游侧(即热源回路60)流动和向下游侧(即第2热源机14)流动。从循环回路32向热源回路60流动的水经由连通路66、第1三通阀80、第1浴缸水路62和浴缸适配器132流入浴缸130。从循环回路32向第2热源机14流动的水经由循环去路30、热源去路68、第2三通阀82、第2浴缸水路70、浴缸适配器132流入浴缸130。控制装置150待机,直到水量传感器28检测到的累积水量达到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中的设定水量为止。另外,在此所谓的累积水量是指:从热水注入操作控制开始起水量传感器28检测到的累积水量。当累积水量达到设定水量时,控制装置150使热水注入阀26闭合,并且结束由第1热源机12对水进行加热。在此之后,控制装置150通过遥控器154向用户告知热水注入操作控制已完成,结束热水注入操作控制。
(再加热操作控制)
在用户通过遥控器154指示开始再加热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开始再加热操作控制。或者,也可以在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中第1热源机12对水的加热结束之后控制装置150判断为由循环回路热敏电阻32a检测到的温度不满足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开始再加热操作控制。当开始再加热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使第1三通阀80成为第3连通状态,且使第2三通阀82成为第5连通状态(参照图11、图12)。根据该状态,控制装置150驱动浴缸循环泵34,并且开始由第2热源机14对水进行加热。据此,如图12所示,浴缸130的水经由浴缸适配器132、第1浴缸水路62、第1三通阀80、连通路66、热源回路60、循环回路32被输送到第2热源机14。由第2热源机14加热后的水经由循环去路30、热源去路68、第2三通阀82、第2浴缸水路70、浴缸适配器132返回浴缸130。当由循环回路热敏电阻32a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控制装置150使浴缸循环泵34停止,并且结束由第2热源机14对水进行加热。在此之后,控制装置150通过遥控器154向用户告知再加热操作控制已完成,结束再加热操作控制。
(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
在用户通过遥控器154指示开始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开始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中,在上述的热水注入操作控制完成之后,还自动开始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即,与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执行联动来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当开始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分别使第1三通阀80、第2三通阀82成为第3连通状态、第5连通状态(参照图11、图12)。另外,控制装置150使储罐给水阀86为开启状态。根据该状态,控制装置150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
在S2中,控制装置150驱动储罐循环泵94。据此,水在储罐52与储罐循环路径92之间循环。
在S4中,控制装置150开始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50打开气体导入阀106。在执行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向在储罐循环路径92的气体导入机构96中流动的水导入空气。
在S6中,控制装置150开始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控制装置150使第1三通阀80成为第1连通状态,使第2三通阀82成为第4连通状态,并且驱动浴缸循环泵34、第1加压泵88、第2加压泵90。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浴缸130的水经由浴缸适配器132、第2浴缸水路70、第2三通阀82、连通路66、热源回路60、循环回路32、第2热源机14、循环去路30、热源去路68、储罐回路74被供给到储罐52。此时,从储罐回路74向储罐52供给通过第1加压泵88和第2加压泵90加压后的水。据此,在储罐52的内部,在水中加压溶解空气。然后,加压溶解有空气的水从储罐52经由储罐去路64、第1三通阀80、第1浴缸水路62、浴缸适配器132被供给到浴缸130。此时,加压溶解有空气的水在通过浴缸适配器132的第1排出路径136a的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时被减压到大气压以下,向浴缸130喷出时被增压到大气压,使浴缸130的水产生微小气泡。
在S8中,控制装置150根据来自低水位电极54b的检测信号,判断储罐52的水位是否低于第1水位。在本实施例中,在气体导入机构96中,打开气体导入阀106时导入的空气量比在浴缸130的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的空气量多。因此,在打开气体导入阀106的状态下,储罐52内的空气量增大,储罐52的水位下降。在储罐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2。在储罐52的水位低于第1水位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0。
在S10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50使气体导入阀106闭合。据此,停止向流经储罐循环路径92的气体导入机构96的水导入空气。由于在使气体导入阀106闭合的状态下不向储罐52供给空气,因此,储罐52内的空气量减少,储罐52的水位上升。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气体导入阀106闭合期间也继续储罐循环泵94的驱动。据此,促进储罐52内的水的流动,由此促进空气向储罐52中的水的加压溶解。
在S12中,控制装置150基于来自高水位电极54a的检测信号,判断储罐52的水位是否在第2水位以上。在储罐52的水位低于第2水位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6。在储罐52的水位在第2水位以上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4。
在S14中,控制装置150在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开始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据此,重新开始向流经储罐循环路径92的气体导入机构96的水导入空气。
在S16中,控制装置150判断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操作控制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在此,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操作控制时间是从开始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在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中,在不与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执行联动而单独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情况下,设定时间例如被设定为10分钟。与此不同,在与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执行联动而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情况下,设定时间例如被设定为30分钟。在操作控制时间没有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8。在操作控制时间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8。
在S18中,控制装置150使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停止。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50使浴缸循环泵34、第1加压泵88和第2加压泵90停止。
在S20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第1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
在S22中,控制装置150使储罐循环泵94停止。据此,使储罐52与储罐循环路径92之间的水的循环停止。在S22之后,图13的处理结束。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中,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使用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以储罐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与第2水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96的动作。另外,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不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而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A具有与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大致同样的结构。在热水装置2A中,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代替具有储罐52而具有储罐72。另外,在热水装置2A中,当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代替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19所示的处理。下面,对储罐72中的与储罐52的不同点以及图19所示的处理中的与图13所示的处理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储罐72中的与储罐52的不同点)
如图16所示,储罐72代替具有储罐上部520而具有储罐上部720。并且,储罐上部720代替具有电极设置部540而具有电极设置部740。在电极设置部740,代替电极单元54而设置电极单元754。
电极单元754具有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和接地电极754b。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和接地电极754b在储罐72的内部且在混合壳体4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与储存在储罐72内的水的水面接触时,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与接地电极754b之间有电流流动,因此向控制装置150输出ON信号。即,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构成为:能够检测储罐72内的水位是否在规定水位以上。下面,有时将由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检测到的储罐72内的水位称为“第3水位”。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下端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高的位置。因此,第3水位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高的位置。
如图17所示,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被电极罩446覆盖。另一方面,接地电极754b没有被电极罩446覆盖。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下端、和接地电极754b的下端低的位置。另外,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低的位置。
如图18所示,当从下方观察电极罩446时,电极罩446覆盖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全周。
(图19所示的处理中的与图13所示的处理的不同点)
在图19所示的处理中,在S6之后,处理进入S32。在S32中,控制装置150根据有无从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输出的ON信号来判断储罐72的水位是否低于第3水位。在储罐72的水位在第3水位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重复S32。在储罐72的水位低于第3水位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0。并且,在S10之后,处理进入S34。
在S34中,控制装置150使用内置的计时器(未图示),开始水位上升时间的计时。在S34之后,处理进入S36。
在S36中,控制装置150判断在S34中开始计时的水位上升时间是否超过第1规定时间(例如90秒)。在水位上升时间在第1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重复S36。在水位上升时间超过第1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38。
在S38中,控制装置150使由内置的计时器(未图示)对水位上升时间的计时结束。在S38之后,处理进入S14。
这样,在热水装置2A中,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使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以使储罐72的水位保持在第3水位以上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96的动作。另外,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不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而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实施例3)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水装置2B具有与实施例1的热水装置2大致同样的结构。在热水装置2B中,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代替具有储罐52而具有储罐352。储罐352不具有储罐52中的循环用开口92a。储罐352代替具有储罐52中的第1给水口74a和第2给水口74b而具有第3给水口374。在第3给水口374连接着储罐回路74的下游端。另外,在热水装置2B中,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代替具有储罐循环路径92、储罐循环泵94和气体导入机构96而具有气体导入路径300和气泵302。气体导入路径300的上游端(下面,还称为气体导入口300a)向大气敞开,下游端连接于储罐52。气泵302被设置于气体导入路径300。当驱动气泵302时,通过气体导入路径300向储罐52的内部导入空气。
另外,在热水装置2B中,当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时,控制装置150代替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21所示的处理。
如图21所示,在S52中,控制装置150开始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50分别使第1三通阀80、第2三通阀82成为第2连通状态、第5连通状态(参照图20),并且驱动气泵302。在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通过气体导入路径300向储罐352的内部导入空气。
在S54中,控制装置150根据来自低水位电极54b的检测信号判断储罐352的水位是否低于第1水位。另外,在使后述的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下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储罐352内的空气量增大,因此储罐352的水位下降。在储罐3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0。在储罐352的水位低于第1水位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56。
在S56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50使气泵302停止。据此,停止向储罐352的内部导入空气。
在S58中,控制装置150在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开始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控制装置150分别使第1三通阀80、第2三通阀82成为第1连通状态、第4连通状态,并且驱动浴缸循环泵34、第1加压泵88、第2加压泵90。据此,促进空气向储罐352中的水的加压溶解,并且开始从储罐352向浴缸130供给空气溶解水。另外,由于在使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下不向储罐352供给空气,因此,储罐352内的空气量减少,储罐352的水位上升。
在S60中,控制装置150根据来自高水位电极54a的检测信号判断储罐352的水位是否在第2水位以上。在储罐352的水位低于第2水位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6。在储罐352的水位在第2水位以上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2。
在S62中,控制装置150在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开始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据此,重新开始向储罐352的内部导入空气。
在S64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停止。据此,停止从储罐352向浴缸130供给空气溶解水。另外,由于在使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下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因此,储罐352的水位下降。
在S66中,控制装置150判断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操作控制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在操作控制时间没有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54。在操作控制时间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8。
在S68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停止。
在S70中,控制装置150在正在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使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在S70之后,图21的处理结束。
这样,在热水装置2B中,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使用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以储罐3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与第2水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控制气泵302的动作。另外,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在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开始时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在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时重新开始所中断的加压供水操作控制。
另外,在热水装置2B中,储罐352也可以代替电极单元54而具有实施例2的电极单元754。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50也可以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使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以使储罐352的水位保持在第3水位以上的方式来控制气泵302的动作。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50也可以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在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开始时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在第2空气导入操作控制停止时重新开始所中断的加压供水操作控制。
(变形例)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向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导入空气,但也可以代替空气而向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导入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气体。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填充有气体的气体充填储罐(未图示)连接于气体导入路径104的气体导入口104a(或者气体导入路径300的气体导入口300a)。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热源单元10连接于水龙头250,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连接于浴缸130。在另一实施例中,热源单元10可以连接于其他温热利用部位,空气加压溶解单元50可以连接于其他液槽。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中,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设置于储罐下部522的下表面,在下方开口。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可以不分别设置在储罐下部522的下表面,也可以不分别在下方开口。例如,排水口64a和循环用开口92a中的至少一方可以设置于储罐下部522的侧面,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开口。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板状部件406与第1侧壁部402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板状部件406也可以与第1侧壁部402分体设置。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板状部件406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板状部件406也可以不沿水平方向设置。例如,板状部件406也可以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平面设置。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板状部件406为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扇形形状的平板。在另一实施例中,板状部件406也可以不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扇形形状,也可以不是平板。例如,板状部件406可以是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形形状的平板,也可以是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扇形形状,并且随着靠向轴线A的周向端部而向上方弯曲的板。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板状部件406从上方抵接于储罐下部522的壳体设置部550。即,板状部件406突出到比储罐下部522的内侧面靠轴线A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板状部件406也可以不突出到比储罐下部522的内侧面靠轴线A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电极罩446与上板部440、扩径部442、侧板部444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罩446也可以与上板部440、扩径部442和侧板部444分别设置。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罩446的一部分可以由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的内侧面构成,电极罩446的剩余部分可以与上板部440、扩径部442、侧板部444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从下方观察电极罩446时,电极罩446也可以覆盖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全周。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B)中,电极罩446仅覆盖高水位电极54a。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罩446也可以覆盖高水位电极54a、低水位电极54b和接地电极54c中的至少一个水位电极。例如,电极罩446也可以覆盖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双方。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A中,电极罩446仅覆盖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罩446也可以覆盖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和接地电极754b双方。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用于检测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的水位电极也可以设置于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以外的部位。
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的高水位电极54a、低水位电极54b(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长度也可以适宜地改变。即,上述的热水装置2中的第1水位、第2水位(或者第3水位)也可以适宜地变更。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中,在储罐循环路径92上,气体导入机构96被配置在比储罐循环泵94靠上游侧的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储罐循环路径92上,气体导入机构96也可以配置在比储罐循环泵94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中,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下游端连接于比第2加压泵90靠下游侧的储罐回路74。在另一实施例中,储罐循环路径92的下游端可以不连接于储罐回路74,也可以相对于储罐52(或者储罐72)与储罐回路74分别设置。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在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中,根据由水量传感器28检测到的累积水量,在浴缸130中储存设定水量的水。在另一实施例中,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预先设置能够检测浴缸130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在热水注入操作控制中,根据由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浴缸130的水位,在浴缸130中储存设定水位的水。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也可以与热水注入操作控制的执行联动,用户能够通过遥控器154来切换是否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
在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控制装置150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操作控制时间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图13的S16为是的情况下、图19的S16为是的情况下、或者图21的S66为是的情况下)结束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50即使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操作控制时间没有达到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结束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例如,控制装置150也可以在用户通过遥控器154指示结束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情况下结束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
上述的热水装置2A中的第1规定时间、用于使上述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的微小气泡操作控制停止的设定时间也可以适宜地变更。
(对应关系)
如上所述,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例子)具有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混合壳体4、储罐回路74(供给路径的例子)、导入管46(导入路径的例子)、储罐去路64(排出路径的例子)、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的例子)和电极罩446,其中,所述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具有第1给水口74a(或者第3给水口374)(供给口的例子)和排水口64a(排出口的例子);所述混合壳体4被收装于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使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空气(气体的例子)加压溶解在流入内部的水(液体的例子)中;所述储罐回路74(供给路径的例子)向第1给水口74a(或者第3给水口374)供给水;所述导入管46(导入路径的例子)将被供给到第1给水口74a和第2给水口74b(或者第3给水口374)的水导入混合壳体4的内部;所述储罐去路64(排出路径的例子)将储存在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从排水口64a向浴缸130(液槽的例子)排出;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喷嘴142被设置于储罐去路64,通过使加压溶解有空气的水减压来产生微小气泡;所述高水位电极54a和所述低水位电极54b(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的例子)在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的内部且在混合壳体4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检测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是否在规定的水位以上;所述电极罩446以覆盖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例子)的方式来设置。在混合壳体4设置有供水流出的多个流出部404。构成为:从储罐回路74供给到第1给水口74a(或者第3给水口374)的水通过导入管46被导入混合壳体4的内部,从多个流出部404向混合壳体4的外部流出,据此存储在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在从下方观察电极罩446时(沿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例子),电极罩446覆盖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全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446能够在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全周抑制从水面(液面的例子)飞散的水滴(液滴的例子)附着于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水滴向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还具有第1加压泵88及第2加压泵90(加压泵的例子)、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气体导入机构的例子)和控制装置150,其中,所述第1加压泵88及第2加压泵90(加压泵的例子)被设置于储罐回路74;所述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气体导入机构的例子)能够向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导入空气。控制装置150构成为:能够执行包括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例子)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其中,所述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例子)是指:驱动第1加压泵88和第2加压泵90从储罐回路74向第1给水口74a(或者第3给水口374)加压供给水,并且通过储罐去路64从排水口64a向浴缸130供给加压溶解有空气的水;所述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是指:通过使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工作来向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导入空气。构成为:当设由高水位电极54a和低水位电极54b(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检测到的规定的水位中的最低的第1水位(或者境界水位)为下限水位时,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正在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检测到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比下限水位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50使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仅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据此使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上升。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低水位电极54b的下端(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下端)低的位置。即,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下限水位低的位置。
在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低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电极罩446来抑制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所含有的空气在水中上升而进入电极罩446的内侧。在该情况下,在电极罩446的内侧抑制水面中的泡沫的产生,抑制水滴向水面的上方飞散。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正在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过程中,电极罩446的下端通常位于比储罐52(或者储罐72、储罐352)内的水位低的位置。因此,在正在执行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的过程中,在电极罩446的内侧始终抑制水面中的泡沫的发生,由此始终抑制水滴向水面的上方飞散。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更适当地抑制水滴向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者多个水位电极具有低水位电极54b(第1液位电极的例子)和高水位电极54a(第2液位电极的例子),其中,所述低水位电极54b(第1液位电极的例子)是指能够检测储罐5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是否在第1水位(第1液位的例子)以上的液位电极;所述高水位电极54a(第2液位电极的例子)是指能够检测储罐5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是否在比下限水位高的第2水位(第2液位的例子)以上的液位电极。下限水位是第1水位。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到储罐5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在第2水位以上时,控制装置150开始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据此使储罐5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下降。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150使用低水位电极54b和高水位电极54a,以储罐5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与第2水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的动作。并且,覆盖高水位电极54a的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低水位电极54b的下端低的位置(位于比第1液位低的位置的例子)。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低水位电极54b和高水位电极54a(2个液位电极的例子)来控制储罐5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B)中,始终抑制电极罩446的内侧的水滴的飞散。因此,在使用低水位电极54b和高水位电极54a来控制储罐5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B)中,能够适当地抑制液滴向高水位电极54a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罩446以覆盖低水位电极54b和高水位电极54a中的高水位电极54a的方式来设置。
在控制装置150以储罐5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在第1水位与第2水位之间变化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的动作的情况下,低水位电极54b被频繁地浸入水中,因此低水位电极54b比较不易产生粘液。另一方面,由于高水位电极54a几乎不被浸入水中,因此,高水位电极54a比较易于产生粘液。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446以覆盖高水位电极54a的方式来设置。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水滴向比较易于产生粘液的高水位电极54a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者多个水位电极仅具有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第3液位电极的例子),所述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第3液位电极的例子)能够检测储罐7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是否在第3水位(第3液位的例子)以上。电极罩446以覆盖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方式来设置。下限水位是第3水位。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检测到储罐7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位比下限水位低而使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情况下,在从使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起到经过第1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保持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在经过第1规定时间之后开始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或者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150使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以储罐7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保持在第3水位以上的方式来控制气体导入机构96(或者气泵302)的动作。并且,覆盖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的下端低的位置(位于比第3液位低的位置的例子)。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1个液位电极的例子)来控制储罐7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的热水装置2B中,始终抑制电极罩446的内侧的水滴的飞散。因此,在使用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来控制储罐72(或者储罐352)的水位的热水装置2A(或者热水装置2B)中,能够适宜地抑制水滴向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附着。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3水位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高的位置。电极罩446的下端位于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低的位置。
被供给到储罐72(或者储罐352)的水顺着混合壳体4的外侧面的形状和储罐72(或者储罐352)的内侧面的形状来储存。因此,储存在储罐7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的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在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低的位置比较大,在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高的位置比较小。因此,在水中上升的空气的每单位面积的量在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低的位置比较少,在比混合壳体4的下端高的位置比较多。根据上述的结构,电极罩446延伸到在水中上升的空气的每单位面积的量比较小的位置。因此,根据电极罩446,能够进一步抑制储罐72(或者储罐352)内的水所含有的空气在水中上升且进入电极罩446的内侧。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在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开始时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在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时重新开始所中断的加压供水操作控制。
在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时不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情况下,需要以在气体导入操作控制中被供给到储罐352的空气的量超过在加压供水操作控制中由储罐352消耗的空气的量的方式进行调整,处理可能变得复杂。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执行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时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因此,无需调整在第2气体导入操作控制中被供给到储罐352的空气的量和在加压供水操作控制中由储罐352消耗的空气的量,能够简化处理。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50构成为:在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正在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不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而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在为了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而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在加压供水操作控制中使浴缸130的水产生的微小气泡会在执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消失,可能无法持续使浴缸130的水稳定产生微小气泡。根据上述的结构,无需为了执行第1气体导入操作控制而中断加压供水操作控制,能够持续执行加压供水操作控制。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持续使浴缸130的水稳定地产生微小气泡。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为,电极罩446与壳体盖44(混合壳体的一部分的例子)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
在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的制造工序中,有时想要减少零部件数。根据上述的结构,与将电极罩446和混合壳体4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零部件数。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液体是水。液槽是用户洗澡用的浴缸130。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用户洗澡用的浴缸130的水产生微小气泡的热水装置2(或者热水装置2A、热水装置2B)中,能够适当地抑制水滴向高水位电极54a(或者单一的水位电极754a)附着。
以上对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例,并没有限定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对以上所示例的具体例进行的各种变形、变更。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或者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者附图所示例的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Claims (10)

1.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储罐、混合壳体、供给路径、导入路径、排出路径、微小气泡发生喷嘴、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和电极罩,其中,
所述储罐具有供给口和排出口;
所述混合壳体被收装于所述储罐,用于使所述储罐内的气体加压溶解在流入内部的液体中;
所述供给路径将所述液体供给到所述供给口;
所述导入路径将被供给到所述供给口的所述液体导入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
所述排出路径将储存在所述储罐内的所述液体从所述排出口向液槽排出;
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喷嘴被设置于所述排出路径,用于通过使加压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所述液体减压来产生微小气泡;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在所述储罐的内部且在所述混合壳体的外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规定的液位以上;
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混合壳体设置有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部,
所述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构成为:从所述供给路径供给到所述供给口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导入路径被导入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且从所述流出部向所述混合壳体的外部流出,据此储存在所述储罐内,
当沿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电极罩时,所述电极罩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液位电极的整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加压泵、气体导入机构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泵被设置于所述供给路径;
所述气体导入机构能够向所述储罐导入气体,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执行包括加压供液操作控制和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其中,
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是指:驱动所述加压泵从所述供给路径向所述供给口加压供给所述液体并且通过所述排出路径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液槽供给加压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所述液体;
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是指通过使所述气体导入机构工作来向所述储罐导入所述气体,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当设由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检测的所述规定的液位中的最低的液位为下限液位时,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比所述下限液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仅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据此使所述储罐内的液位上升,
所述电极罩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下限液位低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具有第1液位电极和第2液位电极,其中,所述第1液位电极是指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第1液位以上的液位电极;所述第2液位电极是指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比所述第1液位高的第2液位以上的液位电极,
所述下限液位是所述第1液位,
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在所述第2液位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开始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据此使所述储罐内的液位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中的所述第2液位电极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液位电极仅具有第3液位电极,所述第3液位电极能够检测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是否在第3液位以上,
所述电极罩以覆盖所述第3液位电极的方式设置,
所述下限液位是所述第3液位,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检测到所述储罐内的液位比所述下限液位低而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情况下,从使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起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保持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的状态,在经过所述规定时间之后开始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液位位于比所述混合壳体的下端高的位置,
所述电极罩的所述下端位于比所述混合壳体的下端低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当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开始时中断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在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停止时重新开始所中断的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操作控制中,在执行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的过程中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的情况下,不中断所述加压供液操作控制而执行所述气体导入操作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罩与所述混合壳体的一部分以无接缝的方式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是水,
所述液槽是用户洗澡用的浴缸。
CN202310057683.3A 2022-02-02 2023-01-18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Pending CN116531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5045A JP2023112985A (ja) 2022-02-02 2022-02-02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2022-015045 2022-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1979A true CN116531979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7683.3A Pending CN116531979A (zh) 2022-02-02 2023-01-18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2985A (zh)
KR (1) KR20230118022A (zh)
CN (1) CN11653197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3452B1 (ko) 2013-09-22 2014-11-03 이재근 염모기의 중개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18022A (ko) 2023-08-10
JP2023112985A (ja)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1127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炭酸泉発生装置
JP4815032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と気液混合タンク
JP2007289903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及び風呂システム
US10753076B2 (en) Flush toilet
KR20140015322A (ko) 변기 세정 장치 및 수세식 변기
JP4470936B2 (ja) 薬液混入水吐出装置および水洗便器装置
JP2010155192A (ja) 気液分離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気体溶解器
JP4895033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16531979A (zh)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CN116531978A (zh)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JP7243124B2 (ja) 洗浄装置
JP2008161482A (ja) 風呂装置
JP4714613B2 (ja) ポンプ槽
JP7228442B2 (ja) 気液混合装置
JP2008178780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4228990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2010155213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7035307B2 (ja) 洗浄装置
JP2010155212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09124344B (zh) 烹饪设备
JP2008274615A (ja) トイレ装置
JP7155863B2 (ja) 洗浄装置
JPH11169868A (ja) 炭酸ガス中和装置
KR20230112534A (ko) 미세 기포 발생 장치
KR20220170728A (ko) 미세 기포 발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