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4091A -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4091A
CN116514091A CN202310598816.8A CN202310598816A CN116514091A CN 116514091 A CN116514091 A CN 116514091A CN 202310598816 A CN202310598816 A CN 202310598816A CN 116514091 A CN116514091 A CN 116514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phosphate
lithium iron
mixed system
phosphat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8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彭森
闫明
王荣荣
豆君
任明明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Longbai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Baili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ongbai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Baili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ongbai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Baili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ongbai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88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4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4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4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1Powder tap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亚铁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pH为1~3;(b)向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所述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所述第二混合体系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和富氧煅烧,得到前驱体;(c)将所述前驱体、锂源、磷酸和碳源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所述第三混合体系进行球磨、喷雾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磷酸铁锂。该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原料成本低,物料消耗率低,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可操作性高,制备的磷酸铁锂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1997年Goodenough等人报道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后,由于其价格便宜、无污染、热稳定性好的优点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
根据原料和制备工艺不同,产业化生磷酸铁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全湿法工艺:锂源、铁源、磷源分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通过水热或溶剂热过程,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高压下反应一步合成磷酸铁锂,再经后续处理制成。此法工艺简洁,可制成纳米磷酸铁锂;但废液排放量大,需耐高压设备,工业放大不易。
2.草酸亚铁工艺:以草酸亚铁(FeC2O4·2H2O)为铁源,与磷酸二氢铵或磷酸氢二铵、锂盐、碳源混合,在还原或惰性气氛保护下经预分解、高温焙烧制成磷酸铁锂。制备过程中有大量氨气生成,污染环境,腐蚀设备,同时草酸亚铁原料较贵。
3.氧化铁红工艺:以氧化铁红(Fe2O3)为铁源,与磷酸二氢锂(LiH2PO4)、碳源经湿法研磨混合,喷雾干燥,在还原或惰性气氛保护下经高温碳热还原反应制成磷酸铁锂,该工艺比较环保,但磷酸二氢锂原料较贵,且氧化铁红粒度控制不稳定,造成产品批次稳定性差。
4.磷酸铁工艺:以磷酸铁(FePO4)为原料,与碳酸锂(Li2CO3)、碳源均匀混合,在还原或惰性气氛保护下经高温碳热还原反应制成磷酸铁锂。由于LiFePO4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是以LiFePO4和FePO4为最终两相结构(二者的晶体结构基本一致,晶胞参数变化不大),用磷酸铁制得的磷酸铁锂材料通常性能较好。
采用磷酸铁为基本原料来制备LiFePO4时,磷酸铁FePO4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但是目前制备满足磷酸铁锂使用的电池级磷酸铁工艺较为复杂,杂质控制较难,且工序较长,容易出现质量波动,最终使磷酸铁锂中杂质高,质量不稳定,影响了电池性能。因此,开发一种原料来源广泛低廉,工艺控制简单,产品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制备工艺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亚铁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
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pH为1~3;
(b)向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所述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所述第二混合体系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和富氧煅烧,得到前驱体;
(c)将所述前驱体、锂源、磷酸和碳源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所述第三混合体系进行球磨、喷雾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磷酸铁锂。
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原料成本低,物料消耗率低,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可操作性高,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包括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的正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以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副产的硫酸亚铁为原料,降低了原料成本;Fe/P共沉淀阶段以制备磷酸亚铁为目标,一方面减少了磷酸盐消耗,另一方面也省略了双氧水或其他氧化剂氧化工艺,简化流程,降低了物料消耗和磷废水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磷废水排放的环保压力。
(2)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采用富氧煅烧进行一步法高温脱水、氧化,工艺操作简单可控,便于工业化实施,该工艺通过控制磷酸亚铁制备过程中晶型和颗粒形貌,保证了在氧化过程中形貌稳定性;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锂和磷酸作为一部分锂源和磷源,降低了碳酸锂用量,能够进一步降低物料消耗和生产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钛白粉生产固废处理问题,通过工艺和原料优化进一步降低了磷酸铁锂生产消耗,简化单元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亚铁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
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pH为1~3(例如1、1.5、2、2.5或3);
(b)向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所述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所述第二混合体系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和富氧煅烧,得到前驱体;
(c)将所述前驱体、锂源、磷酸和碳源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所述第三混合体系进行球磨、喷雾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磷酸铁锂。
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以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副产的硫酸亚铁为原料,降低了原料成本;Fe/P共沉淀阶段以制备磷酸亚铁为目标,一方面减少了磷酸盐消耗,另一方面也省略了双氧水或其他氧化剂氧化工艺,简化流程,降低了物料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富氧煅烧进行一步法高温脱水、氧化,工艺操作简单可控,便于工业化实施,该工艺通过控制磷酸亚铁制备过程中晶型和颗粒形貌,保证了在氧化过程中形貌稳定性。
当磷酸盐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完成后,反应体系中残余部分Fe2+和极少量PO4 3-,为提高Fe2+和PO4 3-的利用率,使反应继续进行,需继续加入碱液,使体系中极少量PO4 3-继续与Fe2+反应,至PO4 3-完全反应完,体系中无P残留,不会形成磷废液;反应体系中的Fe2+与稀碱液继续反应,形成氢氧化亚铁,但需控制稀碱液进料速度,加碱液速度过快会使得反应体系局部pH值过高,造成Fe2+氧化为Fe3+,形成Fe(OH)3,且会使得氢氧化亚铁沉淀过快,造成颗粒较大,对后期水洗和煅烧造成影响,需控制碱液加入速度为1/2,保证反应体系继续缓慢生成氢氧化亚铁。
优选地,通过添加所述碱液调节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pH为1~3,从而保证磷酸亚铁晶体稳定生长,提升颗粒密度,需关注重点pH,当pH大于3时,则停止加入所述碱液。pH低于1,无法形成磷酸亚铁沉淀,pH大于3,则Fe2+会快速氧化,会形成部分砖红色Fe(OH)3沉淀,同时pH大于3.5,亚铁溶液中的Ca2+、Mg2+、Mn2+等离子会形成沉淀,大量夹杂到磷酸亚铁沉淀中,使得沉淀产物杂质离子含量较高,在后期水洗过程中,无法通过水洗去除杂质离子,进而造成产物磷酸铁锂杂质离子含量超标,影响产品品质。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的温度为50~90℃,所述第二反应的时间为0.5~7h。
所述富氧煅烧过程中磷酸亚铁和氢氧化亚铁同时发生脱水、分解、氧化变为无水磷酸铁和氧化铁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铁盐溶液的浓度为0.5~5mol/L(例如0.5mol/L、1.5mol/L、2.5mol/L、3.5mol/L、4.5mol/L或5mol/L)。
优选地,亚铁盐溶液的制备以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为原料,加水溶解后配制成0.5-5mol/L溶液,控制溶液温度为50~80℃,通过以弱碱溶液为pH调整剂调整体系pH为3.0~4.5,脱除其中钛、铝杂质,所述弱碱性溶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过滤后得到纯净硫酸亚铁溶液,再加入适量稀酸液,保证亚铁溶液pH为1.0-2.0,避免亚铁离子氧化,形成不规则氢氧化铁晶体,使最终产品品质不受控。以硫酸法钛白副产硫酸亚铁为原料,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钛白生产Fe资源的高效利用。
优选地,所述亚铁盐溶液的pH为1.0~2.0(例如1.0、1.2、1.4、1.6、1.8或2.0)。
优选地,所述磷酸盐溶液(以PO4 3-含量计)的浓度为0.5~5mol/L(例如0.5mol/L、1.5mol/L、2.5mol/L、3.5mol/L、4.5mol/L或5mol/L)。
优选地,所述亚铁盐溶液的浓度与所述磷酸盐溶液的浓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碱液包括络合剂和碱。
优选地,所述碱液中所述络合剂的含量为1~2g/L(例如1g/L、1.3g/L、1.7g/L或2g/L)。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包括:柠檬酸铵、柠檬酸钠、酒石酸铵、酒石酸钠或马来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碱液中所述碱的含量为0.25~2.5mol/L(例如0.25mol/L、0.5mol/L、0.8mol/L、1.0mol/L、1.3mol/L、1.5mol/L、1.7mol/L、1.9mol/L、2.1mol/L、2.3mol/L或2.5mol/L)。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亚铁盐溶液和所述磷酸盐溶液按照Fe和P的摩尔比为1:0.5~1.0(例如1:0.5、1:0.6、1:0.7、1:0.8、1:0.9或1:1.0)进行混合。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第一混合体系和所述亚铁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0.5~1(例如1:0.5、1:0.6、1:0.7、1:0.8、1:0.9或1:1)。
优选地,第二反应的终点时,反应体系的pH为4.5~6,确认反应体系中的铁和磷完全反应,避免磷废水产生。
步骤(c)中,前驱体、锂源、磷酸和碳源发生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FePO4+Fe2O3+x/2Li2CO3+(1-x/3)Li3PO4+xH3PO4+C→3LiFePO4+nCO2
+CO+H2O,x为0~1。
优选地,所述锂源包括:Li2CO3和Li3PO4
碳酸锂和磷酸锂的摩尔比根据上述方程式进行添加。碳酸锂加量多,成本增加;磷酸锂加量多会使产品中Li过量,造成产品残锂过多,使产品pH值过高,所制备的磷酸铁锂容易吸水,造成电池循环寿命降低。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前驱体、所述锂源和所述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05~1.05:1:1进行混合。按照上述方程式进行物料配比,过量的锂以碳酸锂进行补充,从而避免高温煅烧过程中锂挥发造成的元素失衡。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碳源的质量为所述前驱体、所述锂源和所述磷酸的质量和的10%~20%(例如10%、12%、14%、16%、18%或20%)。
优选地,所述富氧煅烧的温度为400~700℃(例如400℃、450℃、500℃、550℃、600℃、650℃或700℃)。使用氧气和空气混合气体或者空分制氮副产富氧空气进行高温氧化,空气含氧量30%~35%。
所述富氧煅烧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Fe3(PO4)2·8H2O+O2→FePO4+Fe2O3+8H2O;
4Fe(OH)2+O2→2Fe2O3+4H2O。
优选地,所述富氧煅烧的时间为2~6h(例如2h、3h、4h、5h或6h)。
优选地,所述焙烧的温度为650~800℃(例如650℃、680℃、700℃、730℃、750℃、780℃或800℃)。
优选地,所述焙烧的时间为6~20h(例如6h、10h、14h、18h或20h)。
优选地,所述焙烧的升温速率为1~10℃/min(例如1℃/min、3℃/min、5℃/min、7℃/min、9℃/min或10℃/min)。
优选地,所述焙烧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本发明以低价格磷酸锂代替部分碳酸锂进行磷酸铁锂合成,同现有工艺相比,能够使用更加低廉的原料,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物料消耗和磷废水排放。
优选地,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铵或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碱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碳源包括:葡萄糖、蔗糖、PEG2000、PEG4000或PEG6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包括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的正极材料。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硫酸法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溶于无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mol/L的溶液,控制溶液温度为60℃,加入碳酸氢钠调整体系pH至3.5,过滤脱除其中杂质后,向滤液中加入质量浓度30%稀磷酸溶液使溶液pH值为1.5,得到硫酸亚铁溶液为溶液A;
2、磷酸二氢钠溶于水配制成2mol/L溶液为溶液B;
3、配制含柠檬酸钠1.68g/L,碳酸氢钠1mol/L的混合溶液为溶液C;
4、将溶液A和溶液B同时加入反应釜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控制溶液流速保证Fe和P的摩尔比为3:1.5,同时以C溶液为进行pH调节,保证第一混合体系pH稳定在2~2.5之间;
5、向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溶液A和溶液C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第一混合体系和溶液A的体积比为1:1,第二反应终点时反应体系的pH值为4.5~6,降低溶液C加料速度为初始速度的0.5,溶液A加料速度保持不变,控制反应温度70±2℃,投料时间4h,投料完成后保温3h;
6、保温结束后,第二混合体系进行过滤、洗涤、称重,将滤饼在150℃的烘箱中烘10小时,即可得到平均粒径1~10μm、振实密度≥0.9g/cm3、颗粒分散、大小均匀的高密度球形磷酸亚铁和氢氧化亚铁混合物;
7、反应后的物料置于气氛炉中,10℃/min升温至550℃进行富氧煅烧4h,降温得到磷酸铁和氧化铁复合物,即前驱体;
8、将前驱体、碳酸锂、磷酸锂、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5:1:1比例混合,按照上述复合物固含量10wt%加入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加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配置成固含量为35%的溶液进行高速球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
9、前驱体粉末在气氛炉中氮气保护条件下5℃/min升温至750℃焙烧12h,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粉碎,过100目筛网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硫酸法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溶于无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1.5mol/L的溶液,控制溶液温度为70℃,加入碳酸氢钠调整体系pH至3.8,过滤脱除其中杂质后,向滤液中加入质量浓度30%稀磷酸溶液使溶液pH值为1.8,得到硫酸亚铁溶液为溶液A;
2、磷酸二氢钠溶于水配制成1.5mol/L溶液为溶液B;
3、配制含柠檬酸钠1.68g/L,碳酸氢钠1mol/L的混合溶液为溶液C;
4、将溶液A和溶液B同时加入反应釜,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控制溶液流速保证Fe和P的摩尔比为3:1.5,同时以C溶液进行pH调节,保证第一混合体系pH稳定在2~2.5之间;
5、向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溶液A和溶液C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第一混合体系和溶液A的体积比为1:1,第二反应终点时反应体系的pH值为4.5~6,降低溶液C加料速度为初始速度的0.5,溶液A加料速度保持不变,控制反应温度60±2℃,投料时间4h,投料完成后保温3h;
6、保温结束后,第二混合体系进行过滤、洗涤、称重,将滤饼在150℃的烘箱中烘10小时,即可得到平均粒径1~10μm、振实密度≥0.85g/cm3、颗粒分散、大小均匀的高密度球形磷酸亚铁和氢氧化亚铁混合物;
7、反应后的物料置于气氛炉中,10℃/min升温至550℃进行富氧煅烧4h降温得到磷酸铁和氧化铁复合物,即前驱体;
8、将前驱体、碳酸锂、磷酸锂、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5:1:1比例混合,按照上述复合物固含量10wt%加入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加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配置成固含量为35%的溶液进行高速球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
9、前驱体粉末在气氛炉中氮气保护条件下5℃/min升温至750℃焙烧12h,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粉碎,过100目筛网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同实施例1;
7、反应后的物料置于气氛炉中,10℃/min升温至700℃进行富氧高温煅烧4h降温得到磷酸铁和氧化铁复合物,即前驱体;
8、同实施例1;
9、前驱体粉末在气氛炉中氮气保护条件下5℃/min升温至650℃焙烧12h,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粉碎,过100目筛网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同实施例1;
7、反应后的物料置于气氛炉中,10℃/min升温至400℃进行富氧高温煅烧4h降温得到磷酸铁和氧化铁复合物,即前驱体;
8、同实施例1;
9、前驱体粉末在气氛炉中氮气保护条件下5℃/min升温至800℃焙烧12h,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粉碎,过325目筛网得到最终产品。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混合体系的pH稳定在4~5。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前驱体、碳酸锂、磷酸锂、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1:1比例混合。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8)将前驱体、碳酸锂和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5:1:1比例混合,按照上述复合物固含量10wt%加入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加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配置成固含量为35%的溶液进行高速球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富氧煅烧的温度为800℃。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焙烧温度为600℃。
实验例
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磷酸铁锂进行检测,振实密度检测用振实密度仪检测;比容量检测用扣式电池检测数据,扣式电池制备过程如下:以1:1:8的质量比混合PVDF、乙炔黑与LiFePO4粉末,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制成浆料,将其于铝箔上涂覆均匀,经真空干燥后取出辊压并冲成直径12mm的圆形电极片。于手套箱中(高纯Ar气氛)组装扣式电池,电解液包括:1mol/L的LiPF6,体积比为1:1:1的DCM、EC、EMC的混合溶液,负极采用金属锂片,隔膜采用Celgard薄膜。对扣式电池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电压为2.5~4.2V。得到结果见表1。
表1磷酸铁锂的性能测试
由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性能均比实施例差,对比例3的性能与实施例相当,但锂源全部用碳酸锂,成本较高。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性能优异,能够满足电池级磷酸铁锂的要求。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亚铁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混合体系;
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pH为1~3;
(b)向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加入所述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体系;所述第二混合体系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和富氧煅烧,得到前驱体;
(c)将所述前驱体、锂源、磷酸和碳源混合后进行第三反应,得到第三混合体系;所述第三混合体系进行球磨、喷雾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磷酸铁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铁盐溶液的浓度为0.5~5mol/L;
优选地,所述亚铁盐溶液的pH为1.0~2.0;
优选地,所述磷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5~5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包括络合剂和碱;
优选地,所述碱液中所述络合剂的含量为1~2g/L;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包括:柠檬酸铵、柠檬酸钠、酒石酸铵、酒石酸钠或马来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碱液中所述碱的含量为0.25~2.5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亚铁盐溶液和所述磷酸盐溶液按照Fe和P的摩尔比为1:0.5~1.0进行混合;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第一混合体系和所述亚铁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0.5~1;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的终点pH为4.5~6;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前驱体、所述锂源和所述磷酸按照Li、Fe和P的摩尔比为1.005~1.05:1:1进行混合;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碳源的质量为所述前驱体、所述锂源和所述磷酸的质量和的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煅烧的温度为400~700℃;
优选地,所述富氧煅烧的时间为2~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的温度为650~800℃;
优选地,所述焙烧的时间为6~2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包括:Li2CO3和Li3PO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铵或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碱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材料。
CN202310598816.8A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514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8816.8A CN116514091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8816.8A CN116514091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4091A true CN116514091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1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8816.8A Pending CN116514091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40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5161B (zh) 一种基于金属介入金属热还原制备纳米硅的方法
JP5004413B2 (ja) 燐酸アンモニウム鉄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3659134A (zh) 一种使用共结晶法制备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的方法
CN112678792B (zh) 一种磷酸铁、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JP5678685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前駆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CN109449429B (zh) 一种磷酸铁锂/碳化硅复合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3387B (zh) 磷酸锰铁铵的制备方法、磷酸锰铁锂及其应用
US2009002877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iron-phosphorus compound oxide carbon complex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precipitate containing lithium, iron, and phosphorus
CN113651303B (zh) 一种纳米片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得的LiFePO4/C正极活性材料
JP2009029663A (ja) リチウム鉄リン系複合酸化物炭素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鉄及びリンを含む共沈体の製造方法
EP4310952A1 (en) Iron-manganese-based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15676797B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85993A (zh) 一种高纯磷酸铁及其掺杂金属元素的合成方法
CN113620345A (zh) 一种亚铬酸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83071A (zh) 一种高倍率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6504954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池
KR101702742B1 (ko) 리튬 함유 인산화물의 탄소 코팅 방법
CN111115608B (zh) 一种磷酸亚铁铵、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6581270A (zh) 一种锰、钛原位掺杂含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086551B2 (ja) 四酸化三コバ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CN115020659B (zh) 一种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29761A (zh) 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514091A (zh)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6467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16470031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