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9578A -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9578A
CN116509578A CN202210082223.1A CN202210082223A CN116509578A CN 116509578 A CN116509578 A CN 116509578A CN 202210082223 A CN202210082223 A CN 202210082223A CN 116509578 A CN116509578 A CN 116509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jaw
dental instrument
locking element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2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星
万广青
姚峻峰
吴刚
叶傲冬
庄慧敏
张超群
龚彩飞
沈杰
冯舒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2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9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9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61C2007/004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axes for a tooth or a plurality of tee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第一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主定位元件,主定位元件在第一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副定位元件,副定位元件在第二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主锁颌元件,第二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副锁颌元件,主锁颌元件和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Description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科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在面部发育过程中,若颌骨生长发育出现异常,会造成上下颌骨体积、形态异常,并伴发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地包天”,“没下巴”,“脸歪”等颌面部骨性错颌畸形。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明显异于常人的容貌更给患者日常社交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这类严重骨源性突面、凹面畸形、关节源性及颌骨发育性偏颌畸形,正颌-正畸联合模式是临床治疗体系的选项之一,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模式可同时解决患者咬合和面型的异常。传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通常如下:联合讨论、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①联合讨论:由正颌科医师及正畸科医师共同完成,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做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②术前正畸:由正畸医师完成,排齐整平牙列,去除牙齿代偿及干扰,使牙合型与颌型尽可能一致,为骨块移动创造间隙,为术后稳定咬合关系创造条件。③正颌手术:由正颌外科医师完成,主要包括模拟正颌手术的模型外科设计,在模型外科基础上制作定位颌板,用定位颌板指导正颌外科手术。④术后正畸:稳定术后上下颌骨位置,在重建后的上下颌骨位置上精细调整咬合。
术中若能精准实现预设的颌骨移动,术后更需要稳定、准确保持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术后由于肌肉、神经记忆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发,所以常常通过继续戴用定位颌板并配合弹性牵引来稳定上下颌位置。
但临床使用中,定位颌板术后稳定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定位颌板的定位准确性欠佳。由于定位颌板牙列咬合印记浅,常常无法正确引导上下颌准确就位,导致骨块在错误位置愈合。并且,颌板本身不具备固位力,需要额外通过不锈钢结扎丝与口内种植支抗相固定。但结扎丝容易松脱,患者出院后不易察觉,导致颌板位置不准。其次,定位颌板需配合颌间弹性牵引,但有时患者无法佩戴橡皮筋,则上下颌骨位置无法维持。
第二,定位颌板的临床使用感受欠佳。颌板突出于牙列2~3mm,这常常引起周围软组织溃疡。由于定位颌板自身不具备固位功能,需在术中将颌板与黏膜预留种植支抗通过不锈钢结扎丝固定。术后由于黏膜组织肿胀,种植支抗常常卷入伤口中,而固定颌板的不锈钢结扎丝也常常嵌入黏膜中,加大了患者的术后创伤。并且,由于颌板通过不锈钢结扎丝与种植支抗相固定,患者无法自行取下,在术后2~4周时间内均无法彻底清洁口腔,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增加术后创口感染的几率。
为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保持术后上下颌稳定关系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主定位元件,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副定位元件,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副锁颌元件,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或者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1-1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第一主锁颌元件和第二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4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和3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副锁颌元件和第二副锁颌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受力可与所述副锁颌元件错位脱开。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柔性扣合。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远离牙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扣合的扣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邻近所述副定位元件的侧表面与所述副定位元件邻近所述主定位元件的侧表面相互稳定接触约束上下颌牙列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包括第一主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第一主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唇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向对颌方向延伸超过下颌的颌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凸起的高度为2mm~4mm。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龈端边缘呈距离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具有第一粘接面,所述主锁颌元件具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和所述第二粘接面通过粘接的方式使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唇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材料的弹性模量。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多层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唇侧面设有加强脊。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至少部分实心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空心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的咬合面设有与对颌咬合的固位部,所述固位部使上下颌悬空时保持稳定。
作为优选,通过设置所述固位部向对颌方向凸起的高度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后上下牙列稳定在目标咬合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凹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具有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形状一致的咬合印记。
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包括第一固位部和第二固位部,所述第一固位部和所述第二固位部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字化模型:获取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
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主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副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其中,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根据所述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所述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分别制造出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以及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热压膜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采用一种或多种材料。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通过设计定位元件和锁颌元件实现患者在术后佩戴后上下颌牙列在三维方向稳定,且无需额外进行弹性牵引,保证闭口时上下颌可维持在同一个可重复的位置,提高了术后患者上下颌就位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中的定位元件和锁颌元件均向远牙方向凸起,能够隔绝唇、颊肌和对应牙列的接触,从而减小术后由于肌肉、神经记忆对颌骨术后位置的影响。
2、与传统的术后颌板相比,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体积小,对周围黏膜组织无额外负担,且无额外增加弹性牵引装置,即便黏膜肿胀,也不会出现装置嵌入伤口或黏膜中的情况,减小了患者口腔内的术后创伤,从而降低了术后创口感染几率。
3、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可从牙列上被自行摘戴,方便了患者在术后的口腔清洁,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和术后伤口的恢复。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中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主锁颌元件和副锁颌元件的扣合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颅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用于正颌手术后佩戴于患者的牙列上,通过对牙列的控制实现对颌骨关系的稳定保持。第一壳状本体1佩戴于上颌牙列,第二壳状本体2佩戴于患者的下颌牙列,使得上下牙列稳定地保持在正颌手术后的目标位置,并且通过主定位元件12与副定位元件22相互配合和主锁颌元件11与副锁颌元件21相互配合约束上下颌牙列的三维方向的移动。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1和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2,第一壳状本体1的牙齿收纳腔和第二壳状本体2上的牙齿收纳腔分别与患者的上颌牙列牙齿和下颌牙列牙齿形状一致,并且能够贴合包覆患者的牙齿的牙冠部分,使患者在术后,佩戴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不会从牙列上掉落。
第一壳状本体1的后牙区设有主定位元件12,主定位元件12在第一壳状本体1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壳状本体2的后牙区设有副定位元件22,副定位元件22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主定位元件12与副定位元件22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优选地,主定位元件12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的颊侧面,或主定位元件12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的颊侧面及咬合面,一般的人体口腔结构是颊侧具有颊廊,颊廊是第一壳状本体1与脸颊之间的空隙,因此,在第一壳状本体1的颊侧面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主定位元件12;此外,当患者正颌之后上下牙颌的目标位置需要在上下牙列的咬合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上下牙列的后牙区不接触,可以将主定位元件12部分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的咬合面上,使得患者的下颌牙列的后牙区的牙齿直接咬在主定位元件12上,从而使得上下牙颌能够稳定的保持在正颌手术的目标位置。同理,副定位元件2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状本体2的颊侧面,或副定位元件22设置在第二壳状本体2的颊侧面及咬合面。
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的前牙区设有主锁颌元件11,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设有副锁颌元件21,所述主锁颌元件11和所述副锁颌元件21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其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壳状本体的前牙区可用于容纳牙齿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壳状本体的后牙区可用于容纳牙齿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具体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被佩戴后,主定位元件12邻近副定位元件22的侧表面12a与副定位元件22邻近主定位元件12的侧表面22a相互稳定接触约束上下颌牙列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即主定位元件12和副定位元件22之间的约束力在矢状方向上存在分力。侧表面12a和侧表面22a可以设置为凹凸匹配的曲面或平面,当侧表面12a和侧表面22a为平面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最好设置为与矢状方向垂直,以确保主定位元件12和副定位元件22之间形成有足够的约束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状本体1上的主锁颌元件11和第二壳状本体2上副锁颌元件21通过卡扣/扣位方式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主锁颌元件11从第一壳状本体1的唇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延伸长度超过下颌的颌平面,下颌的颌平面为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和下中切牙切嵴连接形成的平面。延伸端也即远离牙龈的一端具有与副锁颌元件21扣合的扣位结构,副锁颌元件21是由至少一个第二壳状本体2的牙齿收纳腔向远牙方向凸出形成的凸起。患者的牙列处于目标位置时,主锁颌元件11和副锁颌元件21处于扣合状态。主锁颌元件11和副锁颌元件21的扣合关系为柔性扣合,主锁颌元件11采用弹性模型在800Mpa~2000Mpa之间的高分子材料。参考图3中为主锁颌元件11和副锁颌元件21的柔性扣合过程。此外,参考图4所示,主锁颌元件11的远离牙龈的一端的舌侧面可以形成与副锁颌元件21扣合的凹槽11b,凹槽11b的尺寸略大于副锁颌元件21的尺寸,方便主锁颌元件11和副锁颌元件21达到扣合状态,同时,处于扣合状态后,凹槽11b和副锁颌元件21之间不会有过多影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保持牙列效果的相对移动。当患者术后需要清洁口腔或者需要摘除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时,只需要将主锁颌元件11从副锁颌元件21上掰开,就可以解除第一壳状本体1和第二壳状本体2之间的约束关系,患者张嘴后便可以将第一壳状本体1和第二壳状本体2从牙列上摘除。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第一壳状本体1和第二壳状本体2可根据需求从牙列上被自行摘戴,便于术后患者的口腔清洁,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和术后伤口的恢复。本申请中的柔性扣合是指在扣合过程中主锁颌元件11通过一定的变形,才能达到与副锁颌元件21之间的扣合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主锁颌元件11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1-1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之间,具体是指主锁颌元件11设置1-1号牙齿的两个牙齿收纳腔唇侧面上,并且分别覆盖1-1号牙齿的两个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主锁颌元件11包括第一主锁颌元件111和第二主锁颌元件112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2-4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之间并且关于牙中线P-P’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可以均匀分布载荷,同时也能够增加锁颌元件对上下颌之间相对移动的约束力。优选地,第一主锁颌元件111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112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2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和3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同样地,主定位元件12包括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第二主定位元件122,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122关于牙中线P-P’对称设置。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第二主定位元件122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5-7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之间,优选地,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第二主定位元件122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6-7号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之间,即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第二主定位元件122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容纳6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和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参考图7所示,第一主锁颌元件111和第二主锁颌元件112设置在2-3号牙齿对应鼻上颌支柱处;第一主定位元件121和第二主定位元件122设置在2-3号牙齿对应颧上颌支柱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鼻上颌支柱作为上颌骨和鼻骨的连接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同理,颧上颌支柱作为上颌骨和颧骨的连接也同样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主锁颌元件11与第一壳状本体1为一体结构,主锁颌元件11由第一壳状本体1前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唇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主锁颌元件11向远牙方向凸起的高度为2mm~4mm。主锁颌元件11凸起的高度能够阻隔唇肌的肌肉记忆对牙列施加不期望的力,在前牙区凸起的高度不大于4mm的原因是在阻隔唇肌时,凸起大于4mm会引起唇肌的张力,唇肌的张力会对第一壳状本体1施加不期望的力,从而引起牙列带动上颌骨发生不期望的移动,影响术后保持效果。
同样地,主定位元件12由第一壳状本体1后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颊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副定位元件22由第二壳状本体2后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颊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主定位元件12和副定位元件22向远牙方向凸起的高度为2mm~8mm。主定位元件12和副定位元件22向远牙方向凸起的高度为2mm~8mm。主定位元件12凸起的高度能够阻隔颊肌的肌肉记忆对牙列施加不期望的力,在后牙区凸起的高度不大于8mm的原因是在阻隔颊肌时,凸起大于8mm会引起颊肌的张力,颊肌的张力会对第一壳状本体1施加不期望的力,从而引起牙列带动上颌骨发生不期望的移动,影响术后保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主锁颌元件11与第一壳状本体1的龈端边缘呈距离h设置,即主锁颌元件11邻近龈缘处为整个牙冠高度距离龈缘的1/3-1/2处。主锁颌元件11所在的牙齿收纳腔的邻近龈缘处能够贴合包裹其所收纳的牙齿,保证主锁颌元件11所在的牙齿收纳腔对于牙齿的包裹性,并且,能够防止食物残渣进入到主锁颌元件11的空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主锁颌元件11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为分体结构,主锁颌元件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上。第一壳状本体1具有第一粘接面11c,所述主锁颌元件11具有第二粘接面11b;所述第一粘接面11c和所述第二粘接面11b通过粘接的方式使所述主锁颌元件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上。主锁颌元件11还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的唇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第一壳状本体1上设有安装主锁颌元件11的安装台14,安装台上具有第一粘接面11c,主锁颌元件11具有第二粘接面11b。第一粘接面11c的表面与第二粘接面11b的表面形状匹配,优选地,采用易于制造成工业标准件的平面,在生产过程中统一标准,便于大规模生产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1所示,当主锁颌元件11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为分体结构时,第一壳状本体1与主锁颌元件11具有相互卡接的结构,第一壳状本体1上的卡接部15和主锁颌元件11的卡接部16配合,使得主锁颌元件1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壳状本体1上,例如榫卯结构。当患者不需要主锁颌元件11来约束上下颌之间的关系时,可将主锁颌元件11从第一壳状本体上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锁颌元件11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的刚度。主锁颌元件1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主锁颌元件11的厚度可以略大于第一壳状本体1的厚度,例如,第一壳状本体1的厚度在0.5mm-1.0mm的范围内,主锁颌元件11的厚度在0.55mm-1.05mm的范围内。或者,主锁颌元件11为多层结构,增强主锁颌元件11的强度,从而提高主锁颌元件11的锁颌力度。多层结构至少包含靠近牙齿一侧的内层和远离牙齿一侧的外层。其中,外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可大于内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内层材料可选用弹性模量处在从0.2Mpa到500Mpa范围内的材料,外层材料可选用弹性模量处在从0.5Mpa到600Mpa范围内的材料。作为备选或组合,外层的厚度可大于内层的厚度,内层的厚度可处在从0.05mm到0.5mm的范围内,外层的厚度可处在从0.3mm到0.7mm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锁颌元件11为至少部分实心结构,实心结构可以增强主锁颌元件11的强度,并且,实心的结构可以阻止食物残渣滞留在主锁颌元件11的空腔内,防止细菌的滋生。或者,主锁颌元件11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主锁颌元件11与第一壳状本体1一体成型时,可采用热压膜技术进行制造,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有时,正颌手术后需要进行牙齿正畸,所以医生在设计术后上下颌位置时,目标位置会让上下颌悬空给正畸牙齿移动留有空间。当上下颌的目标位置处于悬空状态时,为了增强上下颌之间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状本体1和/或第二壳状本体2的咬合面设有与对颌咬合的固位部13,固位部13使上下颌悬空时保持稳定。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固位部13向对颌方向凸起的高度使第一壳状本体1和第二壳状本体2在佩戴后上下牙列稳定在目标咬合位置。此外,所述固位部13的咬合面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可以为凹凸匹配。具体地,固位部13的咬合面具有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形状一致的咬合印记,使得佩戴第一壳状本体1的上颌牙齿和佩戴第二壳状本体2的下颌牙齿处于稳定状态,不发生不期望的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固位部13包括第一固位部131和第二固位部132,所述第一固位部131和所述第二固位部132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如图14所示。
步骤101,生成数字化模型。根据医护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或者获取由其他设备产生并输入的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即,并不限定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的获取方式或途径等。
步骤102,定位元件设置。在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主定位元件,在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主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在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副定位元件,在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副锁颌元件,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其中,主定位元件在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副定位元件在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主定位元件与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主锁颌元件和副锁颌元件21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步骤103,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根据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分别制造出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以及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
步骤103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可以采用增材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考虑硬腭扩张后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生成得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中的,根据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生成第一壳状本体的数字化模型和第二壳状本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对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进行实体化。
所述增材制造还可称为3D打印,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步骤103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可以采用热压膜的方式。
首先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制造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的实体模型,然后在实体模型上进行热压膜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其中,
所述存储器4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能够执行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主定位元件,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副定位元件,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副锁颌元件,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或者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1-1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第一主锁颌元件和第二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4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和3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副锁颌元件和第二副锁颌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受力可与所述副锁颌元件错位脱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柔性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远离牙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扣合的扣位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元件邻近所述副定位元件的侧表面与所述副定位元件邻近所述主定位元件的侧表面相互稳定接触约束上下颌牙列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元件包括第一主定位元件和第二主定位元件,第一主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唇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向对颌方向延伸超过下颌的颌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凸起的高度为2mm~4m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龈端边缘呈距离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具有第一粘接面,所述主锁颌元件具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和所述第二粘接面通过粘接的方式使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唇侧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刚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材料的弹性模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为多层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唇侧面设有加强脊。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为至少部分实心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颌元件为空心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的咬合面设有与对颌咬合的固位部,所述固位部使上下颌悬空时保持稳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固位部向对颌方向凸起的高度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后上下牙列稳定在目标咬合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凹凸匹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具有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形状一致的咬合印记。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包括第一固位部和第二固位部,所述第一固位部和所述第二固位部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33.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字化模型:获取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
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主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副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其中,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根据所述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所述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分别制造出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以及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热压膜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采用一种或多种材料。
3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CN202210082223.1A 2022-01-24 2022-01-24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Pending CN116509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223.1A CN116509578A (zh) 2022-01-24 2022-01-24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223.1A CN116509578A (zh) 2022-01-24 2022-01-24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9578A true CN116509578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223.1A Pending CN116509578A (zh) 2022-01-24 2022-01-24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95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10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ruxism and occlusal forces
Parr et al. Prosthodontic principles in the framework design of maxillary obturator prostheses
ES2713628T3 (es) Aparato bucal para corregir problemas de prognatismo mandibular de clase III
US202002611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ruxism and occlusal forces
Bhat et al. Immediate partial denture prosthesis-a case report
CN217938413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US20220401188A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uses thereof
CN216933529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Massad A metal-based denture with soft liner to accommodate the severely resorbed mandibular alveolar ridge
Burke A case of acquired unilateral mandibular condylar hypoplasia
CN116509578A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Ghomi et al. Oral rehabilitation wi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of a patient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JP2023536368A (ja) スマート機能的矯正器具
CN216908155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Almadani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a maxillary partial edentulous patient using an implant-supported overdenture retained with two bilateral milled bars
Weingart et al. Restoration of maxillary residual ridge atrophy using Le Fort I osteotomy with simultaneous endosseous implant placement: technical report.
Saha et al. Mandibular implant-retained complete overdenture using retentive abutments: a case report
CN116509577A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CN217611473U (zh) 一种个性化颌骨牵引钛板
CN216365335U (zh) 一种下颌支抗钛板和下颌定位支抗钛板组件
Tulunoglu et al. Achieving Lingualized Balanced Occlusion in a Fixed‐Removable Rehabilitation for a Maxillary Complete and Mandibular Kennedy Class II Case
CN220442752U (zh)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CN219461460U (zh) 颌间关系调整矫治器
CN220572257U (zh) 前牙区矫治器
CN220898823U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