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752U -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752U
CN220442752U CN202221205186.0U CN202221205186U CN220442752U CN 220442752 U CN220442752 U CN 220442752U CN 202221205186 U CN202221205186 U CN 202221205186U CN 220442752 U CN220442752 U CN 220442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or
traction
fixing plate
novel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51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盛
刘洋
王林娜
葛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2051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2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左上牵引器和左下牵引器,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右上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通过在左右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固定左上牵引器和右上牵引器的第一固定板,同时在左右两侧下颌骨侧切牙及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固定左下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的第二固定板,并利用弹力件对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施加牵引力,来实现错颌畸形的矫正治疗。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基于CBCT或螺旋CT相应部位骨表面形态设计固位体的组织面形态,形成面接触,可避免伤及牙根、牙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更好的牵引效果。

Description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背景技术
25%-57%的骨性Ⅲ类错颌表现为上颌后缩兼下颌前突,且严重骨性Ⅲ类错颌常以下颌过度生长为主。临床中骨性Ⅲ类错颌的患者发病率逐渐增高,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严重影响。对此类患者行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存在戴用不便,戴用时间不足,上颌磨牙的前移、伸长,上下切牙代偿增加,前下面高增加等副作用,且无法产生对下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矫治效果难以预估。
应用种植体支抗进行颌间Ⅲ类牵引是将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 不会引起不利的牙齿移动。但植入受骨质情况、恒牙胚位置影响,且钛钉难以承受长期矫形力。钛板可以长期承受力量较大的矫形力,为钛合金材料, 生物相容性良好, 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但是现有成品钛板的形态单一,无法与患者的骨面形成稳固的面接触;无法个性化设计牵引角度、牵引钩方向可能无法满足每位患者最佳的牵引要求。
因此期待研发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及支抗系统,提高支抗的结构稳定及安全性,并提高矫治效率及舒适度,使临床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同时,牵引方向能够满足不同患者尤其偏斜患者所需牵引力线角度不同的要求。另外,钛板支抗植入的操作过程中的创伤较小,副作用较少,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矫正效果,提高患者的佩戴舒适度,使用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包括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所述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左上牵引器和左下牵引器,所述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右上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所述左上牵引器和右上牵引器的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左下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的第二固定板分别用于固定在左右两侧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左下牵引器、右上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分别通过弹力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牵引臂和第一牵引钩,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及第一牵引钩,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的第一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牵引臂和第二牵引钩,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二牵引钩及第二固定板,所述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第二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呈倒三角形布置的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沿下颌侧切牙与下颌尖牙牙根间骨面中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固定孔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上下颌骨相连;所述第一牵引钩及第二牵引钩的开口内均设有用于容纳弹力件的镂空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第一牵引臂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上部为与上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一牵引钩的下部为逐渐脱离上颌骨骨面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一牵引钩位于靠近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靠近颊沟处,所述第一牵引钩的开口朝向远中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第二牵引臂靠近第二固定板部分为与下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二牵引钩部分为逐渐脱离骨面并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二牵引钩位于尖牙颊侧靠近龈缘处,所述第二牵引钩的开口朝向近中设置、且与第一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
优选的,所述左下牵引器及右下牵引器的第二牵引臂包括连接段和调整段,所述连接段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所述调整段与第二牵引钩相连,所述调整段在连接段所在平面内投影与连接段的夹角为β,β-90°=α,α为调整段的调整角,α为0°~90°。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均为钛合金材料一体铸造或3D打印而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外大内小的喇叭状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不小于自攻螺钉的钉帽高度。
优选的,所述弹力件为N个橡皮圈,N≥1。
优选的,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左下牵引器、右上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边缘均为光滑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右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固定左上牵引器和右上牵引器,同时在左右两侧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固定左下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并利用弹力件对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施加牵引力,来实现颌间牵引,从而实现对错颌畸形的矫正治疗,促进上颌骨向前下方向的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向前的生长。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固定板设置在粘膜之下的颌骨上,根据CBCT显示的骨皮质、牙根数据选择固定板的植入位置及固定板的形状,固定板与所述颌骨的表面贴合实现面接触,有利于对颌骨施加矫形力,同时也利于牵引装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仅将上下牵引臂的一小部分及牵引钩端暴露在口腔中,以放置弹力件,能避免刺激口腔粘膜给患者带来不适,对患者外观及日常生活影响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4.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采用钛合金材料无焊接三维一体式铸造,具有体积小、稳固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
5.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孔为外大内小的喇叭状沉孔,同时沉孔的深度不小于自攻螺钉的钉帽高度,有利于螺钉与固定板的嵌合,且螺钉的钉帽不突出于固定板的外表面,舒适性好。
6. 本实用新型实施操作时,采用的植入术为采用粘膜的纵行切口,创伤小,保护颏肌。
7. 牵引臂的调整段长度可调节,第二牵引臂的连接段与调整段在三维方向上呈一定角度,有利于调整牵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的应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上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下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右下牵引器中调整段的调整角为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右下牵引器中调整段的调整角为9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制作左下牵引器及右下牵引器的下颌钛板弯折角度与VonMises 应力的关系图;
图7是图3中右下牵引器各部分的Von Mises 应力区间图;
图中:01-上颌骨,02-下颌骨;1-左上牵引器,2-左下牵引器,3-右下牵引器,4-第一固定板,5-第一牵引臂,6-第一牵引钩,7-第二固定板,8-第二牵引臂,9-第二牵引钩,10-弹力件,11-固定孔,12-连接件,13-沉孔,14-右上牵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包括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所述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左上牵引器1和左下牵引器2,所述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右上牵引器14和右下牵引器3,所述左上牵引器1和右上牵引器14的第一固定板4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左下牵引器2和右下牵引器3的第二固定板7分别用于固定在左右两侧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左上牵引器1与左下牵引器2、右上牵引器14与右下牵引器3分别通过弹力件10相连。其中,弹力件10为N个橡皮圈(N≥1),医生可根据错颌畸形的严重程度,通过调整橡皮圈数量来调节牵引力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左上牵引器1与右上牵引器1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固定板4、第一牵引臂5和第一牵引钩6,所述第一牵引臂5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板4及第一牵引钩6,所述左上牵引器1与右上牵引器14的第一牵引钩6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左下牵引器2与右下牵引器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二固定板7、第二牵引臂8和第二牵引钩9,所述第二牵引臂8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二牵引钩9及第二固定板7,所述左下牵引器2与右下牵引器3的第二牵引钩9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设有呈倒三角形布置的固定孔11,所述第二固定板7设有沿下颌侧切牙与下颌尖牙牙根间骨面中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11;所述第一固定板4及第二固定板7的固定孔11分别通过连接件12与上下颌骨相连;所述第一牵引钩6及第二牵引钩9的开口内均设有用于容纳弹力件10的镂空区。该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7上设有三个固定孔11,连接件12为自攻螺钉。具体制作时,将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固定孔直径设计为相同尺寸,方便与现有自攻螺钉相匹配。
具体应用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4位于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第一牵引臂5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上部为与上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一牵引钩的下部为逐渐脱离上颌骨骨面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一牵引钩6位于靠近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靠近颊沟处,所述第一牵引钩6的开口朝向远中方向(后牙靠后面的部分);所述第二固定板7位于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第二牵引臂8靠近第二固定板部分为与下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二牵引钩部分为逐渐脱离骨面并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二牵引钩9位于尖牙颊侧靠近龈缘处,所述第二牵引钩9的开口朝向近中设置(前牙靠中线处的部分)、且与第一牵引钩6的开口相背设置。采用该结构方便通过橡皮圈对上下牵引器进行牵引。
具体制作时,如图3所示,所述左下牵引器2及右下牵引器3的第二牵引臂8包括连接段8a和调整段8b,所述连接段8a与第二固定板7相连,所述调整段8b与第二牵引钩9相连,所述连接段8a与调整段8b的交界处光滑过渡,使用时,由贴合骨面的连接段8a过渡到逐渐远离骨面穿出牙龈的调整段8b,方便末端第二牵引钩9钩挂弹力件;调整段8b在连接段8a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与连接段8a的夹角α为0°~90°。具体制作时,连接段8a与调整段8b之间的夹角为β,β-90°=α,α为调整段8b的调整角,α可设计为0°(图4)、30°、45°、60°及90°(图5),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选用合适角度。根据研究成果优选夹角α为30°,这个角度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达到牵引角度与下颌调整段的倾斜角度一致,减小牵引过程中牵引器所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小牵引器的形变。制作左下牵引器及右下牵引器的下颌钛板弯折角度与Von Mises 应力的关系如图6所示,图中Von Mises 应力是基于剪切应变能的一种等效应力。图7为右下牵引器上各部分的Von Mises 应力区间图。
具体制作时,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均为钛合金材料一体铸造或3D打印而成。选用钛合金材料制作,一方面能够避免后期的焊接操作及焊点的断裂,另一方面,钛合金具备一定强度可以传递牵引力,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口腔钳的作用力下发生折弯变形。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孔11为外大内小的喇叭状沉孔13,所述沉孔13的深度不小于自攻螺钉的钉帽高度,确保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降低对唇颊侧粘膜的刺激。
具体制作时,左上牵引器1与左下牵引器2、右上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3的边缘均为光滑过渡,以减小对唇颊侧粘膜的刺激。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的板厚0.8mm,固位孔的直径尺寸为1.5mm,沉孔大径尺寸为3.1mm,沉孔内壁锥度为45°,与固位孔匹配的自攻螺钉的直径为1.5mm,长度为4mm。第一牵引臂及第二牵引臂的唇颊侧棱角处作圆钝处理,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唇颊侧粘膜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获取患者头颅CBCT影像(CBCT就是Cone beam CT的简称,即锥形束CT)或头颅螺旋CT确定牵引器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一般位于双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及双侧下颌骨侧切牙及尖牙牙根间牙槽骨,根据CBCT或头颅螺旋CT影像中的骨皮质、牙根数据选择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植入位置及形状。同时牵引臂经粘膜穿出位于口腔内,对应上颌的第一牵引钩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靠近颊沟处,对应下颌的第二牵引钩位于尖牙颊侧靠近龈缘处。
第二步:按照术前设计切开口暴露拟固定板位骨面,准确寻找预先设定的钛板植入部位,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两侧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完成手术。
第三步:经过4-8周牵引器固位稳定后,开始在两侧对应的第一牵引钩与第二牵引钩之间钩挂橡皮圈来实现颌间牵引。医生可通过橡皮圈数量及型号来调节牵引力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矫正效果好的优点,该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过固定在患者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及双侧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患者唇颊侧粘膜的刺激,提高患者的佩戴舒适度,佩戴安全可靠,缩短治疗时间,确保矫治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更好的牵引效果,治疗过程中能够避免伤及牙根、牙胚,有效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矫正青少年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错颌患者进行个体化口内颌间骨牵引治疗,在促进上颌骨向前下方向的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向前的生长。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和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所述左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左上牵引器和左下牵引器,所述右侧支抗式牵引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右上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所述左上牵引器和右上牵引器的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左下牵引器和右下牵引器的第二固定板分别用于固定在左右两侧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左下牵引器、右上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分别通过弹力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牵引臂和第一牵引钩,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及第一牵引钩,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的第一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牵引臂和第二牵引钩,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二牵引钩及第二固定板,所述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第二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呈倒三角形布置的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沿下颌侧切牙与下颌尖牙牙根间骨面中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固定孔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上下颌骨相连;所述第一牵引钩及第二牵引钩的开口内均设有用于容纳弹力件的镂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上颌骨颧牙槽嵴处,所述第一牵引臂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上部为与上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一牵引钩的下部为逐渐脱离上颌骨骨面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一牵引钩位于靠近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靠近颊沟处,所述第一牵引钩的开口朝向远中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下颌骨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处,所述第二牵引臂靠近第二固定板部分为与下颌骨骨表面相匹配的长条板、靠近第二牵引钩部分为逐渐脱离骨面并突出牙龈的长条板,所述第二牵引钩位于尖牙颊侧靠近龈缘处,所述第二牵引钩的开口朝向近中设置、且与第一牵引钩的开口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牵引器及右下牵引器的第二牵引臂包括连接段和调整段,所述连接段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所述调整段与第二牵引钩相连,所述连接段与调整段的交界处光滑过渡,所述调整段在连接段所在平面内投影与连接段的夹角为β,β-90°=α,α为调整段的调整角,α为0°~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右上牵引器、左下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均为钛合金材料一体铸造或3D打印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外大内小的喇叭状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不小于自攻螺钉的钉帽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为N个橡皮圈,N≥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错颌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牵引器与左下牵引器、右上牵引器与右下牵引器的边缘均为光滑过渡。
CN202221205186.0U 2022-05-19 2022-05-19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Active CN220442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5186.0U CN220442752U (zh) 2022-05-19 2022-05-19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5186.0U CN220442752U (zh) 2022-05-19 2022-05-19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752U true CN220442752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5186.0U Active CN220442752U (zh) 2022-05-19 2022-05-19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2485A (en) Orthopedic appliance
EP2692309A2 (en) Wire for correcting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nd bimaxillary protrusion corr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me
US20130209956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ental implants
JP2007502648A (ja)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TWM615022U (zh) 齒列矯正牙套
CN217828109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CN111513877A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US5622493A (en) Mandibular distration device for use in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N113893046B (zh) 齿列矫正套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2466214U (zh) 一种牵引竖直游离端阻生磨牙的矫治装置
CN113520633A (zh)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
CN220442752U (zh)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US5775907A (en) Method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KR101094139B1 (ko) 치과교정기구
Pavlick Jr Cervical headgear usage and thebioprogressive orthodontic philosophy
CN213346116U (zh) 牙科器具
CN102813556B (zh) 一种利用种植支抗压低第二磨牙的支架
CN214908450U (zh)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US202004054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maxillary deficiencies
CN219184214U (zh) 一种矫治器
CN213665867U (zh) 一种微种植支抗钉导向器
CN216365335U (zh) 一种下颌支抗钛板和下颌定位支抗钛板组件
CN220876951U (zh) 一种咬合调节器组
CN204092257U (zh) 一种个体化牙弓夹板
CN216933534U (zh) 磨牙直立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