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8450U -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8450U
CN214908450U CN202120524097.1U CN202120524097U CN214908450U CN 214908450 U CN214908450 U CN 214908450U CN 202120524097 U CN202120524097 U CN 202120524097U CN 214908450 U CN214908450 U CN 214908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anchorage
bone
main body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40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斯
韩冰
周治波
陈贵
汤瑶
吕汶諠
张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5240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8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8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8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包括:固位板,固位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用于设置在颌骨上且与颌骨的表面贴合,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另一端能够穿出颌骨表面的粘膜;牵引结构,牵引结构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支抗的结构稳定及安全性,并提高矫治效率及舒适度,使临床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Description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正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牵引技术受到了广大正畸医生的关注。微钛板种植支抗由于其脱落率极低、支抗效果稳定、植入时或牙齿在较大范围内移动时不会累及牙根、临床加力简单、不依赖于患者的配合程度等优势,可为成人矫治、二次治疗、复杂错牙合治疗等多种复杂错牙合畸形提供治疗选择。又因微钛板种植支抗可将矫形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颌骨,极大地避免了不利的牙性变化,更利于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但现有正畸用微钛板种植支抗存在结构不够稳定,应用方式单一,暴露在口腔中的装置易刺激粘膜给患者带来不适等缺点。
因此期待研发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及支抗系统,提高支抗的结构稳定及安全性,并提高矫治效率及舒适度,使临床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正畸用微钛板种植支抗存在结构不够稳定,应用方式单一,暴露在口腔中的装置易刺激粘膜给患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包括:
固位板,所述固位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设置在颌骨上且与所述颌骨的表面贴合,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能够穿出所述颌骨表面的粘膜;
牵引结构,所述牵引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
可选地,所述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所述第三分支形成所述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可选地,所述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所述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可选地,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
所述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
所述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可选地,所述固位板为钛板,厚度为0.5mm~1mm,所述连接部的横向截面呈半圆形且在弧线与直线的交点处设有圆角。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微螺钉,所述固位板的主体部上设有多个微螺钉孔,每个所述微螺钉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微螺钉孔插入所述颌骨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抗系统,包括三个上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
其中一个所述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所述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另外两个所述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所述第三分支形成所述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可选地,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所述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所述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所述其中一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所述另一端向近中侧弯折;
所述另外两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所述另一端向远中侧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用于设置在粘膜之下的颌骨上且与所述颌骨的表面贴合,有利于对颌骨施加矫形力,同时也利于牵引装置的稳定性;只将连接部的一端暴露在口腔中,以连接牵引结构,即能避免刺激口腔粘膜给患者带来不适,又能够提供正畸支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正畸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植入数量及位置,使用方便且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位板;1.1、主体部;1.2、连接部;2.1、微螺钉孔;2.2、微螺钉;3、牵引结构;3.1、牵引管;3.2、牵引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包括:
固位板,固位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用于设置在颌骨上且与颌骨的表面贴合,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另一端能够穿出颌骨表面的粘膜;
牵引结构,牵引结构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用于设置在粘膜之下的颌骨上且与所述颌骨的表面贴合,有利于对颌骨施加矫形力,同时也利于牵引装置的稳定性;只将连接部的一端暴露在口腔中,以连接牵引结构,即能避免刺激口腔粘膜给患者带来不适,又能够提供正畸支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正畸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植入数量及位置,使用方便且灵活。
作为可选方案,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第三分支形成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具体地,将固位板设计为Y型时,适用于上颌骨的颧牙槽嵴区域,能够与颧牙槽嵴区域的骨面充分贴合。
作为可选方案,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具体地,间固位板呈U型时,适用于下颌骨的下缘区域,两个连接部分别由其所在侧的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在下颌两侧提供正畸支抗。
作为可选方案,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
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颊侧;
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具体地,既可以直接将牵引皮圈挂在牵引钩上,也可以使用正畸不锈钢方丝弯制牵引辅钩,固定在圆管内,灵活调整牵引方向。
作为可选方案,固位板为钛板,厚度为0.5mm~1mm,连接部的横向截面呈半圆形且在弧线与直线的交点处设有圆角。
具体地,固位板的边缘圆润过渡,避免划伤粘膜,连接部的平面侧朝向骨面。
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多个微螺钉,固位板的主体部上设有多个微螺钉孔,每个微螺钉的一端通过一个微螺钉孔插入颌骨中。
具体地,微螺钉的植入位置和方向要避免伤及牙根、牙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支抗系统,包括三个上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
其中一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另外两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第三分支形成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抗系统结构稳定、安全性好、舒适度高,能够提供多个方位的矫治力,矫治效率高,临床使用方便灵活。
作为可选方案,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颊侧;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其中一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另一端向近中侧弯折;
另外两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另一端向远中侧弯折。
用于制作上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患者颅颌面部CBCT图像数据;
2)根据CBCT图像数据建立颌骨及牙列的虚拟三维模型;
3)根据颌骨及牙列的虚拟三维模型确定固位板的主体部的放置位置及连接部的出龈方向;
4)根据主体部的放置位置及连接部的出龈方向制作固位板的虚拟三维模型;
5)根据固位板的虚拟三维模型的图像数据,制得固位板;
6)在固位板上安装牵引结构。
具体地,本方法能够根据CBCT影像中的骨皮质、牙根数据选择固位板的植入位置及固位板的形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更好的前牵效果,在解决前牙拥挤方面别具优势,并且可以避免伤及牙根、牙胚,有效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作为可选方案,步骤4)包括:
4.1)根据放置位置的骨皮质厚度及牙根、牙胚位置建立贴合颌骨形态的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并在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微螺钉孔;
4.2)根据出龈方向及粘膜厚度,在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上建立连接部的虚拟三维模型。
具体地,通过上述步骤获得的固位板虚拟三维模型,能够与置入位置的骨面充分贴合,保证结构稳定性,又能够避免伤及牙根及牙胚。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支抗系统包括一个下颌支抗及两个上颌支抗;
下颌支抗的固位板1呈U型,包括主体部1.1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1两端的连接部1.2,主体部1.1通过微螺钉2.2与微螺钉孔2.1的配合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且与下颌骨的表面贴合,连接部1.2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5mm左右处出龈,牵引结构3设置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牵引结构3如图2所示,包括牵引管3.1和牵引钩3.2,牵引管3.1沿横向设置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的颊侧,牵引钩3.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弯折;其中,主体部1.1为钛板,厚度为0.5mm,连接部1.2的横向截面呈半圆形且在弧线与直线的交点处设有圆角;
上颌支抗的固位板1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1.1,通过微螺钉2.2与微螺钉孔2.1的配合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且与上颌骨的表面贴合,第三分支形成连接部1.2,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5mm左右处出龈,牵引结构3设置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上颌支抗的牵引结构与图2所示的牵引结构相比,结构相同但牵引钩3.2的朝向不同,上颌支抗的牵引管3.1沿横向设置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的颊侧,牵引钩3.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2的自由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远中侧弯折。
本实施例的支抗系统的植入位置如图3所示,使用时,麻醉后翻瓣,将支抗放置在的颌骨相应位置,并通过微螺钉孔植入微螺钉实现固定,之后缝合粘膜,露出设计出龈的牵引结构;应用于唇腭裂患者时,可以在牙槽嵴裂隙植骨手术同期植入。
本实施例的支抗系统充分贴合骨面,更有利于对颌骨施加矫形力,同时也利于牵引装置的稳定性,且有效提高矫治效率及舒适度。
支抗系统中的下颌支抗和上颌支抗可以根据治疗目的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图4示出了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患者颅颌面部CBCT图像数据;
S2、应用MimicsResearch20.0软件调整CBCT图像数据的阈值,得到牙根及颌骨图像数据数据,建立颌骨及牙列的虚拟三维模型;
S3、根据颌骨及牙列的虚拟三维模型确定固位板的主体部的放置位置及连接部的出龈方向;
S4、应用3Shape Appliance DesignerTM软件(一种牙科矫治器设计软件),根据放置位置的骨皮质厚度及牙根、牙胚位置建立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使主体部贴合颌骨形态;在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微螺钉孔,并确定微螺钉的手术入路,以避开牙根、牙胚;根据出龈方向及粘膜厚度,在主体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上建立连接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以形成固位板的虚拟三维模型;修整模型的边缘,使边缘圆润过渡;
S5、导出stl格式的固位板三维模型数据,利用3D打印机将固位板一体成型打印出来;
S6、焊接牵引管和牵引钩。
经过以上步骤生成的个体化3D打印钛板支抗系统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更好的前牵效果,在解决前牙拥挤方面别具优势。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8)

1.一种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位板,所述固位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设置在颌骨上且与所述颌骨的表面贴合,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能够穿出所述颌骨表面的粘膜;
牵引结构,所述牵引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用于连接正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所述第三分支形成所述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所述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
所述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
所述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板为钛板,厚度为0.5mm~1mm,所述连接部的横向截面呈半圆形且在弧线与直线的交点处设有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微螺钉,所述固位板的主体部上设有多个微螺钉孔,每个所述微螺钉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微螺钉孔插入所述颌骨中。
7.一种支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体化骨牵引支抗;
其中一个所述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U型,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下颌的下缘区域,所述连接部分别由两侧侧切牙和尖牙颊侧龈缘下方出龈;
另外两个所述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固位板呈Y型,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组成V型的主体部,用于固定在上颌的颧牙槽嵴区域,所述第三分支形成所述连接部,其端部由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颊侧龈缘上方出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管和牵引钩;所述牵引管沿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所述牵引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的颊侧,另一端向近中侧或远中侧弯折;
所述其中一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所述另一端向近中侧弯折;
所述另外两个个体化骨牵引支抗的牵引钩的所述另一端向远中侧弯折。
CN202120524097.1U 2021-03-12 2021-03-12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Active CN214908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4097.1U CN21490845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4097.1U CN21490845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8450U true CN21490845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4097.1U Active CN21490845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8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12066B2 (en) A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ental implants
EP2692309A2 (en) Wire for correcting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nd bimaxillary protrusion corr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me
Abdulgani et al. Inter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s agenesis with mini implant prostheses: a case report
CN109730788B (zh)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Willems et al. 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planning for orthodontic‐prosthetic implant anchorage in a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
Lobprise Occlusion and orthodontics
CN210144771U (zh)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JP3157341U (ja) 歯科矯正用具
Kang et al. Control of maxillary dentition with 2 midpalatal orthodontic miniscrews
RU2692447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дистального прикуса у детей, обусловленного ретрогнатией нижней челюст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14908450U (zh)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
JP3240833U (ja) 歯列矯正器具、歯科器具、歯列矯正セット及び歯列矯正システム
KR101094139B1 (ko) 치과교정기구
CN112914764A (zh) 个体化骨牵引支抗、支抗系统与制作方法
Ihde et al. Case report: restoration of edentulous mandible with 4 BOI implants in an immediate load procedure
Tuna et al. A method for positioning the premaxilla during impression making for 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 clinical report
CN220442752U (zh) 新型错颌矫治装置
CN102813556B (zh) 一种利用种植支抗压低第二磨牙的支架
CN112587258A (zh) 一种用于改良骨皮质切开的工具制作方法
CN219184214U (zh) 一种矫治器
CN217960346U (zh) 个性化错矫正器定位装置
CN219250490U (zh) 一种乳牙专用托槽
van de Wetering Orthodontic correction of a base narrow mandibular canine tooth in a cat
CN212661978U (zh) 一种用于矫治牙弓狭窄的扩弓辅弓
CN212679295U (zh) 可摘式三维调控横腭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