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4205B -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4205B
CN116504205B CN202310183304.5A CN202310183304A CN116504205B CN 116504205 B CN116504205 B CN 116504205B CN 202310183304 A CN202310183304 A CN 202310183304A CN 116504205 B CN116504205 B CN 116504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playing
sub
action
para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83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4205A (zh
Inventor
钟广雄
成伟
李文胜
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an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a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an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a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833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4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0008Associated control or indicating mea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0033Recording/reproducing or transmission of music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0041Recording/reproducing or transmission of music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oded form
    • G10H1/0058Transmission between separate instruments or between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a musical sys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本申请利用操作简单的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能够使演奏者在不学习乐器的前提下,对应使用演奏设备演奏乐曲,降低演奏的入门难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演奏者的节奏感,还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完成后就能够知晓演奏结果,及时地给予演奏者反馈,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熟悉乐谱,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

Description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训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乐器演奏,能够训练演奏者的节奏感,使演奏者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对应演奏出乐曲。
在现有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挤出大量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乐器的弹奏方法,且学习的过程也往往枯燥无味,难以有音乐演奏的成就感,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就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音乐的演奏,本申请提出一种音乐演奏的控制方法,让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演奏相关的音乐,且能够通过演奏音乐,对应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音乐学习训练过程中,只有首先通过乐器训练才能够演奏音乐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应用于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
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
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
S6、终止执行。
可选的,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
可选的,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
可选的,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n-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
Ku=Tn-1/TN-1
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n
Tn=TN*K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S44、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S45、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b=Tn*Kb
其中Kb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s=Tn*Ks
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S46、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可选的,根据所述演奏系数Ku,对应调整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间。
可选的,还包括:S7、对音乐演奏过程进行评价;所述评价包括:获取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标准演奏时间T1;记录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实际演奏时间T2;计算标准演奏时间T1与实际演奏时间T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T3,并根据T3的大小,对该子段落进行评级。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乐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动作感受模块:用于根据演奏设备的挥动动作,对应生成并发出控制指令;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演奏的规律,判断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有效;
演奏评价模块:用于对演奏者的所演奏的每一个子断落进行评价。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利用操作简单的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能够使演奏者在不学习乐器的前提下,对应使用演奏设备演奏乐曲,降低演奏的入门难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演奏者的节奏感,还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完成后就能够知晓演奏结果,及时地给予演奏者反馈,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熟悉乐谱,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作指令时刻与音符播放时长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预测演奏时间长度示意图。
图中:1、无线通信模块;2、乐曲处理模块;3、动作感受模块;4、指令判断模块;5、演奏评价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应用于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
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
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
S6、终止执行。
在实际应用中,当前电子乐器的音乐演奏均为即兴的演奏控制方式,即实时响应演奏者的音乐指令,要确保演奏的效果便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以及较高的音乐演奏素养;以电子琴为例,需要人们先学习电子琴的基础操作,在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演奏音乐,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首先将电子琴调整为需要使用的音色,然后在电子琴上按动对应的琴键,电子琴便能够根据人们按动的速度、频率等相关的因素,对应发出声响,将琴键对应的声音组合起来,就能够得到一首完整的乐曲。但是这种演奏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需要人们掌握乐器的控制方法,对于一些刚刚开始学习的演奏者来说,乐器的熟练掌握是较为困难的事情,需要演奏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二、电子乐器的演奏不能给人们较为准确的反馈,演奏者在训练完成后,不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弹奏的乐曲的缺陷,对节拍的掌控的准确程度,是否存在一定的偏差等问题。综合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不需要演奏者训练乐器的基础操作,只需要简单的挥动,即可发出演奏的控制指令,然后根据演奏者挥动演奏设备的时机,通过终端设备对应播放乐曲的某一个子段落,以此实现音乐的演奏,且通过演奏者挥动演奏设备的时机,对演奏者的节奏感的把控进行评价,可以使演奏者快速地知道演奏结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演奏水平。
具体来说,在步骤S1中,首先需要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在本申请中,演奏设备主要是指操作结果较为简单、不需要复杂训练的设备,例如,演奏指挥棒、沙锤、电子鼓等,也就是说,只需要挥动相关的演奏设备,使演奏设备能够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即可,在本申请中,以指挥棒举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主要是指具有存储、计算以及声音播放等相关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单片机、通用计算机等。建立通信连接,可以使用无线连接的手段,如蓝牙、433M通信、2.4G无线连接等,将指挥棒与终端相互连接,也可以直接将终端设备进行缩小,然后将终端设备集成到指挥棒的内部,这样就不需要额外的使用终端设备,只需要挥动指挥棒,即可通过指挥棒内置的扬声器,发出对应的音乐。在步骤S2中,对乐曲进行处理,需要将乐曲根据乐谱中的规律,对应划分为若干个子段落,具体来说,在实际的乐器演奏过程中,例如电子琴的演奏过程,需要手指根据音符按动琴键进行弹奏,但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简化演奏者的操作,就需要将乐谱更加笼统地进行划分,只需要人们在特定的时机,对应挥动指挥棒,就能够控制终端设备对应播放一个子段落的乐曲,在本申请中,子段落可以包含一个小节的音符,子段落也可以包含一个节拍的音符,或者仅包含一个音符。在步骤S3中,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也就是需要挥动指挥棒,并使指挥棒发出播放指令,终端设备在对应接收到指令后,则会按照顺序对应播放一个子段落的乐曲,由于简化了控制难度,因此只能够通过提前选择好想要演奏的乐曲才行,不能够像传统的乐器那样根据演奏者的控制演奏不同的乐曲。在步骤S4中,由于未经训练的演奏者不能够很好地控制演奏的时机,且指挥棒的挥动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终端接收到演奏指令的时候,需要对演奏指令进行判断,确定演奏指令是有效的,然后才能够对应播放该子段落中的音乐,具体的判断方法,请参考后面的详细说明。当演奏指令被判断为无效的情况下,错误提示可以通过指挥棒上的指示灯发出,例如在指挥棒上安装状态指示灯,当演奏指令判断为有效的时候,可以不发光或者发出绿色的提示光,当演奏指令被判断为无效的情况下,指挥棒顶部的指示灯可以发出红色的光。在步骤S5中,当乐曲没有播放完毕的时候,接收到控制指令,就需要对应播放当前待播放子段落,当乐曲播放完毕后,就需要提示人们已经播放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
进一步地,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
进一步地,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节拍,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三子段落。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乐曲主要包括伴奏和主旋律两个部分,其中伴奏通常是根据主旋律确定的。而对于主旋律来说,在一个乐谱中,如果以乐谱的小节进行划分,这样每一个小节就能够对应到一个控制指令,每当一个控制指令发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自动播放一个小节所对应的乐曲,这样只需要规律性地挥动指挥棒,便能够简单地实现乐曲的演奏。如果以乐谱的节拍进行划分,这样每一个小节便会对应四个节拍,这样就需要根据实际的乐曲演奏速度,规律性地挥动指挥棒,以实现乐曲的演奏,在本申请中来说,节拍的划分与小节的划分相类似,其区别点主要在与节拍所对应的挥动速度相比小节会更快一些。当根据乐谱的音符进行挥动的情况下,就与前面的规律性的挥动存在一定的区别,需要人们按照乐谱的音符的数量和时值,对应挥动指挥棒,也就是说,当音乐的节奏较快、音符划分较多的情况下,就需要人们快速地挥动指挥棒,当音乐的结构较慢、音符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较慢地挥动指挥棒。相比按照小节或者按照节拍来划分音乐,按照音符划分的乐曲,其演奏的难度更高,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的要求也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在实际应用中,指挥棒的操作最为简单,但是指挥棒只能够培养人们的节奏感,不能随心演奏音乐,适合于初步接触音乐的演奏者或者用于儿童的应乐感培养,指挥棒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受指挥棒的挥动的速度、角度等相关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传递到终端设备中进行计算,过滤掉误操作以及无效指令后,就能够控制终端设备播放相关的乐曲的子段落。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n-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
Ku=Tn-1/TN-1
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n
Tn=TN*K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S44、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S45、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b=Tn*Kb
其中Kb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s=Tn*Ks
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S46、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在实际应用中,指挥棒的挥动过程是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的,根据人们的使用习惯的不同,大幅度挥动指挥棒,需要较长的时间间隔,小幅度挥动指挥棒,需要较短的时间间隔,当音符变化较为密集的情况下,需要小幅度、快速地挥动指挥棒,指挥棒的挥动幅度就会比较小,当音符变化较慢的情况下,人们挥动指挥棒的频率较低,那么指挥棒的挥动幅度就会比较大,而指挥棒会动的幅度的大小,会影响指挥棒的挥动时间的长短,当指挥棒挥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更为提前地挥动指挥棒。本申请公开一种动作强度计算方法,利用指挥棒中的惯性传感器,对指挥棒的移动幅度进行计算,假设指挥棒的起始动作点A的坐标为(Xn,Yn,Zn),指挥棒的终止动作点B的坐标为(Xn-1,Yn-1,Zn-1),则指挥棒的挥动的动作强度为:
动作强度以30作为分界点,当动作强度大于30的时候,则认定该动作为大动作,当动作强度小于等于30的时候,则认定该动作为小动作。
由于人们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手部存在一定的抖动,这样的抖动有时候会影响设备的判定,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算法,屏蔽掉多余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实例,对控制指令的有效性判断进行说明:
在演奏者的实际演奏过程中,如图4所示,以三个音符的演奏过程为例,需要经历以下步骤:第一动作指令->播放第一个音符->第二动作指令->播放第二个音符->第三动作指令->播放第三个音符->第四个动作指令。
可以将音符演奏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时间间隔,将动作指令看作是时间间隔中的某一个时刻点,这样第一动作指令发出后,设备对应播放第一个音符,在第一个音符播放完成的附近的时刻点,第二个动作指令便会发出,设备对应播放第二个音符,在第二个音符播放完成的附近的时刻点,第三个动作指令发出,设备对应播放第三个音符,在第三个音符播放完成的附近的时刻点,如果没有第四个音符,则设备按照标准演奏时长对应播放完第四个音符后便停止播放,依次类推。由于音符的播放都是顺序进行的,因此在我们将第二音符的播放时长看作是当前子段落的情况下,第一音符播放时长就是前一子段落,第三音符播放时长就是后一子段落。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对于一段确定的乐曲,每一个音符的标准时值都是确定的,但是在人们实际演奏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实际偏好,其动作、节奏的快慢都会影响正的音符的播放时间长度,因此为了降低抖动对人们造成的影响,需要首先确定人们的演奏偏好,也就是演奏系数Ku,由于前一子段落已经播放完毕,因此可以通过前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播放时间长度,确定人们的演奏系数Ku,例如,如图5所示,前一个子段落的演奏时间相比标准的演奏时间比较短,那么就需要将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间等比例缩短,这样能够使音符的播放速度达到前后平衡的效果,当第二动作指令发出后,也就意味着当前子段落已经开始演奏,那么为了保证第三动作指令的有效性,需要对第三动作指令的发出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具体的限制算法如下:首先对第二音符的演奏时间长度做预测,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演奏系数,预测第二音符的演奏时间长度Tn=TN*Ku;然后利用第二音符的预测演奏时间长度,对应计算动作指令的时间阈值Tb(Ts),并利用动作指令的时间阈值将预测演奏时间长度Tn分为前后两个时间间隔,也就是划分为了Tb(Ts)以及Tn-Tb(Tn-Ts);为了降低误操作带来的影响,需要使第三动作指令时刻落在后面的时间段的内部,也就是Tn-Tb(Tn-Ts)的内部,第三动作指令才能够视为有效动作。当接收到第三动作指令的情况下,便能够对应计算出第二音符的实际播放时间,也就是第二动作指令时刻和第三动作指令时刻之间的实际时间长度TM,对比TM以及Tb的时间长短,便能够对应计算出第三动作指令是否落在了有效区间,避免人们的误操作影响了演奏的进行。当人们提前挥动指挥棒使演奏指令落入到了动作指令阈值时间的内部的情况下,就会判定该动作指令无效,不会对应控制终端设备发出演奏音效,也就是说,通过缩短控制指令的有效时间,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发出控制指令的准确程度,降低误操作的概率。
同时,由于存在大小动作,因此对于大动作来说,大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通常较长,因此在判断为大动作的情况下,所乘的时间系数Kb通常较小,这样能够使大动作演奏指令具有更为宽泛的挥动时间。小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小动作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时间系数通常较大,这样留给小动作的时间段通常较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子段落是以音符作为划分依据,那么大动作的指令时间系数Kb取值为0.6-0.8,通常来说Kb的取值为0.8,小动作的指令时间系数Ks取值为0.8-1,通常来说Ks的取值为0.9。如果子段落是以小节或者节拍作为划分依据,那么大动作的指令时间系数Kb取值为0.5-0.8,通常来说Kb的取值为0.7,小动作的指令时间系数Ks取值为0.8-1,通常来说Ks的取值为0.9。
进一步的,如果以小节或者节拍作为划分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指令控制的精确性,还需要增加一个限制条件,就是只有在最后一个音符开始播放后,且满足Tb (Ts) ≤ TM这个条件,才能够认定该控制指令是有效的。
进一步再提供一个带有数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假设一个音符的标准演奏时间为1S,如果演奏者的演奏系数为0.9,也就是说演奏者的演奏速度较快,那么可以根据该演奏系数,预测到演奏者需要播放该音符的时间长度为0.9S,如果判断到第三动作指令为一个大动作,Kb的取值为0.8,那么就能够得出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为0.9*0.8=0.72。且当系统接收到第三动作指令的同时,便能够计算出第三动作指令与第二动作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第三动作指令与第二动作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0.72的情况下,便可以认定为第三动作指令有效。反之,则认定第三动作指令无效。在本申请中仅需要判断第三动作指令是否为提前发出的动作指令,当第三动作指令为过于滞后发出的情况下,前一个音符已经演奏完毕后,不需要判断第三动作指令是否有效,可以一律按照动作指令有效进行演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演奏系数Ku,对应调整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前面的计算过程中,所利用的演奏系数,仅仅是对下一个音符的演奏时间进行预测,并没有实际调整音符的演奏时间,而是采用了两个动作的间隔时间作为音符的实际演奏时间长度,但是如果没有接收到后续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还能够根据演奏系数,对应调整实际的音符演奏时长,使乐曲的演奏节奏更加地过渡得更加平缓,整体的乐曲结构更加统一。
进一步,除了使用前面一个子段落的演奏时间计算演奏系数Ku,还可以通过统计前面所有的子段落的演奏系数,并计算演奏系数的平均值,这样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乐曲的整体演奏趋于平均。
进一步地,还包括:S7、对音乐演奏过程进行评价;所述评价包括:获取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标准演奏时刻T1;记录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实际演奏时刻T2;计算标准演奏时刻T1与实际演奏时刻T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T3,并根据T3的大小,对该子段落进行评级。
具体来说,在本身申请中,对于一个确定的乐曲,每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刻T1是确定的,演奏者挥动指挥棒的时刻需要尽可能地接近标准演奏时刻,在本申请中,对于每一个子段落,都以开头位置处的指挥动作为准,当下一个演奏指令提前发出且影响到当前子段落的乐曲演奏的情况下,将该演奏指令的评价单一地作为下一子段落进行评级,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子段落都仅受到一个控制指令的影响,降低控制指令的分辨难度。在实际评分过程中,无论实际演奏时刻T2在标准演奏时刻T1的前面还是后面,T1与T2之间都存在一个时间间隔T3,通过计算时间间隔T3,并判断T3的大小,就能够量化人们演奏的准确性。具体的,评级包括三个等级:完美、优秀、良好,当|T3|<200ms的情况下,该子段落的评价为完美,当200ms≦|T3|<500ms的情况下,该子段落的评价为优秀,当500ms≦|T3|的情况下,该子段落的评价为良好,子段落的评价可以通过指挥棒尖端的指示灯进行显示,尽快给演奏者提供反馈。当整体的乐曲演奏完毕后,还能够给人们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例如完美的评价总数量大于95%的情况下,则给予SSS的评分等,完美的评价总数量介于80-95之间的情况下,则给予SS的评分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能够使演奏者在不学习乐器的前提下,对应使用演奏设备演奏乐曲,降低演奏的入门难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演奏者的节奏感,还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完成后就能够知晓演奏结果,及时地给予演奏者反馈,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熟悉乐谱,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乐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动作感受模块:用于根据演奏设备的挥动动作,对应生成并发出控制指令;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演奏的规律,判断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有效;
演奏评价模块:用于对演奏者的所演奏的每一个子断落进行评价。
关于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
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
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
S6、终止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n-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
Ku=Tn-1/TN-1
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n
Tn=TN*K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S44、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S45、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b=Tn*Kb
其中Kb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s=Tn*Ks
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S46、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演奏系数Ku,对应调整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S7、对音乐演奏过程进行评价;所述评价包括:获取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标准演奏时间T1;记录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实际演奏时间T2;计算标准演奏时间T1与实际演奏时间T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T3,并根据T3的大小,对该子段落进行评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应用于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
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n-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
Ku=Tn-1/TN-1
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n
Tn=TN*K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S44、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S45、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b=Tn*Kb
其中Kb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s=Tn*Ks
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S46、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
S6、终止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演奏系数Ku,对应调整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7、对音乐演奏过程进行评价;所述评价包括:
获取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标准演奏时间T1
记录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实际演奏时间T2
计算标准演奏时间T1与实际演奏时间T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T3,并根据T3的大小,对该子段落进行评级。
6.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
乐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动作感受模块:用于根据演奏设备的挥动动作,对应生成并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演奏的规律,判断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有效;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n-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
Ku=Tn-1/TN-1
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u,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N,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n
Tn=TN*K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M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S44、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S45、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b=Tn*Kb
其中Kb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Ts=Tn*Ks
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S46、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b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s ≤ TM,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演奏评价模块:用于对演奏者的所演奏的每一个子断落进行评价。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83304.5A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Active CN116504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3304.5A CN116504205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3304.5A CN116504205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205A CN116504205A (zh) 2023-07-28
CN116504205B true CN116504205B (zh) 2023-11-24

Family

ID=87317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83304.5A Active CN116504205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420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9927A (ko) * 1992-10-21 1994-05-24 이헌조 전자악기의 연주실력 평가 방법
JP2000317134A (ja) * 1999-05-10 2000-11-21 Taito Corp 音楽指揮者ゲーム装置
CN101105937A (zh) * 2007-08-03 2008-01-16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音乐产生方法
WO2009007512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Virtual Air Guitar Company Oy A gesture-controlled music synthesis system
CN103364840A (zh) * 2012-04-02 2013-10-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姿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228961A (zh) * 2016-07-21 2016-12-14 赵洪云 演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039024A (zh) * 2017-02-10 2017-08-11 美国元源股份有限公司 乐谱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64548A (zh) * 2017-08-03 2017-1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音乐传感装置及音乐演奏方法
CN109147741A (zh) * 2018-10-31 2019-01-04 北京戴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乐演奏方法和装置
CN113870820A (zh) * 2021-10-28 2021-12-31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谱音同步方法及终端
CN114387616A (zh) * 2021-12-09 2022-04-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手势动作识别的音乐演奏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0423B2 (ja) * 2005-03-24 2011-04-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楽情報分析及び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43772B2 (ja) * 2017-03-23 2018-12-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楽音生成装置、楽音生成方法、楽音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楽器
CN108986777A (zh) * 2018-06-14 2018-12-11 森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通过体感进行音乐模拟的方法、体感设备及乐器终端
US11482196B2 (en) * 2020-09-29 2022-10-25 Clark Battle Flexible pitched sliding keyboard instrument and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9927A (ko) * 1992-10-21 1994-05-24 이헌조 전자악기의 연주실력 평가 방법
JP2000317134A (ja) * 1999-05-10 2000-11-21 Taito Corp 音楽指揮者ゲーム装置
WO2009007512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Virtual Air Guitar Company Oy A gesture-controlled music synthesis system
CN101105937A (zh) * 2007-08-03 2008-01-16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音乐产生方法
CN103364840A (zh) * 2012-04-02 2013-10-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姿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228961A (zh) * 2016-07-21 2016-12-14 赵洪云 演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039024A (zh) * 2017-02-10 2017-08-11 美国元源股份有限公司 乐谱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64548A (zh) * 2017-08-03 2017-1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音乐传感装置及音乐演奏方法
CN109147741A (zh) * 2018-10-31 2019-01-04 北京戴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乐演奏方法和装置
CN113870820A (zh) * 2021-10-28 2021-12-31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谱音同步方法及终端
CN114387616A (zh) * 2021-12-09 2022-04-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手势动作识别的音乐演奏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ting Zhang et al..Novel fast MUSIC algorithm for spectral estimation with high subspace dimension.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ICNC).20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205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58051B2 (ja) 音楽的アミューズメントシステム
CN103680486B (zh) 演奏信息处理装置、演奏信息处理方法
KR101701073B1 (ko) 게임기, 그것에 사용하는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5057545B2 (ja) ゲーム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JP2000288254A (ja) ゲーム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2125763A2 (en) Instrument game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136086A (ja) ゲーム成績評価方法及び装置
US10105597B1 (e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4206332B2 (ja) 入力装置、ゲーム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CN103218931B (zh) 演奏训练装置及演奏训练方法
JP2007307189A (ja) 音楽ゲーム用データ演算装置、音楽ゲーム用データ演算プログラム及び音楽ゲーム用データ演算方法
CN116504205B (zh)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JP3509545B2 (ja) 演奏情報評価装置、演奏情報評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5446230B2 (ja) 演奏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演奏評価プログラム
CN104112443A (zh) 演奏评价装置以及演奏评价方法
JP5126055B2 (ja) 歌唱採点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961003B2 (ja) ゲーム成績評価方法及び装置
JP5611914B2 (ja) ビデオゲーム処理装置、およびビデオゲーム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2802439B (zh) 一种演奏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207001A (ja) 音楽ゲーム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3953064B2 (ja) 音楽的アミューズメントシステム
JP2016194622A (ja) カラオケ装置及びカラオケ用プログラム
CN116343720B (zh) 多声部乐谱音符分组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JP4728593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ゲームシステム
JP2010160397A (ja) 演奏評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