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7499A -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7499A
CN116497499A CN202310062805.8A CN202310062805A CN116497499A CN 116497499 A CN116497499 A CN 116497499A CN 202310062805 A CN202310062805 A CN 202310062805A CN 116497499 A CN116497499 A CN 116497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xis
shed
adjustment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28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斯蒂安·塔迪
埃尔韦·格朗热
亚历山大·梅迪奇
拉斐尔·珀盖
佩德罗·贝尔纳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Faverges SCA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Faverges SCA filed Critical Staubli Faverges SCA
Publication of CN116497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7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1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1/14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linking to the heald fram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C13/02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 D03C13/025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with independent frame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5/00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6Heald frames
    • D03C9/0683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linking to the driv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梭口形成组件具有梭口形成机器,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限定偏心件中心距离(R1)的偏心件系统(30)、由偏心件系统致动以致动第一杠杆(50)并限定连接杆中心距离(R2)的第一连接杆(40)以及使第一杠杆与第二杠杆(70)的枢转一起枢转以致动综框(11)的第二连接杆(60)。为了便于调节,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调节系统以及装在第二连接杆(60)上的从动件构件(120),所述调节系统允许中心到中心距离(R1、R2)中的一个是可调节的至少一种调节构造。梭口形成组件包括挡板(101),用于当调节系统处于调节构造时通过驱动从动件构件以调节中心距离来移动第二连接杆。

Description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梭口形成组件、一种包括这种梭口形成组件的织机以及一种调节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综框(heald frame)织机的杆到框致动器类型的梭口形成机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采用多个电气框架致动器来以竖向摆动驱动综框。根据所采用的技术,电动致动器产生摆动式旋转或连续旋转。在这两种情况下,每个电动致动器借助于牵拉机构驱动对应的综框,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曲柄销、连接杆和杠杆,将致动器产生的旋转转换成综框的往复式平移。在织机的操作期间,尤其是在改变制品时,可能需要调节综框行程的幅度和高度。改变幅度是指改变经纱梭口的开口角度。改变高度相当于改变经纱片交叉的高度。
FR2734610A1描述了一种梭口形成机构,其中综框致动杠杆借助于适配器或轭与连接杆-曲柄销系统连接,该适配器或轭的位置可沿着属于所述杠杆的臂手动调节,并且该适配器或轭可借助于夹紧螺钉被固定。然而,用手调节这种类型的系统可能是令人厌烦的且难以实现精确性。
EP3481977A1描述了一种具有综框致动机构的梭口形成机器。每个致动机构包括两个杠杆,其中一个杠杆由联接杆致动,该联接杆借助于夹子与杠杆联接以允许调节。该机器还包括具有锁定元件的锁定装置。每个锁定元件被分配给单个致动机构,能够在编织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所涉及的致动机构的杠杆的移动被阻止超过调节位置。因此,在锁定位置,杠杆被定位在便于接近夹子以允许通过作用在夹子上进行梭口幅度调节的位置处。然而,尽管存在这种定位杠杆以移动夹子的初步步骤,但是这种类型的系统的手动调节可能是令人厌烦的且难以实现精确性。
DE102008032718B3描述了一种梭口形成机构,其中偏心装置的偏心性能通过使偏心连接杆驱动盘相对于连接构件移动来进行调节,连接构件本身通过致动器旋转。这种调节借助于调节杆手动进行。这种类型的调节的缺点在于,可调节部件可能难以接近,调节需要大量的旋紧或旋松步骤,并且需要高技术水平来执行该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梭口形成组件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对于该新的梭口形成组件,便于对综框的往复行程进行调节。
本发明具有作为其目的的一种梭口形成组件,该梭口形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用于根据沿着框架轴线的往复式平移行程来操作织机的综框,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旋转电动致动器;能够控制旋转电动致动器的致动器控制器;以及偏心件系统。偏心件系统包括:基座,旋转电动致动器借助于该基座使偏心件系统围绕垂直于框架轴线的主轴线旋转;以及限定偏心件轴线的连杆,偏心件轴线平行于主轴线。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第一杠杆,该第一杠杆能围绕第一杠杆轴线枢转以致动所述综框,第一杠杆轴线和主轴线平行;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能围绕第二杠杆轴线枢转以致动所述综框,第二杠杆轴线和主轴线平行;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铰接端部,第一连接杆借助于该第一铰接端部与连杆联接,使得偏心件系统和第一连接杆能围绕偏心件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偏心件轴线和主轴线相隔偏心件中心距离;以及第二铰接端部,第一连接杆借助于该第二铰接端部与第一杠杆联接,使得第一杠杆和第一连接杆能围绕平行于主轴线的连接杆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连接杆轴线和偏心件轴线相隔连接杆的中心距离。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联接,使第二杠杆与第一杠杆的枢转一起枢转。
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调节系统,该调节系统包括锁定装置并且允许以下调节构造中的至少一种调节构造:幅度调节构造,在该幅度调节构造中,锁定装置允许连杆相对于基座移动,使得偏心件中心距离是可调节的;以及高度调节构造,在该高度调节构造中,锁定装置允许第二铰接端部相对于第一铰接端部移动,使得连接杆中心距离是可调节的。调节系统还允许被锁定构造,在该被锁定构造中,偏心件中心距离和连接杆中心距离是固定的,因为锁定装置被配置成使连杆与基座成一体并且使第一铰接端部与第二铰接端部成一体。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装在第二连接杆上的从动件构件。根据本发明,梭口形成组件包括挡板,该挡板被配置为通过驱动从动件构件来移动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第二连接杆,以便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调节偏心件中心距离,以及在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调节连接杆中心距离。
本发明背后的一种构思是规定,在梭口形成机器处于调节构造时,通过在挡板的作用下移动第二连接杆来获得调节的变化,为此挡板驱动从动件构件。特别地,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有利地规定,连接杆中心距离是固定的并且使基座的旋转被固定,使得第二连接杆通过挡板的移动导致偏心件系统的基座围绕主轴线的定向的改变,其对应于偏心件中心距离的改变。特别地,在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有利地规定,偏心件中心距离是固定的并且使基座的旋转被固定,使得第二连接杆通过挡板的移动导致连接杆中心距离的值的改变。在这两种情况下,通过使挡板自动化特别容易使梭口形成参数的调节自动化。
本发明适用于机器呈现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机器呈现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以及机器呈现幅度调节构造和高度调节构造两者的情况。本发明适用于包括梭口高度调节系统或梭口幅度调节系统或两者的梭口形成机器。
优选地,设置多个梭口形成机器,每个梭口形成机器用于操作相应的综框,挡板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设置在属于相应的梭口形成机器的第二连接杆上的从动件构件来移动该第二连接杆。
优选地,梭口形成机器的第二连接杆平行于主轴线并排安装;并且挡板平行于第一杠杆轴线从一个第二连接杆延伸到另一个第二连接杆,以在调节系统的调节构造中驱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或另一个第二连接杆上的从动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挡板能围绕平行于主轴线的控制轴线枢转,以便通过驱动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从动件构件来移动第二连接杆。
优选地,梭口形成组件包括:挡板致动器,该挡板致动器被配置为围绕控制轴线枢转地致动挡板;以及挡板控制器,该挡板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挡板致动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从动件构件包括:引导轮廓,该引导轮廓在垂直于第一杠杆轴线的连接杆平面中是凸形的,挡板在取决于挡板的定向的引导轮廓的不同压迫点处压靠在引导轮廓上,以驱动从动件构件;以及支脚,从动件构件借助于该支脚与第二连接杆成一体,该支脚限定用于在挡板压靠在引导轮廓上时接收挡板的末端边缘的间隙轮廓,该间隙轮廓在连接杆平面中是凹形的并且在引导轮廓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延伸。
优选地,挡板能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在调节构造中所采用的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中,挡板沿着保持方向压靠在从动件构件上,以借助于从动件构件对抗由综框因重力施加在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上的、趋于使第二连接杆在与保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力而保持第二连接杆;以及在被锁定构造中所采用的释放位置,该释放位置是通过使挡板从工作位置在与保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到达的。
优选地,为了使偏心件中心距离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可调节,连杆能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移轴线相对于基座平移移动。
优选地,基座包括平行于平移轴线的至少一个滑动表面,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基座借助于所述滑动表面引导连杆沿着平移轴线的平移,同时固定连杆的旋转。
优选地,基座包括形成两个滑动表面的滑动凸耳,所述两个滑动表面背对彼此。优选地,连杆包括形成两个滑动臂的叉状件,所述两个滑动臂平行于平移轴线,并且所述两个滑动臂在它们之间接收滑动凸耳,使得每个滑动臂分别沿着两个滑动表面中的一个滑动。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夹紧螺钉,该夹紧螺钉:在调节系统的锁定构造中,处于叉状件的滑动臂的在滑动凸耳上的锁定位置,以将连杆与基座固定;以及在调节系统的幅度调节构造中,处于滑动臂的在凸耳上的释放位置,以允许连杆相对于基座平移移动。
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与主轴线同轴的夹紧螺钉和夹紧螺母。优选地,连杆包括凸缘,该凸缘垂直于主轴线延伸,并且该凸缘包括细长开口,该细长开口沿着平移轴线伸长并且接收螺母。优选地,通过将夹紧螺母在夹紧螺钉上拧紧而使凸缘抵靠基座轴向夹紧,以在调节系统处于被锁定构造时将连杆固定到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包括锁定系统,该锁定系统允许锁定构造和释放构造,在所述锁定构造中,锁定系统将基座固定在围绕主轴线的参考定向中,在所述释放构造中,锁定系统允许基座围绕主轴线枢转。
优选地,第一连接杆包括承载第一铰接端部的第一连接杆端部和承载第二铰接端部的第二连接杆端部,第一连接杆端部和第二连接杆端部能沿着滑动轴线相对于彼此滑动地接合,使得连接杆中心距离是可调节的。
优选地,从动件构件包括从动件指状物,该从动件指状物与第二连接杆成一体,并从第二连接杆垂直于第二连接杆和主轴线突出。
本发明还具有作为其目的的一种织机,其包括上文限定的梭口形成组件,以及由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根据沿着框架轴线的往复式平移行程操作的至少一个综框。
本发明还具有作为其目的的一种调节方法,用于调节属于上文限定的梭口形成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该调节方法依次包括:将调节系统置于调节构造的步骤;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挡板驱动从动件构件从而移动第二连接杆来调节偏心件中心距离的步骤,以及在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挡板驱动从动件构件从而移动第二连接杆来调节连接杆中心距离的步骤;以及将调节系统置于锁定构造的步骤。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在将调节系统置于调节构造的步骤之前,将挡板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步骤。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在将挡板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步骤之前,将基座枢转到参考定向的步骤,然后是通过将锁定系统设置为锁定构造而将基座锁定在参考定向中的步骤;以及在将调节系统设置为锁定构造的步骤之后,通过将锁定系统设置为释放构造而允许基座枢转的步骤。
优选地,在基座处于参考定向时,偏心件系统和第一连接杆被定位成使得主轴线、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共面并且按这种顺序依次布置。
优选地,在基座处于参考定向时,偏心件系统和第一连接杆被定位成使得偏心件轴线、主轴线和连接杆轴线共面并且按这种顺序依次布置。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选择步骤,在该选择步骤中:将要实施调节构造步骤的梭口形成机器的从动件构件移动到对接位置,在该对接位置中,挡板能够驱动从动件构件,该从动件构件到对接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该梭口形成机器的旋转电动致动器的作用下移动第二连接杆而获得的;并且将调节系统在调节构造步骤期间处于被锁定构造的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从动件构件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免被挡板驱动,从动件构件到释放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旋转电动致动器的作用下移动第二连接杆而实现的。
优选地,特别是在选择步骤期间,将要执行调节构造步骤的所述梭口形成机器的第二连接杆由该梭口形成机器的旋转电动致动器致动,直到该梭口形成机器的主轴线、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共面。优选地,特别是在选择步骤期间,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第二连接杆由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旋转电动致动器致动,直到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主轴线、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共面并且按依次顺序布置,其中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相对于将要执行调节构造步骤的所述梭口形成机器的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颠倒。
优选地,通过使基座进入参考定向,将从动件构件置于对接位置。优选地,通过将基座移动到释放定向,将从动件构件移动到释放位置。优选地,当基座处于释放定向时,偏心件系统和第一连接杆被定位成使得主轴线、偏心件轴线和连接杆轴线按与基座处于参考定向时相同的顺序排列,只是主轴线和偏心件轴线颠倒。
优选地,在从动件构件被挡板驱动时,挡板对抗由综框施加的趋于使第二连接杆远离保持方向移动的力而在保持方向上连续地保持压靠在从动件构件上。
优选地,调节系统包括幅度调节止挡件和高度调节止挡件中的调节止挡件。在调节系统可以被置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幅度调节止挡件限制连杆的移动,以限制偏心件中心距离在预定最小偏心件中心距离值和预定最大偏心件中心距离值之间的变化。在调节系统可被置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高度调节止挡件限制第二铰接端部的移动,以限制连接杆中心距离在预定最小连接杆中心距离值和预定最大连接杆中心距离值之间的变化。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锁定控制步骤,该锁定控制步骤在将调节系统设置为被锁定构造的步骤之后且在允许基座枢转的步骤之前执行。锁定控制步骤包括检查挡板致动器在施加预定扭矩值的情况下不旋转的步骤;以及在检测到挡板致动器的旋转移动的情况下发出指示锁定故障的警报的步骤。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在允许基座旋转的步骤之后执行的释放控制步骤。释放控制步骤包括验证旋转电动致动器在施加预定扭矩值的情况下旋转的步骤;以及在确定旋转电动致动器未旋转的情况下发出指示释放故障的警报的步骤。
优选地,在将挡板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步骤期间,第一连接杆平行于平移轴线。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在将挡板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步骤期间控制挡板致动器的马达扭矩的步骤。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在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期间切断向旋转电动致动器的电力供应。
优选地,调节方法包括:在将调节系统设置为调节构造的步骤之后且在调节步骤之前执行的在先控制步骤,该在先控制步骤包括使挡板致动器旋转直到调节系统到达调节止挡件的步骤;测量通过挡板致动器描述的旋转角度的步骤,调节系统已到达调节止挡件;基于调节止挡件的位置将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与对应于预测旋转的预定角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梭口形成机器器是处于标称情形还是处于故障情形(例如松开故障或调节故障)的步骤;以及在已确定梭口形成机器器处于故障情形的情况下发出警报的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对仅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出并参照下面的附图进行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及它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备有梭口形成组件的织机的局部立体图,梭口形成组件包括四个梭口形成机器。
图2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图1的织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梭口形成机器。
图3是属于前面附图的梭口形成机器的连接杆的局部纵剖面。
图4示出了处于不同构造的属于前面附图的梭口形成机器的偏心件系统的两个立体图。
图5仅示出了图4的偏心件系统的一部分。
图6是调节装置的前视图,其中挡板处于释放位置。
图7是与图7类似的视图,其中挡板处于参考位置。
图8是图2至图7的梭口形成机器的剖视图,特别是示出了锁定系统。
图9是图8的致动器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在幅度调节构造中与图2中相同的元件的两个局部前视图10A和10B。
图11示出了在高度调节构造中与图2中相同的元件的两个局部前视图11A和11B。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调节方法的框图。
图13是属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偏心件系统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偏心件系统的剖视图,其中偏心件系统处于不同的设置。
图15是属于图13和图14的织机的一个梭口形成机器的剖视图,特别是示出了锁定系统。
图16是属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偏心件系统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调节装置的控制盘的下部四分之一。
图18是处于调节构造的图17的调节装置的局部视图,其中挡板处于对应于最小设置的工作位置,并且其中属于底盘和控制盘的支架已被省略。
图19是与图18类似的视图,其中调节装置处于调节构造,其中挡板处于对应于最大设置的工作位置。
图20是图17的调节系统的前部的简化视图,其中挡板处于释放位置/编织。
图21是旋转电动致动器的后部的视图,其中活门处于标称位置,换言之,编织位置。
图22是与图21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其中活门处于第一平衡位置并且锁定系统处于释放构造。
图23是与图21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其中活门处于第一平衡位置并且锁定系统处于锁定构造。
图24是与图21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其中活门处于第二平衡位置并且锁定系统处于锁定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其包括织机1,该织机具有综框11、框架12和用于操作综框11的梭口形成机器2。在图1中,框架11以相对于机器2缩小的比例被示出。
这里,设置了四个综框11和四个机器2,每个机器2分别操作一个框架11。
替代地,设置数量不为四个的综框11。替代地,设置数量不为四个的机器2。替代地,可以规定,单个机器2操作多个综框11。
有利地,每个综框11包括上横梁13、平行于横梁13的下横梁14以及彼此平行且连接横梁13和14的两个立柱15和16。优选地,横梁13和14是横向的,而立柱15和16是竖向的。每个综框11配备有一排综丝(heald)(未被示出),每根综丝连接横梁13和14并且布置在立柱15和16之间,沿着横梁13和14的长度分布。综丝各自带有经纱线穿过的孔眼,经纱线形成经纱线片。织机1有利地包括未被示出的其他部件,例如筘座、纬纱线插入装置。
出于编织的目的,每个机器2被设计为将对应的综框11根据沿着该综框11所特有的框架轴线Z11相对于框架12的往复式平移行程C11致动。术语“行程”是指综框11在其移动期间所覆盖的路径。图1示出了位于图1的前景的综框11的行程C11。在综框11被机器2沿着行程C11移动时,综框11通过在对应于行程C11的上限的高端部位置H11与对应于行程C12的下限的低端部位置B11之间来回移动而根据线性移动平行于轴线Z11移动。轴线Z11以及因此综框11的移动优选是竖向的,或至少平行于所考虑的框架11的综丝。在图1和图2中,综框11被示为在上端部位置H11。
在编织期间,为了插入每根纬纱线,针对每个综框11独立地在机器2的作用下确定综框11沿着其各自的行程C11的位置,以限定接收被插入的纬纱线的织机的梭口。织机1然后以期望的编织法生产经纱线和纬纱线的织物。
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旋转电动致动器20和牵拉机构,该牵拉机构包括偏心件系统30、连接杆40(所谓的“传动杆”)、杠杆50、连接杆60、杠杆70、连接杆17和连接杆18。
对于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该机器2是通过该机器2的电动致动器20的致动、经由将致动器20连接到综框11的该机器2的牵拉机构来对综框11进行致动的。
致动器20有利地是相同的,以相同的定向并排布置。如图1所示,致动器20有利地在杠杆50侧布置在框架11近旁。每个旋转电动致动器20是电动马达。
在图8中以纵剖面示出了其中一个致动器20。致动器20包括相对于框架12固定的定子26以及驱动致动器20的输出轴28的转子27。
在本例子中,定子26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以轴线X20(称为“主轴线”)为中心的圆底的圆柱形壁和垂直于轴线X20的安装板73,该安装板73封闭圆柱形壁的前端部并用于将定子26固定地附接到框架12上。转子27由定子26支撑成能相对于定子26围绕轴线X20枢转。转子27与轴线X20同轴并被容纳在定子26内。输出轴28在这里直接形成在转子27的前端部处,并穿过安装板73通到外部。在致动器20由属于织机1的电源电路21适当地供电时,输出轴28被转子27驱动得围绕轴线X20旋转。换言之,为了向转子27和/或定子26供电并控制致动器20,致动器20与电源电路21电连接,如图2所示。
替代地,可以规定,转子和输出轴是致动器20的分离的且非同轴的元件,转子借助于齿轮箱驱动输出轴,其中输出轴旋转所围绕的主轴线X20平行于转子的旋转轴线。
对于每个致动器20,轴线X20垂直于轴线Z11。对于每个致动器20,主轴线X20有利地垂直于由综框11限定的平面。综框11和对应的牵拉机构平行于致动器20的轴线X20分布。每个牵拉机构有利地与其致动的综框11共面。致动器20本身相对于轴线X20平行地彼此略微偏移,使得它们的输出轴28位于综框11的平面和其致动的牵拉机构中。由于综框11和牵拉机构沿着平行的平面分布,因此它们不会在它们的移动中阻碍彼此。
关于致动器20,其他构造是可能的。例如,为了织机1的可接近性或空间要求,致动器20可以根据竖排分布,分布在综框11的两侧,和/或头尾相接地安装。
优选地,在编织期间,致动器20执行连续旋转,即,不改变方向的旋转,而不是摆动旋转。
如图1所示,对于每个牵拉机构,杠杆50围绕平行于主轴线X20的轴线X50(称为“杠杆轴线”)相对于框架12枢转。杠杆50有利地与要被致动的综框11共面。杠杆50借助于连接杆17与要被致动的综框11连接。为此目的,连接杆17通过允许连接杆17围绕平行于轴线X50的轴线相对于杠杆50枢转的铰接端部与属于杠杆50的径向臂51(在这里是大致横向的)联接,并且通过允许连接杆17围绕平行于轴线X50的轴线相对于综框11枢转的铰接端部与综框11联接。连接杆17的与框架的铰接端部布置在立柱15侧,在综框11的底部,在这里是在立柱15与横梁14之间的相交处。连接杆17的两个铰接部大致平行于轴线Z11。借助于连接杆17,杠杆50的摆动枢转致动并确定综框11沿着行程C11的往复式平移。
在任何时刻,杠杆50相对于框架12的定向都对应于综框11沿着行程C11的单个位置。在其摆动枢转期间,杠杆50在第一方向上枢转至其中综框11处于高端部位置H11的最大定向,然后在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枢转至其中综框11处于低端部位置B11的最小定向。在从最大定向移动到最小定向以及返回时,杠杆50使综框11移动通过整个行程C11。
同样,杠杆70能围绕平行于主轴线X20的轴线X70(称为“杠杆轴线”)相对于框架12枢转。杠杆70有利地与要被致动的综框11共面。杠杆70借助于连接杆18与要被致动的综框11连接。为此目的,连接杆18通过允许连接杆18围绕平行于轴线X70的轴线相对于杠杆70枢转的铰接端部与属于杠杆70的径向臂71(在这里是大致横向的)联接,并且通过允许连接杆18围绕平行于轴线X70的轴线相对于综框11枢转的铰接端部与综框11联接。连接杆17的与综框11的铰接端部布置在立柱16侧,在综框11的底部,在这里是在立柱16与横梁14之间的相交处。连接杆18的两个铰接部大致平行于轴线Z11。连接杆17和18有利地平行。借助于连接杆18,杠杆70的摆动枢转致动并确定综框11沿着行程C11的往复式平移。
杠杆50和70在它们的摆动枢转中同步,从而处于围绕它们各自的轴线X50和X70相对于框架12的相同定向中。换言之,连接杆60与杠杆50和70联接,以使杠杆70的摆动枢转受到杠杆50的摆动枢转的影响。为此,如图1所示,连接杆60通过允许连接杆60围绕平行于轴线X50的轴线相对于杠杆50枢转的铰接端部与杠杆50的径向臂52(这里为竖向臂)联接,并且通过允许连接杆围绕平行于轴线X70的轴线相对于杠杆70枢转的铰接端部与杠杆70的径向臂72(这里为竖向臂)联接。连接杆60大致平行于综框11的横梁13和14。连接杆60有利地是水平的或几乎水平的。优选地,臂51和52是垂直的,使得杠杆50呈现大致L形。优选地,臂71和72是垂直的,使得杠杆70呈现大致L形。杠杆50围绕轴线X50的摆动致动借助于连接杆60导致杠杆70围绕轴线X70的同步的摆动致动,这导致综框11同时通过杠杆50和70借助于连接杆17和18而以往复式平移被致动。
在任何时间,杠杆50相对于框架的定向对应于连接杆60相对于框架的单个位置。在任何时间,杠杆50相对于框架的定向对应于杠杆70相对于框架的单个位置。
偏心件系统可以特别地在图1和图2中看到,并且特别地在图4和图5中示出。偏心件系统30包括基座31和连杆32。
沿着轴线X20,基座31优选地布置在致动器20与连杆32之间。基座31直接由致动器20的输出轴28形成或附接于致动器20的输出轴28,以便被致动器20直接驱动得相对于框架12围绕轴线X20旋转。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固定。输出轴28围绕轴线X20的定向对应于基座31的定向。借助于基座31,整个偏心件系统30通过致动器20围绕轴线X20旋转。相反地,偏心件系统30围绕轴线X20的旋转驱动围绕轴线X20驱动转子。
杠杆50通过偏心件系统30的连续旋转(即,没有方向变化)借助于连接杆40而根据摆动枢转(即,有方向变化)被驱动。连接杆40将偏心件系统30的连续旋转转换成杠杆50的摆动枢转。为此目的,连接杆40在第一端部处包括铰接端部41,并且在第二端部处包括铰接端部42。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40借助于铰接端部41与偏心件系统30的连杆32联接。借助于该铰接端部41,连接杆40和连杆32能围绕轴线X41(所述“偏心件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轴线X41相对于连接杆40和连杆32固定,并且平行于轴线X20。轴线X41和X20彼此相隔距离R1,距离R1是测量轴线X41和X20之间的中心距离的距离。该距离R1被称为“偏心件中心距离”。随着偏心件系统30围绕轴线X20旋转,轴线X41围绕轴线X20旋转。
在本例子中,铰接端部41包括以轴线X41为中心的圆形凸缘,该圆形凸缘在其内部接收属于连杆32的曲柄销35,曲柄销35借助于以轴线X41为中心的轴承43(这里为滚柱轴承)可枢转地被支撑在凸缘内。曲柄销35在图4的视图4B中被示为没有连接杆40的圆形凸缘,并且在图4的视图4A中省略了曲柄销35。
如图1和图2所示,借助于铰接端部42,连接杆40与杠杆50的臂52联接。替代地,连接杆40附接于杠杆50的不同于臂51和52的另一个臂。在任何情况下,借助于该铰接端部41,连接杆40和杠杆50能围绕轴线X42(被称为“连接杆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轴线X42相对于连接杆40和杠杆50固定。轴线X42和X50彼此平行且有距离,使得铰接端部42所连接的臂52用作通过连接杆40致动杠杆50的杠杆臂。在连接杆40由偏心件系统30驱动时,轴线X42围绕轴线X50旋转。轴线X42也平行于轴线X20并且与轴线X20有距离。轴线X41和X42彼此平行并相隔距离R2,距离R2是测量轴线X41和X42之间的中心到中心距离的距离。该距离R2被称为“连接杆中心距离”。
在本例子中,铰接端部42包括布置在杠杆50的两侧的两个平行凸缘。端部42的这两个凸缘以及杠杆50的臂52被开口与轴线X42同轴地穿过,在该开口内接收铆钉(未被示出)以联接杠杆50和连接杆40,同时允许它们的相对枢转。
牵拉机构沿着轴线X20并排分布,特别地,连接杆60沿着轴线X20并排分布。特别地,每个连接杆60在下一个连接杆60近旁沿着其自身的垂直于轴线X20的连接杆平面P60移动。连接杆平面P60有利地与综框11的平面共面,并且与同一机器2的连接杆40的类似的连接杆平面共面。
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调节系统,其允许被锁定构造和一种或多种调节构造。在被锁定构造中,中心到中心距离R1和R2是固定的。为了执行编织操作,确保调节系统处于被锁定构造。在调节系统的被锁定构造中并且在织机的编织操作中,中心距离R1和R2不能改变。对于每种调节构造,中心距离R1和R2中的一个是可变的,使得其可以被调节,而另一个中心距离R1或R2是固定的。这里,调节系统允许在被锁定构造、其中偏心件中心距离R1是可变的而连接杆中心距离R2是固定的幅度调节构造和其中距离R2是可变的而距离R1是固定的高度调节构造之间交替。替代地,可以规定,调节系统仅在被锁定构造与唯一一种调节构造(例如高度调节构造)之间演变。
由于牵拉机构的结构,改变偏心件中心距离R1对应地改变行程C11的幅度,即,在调节系统处于被锁定构造时,综框11在其在致动器20的作用下被驱动时所采取的高端部位置H11和低端部位置B11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距离R1越大,行程C11的幅度越大,即,位置B11和H11之间的距离越大。因此,改变偏心件中心距离R1允许改变由综框11控制的梭口开口的幅度。例如,规定的是,在行程C11的高度以参考位置P11为中心时,换言之,位置B11和H11与位置P11等距时,距离R1可以从20mm(毫米)的最小值变为60mm的最大值,以将行程C11的幅度从50mm的最小值变为160mm的最大值。参考位置P11被定义为中心位置,其可以对应于织机1的所有纱片的交叉位置。
由于牵拉机构的结构,改变连接杆中心距离R2对应地改变行程C11相对于框架12的高度,换言之,行程C11相对于综框11的沿着轴线Z11相对于框架12的参考位置P11的高度(图1所示)。特别地,增加连接杆中心距离R2将端部位置H11和端部位置B11都相对于位置P11向上移动。相反地,减小连接杆中心距离R2将端部位置H11和端部位置B11都相对于位置P11向下移动。优选地,改变距离R2不改变行程C11的幅度,换言之,不改变位置B11和H11之间的距离。因此,改变连接杆中心距离R2允许通过调节由综框11控制的梭口的开口高度来改变梭口交叉(shed crossing)。例如,规定的是,距离R2可以相对于中心值从-6mm到+6mm变化,对应于行程C11相对于参考位置P11的从-8mm到+8mm的高度移动。
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为了使偏心件中心距离R1是可变的,使偏心件系统30的几何形状可调,特别地,使连杆32可相对于基座31移动。调节系统包括锁定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允许该移动(以获得幅度调节构造)和禁止该移动(以获得被锁定构造或高度调节构造)。
基座31在这里形成垂直于轴线X20的盘状板,该盘状板形成在输出轴28的一个端部处并且在图5中最佳地看到。对于该实施方式,连杆32包括曲柄销35(特别是在图4的情况4B中可见)和凸缘36。在该例子中,曲柄销35大致为具有圆底的圆柱形并且以轴线X41为中心,以支持连接杆40相对于连杆32的枢转。
凸缘36与曲柄销35成一体,这特别是可以在图4和图8中看到。在本例子中,凸缘36形成平坦部分,该平坦部分垂直于轴线X20并且被轴线X20和X41穿过。沿着轴线X20,凸缘36布置在基座31与曲柄销35之间。曲柄销35在远离致动器20的方向上从凸缘36突出。为了实现曲柄销35与凸缘36的组装,有利地规定曲柄销35通过螺钉或类似的紧固件固定到凸缘36上。
在该例子中,为了获得距离R1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是可变的,连杆32由基座31支撑,同时能沿着平移轴线R32相对于基座31径向平移地移动。连杆32还被阻止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枢转。轴线R32相对于轴线X20是径向的,即,它与轴线X20相交且与轴线X20垂直。轴线R32平行于R1距离。对于连杆32相对于基座31的任何位置,轴线R32与轴线X20和轴线X41相交。通过连杆32沿着轴线R32相对于基座31的平移移动,距离R1发生变化。实际上,轴线X41相对于连杆32固定并且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固定,这两个部件的相对移动使将这些轴线X20和X41隔开的距离R1变化。
为了获得连杆32可相对于基座31径向平移地移动,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相对于基座31的径向平移被固定,优选地规定,凸缘36包括椭圆形开口77(在图4中清楚可见)并且偏心件系统30包括杆78(在图4和图8中可见)。椭圆形开口77平行于轴线X20延伸穿过凸缘36。椭圆形开口77沿着平移轴线R32伸长并且沿着该轴线R32延伸。杆78与轴线X20同轴并且延伸穿过椭圆形开口77以借助于椭圆形孔77支撑凸缘36。杆78支持和引导椭圆形开口77沿着轴线R32的径向平移。通过形成图5所示的与基座31的平坦部配合的两个平坦部75以及与椭圆形开口77的平行边缘76配合的滑动表面79,杆78还阻止椭圆形开口77相对于基座31围绕轴线X20枢转。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杆78优选地包括夹紧螺钉93和夹紧螺母94,从而提供用于选择性地固定距离R1和允许距离R1变化的调节系统的锁定装置。螺母94还被配置为引导连杆32沿着轴线R32的径向平移并阻止其围绕轴线X20的旋转。
详细地,螺钉93和螺母94与轴线X20同轴地彼此旋入。螺钉93沿着轴线X20穿过基座31并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枢转,以与螺母94一起执行旋紧和旋松。在图5中可以看到,螺母94被阻止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旋转,同时被允许沿着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平移移动。为此目的,规定的是,螺母94的后端部74被接收在以轴线X20为中心的基座31的中心开口中。后端部74和该中心开口具有互补的防旋转形状。例如,如图5所示,后端部74包括与属于基座31的中心开口的互补平坦部配合的沿直径方向相对的平坦部75,以禁止螺母94相对于基座31围绕轴线X20旋转,同时引导螺母94相对于基座31沿着轴线X20的平移。
这样的布置确保了,在螺钉93相对于基座31围绕轴线X20枢转时,螺母94相对于基座31沿着轴线X20平移移动,而不围绕轴线X20旋转。
此外,螺母94被接收在椭圆形开口77中,以便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用作用于凸缘36的径向平移的轴承。优选地,通过用螺母94旋紧螺钉93,螺母94在致动器20的方向上轴向地压靠在椭圆形开口77的外周边缘上,并且螺钉93的头部在相反方向上压靠在转子27上,以便通过沿着轴线X20夹紧凸缘36而使连杆32相对于基座31和转子27固定。换言之,凸缘36通过夹紧螺母94抵靠基座31轴向地被夹紧,以在调节系统处于被锁定构造时将连杆32固定到基座31上。
如图5所示,在其前端部处,螺母94形成滑动表面79,其在这里以沿直径方向相对的两个平坦部的形式存在。滑动表面79与属于椭圆形开口77的两个互补的直边缘配合。由于这些表面79,连杆32相对于螺母94沿着轴线R32平移地被引导,同时使相对于螺母94围绕轴线X20的旋转被固定。由于螺母94本身相对于基座31是旋转固定的,因此借助于螺母94,连杆32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是旋转固定的。
总之,为了获得幅度调节构造,螺杆93和螺母94被松开,这允许连杆32相对于基座31的平移移动。为了获得被锁定构造,拧紧螺钉93和螺母94,从而将连杆32固定到基座31上。
如在图8和图9中可见,有利地规定,螺钉93延伸穿过致动器20,使得螺钉93的头部在致动器20的与承载凸缘36的端部相对的一个端部处露出。因此,螺钉93的头部对于需要通过借助于螺钉93的头部旋紧或旋松螺钉93而在调节构造与被锁定构造之间切换调节系统的人而言是非常容易接近的。
图4示出了对应于最大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4A以及对应于最小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4B,在情况4A中,连杆32被定位成使得距离R1取最大偏心件中心距离值,在情况4B中,连杆32被定位成使得距离R1取最小中心距离值。图10示出了对应于最大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10A以及对应于最小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10B,在情况10A中,连杆32被定位成使得距离R1取最大偏心件中心距离值,在情况10B中,连杆32被定位成使得距离R1取最小中心距离值。
优选地,调节系统包括幅度调节止挡件,用于限制连杆32在情况4B和10B中所示的位置与在情况4A和10A中所示的位置之间沿着轴线X32相对于基座31的移动(换言之,这里是沿着R32轴线的平移移动),在情况4B和10B中,距离R1取最小偏心件中心距离值,在情况4A和10A中,距离R1取最大偏心件中心距离值。因此,优选地,连杆32的移动仅在这两个预定位置之间,而不超过它们。优选地,实际上,对行程C1的幅度的调节是针对距离R1的值进行的,距离R1的值比最大值小且比最小值大,而使距离R1为最大值和最小值仅用于控制步骤,例如控制拧紧。因此,在被锁定构造中,距离R1的值始终是小于最大值且大于最小值的值,并且幅度调节止挡件不受到应力。
在本例子中,为了形成幅度调节止挡件,杆78、特别是螺母94抵靠在椭圆形开口77的端部上。这特别是在图4中可见,其中在情况4A中,螺母94沿着轴线R32抵接椭圆形开口77的第一端部,并且在情况4B中,螺母94沿着轴线R32在相反方向上抵接椭圆形开口77的第二端部。
如图1、图2、图3和图11所示,为了允许连接杆中心距离R2可变,连接杆的铰接端部41和42能相对于彼此移动。调节系统包括锁定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允许该移动(以实现高度调节构造)和禁止该移动(以实现被锁定构造或幅度调节构造)。
在本例子中,为了使连接杆中心距离R2在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时可调节,端部41和42沿着与轴线X41和X42相交的滑动轴线R40或者至少平行于连接杆40相对于彼此滑动。例如,连接杆40包括承载铰接端部41的连接杆柄44和承载铰接端部42的连接杆套筒45。优选地,柄44可滑动地装配到套筒45中。为此目的,套筒45例如是用于接收具有与圆形凸缘成一体的柄的形式的柄44并引导其沿着轴线R40滑动的套筒的形式。
为了形成调节系统的锁定装置,例如,规定的是,连接杆40包括轭96、底板97和至少一个夹紧螺钉98,这里有三个夹紧螺钉98。螺钉98的头部可从连接杆40的外部接近。轭96和底板97布置在连接杆的套筒45内,并且一起构成用于锁定连接杆的柄44的夹具。轭96和底板97以类似钳子的方式布置在柄44的两侧。底板97相对于套筒45固定并且插置在套筒的壁与连接杆的柄44之间。轭96布置在套筒的另一个壁与连接杆的柄44之间,能在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在垂直于轴线R40的方向上平移移动,在夹紧位置,柄44被夹紧在轭96与底板97之间,使得柄44相对于套筒45沿着轴线R40被固定,在释放位置,柄44被充分地松开以能够滑动。夹紧螺钉98的旋紧将轭96移动到夹紧位置。松开夹紧螺钉98允许轭返回到其松开位置。
图11示出了对应于最小高度构造的情况11A,其中端部41和42被布置成使得距离R2取最小连接杆中心距离值,换言之,对应于行程C11移动到其相对于参考位置P11的最低高度的情况。图11示出了对应于最大高度构造的情况11B,其中端部41和42被布置成使得距离R2取最大连接杆中心距离值,换言之,对应于行程C11移位到其相对于参考位置P11的最高高度的情况。
优选地,调节系统包括高度调节止挡件,用于限制端部41和42在11A所示位置与11B所示的位置之间沿着轴线R40的移动(这里是滑动),在11A所示的位置,距离R2取连接杆中心距离的最小值,在11B所示的位置,距离R2取连接杆中心距离的最大值。因此,端部41和42的相对移动仅在这两个位置之间,而不超过它们。例如,为了构成高度调节止挡件,套筒45包括止挡件46,该止挡件46由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筒内侧上的平行六面体块形成,柄44包括凹槽,从而形成框住止挡件46的彼此面对的两个肩部47。优选地,实际上,对行程C1的高度的调节是针对距离R2的值进行的,距离R2的值比最大值小且比最小值大,而使距离R2为最大值和最小值仅用于控制步骤,例如夹紧控制。因此,在被锁定构造中,距离R2的值始终是小于最大值且大于最小值的值,并且高度调节止挡件不受到应力。
如在图11中针对情况11A和11B所示,止挡件46交替地抵靠两个肩部47,使得端部41和42的滑动行程受到限制。止挡件46在肩部47之间自由移动以获得距离R2的中间值。
优选地,调节系统包括一组幅度调节刻度,它们指示取决于偏心件中心距离R1的幅度调节值。在这种情况下,该组刻度例如被标记在基座31上,而参考标记被标记在连杆32上,反之亦然。优选地,调节系统包括一组高度调节刻度,它们指示取决于连接杆中心距离R2的幅度调节值。在这种情况下,该组刻度例如被标记在连接杆柄44上,而套筒45的边缘用作参考标记。
在特别是在用织机1编织时使用的调节系统的被锁定构造中,偏心件系统30通过致动器20相对于框架12围绕轴线X20的旋转借助于牵拉机构导致综框11移动。虽然偏心件系统30的旋转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进行,但是杠杆50和70摆动枢转并且综框11往复式平移。在偏心件系统30相对于框架12围绕轴线X20的每次完整旋转的情况下,杠杆50和70在一个方向上枢转,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枢转并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并且综框11在两个方向上都行进了行程C11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详细地,在偏心件系统30进行前半圈转动时,综框11被从低端部位置B11驱动到高端部位置H11。在偏心件系统30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继续旋转时,综框11在相反方向上被从高端部位置H11驱动到低端部位置B11。
如在图8和图9中可见,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锁定系统80。在本例子中,为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提供单独的锁定系统80。锁定系统80允许在图8和图9中示出的锁定构造以及释放构造。
在锁定构造中,锁定系统80将基座31围绕轴线X20固定在参考定向。换言之,基座31相对于定子26围绕轴线X20固定。参考定向优选是在图1、图2、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定向,并且被用于调节构造。规定的是,在基座处于参考定向时,R32轴线平行于X40轴线。换言之,在参考定向中,轴线X41、X42和X20是共面的。优选地,在参考定向中,轴线X42、X41和X20按这种顺序布置,即,轴线X41在轴线X20和X42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替代地,规定的是,在参考定向中,轴线X42、X20和X41按这种顺序布置,即,轴线X20在轴线X42和X41之间。优选地,参考定向被选择为对应于综框11被定位在端部位置(优选地在高端部位置H11)的情况,以对应于综框11趋于在重力作用下使连接杆60在下文限定的方向d101的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情况。
还为基座31限定了另一个显著的定向(所谓的“间隙定向”),其中轴线X41、X20和X42也是共面的,但它们相对于基座31处于参考定向时的布置成相反顺序地布置。在基座31的参考定向将轴线X42、X41和X20按这种顺序布置的示例情况下,间隙定向将轴线X41、X20和X42按这种顺序布置,即,轴线X20和X41颠倒。优选地,间隙定向对应于基座31相对于参考定向的半圈。优选地,在基座31处于间隙定向时,综框11处于低端部位置B11。
替代地,如果参考定向被设置为将轴线X41、X20和X42按这种顺序排列,则间隙定向将轴线X20、X41和X42按这种顺序排列。
替代地,可以预期的是,参考定向对应于框架的B11定位,而间隙定向对应于H11定位。
在释放构造中,锁定系统80不反对基座31的枢转,特别是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的枢转。
如图8和图9所示,锁定系统80包括销81、转位壳体82和凸缘83。在图8和图9中,锁定系统80被示为处于锁定构造。在图9中,为了示出凸缘83而省略了转位壳体82。
转位壳体82与定子26成一体。转位壳体82布置在致动器20的后部,特别是在定子26的后部,即,沿着轴线X20与偏心件系统30相对。凸缘83与转子27成一体。凸缘83布置在致动器20的后部,特别是在转子27的后部,即,沿着轴线X20与偏心件系统相对。由于凸缘83与转子27成一体,它与输出轴28和基座31围绕轴线X20一体地旋转。凸缘83有利地沿着轴线X20布置在转位壳体82与基座31之间。转位壳体82和凸缘83都以X20轴线为中心。如果提供螺钉93,则可以规定转位壳体82和凸缘83各自包括中心开口,以允许技术人员穿过壳体82和凸缘83从致动器20的后端部接近螺钉头部。在本例子中,壳体82构成定子26的后壁并且承载滚柱轴承以支持转子27围绕轴线X20的旋转。凸缘83又构成被接收在由壳体82承载的轴承内的转子27的后部。
有利地,壳体82包括开口84,开口84沿着平行于轴线X20且与轴线X20不同轴的轴线穿过壳体82。换言之,开口84相对于轴线X20偏心。销81穿过开口84以便相对于壳体82平行于轴线X20滑动穿过开口84而由壳体82支撑。
凸缘83包括相对于轴线X20径向布置的凹口85。在基座31处于图8和图9所示的参考定向时,凹口85与开口84对准,使得开口84和凹口85具有穿过它们的轴线,该轴线平行于轴线X20。在该定向中,销81可以滑动到图8和图9所示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销81的前端部被接收在凹口85中。然后,销81阻止凸缘83以及因此阻止基座31围绕轴线X20旋转。换言之,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销81可以通过远离基座31(即,朝向致动器20的后部)滑动而滑动到释放位置,或者甚至从致动器20撤出。在没有销81的情况下,或者在销81处于释放位置时,销81的前端部脱离凹口85,使得销81不干扰凸缘83和基座围绕轴线X20的旋转。锁定系统80然后处于释放构造。
有利地,致动器20包括在图8中示出的盖86,其覆盖壳体82和凸缘83,并且更一般地说封闭致动器20的后部。优选地,如图8所示,盖86包括开口,在销81处于被锁定位置时,该销穿过该开口,使得销81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可从致动器20的外部接近并且可在不打开盖86的情况下操作。
替代地,可以规定,壳体82包括围绕轴线X20布置在不同的转位位置处的多个开口84,使得销81可以根据需要被插入这些开口84中的一个内。如果提供盖86,则盖86包括用于销81穿过的对应的孔。根据在锁定位置哪个开口84接收销81,根据若干不同的定向(包括上述的参考定向)实现基座31的锁定。
规定的是,锁定系统80处于释放构造以用于编织。规定的是,在调节系统处于调节构造时,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
替代地,如图21、图22、图23和图24所示,可以提供锁定系统180来代替上述的锁定系统80。锁定系统180是转位指状物的系统,其包括确保与前述的销81相同的功能的指状物181。锁定系统180还包括与先前描述相同的转位壳体82和相同的凸缘83。
指状物181穿过壳体82的开口84,以便通过相对于壳体82平行于轴线X20滑动穿过开口84而由壳体82支撑。指状物181还穿过盖86,以便能够由技术人员在不打开盖86的情况下从致动器20的外部致动。壳体82的开口84以类似于前述销81的方式引导指状物181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释放位置与图23和图24所示的锁定位置之间的滑动(这里平行于轴线X20)。
在基座31处于参考定向时,凹口85与指状物181对准。然后,指状物181可以滑动到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指状物181的前端部被接收在凹口85中。因此,指状物181阻止凸缘83以及因此阻止基座31围绕轴线X20旋转。换言之,锁定系统180处于锁定构造。指状物181也可以通过远离基座31(换言之,朝向致动器20的后部)滑动而滑动到释放位置,优选不能够从致动器20撤出。在释放位置,指状物181的前端部从凹口85中释放,使得指状物181不阻止凸缘83和基座围绕轴线X20的旋转。因此,锁定系统处于释放构造。
可以有利地规定,锁定系统180包括承载在致动器20的后部(例如,在由壁86承载的电缆箱188上)的活门187。电缆箱188例如借助于四个螺钉固定在壁86上。
活门187能在图21所示的标称位置、图22和图23所示的第一平衡位置和图24所示的第二平衡位置之间围绕平行于轴线X20的轴线X189相对于定子26向壳体82和壁86枢转。
活门包括相对于轴线X189对称地相对的第一瓣189和第二瓣190。瓣189沿着垂直于轴线X189的第一平面延伸,瓣190沿着垂直于轴线X189的第二平面延伸,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朝向后部偏移。换言之,沿着轴线X189,瓣190比瓣189更加远离壁86。因此,瓣189和190在它们之间限定两个径向凹痕。这些径向凹痕的尺寸允许诸如螺丝刀的工具或技术人员的手指进入径向凹痕中。有利地,活门187包括这里由瓣189承载的末端折叠部191,其便于技术人员抓住和旋转活门。
更靠近壁86的瓣189在指状物181处于释放位置时干扰指状物181。特别地,即使活门处于标称位置或处于第一倾斜位置,处于释放位置的指状物181在沿着轴线X189越过瓣190时阻止活门187枢转到第二倾斜位置,因为瓣189径向地压靠在指状物181上。此外,在活门187处于图24所示的第二倾斜位置时,其覆盖指状物181,然后处于锁定位置,从而阻止技术人员致动指状物181和/或对抗指状物181到释放位置的移动。
无论指状物181处于释放位置还是锁定位置,更加远离壁的瓣190都不干扰指状物181。然而,在标称位置,如图21所示,无论指状物181处于释放位置还是锁定位置,瓣190都覆盖指状物181,以阻止技术人员致动指状物181。在活门187的其他位置,例如图22至图24所示的位置,瓣190相对于指状物181偏移。
在指状物181与活门187的一个径向凹痕轴向对齐而不被瓣189和190中的一个覆盖时,特别是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第一倾斜位置,指状物181只能由技术人员致动。
替代地,但未被示出,规定的是,锁定系统是由能在套筒中平移移动的销形成的钉扎系统,该销与盖6成一体并以“L”形开槽,其中销的外周凸耳能够在锁定构造中确认销的轴向凹陷位置。
替代地,但未被示出,规定的是,锁定系统是能够被致动的气动或电动转位指状物的系统,例如通过远程控制。
织机还包括调节装置100,该调节装置100特别是在图1、图2、图6、图7、图10和图11中可见。调节装置100具有在机器2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和在机器2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以及在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时执行梭口形成机器2的调节的功能。为此目的,调节装置100能够在调节构造中致动机器2的相应的连接杆60。为了被调节装置100致动,每个连接杆60配备有相应的从动件构件120。
有利地,仅提供一个调节装置100,该调节装置100在机器2之间共享。然而,可以提供多个调节装置100,每个调节装置专用于一个或多个机器2的调节。
调节装置100主要包括用于借助于连接杆60各自的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连接杆60的挡板101,以及用于致动挡板101的挡板致动器102。有利地,装置100包括底盘104。调节装置100靠近连接杆60定位,例如在连接杆60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
底盘104是相对于框架12的固定部分,其与织机的结构成一体。底盘104支撑挡板101和致动器102。底盘104包括两个支架,每个支架由折叠的金属片形成。这些支架中的每一个都与属于织机的相应的固定横梁(未被示出)连接。支架布置在连接杆组件40的平行于轴线X20的两侧。
挡板101由底盘104支撑,围绕被称为“控制轴线”的轴线X101相对于底盘104枢转。轴线X101有利地平行于轴线X20,即垂直于综框11的平面和连接杆平面P60。实际上,挡板101从这些支架中的一个支架延伸到这些支架中的另一个支架,在其轴向端部处由支架支撑成可围绕轴线X101枢转。为此,每个支架承载以轴线X101为中心的相应的轴承,用于支撑挡板101的一个端部。通过枢转,挡板101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装配到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杆60的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一个或多个连接杆60。因此,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挡板101可以调节距离R1,而在调节系统处在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形下,挡板101可以调节距离R2。
有利地,挡板101呈现厚度恒定的矩形板的形式。挡板101具有平行于轴线X101并且彼此相对的基端边缘106和末端边缘107。末端边缘107相对于控制轴线X101位于连接杆60侧,而基端边缘106相对于轴线X101相对地定位。
优选地,平行于轴线X101并且因此平行于轴线X50,挡板101从连接杆60的组中的第一个连接杆60延伸到最后一个连接杆60。换言之,沿着轴线X101,挡板101的一个轴向端部处于第一个连接杆60的高度处,并且挡板101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处于最后一个连接杆60的高度处,使得所有连接杆60都可由挡板101致动。换言之,挡板101穿过梭口形成组件的所有连接杆平面P60。因此,沿着轴线X101,底盘104的支架定位在连接杆60的两侧,使得挡板横跨所有连接杆60。因此,相同的挡板101可触及并驱动所有从动件构件120。
优选地,所有从动件构件120都定位在其相应的连接杆60上的相同位置处,使得它们可由挡板101以不同方式致动。如果需要的话,这还允许用相同的挡板101以相同的方式同时致动多个连接杆60。通过同时操作多个从动件构件120,杠杆50和70以及对应的综框11同时移动到相同的位置。这也确保了,在梭口形成机器2进入调平构造时,所有从动件构件都沿着平行于轴线X101的相同轴线对齐。此外,这允许例如在织机的紧急情况下所有从动件构件都受到约束,以防止框架因重力的作用而下降。
每个从动件构件120有利地以从动件指状物的形式存在,这在图6和图7中清楚可见。从动件指状物例如从金属片上切下,其厚度接近或小于连接杆60或综框11的厚度,该厚度平行于轴线X101测量。从动件构件120沿着装有它的连接杆60的连接杆平面P60延伸。从动件构件120例如通过螺接到连接杆60而与连接杆60成一体。从动件构件120在综框11的方向上(即,在装置100的方向上)从连接杆60垂直于轴线X101突出。特别地,从动件构件120被承载在连接杆60的一个边缘上,这里是上边缘。替代地,从动件构件可以垂直于连接杆60延伸。替代地,从动件构件可以由另一个轮廓限定。
通过围绕轴线X101枢转,挡板101能在释放位置(图6示出)和工作位置(其中一个工作位置在图7中示出)之间移动。
如图7所示,在工作位置,挡板101与至少一个从动件构件120抵接,以驱动该从动件构件120。在梭口形成机器2处于调节构造并且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时,挡板101移动到其中一个工作位置,使得挡板101通过驱动从动件构件120来调节梭口形成机器的距离R1或R2。然后,根据下面详细描述的方法,挡板被赋予与距离R1或R2的期望调节相对应的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挡板101在方向d101(称为“保持方向”)的方向上压靠在从动件构件120上。换言之,挡板101沿着保持方向d101压靠在从动件构件120上。方向d101平行于连接杆60,或者接近平行于连接杆60。保持方向d101的定向取决于在工作位置中在从动件构件120的轮廓上由挡板101保持的接触。在本例子中,方向d101定向在从杠杆50朝向杠杆70的方向上。方向d101平行于平面P60。有利地,规定的是,挡板101仅在该方向上被压迫,而不例如在相反方向上被压迫。因此,调节装置100的设计可以保持相对简单。
实际上,挡板101借助于从动件构件120对抗由综框11在重力作用下施加在杠杆50和70上的、趋于使连接杆60在方向d101的相反方向上移动的力而保持连接杆60。实际上,在重力和可能作用在织机内的其他力(例如,经纱线的重量和/或张力)的作用下,综框11趋于沿着轴线Z11向下移动。在本例子中,给定将框架连接至杠杆50和70的连接件的布置,综框11的这种降低导致杠杆50和70在趋于使连接杆60在方向d101的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方向上经由连接杆17和18的旋转。因此,确定的是,挡板101保持与从动件构件120接触,使得挡板101可以在方向d101上和相反方向上致动连接杆。有利地,在位置H11中,由于经纱线在与重力作用相同的方向上作用在综框11上,因此经纱线的张力趋于保持挡板在从动件构件上的接触。相反,在从其位置B11调节综框11的构造中,经纱线的张力趋于使框架在重力的相反方向上移动,这将使其失去从动件构件和挡板之间的接触。优选地,经纱张力在挡板靠近位置B11时被调节成在梭口形成调节操作期间被减小以确保在重力作用下保持从动件构件和挡板之间的接触,但在框架靠近位置H11时被调节成不会过大。
如图6所示,在释放位置,不管对应的连接杆60的位置如何,挡板101都以相对于所有从动件构件120被释放的方式定向,即,在从动件构件120不与挡板101接触的位置。释放位置特别地在被锁定构造中以及特别是在编织期间被采用,使得挡板101不能与从动件构件120接触并且不阻碍机器2的移动。释放位置是通过使挡板101在与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实现的。换言之,在释放位置,边缘107相对于挡板101处于工作位置时边缘107所采用的位置布置成与保持方向d101相反。挡板101不干扰框架在其位置H11和B11之间的移动。
在本例子中,从动件构件120包括限定引导轮廓121的端部和限定释放轮廓123的支脚122。轮廓121和123背向方向d101。从动件构件120借助于支脚122与连接杆60成一体。
引导轮廓121在连接杆平面P60中是凸形的。如图7所示,为了经由从动件构件120驱动连接杆60,挡板101在取决于挡板101围绕轴线X101的定向的引导轮廓121的不同压迫点处在方向d101上压靠在引导轮廓121上。如图7所示,有利地规定,压靠在构件120上的是挡板101的平坦面。
释放轮廓123在连接杆平面P60中是凹形的,并且在引导轮廓121与连接杆60之间延伸。由于轮廓121和123的形式,从动件构件120在平面P60中呈现大体钩的形状。在挡板101压靠在引导轮廓121上时,轮廓123接收挡板101的边缘107。因此,无论挡板101的定向如何,挡板101只能在轮廓121的水平处以单条接触线与从动件构件120接触。换言之,在与轮廓121接触时,轮廓123提供用于挡板101枢转的间隙。
挡板致动器102包括电动马达,其有利地固定到底盘104上。这里,致动器102被固定到两个支架中的一个上。优选地,挡板致动器102具有平行于轴线X101的旋转轴线。除了电动马达之外,致动器102还有利地包括减速机构108,减速机构108在这里包括被承载在电动马达的输出处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啮合并与轴线X101同轴地由挡板101承载的小齿轮。挡板致动器102的马达的旋转然后驱动挡板101在释放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底盘104围绕轴线X101旋转。
可选地,规定的是,调节装置包括锁定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例如,底盘104、特别是承载减速机构108的支架包括贯穿开口109,用于接收平行于轴线X101的销,然后销被接收在减速机构108的齿轮的径向凹部中,在图6和图7中可见。该锁定装置允许挡板101被锁定在期望的位置。因此,在综框11的调平的情况下、在紧急停止的情况下或在织机的安装期间,挡板101对抗由综框11施加的力而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便固定综框11的位置。优选地,销通过马达来操作。
对于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在锁定系统80将基座31的枢转锁定到参考定向时,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挡板101的移动导致偏心件中心距离R1变化。实际上,基座31被固定,连接杆60通过挡板101经由构件120的移动通过连杆32相对于基座的径向平移(这是可用的唯一自由度)导致中心距离R1的变化。挡板101被配置为能够通过使连接杆60行进用于获得对应于期望的梭口幅度的调节值的移动行程,在其整个调节行程上改变中心距离R1。
对于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在锁定系统80将基座31的枢转锁定在参考定向时,在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挡板101的移动导致偏心件中心距离R2变化。实际上,基座31被固定,连接杆60通过挡板101经由构件120的移动通过连接杆40的端部41和42的相对平移(即可用的唯一自由度)导致中心距离R2的变化。挡板101被配置为能够通过使连接杆60行进用于获得对应于期望的梭口高度的调节值的移动行程,在其整个调节行程上改变中心之间的距离R2。
因此,无论致动器102是由自动调节程序控制还是由人控制,都可以借助于装置100、特别是挡板101来执行梭口形成调节。每个致动器20优选地为伺服马达或允许控制转子围绕轴线X20的定向的任何其他类型的电动马达。特别地,每个致动器20包括编码器和/或传感器系统,该编码器和/或传感器系统的测量可以确定输出轴28的定向,并因此可以通过知道系统的几何形状而通过转换隐含地确定偏心件系统30的基座31相对于框架12围绕轴线X20的位置。每个致动器20有利地包括可连接至织机1的网络22的输出插头(例如,测量总线),以传输所述测量结果。
作为调节装置100的替代方案,机器2包括在图17至图20中示出的调节系统1100。如同装置100,装置1100的目的是在机器2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和在机器2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以及在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时进行梭口形成机器2的调节。为此,调节装置1100能够在处于调节构造时经由相应的从动件构件120对机器2的相应的连接杆60进行致动。
还有利地规定,在机器2之间共享单个调节装置1100。
调节装置1100主要包括:挡板1101,其代替挡板101,用于经由相应的从动件构件120移动连接杆60;以及挡板致动器1102(部分被示出),用于致动挡板1101。调节装置1100有利地包括底盘1104,其代替底盘104。调节装置1100靠近连接杆60定位,例如在连接杆60上方,如图17至图20所示。
底盘1104是通过与织机框架成一体而相对于框架12固定的部件。底盘1104支撑挡板1101和致动器1102。底盘1104在这里还包括两个支架,每个支架由折叠金属形成,每个支架与属于织机的相应的固定横梁连接(未被示出)。支架布置在连接杆40组件的平行于轴线X20的两侧。
除稍后讨论的一些不同之处外,挡板1101与挡板101类似。挡板1101通过能围绕轴线X1101(所谓的“控制”)相对于底盘1104枢转而由底盘1104支撑,轴线X1101有利地平行于轴线X20和挡板1102致动器的轴线。实际上,挡板1101由底盘1104上的支架支撑在所述支架之间。支架经由挡板1100的端部支持挡板1101围绕轴线X1101的枢转。为此,每个支架承载以轴线X1101为中心的相应的轴承,用于支撑挡板1101的一个端部。通过枢转,挡板1101可以以与挡板101类似的方式通过驱动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一个或多个连接杆60,以根据实际调节的构造来调节距离R1或R2。与挡板101一样,通过围绕轴线X1101枢转,挡板1101能在图20所示的释放位置与图17、图18或图19所示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挡板1101与从动件构件120相隔一定距离,在所述工作位置,挡板1101被压靠在至少一个从动件构件120上以进行调节。
挡板致动器1102包括与致动器102的电动马达类似的电动马达。由于致动器1102的电动马达与致动器102的电动马达类似,因此致动器1102的电动马达未在图17至图20中示出。仅在图18至图20中示出了电动马达的一个旋转轴线X1102。致动器1102的电动马达例如借助于属于底盘1104的U形的支撑件1130固定到底盘1104上,该支撑件1130本身被固定到两个支架中的一个上。优选地,旋转轴线X1102平行于轴线X1101。
除了电动马达之外,致动器1102还有利地包括减速齿轮机构1108,减速齿轮机构1108在这里包括由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承载并与轴线X1102同轴的齿轮1131,以及与齿轮1131啮合的齿轮1132。围绕平行于X1102和X1101的轴线X1133枢转的齿轮1132通过相对于轴1133的旋转被固定的方式(例如通过压紧)由与轴线X1133同轴的控制轴1133承载。轴1133由底盘1104的两个支架例如经由推力轴承被支撑成能够与轮1132一起相对于底盘1104围绕轴线X1133枢转。
如图17所示,减速齿轮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且优选两个控制盘1134,每个控制盘被承载在控制轴1133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处,与轴1133一体地旋转。控制轴1133有利地在每个端部处通过螺钉相应地牢固地固定到第一控制盘1134和第二控制盘1134,第一控制盘1134和第二控制盘1134分别沿着每个支架延伸到底盘104的外部。底盘的每个支架布置在一个盘1134与齿轮1132之间。
每个控制盘1134限定螺旋凹槽1135,该螺旋凹槽1135在靠近盘1135的中心的第一端部与在盘1134的最大半径上的第二端部之间在朝向底盘1104的内部转动的大约360°上延伸。螺旋凹槽113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接近于与盘1134的中心对准。盘1135围绕控制轴1133转位,使得凹槽彼此平行地且围绕轴线X1133对准。
挡板1101承载环箍1136,该环箍1136包括两个臂1137,该两个臂1137垂直于轴线X1101延伸,并且布置在底盘1104的两个支架之间。在臂1137各自的端部处,臂1137承载平行于轴线X1101并且属于减速齿轮机构1108的相应的销1138。每个销1138朝向底盘104的外侧通过所考虑的支架的贯穿凹槽1139中的一个延伸穿过底盘1104支架中的一个。贯穿凹槽1139呈现肾形,换言之,以轴线X1101为中心的圆的弧形,该弧形对应于销1138围绕挡板1101的轴线X1101的圆形轨迹。在挡板1101的旋转期间,销沿着凹槽从一个端部移动到另一个端部。优选地,臂1137通过加强杆1140相对于彼此保持分开,环箍1136的一部分例如通过相应的螺钉固定在每个臂1137上。
每个销1138被接收在一个凹槽1135中,以便由一个控制盘1134的凹槽1135引导。挡板1101的移动由马达在第一或第二方向上的旋转来控制,马达经由减速齿轮1108、特别是通过齿轮1131的旋转来驱动挡板1101的对应旋转,齿轮1131的旋转驱动轮1132旋转并且驱动控制轴1133旋转,导致控制盘1134的旋转,控制盘1134驱动每个销1138在螺旋凹槽1135中的移动。如图17至图20所示,螺旋凹槽1135的几何限定将电动马达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变成销1138朝盘1134的中心的移动(这导致挡板1101的释放以减少梭口),或者朝挡板1101的释放位置的移动,挡板1101不再与从动件构件120干涉,特别是不干扰编织。电动马达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转控制销1138朝盘1134的外侧的移动,这导致挡板1101朝梭口的增大在相反方向上枢转。对于第一方向和对于第二方向,销1138压靠在凹槽1135的内轨道上,使得由综框11的重量经由挡板1101的中间件产生的力径向地指向控制轴1133的中心。可见,综框11的重量因此由销1138和凹槽1135之间的连接部而不是由电动马达承担。这具有致动器1102的电动马达的尺寸可以减小的优点,因为由电动马达产生的扭矩不需要支撑或托住综框11的重量。
图18和图19表示两种不同的梭口设置,其中处于工作位置的挡板1101在致动器1102的电动马达的作用下在控制盘1134的两个相应的角位置之间移动。图20表示处于释放位置的挡板1101,其中销1138到达控制盘1134的凹槽1135的底部。
调节装置1100具有特别稳固的优点,并且调节装置1100的机械铰接部中的力被减小。有利地,在调节装置1100处于调节构造时,系统阻止综框11下降。有利地,由整个机构提供的减小允许倍增电动马达的支撑力,这样需要低扭矩来驱动挡板1101和与梭口形成调节相关联的综框11。有利地,计划的马达尺寸可以较小并且功率较低。
替代地,可以采用其他几何限定来移动挡板或可以使用其他减速机构。
梭口形成机器2有利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微控制器23,其用于通过考虑经由网络22获取的输出轴28的定向的所述测量结果来控制将电能分配给致动器20的电源电路21而驱动该致动器20。
有利地,织机1包括与(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微控制器23交换数据的主控制器24。主控制器24可以执行编织程序以控制织机的编织、控制致动器20和其他程序,诸如调节程序、校准程序等。对于控制,微控制器23和/或主控制器24考虑库,该库包括在终端处输入的或通过校准程序输入的特定数据,特别是显著的预注册的致动器位置。有利地,控制器具有用于数据库的存储器。存储器适于存储当前的致动器位置数据或关于将要到达的预定位置的数据。例如,存储器可以存储与幅度调节期间止挡件上的止挡位置相对应的旋转致动器的位置。控制器可以在任何时间调用其存储器和位置数据以执行控制步骤。控制器与致动器伺服系统中的计算机和比较器相关联,该计算机和比较器允许量化到达预定位置所需的移动。特别地,在知道致动器的当前位置时,控制器根据要到达的止挡件的位置计算与可预测旋转相对应的预定角度。存储器被配置为捕获该数据、保留该数据或将该数据返回到控制器。
致动器马达102优选地为伺服马达并且包括编码器和/或传感器,该编码器和/或传感器的测量确定马达的输出轴的定向。通过转换该信息,机器知道挡板101的位置,并且可以推断出在从动件构件120被驱动时进行的调节。通过知道系统、特别是挡板101、减速机构108的几何形状、从动件构件120的几何形状、轴线X101和挡板101与从动件构件120之间的接触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先前进行的梭口形成调节,机器能够确定在梭口形成幅度或高度调节期间要到达的位置。有利地,织机1包括用于控制致动器102的挡板微控制器103。例如,微控制器103通过考虑经由网络获取的所述输出轴定向的测量结果来控制将电能分配给致动器102的电源电路而执行该控制。主控制器24与微控制器103交换数据。
织机1优选地包括终端25以允许人经由主控制器24对织机1的操作进行控制和/或参数化。例如,终端25使人启动调节程序的特定步骤,以验证手动步骤已经被执行和/或输入参数。终端25用于显示关于程序的进展的信息并且向用户指示警告信号。
梭口形成组件被限定为织机1的子设备,包括梭口形成机器2、设置装置100和构件120。
织机1、更具体地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允许实施下文限定的并在图12中示出的调节方法。
属于织机1的机器2的牵拉机构的不同的几何形状导致挡板101在从一个连接杆60到另一个连接杆和/或从一个织机到另一个织机的不同的角度范围内致动,以执行相同的调节。当织机1已经第一次被组装时,或者在维护或校准操作期间,构成挡板101的参考位置的挡板101的特定的工作位置有利地被记录在属于例如控制器24的数据库中,记住这些参考位置对应于哪些梭口设置。因此,幅度调节和/或高度调节参考位置以及最大和最小止挡件参考位置被输入到数据库中。实际上,记录致动器102的输出轴或转子的位置,其位置被捕获并对应于挡板101的位置。挡板101的位置与综框11处于位置H11时构件120的位置相关联,换言之,挡板101的参考位置对应于框架被设置在高位置H11时的构造。
例如,对于每个机器2,挡板101的工作位置被记录为参考位置,这些参考位置对应于距离R1和R2最小的情况、距离R1和R2最大的情况、距离R1最小而距离R2最小以及反过来的情况以及距离R1和R2处于特定的中间值的情况。例如,在锁定系统处于被锁定构造时以及在已知高度和幅度设置的情况下,记录与综框11定位在位置B11、H11和P11处的情况相对应的挡板101的工作位置。有利地,在综框11处于位置H11的情况下以及在已知高度和幅度设置的情况下,记录挡板的工作位置。还存储与特定的幅度和梭口高度调节构造相对应的其他参考位置,机器或操作者可以调用该其他参考位置来设置调节系统。类似地,为每种调节构造存储重要的角位置,这些角位置对应于端部41和42相对于彼此抵接以及连杆32相对于基座31抵接的不同情况。许多构造是可能的,因为根据高度调节,要到达幅度调节止挡件的挡板101的调节位置发生改变,反之亦然。该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中,物理地存储在控制器24中的存储器中。
事先知道这些显著的角位置允许稍后在调节方法期间或在编织期间、特别是在挡板101使牵拉机构到达止挡件的工作位置不与在所考虑的情况中预期的参考位置相对应的情况下检测可能的故障。
以下涉及实际的调节方法。在整个调节方法中,有利地提供了由综框11支撑的经纱线的张力的减小,从而减小了由综框11施加到机器2上的力。为了启动调节方法,可以规定的是,人经由终端25向织机1指示启动调节方法。此外,还规定减小织机上的经纱层的张力。
实际的调节方法首先包括选择要被调节的一个或多个机器2的步骤a。该步骤a包括将要被调节的一个或多个机器2的基座31枢转到参考定向的步骤a1。该步骤a还优选地包括将不需要调节的其他机器2的基座31枢转到释放定向的步骤a2。步骤a2优选地在步骤a1之前执行。
由于步骤a2,不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被移动到释放位置,使得即使挡板101处于工作位置,这些从动件构件120也不被挡板101驱动。这些从动件构件120到释放位置的移动有利地通过相关的连接杆60的在不需要调节的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的移动而获得。从动件构件的释放位置例如对应于对应的框架11沿着其行程C11的低位置B11。有利地,在这种构造中,涉及的机器2的锁定装置(特别是螺钉98)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是不可接近的,因此技术人员不可能意外地将涉及的机器2置于解锁构造。
由于步骤a1,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被移动到对接位置,在该对接位置中,挡板101能够驱动该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从动件构件120到对接位置的移动因此有利地通过承载该从动件构件120的连接杆60的在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的移动而获得。从动件构件120的对接位置例如对应于综框11沿着行程C11的高位置H11。有利地,在这种构造中,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锁定装置(特别是螺钉98)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是可接近的,因此在稍后的步骤中,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将要被调节的机器2置于解锁构造。
在进行了步骤a1之后,进行步骤a3以将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基座31锁定在参考定向中。为此目的,执行锁定系统80的锁定构造。优选地,终端25提示技术人员执行该动作。实际上,技术人员将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销81移动到锁定位置,如图8和图9所示。优选地,对于其他机器2,不可能意外地将锁定系统80置于锁定构造,因为销81被机械地阻止进入锁定位置。实际上,对于这些机器中的每一个,其基座31先前被定向在释放定向中,凹口85不与销81对准。由于在基座31处于释放定向时,综框11处于低位置B11,并且经纱线的张力已经有利地被释放,因此综框11趋于在重力作用下将牵拉系统保持在该位置。因此,即使切断向不被调节并且已经处于释放定向的机器2的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也有利地不需要提供该机器2的基座31的锁定。
替代地,规定的是,技术人员借助于图21至图24所示的活门187进行将销置于锁定位置的初步步骤。
在操作致动器20时,活门处于图21所示的标称位置。当活门187被技术人员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大约40°到第一倾斜位置(例如,如图22所示)时,转位指状物181从瓣190释放,使得技术人员能够接近该转位指状物以进行锁定步骤a3。为此,技术人员例如在通过活门187被释放的指状物181上按压,以将其转到图23所示的锁定位置。
在锁定步骤a3期间向下按压转位指状物181之后,活门可自由转动得更多,使得技术人员在图24中所示的第二倾斜位置中利用活门187的瓣189覆盖转位指状物181。
活门187有利地是金属,并且瓣189形成为其质量比瓣190的质量大,活门187自然地通过重力找到图21的角标称位置,在该位置,下瓣189使其自身在下部中居中,从而使得上瓣190找到覆盖转位指状物181的位置,并且下瓣189找到覆盖锁定螺钉93的头部的位置。特别地,瓣189覆盖穿过壁86和/或壳体188布置的开口192,开口192允许接近锁定螺钉头部93。因此,在标称角位置中阻止了对锁定螺钉的接近和对转位指状物的接近。因此,梭口形成调节顺序被固定。
活门187容易通过切割、折叠和用于轴的孔的加工操作来制造。
加工该活门187可推广到配备有该活门187的所有致动器20。
这种活门187的使用使意外致动锁定装置180的风险最小化,以避免例如致动器20在工作时的意外钉扎,从而降低了在调节顺序中拧紧错误的风险,并且提高了机器2的总体安全性。特别地,在指状物181先前未被置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使用活门187避免了螺钉93的意外失调。
在步骤a3之后且在步骤b之前,该方法有利地包括锁定检查步骤a4,以验证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锁定系统80已被正确地置于锁定构造。在挡板101处于释放位置时执行步骤a4,以免干扰从动件构件120的可能移动。在用于致动器20的减小的扭矩下执行该步骤a4,以避免锁定系统80和/或致动器20的破损。
步骤a4包括控制致动器20旋转的步骤a’0、验证旋转电动致动器20尽管控制旋转而尚未旋转以验证锁定系统80正确地处于锁定构造的步骤a’1。然后,步骤a4包括在已经确定致动器20已经旋转的情况下发出反映锁定系统80不是处于锁定构造的警报的步骤a’2。否则,该方法继续。
在步骤a之后,该方法有利地包括在致动器102的作用下将挡板101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步骤b。工作位置在挡板101与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对接时到达,该从动件构件120处于对接位置。挡板101在对接位置刚好与从动件构件120接触,但尚未承担从综框11施加到连接杆60的力,因为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调节系统仍处于被锁定构造。有利地规定,在将机器置于调节构造之前进行步骤b,以避免在由综框11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的自发失调。
优选地,提前已知的是,用于与构件120对接的挡板101要到达的工作位置应该与挡板101在用于该机器2的调节方法的先前执行期间定位的工作位置相同。
此外,在步骤b期间,装在其他机器2上的构件120未被挡板101对接,因为它们处于释放位置。
该方法包括控制在步骤b期间挡板致动器102的马达扭矩的步骤y。换言之,以减小的扭矩操作致动器102以执行步骤b,这避免了破损的风险。而且,该步骤允许验证构件120与挡板101的接触在预期工作位置处被正确地建立,从而使得如果致动器被限制在预期位置前,或者没有停止在预期位置,则控制器能够在编织期间检测可能的失调或松开。
在执行了步骤b之后,该方法包括设置要被调节的机器的调节系统2的调节构造的步骤c。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由技术人员手动执行。技术人员选择将调节系统设置为幅度调节构造还是高度调节构造。
在本例子中,在不松开螺钉98的情况下,人松开螺钉93以进入幅度调节构造,或者在不松开螺钉93的情况下,人移动螺钉98以进入高度调节构造。一旦处于调节构造,挡板101就承担由综框11施加的任何力,从而避免非预期的调节。
优选地,出于安全原因,调节方法包括在移动到调节构造的步骤c期间切断向所有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致动器20既不能被控制器24自动激活,也不能通过来自人的控制激活。换言之,在整个步骤c期间,出于安全原因,致动器20被阻止自动启动,同时技术人员手动操作调节构造。
在步骤c之后,该方法包括调节步骤d,其可以是距离R1调节步骤d1或距离R2调节步骤d2的形式,这取决于在步骤b中确定的当前调节构造。
优选地,在步骤c之后且在步骤d之前,即,在步骤d1或d2之前,该方法包括在先控制步骤j。步骤j的目的是检查已经充分地实现了期望的设置构造,即,已经松开了正确的螺钉并且确实该正确的螺钉已经被松开。该步骤j包括发送指令以使挡板致动器102旋转(换言之,控制致动器102的旋转)的步骤j0。该旋转命令控制致动器102在第一方向(例如,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实际上,致动器102执行指令直到到达用作参考的一个止挡件。此时,提供测量已经通过挡板致动器102或通过已经执行该指令的挡板101描述的旋转角度的步骤j1。根据这种情形,该止挡件对应于连接杆的中心距离R2或偏心件的中心距离R1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之一。然后,提供用于基于止挡件的位置将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与对应于预测旋转的预定角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梭口形成机器2是处于标称情形还是处于故障情形(例如松开故障或调节故障)的步骤j’1。
然后,该先前检查包括发送指令以驱动致动器102在反向方向上旋转的步骤j2。换言之,致动器102被驱动得旋转。实际上,致动器102执行指令,直到其到达另一个止挡件。该另一个止挡件对应于连接杆的中心距离R2或偏心件的中心距离R1的另一个最小值或最大值。在致动器102在调节扭矩值以下被锁定时,这些指令被发送,以避免在止挡件不满足预期角位置的情况下的任何破损的风险,并且还能够检测止挡件的阻力。在先控制包括在执行旋转指令之后测量通过致动器102描述的旋转角度的步骤j3,在旋转指令中预期致动器102已经经由构件120将牵拉机构从第一止挡件驱动到第二止挡件。在先控制包括将测量到的角度与已经预先记录在库中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机器2是处于标称情形还是处于故障情形(例如松开故障或调节故障)的步骤j4。换言之,在调节止挡件的位置之后将测量到的角度与对应于预期的旋转的预定角度进行比较。
例如,如果测量到的角度为零或非常小,则识别调节系统已经保持在被锁定构造。这是松开故障。例如,如果在需要高度调节构造时测量到的角度与幅度调节范围的角度相匹配,则识别调节系统被错误地置于幅度调节构造。这是另一种松开故障。例如,如果在需要范围调节设置时测量到的角度与高度调节范围的角度相匹配,则识别调节系统被错误地设置为高度调节设置。这是另一种松开故障。例如,如果测量到的角度是高度调节范围和幅度调节范围的总和,则识别已经通过松开调节系统的所有锁定装置而将调节系统置于两个距离R1和R2是可变的构造。这是另一种松开故障。例如,如果测量到的旋转角度根本不对应于与上述情形相对应的角度,则这可能是调节故障,指示先前执行的调节程序被不正确地进行或者调节系统在编织期间失调。
当检测到故障时,提供例如经由终端25优选地向人发出警报以向人指示已经发生故障以及所识别的故障的类型的步骤j5。调节方法被中断,使得可以采取纠正动作,特别是执行正确地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否则,该方法直接转到调节步骤d1或d2。
替代地,可以通过控制单个止挡件从预期的角度移动范围到第一止挡件的实现来执行在先控制步骤j。
优选地,在梭口幅度调节的情况下,向致动器102发送与从最小梭口幅度调节值到达到期望的高调节值的行程相对应的驱动指令,使得挡板逆着重力的方向移动从动件构件。优选地,在梭口高度调节的情况下,向致动器102发送与从最小梭口高度调节值到达到期望的高调节值的行程相对应的驱动指令,使得挡板逆着重力的方向移动从动件构件。
在步骤c已将调节系统置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执行调节偏心件中心距离R1的步骤d1。通过借助于挡板101驱动从动件构件120来执行步骤d1,挡板101又由致动器102驱动。挡板101通过经由构件120移动连接杆60来执行调节。在步骤c已经将调节系统置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执行调节连接杆中心距离R2的步骤d2。通过借助于挡板101驱动从动件构件120来执行步骤d2,挡板101本身由致动器102致动。挡板101通过经由构件120移动连接杆60来执行调节。
假设基座31通过锁定系统80被锁定在参考定向,能够通过致动致动器102来进行幅度调节的步骤d1或高度调节的步骤d2。为了执行调节,可以规定,致动器102根据来自人的命令被致动,例如经由终端25。例如,可以规定,人经由终端25指示致动器102增加致动器102的旋转,直到达到用于行程C11的幅度或高度的期望设置。替代地,可以规定,人指示致动器102将挡板101直接定位在角度目标值,以便实现期望的设置。根据目标值或相对于期望的框架行程幅度或框架行程高度的增量值来控制致动器102旋转。换言之,致动器102的旋转控制包括向致动器102发送与偏心件中心距离调节R1或连接杆中心距离调节R2之中的一种调节的增大或减小有关的增量值指令或目标值指令。
致动器102因此被驱动到预定值。替代地,可以规定,人直接指示期望的调节,然后致动器102基于库中的信息采取实现该调节所需的角位置。还可以规定,人可以通过由牵拉机构承载的一组标记来验证该调节。还可以规定,致动器102由控制器24自动操作,以在没有人的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在人的监督下)进行调节,其中控制器24执行预先记录的调节程序。为了验证是否实现期望的幅度或高度值,有利地规定,终端25基于由致动器102提供的角位置信息指示当前设置。
在调节步骤期间,无论其是步骤d1还是步骤d2,都可以规定,致动器102马达的扭矩被限制在调节扭矩值以下。为了验证人进行的调节,可以规定,出于安全原因切断向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在进行调节之后,致动器102的角位置就被存储在库中作为用于特定机器2的当前调节。该调节值可以稍后被调用,例如在新的调节方法期间。
在执行高度调节步骤d2之后,可以可选地提供新的幅度调节构造步骤c,随后是新的幅度调节步骤d1。如果首先执行幅度调节步骤d1,则可以提供新的高度调节构造步骤c,随后是新的高度调节步骤d2。如前面所看到的,新的调节构造步骤c之后可以是调节步骤之前的控制步骤。由于步骤c需要手动干预,如前面所看到的,可以规定切断向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
应当注意,在步骤b、c和d期间,在锁定系统80处于锁定构造并且基座31处于参考定向时,要被调节的机器2的连接杆40平行于平移轴线R32,这有利于计算并且构成了通过挡板101调节距离R1和R2的最佳位置。此外,在借助于挡板101驱动从动件构件120期间,特别是在步骤d中,挡板101对抗由综框11施加的、趋于使连接杆60在与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力而在保持方向d101上连续地保持压靠在从动件构件120上。
由于本发明,梭口幅度和/或梭口高度调节方法的结果允许技术人员在调节结构中在框架和经纱线的水平处目视地观察调节,因为在调节构造中,框架由挡板致动器在两个调节变化之间驱动。
由于本发明,用于调节织机的梭口形成机器所实施的装置协同作用,允许基于单个控制器103和致动器102进行精确调节。因此,使调节更加可靠。
作为使用装置100的替代方案,调节步骤d1和/或d2可以通过图17至图20所示的调节装置1100根据本发明进行。
在完成调节步骤d1和/或d2之后,实施将调节系统置于锁定构造的步骤e。该步骤由用户手动进行,用户锁定锁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拧紧在步骤c期间已经松开的螺钉93或98。出于安全原因,有利地规定,在该步骤e期间,切断向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在该步骤e期间,锁定系统80仍然处于锁定构造以保持基座31固定。在该步骤e完成之后,由于端部41和42被连结起来并且因为连杆32与基座31成一体,因此距离R1和R2被固定。
优选地,在完成置于锁定构造的步骤e之后,实施锁定控制步骤f,以确保在人的手动干预之后机器2充分地处于锁定构造。对于该锁定控制步骤f,锁定系统80被保持在锁定构造中。对于该锁定控制步骤,电力供应被恢复。优选地,致动器102的扭矩被限制在调节扭矩值以下以防止破损。锁定控制步骤f包括发送挡板致动器102的旋转驱动命令的步骤、测量致动器102已经执行该驱动命令时通过挡板101描述的旋转角度以及比较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与目标值,以确定调节系统是充分地处于被锁定构造还是处于锁定故障情形。换言之,提供验证步骤f1以检查挡板致动器102在预定扭矩值的施加下不旋转,在该测量期间监测所传递的马达扭矩。为了执行步骤f1,规定的是,致动器102在使挡板101在方向d101上驱动构件120的方向上旋转。实际上,为了认为调节系统充分地处于被锁定构造,检查旋转角度在传递的马达转矩大于系统的被动转矩时为零或几乎为零,该被动转矩大约是由框架和传动装置的重量施加在致动器102上的扭矩的两倍,因为在锁定构造和被锁定构造中,牵拉机构通常完全被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调节方法继续。相反,在致动器102已经过的角度不为零或大于预定阈值时,认为锁定系统不是处于被锁定构造。在此阶段,仅仅知道这不是锁定故障,因为先前的步骤(特别是调节步骤)能够被执行。如果认为调节系统不是处于被锁定构造,则提供步骤f2,该步骤f2包括优选地例如经由终端25向人发出警报,从而发信号通知锁定故障。然后,该方法被中断,使得可以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可以重新启动将系统置于锁定构造的步骤e,或者如果系统具有实施的电子锁定装置,则可以经由控制器触发纠正动作。
在步骤e和f之后,该方法包括对于刚被调节的机器2,通过将锁定系统80置于释放结构来允许基座31的枢转的步骤g。为此,技术人员将所讨论的机器2的销81移动到释放位置。在该步骤期间,出于安全原因,给致动器20供电以保持基座的定向。基座的枢转不再由销机械地限制,并且可以再次由致动器20控制。然后允许基座31的枢转。替代地,在该步骤g期间,可以规定切断向致动器20的电力供应,其中保持轴线X42、X41和X20的排列防止了在该步骤期间已经被调节的框架下降的风险。根据该替代方案,一旦执行了步骤g,就可以再次对所有致动器20供电。
在步骤g之后,该方法有利地包括释放控制步骤h,以确保在人对销81的手动干预之后,已经被调节的机器2充分地处于释放构造。对于该释放控制步骤,电力供应被恢复。优选地,致动器102的扭矩被限制在调节扭矩值以下以防止破损。释放控制步骤包括发送挡板致动器102的旋转驱动命令的步骤、测量致动器102已经执行该驱动命令时通过挡板101描述的旋转角度以及比较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与目标值,以确定锁定系统80是处于释放构造还是处于释放故障情形。换言之,提供控制步骤h1以验证在对致动器102施加预定扭矩值时,挡板致动器102实际上正在转动。在该测量期间监测所传递的马达扭矩。为了执行步骤h1,规定的是,致动器102在使挡板101在方向d101上驱动构件120的方向上转动。实际上,为了认为锁定系统80充分地处于释放构造,验证旋转角度超过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该机器2有利地完成了调节方法。相反,在致动器102已经行进的角度为零或太小时,认为锁定系统80不是处于释放构造。如果认为锁定系统80不是处于释放构造,则提供步骤h2,该步骤h2包括例如经由终端25发出警报,优选地用于使人注意到,从而发信号通知释放失败。然后,该方法被中断,使得可以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可以重新启动解锁步骤g。
在已经执行了所有步骤a到h之后,可选地规定,人经由终端25确认已经成功执行了调节方法。然后,可以可选地再次执行该调节方法以进行另一个机器2的调节。然后可以通过新的梭口调节来开始编织操作。
经适当的修改后,上面描述的调节方法也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
替代地,可以重复地执行调节方法以针对每个机器依次设置距离R1,然后可以重复地执行调节方法以针对每个机器依次设置距离R2,反之亦然。
替代地,提供多个装置100,每个装置100分别专用于调节一个或多个机器2。替代地,为每个机器2提供相应的装置100。
替代地,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是自动化的或辅助的。为此目的,例如,上文提出的手动锁定系统(在这里为螺钉93和98)被自动系统(包括例如马达或电磁体)代替。
替代地,锁定系统80是自动化的。为此目的,例如,销81由致动器(例如气缸)致动。
替代地,为了致动挡板101,提供了不同于上面描述的类型的另一种类型的致动器(诸如气缸),或者在挡板101的每个轴向端部处提供两个线性致动器,以通过平行于第二连接杆60的线性方式移动从动件构件来致动挡板10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挡板101不枢转而是根据平行于或几乎平行于连接杆60的方向滑动。
替代地,提供了传感器,该传感器例如通过检查销81的位置来检查锁定系统80是处于锁定构造还是处于释放构造。然后相应地修改步骤a4和g。
替代地,可以提供制动器,其在调节系统的调节构造中制动综框11、连接杆60、杠杆50和/或杠杆70,以防止框架因重力而在连接杆60上施加力。
替代地,代替规定挡板仅在方向d101上压靠在构件120上,规定挡板能够也在相反方向上进行按压,特别是在提供上述的制动器时。
替代地,在调节方法的步骤c期间,所有机器2都被置于幅度或梭口调节构造。在下面的步骤d1中,从最高幅度到最低幅度依次执行所有机器2的调节。对于每个机器2,一旦该机器2被调节并且在调节下一个机器2之前,执行锁定步骤e。类似地,在下面的步骤d2中,所有机器2都从最高高度到最低高度依次进行调节。对于每个机器2,一旦该机器2被调节并且在调节下一个机器2之前,执行锁定步骤e。
替代地,在步骤a中,选择要同时被调节的多个机器2,然后利用相同的高度调节和/或相同的幅度调节来调节这些机器2。
替代地,从动件构件120被配置为从挡板101的一侧和另一侧操作。
替代地,从动件构件120包括相对面对的两个引导轮廓,使得它可以通过将挡板压靠在引导轮廓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而沿着方向d101和沿着相反方向被驱动。
替代地,在单个连接杆60上设置多个从动件构件120。
替代地,从动件构件由设置在连接杆60中的壳体形成。
图13至图15示出了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偏心件系统230,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织机与图1至图11的织机1相同,只是具体地该偏心件系统230除外,该偏心件系统230代替偏心件系统30。偏心件系统230相对于偏心件系统30在结构上不同,但是仍然确保相同的功能。与偏心件系统30的元件类似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偏心件系统230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200表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偏心件系统230包括基座231和连杆232,基座231具有与基座31相同的功能,连杆232具有与连杆32相同的功能。偏心件系统230被致动器20驱动得借助于基座231围绕轴线X20旋转。连杆232限定偏心件轴线X41并且以与连杆32相同的方式与连接杆40的铰接端部41联接。在幅度调节构造中,连杆232相对于基座231移动以改变距离R1的值。在锁定构造中,连杆232相对于基座231固定。如图15所示,锁定系统80相对于图1至图12的实施方式不变,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在锁定构造中锁定基座231的旋转,并且在释放构造中允许基座231旋转。
沿着轴线X20,基座231优选地布置在致动器20与连杆232之间。如图15所示,基座231直接由致动器20的输出轴28形成或附接于致动器20的输出轴28,以便通过致动器20直接围绕轴线X20旋转。轴线X20相对于基座31固定。输出轴28围绕轴线X20的定向对应于基座231的定向。借助于基座231,整个偏心件系统230被致动器20驱动得围绕轴线X20旋转。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使偏心件中心距离R1是可变的,使偏心件系统230的几何形状可调节,特别地,使连杆232可相对于基座231移动。调节系统包括锁定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允许该移动(以获得幅度调节构造)和禁止该移动(以获得锁定构造或高度调节构造)。与偏心件系统30一样,规定的是,为了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偏心件中心距离R1可调节,连杆232可沿着垂直于主轴线X20的平移轴线R232相对于基座231平移移动。与偏心件系统30一样,还规定了阻止连杆232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231旋转。
基座231在这里形成垂直于轴线X20的盘状板,该盘状板形成在输出轴28的一个端部。基座231还包括滑动凸耳238。凸耳238形成为从盘状板平行于轴线X20突出。凸耳238形成背对彼此的两个滑动表面279。在纵向方向上,这些表面279平行于轴线R232。在横向方向上,这些表面279平行于轴线X20。
连杆232包括在图13和图15中可见的曲柄销235。在该例子中,曲柄销35大致为具有圆底的圆柱形并且以轴线X41为中心,以支持连接杆40相对于连杆32的枢转。
代替凸缘36,连杆232包括叉状件236。叉状件236与曲柄销235附接在一起。沿着轴线X20,叉状件236布置在曲柄销35与基板231之间。叉状件236包括平行于轴线R232的两个滑动臂。凸耳238被接收在叉状件236的两个臂之间。因此,叉状件236的臂和凸耳238布置在垂直于轴线X20的同一平面中。叉状件236的每个臂沿着其中一个表面279滑动。因此,由叉状件236和凸耳238构成的组件形成连接件,该连接件支持连杆232相对于基座231沿着轴线R232的滑动,同时阻止连杆232相对于基座231围绕轴线X20的旋转。部件232的平移移动发生在对应于最大距离值R1的图13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对应于最小距离值R1的图14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连杆232的移动被限制在这两个极限位置之间,因为如图14所示,对于最小距离值R1,凸耳238与叉状件236的基座抵接,并且如图13所示,对于最大距离值R1,凸耳238在相反方向上与被承载在叉状件236的臂的端部处的凹口239抵接。因此,叉状件236形成幅度调节止挡件。
为了获得连杆232可移动以执行调节,同时能够选择性地在被锁定构造中使相对于基座231的径向平移被固定,优选地规定,偏心件系统230的锁定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紧螺钉293。螺钉293具有垂直于轴线X20的定向并且彼此平行。在被锁定构造和高度调节构造中,螺钉293处于锁定位置,其中螺钉293将叉状件236的滑动臂夹紧到凸耳238。然后,连杆232与基座231成一体。在幅度调节构造中,螺钉293处于松开凸耳238上的滑动臂的位置,以允许连杆相对于基座的平移移动。
例如,如在图14中清楚可见,每个螺钉293依次穿过叉状件236的第一滑动臂、凸耳238,然后穿过叉状件236的第二臂,然后穿过底板294。每个螺钉293被旋入到底板294中。为了使螺钉穿过叉状件的臂236而在幅度调节构造中不妨碍连杆232的移动,每个臂具有在附图13和图14中可见的椭圆形开口,螺钉293穿过该椭圆形开口,该椭圆形开口平行于轴线R232伸长。螺钉头部被布置成抵靠叉状件236的第一滑动臂,即与底板294相对。在螺钉293被拧紧时,螺钉293的头部压靠在叉状件236的第一臂上,而底板294在相反方向上压靠在第二臂上。然后,凸耳238被夹紧在叉状件236的两个臂之间。
对于该实施方式,从致动器20的前端部(即,偏心件系统侧)执行锁定和幅度调节构造。如图15所示,有利地不需要提供穿过致动器20的螺钉或杆,因此该偏心件系统230易于适应于预先存在的致动器。
图16示出了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偏心件系统430,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织机与图1至图11的织机1相同,只是具体地该偏心件系统430除外,该偏心件系统430代替偏心件系统30。偏心件系统430与偏心件系统30在结构上不同,但是仍然确保相同的功能。与偏心件系统30的元件类似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偏心件系统430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400表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偏心件系统430包括基座431,该基座431具有与基座31相同的功能。偏心件系统430还包括与系统30相同并且执行相同的功能的连杆32。偏心件系统430被致动器20驱动得借助于基座431围绕轴线X20旋转。连杆32限定偏心件轴线X41并且与连接杆40的铰接端部41联接,如先前所见。在幅度调节构造中,连杆32相对于基座431移动以改变距离R1的值。在锁定构造中,连杆32相对于基座431固定。锁定系统80相对于图1至图12的实施方式不变,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在锁定构造中锁定基座431的旋转,并且在释放构造中允许基座431旋转。
为了在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时实现可变的距离R1,连杆32由基座431支撑成通过沿着平移轴线R432以相对于基座431的径向方式平移移动。也阻止连杆32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431枢转。轴线R432相对于轴线X20是径向的并且平行于距离R1。对于连杆32相对于基座431的任何位置,轴线R432都与轴线X20和轴线X41相交。通过使连杆32沿着轴线R432相对于基座431平移移动,距离R1被改变。
为了获得连杆32可以相对于基座431固定,优选规定,平行于轴线R432的凸缘36的椭圆形开口77被偏心件系统430的杆78穿过,该杆78与偏心件系统30的杆78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431形成凸缘36抵靠其布置的垂直于轴线X20的板,并且还包括从板突出的两个侧向导轨,凸缘36在这两个侧向导轨之间滑动。确切地说,每个导轨形成平行于轴线R432的相应的滑动表面479。滑动表面479面向彼此。凸缘36的外边缘各自沿着一个表面移动。因此,表面479引导连杆32沿着轴线R432相对于基座431的滑动,同时阻止连杆32围绕轴线X20相对于基座431的旋转。由于这些规定,螺母94有利地不必确保这种平移引导,与针对上面描述的偏心件系统30所规定的相反。
在技术上可能的范围内,上文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或变型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针对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型实现。

Claims (21)

1.一种梭口形成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用于根据沿着框架轴线(Z11)的往复式平移行程(C11)来操作织机(1)的综框(11),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
-旋转电动致动器(20);
-能够控制所述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致动器控制器(23);
-偏心件系统(30;230;430),所述偏心件系统包括:
-基座(31;231;431),所述旋转电动致动器(20)使所述偏心件系统(30;230;430)借助于所述基座围绕垂直于所述框架轴线(Z11)的主轴线(X20)旋转;以及
-限定偏心件轴线(X41)的连杆(32;232),所述偏心件轴线(X41)平行于所述主轴线(X20);
-第一杠杆(50),所述第一杠杆(50)能围绕第一杠杆轴线(X50)枢转以致动所述综框(11),所述第一杠杆轴线(X50)和所述主轴线(X20)平行;
-第二杠杆(70),所述第二杠杆(70)能围绕第二杠杆轴线(X70)枢转以致动所述综框(11),所述第二杠杆轴线(X70)和所述主轴线(X20)平行;
-第一连接杆(40),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
-第一铰接端部(41),所述第一连接杆(40)借助于所述第一铰接端部与所述连杆(32;232)联接,使得所述偏心件系统(30;230;43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40)能围绕所述偏心件轴线(X41)相对于彼此枢转,所述偏心件轴线(X41)和所述主轴线(X20)相隔偏心件中心距离(R1);以及
-第二铰接端部(42),所述第一连接杆(40)借助于所述第二铰接端部(42)与所述第一杠杆(50)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杠杆(5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40)能围绕平行于所述主轴线(X20)的连接杆轴线(X42)相对于彼此枢转,所述连接杆轴线(X42)和所述偏心件轴线(X41)相隔连接杆中心距离(R2);以及
-第二连接杆(60),所述第二连接杆(60)与所述第一杠杆(50)和所述第二杠杆(70)联接,使所述第二杠杆(70)与所述第一杠杆(50)的枢转一起枢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
-调节系统,所述调节系统包括锁定装置(93,98;293,98)并且允许:
-以下调节构造中的至少一种调节构造:
◇幅度调节构造,在所述幅度调节构造中,所述锁定装置(93,98;293,98)允许所述连杆(32;232)相对于所述基座(31;
231;431)移动,使得所述偏心件中心距离(R1)是可调节的,以及◇高度调节构造,在所述高度调节构造中,所述锁定装置(93,98;293,98)允许所述第二铰接端部(42)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部(41)移动,使得所述连接杆中心距离(R2)是可调节的;以及
-被锁定构造,在所述被锁定构造中,所述偏心件中心距离(R1)和所述连接杆中心距离(R2)是固定的,因为所述锁定装置(93,98;293,98)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连杆(32;232)与所述基座(31;231;431)成一体并且所述第一铰接端部(41)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部(42)成一体;以及
-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60)上的从动件构件(120);
并且所述梭口形成组件包括挡板(101),所述挡板(101)被配置为通过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所述第二连接杆(60),以便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调节所述偏心件中心距离(R1),以及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调节所述连接杆中心距离(R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梭口形成机器(2),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用于操作相应的综框(11),所述挡板(101)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设置在属于相应的梭口形成机器(2)的第二连接杆(60)上的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该第二连接杆(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梭口形成机器(2)的所述第二连接杆(60)平行于所述主轴线(X20)并排安装;并且
-所述挡板(101)平行于所述第一杠杆轴线(X50)从一个第二连接杆(60)延伸到另一个第二连接杆(60),以在所述调节系统的调节构造中驱动分别装在一个或另一个第二连接杆(60)上的所述从动件构件(120)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1)围绕平行于所述主轴线(X20)的控制轴线(X101)枢转,以便通过驱动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所述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口形成组件包括:
-挡板致动器(102),所述挡板致动器(102)被配置为通过围绕所述控制轴线(X101)枢转来致动所述挡板(101);以及
-挡板控制器(103),所述挡板控制器(103)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挡板致动器(10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包括:
-引导轮廓(121),所述引导轮廓(1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杠杆轴线(X50)的连接杆平面(P60)中是凸形的,所述挡板(101)在取决于所述挡板(101)的定向的所述引导轮廓(121)的不同压迫点处压靠在所述引导轮廓(121)上,以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以及
-支脚(122),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借助于所述支脚(1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0)成一体,所述支脚限定用于在所述挡板(101)压靠在所述引导轮廓(121)上时接收所述挡板(101)的末端边缘(107)的间隙轮廓(123),所述间隙轮廓(123)在所述连接杆(P60)的平面中是凹形的,并且在所述引导轮廓(1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0)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1)能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调节构造中所采用的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挡板(101)沿着保持方向(d101)压靠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上,以借助于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对抗由所述综框(11)因重力施加在所述第一杠杆(50)和所述第二杠杆(70)上的、趋于使所述第二连接杆(60)在与所述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力而保持所述第二连接杆(60);以及
-在所述被锁定构造中所采用的释放位置,所述释放位置是通过使所述挡板(101)从所述工作位置在与所述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偏心件中心距离(R1)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所述幅度调节构造时可调节,所述连杆(32;232)能沿着垂直于所述主轴线(X20)的平移轴线(R32;R232;R432)相对于所述基座(31;231;431)平移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31;431)包括平行于所述平移轴线(R232;R432)的至少一个滑动表面(279;479),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所述幅度调节构造时,所述基座(231;431)借助于所述滑动表面引导所述连杆(32;232)沿着所述平移轴线的平移,同时固定所述连杆(32;232)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231)包括形成两个滑动表面(279)的滑动凸耳(238),所述两个滑动表面(279)背对彼此;
-所述连杆(232)包括形成两个滑动臂的叉状件(236),所述两个滑动臂平行于所述平移轴线(R232),并且所述两个滑动臂在它们之间接收所述滑动凸耳(238),使得每个滑动臂分别沿着所述两个滑动表面(279)中的一个滑动;并且
-所述锁定装置(293,98)包括夹紧螺钉(293),所述夹紧螺钉(293):
-在所述调节系统的所述被锁定构造中,处于将所述叉状件(236)的所述滑动臂夹紧到所述滑动凸耳(238)的位置,以将所述连杆(232)固定到所述基座(231)上,以及
-在所述调节系统的所述幅度调节构造中,处于将所述滑动臂在所述凸耳(238)上松开的位置,以允许所述连杆(232)相对于所述基座(231)平移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装置(93,98)包括与所述主轴线(X20)同轴的夹紧螺钉(93)和夹紧螺母(94);
-所述连杆(32)包括凸缘(36),所述凸缘垂直于所述主轴线(X20)延伸,并且所述凸缘包括椭圆形开口(77),所述椭圆形开口沿着所述平移轴线(R32;R432)伸长并且接收所述螺母;并且
-通过将所述夹紧螺母(94)在所述夹紧螺钉(93)上拧紧而使所述凸缘(36)抵靠所述基座(31;431)轴向夹紧,以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所述被锁定构造时将所述连杆(32)固定到所述基座(31;43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锁定系统(80),所述锁定系统(80)允许锁定构造和释放构造,在所述锁定构造中,所述锁定系统(80)将所述基座(31;231;431)固定在围绕所述主轴线(X20)的参考定向中,在所述释放构造中,所述锁定系统(80)允许所述基座(31;231;431)围绕所述主轴线(X20)枢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包括承载所述第一铰接端部(41)的第一连接杆端部(44)和承载所述第二铰接端部(42)的第二连接杆端部(45),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4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45)能沿着滑动轴线(R40)相对于彼此滑动,使得所述连接杆中心距离(R2)是可调节的。
14.一种织机(1),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组件,以及由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根据沿着所述框架轴线(Z11)的往复式平移行程(C11)致动的至少一个综框(11)。
15.一种调节方法,用于调节属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梭口形成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所述调节方法依次包括:
-将调节系统置于调节构造的步骤(c);
-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幅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挡板(101)驱动从动件构件(120)从而移动第二连接杆(60)来调节偏心件中心距离(R1)的步骤(d1),以及在所述调节系统处于高度调节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所述挡板(101)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从而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来调节连接杆中心距离(R2)的步骤(d2);以及
-将所述调节系统置于被锁定构造的步骤(e)。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1)能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调节构造中所采用的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挡板(101)沿着保持方向(d101)压靠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上,以借助于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对抗由所述综框(11)因重力施加在第一杠杆(50)和第二杠杆(70)上的、趋于使所述第二连接杆(60)在与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力而保持第二连接杆(60);以及
-在所述被锁定构造中所采用的释放位置,所述释放位置是通过使所述挡板(101)从所述工作位置在与所述保持方向(d10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获得的,
并且其中所述调节方法包括在将所述调节系统置于所述调节构造的步骤(c)之前,将所述挡板(101)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步骤(b)。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包括锁定系统(80),所述锁定系统(80)允许锁定构造和释放构造,在所述锁定构造中,所述锁定系统(80)将基座(31;231;431)固定在围绕主轴线(X20)的参考定向中,在所述释放构造中,所述锁定系统(80)允许所述基座(31;231;431)围绕所述主轴线(X20)枢转,
并且其中所述调节方法包括:
-在将所述挡板(101)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步骤(b)之前,将所述基座(31;231;431)枢转到所述参考定向的步骤(a1),然后是通过将所述锁定系统(80)置于所述锁定构造而将所述基座(31;231;431)锁定在所述参考定向中的步骤(a3);以及
-在将所述调节系统置于所述被锁定构造的步骤(e)之后,通过将所述锁定系统(80)置于所述释放构造而允许所述基座(31;231;431)枢转的步骤(g)。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31;231;431)处于所述参考定向时,所述偏心件系统(30;230;43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40)被定位成使得主轴线(X20)、偏心件轴线(X41)和连接杆轴线(X42)共面并且按这种顺序依次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处于所述参考定向时,所述偏心件系统(30;230;43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40)被定位成使得偏心件轴线(X41)、主轴线(X20)和连接杆轴线(X42)共面并且按这种顺序依次布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梭口形成机器(2),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用于操作相应的综框(11),所述挡板(101)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设置在属于相应的梭口形成机器(2)的第二连接杆(60)上的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该第二连接杆(60),
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选择步骤(a),在所述选择步骤(a)中:
-将要执行设置构造的步骤(c)的梭口形成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移动到对接位置,在所述对接位置中,所述挡板(101)能够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到所述对接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该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而获得的;并且
-将调节系统在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期间处于被锁定构造的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免被所述挡板(101)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到所述释放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而获得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梭口形成机器(2),每个梭口形成机器(2)用于操作相应的综框(11),所述挡板(101)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设置在属于相应的梭口形成机器(2)的第二连接杆(60)上的从动件构件(120)来移动该第二连接杆(60),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选择步骤(a),在所述选择步骤(a)中:
-将要执行设置构造的步骤(c)的梭口形成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移动到对接位置,在所述对接位置中,所述挡板(101)能够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到所述对接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该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而获得的;并且
-将调节系统在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期间处于被锁定构造的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从动件构件(120)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免被所述挡板(101)驱动,所述从动件构件(120)到所述释放位置的移动是通过在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的作用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0)而获得的,
并且其中:
-将要执行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的所述梭口形成机器(2)的第二连接杆(60)由该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致动,直到该梭口形成机器(2)的主轴线(X20)、偏心件轴线(X41)和连接杆轴线(X42)共面;并且
-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第二连接杆(60)由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旋转电动致动器(20)致动,直到所述另一个梭口形成机器(2)的主轴线(X20)、偏心件轴线(X41)和连接杆轴线(X42)共面并且按依次顺序布置,其中所述偏心件轴线(X41)和所述连接杆轴线(X42)相对于将要执行设置调节构造的步骤(c)的所述梭口形成机器(2)的偏心件轴线(X41)和连接杆轴线(X42)颠倒。
CN202310062805.8A 2022-01-27 2023-01-20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Pending CN116497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2200717 2022-01-27
FR2200717A FR3132108B1 (fr) 2022-01-27 2022-01-27 Ensembl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our un métier à tisser et son procédé de régl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7499A true CN116497499A (zh) 2023-07-28

Family

ID=8099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2805.8A Pending CN116497499A (zh) 2022-01-27 2023-01-20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5488A1 (zh)
EP (1) EP4219813A1 (zh)
CN (1) CN116497499A (zh)
FR (1) FR3132108B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4610B1 (fr) 1995-05-24 1997-07-04 Staubli Sa Ets Agrafe reglable pour l'assemblage pivotant des bras oscillants d'une mecanique d'armure avec les bielles d'attaque du systeme de tirage
DE102008032718B3 (de) 2008-07-11 2009-12-10 Schneider & Ozga Ohg Webmaschine
BE1024363B1 (nl) 2016-07-08 2018-02-05 Picanol Nv Blokkeerinrichting en gaapvormingseenheid voor een weef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9813A1 (fr) 2023-08-02
FR3132108A1 (fr) 2023-07-28
FR3132108B1 (fr) 2024-01-26
US20230235488A1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8057B1 (en) Valve lash adjustment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US9938851B2 (en) Governing valve drive mechanism and steam turbine
US9638054B2 (en) Steam turbine
JP6033404B2 (ja) 蒸気タービン
CN116497499A (zh)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组件及其调节方法
JP2602799B2 (ja) 電動弁の異常診断装置
CN115772728A (zh) 用于织机的开口机及其调节方法
DE3246840C2 (zh)
CN108557001A (zh) 自行车变速器
JP2001506715A (ja) 織機用の耳挿入装置
US4942897A (en) Remote control and remote handling accessory, especially for the hot zone of radioactive plants
EP0485009B1 (en) Device for governing and controlling a rotary dobby of looms, having a profiled cam lever and associated cooperating opposition means
CN220921650U (zh) 自动换刀系统的凸轮机构的机械原点设定结构
CN109915642A (zh) 一种数字式智能型直行程电动执行器
CN218381622U (zh) 一种自动驾驶机器人油门执行机构
CN112981696B (zh) 经轴组件
CN220668565U (zh) 一种在线运行阀门免调试更换定位器
CN208184790U (zh) 一种汽轮机进气调节系统
CN221237269U (zh) 一种用于调节阀门阀位行程自由转变的反馈装置
CN210105934U (zh) Deh系统阀门反馈装置辅助安装系统
CN110231153B (zh) 一种换挡手柄适配器
CN110842222A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主轴结构
JPH0616140Y2 (ja) 電動式開閉戸のリミツトスイツチ構造
EP3835168A1 (en) Railway switch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stroke
SU172281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трол точности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 манипул тор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