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4751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4751A
CN116494751A CN202310753603.8A CN202310753603A CN116494751A CN 116494751 A CN116494751 A CN 116494751A CN 202310753603 A CN202310753603 A CN 202310753603A CN 116494751 A CN116494751 A CN 116494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x
battery system
battery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3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94751B (zh
Inventor
于鹏
赵慧超
孙焕丽
陈永胜
周琪
李想
卢军
翟旭亮
孟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53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4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4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94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4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属于车辆设计技术领域,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具有车顶和与车顶相对的开口端;电池系统,电池系统至少包括上盖板,上盖板与开口端连接以使上盖板形成车身的地板;底盘集成单元,底盘集成单元为两个,两个底盘集成单元分别与电池系统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底盘集成单元与电池系统连接以形成车辆的底盘,底盘集成单元至少集成如下系统:电驱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本方案直接将上盖板作为车身地板,车身可以不再设计有地板结构,消除了电池与车身间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车身结构可以根据尺寸和车型需要与不同电池系统、底盘集成单元进行组合匹配,实现车型的模块化、平台化开发,缩短车型开发周期。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节能环保技术和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也一直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指标。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储能零部件,占用了整车大部分空间,目前普遍采用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电池由箱体、电芯、电气系统、其他零件等组成。电池先组装成独立结构,再和其他底盘结构如电驱动、悬架、制动、转向等系统安装到车身上,车身作为整车承载的基础。这种结构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确保电池安全,电池箱体边框要做的强度足够高,车身尤其是横纵梁结构要起到承载作用,负责安装固定传递载荷,也要做的足够强,两者结构、功能存在重复,导致整车的结构件较多,占用空间大,电池包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电芯反而布置受限,不能为车辆续航提供足够的电量,整车空间利用率较低。
车身作为电池和底盘的安装基础,如进行车型的系列化设计,匹配不同的电池和底盘,就需要重新开发底板、侧围等结构,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目前结构形式的电池如需要维修,则将整体从车身上拆下,再拆除上盖,工作大且及其不便。
针对上述车辆底盘空间利用率低、平台车型开发周期长、电池不便于维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底盘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具有车顶和与车顶相对的开口端;电池系统,电池系统至少包括上盖板,上盖板与开口端连接以使上盖板形成车身的地板;底盘集成单元,底盘集成单元为两个,两个底盘集成单元分别与电池系统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底盘集成单元与电池系统连接以形成车辆的底盘,底盘集成单元至少集成如下系统:电驱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还包括:电池系统本体,上盖板覆盖电池系统本体的第一表面并与电池系统本体连接,电池系统本体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芯;底板,底板覆盖电池系统本体的第二表面,且,底板与电池系统本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包括:箱体纵梁,箱体纵梁为两个,两个箱体纵梁通过上盖板与车身连接,以形成车辆的车身纵梁;箱体横梁,箱体横梁为两个,两个箱体横梁与两个箱体纵梁围设成容纳空间,两个箱体横梁通过上盖板与车身连接,以形成车辆的车身横梁;连接梁,连接梁为两个,连接梁与箱体横梁对应设置,连接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过渡梁与箱体横梁连接,连接梁与箱体横梁之间形成电气舱,电气舱至少用于布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配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梁与底盘集成单元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还包括:内部横梁,内部横梁为至少一个,内部横梁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以将容纳空间分割成多个容纳单元,容纳单元内至少存放一个电芯,内部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箱体横梁、箱体纵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上盖板包括:第一盖体,第一盖体用于覆盖容纳空间,第一盖体与箱体纵梁、箱体横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为两个,第一盖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盖体,第二盖体用于覆盖电气舱,第二盖体与连接梁、过渡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盖体的截面与电气舱的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地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梁的长度小于箱体横梁的长度设置。
进一步地,过渡梁为弧形梁。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具有长度X,长度X为箱体纵梁的长度与两个箱体横梁的宽度之和,内部横梁的数量为n,当X≤2000mm时,n=1;当X>2000mm时,n=2。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具有长度X和宽度Y,长度X为箱体纵梁的长度与两个箱体横梁的宽度之和,宽度Y为箱体横梁的长度,容纳空间具有容纳长度a和容纳宽度b,其中,X≥a+ n1,Y≥b+n2,n1至少包括电芯与箱体横梁之间的间隙和两个箱体横梁的宽度,n2至少包括电芯与箱体纵梁之间的间隙和两个箱体纵梁的宽度,其中,50mm≤n1≤100mm,和/或,100mm≤n2≤150mm。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具有高度Z,电芯具有电芯高度z,电芯具有电芯体积V1,电池系统本体具有本体体积V2,其中,V1/V2>0.7,z/Z>0.9。
进一步地,上盖板与车身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为板状结构,和/或,密封结构为密封胶。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为沿上盖板的边缘设置的密封胶结构,上盖板上设置有沿上盖板的高度方向凸出设置的多个挡筋,多个挡筋设置于密封胶结构的边缘。
进一步地,连接梁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过渡梁连接,第一本体与箱体横梁之间形成电气舱,第一本体上设置有水管接口和电气接口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具有夹角地连接,第二本体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电池系统通过连接通孔与底盘集成单元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车身的开口端与电池系统的上盖板连接,以直接将上盖板作为车身地板,车身可以不再设计有地板结构,同时也消除了电池与车身间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另外,底盘集成单元直接与电池系统连接形成底盘,即可以将底盘集成单元与电池系统连接后作为承载基础结构,车身再安装在此承载基础结构上形成完整车身,车身结构可以根据尺寸和车型需要与不同电池系统、底盘集成单元进行组合匹配,实现车型的模块化、平台化开发,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本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电池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本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本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本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1、电池系统本体;102、上盖板;1021、第一盖体;1022、第二盖体;103、电芯;104、底板;105、密封结构;
201、箱体纵梁;203、箱体横梁;204、过渡梁;205、内部横梁;206、电气舱;207、连接梁;
301、电池系统;302、前部底盘集成单元;303、后部底盘集成单元;304、车身;3041、开口端;
401、车身地板;402、电池上盖板;
51、水管接口;52、电气接口;53、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
具体地,车辆包括车身304、电池系统301和底盘集成单元,车身304具有车顶和与车顶相对的开口端3041;电池系统301至少包括上盖板102,上盖板102与开口端3041连接以使上盖板102形成车身304的地板;底盘集成单元为两个,两个底盘集成单元分别与电池系统301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底盘集成单元与电池系统301连接以形成车辆的底盘,底盘集成单元至少集成如下系统:电驱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车身304的开口端3041与电池系统301的上盖板102连接,以直接将上盖板102作为车身地板,车身可以不再设计有地板结构,同时也消除了电池与车身间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另外,底盘集成单元直接与电池系统301连接形成底盘,即可以将底盘集成单元与电池系统301连接后作为承载基础结构,车身304再安装在此承载基础结构上形成完整车身,车身结构可以根据尺寸和车型需要与不同电池系统、底盘集成单元进行组合匹配,实现车型的模块化、平台化开发,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车身结构底部为中空,不包括地板结构,如图4,现有技术中,分别设置车身地板401和电池上盖板402,车身地板401和电池上盖板402装配后具有较大的间隙,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使用上盖板102作为车身地板,消除了电池与车身间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简化了车身结构的设计,减少零件数量,有利于平台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底盘集成单元包括前部底盘集成单元302和后部底盘集成单元303,前部底盘集成单元302和后部底盘集成单元303分别设置于电池系统301的前端和后端,以电池系统301作为车身和底盘结构的安装基础,使三者可以独立进行设计,灵活组合匹配,便于平台化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工作量。
具体地,车辆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多种新能源汽车。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301还包括电池系统本体101和底板104,上盖板102覆盖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第一表面并与电池系统本体101连接,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芯103;底板104覆盖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第二表面,且,底板104与电池系统本体10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板104为可拆卸结构,作为维修口盖,可以不需要对整车进行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维修,方便进行电池内部维修,提高了维修便利性。上盖板102和底板104分别覆盖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保护容纳空间内的电芯103,避免外界灰尘杂质影响和碰撞等。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101包括箱体纵梁201、箱体横梁203和连接梁207,箱体纵梁201为两个,两个箱体纵梁201通过上盖板102与车身304连接,以形成车辆的车身纵梁;箱体横梁203为两个,两个箱体横梁203与两个箱体纵梁201围设成容纳空间,两个箱体横梁203通过上盖板102与车身304连接,以形成车辆的车身横梁;连接梁207为两个,连接梁207与箱体横梁203对应设置,连接梁20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过渡梁204与箱体横梁203连接,连接梁207与箱体横梁203之间形成电气舱206,电气舱206至少用于布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配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梁207与底盘集成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两个箱体纵梁201作为整车贯彻前后的承载梁,承担底盘纵向载荷,两个箱体横梁203承担底盘横向载荷,替代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车身纵梁、车身横梁,减少现有技术方案中整车零部件数量和占用空间,减小了结构件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电芯103的布置空间,提高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池箱体与车身结构件集成设计,箱体横梁203、箱体纵梁201作为整车的承载结构和安装基础,可以减少整车结构中的零部件数量和占用空间、扩大了电芯的布置空间;电芯103直接放置在箱体横梁203与箱体纵梁201构成的容纳空间,简化了整车的制造、装配步骤,提高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新能源车的电量和续驶里程。在本实施例中,电气舱206还用于布置高低压系统。
具体地,为提升电芯103的稳固性,可以在电芯103的任意位置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结构,电芯103通过连接结构与箱体纵梁201、箱体横梁203连接,例如,可以在电芯103的四个角均设置连接结构,以加强电芯103与箱体纵梁201、箱体横梁2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101还包括内部横梁205,内部横梁205为至少一个,内部横梁205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以将容纳空间分割成多个容纳单元,容纳单元内至少存放一个电芯103,内部横梁205的两端分别与箱体横梁203、箱体纵梁20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内部横梁205具有加强作用,可以提升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结构强度,增大承重承压能力,内部横梁20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如图2、图3所示,内部横梁205可以设置为一个,内部横梁205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纵梁201连接,以将容纳空间分割成两个容纳单元,每一个容纳单元内存放一个电芯103。
进一步地,上盖板102包括第一盖体1021和第二盖体1022,第一盖体1021用于覆盖容纳空间,第一盖体1021与箱体纵梁201、箱体横梁20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二盖体1022为两个,第一盖体102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盖体1022,第二盖体1022用于覆盖电气舱206,第二盖体1022与连接梁207、过渡梁20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盖体1021和第二盖体1022,上盖板102可以同时覆盖容纳空间和电气舱206,即同时保护电芯103和位于电气舱206内的电气系统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电池盖体仅用于覆盖电池部分的设置,本实施例的电池盖体覆盖面积更大,节省了车内材料,简化车辆结构。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021与两个箱体纵梁201、两个箱体横梁203连接,第二盖体1022与连接梁207、两个过渡梁204连接,为了避免将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结构暴露在外,第一盖体1021和第二盖体1022的尺寸应以覆盖箱体纵梁201、箱体横梁203、连接梁207、过渡梁204为优选。例如,第一盖体1021为矩形时,第一盖体1021的长度应大于等于一根箱体纵梁201的长度加上两根箱体横梁203的宽度之和,第一盖体1021的宽度应大于等于箱体横梁203的长度。
第一盖体1021和第二盖体1022可以为一体化设置,也可以为单独的盖体结构并通过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盖体1022的截面与电气舱206的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地设置。这样设置可以在实现覆盖效果的基础上,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应当明白的是,为了覆盖连接梁207、过渡梁204,第二盖体1022的截面尺寸应当包含电气舱206的截面尺寸和相应的连接梁207宽度和过渡梁204宽度。
结合前述实施例,相应地,底板104也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用于覆盖容纳空间,第二板体用于覆盖电气舱206,第二板体为两个,第一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板体。优选地,第二板体的截面与电气舱206的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地设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以为一体化设置,也可以为单独的板体结构并通过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梁207的长度小于箱体横梁203的长度设置。如图3所示,连接梁207的长度小于箱体横梁203的长度,电气舱206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过渡梁204为弧形梁。如图3所示,弧形梁朝向电气舱206的几何中心突出设置,弧形梁结构相比于直面形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可以提高车辆的抗压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长度X,长度X为箱体纵梁201的长度与两个箱体横梁203的宽度之和,内部横梁205的数量为n,当X≤2000mm时,n=1;当X>2000mm时,n=2。当内部横梁20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箱体纵梁201连接时,根据长度X设置内部横梁205的数量,可以在提高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合理设置容纳单元的数量以存放相适应的数量的电芯103。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长度X和宽度Y,长度X为箱体纵梁201的长度与两个箱体横梁203的宽度之和,宽度Y为箱体横梁203的长度,容纳空间具有容纳长度a和容纳宽度b,其中,X≥a+ n1,Y≥b+n2,n1至少包括电芯103与箱体横梁203之间的间隙和两个箱体横梁203的宽度,n2至少包括电芯103与箱体纵梁201之间的间隙和两个箱体纵梁201的宽度。这样设置可保证电芯103放入容纳空间后,电芯103与箱体横梁203、箱体纵梁201具有一定的间隙,为电芯103发热膨胀预留一定空间,避免由于空间狭小对电芯103产生耗损。
在图6和图7中,容纳空间具有容纳长度a、容纳宽度b和容纳高度c,容纳空间的体积应当与所容纳的电芯103的体积相配合地设置。
进一步地,50mm≤n1≤100mm,和/或,100mm≤n2≤150mm。n1和n2的数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较好的电芯保护效果,并避免电芯103与箱体横梁203、箱体纵梁201间隙过大引起的晃动问题。
进一步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高度Z,电芯103具有电芯高度z,其中,z/Z>0.9。电芯103的电芯高度z与电池系统本体101的高度Z较为接近,可以使得电池系统本体101的容纳空间充分利用,避免空间浪费,同时,电芯103的电芯高度z一般不超过电池系统本体101的高度Z,以避免将电芯103的表面暴露在外部。
进一步地,电芯103具有电芯体积V1,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本体体积V2,其中,V1/V2>0.7。这样设置可充分利用电池系统本体101的容纳空间,并避免将电芯103的表面暴露在外部。
其中,电芯体积V1=x*y*z,本体体积V2=X*Y*Z, x、y、z即表示电芯103的电芯长度、电芯宽度和电芯高度。
进一步地,上盖板102与车身304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05,密封结构105为板状结构,和/或,密封结构105为密封胶。密封结构105可以保证上盖板102与车身间的密封性。密封结构105为板状结构时,可以为密封垫。
优选地,密封结构105为沿上盖板102的边缘设置的密封胶结构,上盖板102上设置有沿上盖板102的高度方向凸出设置的多个挡筋,多个挡筋设置于密封胶结构的边缘。通过在密封胶结构的边缘设计挡筋,可避免外界杂质、灰尘等进入密封空间内,影响密封胶结构的性能,应当明白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胶结构的边缘,指的是上盖板102与车身304的开口端3041的连接处。
具体地,连接梁207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过渡梁204连接,第一本体与箱体横梁203之间形成电气舱206,第一本体上设置有水管接口51和电气接口5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具有夹角地连接,第二本体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电池系统301通过连接通孔与底盘集成单元连接。通过开设水管接口51和电气接口52,可便于实现电气舱206内的线路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水管接口51和电气接口52的开设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还可以将水管接口和电气接口开设在过渡梁204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垂直设置,连接通孔为两个,前部底盘集成单元302和后部底盘集成单元303均通过连接螺栓53插入连接通孔后与电池系统301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各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等多种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电池结构中的箱体结构与车身中的结构件集成设计,作为整车的承载基础和安装基础,电芯、电气系统等其他结构直接安装在箱体结构中;底盘结构及车身安装在电池系统上,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整车空间利用率,使平台车型可以进行灵活匹配,电池系统底板作为可拆卸结构,作为维修口盖,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底盘空间利用率低、平台车型开发周期长、电池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电池系统301与前部底盘集成单元302、后部底盘集成单元303首先进行组装,形成承载基础结构;
步骤二,车身304安装在此承载基础结构上形成完整车身。
本实施例中,车身结构可以根据尺寸和车型需要进行不同组合匹配,实现车型的平台化开发,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作量。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车身(304),所述车身(304)具有车顶和与所述车顶相对的开口端(3041);
电池系统(301),所述电池系统(301)至少包括上盖板(102),所述上盖板(102)与所述开口端(3041)连接以使所述上盖板(102)形成所述车身(304)的地板;
底盘集成单元,所述底盘集成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底盘集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系统(301)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集成单元与所述电池系统(301)连接以形成所述车辆的底盘,所述底盘集成单元至少集成如下系统:电驱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301)还包括:
电池系统本体(101),所述上盖板(102)覆盖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第一表面并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连接,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芯(103);
底板(104),所述底板(104)覆盖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的第二表面,且,所述底板(104)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包括:
箱体纵梁(201),所述箱体纵梁(201)为两个,两个所述箱体纵梁(201)通过所述上盖板(102)与所述车身(304)连接,以形成所述车辆的车身纵梁;
箱体横梁(203),所述箱体横梁(203)为两个,两个所述箱体横梁(203)与两个所述箱体纵梁(201)围设成所述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箱体横梁(203)通过所述上盖板(102)与所述车身(304)连接,以形成所述车辆的车身横梁;
连接梁(207),所述连接梁(207)为两个,所述连接梁(207)与所述箱体横梁(203)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梁(20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过渡梁(204)与所述箱体横梁(203)连接,所述连接梁(207)与所述箱体横梁(203)之间形成电气舱(206),所述电气舱(206)至少用于布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配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梁(207)与所述底盘集成单元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还包括:
内部横梁(205),所述内部横梁(205)为至少一个,所述内部横梁(205)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成多个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内至少存放一个所述电芯(103),所述内部横梁(20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横梁(203)、所述箱体纵梁(20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02)包括:
第一盖体(1021),所述第一盖体(1021)用于覆盖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体(1021)与所述箱体纵梁(201)、所述箱体横梁(20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第二盖体(1022),所述第二盖体(1022)为两个,所述第一盖体(102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盖体(1022),所述第二盖体(1022)用于覆盖所述电气舱(206),所述第二盖体(1022)与所述连接梁(207)、所述过渡梁(20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1022)的截面与所述电气舱(206)的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207)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横梁(203)的长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梁(204)为弧形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长度X,所述长度X为所述箱体纵梁(201)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箱体横梁(203)的宽度之和,所述内部横梁(205)的数量为n,
当X≤2000mm时,n=1;
当X>2000mm时,n=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长度X和宽度Y,所述长度X为所述箱体纵梁(201)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箱体横梁(203)的宽度之和,所述宽度Y为所述箱体横梁(203)的长度,所述容纳空间具有容纳长度a和容纳宽度b,其中,X≥a+ n1,Y≥b+n2,n1至少包括所述电芯(103)与所述箱体横梁(203)之间的间隙和两个所述箱体横梁(203)的宽度,n2至少包括所述电芯(103)与所述箱体纵梁(201)之间的间隙和两个所述箱体纵梁(201)的宽度,其中,50mm≤n1≤100mm,和/或,100mm≤n2≤150mm。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高度Z,所述电芯(103)具有电芯高度z,所述电芯(103)具有电芯体积V1,所述电池系统本体(101)具有本体体积V2,其中,V1/V2>0.7,z/Z>0.9。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02)与所述车身(304)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05),所述密封结构(105)为板状结构,和/或,所述密封结构(105)为密封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05)为沿所述上盖板(102)的边缘设置的密封胶结构,所述上盖板(102)上设置有沿所述上盖板(102)的高度方向凸出设置的多个挡筋,多个所述挡筋设置于所述密封胶结构的边缘。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207)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过渡梁(204)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箱体横梁(203)之间形成所述电气舱(206),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水管接口和电气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夹角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电池系统(301)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底盘集成单元连接。
CN202310753603.8A 2023-06-26 2023-06-26 车辆 Active CN116494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603.8A CN116494751B (zh) 2023-06-26 2023-06-26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603.8A CN116494751B (zh) 2023-06-26 2023-06-26 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4751A true CN116494751A (zh) 2023-07-28
CN116494751B CN116494751B (zh) 2023-09-22

Family

ID=8732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3603.8A Active CN116494751B (zh) 2023-06-26 2023-06-26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475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5558A1 (en) * 2016-02-09 2017-08-10 NextEv USA, Inc. Vehicle having a battery pack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ross rails of a frame structure
CN206921896U (zh) * 2017-06-16 2018-0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箱体及电池箱
EP3511184A1 (de) * 2018-01-15 2019-07-17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Kraftfahrzeug mit trägerstruktur
CN113594616A (zh) * 2020-04-30 2021-11-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15153899U (zh) * 2021-11-12 2021-12-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WO2022249782A1 (ja) * 2021-05-24 2022-12-01 株式会社ジーテクト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構造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ケース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15723859A (zh) * 2021-08-26 2023-03-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包括内部电池舱的车架
CN219115553U (zh) * 2022-10-20 2023-06-0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向拓展的汽车下车身及其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5558A1 (en) * 2016-02-09 2017-08-10 NextEv USA, Inc. Vehicle having a battery pack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ross rails of a frame structure
CN206921896U (zh) * 2017-06-16 2018-0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箱体及电池箱
EP3511184A1 (de) * 2018-01-15 2019-07-17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Kraftfahrzeug mit trägerstruktur
CN113594616A (zh) * 2020-04-30 2021-11-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WO2022249782A1 (ja) * 2021-05-24 2022-12-01 株式会社ジーテクト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構造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ケース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15723859A (zh) * 2021-08-26 2023-03-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包括内部电池舱的车架
CN215153899U (zh) * 2021-11-12 2021-12-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CN219115553U (zh) * 2022-10-20 2023-06-0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向拓展的汽车下车身及其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4751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5299B2 (ja) 電池搭載構造
CN208028111U (zh) 一种底盘集成式动力电池箱
CN110165115A (zh) 电池包、电动车和储能装置
CN111987251B (zh) 蓄电池组件
JP202109511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シル構造
CN210040302U (zh) 一种轻量化电池包及其安装结构
KR20230171467A (ko) 자동차용 구동 배터리 및 이러한 구동 배터리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16494751B (zh) 车辆
CN217944883U (zh) 一种电池包、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6958345U (zh) 电池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
CN115133209B (zh) 用于电动卡车的电池包以及电动卡车
US20230025278A1 (en) Structural Battery With Reduced Sill Height
CN216980733U (zh) 电池包组件及车辆
CN116890624A (zh) 车辆
CN115312938B (zh) 动力电池结构及车辆
CN220147425U (zh) 箱梁式车架本体、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21126100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箱体
CN217294696U (zh) 一种电池包和车身一体化结构
CN115140171B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483076U (zh) 车身电池的侧梁及具有其的车身电池组件和车辆
CN220465613U (zh) 车架本体、箱梁式车架本体、箱梁式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643605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箱体及新能源汽车
CN219601426U (zh) 车辆的地板组件、下车身及车辆
CN218827383U (zh) 一种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CN21939359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