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2321A - 粘着带 - Google Patents
粘着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72321A CN116472321A CN202080106778.4A CN202080106778A CN116472321A CN 116472321 A CN116472321 A CN 116472321A CN 202080106778 A CN202080106778 A CN 202080106778A CN 116472321 A CN116472321 A CN 1164723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parts
- meth
- acrylate
- adhesive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4—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anhydride, COOH or COOM groups, with M being metal or onium-c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0—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e.g.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or glycerol mono-(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28—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281—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only one oxygen, e.g. furfuryl (meth)acrylate or 2-methoxyeth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28—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283—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xylic moiety in the chain, e.g. acetoacetoxyethyl(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15—Three-membered r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的粘着带,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15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具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环己基或异冰片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3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具有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以及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0.05质量份以上且7质量份以下(各单体的合计为100质量份),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和环氧系交联剂中的一者或两者来形成交联结构,并且Mw为15万以上且50万以下。该粘着带具有对油脂成分的高耐久性、适度的粘着力和优异的粘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的高耐久性、粘贴于被粘物时的适度粘着力、以及使粘着带的加工性提高的优异粘性的粘着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PC为代表的小型便携电子设备正在急剧普及。它们大多是利用丙烯酸系的粘接剂、双面粘着带将显示面板与壳体接合。而且,移动电子设备大多搭载有触摸面板,通过人的手指触摸来进行操作,或者在打电话时与人的脸接触。
当触摸面板接触到人的手、脸时,皮脂、指脂等油脂会附着于触摸面板。该油脂中含有油酸等成分,油脂的SP值(溶解度参数)接近工业用有机溶剂,因此会溶解一般的丙烯酸树脂。
一般的工业用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会在短时间内气化,因此不易对粘接剂、粘着剂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油酸等油脂成分的沸点高,在生活环境下不气化而残留在电子设备内,因此会对粘接剂、粘着带造成损害,使电子设备内的部件产生浮起、剥离而缩短电子设备的寿命。
智能手机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手持使用的时间长,在通话时有时也会接触到脸。因此,小型便携电子设备上容易附着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这些油脂到达粘接剂、粘着带时,粘着力有可能降低,另外,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由于油脂而软化时,粘着剂会从粘着带的侧面溢出,有时会损害设备内部的设计、功能。进而,由于粘着剂层的溶胀而施加向外部方向的压力,有时电子设备的画面显示无法正常进行。
另外,随着伴随智能手机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的画面扩大的内部部件的窄边框化、薄型化、小型可穿戴设备的实用化,在这样的电子设备内部使用的粘着带也被窄幅化、微细化,认为更容易发生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双面粘着带,其为用于便携电子设备的部件固定的双面粘着带,即使在有皮脂等油状成分渗透的情况下,粘着剂也不易软化、溶胀,粘着剂不会溢出。但是,专利文献1的发明没有对与在电子设备内部产生的粘接剂、粘着带的浮起、剥离直接相关的粘着力降低进行研究。进而,在提高了油脂成分的耐久性的情况下,将粘着带粘贴于被粘物时的粘着力会降低,存在不能兼顾耐久性的提高和粘着力的维持的课题。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性膜用粘着剂层,其适用于在透明塑料膜基材的一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并在另一面具有功能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上述功能层,耐皮脂性、耐加湿白浊性高,且能够实现低介电常数。但是,专利文献2的发明也没有对与在电子设备内部产生的粘接剂、粘着带的浮起、剥离直接相关的粘着力降低进行研究。进而,由于使用了通过将含有单官能性单体成分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且该单官能性单体成分含有20~50重量%的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状含氮单体,因此有时粘贴于被粘物时的粘着力变得不充分,而且粘着带的粘性降低而在加工粘着带时产生不良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5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16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采用特定的组成(例如,含有较大量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组成)作为粘着剂组合物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从而对油脂成分的耐久性和粘贴于被粘物时的粘着力提高,并且之前进行了国际申请(PCT/JP2020/009351)。
然后,本发明人等新着眼于因粘性降低导致的粘着带加工性降低的问题。例如,在利用冲裁加工法等方法将粘着带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状的情况下,通常在利用隔离件保护粘着带的粘着层侧的状态下进行加工。但是,若粘着带的粘性低,则存在隔离件因冲裁时的外力而剥离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在将粘着带自动输送到加工机时的导辊部分处隔离件剥离的情况。这样的隔离件剥离的问题会显著阻碍加工作业。因此,本发明人等认为,为了提高粘着带的加工性,需要充分的粘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于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的高耐久性、粘贴于被粘物时的适度粘着力、以及使粘着带的加工性提高的优异粘性的粘着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粘着带是使用含有下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的粘着带,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包含:15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的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3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的由下述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的由下述式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0.05质量份以上且7质量份以下的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单体组成(将以上各单体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通过使用2官能以上的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和2官能以上的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中的一者或两者作为交联剂而形成交联结构,且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且50万以下。
[化1]
式1中,R1表示CH2=CH-或CH2=C(CH3)-,R2表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环己基或异冰片基。
[化2]
式2中,R3表示CH2=CH-或CH2=C(CH3)-,R4表示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作为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乙酯。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的粘着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增粘树脂。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的粘着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的粘着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粘着带可以进一步具有基材,可以使用粘着剂组合物在上述基材的单面或双面形成粘着剂层。
本发明的粘着带中,交联剂的固体成分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带对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具有高耐久性,具体而言,具有即使在附着有油脂成分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一定的粘着力的耐油性。另外,本发明的粘着带在粘贴于被粘物上时具有适度的粘着力,而且附着有油脂成分时的粘着力维持性能优异。进而,本发明的粘着带具有能够提高粘着带的加工性的优异的粘性。因此,本发明的粘着带例如可以适合用于智能手机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与壳体的接合、壳体内部的部件固定等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丙烯酸系共聚物>
本发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由上述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由上述式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单体组成,通过将2官能以上的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或2官能以上的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用于交联剂而形成交联结构,且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且50万以下。
(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该烷氧基烷基酯部分可以是包含1个烷氧基单元的部分,也可以是包含2个以上烷氧基单元的部分。其中,优选为包含1个烷氧基单元的部分。作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丁酯等。考虑到聚合反应的稳定性、获得的容易性,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由上述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由上述式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下,称为“上述5种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含量为15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小于15质量份,则本发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SP值高的单体单元变少,因此对油脂成分的耐久性降低,在附着有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的情况下粘着力显著降低,无法维持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等用途所需的粘着力。另外,若该含量超过45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降低,因此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作业等时作业性降低。该含量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作为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羧基乙酯、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戊烯二酸、2-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等。其中,考虑到得到的粘着剂的交联密度、获得的容易性,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
相对于上述5种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小于5质量份,则粘着剂的交联密度减少,粘着剂因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而溶胀。另外,若该含量超过30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降低,因此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作业等时作业性降低。该含量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27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26质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考虑到获得的容易性,优选使用丙烯酸甲酯。
相对于上述5种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为3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小于3质量份,则粘着剂的耐回弹性减小,无法满足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等用途所需的粘着力。另外,如果该含量超过25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降低,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作业等时作业性降低。该含量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15质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式2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等。为了维持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粘着剂的粘性,优选使用均聚的情况下得到的聚合物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相对于上述5种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式2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为2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小于25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降低,因此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作业等时作业性降低。该含量超过60质量份时,对油脂成分的耐久性降低,附着有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时粘着力显著降低,无法维持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等用途所需的粘着力。该含量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
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为了维持获得的容易性、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作为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叔丁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酰基-3-(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3-氨基苯基)酯、(甲基)丙烯酸3-(4-氨基苯基)酯等。为了维持获得的容易性、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乙酯。
相对于上述5种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0.05质量份以上且7质量份以下。如果该含量小于0.05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凝聚力会降低。而且,凝聚力降低时,有时需要大量添加特定种类的交联剂,作为其结果,有时粘性降低。另外,如果该含量超过7质量份,则粘着剂的初始粘着力降低,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作业等时作业性降低。该含量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3质量份以下。
作为2官能以上的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氯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2官能以上的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使用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N,N,N’,N’-四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间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缩水甘油醚、N,N-二缩水甘油基甲苯胺、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交联剂使用的2官能以上的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2官能以上的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调节交联剂的添加量,使得粘着剂组合物的溶胀度适合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使用环境。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以特定量使用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因此粘着剂的凝聚力较高。因此,仅以较少量添加特定种类的交联剂,也能够制成实用的粘着剂,作为其结果,也能够提高粘性。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交联剂的固体成分量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且1.2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以通过溶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各种聚合方法将这些单体聚合而生成。例如,在反应容器内,使这些单体和聚合引发剂溶解于乙酸乙酯等溶剂中,在恒温下搅拌一定时间,由此能够得到丙烯酸系共聚物。
进而,通过在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中单独添加交联剂或与聚合引发剂一起添加交联剂并进行搅拌,能够生成具有交联结构的丙烯酸系共聚物。
本发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且50万以下。该重均分子量小于15万时,得不到粘着剂所需的凝聚力,成为将粘着带粘贴于被粘物时产生粘着剂渗出的原因。另外,该重均分子量超过50万时,粘着带对被粘物的追随性降低,无法得到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固定等所需的粘着力。该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20万以上且45万以下,特别优选为25万以上且45万以下。
在本发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增粘树脂、硅烷偶联剂、抗氧化剂等任意成分。
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以使用松香酯系树脂(松香酯、歧化松香酯、氢化松香酯等)、萜烯系树脂(萜烯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氢化萜烯树脂、萜烯酚等)、石油系树脂(脂肪族系石油树脂、芳香族系石油树脂、共聚系石油树脂、脂肪族系石油树脂等)、纯单体系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苯乙烯树脂等)、缩合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二甲苯树脂等)等。通过添加增粘树脂,粘着剂的硬度会降低,对被粘物的初始粘着力提高。
增粘树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调节增粘树脂的添加量,使得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力、溶胀度适合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使用环境。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增粘树脂的添加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且8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6质量份以下。
作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使用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异氰脲酸酯等。硅烷偶联剂可以并用两种以上。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粘着剂的耐回弹性,提高随着粘着带的窄幅化、微细加工化而降低的耐湿热负荷性。
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调节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使得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力、溶胀度适合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使用环境。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1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07质量份以上且0.2质量份以下。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使用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等。通过添加抗氧化剂,能够提高粘着剂的耐回弹性,提高随着粘着带的窄幅化、微细加工化而降低的耐湿热负荷性。
抗氧化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调节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使得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力、溶胀度适合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使用环境。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1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0.3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15质量份以上且0.25质量份以下。
<粘着带>
本发明的粘着带为使用含有以上说明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根据需要的任意成分)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的粘着带。“使用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的粘着带”是指例如将该粘着剂组合物形成为片状的粘着带(所谓的无基底型的粘着带)或者使用该粘着剂组合物在基材的单面或双面形成了粘着剂层的粘着带。
无基底型的粘着带例如可以通过在脱模纸等支撑体上涂布丙烯酸系共聚物,然后使其干燥而形成。另一方面,具有基材的粘着带可以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丙烯酸系共聚物,然后使其干燥而形成粘着剂层,也可以在脱模纸等支撑体上涂布丙烯酸系共聚物而形成粘着剂层后,将该粘着剂层贴合于基材的单面或双面。无基底型的粘着带和具有基材的粘着带的粘着剂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由多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具有基材的粘着带中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200μm,更优选为5~100μm。无基底型的粘着带的厚度优选为1~200μm,更优选为5~100μm。
将丙烯酸系共聚物涂布于基材或脱模纸等支撑体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公知的方法即可。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使用辊涂机、模涂机、模唇涂布机、浸渍辊涂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喷雾辊涂机等的方法。
在粘着带具有基材的情况下,该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公知的基材即可。作为基材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纸、布、无纺布、网等纤维系基材、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等树脂基材(树脂膜或树脂片)、橡胶片、发泡片(发泡基材)、金属箔、金属板。进而,也可以是它们的层叠体,例如树脂基材与树脂以外的基材的层叠体、树脂基材彼此的层叠体。基材可以是单层、多层中的任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对基材的设置粘着剂层的面实施背面处理、防静电处理、底涂处理等各种处理。基材的厚度优选为5~500μm,更优选为10~200μm。
粘着带可以由脱模纸或其他膜保护。脱模纸或其他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公知的脱模纸或其他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重均分子量)
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是通过GPC法,在以下的测定装置和条件下测定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而得到的值。
·装置:LC-2000系列(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
·柱:Shodex KF-806M×2根、Shodex KF-802×1根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柱温:40℃
·注入量:100μL
·检测器:折射率计(RI)
(初始粘着力)
使用基材A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对利用厚度25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加压粘贴后经过20分钟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使用基材B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对利用厚度50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加压粘贴后经过20分钟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使用基材C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加压粘贴10mm宽的单面粘着带试样,加压粘贴后经过20分钟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经时粘着力)
使用基材A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对利用厚度25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加压粘贴后经过72小时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使用基材B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2.5次对利用厚度50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加压粘贴后经过72小时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使用基材C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加压粘贴10mm宽的单面粘着带试样,加压粘贴后经过72小时后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通过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促进后粘着力:Na)
使用基材A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对利用厚度25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在温度65±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使用基材B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2.5次对利用厚度50μm的SUS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在温度23±5℃、湿度55±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在温度60±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使用基材C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加压粘贴10mm宽的单面粘着带试样,在温度65±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
使用基材A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对利用厚度25μm的聚酯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将该样品浸渍于油酸中,在温度65±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将样品从容器中取出,使用纯水擦掉油酸,擦掉水滴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使用基材B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2.5次对利用厚度50μm的SUS膜加衬的10mm宽的双面粘着带试样进行加压粘贴,在温度23±5℃、湿度55±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将该样品浸渍于油酸中,在温度60±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将样品从容器中取出,使用纯水擦掉油酸,擦掉水滴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使用基材C时:在用280号耐水研磨纸研磨的SUS304板上,用2.0kg辊往返1次加压粘贴10mm宽的单面粘着带试样。将该样品浸渍于油酸中,在温度65±5℃、湿度90±10%的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将样品从容器中取出,使用纯水擦掉油酸,擦掉水滴后,在温度23±5℃、湿度50±5%的气氛下放置2小时。利用JIS Z 0237:200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该样品的180°剥离粘着力(N/10mm宽度)。
(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
通过下述式求出。
X=100×Nb/Na
(粘性)
将拇指以微小的力按压于双面粘着带的粘着面,感官地试验将该拇指在极短时间内剥离时的发粘水平,按照以下的基准以“1”~“3”的3个等级进行评价,将“3”作为合格。
“3”:有咬住手指的发粘(合格)
“2”:稍有粘住手指的发粘(不合格)
“1”:完全没有发粘(不合格)
[实施例1]
(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机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装置中,投入表1所示的质量份的构成共聚物的单体、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硫醇0.09质量份及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甲基丁腈)0.15质量份,封入氮气后,一边搅拌一边在氮气气流下以67℃反应3小时。然后,进一步投入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0.15质量份,在82℃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添加异丙醇作为稀释溶剂。由此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0%的共聚物。实施例1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6万。
(粘着剂的调配)
相对于该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作为交联剂的环氧系交联剂(交联剂A)(综研化学公司制,商品名E-5XM,固体成分浓度5%)0.30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015质量份),调配粘着剂。
(双面粘着带的制造)
在经双面电晕放电处理的厚度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A)的双面上涂布另外制作的底涂剂,在120℃进行干燥,由此在基材A上形成底涂层。接着,将调配的粘着剂整面平滑地涂布在经有机硅处理的脱模膜上,在100℃加热干燥,形成厚度19μm的粘着剂层。然后,在基材A的双面的底涂层上贴合脱模膜上的粘着剂层面,在40℃熟化3天后,得到总厚度50μm的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不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而使用丙烯酸2-羟基丙酯0.1质量份,且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9.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5%的共聚物。实施例2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5万。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A的添加量变更为0.35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018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3]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2-羟基丙酯的量变更为1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3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4万。
[实施例4]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2-羟基丙酯的量变更为2.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7.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4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
[实施例5]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A的添加量变更为0.25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01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6]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量变更为28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41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6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万。
[实施例7]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量变更为3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4.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7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万。
[实施例8]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A的添加量变更为0.45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02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9]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A的添加量变更为0.55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028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0]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甲酯的量变更为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44.9质量份,添加乙酸乙酯代替异丙醇作为稀释溶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5%的共聚物。实施例10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2万。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变更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交联剂B)(东曹公司制造,商品名L-45E,固体成分浓度45%),将交联剂的添加量变更为1.0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4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1]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甲酯的量变更为12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7.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11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5万。
[实施例12]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的量变更为1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44.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12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0万。
[实施例13]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的量变更为2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4.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13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4万。
[实施例14]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丙烯酸2-羟基丙酯的量变更为0.5质量份,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39.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5%的共聚物。实施例14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4万。
在粘着剂的制备中,添加4.7质量份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D-6011(商品名)作为增粘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5]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不添加增粘树脂,添加0.12质量份的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BM-403(商品名)作为硅烷偶联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6]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不添加增粘树脂,添加0.23质量份的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IRGANOX(注册商标)1010作为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7]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不使用丙烯酸2-羟基丙酯,而使用丙烯酸4-羟基丁酯1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实施例17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5万。
[实施例18]
在双面粘着带的制造中,不添加增粘树脂,除此以外,将与实施例14同样地调配的粘着剂整面平滑地涂布在进行了有机硅处理的脱模纸上,在90℃加热干燥,形成厚度25μm的粘着剂层。然后,在双面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的由聚乙烯(PE)系发泡体形成的厚度100μm的基材(基材B)的双面贴合脱模纸上的粘着剂,在40℃熟化3天后,得到总厚度150μm的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19]
在双面粘着带的制造中,将基材变更为基材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0]
(单面粘着带的制造)
在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C)的单面涂布另外制作的底涂剂,在120℃干燥,由此在基材C上形成底涂层。接着,将与实施例18同样地调配的粘着剂整面平滑地涂布在基材C的形成有底涂层的面上,在100℃加热干燥,形成厚度25μm的粘着剂层。然后,将进行了有机硅处理的脱模膜贴合于粘着剂层面,在40℃熟化3天后,得到总厚度50μm的单面粘着带。
[比较例1]
(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
不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丙烯酸甲酯,而使用丙烯酸甲氧基乙酯50质量份、丙烯酸1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0质量份,添加乙酸乙酯代替异丙醇作为稀释溶剂,且将链转移剂的量变更为0.0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固体成分浓度30%的共聚物。比较例1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5万。
(粘着剂的调配)
相对于该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作为交联剂的交联剂B1.2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54质量份)、作为增粘树脂的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D-6011(商品名)4.0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KBM-403(商品名)0.10质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IRGANOX(注册商标)1010 0.20质量份,调配粘着剂。
(双面粘着带的制造)
除了使用该粘着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2]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不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丙烯酸甲酯,而使用丙烯酸甲氧基乙酯86质量份、丙烯酸1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质量份,将链转移剂的量变更为0.03质量份,将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变更为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PEROYL L(注册商标),且添加乙酸乙酯代替异丙醇作为稀释溶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0%的共聚物。比较例2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5万。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变更为交联剂B1.2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5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3]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将链转移剂的量变更为0.0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0%的共聚物。比较例3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4万。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B的添加量变更为2.4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1.1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4]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不使用丙烯酸甲氧基乙酯,而使用丙烯酸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EOEOEA)86质量份,且将溶剂变更为乙酸乙酯及甲苯,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比较例4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无法测定。
[比较例5]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使用丙烯酸4-羟基丁酯10质量份代替丙烯酸10质量份,将链转移剂的量变更为0.0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比较例5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3万。
[比较例6]
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中,不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量变更为40质量份,添加乙酸乙酯代替异丙醇作为稀释溶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0%的共聚物。比较例6中制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2万。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将交联剂变更为交联剂B1.8质量份(以固体成分量计为0.81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7]
在粘着剂的调配中,添加作为增粘树脂的D-6011(商品名)4.0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KBM-403(商品名)0.10质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IRGANOX(注册商标)1010 0.2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同样地制作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8]
在双面粘着带的制造中,将与比较例1同样地调配的粘着剂整面平滑地涂布于经有机硅处理的脱模纸上,在90℃加热干燥,形成厚度25μm的粘着剂层。然后,在双面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的由聚乙烯(PE)系发泡体形成的厚度100μm的基材(基材B)的双面贴合脱模纸上的粘着剂,在40℃熟化3天后,得到总厚度150μm的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9]
在双面粘着带的制造中,使用与比较例2同样地调配的粘着剂,除此以外,与比较例8同样地得到双面粘着带。
将实施例1~实施例20和比较例1~比较例9的配合、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形成双面粘着带时使用的基材以及对各粘着带测定的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和粘性示于表1~3。
表1~3中使用的简称如下。
AME=丙烯酸甲氧基乙酯
EOEOEA=丙烯酸2-(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
AA=丙烯酸
2-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2-HPA=丙烯酸2-羟基丙酯
4-HBA=丙烯酸4-羟基丁酯
MA=丙烯酸甲酯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表1]
[表2]
[表3]
如表1和2所示,实施例1~19的双面粘着带和实施例20的单面粘着带具有较高的初始粘着力和经时粘着力,在油酸中浸渍后也维持适度的粘着力,并且具有优异的粘性。因此可知,这些双面粘着带和单面粘着带是具有对皮脂、汗、食品、化妆品等油脂成分的高耐久性、粘贴于被粘物时的适度粘着力以及使粘着带的加工性提高的优异粘性的粘着带。
另一方面,如表3所示,比较例1~7(各粘着剂层的厚度19μm、基材A)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与实施例1~17(各粘着剂层的厚度19μm、基材A)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不同,例如不包含含羟基单体。其结果是,在比较例1~7中,需要使交联剂的添加量比实施例1~17多。另外,比较例1、2和5~7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实施例1~17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
其结果是,比较例1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初始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和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差。比较例1的粘性与实施例1~17相同的理由认为是由于添加了增粘树脂。另外,由于大量添加了Tg(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AME,因此初始粘着力和促进后粘着力Na比实施例1~17差,其结果,认为油酸容易侵入被粘物与粘着剂层之间,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显著降低。
比较例2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和粘性差。
比较例3是与比较例2相比降低了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例子。其结果是,在比较例3中,与比较例2相比,有几项提高了。但是,与实施例1~17相比,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和粘性差。
比较例4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差。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4中,由于大量添加了Tg(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EOEOEA,因此粘性变高。但是,认为由于大量添加了EOEOEA,因此与油酸的相容性变大,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显著降低。
比较例5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和粘性差。
比较例6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粘性差。
比较例7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17的双面粘着带相比,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和粘性差。
比较例8和9(各粘着剂层的厚度25μm、基材B)的双面粘着带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与实施例18和19(各粘着剂层的厚度25μm、基材B)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不同,特别是不含含羟基单体。其结果是,在比较例8和9中,需要使交联剂的添加量比实施例18和19多。另外,比较例8和9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实施例18和19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
其结果是,比较例8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8和19的双面粘着带相比,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差。比较例8的粘性与实施例18和19相同的理由以及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油酸浸渍后粘着力保持率X比实施例18和19差的理由与比较例1同样。
比较例9的双面粘着带与实施例18和19的双面粘着带相比,初始粘着力、经时粘着力、促进后粘着力Na、油酸浸渍后粘着力Nb和粘性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带例如可以适合用于智能手机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与壳体的接合、壳体内部的部件固定等用途。
Claims (8)
1.一种粘着带,其使用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
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中,作为单体组成,包含:15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的含羧酸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3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的由下述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的由下述式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0.05质量份以上且7质量份以下的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并且,将以上各单体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
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通过使用2官能以上的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和2官能以上的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中的一者或两者作为交联剂而形成交联结构,并且,
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且50万以下;
[化1]
式1中,R1表示CH2=CH-或CH2=C(CH3)-,R2表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环己基或异冰片基;
[化2]
式2中,R3表示CH2=CH-或CH2=C(CH3)-,R4表示碳原子数为4~12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粘着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增粘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粘着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硅烷偶联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粘着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抗氧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粘着带进一步具有基材,使用所述粘着剂组合物在所述基材的单面或双面形成有粘着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固体成分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0.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40992 WO2022091395A1 (ja) | 2020-10-30 | 2020-10-30 | 粘着テー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72321A true CN116472321A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1382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106778.4A Pending CN116472321A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粘着带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72307B2 (zh) |
KR (1) | KR20230068429A (zh) |
CN (1) | CN116472321A (zh) |
TW (1) | TW202223048A (zh) |
WO (1) | WO20220913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3092A1 (ja) * | 2022-09-21 | 2024-03-28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46828A (ja) * | 1998-02-27 | 1999-09-14 | Oji Paper Co Ltd | 再剥離性粘着シート |
JP4675441B2 (ja) * | 1999-01-25 | 2011-04-20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 |
JP2001172580A (ja) | 1999-12-22 | 2001-06-26 | Oji Paper Co Ltd | 粘着シートまたは粘着テープ |
JP5582327B2 (ja) | 2008-03-07 | 2014-09-03 | Dic株式会社 | 耐油性両面粘着テープ |
JP2015016653A (ja) | 2013-07-12 | 2015-01-2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JP6383211B2 (ja) * | 2014-08-01 | 2018-08-29 |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SAMSUNG SDI Co., LTD. | 粘着剤組成物、光学部材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JP6724542B2 (ja) * | 2016-05-16 | 2020-07-15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
-
2020
- 2020-10-30 JP JP2022558792A patent/JP747230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0-30 CN CN202080106778.4A patent/CN11647232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0-30 KR KR1020237012783A patent/KR20230068429A/ko unknown
- 2020-10-30 WO PCT/JP2020/040992 patent/WO20220913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10-29 TW TW110140243A patent/TW202223048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472307B2 (ja) | 2024-04-22 |
WO2022091395A1 (ja) | 2022-05-05 |
KR20230068429A (ko) | 2023-05-17 |
JPWO2022091395A1 (zh) | 2022-05-05 |
TW202223048A (zh)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21520B2 (ja) | 低極性フィルム用粘着剤 | |
JP5872798B2 (ja) | 再剥離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151982B2 (ja) | 感圧式接着剤および感圧式接着フィルム | |
CN110003802A (zh) | 粘合片 | |
JP6610993B2 (ja) | 熱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層 | |
CN107109163B (zh)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 |
KR20180032890A (ko) | 광학 투명 점착제 조성물, 그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투명 점착 필름 및 평판표시장치 | |
CN110509624A (zh) |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 |
JP4555921B2 (ja) | アクリル系の耐ブリスター性粘着剤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るトランスファー性フィルム状粘着剤、耐ブリスター性粘着剤シート及びそれらの用途 | |
CN114214006B (zh) | 一种高填充性oca光学胶水及oca光学胶膜 | |
TWI698511B (zh) | 黏著劑組成物及黏著帶 | |
JP2007238853A (ja) | 粘着組成物および該粘着組成物を用いた粘着フィルム | |
JP7472307B2 (ja) | 粘着テープ | |
JP2015040215A (ja) |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テープ | |
CN115244151B (zh) | 粘着带 | |
JP2010100857A (ja) | ガラス基板貼り付け用光学機能粘着フィルム | |
CN110509623A (zh) |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 |
TW202208571A (zh) | 補強用膜、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 |
TW202212126A (zh) | 補強用膜、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 |
JP7572427B2 (ja) | 架橋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 |
JP7211457B1 (ja) |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 |
WO2022163165A1 (ja) |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フィルム、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 |
US20140349055A1 (en) |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 |
TW202212125A (zh) | 補強用膜、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 |
TW202212127A (zh) | 補強用膜、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