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0902A -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0902A
CN116470902A CN202210028112.2A CN202210028112A CN116470902A CN 116470902 A CN116470902 A CN 116470902A CN 202210028112 A CN202210028112 A CN 202210028112A CN 116470902 A CN116470902 A CN 116470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signal
enable
level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81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康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0281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0902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633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10443A/ko
Priority to EP22728031.0A priority patent/EP423607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463 priority patent/WO2023134045A1/zh
Priority to JP2022543705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7421A/ja
Priority to US17/805,94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23053A1/en
Priority to TW111122692A priority patent/TW2023296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0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信号线结构包括:多条平行的信号线,每条所述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保持信号高速、稳定传输的同时节省布线及相关电路的元件和面积。

Description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数据通路中,由于数据跳变的方向是随机的,平行相邻的不同信号线之间存在串扰,影响数据时序。在一些情况下,会插入接地的走线做隔离,以保证数据跳变时的时序一致性,此外,有时还需要设置状态保持器(keeper)来降低信号线间的串扰影响。隔离用的走线和状态保持器均会占用额外的线道和布局面积,导致信号线布局面积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号线上的信号质量,节省平行信号线的布局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线结构,包括:多条平行的信号线,每条所述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所述信号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在同一时刻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中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在第一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在第二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由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经过反相器取反得到。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或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所述门控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一使能信号或所述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平行的信号线包括交错设置的奇数据线和偶数据线,所述奇数据线用于传输根据奇时钟采样得到的奇信号,所述偶数据线用于传输根据偶时钟采样得到的偶信号,所述奇时钟和所述偶时钟的相位差为180度;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不同,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相差180度,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相差180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线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包括:控制平行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所述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或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所述门控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使能信号或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在同一时刻对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对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平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或者,在同一时刻对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对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通过奇数个反相器连接,所述在同一时刻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响应第一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响应第二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所述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多条信号线包括奇数据线和偶数据线,所述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不同,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线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信号线;第二驱动器,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反相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包括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所述第二电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信号线均维持在驱动状态,可以在并行设置多条信号线时,避免信号线间的串扰造成传输的数据发生错误,且无需设置隔离走线和状态保持器,可以极大节省信号线的布局占用面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驱动方式示意图。
图3A是相关技术中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的串扰示意图。
图3B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的串扰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图4所示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设置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信号线设置方式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信号线驱动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线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1,信号线结构100可以包括:
多条平行的信号线S1~Sn,每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与相关技术相比,多条平行的信号线S1~Sn之间不用设置隔离线道,也无需在传输信号后设置状态保持器(keeper),可以有效节省布线面积。由于每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平行信号线之间的串扰不会造成信号线的信号翻转,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稳定程度,避免由于高密度布线导致的串扰增大、信号线上的信号翻转、传输出错。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降低高密度布线面积的同时提高信号稳定性。
控制每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通过附图说明一些实施例。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驱动方式示意图。
参考图2,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线S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在同一时刻信号线S1的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中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信号线S2与信号线S1平行相邻,信号线S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器21和第二驱动器22,在同一时刻信号线S2的第一驱动器21和第二驱动器22中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继续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S1的第一驱动器11在第一使能信号EN11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第一使能信号EN11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第二驱动器12在第二使能信号EN12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第二使能信号EN12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在第一使能信号EN11、第二使能信号EN12通过两个电平控制时,第一电平例如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例如为低电平。或者,第一电平例如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例如为高电平。高电平例如为大于或等于电源电压的状态,低电平例如为小于或等于接地电压的状态。在这里,高电平和低电平是相对而言的,所包含的具体电压范围需要根据具体器件确定。例如,对于N型场效应管,高电平是指能够使其导通的栅极电压范围,低电平是指能够使其关断的栅极电压范围;对于P型场效应管,低电平是指能够使其导通的栅极电压范围,高电平是指能够使其关断的栅极电压范围。
对应的,信号线S2的第一驱动器21在第一使能信号EN21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第一使能信号EN21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第二驱动器22在第二使能信号EN22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第二使能信号EN22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
图3A是相关技术中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的串扰示意图。
图3B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的串扰示意图。
在图3A和图3B中,信号线S1和信号线S2为平行相邻的两条信号线。信号线S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为EN11,第二使能信号为EN12;信号线S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为EN21,第二使能信号为EN22。
参考图3A,在相关技术中,在第一时刻T1,信号线S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出现高电平脉冲,信号线S1受第一驱动器11的驱动出现信号A,同时,与信号线S1相邻平行的信号线S2两端的第一驱动器21和第二驱动器22都处于高阻状态,对信号线S2没有驱动能力,受信号A的影响,信号线S2上出现串扰错误EA。在第二时刻T2,信号线S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出现高电平脉冲,信号线S2受第一驱动器21的驱动出现信号B,与此同时,与信号线S2相邻平行的信号线S1两端的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都处于高阻状态,对信号线S1没有驱动能力,受信号B的影响,信号线S1上出现串扰错误EB。
同理,在第三时刻T3,当信号线S1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出现高电平脉冲,信号线S1受第二驱动器12的驱动出现信号翻转(信号C),影响信号线S2上信号B的状态,信号线S2上出现串扰错误EC。在第四时刻T4,当信号线S2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22出现高电平脉冲,信号线S2受第二驱动器22的驱动出现信号翻转,影响信号线S1上信号C的状态,同样出现串扰错误。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平行相邻的两条信号线之间容易出现串扰,导致数据传输出现错误。
参考图3B,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信号线S1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和第二使能信号EN12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为高电平,信号线S2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和第二使能信号EN22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为高电平。
在第二时刻T2,信号线S2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变为高电平,信号线S2的第一驱动器21变为驱动状态,信号线S2上出现数据翻转,由于此时信号线S1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也为高电平,信号线S1的第一驱动器11也为驱动状态,信号线S1上的数据信号受串扰影响较小(D点)。在第三时刻T3,信号线S1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变为高电平,信号线S1的第二驱动器12变为驱动状态,信号线S2上出现数据翻转,由于此时信号线S2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也为高电平,信号线S2的第一驱动器21也处于驱动状态,信号线S2上的数据信号受串扰影响较小(E点)。同理可推导,在第一时刻T1和第四时刻T4,信号线S1和信号线S2上的数据信号受串扰影响也较小。
因此,通过维持信号线两端的驱动器在任意时刻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可以减小信号线上的信号受到平行相邻的信号线的数据翻转串扰影响,维持信号稳定。即,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控制信号线的驱动器,无需在信号线之间设置隔离线道和状态维持器即可保持信号稳定,可以极大节省布线面积。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电路示意图。
参考图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S1的第一驱动器11或第二驱动器12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中的第一门控反相器11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输入信号IN11,使能端连接第一使能信号EN11,输出端电连接信号线S1。第二驱动器12中的第二门控反相器12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输入信号IN12,使能端连接第二使能信号EN12,输出端电连接信号线S1。
第一门控反相器111包括顺次通过连接的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其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P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cc;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均为N型晶体管,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作为第一门控反相器11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输入信号IN1。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作为第一门控反相器111的使能端,连接第一使能信号EN11。
第二门控反相器121包括顺次通过连接的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其中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均为P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cc;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均为N型晶体管,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接地。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作为第二门控反相器12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输入信号IN1。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与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作为第二门控反相器121的使能端,连接第二使能信号EN12。
当第一使能信号EN11为高电平时,第一门控反相器111中的第二晶体管M2和第三晶体管M3均导通,第一门控反相器111呈驱动状态,信号线S1上的信号随第一输入信号IN11而变;当第一使能信号EN11为低电平时,第一门控反相器111中的第二晶体管M2和第三晶体管M3均截止,第一门控反相器111呈高阻状态,信号线S1上的信号不随第一输入信号IN11变化。
同理,当第二使能信号EN12为高电平时,第二门控反相器121中的第六晶体管M6和第七晶体管M7均导通,第二门控反相器121呈驱动状态,信号线S1上的信号随第二输入信号IN12而变;当第二使能信号EN12为低电平时,第二门控反相器121中的第六晶体管M6和第七晶体管M7均截止,第二门控反相器121呈高阻状态,信号线S1上的信号不随第二输入信号IN12变化。
当设置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时,可以设置第一使能信号EN11和第二使能信号EN12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为高电平,如图3B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使能信号EN12可以由第一使能信号EN11经过反相器取反得到。
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中的门控反相器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4仅为示例,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图4所示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IN11,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N1,输出端连接信号线S1,第二驱动器12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IN12,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N2,输出端连接信号线S1,第一节点N1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DRV,第二节点N2和第一节点N1之间通过奇数个反相器INV0(图5仅示出一个)连接。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驱动使能信号DRV在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时均能够控制第一驱动器11和第二驱动器12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的设置示意图。
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平行的信号线包括交错设置的奇数据线61和偶数据线62,奇数据线61用于传输根据奇时钟采样得到的奇信号,偶数据线62用于传输根据偶时钟采样得到的偶信号,奇时钟和偶时钟的相位差为180度。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和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相位不同,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和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22相位不同。
图7是图6所示信号线设置方式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参考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奇数据和偶数据的传输周期均为T,奇数据和偶数据的传输间隔为T/2,即奇数据和偶数据的相位相差180度。
在第一时刻T1,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出现上升沿时,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出现下降沿,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驱动器11变为驱动状态,第二驱动器12变为高阻状态,奇数据线61上的信号受第一驱动器11的输入信号控制;在第三时刻T3,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出现上升沿时,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出现下降沿,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二驱动器12变为驱动状态,第一驱动器11变为高阻状态,奇数据线61上的信号受第二驱动器12的输入信号控制;在第二时刻T2,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出现上升沿时,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22出现下降沿,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驱动器21变为驱动状态,第二驱动器22变为高阻状态,偶数据线62上的信号受第一驱动器21的输入信号控制;在第四时刻T4,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22出现上升沿时,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出现下降沿,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二驱动器22变为驱动状态,第一驱动器21变为高阻状态,偶数据线62上的信号受第二驱动器22的输入信号控制。
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和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相位相差180度(T/2),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12和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EN22相位相差180度(T/2)。在同一时刻,奇数据线61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11和第二使能信号EN12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高电平;偶数据线62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EN21和第二使能信号EN22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高电平。
通过控制奇数据线61和偶数据线62在任意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可以避免交替传输的奇数据和偶数据之间互相应影响,提高数据可靠性。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信号线驱动方法的示意图。
信号线驱动方法800可以应用于如上任一项实施例所示的信号线结构。
参考图8,信号线驱动方法800可以包括:步骤S10,控制平行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信号线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或第二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门控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使能信号或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信号线,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信号线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在同一时刻对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对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平以使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或者,在同一时刻对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对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信号线,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输出端连接信号线,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通过奇数个反相器连接,在同一时刻控制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响应第一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以使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响应第二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多条信号线包括奇数据线和偶数据线,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不同,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不同。
信号驱动方法800的相关原理已经在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中进行解释,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电路的示意图。
参考图9,信号线电路900包括:
第一驱动器91,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IN11,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N1,输出端连接信号线90;
第二驱动器92,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IN12,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N2,输出端连接信号线90;
反相器INV,输入端连接第一节点N1,输出端连接第二节点N2,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DRV,驱动器使能信号DRV包括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第一电平用于控制第一驱动器11维持驱动状态、第二驱动器12维持高阻状态,第二电平用于控制第二驱动器12维持驱动状态,第一驱动器11维持高阻状态。
图9所示的信号线电路900可以确保驱动器使能信号DRV在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下,均能维持第一驱动器91和第二驱动器92有且仅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从而,无需为信号线90设置隔离线道和状态维持器,也能够避免信号线90受到平行相邻的信号线上电平翻转影响。从而,信号线电路900具有较小的布线面积。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构思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平行的信号线,每条所述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信号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在同一时刻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中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在第一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在第二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维持驱动状态,在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维持高阻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由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经过反相器取反得到。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或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所述门控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一使能信号或所述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平行的信号线包括交错设置的奇数据线和偶数据线,所述奇数据线用于传输根据奇时钟采样得到的奇信号,所述偶数据线用于传输根据偶时钟采样得到的偶信号,所述奇时钟和所述偶时钟的相位差为180度;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不同,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相差180度,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相差180度。
9.一种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包括:
控制平行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
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或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反相器,所述门控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使能信号或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在同一时刻控制同一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
在同一时刻对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对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平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或者,在同一时刻对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对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通过奇数个反相器连接,所述在同一时刻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有且只有一个维持驱动状态包括:
响应第一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
响应第二输入信号到达消息,设置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信号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多条信号线包括奇数据线和偶数据线,所述控制平行设置的信号线在任一时刻均维持驱动状态包括:
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奇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或对同一条所述偶数据线的第一驱动器输入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且对第二驱动器输入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以使所述奇数据线维持驱动状态;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相位不同,所述奇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偶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相位不同。
15.一种信号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器,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信号线;
第二驱动器,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使能端连接第二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线;
反相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接收驱动器使能信号,所述驱动器使能信号包括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所述第二电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维持驱动状态,所述第一驱动器维持高阻状态。
CN202210028112.2A 2022-01-11 2022-01-11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Pending CN116470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8112.2A CN116470902A (zh) 2022-01-11 2022-01-11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KR1020227026334A KR20230110443A (ko) 2022-01-11 2022-04-18 신호 라인 구조, 신호 라인 구동 방법 및 신호 라인 회로
EP22728031.0A EP4236075A4 (en) 2022-01-11 2022-04-18 SIGNAL LINE STRUCTURE, SIGNAL LINE CONTROL METHOD AND SIGNAL LINE CIRCUIT
PCT/CN2022/087463 WO2023134045A1 (zh) 2022-01-11 2022-04-18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JP2022543705A JP2024507421A (ja) 2022-01-11 2022-04-18 信号線構造、信号線駆動方法及び信号線回路
US17/805,940 US20230223053A1 (en) 2022-01-11 2022-06-08 Signal line structure, signal line driving method, and signal line circuit
TW111122692A TW202329648A (zh) 2022-01-11 2022-06-17 訊號線結構、訊號線驅動方法以及訊號線電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8112.2A CN116470902A (zh) 2022-01-11 2022-01-11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0902A true CN116470902A (zh) 2023-07-21

Family

ID=8538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8112.2A Pending CN116470902A (zh) 2022-01-11 2022-01-11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0902A (zh)
TW (1) TW202329648A (zh)
WO (1) WO20231340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981B2 (en) * 2002-12-31 2007-04-17 Intel Corporation Compliance testing through test equipment
JP2006345258A (ja) * 2005-06-09 2006-12-21 Canon Inc 差動伝送方式
US9166650B2 (en) * 2008-07-02 2015-10-20 Rambus Inc. Capacitive-coupled crosstalk cancellation
US10804884B1 (en) * 2020-01-22 2020-10-13 M31 Technology Corporation Voltage tolerant level shif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648A (zh) 2023-07-16
WO2023134045A1 (zh)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5429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leak current cut-off circuit
US6617881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JP2000058764A (ja) 集積回路
CN116470902A (zh) 信号线结构、信号线驱动方法以及信号线电路
EP4236075A1 (en) Signal line structure, signal line driving method, and signal line circuit
US5793222A (en) Input circuit
US20190326893A1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including a delay circuit
JPH10242834A (ja) Cmos回路
JPH0389624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1127154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at an input node of a circuit during a low power mode
US6005430A (en) Clock skew circuit
JP3120492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2003007218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preventing signal delay among wirings
US20030117185A1 (en) Circuit device
JP3318084B2 (ja) 信号供給回路
US6172527B1 (en) Output circuit capable of reducing feedthrough current
JPH10190479A (ja) 並列/直列変換器
US20150155857A1 (en) Flip-flop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199665B2 (en) Single to dual non-overlapping converter
JP2003167030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6353340B1 (en) Input and output circuit with reduced skew between differential signals
JP2541244B2 (ja) クロック発生回路
TWI831135B (zh) 積體電路和控制時脈信號的方法
US6825694B2 (en) Flip-flop circuit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11239832B1 (en) Low-skew complementary signal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