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5142A -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5142A
CN116435142A CN202310211129.6A CN202310211129A CN116435142A CN 116435142 A CN116435142 A CN 116435142A CN 202310211129 A CN202310211129 A CN 202310211129A CN 116435142 A CN116435142 A CN 116435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vable spring
reed
cavity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11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兵
林正极
谭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11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5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5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5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片和动簧支架,所述动簧支架一端与所述动簧片相对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支架另一端沿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动簧片两端之间并设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动簧片两端之间且从所述动簧支架侧边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动簧支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引出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围成第一环状结构。本发明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保证引出部的载流面积,减小产品体积、降低引出部温升。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电、电源等领域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智能化,对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要求也越来越小,电磁继电器作为其中的一种控制开关元件,小体积、高负载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在电源软启动领域,要求产品体积小,但能承载较大电流,且要满足短路电流要求。
现有的继电器通常包括底座、磁路系统、推动卡和接触系统等,继电器体积变小后,将对内部的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体积缩小后,磁路系统的体积被限制,因此产品的吸力将减小,可能出现产品无法吸合或是吸合电压大的情况。另一方面,接触系统体积缩小后,要匹配磁路系统的吸力特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接触系统柔性功能,同时还要保证簧片的载流能力能满足要求。
目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通常包括动簧组件和静簧组件,动簧组件通常包括动簧片以及动簧支架,动簧片与动簧支架相连,动簧支架设有引出片,通常动簧引出片为从动簧支架长度方向的端部引出,增加整体长度,且要增加高度为周围的相关部件进行空间让位。而且,引出片的宽度还要减小以为推动卡让位,进而牺牲了载流性能。另外,将引出片与动触点设置在同一侧,引出片温升高,且对塑料材质的推动卡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动簧组件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和电磁继电器,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保证动簧支架引出部的载流面积,减小产品体积、降低动簧支架引出部温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和动簧支架,所述动簧支架一端与所述动簧片相对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支架另一端沿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设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动簧片两端之间且从所述动簧支架侧边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动簧支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引出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围成第一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相连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为从所述动簧支架一端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弯段为从所述第一折弯段末端沿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至靠近所述动簧片中部位置;所述引出部为从所述第二折弯段侧边折弯后再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动簧片包括动触点、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其中一相对端与所述动簧支架一端相连;所述动触点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另一相对端。
所述第一动簧片的两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三折弯段,重叠设置的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两所述第三折弯段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折弯段之间具有间隔。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静簧组件和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组件设有静簧片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簧片上,所述静簧片在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上的侧边设有静簧引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组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动簧支架的所述引出部之间围成有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在短路电流通过时分别产生作用于所述动簧片且方向相反的第一电动斥力和第二电动斥力。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推动卡和磁路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位于底座内,所述推动卡连接于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系统采用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顶部开口,所述磁路系统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一侧开口,所述接触系统水平布设于第二腔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下方,所述动簧支架的所述引出部为从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的开口侧引出;所述推动卡立于第二腔且位于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的与所述第一腔相邻侧壁上分别设有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的两第一安装槽,两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腔下方,所述动簧支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不相邻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动簧片与所述推动卡相连一端的下方;所述静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所述包括线圈架、铁芯、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压簧和衔铁;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架内且为水平布设;所述第一轭铁与所述铁芯一端相连;所述衔铁位于所述线圈架上方且沿所述线圈架长度方向布设,所述衔铁一端与所述第一轭铁的刀口相对;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衔铁之间以使所述衔铁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的刀口处;所述第二轭铁与所述铁芯另一端相连并设有沿所述线圈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线圈架和所述衔铁之间并设有与所述衔铁相对的极面。
优选的,所述线圈架包括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挡板、处于两端挡板之间的绕线窗口以及沿长度方向贯穿两端的所述挡板的安装孔;其中一所述挡板上连接有至少两线圈引出件;所述绕线窗口上绕设有漆包线;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优选的,其中一所述挡板上设有凸起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设有至少两插槽,所述线圈引出件一端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轭铁背对所述衔铁一端与所述插接块顶端相对。
优选的,所述线圈引出件包括有引出脚、连接部、插装部和缠头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引出脚一端;所述插装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背对所述引出脚的一侧;所述缠头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引出脚所在侧以供缠绕漆包线,缠绕有所述漆包线的所述缠头部与所述引出脚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便于沾锡,沾锡后的所述缠头部可被复直至与所述引出脚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轭铁相对,所述第一轭铁在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实现定位;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轭铁相对,所述第二轭铁在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卡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实现定位。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动簧支架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引出部和动簧片之间围成有第一环状结构,静簧组件、动簧片和引出片之间围成有第二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在短路电流通过时产生将动静触点排斥开的电动斥力,第一环状结构在短路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动斥力与第二环状结构产生的电动斥力方向相反,从而削弱第二环状结构产生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电流能力。
2、本发明中,动簧组件的引出部位于动簧片两端之间且从动簧支架侧边沿垂直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保证引出部的载流面积,并且引出部远离动触点端发热部分,可以降低温升。
3、本发明中,动簧片的第一折弯部包括相连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引出部为从第二折弯段侧边折弯后再沿垂直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则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端和引出部之间可形成环状的空间立体结构,结构紧凑;动簧片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可以提高载流面积,第一动簧片的两端之间以及第二动簧片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三折弯段,两所述第三折弯段之间具有间隔,使两动簧片在动作过程不会产生卡憋现象,同时提高动簧片的柔性,有利于减小动簧片长度尺寸,进而减小产品体积。
4、本发明中,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铁芯、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压簧和衔铁,第一轭铁与铁芯一端相连,压簧连接于第一轭铁和衔铁之间以使衔铁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轭铁的刀口处,衔铁为沿线圈架长度方向布设,第二轭铁与铁芯另一端相连并设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沿线圈架长度方向延伸且设有与衔铁相对的极面,设置两轭铁位于铁芯两端,且第二轭铁设置成L型,在满足体积小的同时,极面面积可更大,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力。
5、本发明中,铁芯截面为矩形,且其沿第一腔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沿第一腔高度方向的尺寸,即铁芯宽度方向尺寸较小,实现继电器窄体尺寸,缩小体积;铁芯两端通过凸部与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进行铆接或焊接固定,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上分别设置第一凸苞和第二凸苞,通过第一凸苞和第二凸苞与压簧进行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更稳固、工艺简单。
6、本发明中,将底座分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从而使得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对应地进行上下分布设置,且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隔离度好,爬电距离大;将推动卡设置成位于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同一侧边,充分利用底座的长度方向空间和高度方向空间,整体布局更为紧凑,结构稳定性好。
7、本发明中,线圈引出件设有连接部、插装部和缠头部,缠绕有漆包线的缠头部与引出脚之间形成有夹角,方便对缠头部进行沾锡操作,从而减小沾锡过程产生的热量,其热量还可以通过引出脚传导散热,防止线圈架熔融的问题,从而保证引出脚尺寸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动簧支架结构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第一动簧片结构图;
图5为第二动簧片结构图;
图6为静簧片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环电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磁继电器结构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磁路系统结构图;
图11为铁芯结构图;
图12为第一轭铁结构图;
图13为第二轭铁结构图;
图14为衔铁结构图;
图15为压簧结构图;
图16为推动卡结构图;
图17为底座结构图;
图18为底座俯视图;
图19为线圈引出件结构图;
图20为线圈架结构图;
图21为图20的仰视图;
图22为线圈引出件与线圈架配合图(缠头部与引出脚具有夹角);
图23为图22的左视图;
图24为图23的右视图
图25为线圈引出件与线圈架配合图(缠头部复直);
图26为图25的左视图;
图27为电磁继电器主要结构剖视图;
10、底座,11、第一腔,12、第二腔,13、延伸空间,14、第一定位槽,15、第二定位槽,16、第一安装槽,17、第二安装槽,20、磁路系统,21、线圈引出件,21a、引出脚,21b、连接部,21c、插装部,21d、凸苞,21e、缠头部,21f、凹部,22、线圈架,22a、挡板,22b、安装孔,22c、绕线窗口,22d、插槽,22e、插接块,22f、引线槽,23、漆包线,24、铁芯,24a、凸部,25、第一轭铁,25a、刀口,25b、第一通孔,25c、第一凸苞,25d、第一凸台,26、衔铁,26a、凹槽,26b、第二凸苞,27、压簧,27a、第三通孔,28、第二轭铁,28a、第二折弯部,28b、极面,28c、第二通孔,28d、第二凸台,30、推动卡,31、卡槽,32、缺口,33、连接孔,40、接触系统,41、静簧组件,41a、静触点,41b、静簧片,41c、静簧引出部,42、动簧组件,42a、动簧片,42a-1,第一动簧片,42a-2、第二动簧片,42b、动簧支架,42d、第三折弯段,42e、第四折弯段,43、动触点,44、引出部,45、第一折弯部,45a、第一折弯段,45b、第二折弯段,46、第一环状结构,47、第二环状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至图7,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42a和动簧支架42b,动簧支架42b一端与动簧片42a相对端相连,动簧支架42b另一端沿动簧片42a长度方向延伸至动簧片42a两端之间并设有引出部44,引出部44从动簧支架42b侧边沿垂直动簧片42a长度方向延伸,动簧支架42b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45,第一折弯部45与引出部44和动簧片42a之间围成有第一环状结构46。该第一环状结构46可为不封闭的环状结构,其在与引出部44平行的平面上的投影可类似长方形。
其中,动簧支架42b一端可设置凸苞用于与动簧片42a相对端进行铆接。第一折弯部45包括相连的第一折弯段45a和第二折弯段45b,第一折弯段45a为从动簧支架42b一端沿垂直动簧片42a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折弯段45b为从第一折弯段45a末端沿动簧片42a长度方向延伸至靠近动簧片42a中部位置,其中引出部44为从第二折弯段45b侧边折弯后再沿垂直动簧片42a长度方向引出。该引出部44从动簧片42a侧边的中部引出,可以最大化利用小型化产品内部空间,且无需减小引出部44宽度,能保证引出部44的载流面积。若引出部44直接延伸至从推动卡一端引出,还需要考虑到引出部对触点拍合运动空间的让位,会加高产品高度不利于产品小型化。而且,引出部44远离动触点43发热部分,将温升位置分散,即可降低引出部44温升,还能减少对推动卡30不良影响。本发明的动簧支架42b整体可分成两段L型结构,动簧支架42b一端与第一折弯段45a构成第一段L型结构,第二折弯段45b与引出部44构成第二段L型结构,第一段L型结构和第二段L型结构拼接形成空间立体结构。空间立体结构中的环状结构在短路电流通过时,能产生作用于动簧片42a的第一电动斥力,起到提高抗短路电流能力。
本发明的动簧片42a包括动触点43、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为平面结构,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设置且其一端与动簧支架42b一端相连,即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的一相对端分别设有孔以与动簧支架42b的凸苞铆接,两片动簧片相互叠加可以提高载流面积。动触点43固定设于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另一相对端,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对应设有触点孔以供安装动触点43,触点孔周围还可设置开槽。其中,第一动簧片42a-1另一端还设有第四折弯段42e,该第四折弯段42e类似L型,可用于连接推动卡30并对推动卡30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第一动簧片42a-1的两端之间设有第三折弯段42d,第二动簧片42a-2的两端之间也设有第三折弯段42d,在第一动簧片42a-1和第二动簧片42a-2重叠放置之后,两第三折弯段42d之间具有间隔,该第三折弯段42d可类似Z型折弯并相互错位,即两第三折弯段42d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设置有间隔。第三折弯段42d可以位于动簧片42a两端中的任意位置,其能避免产生卡憋现象,提高了动簧片42a的柔性,有利于减小动簧片42a长度尺寸,从而减小产品体积。
实际应用中,动簧支架42b可位于动簧片42a上方,两第三折弯段42d可位于动簧片42a靠近中部位置。动簧支架42b的引出部44可从动簧片42a中部上方侧边垂直向下引出。动簧片42a和引出部44之间还可设有相互配合的让位空间,例如,位于引出部44顶端的折弯,动簧片42a对应侧边宽度缩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产品体积。第一折弯部45和第三折弯段42d之间也可分别具有间隔,并且该间隔大于两第三折弯段42d之间的间隔。
基于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参见图7,包括静簧组件41和上述的动簧组件,静簧组件41设有静簧片41b和静触点41a,静簧片41b为平面结构,其上设置有触点孔和静簧引出部41c,静触点41a设置于触点孔上。本发明的静簧组件41、动簧片42a和引出部44之间围成有第二环状结构47,该第二环状结构47可为不封闭的环状结构,短路电流流过第一环状结构46和第二环状结构47时,第一环状结构46和第二环状结构47的环电流可分别产生对应的感应磁场,两感应磁场方向相反,则两感应磁场对动簧片42a的产生的电动斥力也相反,起到提高抗短路电流能力。具体的,第一环状结构46和第二环状结构47在短路电流通过时分别产生作用于动簧片42a且方向相反的第一电动斥力和第二电动斥力。图中,第二电动斥力F2为朝上,F2会促使动触点弹斥开,第一电动斥力F1为朝下,其与F2方向相反,会削弱F1的作用,从而提高抗短路能力。
参见图8至图2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0、磁路系统20、推动卡30、和接触系统40等,底座10分成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为上下设置,且第二腔12一端顶部还设有向上延伸至第一腔11侧边外的延伸空间13,即延伸空间13位于第一腔11的第二轭铁28所在侧外部。磁路系统20位于第一腔11内且铁芯24为水平布设,衔铁26位于线圈架22上方,第一腔11顶部开口,底部可设置供线圈引出件21穿过的孔。接触系统40采用上述的接触系统,其水平布设于第二腔12内,第二腔12宽度方向的侧边开口以便于接触系统40装入,接触系统40位于磁路系统20下方,第二腔12的延伸空间13顶部开口。推动卡30立于第二腔12的延伸空间13,即推动卡30位于磁路系统20和接触系统40的同一侧,推动卡30一端卡于衔铁26另一端,推动卡30另一端与接触系统40的动簧组件42相连。
将底座10分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从而使得磁路系统20和接触系统40对应地进行上下分布设置,且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之间隔离度好,爬电距离大。并且,将推动卡30设置成位于磁路系统20和接触系统40同一侧边,充分利用底座10的长度方向空间和高度方向空间,整体布局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第二腔12的与第一腔11相邻侧壁上分别设有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的两第一安装槽16,两第一安装槽16位于第一腔11下方,两第一安装槽16也可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分布,接触系统40的动簧支架42b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一安装槽16。第二腔12与第一腔11不相邻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7,第二安装槽17位于动簧片42a与推动卡相连一端的下方,动簧支架42b的引出部44为从第二腔12宽度方向上的开口侧中部引出。静簧组件41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7,静簧引出部41c在静簧片41b一侧从底座10宽度方向上的具有开口的侧边引出。第二腔12靠近中部还可设置墙体将其分隔成左右两个部分,左右两部分连通即并未完全分隔,动簧支架42b位于左部,静簧组件41位于右部,动簧片42a穿设于左右两部分。
本发明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22、铁芯24、第一轭铁25、第二轭铁28、压簧27和衔铁26等。线圈架22上绕设有漆包线23,铁芯24穿设于线圈架22内。第一轭铁25与铁芯24一端相连。衔铁26为沿线圈架22长度方向布设,且衔铁26一端与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相对。压簧27连接于第一轭铁25和衔铁26之间以使衔铁26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处,即衔铁26一端可相对第一轭铁25转动。第二轭铁28与铁芯24另一端相连并设有沿线圈架2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28a,第二折弯部28a位于线圈架22和衔铁26之间并设有与衔铁26相对的极面28b,将第二轭铁28设计成类似L型,通过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28a及将第二折弯部28a相对衔铁26一侧设置为极面28b,使得极面28b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力。
其中,线圈架22包括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挡板22a、处于两端挡板22a之间的绕线窗口22c以及沿长度方向贯穿两端的挡板22a的安装孔22b。其中一挡板22a上设有凸起的插接块22e,插接块22e上连接有线圈引出件21。该插接块22e可位于挡板22a背对绕线窗口22c一侧且向外凸起,线圈引出件21为沿垂直线圈架22长度方向且向背离衔铁26的方向延伸。绕线窗口22c上绕设有漆包线23。铁芯24穿设于安装孔22b,安装孔22b的大小和形状与铁芯24主体的大小和形状适配。
进一步的,铁芯24两端设有凸部24a,凸部24a位于安装孔22b外,该凸部24a位于铁芯24端部中部。第一轭铁25设有第一通孔25b以与铁芯24一端的凸部24a固定连接,凸部24a与第一通孔25b之间可采用铆接或焊接实现固定。第二轭铁28设有第二通孔28c以与铁芯24另一端的凸部24a固定连接,凸部24a与第二通孔28c可采用铆接或焊接实现固定,凸部24a的形状和尺寸可与对应的第一通孔25b或第二通孔28c的形状和尺寸适配。
本发明中,可在与第一轭铁25相对的挡板22a上设置插接块22e,插接块22e用于供线圈引出件21插入。则插接块22e与挡板22a对应侧之间形成有放置第一轭铁25的空间,即第一轭铁25立于插接块22e上方,第一轭铁25背对衔铁26一端与插接块22e顶端相对或接触,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轭铁25立于线圈架22侧边,而衔铁26沿线圈架22长度方向布设,则第一轭铁25与衔铁26之间形成有夹角,压簧27可设置成类似L型,其一端位于第一轭铁25背对挡板22a一侧,另一端位于衔铁26背对线圈架22一侧。并且,第一轭铁25背对线圈架22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凸苞25c,衔铁26背对线圈架22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凸苞26b。压簧27相对第一轭铁25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27a以与第一凸苞25c固定连接,压簧27相对衔铁26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27a以与第二凸苞26b固定连接。第一凸苞25c和第二凸苞26b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第三通孔27a的数量和位置根据第一凸苞25c和第二凸苞26b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设定,例如第一凸苞25c和第二凸苞26b分别为2个,压簧27两端的第三通孔27a分别对应设置为2个。
其中,第二轭铁28与另一挡板22a相对,则第二折弯部28a位于该挡板22a上方,第二折弯部28a与缠绕于绕线窗口22c的漆包线23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折弯部28a大小也即极面28b的面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作限定。本发明的磁路系统20工作时,当铁芯24产生磁力时,第二轭铁28的第二折弯部28a的极面28b吸附衔铁26,则衔铁26绕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朝向极面28b旋转;当铁芯24磁力消失时,衔铁26离开第二折弯部28a的极面28b,即衔铁26绕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背向极面28b旋转,衔铁26与第二折弯部28a极面28b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的,铁芯24截面为矩形,且其沿第一腔11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沿第一腔11高度方向的尺寸,即铁芯24设置成扁平状,铁芯24宽度方向较窄,从而减小底座10宽度方向尺寸,从而实现继电器窄体尺寸,缩小继电器体积。
为了更好地将磁路系统20定位于第一腔11内,在第一腔1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14,第一定位槽14与第一轭铁25相对,第一轭铁25在第一腔1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25d,则两第一凸台25d卡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4实现定位。第一腔1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15,第二定位槽15与第二轭铁28相对,第二轭铁28在第二腔1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凸台28d,第二凸台28d卡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15实现定位。其中,第一凸台25d可位于第一轭铁25靠近顶部位置,第二凸台25d可位于第二轭铁28靠近第二折弯部28a位置,则第一定位槽14和第二定位槽15分别位于第一腔11顶部,可沿底座10的侧壁顶面向下延伸,即第一定位槽14和第二定位槽15顶面也开口。
进一步的,衔铁26另一端也即与推动卡30相对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沿宽度方向内凹的凹槽26a,两凹槽26a可为对称设置。推动卡30一端设有卡槽31,该卡槽31顶部设有缺口32,安装时,可通过制具将卡槽31撑开,再将撑开的卡槽31套入两凹槽26a外,制具松开卡槽31后,卡槽31便卡于两凹槽26a上。推动卡30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33,接触系统40的动簧组件42的第四折弯段42e与连接孔33相连。
本发明的磁路系统20,当铁芯24产生磁力,衔铁26的折弯部28a的极面28b吸附衔铁26,即衔铁26绕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朝向极面28b旋转,衔铁26带动推动卡30向下移动,使得动触点43与静触点41a贴合;当铁芯24磁力消失时,衔铁26离开折弯部28a的极面28b,即衔铁26绕第一轭铁25的刀口25a背向极面28b旋转,推动卡30向上移动,动触点43与静触点41a分离。
本发明中,线圈架22的插接块22e上设有至少两插槽22d,线圈引出件21一端插接于对应的插槽22d。参见图19-图27,该线圈引出件21包括引出脚21a、连接部21b、插装部21c和缠头部21e。连接部21b用于连接引出脚21a、插装部21c和缠头部21e,连接部21b连接于引出脚21a一端,该连接部21b可与引出脚21a具有夹角。缠头部21e连接于连接部21b的引出脚21a所在侧以供缠绕漆包线23,缠绕有漆包线23的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便于沾锡,沾锡后的缠头部21e可被复直至与引出脚21a平行。插装部21c连接于连接部21b另一侧,即插装部21c与引出脚21a在连接部21b的不同侧,缠头部21e和引出脚21a在连接部21b的同一侧。
其中,参见图23、图24,缠头部21e是通过折弯使其与引出脚21a形成夹角,即连接部21b、插装部21c和引出脚21a处于同一平面,而缠头部21e与该平面具有夹角,方便对缠头部21e进行沾锡操作,从而减小沾锡过程产生的热量,其热量还可以通过引出脚21a传导散热,避免热量集中导致线圈架熔化。参见图25、图26,沾锡后再将缠绕有漆包线23的缠头部21e进行复直处理,使其与引出脚21a平行,从而使缠头部21e与连接部21b、引出脚21a端等均处于同一平面状态,缠绕有漆包线23的缠头部21e复直时,漆包线23会有松弛量,可以避免冲击振动或引出脚21a拉动时造成的漆包线23断线现象。
进一步的,缠头部21e和引出脚21a分别连接于连接部21b同一侧的两端,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之间还具有间隔。插装部21c连接于连接部21b的另一侧的中部,采用这种布局能增加线圈引出件21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90°,实际应用中,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或连接部21b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当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之间的角度设在较大角度如90°,则沾锡时,只对缠头部21e进行沾锡。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也可以设在较小角度如30°,沾锡时,则缠头部21e和引出脚21a端一起进行沾锡。
另外,连接部21b与引出脚21a之间的夹角以及连接部21b与插装部21c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插装部21c侧边设有若干凸苞21d,若干凸苞21d为沿插装部21c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凸苞21d可位于插装部21c靠近缠头部21e一侧,且设置凸苞21d可使插装部21c与线圈架22上的插槽22d卡紧配合,连接更为稳固。缠头部21e侧边设有若干凹部21f,若干凹部21f为沿缠头部21e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凹部21f可位于缠头部21e背向引出脚21a一侧,设置凹部21f可使得漆包线23与引出脚21a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进一步的,设有插接块22e的挡板22a相对绕线窗口22c一侧还设有引线槽22f,引线槽22f与绕线窗口22c和插接块22e底端连通,则连接于缠头部21e和绕线窗口22c的漆包线23可沿引线槽22f布设。
本发明的线圈引出件21,其连接部21b、缠头部21e、引出脚21a和插装部21c可为一体成型的焊片结构,安装时,将其插装部21c插入线圈架22后,在缠头部21e上缠绕漆包线23,然后对具有漆包线23的缠头部21e进行沾锡处理,再将沾锡后的缠头部21e进行复直处理。
其中,以两插槽22d和两线圈引出件21为例,两线圈引出件21可沿插接块22e的与线圈架22长度方向垂直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即两缠头部21e位于内侧,两引出脚21a位于外侧。缠绕有漆包线23的缠头部21e位于引出脚21a背对绕线窗口22c一侧以与引出脚21a形成有夹角,并且,由于缠头部21e为折弯状态,则连接于缠头部21e和绕线窗口22c之间的漆包线23可为拉紧状态,后续缠头部21e复直后,二者之间距离可缩小,从而使得漆包线23具有一定松弛量。
本发明设置成缠头部21e与引出脚21a部呈一定角度,这样缠头部21e绕线后再复直时,漆包线23会有松弛量,可以避免电磁继电器冲击振动或引出脚21a拉动时造成的漆包线23断线现象。并且,缠头部21e缠绕漆包线23后进行沾锡时,由于只有缠头部21e局部沾锡,因此沾锡过程本身产生的热量小,而且其热量还可以通过引出脚21a来传导散热,从而减小插装部21c的热量,防止线圈架22熔融的问题,从而保证引出脚21a尺寸稳定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3)

1.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和动簧支架,所述动簧支架一端与所述动簧片相对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支架另一端沿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设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动簧片两端之间且从所述动簧支架侧边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动簧支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引出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围成第一环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相连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为从所述动簧支架一端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弯段为从所述第一折弯段末端沿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至靠近所述动簧片中部位置;所述引出部为从所述第二折弯段侧边折弯后再沿垂直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动触点、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其中一相对端与所述动簧支架一端相连;所述动触点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另一相对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的两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三折弯段,重叠设置的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两所述第三折弯段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折弯段之间具有间隔。
5.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静簧组件和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组件设有静簧片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簧片上,所述静簧片的侧边设有静簧引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组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动簧支架的所述引出部之间围成有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在短路电流通过时分别产生作用于所述动簧片且方向相反的第一电动斥力和第二电动斥力。
6.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推动卡和磁路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位于底座内,所述推动卡连接于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系统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顶部开口,所述磁路系统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一侧开口,所述接触系统水平布设于第二腔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下方,所述动簧支架的所述引出部为从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的开口侧引出;所述推动卡立于第二腔且位于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与所述第一腔相邻侧壁上分别设有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的两第一安装槽,两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腔下方,所述动簧支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不相邻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动簧片与所述推动卡相连一端的下方;所述静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所述包括线圈架、铁芯、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压簧和衔铁;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架内且为水平布设;所述第一轭铁与所述铁芯一端相连;所述衔铁位于所述线圈架上方且沿所述线圈架长度方向布设,所述衔铁一端与所述第一轭铁的刀口相对;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衔铁之间以使所述衔铁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的刀口处;所述第二轭铁与所述铁芯另一端相连并设有沿所述线圈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线圈架和所述衔铁之间并设有与所述衔铁相对的极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包括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挡板、处于两端挡板之间的绕线窗口以及沿长度方向贯穿两端的所述挡板的安装孔;其中一所述挡板上连接有至少两线圈引出件;所述绕线窗口上绕设有漆包线;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挡板上设有凸起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设有至少两插槽,所述线圈引出件一端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轭铁背对所述衔铁一端与所述插接块顶端相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引出件包括有引出脚、连接部、插装部和缠头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引出脚一端;所述插装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背对所述引出脚的一侧;所述缠头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引出脚所在侧以供缠绕漆包线,缠绕有所述漆包线的所述缠头部与所述引出脚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便于沾锡,沾锡后的所述缠头部可被复直至与所述引出脚处于同一平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轭铁相对,所述第一轭铁在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实现定位;所述第一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轭铁相对,所述第二轭铁在所述第二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卡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实现定位。
CN202310211129.6A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6435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129.6A CN1164351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129.6A CN1164351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5142A true CN116435142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1129.6A Pending CN1164351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51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7856B (zh) 电磁继电器
JP5085755B2 (ja) 電磁継電器
WO2012124174A1 (ja) 電磁継電器
CN219958885U (zh)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CN116435142A (zh)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接触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CN219457481U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110085484B (zh) 一种低高度的电磁继电器
CN219393276U (zh) 一种提高耐压性能的继电器
CN219677147U (zh) 一种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CN1227692C (zh) 小型化电磁继电器
CN214336656U (zh) 一种工业继电器
CN219534417U (zh) 一种继电器的线圈引出件和电磁继电器
CN201655693U (zh) 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4043544U (zh) 可简化装配的小型继电器
CN218497997U (zh) 一种卧式磁路继电器
CN111261466A (zh) 一种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及其插装方法
CN218826863U (zh) 一种小型带有快插端子结构的继电器
CN212230358U (zh) 一种低宽度高负载高绝缘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5815724U (zh) 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CN219658625U (zh) 一种抗冲击的线圈焊片连接结构及时间继电器
CN21327796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06194653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WO2024152511A1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及电磁继电器
CN216288205U (zh) 一种汽车继电器
CN213905250U (zh) 铁芯极面与轭铁刀口落差一致性的拍合式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