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8205U - 一种汽车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8205U
CN216288205U CN202122781994.3U CN202122781994U CN216288205U CN 216288205 U CN216288205 U CN 216288205U CN 202122781994 U CN202122781994 U CN 202122781994U CN 216288205 U CN216288205 U CN 216288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jack
base
mounting panel
wrapp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19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长黄
田瑞涛
木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Yuanbo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Yuanbo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Yuanbo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Yuanbo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19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8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8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8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基座、电子元件、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设有线圈引脚,线圈引脚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电子元件设有引线,两组线圈引脚结构外形一致,线圈引脚包括与基座过盈配合的插板、与线圈骨架过盈配合的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一侧壁并向外延伸的绕线柱,插板与绕线柱连接处设有连接电子元件的连接板,所述插板、安装板、绕线柱与连接板一体成型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槽,电子元件的引线与连接槽之间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继电器,改进了线圈引脚的结构,使其便于生产、便于安装,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将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自动控制器件。而汽车继电器是汽车中使用的继电器,该类继电器切换负载功率大,抗冲击性、抗振性高。现有的汽车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轭铁、带有触点的动静簧片等组成。动簧片与衔铁固定,动簧片的一端与轭铁摆动连接,动簧片的另一端设有动触点。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电磁力,铁芯吸引衔铁,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片的静触点接触,当线圈中电流消失时,电磁力消失,衔铁复位,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片的静触点分离。通过衔铁与铁芯的吸合与分离,控制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与分离来实现电路通断控制。
现有技术中,汽车继电器中与线圈连接的线圈插脚,通常为左右设置,左线圈插脚与右线圈插脚结构不一致,需要不同的生产流程,在安装线圈插脚时,又需要区分左右线圈插脚,不利于安装,生产效率低下,且为了保证安装稳定性,需要设置多处弯折,导致加工工艺复杂,生产中不良品多,生产报废率高,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线圈引脚连接有电子元件,而电子元件与线圈引脚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铆接、折弯等方式较为复杂,不利于安装,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继电器,改进了线圈插脚的结构,使得线圈插脚生产通过率高且便于安装,降低了生产成本低,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基座、电子元件、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有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上设有两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设有线圈引脚,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线圈引脚穿过第二插孔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引线,所述引线与线圈引脚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两组线圈引脚结构外形一致,所述线圈引脚包括与第二插孔过盈配合的插板、设置于插板一端与第一插孔过盈配合的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一侧壁并向外延伸的绕线柱,所述插板与绕线柱连接处设有连接电子元件的连接板,所述插板、安装板、绕线柱与连接板一体成型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安装板两侧壁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插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插孔沿绕线柱延伸方向开设有与绕线柱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绕线柱伸出第一插槽一段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汽车继电器的线圈引脚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由于两组线圈引脚外形一致,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安装方便,也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由于线圈引脚包括插板、安装板、接线柱、连接板,四者一体成型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线圈引脚无需进行任何折弯处理,大大简化生产工艺,易于加工,使得生产合格率增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线圈引脚上的安装板与线圈骨架的第一插孔采用过盈配合,插板与基座第二插孔采用过盈配合,避免了传统的焊接、铆接等复杂的连接方式,简化工艺。利用安装板两侧壁设置的第一凸起,安装板与第一插孔之间为过盈连接,使得线圈引脚的安装过程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保证线圈引脚与线圈骨架的连接稳定性。由于第一插孔上设有与绕线柱适配的第一插槽,绕线柱伸出第一插槽一段距离,便于安装人员绕线。当安装板插入第一插孔,绕线柱底部与第一插槽底部配合时,可以对线圈引脚进行限位,也便于安装人员确认线圈引脚是否已经与线圈骨架连接到位。如此一来,可以实现简化线圈引脚安装过程,并且保证连接稳定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位于安装板相对的一端为插脚,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朝向插脚开口设置的连接槽,所述电子元件的引线与连接槽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插板一侧壁及连接板一侧壁设有与基座的第二插孔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元件与线圈引脚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简化了电子元件与线圈引脚之间的安装工艺。由于线圈引脚上的电子元件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电子元件的引线之间为过盈配合,无需采用焊接等复杂的工艺进行安装,便于自动化生产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在插板一侧壁及连接板一侧壁设有与基座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在线圈引脚穿过基座的第二插孔时,设置于连接板一侧的第二凸起受到基座挤压,从而减小连接槽的间隙,促使连接槽进一步挤压引线,使连接槽与引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连接板适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一侧边与第二插孔联通,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电子元件适配的容纳凹槽,所述容纳槽两侧设置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第二插槽相交处设有与连接槽适配的限位插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电子元稳定地固定在线圈引脚与基座之间。将电子元件放置于容纳凹槽之中,当线圈引脚的插板插入基座的第二插孔时,线圈引脚的连接板进入第二插槽,同时限位插块插入连接槽并对电子元件的引线形成限位,在线圈引脚的插板完全与基座连接稳定后,电子元件也能被稳定地固定在线圈引脚与基座之间。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子元件还包括有电阻或者二极管,所述电阻或者所述二极管两端与引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电阻或者二极管可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因电流突然变大而烧坏线圈,从而确保线圈工作时的安全性。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线圈骨架内的铁芯、围设于线圈骨架外的线圈、与铁芯一端连接的轭铁、与轭铁连接的衔铁,所述衔铁可围绕衔铁与轭铁连接处进行摆动,所述衔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体,所述轭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体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设有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可以帮助衔铁进行自动复位。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力,使铁芯吸引衔铁,由于衔铁可以围绕衔铁与轭铁连接处进行摆动,当铁芯吸引衔铁时,弹簧被拉伸,当线圈中电流消失,磁力随之消失,此时,弹簧开始复位,为下一次铁芯吸合衔铁作准备。与传统的采用簧片复位相比,复位时间有所减少。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铁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片,所述轭铁与动触片之间设有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一端与轭铁抵触连接,一端与动触片抵触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簧片可以避免衔铁复位时摆动的角度过大,防止跟随衔铁摆动的动触片撞击其他部件导致动触片变形或者是引起其他部件变形。
上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材料为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的电阻率小,由铜材质制成的导线围绕而成的线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流通过线圈时,电能损耗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汽车继电器,改进了线圈引脚的结构,使得线圈引脚便于生产与安装,降低了生产报废率,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外壳);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引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圈引脚插装后截面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7所示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基座1、电子元件2、电磁组件3,电磁组件3包括有线圈骨架31,线圈骨架31上设有两组第一插孔311,第一插孔311内设有线圈引脚4,基座1上设有第二插孔11,线圈引脚4穿过第二插孔11固定于基座1上,两组线圈引脚4结构外形一致,便于安装。线圈引脚4包括与第二插孔11过盈配合的插板41、设置于插板41一端与第一插孔311过盈配合的安装板42、设置于安装板42一侧壁并向外延伸的绕线柱43,插板41与绕线柱43连接处设有连接电子元件2的连接板44,插板41、安装板42、绕线柱43与连接板44一体成型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一来,线圈引脚4无需进行任何折弯处理,从而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合格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安装板42两侧壁设有第一凸起421,安装板42通过第一凸起421与第一插孔311过盈配合,第一插孔311沿绕线柱43延伸方向开设有与绕线柱43适配的第一插槽312,绕线柱43伸出第一插槽312一段距离。插板41一侧壁及连接板44一侧壁设有与基座1的第二插孔11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45。插板41上位于安装板42相对的一端为插脚,连接板44上设有朝向插脚开口设置的连接槽441,而电子元件2为电阻或者为二极管,电阻或者二极管的两端连接有引线21,引线21与连接槽441之间为过盈配合,实现简化电子元件2的安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基座1上设有与连接板44适配的第二插槽12,第二插槽12一侧边与第二插孔11连通,基座1上设有与电子元件2适配的容纳凹槽13,容纳槽13两侧设置有引线槽131,引线槽131与第二插槽12相交处设有与连接槽441适配的限位插块14。
电磁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线圈骨架3内的铁芯32、围设于线圈骨架3外的线圈33、与铁芯32一端连接的轭铁34、与轭铁34连接的衔铁35,衔铁35可围绕衔铁35与轭铁34连接处进行摆动,其中,线圈33材料为铜,铜导线导电率高。所述衔铁35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体351,所述轭铁34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体35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体341,所述第一连接体351与第二连接体341之间设有弹簧36。衔铁35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片5,轭铁34与动触片5之间设有动簧片6,所述动簧片6一端与轭铁34抵触连接,一端与动触片6抵触连接,动簧片6可以避免衔铁35复位时摆动的角度过大,防止跟随衔铁35摆动的动触片5撞击其他部件导致动触片5变形或者是引起其他部件变形。

Claims (7)

1.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基座、电子元件、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有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上设有两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设有线圈引脚,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线圈引脚穿过第二插孔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引线,所述引线与线圈引脚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两组线圈引脚结构外形一致,所述线圈引脚包括与第二插孔过盈配合的插板、设置于插板一端与第一插孔过盈配合的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一侧壁并向外延伸的绕线柱,所述插板与绕线柱连接处设有连接电子元件的连接板,所述插板、安装板、绕线柱与连接板一体成型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安装板两侧壁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插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插孔沿绕线柱延伸方向开设有与绕线柱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绕线柱伸出第一插槽一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位于安装板相对的一端为插脚,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朝向插脚开口设置的连接槽,所述电子元件的引线与连接槽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插板一侧壁及连接板一侧壁设有与基座的第二插孔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连接板适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一侧边与第二插孔联通,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电子元件适配的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两侧设置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第二插槽相交处设有与连接槽适配的限位插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还包括有电阻或者二极管,所述电阻或者所述二极管两端与引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线圈骨架内的铁芯、围设于线圈骨架外的线圈、与铁芯一端连接的轭铁、与轭铁连接的衔铁,所述衔铁可围绕衔铁与轭铁连接处进行摆动,所述衔铁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体,所述轭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体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设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片,所述轭铁与动触片之间设有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一端与轭铁抵触连接,一端与动触片抵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材料为铜。
CN202122781994.3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汽车继电器 Active CN216288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1994.3U CN21628820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汽车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1994.3U CN21628820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汽车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8205U true CN216288205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1994.3U Active CN21628820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汽车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8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6354A (zh) 印刷电路板的接线柱
US713594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CN115458372B (zh) 一种零件通用性高兼容性强的模块式继电器结构
US3878489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acts and radio type plug-in connector
US799488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6288205U (zh) 一种汽车继电器
US6686821B2 (en) Relay device
CN211208341U (zh) 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CN203406234U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07052535U (zh) 抗浪涌小型电磁继电器
EP3764385A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US4604598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underslung armature
CN219873338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4336656U (zh) 一种工业继电器
CN219534417U (zh) 一种继电器的线圈引出件和电磁继电器
CN220585153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4254289U (zh) 一种端子防靠拢式电磁继电器
CN214254286U (zh) 一种多触头互感器式继电器
KR20160003380U (ko) 기판 조립체의 유동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접촉기
CN212907568U (zh) 连接器引出片及其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979470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JP3809687B2 (ja) 電磁継電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061920U (zh) 一种时间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