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3132A -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3132A
CN116433132A CN202111638764.XA CN202111638764A CN116433132A CN 116433132 A CN116433132 A CN 116433132A CN 202111638764 A CN202111638764 A CN 202111638764A CN 116433132 A CN116433132 A CN 116433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point
task
target user
targe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87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辉
丁照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87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31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3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31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07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涉及物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本公开提高了目标任务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了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快递行业出现了上门取件以及送货上门。
目前,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预约上门取件后,快递站点揽收该取件任务,并将该取件任务分配给快递员,由快递员根据预约信息至指定目的地去取件,其间,由快递站点的管理人员对取件任务进行人工监控,当快递员不能及时到达指定目的地时,由该管理人员联系快递员后再对该取件任务进行重新分配。
但是,上述对于取件任务超时的处理方法,由于快递站点存在大量的快递数据,快递站点的管理人员在监控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且人工监控的方式效率低下,降低了取件任务的处理效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任务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任务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初始位置点对应的初始时间、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时间以及所述导航路径时间,得到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导航路径时间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之前,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导航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片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初始位置点之间的第一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根据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为正常位置点或者异常位置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第二偏移参数以及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更新前第一位置点至所述目标任务地的第一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并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以及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位置点;
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状态为异常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个数;
获取距离所述当前位置点最近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小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位置点的状态均为正常位置点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删除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任务池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所述任务池中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任务未与第一目标用户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且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任务目的地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的时间在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之前,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包括:
导航路径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任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一方面,在目标用户接收目标任务之后,首先获取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根据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该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根据该导航路径确定目标用户在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任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对任务的处理,由于不需要快递网点管理员对任务数据的人工监控,根据导航路径即可判断目标用户在任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提高了任务处理过程中异常监控的效率;另一方面,在确定目标用户在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提高了目标任务处理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了可以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的示例性应用环境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在确定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之后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路径导航时间大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的场景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根据第一位置点以及导航路径确定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根据导航路径的偏移参数以及目标用户的第一路径轨迹的偏移参数确定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在确定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根据第一导航路径的偏移参数以及第二偏移参数确定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图10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根据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又一种根据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目标用户的位置点均为异常位置点的场景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例实施例的一种将目标任务放回至任务池后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例实施例的又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任务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日常的很对行为习惯,比如寄快递、收快递等,之前的寄快递需要到快递点,然后,手写填单,但是现在通过移动设备下单之后可以等待快递员上门取件。
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预约上门取件后,快递站点揽收该取件任务,并将该取件任务分配给快递员,由快递员根据预约信息至指定目的地去取件,其间,当快递员不能及时到达指定目的地,需要快递员手动将该取件任务退回至快递站点,或者,由快递站点的管理人员对取件任务进行人工监控,当快递员不能及时到达指定目的地时,由该管理人员联系快递员后再对该取件任务进行重新分配。但是,一方面,快递员在作业过程中,不能及时响应取件任务,导致取件任务经常超时;另一方面,快递站点的管理人员在对取件任务进行监控时,由于快递站点存在大量的快递数据,导致监控效率较低。
基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参考图1所示,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的示例性应用环境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中的一种或多种,网络103和服务器104。网络103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以及服务器1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终端设备101、102可以是各种具有收集目标用户位置点的手持设备或者应用软件。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比如服务器104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一般由终端设备101、102执行,相应地,任务处理装置一般设置于终端设备101、102中。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也可以由服务器104执行,相应的,任务处理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4中,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是手持设备101、102包括的用于采集目标用户的位置点,将目标用户的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上传至服务器104,服务器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判断目标用户在不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并将与状态信息对应的提示信息传输给终端设备101、102等。
图2示出了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该任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步骤S220.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步骤S230.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上述任务处理方法,一方面,在目标用户接收目标任务之后,首先获取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根据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该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根据该导航路径确定目标用户在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任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对任务的处理,由于不需要快递网点管理员对任务数据的人工监控,根据导航路径即可判断目标用户在任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提高了任务处理过程中异常监控的效率;另一方面,在确定目标用户在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提高了目标任务处理的效率。
以下,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任务处理方法中涉及的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首先,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以及目的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本公开示例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快递的上门取件以及送货上门的场景,主要研究如何降低取件或者送货的超时,提高取件或者送货的效率。
在本公开中实时获取目标用户的位置点,当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时,根据该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生成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基于该导航路径确定目标用户在任意时刻所处的位置点是否为异常位置点,当目标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异常提示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以使得目标用户根据导航路径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完成目标任务,不需要人工监测目标用户的异常,提高了目标任务完成的效率。
其次,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任务处理系统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参考图3所示,该任务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位置采集模块310、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系统320、状态确认模块330以及目标用户信息接收模块340。其中,位置采集模块310,用于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采集目标用户的位置点,将获取到的初始位置点发送至GIS系统320中,并将间隔预设时间采集到的目标用户的位置点发送至状态确认模块330中;GIS系统320,与位置采集模块310以及状态确认模块330网络连接,用于接收位置采集模块310发送的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根据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生成导航路径,并将生成的导航路径发送至状态确认模块330中;状态确认模块330,与位置采集模块310、GIS系统320以及目标用户信息接收模块340网络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用户位置点以及导航路径确定,该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异常提示信息,并将该异常提示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信息接收模块340;目标用户信息接收模块340,与状态确认模块330网络连接,用于接收异常提示信息,根据该异常提示目标用户,以使得目标用户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完成目标任务。
以下,将结合图3对步骤S210-步骤S230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在步骤S210中,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其中,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为该目标用户接收该目标任务的位置点;目标任务目的地为目标任务所在的位置点;从初始位置点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可以由GIS系统生成,生成的导航路径可以为距离最短的路径,也可以为从初始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耗时最短的路径,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410-步骤S430:
步骤S410.获取与所述初始位置点对应的初始时间、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时间;
步骤S420.根据所述初始时间以及所述导航路径时间,得到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
步骤S430.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导航路径时间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以下,将对步骤S410-步骤S4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之后,可以获取目标用户位于初始位置点时的初始时间,即,该目标任务分配给该目标用户的时间,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以及与该导航路径对应的导航路径时间,其中,导航路径时间可以由GIS系统得到。当获取到初始时间之后,可以根据初始时间以及导航路径时间,得到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当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可以认为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一定会超时的,因此,不对该目标用户进行后续计算,也不向该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对目标用户的后续计算可以包括:根据目标用户的位置点获取与目标用户位置点对应的至目标任务的导航路径,以及计算目标用户的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举例而言,参考图5所示的场景示意图,在图5中包括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501、目标任务目的地502以及导航路径503,目标用户的初始时间为10:00,即,该目标任务分配给目标用户的时间为10:00,路径导航时间为2小时,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为12:00之前,当目标用户从初始位置点501出发,经过该导航路径503,到达任务目的地502的时间为12:00,超出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因此,对于该目标用户不进行提示,也不计算该目标用户在任一位置点时与该任一位置点对应的导航路径以及任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之前,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只有将目标任务分配给目标用户时,才会获取该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因此,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之前需要先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该关联关系表示该目标任务只能由与其建立关联关系的目标用户完成。
在步骤S220中,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由目标用户的手持设备的位置点上传情况决定,也可以由手持设备的流量消耗决定,还可以根据历史时间间隔决定,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1分钟,也可以为3分钟,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预设时间间隔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步骤S610-步骤S630:
步骤S610.确定所述导航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片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步骤S620.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初始位置点之间的第一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步骤S630.根据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为正常位置点或者异常位置点。
以下,将对步骤S610-步骤S6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首先,获取导航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片段,确定与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并且得到与该初始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然后,根据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确定目标用户从初始位置点至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并得到该路径轨迹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对与初始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位置点至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片段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进行比较,即可确定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偏移参数可以为偏移角度,也可以为斜率,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偏移参数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而言,参考图7所示的目标用户移动的场景示意图,在图7中包括,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701、目标任务目的地702、目标用户第一位置点703、第一路径轨迹704以及导航路径,其中,导航路径包括2段,分别为导航路径705以及导航路径706,与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701对应的路径片段为导航路径705,可以基于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701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导航路径705基于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当偏移参数为斜率时,可以基于导航路径705在坐标轴中的位置,确定其斜率;当偏移参数为偏移角度时,可以计算第一导航路径与纵轴之间的偏移角度,若图7中偏移角度为45度,当第一路径轨迹704基于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的偏移角度小于45度时,可以认为该目标用户在远离导航路径705,当第一路径轨迹704基于目标用户初始位置点的偏移角度大于45度时,可以认为该目标用户在靠近导航路径705,在图7中,可以得到第一路径轨迹704的偏移角度小于45度,因此该目标用户在偏离第一路径轨迹,此时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为异常位置点。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810-步骤S830:
步骤S810.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步骤S820.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步骤S830.基于第二偏移参数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以下,将对步骤S810-步骤S8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在目标用户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过程中,目标用户的手持设备会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目标用户的最新位置点,当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第二位置点之后,可以判断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可以通过判断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的方法来判断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即,获取第二位置点与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确定第二位置点与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并获取与第二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以及与第二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最后,对与第二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第二位置点与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通过判断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的方法来判断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还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方法来判断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参考图9所示,可以包括步骤S910-步骤S940:
步骤S910.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步骤S920.获取更新前第一位置点至所述目标任务地的第一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步骤S930.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并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步骤S940.基于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以下,将对步骤S910-步骤S94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首先,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二位置点,第一位置点与第二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以及第一位置点至任务目的地之间的第一导航路径;然后,确定第一导航路径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第二路径轨迹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最后,通过比较第一导航路径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与第二路径轨迹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相比于步骤S810-步骤S830所示的确定方法,通过比较第一导航路径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与第二路径轨迹基于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来确定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提高了状态信息判断的准确性。
在步骤S230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向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目标用户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完成目标任务,也可以为目标用户已经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并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可以包括步骤S1010-步骤S1030:
步骤S1010.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以及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位置点;
步骤S1020.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状态为异常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个数;
步骤S1030.获取距离所述当前位置点最近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
步骤S1040.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小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
以下,将对步骤S1010-步骤S10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当目标用户为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之前,首先,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以及从初始位置点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所有的位置点,并确定其中包括的位置点中状态信息为异常位置点的个数;然后,获取其中包括的位置点中离当前位置点距离最近的状态信息为异常位置点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该第一异常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最后,当其中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通过第一异常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小于目标任务的七万完成时间时,向该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其中,预设阈值可以为3,也可以为5,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预设阈值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位置点的状态均为正常位置点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具体的,当目标用户在移动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过程中,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均为正常位置点,说明该目标用户按照导航路径移动,此时,不需要向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11所示,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可以包括步骤S1110以及步骤S1120:
步骤S1110.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大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删除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120.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任务池中。
以下,将对步骤S1110以及步骤S112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当确定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至初始位置点之间的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并且,目标用户根据第一异常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以及导航路径时间,从当前位置点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间时,删除目标用户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删除关联关系之后该目标任务就处于任务池中,其中,任务池为一种开放性平台任务中心,平台人员可以通过对应的应用软件在任务池中获取任务并完成,以获得报酬。
参考图12所示,在图12中,以预设阈值为3为例,当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为位置点4时,可以得到位置点1、位置点2、位置点3的状态信息均为异常位置点,其个数超过预设阈值,该位置点4至目标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为50分钟,且目标用户位于位置点4时当前时间为11:20,当目标用户基于位置点4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移动时,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为12:10,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为12:00之前,该到达时间超出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可以任务该目标用户不能及时完成该目标任务,因此,可以将该目标任务放回至任务池中,以使其他目标用户与该目标任务建立关联关系并及时完成该任务。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13所示,当将该目标任务放回至任务池中后,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310以及步骤S1320:
步骤S1310.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任务未与第一目标用户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且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任务目的地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320.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的时间在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之前,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
以下,将对步骤S1310、步骤S132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在预设时间内,该目标任务处于任务池中时,当该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时,还可以建立与该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当建立关联关系之后,可以根据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的时间,确定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的时间是否超过该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当未超过时,由该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当完成时间超过该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间时,可以向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将GIS智能导航技术引用到目标任务的履约计算环节中,通过实时计算目标用户的位置点与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以及导航路径时间,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距离、时间、配置以及路径轨迹等要素组成的模型,提高了目标任务的完成效率。
以下,结合图14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任务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及说明。其中,任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402.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404.获取建立关联关系时,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以及导航路径时间;
步骤S1406.判断初始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时间是否大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
步骤S1408.当是时,不向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
步骤S1410.当否时,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目标用户的位置点;
步骤S1412.根据该位置点与上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的偏移参数以及以该位置点对应的导航路径的路径片段的偏移参数,或根据据该位置点与上一位置点之间的路径轨迹的偏移参数以及该位置点上一位置点值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导航路径的偏移参数,确定该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步骤S1414.当状态信息为异常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获取离目标用户当前位置点距离最近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第一异常位置点至目标任务目的地之间的第一导航路径时间;
步骤S1416.判断基于第一导航路径时间,该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的时间是否大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
步骤S1418.为否时,向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
步骤S1420.为是时,删除目标用户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422.在预设时间内,目标用户到达目标任务目的地,且该目标任务未与任一目标用户建立关联关系时,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424.在目标用户完成目标任务后的时间小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目标用户完成该目标任务;
步骤S1426.在目标用户完成目标任务后的时间大于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向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参考图15所示,可以包括:导航路径确定模块1510、状态信息确定模块1520以及任务处理模块1530。其中:
导航路径确定模块1510,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1520,用于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任务处理模块15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上述任务处理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任务处理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初始位置点对应的初始时间、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时间以及所述导航路径时间,得到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导航路径时间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之前,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导航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片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初始位置点之间的第一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根据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为正常位置点或者异常位置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第二偏移参数以及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更新前第一位置点至所述目标任务地的第一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并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以及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位置点;
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状态为异常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个数;
获取距离所述当前位置点最近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小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位置点的状态均为正常位置点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删除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任务池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所述任务池中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任务未与第一目标用户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且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任务目的地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的时间在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之前,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600。图16显示的电子设备1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6所示,电子设备1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6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620和处理单元1610)的总线1630以及显示单元16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6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610可以执行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S110: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S120: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S130: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存储单元1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6203。
存储单元1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660通过总线1630与电子设备1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初始位置点对应的初始时间、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时间以及所述导航路径时间,得到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导航路径时间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之前,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导航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片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初始位置点之间的第一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根据与所述第一位置点对应的所述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一路径轨迹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为正常位置点或者异常位置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第二偏移参数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点对应的路径片段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点的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位置点;
获取更新前第一位置点至所述目标任务地的第一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位置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第二路径轨迹,并确定所述第二路径轨迹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第二偏移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导航路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偏移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偏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位置点,以及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位置点;
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的状态为异常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个数;
获取距离所述当前位置点最近的第一异常位置点,以及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小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异常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位置点与所述当前位置点中包括位置点的状态均为正常位置点时,不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异常位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且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位置点至所述任务目的地的导航路径时间,当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目标任务目的地的时间大于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时,删除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任务池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任务放置在所述任务池中之后,所述任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任务未与第一目标用户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且所述目标用户到达所述任务目的地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的时间在所述目标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之前,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目标任务。
11.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航路径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点,根据所述初始位置点以及目标任务目的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导航路径;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位置点,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导航路径,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
任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的状态信息,对目标任务进行处理。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CN202111638764.XA 2021-12-29 2021-12-29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331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8764.XA CN11643313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8764.XA CN11643313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3132A true CN116433132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8764.XA Pending CN11643313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31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60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shelf
CN110442121B (zh) 一种运输车路线选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10886B (zh) 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3031591B (zh) 推料机器人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256024A (zh) 控制机器人充电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27792A (zh) 无人车的调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1193030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65799A (zh) 任务状态的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012695A (zh) 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33132A (zh) 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116826A (zh) 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50818A (zh) 无人车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2907040B (zh)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08168A (zh) 盲人引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61091B (zh) 闭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392706A (zh) 故障机器人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10041257A1 (en)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Process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CN111767351B (zh) 确定搬运机器人停车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25147A (zh) 一种移动路径规划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13899359A (zh) 导航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377020B (zh) 无人驾驶设备的行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749822A (zh) 一种生成路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49204A (zh) 一种读取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14350B (zh) 服务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026571B (zh) 处理器降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