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6950A -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6950A
CN116406950A CN202111673875.4A CN202111673875A CN116406950A CN 116406950 A CN116406950 A CN 116406950A CN 202111673875 A CN202111673875 A CN 202111673875A CN 116406950 A CN116406950 A CN 116406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ayer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generating component
inorganic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航
曹达华
王婷
万鹏
周瑜杰
刘志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8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6950A/zh
Priority to EP22209473.2A priority patent/EP4207946B1/en
Priority to KR1020220187499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04018A/ko
Publication of CN116406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6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4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the materials being non-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8/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ceramics, e.g. refractory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mineral fibres or particles, e.g. asbestos, mica
    • B32B19/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mineral fibres or particles, e.g. asbestos, mica the layer of fibres or particles being impregnated or embedded in a plastic sub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32B9/00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comprising one layer of ceramic material, e.g. porcelain, ceramic ti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8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embedded in an insula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5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5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or distribution in a layer
    • B32B2264/503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or distribution in a layer distributed in a predetermined pattern in a thickness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该发热组件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所述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并且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形成颗粒聚集体,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排布。由此,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同时,降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发热层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中应用到很多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比如电炖锅中的陶瓷内胆、玻璃养生壶水壶采用玻璃材料内胆、电磁炉等用到的微晶锅、陶瓷锅等等,这些无机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化学稳定性,而且健康环保,但是也有很多的缺陷,比如传热效率低,韧性差易碎等问题。现有常规加热方式主要为采用发热管、发热盘等发热组件,玻璃器皿与发热盘发热管接触传热,该方案的特点为整体组件简单,但是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接触面积小,难以紧密接触,传热效率太低,应用于水壶等1L水加热时间超过15min,有相关的厂商针对热效率在该技术上进行改进,但是收益较小。进一步的,有厂家采用厚膜加热等方案,在玻璃板上印刷厚膜电路进行加热,该方案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但是对玻璃要求较高,如要采用耐温的石英玻璃等,并且也存在安全问题,玻璃碎裂的情况下电流大,对消费者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患,类似方案也有印刷氧化锡、热喷涂发热丝等。
因此,目前的发热组件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该发热组件具有传热效率高、传热均匀以及加热稳定性高的优点,从而显著提高包括上述发热组件的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的烹饪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所述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并且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形成颗粒聚集体,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排布。由此,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加热均匀性和加热稳定性,同时,降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发热层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毗邻设置。由此,减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促进无机氧化物基体对于热应力的吸收,提高发热组件电阻的稳定性,并且提高发热组件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使非金属板均匀受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交错排布。由此,使非金属板均匀受热,降低非金属板发生破裂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颗粒聚集体之间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具有孔隙。由此,减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加热层发生龟裂、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颗粒聚集体与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处具有孔隙,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孔隙的尺寸小于所述颗粒聚集体与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处孔隙的尺寸。由此,无机氧化物基体的孔隙尺寸小,提高无机氧化物基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加热层发生层间剥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呈同方向设置。由此,使非金属板均匀受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颗粒聚集体平行于所述非金属板设置。由此,使非金属板均匀受热,降低非金属板发生破裂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颗粒聚集体呈不规则形状,所述颗粒聚集体的长轴方向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所述颗粒聚集体的短轴方向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由此,提高加热效率,均匀传热,降低加热层发生龟裂、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分层排布,每层中的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和/或毗邻设置。由此,提高加热效率,均匀传热,降低加热层发生龟裂、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相邻两层所述颗粒聚集体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由此,提高传热的均匀性,减少热量在加热层的聚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颗粒聚集体远离所述非金属板设置,并且所述颗粒聚集体和所述非金属板之间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分隔。由此,提高传热的均匀性,避免非金属板发生破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加热过程中的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加热层中的颗粒聚集体远离所述加热层的中间区域设置。由此,避免热量在加热层中部集中导致加热层发生脱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热组件中产生气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层嵌入到所述非金属板中,所述加热层与所述非金属板的接触界面为凹凸界面。由此,提高热量向非金属板传递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金属板的厚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所述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在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由此,避免热量集中在加热层中部,提高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趋势。由此,提高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减少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增加,和/或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所述金属粉末颗粒聚集形成颗粒聚集体。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同时,降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发热层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排布。由此,促进热量向非金属板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的材料包括SiO2、Bi2O3、Al2O3、B2O3、ZnO、TiO2和Na2O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金属粉末颗粒为银、铜和铝中的任意一种;和/或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占所述加热层总质量的60%~90%。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容器本体和前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由此,该烹饪器具具有前述的发热组件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传热快、传热均匀、加热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靠近待加热物质的非金属板的厚度小于远离待加热物质的非金属板的厚度。由此,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第二非金属板发生撞裂。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前述的烹饪器具以及底座。由此,该烹饪设备具有前述的烹饪器具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传热快、传热均匀、加热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元素含量分布图;
图11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非金属板;200:发热层;210:颗粒聚集体;220:无机氧化物基体;300:第二非金属板;1000:烹饪器具;1100:发热组件;1200:容器本体;2000:烹饪设备;300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参考图1和图7,该发热组件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200,两层非金属板分别为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具体的,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相对且间隔布置,优选地,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平行设置,加热层200位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之间的间隔内。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具体厚度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体的,随着第二非金属板300厚度的增大,加热过程中第二非金属板300内部的温差也随之增大,热应力升高;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越小,则强度随之降低,在设置加热层200的过程中发生开裂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因此,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可根据热应力,以及机械强度等的具体需要进行调节和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理,随着第一非金属板100厚度的增大,第一非金属板100的机械强度增大,使用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撞裂的风险;而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过小,则机械强度降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进行选择。同时,该发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若第一非金属板100为与待加热物接触的一面,则第二非金属板300为远离待加热物的一面,此时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应大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从而缩短热量向第一非金属板100传递的距离,提高传热速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反之则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大于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具体材质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耐高温即可,例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各自独立地包括陶瓷、微晶玻璃和高硼硅玻璃中的一种。具体地,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材料可以都是陶瓷,或者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可以都是玻璃,或者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中一个为玻璃材质,另一个为陶瓷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产品的整体外观进行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8,加热层200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220,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中,例如金属粉末颗粒填充在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至少部分孔隙内,并且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金属粉末颗粒形成颗粒聚集体210,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排布,图8中具有金属光泽的为颗粒聚集体,其余胶状物质为无机氧化物基体。发明人发现,在加热层200中多个金属粉末颗粒聚集形成颗粒聚集体210后,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并且形成的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分布,即使得加热层200产生的热量能均匀的传递到加热层200的两侧,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解释的是,如无特殊说明,本申请中“颗粒聚集体”可以理解为由多个金属颗粒相互接触而成的集合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颗粒聚集体210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连接处具有孔隙(图中未示出),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中孔隙的尺寸小于颗粒聚集体210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连接处孔隙的尺寸,发明人发现,如果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中空隙的尺寸过大,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之间粘结力较弱,粘结不牢固,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断裂,也就是说,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孔隙尺寸小,可提高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之间的粘结力,降低加热层200发生层间剥落的风险,延长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上述加热层200中的金属粉末颗粒包括弱磁性金属材料。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弱磁性金属材料是指相对磁导率小于1的金属材料。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弱磁性金属材料种类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银、铝、铜等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上述加热层200中的无机氧化物基体可以为具有孔隙的任何无机氧化物,例如包括氧化硅、氧化铋、氧化镁、氧化钾中的至少之一。另外为了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果,加热层200中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含量为10-40%(质量百分数),弱磁性金属材料的含量为60-90%(质量百分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发热组件中加热层200的面积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为了提高加热层200产生热量的利用率,加热层200在第一非金属板100或第二非金属板300上的正投影不大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面积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面积,换句话说,加热层200的面积与第一非金属板100、第二非金属板300的面积相同,或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面积。
由此,当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进行组合时,第一非金属板100、第二非金属板300加热软化后,不会对加热层200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无论发热组件以何种方式与烹饪器具进行组合,在组合之后,发热组件与烹饪器具之间构成的是密闭的空间,也可以为其他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形成密闭的空间即可。
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面积相同”应作广义理解,即加热层200的面积可以与第一玻非金属板100、第二非金属板300的面积无需严格控制一致,而是可以大致相同即可,例如,只要肉眼观察不到显著的面积上的差异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的具体形成方式不受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上粘贴金属膜层形成加热层200,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上进行水转印法形成加热层200,还可以通过在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上热喷涂形成加热层200,本发明中对粘贴金属膜层、水转印法和热喷涂的具体条件不做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形成均匀平整的加热层200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可以通过烧结固化连接。由此,加热层200可以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牢固结合。当二者通过烧结固化连接时,加热层200的烧结固化温度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软化温度。由此,在烧结固化连接时,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不会发生变形。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通过烧结固化连接时,加热层200与非金属板(第一非金属板100以及第二非金属板300二者中的至少之一)接触的界面处可以是相互嵌入的,而不是平整的界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还可通过加热硬化的粘接层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连接。例如,该发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非金属板100为与待加热物接触的一面,则第二非金属板300为远离待加热物的一面,此时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通过烧结固化连接,加热层200与第二非金属板300通过粘接层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加热层2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之间的热阻,降低热量向第二非金属板300的传递速率,提高热量向第一非金属板100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加热层200的烧结固化温度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软化温度,粘接层加热硬化的温度小于第二非金属板300的软化温度。由此,加热层200可以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牢固结合,并且在进行连接时,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不会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发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第二非金属板300为与待加热物接触的一面,则第一非金属板100为远离待加热物的一面,此时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可通过粘接层连接,加热层200与第二非金属板300可通过烧结固化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加热层200和第一非金属板100之间的热阻,降低热量向第一非金属板100的传递速率,提高热量向第二非金属板300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粘接层加热硬化的温度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软化温度,加热层200的烧结固化温度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软化温度。由此,加热层200可以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牢固结合,并且在进行连接时,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不会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均通过粘接层连接。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粘接层加热硬化的温度小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软化温度。由此,加热层200可以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牢固结合,并且在进行连接时,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不会发生变形。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粘结层加热硬化以及烧结固化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加热层200为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牢固结合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层200中的颗粒聚集体210在加热层200中的设置方式不做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产品需求自行设计。
例如,参考图1,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参考图2,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毗邻设置,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毗邻设置的颗粒聚集体210并不仅限于两个,可以是三个或多个,毗邻设置或间隔设置的颗粒聚集体210在加热时,可以分散因加热产生的热应力,促进无机氧化物基体220对于热应力的吸收,提高发热组件电阻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中的一部分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另一部分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毗邻设置,即加热层200中多个颗粒聚集体210包括间隔布置和毗邻设置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在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参考附图3中虚线区域内的颗粒聚集体210的排布方式,由此,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并且多个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即使得加热层200产生的热量能均匀的传递到加热层200的两侧,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图4,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交错排布,即附图4中虚线区域内颗粒聚集体210的排布方式,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并且形成的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交错排布,即使得加热层200产生的热量能均匀的传递到加热层200的两侧,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物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呈同方向设置,即图3中虚线区域的颗粒聚集体21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设置方式,具体地,颗粒聚集体210可平行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的平行设置,并非绝对的平行,而是指颗粒聚集体210的整体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大体平行,发明人发现,如果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并且颗粒聚集体210平行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设置,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不同的金属粉末在加热层200中聚集形成的颗粒聚集体210大小和形状必然不会完全相同,例如,颗粒聚集体210可以呈不规则形状,参考图1-图4,颗粒聚集体210的长轴方向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颗粒聚集体210的短轴方向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由此,使颗粒聚集体210的长轴尽量靠近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提高颗粒聚集体21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之间的传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层200的热量的利用率,同时,颗粒聚集体210整体呈相同方向排布,可以提高热量传递的均匀性,减少热量在加热层200中的堆积,减少加热层200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以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
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长轴是指连接颗粒聚集体210上两个点形成的最长的线段,长轴方向即是沿此线段的延伸方向;短轴是指连接颗粒聚集体210上两个点形成的最短的线段,短轴方向即是延此线段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6,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分层排布。需要说明的是,每层中的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可以包括多个颗粒聚集体210,参考图5,每层中的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参考图6,每层中的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毗邻设置,由此,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并且每层中的颗粒聚集体21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间隔和/或毗邻设置,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相邻两层颗粒聚集体210通过无机氧化物基体220连接,相较于颗粒聚集体210与颗粒聚集体210直接连接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热量在加热层200中的小范围聚集,从而促进热量传递的均匀性,同时,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由于具有空隙,加热层200中的热量可以沿着颗粒聚集体210快速传递,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效率,提高加热层200的加热均匀性,降低热量在加热层200一侧的聚集,提高发热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多个颗粒聚集体210之间由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存在,该无机氧化基体220可以分散颗粒聚集体2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颗粒聚集体210远离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设置,即颗粒聚集体21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避免颗粒聚集体210直接越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直接接触,进而降低加热时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发生龟裂的风险,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颗粒聚集体210和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之间可以通过无机氧化物基体220分隔,提高热量向非金属板传递的均匀性,降低加热功率过高而造成噪音过大的风险,并降低非金属板破裂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中的颗粒聚集体210远离加热层200的中间区域设置,即加热层200的中间区域并非是颗粒聚集体210分布最多的区域,由此,加热层200中间区域颗粒聚集体210含量相对较少,可避免加热过程中加热层200中部热量积聚而导致加热层200发生层间脱落,比如可避免颗粒聚集体210分布较多的区域与无机氧化物基体220分布较多的区域发生脱落,同时,还能减少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避免在加热层200的中间区域形成空气层,发明人发现,若加热层200的中间区域具有空气层,会影响加热层200的电参数和感应电阻,影响加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层200嵌入到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中,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接触界面为凹凸界面。由此,当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接触点为凸点时,相应的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与加热层200接触点为凹点;当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接触点为凹点时,相应的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与加热层200接触点为凸点。由此,使加热层200与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粘结性更好,提高热量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参考图1,该发热组件包括两层非金属板和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200,非金属板包括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优选地,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平行设置,加热层200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220,加热层200的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无机氧化物基体220中,在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金属粉末颗粒可形成颗粒聚集体210,颗粒聚集体210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毗邻设置,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此种分布方式与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先增加再减少的分布方式相比,中间区域并非热量集中的区域,可以避免加热引起加热层的层间脱落,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9和图10,在加热层200的至少部分区域,沿加热层200的厚度方向,从加热层200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对应的,从加热层200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减少所对应的区域,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增加;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减少,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无机氧化物基体220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选自SiO2、Bi2O3、Al2O3、B2O3、ZnO、TiO2和Na2O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金属粉末可以为弱磁性金属材料,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弱磁性金属材料是指相对磁导率小于1的材料,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弱磁性金属材料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银、铝、铜等等,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占加热层总质量的60%~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即金属粉末颗粒含量相对较多的区域,金属粉末颗粒聚集形成颗粒聚集体,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同时,颗粒聚集体之间存在空隙,可以降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加热层200发生龟裂、层间脱落的风险。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颗粒聚集体220沿第一非金属板100和/或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延伸方向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发热组件中的非金属板的材质与厚度、加热层的材质与厚度、非金属板与加热层的连接方式、加热层中颗粒聚集体的分布方式和颗粒聚集体与无机氧化物基体的分布方式等内容参考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发热组件。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参考图11,该烹饪器具1000包括:容器本体1200和前述的发热组件1100,发热组件1100设在容器本体1200内,并且发热组件1100上第一非金属板朝向容器本体1200的上端布置。由此,该烹饪器具具有前述的发热组件1100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传热快、传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发热组件1100构成容器本体1200的底部,发热组件1100与容器本体1200的侧壁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容器底部与侧壁的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只要能够进行良好的结合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第一非金属板100为与待加热物接触的一面,第二非金属板300为远离待加热物的一面时,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大于第一非金属板100的厚度。由此,缩短热量向第一非金属板100传递的距离,提高传热速率,提高热量利用率。具体地,令加热层200受热后产生的热量向第一非金属板100传递的速度大于向第二非金属板300传递的速度,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厚度实现,也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调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材料,或是在远离加热面一侧增设隔热层等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13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可以各自独立地包括陶瓷、微晶玻璃和高硼硅玻璃中的一种。微晶玻璃通过控制微晶的种类数量、尺寸大小等,可以获得透明微晶玻璃、膨胀系数为零的微晶玻璃、表面强化微晶玻璃、不同色彩或可切削微晶玻璃。由此,以提高产品的外观,满足不同喜好消费者的选择需求。除此之外,微晶玻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微晶玻璃像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进而可满足消费者的更高要求。而高硼硅玻璃热膨胀系数低,物理强度高,具有更强的抗摔性能,因而可延长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例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的材料可以都是陶瓷。陶瓷具有温润如玉的外观效果,且陶瓷的散热效果在无机材料中较为优异,因此陶瓷形成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一方面可以在应用于养生壶的时候,和养生壶的陶瓷外观的侧壁构成一致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散热。
例如,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可以都是玻璃。由此,可形成底部和侧壁一体化的玻璃壶,且内侧的无机层可以较薄,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薄发热组件1100的整体厚度。当都是玻璃时,内侧的玻璃还可以选择微晶玻璃或高硼硅玻璃。更具体地,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中靠近待加热的水或食物的玻璃可以选择导热系数较高的玻璃材料,外侧可以选择导热系数较低的。由此,加热层200的热量可以更快、更优选地向待加热的水或食物传递,一方面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发热组件过热。除此之外,底部和侧壁使用一体化的玻璃,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相对简单。
或者,第一非金属板100和第二非金属板300中一侧是玻璃一侧是陶瓷。具体的,可令该发热组件1100中的发热面一侧的非金属板为陶瓷,另一个非金属板为玻璃。由于陶瓷具有密度高、隔水、散热快的优点,当该发热组件1100进行加热时,可通过陶瓷材料快速传递给待加热的水或食物。或者,也可以令该发热组件1100中的发热面一侧的非金属板为玻璃,另一个非金属板为陶瓷。此种情形下由于陶瓷材料的机械强度优于玻璃材料,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发热组件1100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参考图12,该烹饪设备2000包括前述的烹饪器具1000以及底座3000。由此,该烹饪设备2000具有前述的烹饪器具1000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传热快、传热均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6)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所述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
所述加热层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并且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形成颗粒聚集体,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毗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颗粒聚集体之间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具有孔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聚集体与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处具有孔隙,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孔隙的尺寸小于所述颗粒聚集体与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处孔隙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呈同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聚集体平行于所述非金属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聚集体呈不规则形状,所述颗粒聚集体的长轴方向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所述颗粒聚集体的短轴方向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分层排布,每层中的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和/或毗邻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相邻两层所述颗粒聚集体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颗粒聚集体远离所述非金属板设置,并且所述颗粒聚集体和所述非金属板之间通过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分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加热层中的颗粒聚集体远离所述加热层的中间区域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嵌入到所述非金属板中,所述加热层与所述非金属板的接触界面为凹凸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板的厚度不同。
16.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非金属板以及位于所述非金属板之间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金属粉末颗粒和无机氧化物基体,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分布在在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中,
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减少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增加,和/或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的含量减少。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加热层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加热层的一侧表面到另一侧表面,所述金属粉末颗粒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所述金属粉末颗粒聚集形成颗粒聚集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聚集体沿所述非金属板的延伸方向排布。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元素或氧元素或铝元素含量增加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1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氧化物基体的材料包括SiO2、Bi2O3、Al2O3、B2O3、ZnO、TiO2和Na2O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颗粒为银、铜和铝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颗粒的含量占所述加热层总质量的60%~90%。
2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所述发热组件为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靠近待加热物质的非金属板的厚度小于远离待加热物质的非金属板的厚度。
26.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烹饪器具以及底座。
CN202111673875.4A 2021-12-31 2021-12-31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Pending CN116406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875.4A CN116406950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EP22209473.2A EP4207946B1 (en) 2021-12-31 2022-11-24 Heat-generating assembly, cooking appliance and cooking device
KR1020220187499A KR20230104018A (ko) 2021-12-31 2022-12-28 발열 어셈블리, 조리 기구 및 조리 기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875.4A CN116406950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6950A true CN116406950A (zh) 2023-07-11

Family

ID=8436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875.4A Pending CN116406950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07946B1 (zh)
KR (1) KR20230104018A (zh)
CN (1) CN11640695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5933B1 (fr) * 1999-07-07 2001-10-12 Fond Franco Belges Recipient culinaire a chauffage par induction
DE10127051C2 (de) * 2001-06-02 2003-06-26 Schott Glas Kochfeld
KR101896870B1 (ko) * 2018-03-23 2018-09-10 (주)세라켐 인덕션 레인지용 조리 용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07946A1 (en) 2023-07-05
KR20230104018A (ko) 2023-07-07
EP4207946B1 (en) 202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2541B1 (ko) 세라믹 솥 기구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요리 기구
CN201919178U (zh) 金属基板玻璃陶瓷电加热器和电加热器具
CN101396228A (zh) 电磁加热专用陶瓷容器
CN203122062U (zh) 复合锅
CN116406950A (zh)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CN207928184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838195Y (zh) 电热结构
CN205866634U (zh) 烤盘及烹饪器具
JP2003290029A (ja) 電磁調理器用樹脂容器
CN207444783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9452873B (zh) 用于电烹饪器具的内锅、电烹饪器具和制造内锅的方法
CN204427773U (zh) 厨房电热器具的加热容器及设有该加热容器的食品加工机
KR20180132647A (ko) 흑연 함유 물품
CN115886570A (zh) 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
CN115886525A (zh) 发热组件、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20757222U (zh) 一种导磁陶瓷烤盘结构
CN115868806A (zh) 发热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9996038U (zh) 一种陶瓷锅
CN109124290A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115886540A (zh)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CN116262008A (zh) 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
CN115886539A (zh) 发热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06949A (zh) 发热组件、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
KR102285636B1 (ko) 단열 코팅층이 형성된 조리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915510A (zh) 发热部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