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4783U -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4783U
CN207444783U CN201720627772.7U CN201720627772U CN207444783U CN 207444783 U CN207444783 U CN 207444783U CN 201720627772 U CN201720627772 U CN 201720627772U CN 207444783 U CN207444783 U CN 207444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eramic
pot
hea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7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雪平
曹达华
李康
杨玲
李兴航
李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27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4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4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4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该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作为内层的陶瓷层(1)、作为外层的金属层(3)以及位于陶瓷层(1)和金属层(3)之间的导热层(2),其中,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通过将导热层的底部结构设置为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以正态分布形态逐渐减小,可以使陶瓷层底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基本相同,达到均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环保的锅具材料要求越来越高,对金属材料锅具生锈及中毒等问题日益担心,由于陶瓷材料的优越性能,健康环保,耐化学腐蚀,在和食物长期接触过程中不存在金属元素溶出风险,还具有一定的远红外穿透功能,保证食物的鲜美可口,应用到锅具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陶瓷材料不具有电磁加热功能,比较脆容易跌落破裂,而且陶瓷锅应用于压力锅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后发现,为了实现克服现有的由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锅具存在的容易破裂且在高温高压下安全性较差的缺陷,可以将锅具配置成三层结构,将陶瓷层作为内层,将金属层作为外层,并且在陶瓷层和金属层之间设置导热层,一方面导热层可以及时地把金属层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陶瓷层,让整个陶瓷层均匀受热;另一方面锅体外包裹金属层,很好地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赋予陶瓷锅一定的抗碰撞跌落性能。对于这种三层结构的陶瓷镶嵌锅体结构,在煮食物时锅底的中心处的温度最高,从中心到四周温度逐渐降低,温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形态,如果将导热层的底部设置为均匀厚度的结构,这样会导致陶瓷层底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陶瓷锅底部均温的效果,实用新型人发现可以通过将导热层的底部结构设置为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来实现,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镶嵌金属内锅,该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作为内层的陶瓷层、作为外层的金属层以及位于陶瓷层和金属层之间的导热层,其中,在所述导热层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
优选地,在所述导热层的底部,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呈正态分布形态。
优选地,在所述导热层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为1-3mm。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的侧壁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的底部厚度大于侧壁厚度。
优选地,所述陶瓷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导热层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为导热弹性层。
更优选地,所述导热弹性层由含有硅胶和/或弹性聚合物以及导热填料的组合物形成,所述弹性聚合物选自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和氟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热填料为金属氧化物粉体。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包括至少一层导磁层。
优选地,所述导磁层为铁层或铁基合金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磁层的外表面上的铝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在陶瓷层与金属层之间的导热层可以及时地把金属层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陶瓷层,让整个陶瓷层均匀受热,这样可以让食物更鲜美可口;而且,由于陶瓷材料脆性比较大,当有暗裂纹的陶瓷层处在压力状态时存在安全风险,在锅体外包裹金属层,很好地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赋予陶瓷锅一定的抗碰撞跌落性能。
而且,通过将导热层的底部结构设置为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可以达到陶瓷层底部均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的层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陶瓷层底部的检测点划分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对比例1中检测出的陶瓷层底部温度分布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陶瓷层 2 导热层
3 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作为内层的陶瓷层1、作为外层的金属层3以及位于陶瓷层1和金属层3之间的导热层2。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在优选情况下,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呈正态分布形态。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设置导热层底部结构,可以使陶瓷层底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基本相同,达到均温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可以为1-3mm,优选为1-2.5mm。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层2的侧壁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金属层在加热(特别是电磁加热)的过程时温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因而通过使导热层的侧壁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可以保证陶瓷层上下温度的均匀性;同时,在金属层加热停止时,陶瓷层蓄热效果比较好,金属层散热快,陶瓷层温度比金属层温度高,因而通过使导热层的侧壁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可以减少陶瓷层通过导热层传递给金属层的热量,延长陶瓷层的保温时间,达到食物保鲜时间延长。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厚度大于侧壁厚度。因为在对陶瓷镶嵌金属内锅进行加热如电磁加热的过程中,线圈盘加热部位主要集中在底部,底部温度比侧壁温度高,因此,通过使导热层2的底部厚度大于侧壁厚度,可以更快地传递热量,使陶瓷层1上下温度更均匀。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层1的高度大于所述导热层的高度。在加热(如电磁加热)结束以后,由于陶瓷层1的蓄热效果比较好,有比较好的保温效果,此时陶瓷层1的温度高于金属层3的温度,因而通过使陶瓷层1的高度大于导热层2的高度,可以减少陶瓷层1通过导热层2传递给金属层3的热量,降低热量散失,延长保温时间。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层2为导热弹性层,也即所述导热层2由导热弹性材料形成。由于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很大,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远大于陶瓷材料,在热循环过程中陶瓷层容易受到挤压而破裂,通过将陶瓷层与金属层之间的导热层设置为导热弹性层,不仅可以及时地把金属层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陶瓷层,同时可以进一步缓解金属层高温膨胀对陶瓷层的挤压,避免陶瓷层的破裂。
进一步优选地,形成所述导热弹性层的材料为耐高温导热弹性材料。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耐高温导热弹性材料为含有硅胶和/或弹性聚合物以及导热填料的组合物,硅胶和/或弹性聚合物可以赋予优异的弹性和可加工性,所述导热填料可以赋予优异的导热性和耐温性。在优选情况下,所述耐高温导热弹性材料为含有硅胶和导热填料的组合物。所述弹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硅橡胶和氟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热填料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Al2O3、MgO、BeO、ZnO、等粉体,也可以是氮化物Si3N4、AlN等粉体,也可以是银、铝、铜、金、铁、镍、不锈钢、金属合金等金属粉体。在所述含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导热填料的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所述导热填料的含量为30-70重量份,优选为40-60重量份。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弹性层2为石墨。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最高可达1900W/m2·k,且熔点高达3850℃,耐高温,耐化学腐蚀,具有可塑性,能很好地把金属层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陶瓷层,并且能很好地缓解金属层热膨胀对陶瓷层造成的挤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层3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金属层3为多层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层3包括至少一层导磁层。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磁层可以赋予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电磁加热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磁层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导磁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铁金属、镍金属、铁基合金以及其他导磁合金材料形成。所述铁基合金例如可以为Fe-C合金、Fe-Ni合金、Fe-Al合金、Fe-Si合金和Fe-Mn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Fe-C合金,具体的实例如304不锈钢、430不锈钢。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磁层为铁层(即由铁金属形成的导磁层)或铁基合金层(即由铁基合金形成的导磁层)。
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的金属层3可以是一层导磁层,也可以是导磁层与其他金属层复合在一起的多层结构。优选情况下,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的金属层3为包括导磁层和其他金属层的多层结构。所述其他金属层可以由铝、锌、铜、不锈钢、金属合金等非导磁性材料形成。由于铝具有优异的抗腐蚀能力,并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铝金属价格相对较便宜,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层3包括导磁层和形成在所述导磁层的外表面上的铝层,也即铝层包裹在所述导磁层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层1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用于制备陶瓷锅体的材料形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陶瓷层1的陶瓷锅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70-90重量份的氧化铝粉、3-20重量份的高岭土、0.5-5重量份的滑石粉以及水混合并研磨以获得浆料;将所述浆料进行陈腐1-30小时,然后造粒,得到粒度D50为80-150μm的粒料;将所得粒料进行干压成型,并将成型得到的生坯在1400-1700℃下进行烧结,从而制得陶瓷锅体。
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陶瓷层1、导热层2和金属层3,所述陶瓷层1为内层,所述金属层3为外层,导热层2位于陶瓷层1和金属层3之间,并且所述导热层2为由耐高温导热材料形成的导热弹性层;其中,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趋势呈正态分布形态。在该实施方式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陶瓷层1与金属层3之间的导热弹性层可以及时地把金属层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陶瓷层1,让整个陶瓷层1均匀受热,同时可以缓解金属层3高温膨胀对陶瓷层1的挤压,避免陶瓷层1的破裂;在锅体外包裹金属层3,很好地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赋予陶瓷锅一定的抗碰撞跌落性能;另外,通过将导热层2的底部结构设置为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以正态分布形态逐渐减小,可以使陶瓷层底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基本相同,达到均温的效果。
在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的结构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金属层3设置为多层结构,包括一层作为导磁层的铁层和形成在铁层外表面上的铝层。在该实施方式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作为导磁层的铁层的存在,赋予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电磁加热的功能。
在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的结构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或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使导热层2的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使导热层2的底部厚度大于侧壁厚度,使陶瓷层1的高度大于导热层2的高度。在该实施方式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可以使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获得更好的从上到下均匀加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作为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陶瓷锅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85重量份的氧化铝粉(平均粒径为7微米)、8重量份的高岭土以及7重量份的滑石和80重量份的水混合并研磨以获得浆料;将所述浆料进行陈腐12小时,然后造粒,得到粒度D50为100μm的粒料;将所得粒料进行干压成型,并将成型得到的生坯在1650℃下进行烧结,从而制得陶瓷锅体。
实施例1
按照以下结构组装陶瓷镶嵌金属内锅: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陶瓷层1、导热弹性层和金属层3,所述陶瓷层1为内层,所述金属层3为外层,导热层2位于陶瓷层1和金属层3之间;其中,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具体为2mm,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趋势呈正态分布形态。
在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的陶瓷层底部,按照图3所示的划分方式选取13个检测点,然后对所述陶瓷镶嵌金属内锅进行加热,并检测相应检测点的温度,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检测点 6 5 4 3 2 1 圆心 7 8 9 10 11 12
温度(℃) 144 145 147 148 148 149 150 149 149 148 148 147 146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组装陶瓷镶嵌金属内锅,所不同的是,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为均匀厚度的结构,厚度为2mm。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检测陶瓷层底部加热后相应检测点的温度,结果如下表2所示,所得温度分布曲线如图4所示。
表2
检测点 6 5 4 3 2 1 圆心 7 8 9 10 11 12
温度(℃) 136 139 142 145 148 149 150 149 147 144 143 140 135
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中,通过将导热层2的底部结构设置为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以正态分布形态逐渐减小,可以使陶瓷层底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基本相同,达到均温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该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包括作为内层的陶瓷层(1)、作为外层的金属层(3)以及位于陶瓷层(1)和金属层(3)之间的导热层(2),其中,在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中心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层的底部,厚度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呈正态分布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2)的侧壁厚度从下到上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2)的底部厚度大于侧壁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1)的高度大于所述导热层(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2)为导热弹性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包括至少一层导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为铁层或铁基合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磁层的外表面上的铝层。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镶嵌金属内锅。
CN201720627772.7U 2017-06-01 2017-06-01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444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7772.7U CN207444783U (zh) 2017-06-01 2017-06-01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7772.7U CN207444783U (zh) 2017-06-01 2017-06-01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4783U true CN207444783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4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7772.7U Active CN207444783U (zh) 2017-06-01 2017-06-01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47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4353A (zh) * 2018-08-23 2018-12-25 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4353A (zh) * 2018-08-23 2018-12-25 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6829C (zh) Ptc厚膜电路可控电热元件
KR100714053B1 (ko) 전자렌지용 발열 복합 조리기
CN106466116A (zh) 一种自动恒温锅具
CN207444783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5534319B (zh) 一种ih电饭煲的陶瓷内胆及其制备方法
CN202723634U (zh) 电烤炉
CN207461957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61958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JPH08131337A (ja) 電磁加熱用調理容器及び食器
CN201861404U (zh) 具有多层导热结构的锅
CN108968700A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44782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61922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9133877A (zh) 氧化铝陶瓷锅体及其制备方法、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61923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44814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44784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461956U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JPS6325465B2 (zh)
CN207775099U (zh) 氧化铝陶瓷锅体、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167379C (zh) 紫砂陶瓷电饭锅
CN108968704A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01744522A (zh) 节能电热锅
CN108968703A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8968636A (zh) 陶瓷镶嵌金属内锅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