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4864A -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4864A
CN116394864A CN202310681689.8A CN202310681689A CN116394864A CN 116394864 A CN116394864 A CN 116394864A CN 202310681689 A CN202310681689 A CN 202310681689A CN 116394864 A CN116394864 A CN 116394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chip
vehicle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1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键
李慧宇
安旺
王鑫
翟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1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48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4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4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02J1/084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1/086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or loads and source or sources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配电单元,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且配电单元与车辆上的主电源连接,配电单元用于控制主电源向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车辆进行供电;底盘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芯片,每个第一芯片用于控制主电源向对应的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第一负载进行供电;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二芯片,每个第二芯片用于控制主电源向对应的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第二负载进行供电。本公开取消了整车电磁电源总开关,使用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分别对相应的电源回路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对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传统商用车正在逐步智能化,整车电器设备数目不断增加,整车用电功率、电源回路越来越多,使得整车对电源分配设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配电技术已无法满足其逐步发展的要求。
如图1所示,传统汽车行业使用保险丝加继电器的方式对整车低压系统进行电源管理,其中保险丝对低压线束及负载进行短路及过载保护,继电器实现对低压负载回路的通断控制,当发生短路故障时熔断保险丝实现对负载及线束进行保护;但是由于保险丝以及继电器的一些特性,比如保险丝的规格额定、短路保护时间长、损坏后需更换,通过继电器供电时无法获取继电器的工作状态等,使得车辆发生短路故障后容易出现烧线、烧车等事故;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车辆对低压电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自动驾驶控制器供电出现问题时,如何确保车辆的继续自动驾驶使用,以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快速、精准、更加安全的实现对整车低压电器回路进行管理是汽车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善上述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且所述配电单元与车辆上的主电源连接,所述配电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所述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
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芯片,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第一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根据该第一芯片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之间的线束长度进行布设;
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二芯片,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第二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供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第一主芯片,设置在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且所述第一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基于该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
第二主芯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且所述第二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连接,所述第二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发送第二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基于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分别包括:开启命令或关闭命令。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分别用于采集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并上传至管理单元,以使所述管理单元分别对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进行潜在故障识别;其中,每路所述配电数据信息至少包括电流值、电压值、过流及过温故障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通知单元,与所述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管理单元识别出潜在故障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检查所述车辆的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优化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优化所述配电单元的配电方式,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分别根据每个所述第一负载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的使用情况,向每个所述第一负载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分配不同档位的电源。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所述唤醒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唤醒所述配电单元,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源是否失效,并将所述主电源是否失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配电单元;
备用电源单元和自动驾驶单元,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及所述自动驾驶单元分别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配电单元接收到所述主电源失效的信息时,启用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所述自动驾驶单元进行供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提醒单元,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该车辆进行供电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停车单元,与所述提醒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该车辆进行供电,且未检测到所述车辆内的驾驶员信息时,向该车辆发送安全停车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电源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配电单元控制主电源向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
每个第一芯片控制所述主电源向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对应的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位于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
每个第二芯片控制所述主电源向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对应的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二芯片位于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系统及方法,通过底盘智能配电盒内的第一芯片控制主电源向与第一芯片对应的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一负载进行供电,通过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的第二芯片控制主电源向与第二芯片对应的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二负载进行供电。相比于传统电源分配方案,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取消了整车电磁电源总开关,使用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分别对相应的电源回路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对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供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中传统商用车整车电源分配系统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电源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底盘智能配电盒、驾驶室配电盒内部组成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底盘智能配电盒内部组成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驾驶室配电盒内部组成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驾驶备用电源单元设计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电源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100、底盘智能配电盒;110、第一芯片;200、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10、第二芯片;300、主电源;400、第一负载;500、第二负载;600、备用电源单元;700、自动驾驶单元;800、第三芯片;900、第四芯片;1000、唤醒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参考图2中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所述配电单元与所述车辆上的主电源300连接,所述配电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所述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
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芯片110,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分别与所述主电源300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400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根据该第一芯片110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400之间的线束长度进行布设。
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设置有若干第二芯片210,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分别与所述主电源300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500进行供电。
需要理解的是,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负载400、若干第二负载500、主电源300及配电单元。其中,若干第一负载400、若干第二负载500、主电源300及配电单元均设置在车辆上。配电单元与主电源300连接,配电单元用于控制主电源300向车辆进行电源分配,即对车辆进行供电。进一步的,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设置若干第一芯片110,每个第一芯片110可以分别与主电源300,以及与每个第一芯片110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连接,从而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基于形成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每个第一芯片110可以控制主电源300向与每个第一芯片110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以实现对第一负载400的供电。因此,当需要对第一负载400进行供电时,无需使用电磁电源总开关,使用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的第一芯片110对相应的电源回路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对第一负载400的供电。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设置若干第二芯片210,每个第二芯片210可以分别与主电源300,以及与每个第二芯片210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连接,从而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基于形成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每个第二芯片210可以控制主电源300向与每个第二芯片210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以实现对第二负载500的供电。因此,当需要对第二负载500进行供电时,无需使用电磁电源总开关,使用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的第二芯片210对相应的电源回路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对第二负载500的供电。其中,第一芯片110和第二芯片210均为MOSFET芯片,MOSFET芯片拥有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故障自恢复、可进行故障反馈等优点。其中,MOSFET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全称为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第一负载400为一些底盘电器,包括底盘灯具、电磁阀、风扇及水泵等。第二负载500为一些驾驶室电器,包括驾驶室灯具、空调系统、喇叭及各种控制器等。其中,主电源300包括蓄电池、发电机、DCDC电源转换等,DCDC为直流变换器,DC全称为Direct Current。
还需要理解的是,每个第一芯片110根据该第一芯片110与对应的第一负载400之间的线束长度布设到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每个第二芯片210根据该第二芯片210与对应的第二负载500之间的线束长度布设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如此布设,可以实现了减少整个车辆线束回路数量和长度,降低整个车辆的线束成本及重量。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第一负载400的功率及实际第二负载500的功率分别定义第一配电输出回路的过流电流值和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过流电流值,能够实现精细化的线束设计,让线束线径完全按照第一负载400的实际功率和第二负载500的实际功率进行匹配,进一步降低整车线束成本及重量。
通过上述系统及方法,通过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的第一芯片110控制主电源300向与第一芯片110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一负载400进行供电,通过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的第二芯片210控制主电源300向与第二芯片210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二负载500进行供电。相比于传统电源分配方案,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取消了整车电磁电源总开关,使用第一芯片110和第二芯片210分别对相应的电源回路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对第一负载400和第二负载500的供电。
下面,将参考图2至图6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第一主芯片,设置在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且所述第一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基于该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
第二主芯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且所述第二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连接,所述第二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发送第二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基于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分别包括:开启命令或关闭命令。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主芯片和第二主芯片。其中,第一主芯片设置在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第一主芯片与第一芯片110连接,第一主芯片将第一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一芯片110,第一芯片110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命令,控制主电源300是否向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分配电源。如果第一控制命令是开启命令,则第一芯片110基于开启命令控制主电源300向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分配电源,以实现对第一负载400的供电;如果第一控制命令是关闭命令,则第一芯片110基于关闭命令控制主电源300不向第一负载400进行分配电源,以实现对第一负载400的断电。第二主芯片设置在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第二主芯片与第二芯片210连接,第二主芯片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二芯片210,第二芯片210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主电源300是否向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分配电源。如果第二控制命令是开启命令,则第二芯片210基于开启命令控制主电源300向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分配电源,以实现对第二负载500的供电;如果第二控制命令是关闭命令,则第二芯片210基于关闭命令控制主电源300不向第二负载500进行分配电源,以实现对第二负载500的断电。
需要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除了设置的第一芯片110和第一主芯片外,还包括第一接插件及其他第一PCB附件等。第一主芯片接收总线信号或者开关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并控制第一芯片110的通断为车辆用电设备进行配电,并且接收第一芯片110反馈的信号,获取第一芯片110的配电数据信息(电流值、电压值、故障状态等),并通过其他PCB附件与外界进行通讯;第一芯片110接收第一主芯片的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输出,通过开启命令或者关闭命令为第一负载400提供电源,并且发送自身状态信息给第一主芯片,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切断电源输出,保护用电回路;第一接插件用于接收外部的主电源300输入、开关信号输入和总线信号输入,连接第一负载400为其提供第一控制命令以及主电源300。如图5所示,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除了设置的第二芯片210和第二主芯片外,还包括第二接插件及其他第二PCB附件等。第二主芯片接收总线信号或者开关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并控制第二芯片210的通断为车辆用电设备进行配电,并且接收第二芯片210反馈的信号,获取第二芯片210的配电数据信息(电流值、电压值、故障状态等),并通过其他PCB附件与外界进行通讯;第二芯片210接收第二主芯片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输出,通过开启命令或者关闭命令为第二负载500提供电源,并且发送自身状态信息给第二主芯片,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切断电源输出,保护用电回路;第二接插件用于接收外部的主电源300输入、开关信号输入和总线信号输入,连接第二负载500为其提供第二控制命令以及主电源300。其中,PCB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PCB的全称为Printed Circuit Board。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分别用于采集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并上传至管理单元,以使所述管理单元分别对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进行潜在故障识别;其中,每路所述配电数据信息至少包括电流值、电压值、过流及过温故障状态。
具体的,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采集单元分别与配电单元及管理单元连接,进一步的,采集单元分别与第一芯片110及管理单元连接,采集单元还分别与第二芯片210及管理单元连接。采集单元通过采集第一芯片110的配电数据信息,从而获取第一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并发送至管理单元,采集单元通过采集第二芯片210的配电数据信息,从而获取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并发送至管理单元。管理单元分别对接收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及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其中,每路配电数据信息至少包括电流值、电压值、过流及过温故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通知单元,与所述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管理单元识别出潜在故障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检查所述车辆的信息。具体的,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通知单元,通知单元与管理单元连接,当管理单元分别对采集到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及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若分析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或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电流值突然增加或减小、电压异常,则第一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或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发生异常,在影响行车安全时,可以及时通过通知单元向车辆发送驾驶员检查车辆的信息,即通知驾驶员进行车辆问题检查,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优化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优化所述配电单元的配电方式,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分别根据每个所述第一负载400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500的使用情况,分别向每个所述第一负载400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500分配不同档位的电源。具体的,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优化单元,优化单元与配电单元连接,优化单元包括OTA(Over-the-Air,远程升级技术)软件,即通过OTA软件升级优化整车配电策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分别为不同的第一负载400及第二负载500分配不同档位的电源。
需要理解的是,OTA软件升级时,首先将更新软件上传到OTA中心,然后OTA中心无线传输更新软件到车辆端,最后车辆端自动更新软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所述唤醒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唤醒所述配电单元,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唤醒单元,唤醒单元与配电单元连接。进一步的,唤醒单元可以分别与第一芯片110及第二芯片210连接,用于唤醒第一芯片110及第二芯片210,以实现通过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的第一芯片110控制主电源300向与第一芯片110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一负载400进行供电,通过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的第二芯片210控制主电源300向与第二芯片210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实现对第二负载500进行供电。
需要理解的是,唤醒单元包括硬线唤醒信号(高有效、低有效信号等)、总线唤醒信号(CAN、LIN、遥控钥匙射频信号、蓝牙信号、低频信号等)等。该唤醒单元可以减少车辆静置休眠状态需要工作的第一负载400、第二负载500的数量,降低整车静态功耗,延长车辆静置时间,减少因蓄电池(即主电源300)亏电引起的车辆启动故障。其中,CAN为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其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LIN为串行通讯网络,其全称为LocalInterconnect Network。
需要理解的是,当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主芯片和第二主芯片时,唤醒单元还可以分别与第一主芯片和第二主芯片连接,以实现第一芯片110基于接收到第一主芯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控制主电源300是否向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分配电源,第二芯片210基于接收到第二主芯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电源是否向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分配电源。具体向第一负载400和第二负载500进行分配电源的方式已在上述实施例中阐述,本公开对此不做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主电源300及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源300是否失效,并将所述主电源300是否失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配电单元;
备用电源单元600和自动驾驶单元700,所述备用电源单元600及所述自动驾驶单元700分别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配电单元接收到所述主电源300失效的信息时,启用所述备用电源单元600向所述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
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自动驾驶单元700和备用电源单元600,检测单元与配电单元连接,配电单元分别和备用电源单元600、自动驾驶单元700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电源300是否失效,若检测到主电源300处于失效状态,则将主电源300处于失效的信息发送给配电单元,以使配电单元启动备用电源单元600向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当车辆主电源300失效时,为了确保驾驶员接管驾驶车辆期间的驾驶安全,需要确认切换期间的第一负载400和第二负载500供电安全,故而需要进行冗余电源设计,即增加备用电源单元600,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安全的需求。
需要理解的是,配电单元还包括第三芯片800和第四芯片900,第三芯片800分别与主电源300和自动驾驶单元700连接;第四芯片900分别与备用电源单元600和自动驾驶单元700连接。当检测单元检测到主电源300正常供电时,检测单元将主电源300正常供电的信息发送给第三芯片800,第三芯片800控制主电源300向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与此同时备用电源单元600、第四芯片900和自动驾驶单元700构成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当检测单元检测到主电源300处于失效状态时,检测单元将主电源300失效的信息发送给第四芯片900,第四芯片900控制备用电源单元600向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与此同时主电源300、第三芯片800和自动驾驶单元700构成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
还需要理解的是,备用电源单元600主要为自动驾驶单元700提供电源,并且只有在主电源300故障或者自动驾驶控制器供电回路故障时配电单元才启用备用电源单元600为自动驾驶单元700提供电源。备用电源单元600可以由一块能够满足自动驾驶单元700工作的蓄电池组成,或者是由另外的发电机等组成。自动驾驶单元700可以由自动驾驶控制器、雷达、摄像头、报警系统及远程通讯模块等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提醒单元,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600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600向该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信息。具体的,该车辆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提醒单元,且提醒单元与备用电源单元600连接,当检测单元检测到主电源300电压降低或者电压无法满足自动驾驶单元700工作要求的时候,配电单元切断自动驾驶单元700与主电源300的回路,同时启用备用电源单元600,通过备用电源单元600向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并且通过提醒单元向车辆发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信息,以提醒驾驶员接管驾驶车辆。
需要理解的是,在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启用备用电源单元600,即在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自动驾驶单元700与备用电源单元600之间的回路为断开状态,故备用电源单元600相比于车辆主电源300功率可适当减小,以节约整车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停车单元,与所述提醒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600向该自动驾驶单元700进行供电,且未检测到所述车辆内的驾驶员信息时,向该车辆发送安全停车的信息。具体的,如果该车辆没有配备驾驶员,则在切换为备用电源单元600的同时,即通过提醒单元向车辆发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信息时,在通过停车单元向车辆发送安全停车的信息,以确保车辆安全停车,在车辆安全停车后,提醒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以保证车辆后续的安全行驶。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车辆电源管理方法。参考图7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其中,步骤S101:配电单元控制主电源300向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
步骤S102:每个第一芯片110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对应的第一负载400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400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位于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100内,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分别与所述主电源300,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110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400连接,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
步骤S103:每个第二芯片210控制所述主电源300向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对应的第二负载500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500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位于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200内,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分别与所述主电源300,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210的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500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其中各个步骤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系统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所述配电单元与车辆上的主电源连接,所述配电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所述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
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芯片,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第一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根据该第一芯片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之间的线束长度进行布设;
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设置有若干第二芯片,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车辆上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第一主芯片,设置在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且所述第一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基于该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
第二主芯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且所述第二主芯片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连接,所述第二主芯片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发送第二控制命令,以使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基于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主电源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分别包括:开启命令或关闭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分别用于采集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并上传至管理单元,以使所述管理单元分别对每路所述第一配电输出回路和每路所述第二配电输出回路的配电数据信息进行潜在故障识别;其中,每路所述配电数据信息至少包括电流值、电压值、过流及过温故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通知单元,与所述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管理单元识别出潜在故障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检查所述车辆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优化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优化所述配电单元的配电方式,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分别根据每个所述第一负载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的使用情况,向每个所述第一负载及每个所述第二负载分配不同档位的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所述唤醒单元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唤醒所述配电单元,以使所述配电单元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主电源及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源是否失效,并将所述主电源是否失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配电单元;
备用电源单元和自动驾驶单元,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及所述自动驾驶单元分别与所述配电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配电单元接收到所述主电源失效的信息时,启用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所述自动驾驶单元进行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提醒单元,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该自动驾驶单元进行供电时,向所述车辆发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停车单元,与所述提醒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向该自动驾驶单元进行供电,且未检测到所述车辆内的驾驶员信息时,向该车辆发送安全停车的信息。
10.一种车辆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配电单元控制主电源向车辆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底盘智能配电盒和驾驶室智能配电盒;
每个第一芯片控制所述主电源向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对应的第一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芯片位于所述底盘智能配电盒内,且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一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形成对应的第一配电输出回路;
每个第二芯片控制所述主电源向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对应的第二负载进行电源分配,以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供电;其中,每个所述第二芯片位于所述驾驶室智能配电盒内,且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分别与所述主电源,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并形成对应的第二配电输出回路。
CN202310681689.8A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63948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1689.8A CN116394864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1689.8A CN116394864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4864A true CN116394864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1689.8A Pending CN116394864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486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1391A (ja) * 1992-12-03 1994-06-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CN102874190A (zh) * 2012-10-17 2013-01-16 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电源智能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8433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舱智能电器盒
CN213041972U (zh) * 2020-07-30 2021-04-23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源监测诊断系统
CN113787980A (zh) * 2021-09-26 2021-12-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配电系统、配电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027269A (zh) * 2021-08-31 2022-09-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冗余电源系统、冗余电源控制方法及车辆
CN217649395U (zh) * 2022-07-15 2022-10-25 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智能配电盒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1391A (ja) * 1992-12-03 1994-06-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CN102874190A (zh) * 2012-10-17 2013-01-16 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电源智能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8433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舱智能电器盒
CN213041972U (zh) * 2020-07-30 2021-04-23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源监测诊断系统
CN115027269A (zh) * 2021-08-31 2022-09-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冗余电源系统、冗余电源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3787980A (zh) * 2021-09-26 2021-12-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配电系统、配电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217649395U (zh) * 2022-07-15 2022-10-25 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智能配电盒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2728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管理装置
CN110417075B (zh) 电源冗余系统
CN104228713B (zh) 一种汽车运输模式控制装置及方法
US20230202343A1 (en) Low-voltage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752996B (zh) 一种TBox功耗管理方法
JP2023509205A (ja) 低電圧送電システム、dcdcコンバータ、制御方法、デバイス及び媒体
JP4708817B2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CN108215915B (zh) 一种电能传输电路及装置
CN211731319U (zh) 供电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3386571A (zh) 无人驾驶供电系统、供电控制方法、动力域控制器及车辆
CN113922461B (zh) 一种防止车辆馈电的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30123807A1 (en)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ystem, and vehicle
CN116394864A (zh) 一种车辆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5154397U (zh) 多合一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CN214240691U (zh) 整车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1361415A (zh) 电动汽车能源管理方法、储能管理控制器和能源管理单元
CN214775400U (zh) 一种电池系统及电动车
CN214450308U (zh) 带can通讯的电动汽车低压电源自控制模块
CN11220838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3904409A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CN113352940A (zh) 一种蓄电池补电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3922447A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CN113895381A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CN113054266A (zh) 适用于梯次电池整包利用的数据交换单元及数据交换系统
CN218141048U (zh) 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7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